形势与政策复习题

合集下载

形势与政策复习题

形势与政策复习题

《形势与政策》复习题一、选择题1.第( C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分别于2012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

A.九B.十C.十一D.十二2.五四运动是由( A )发起的一场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广泛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群众运动。

A.学生B. 教师C. 商人D.工人3.“向雷锋同志学习”是( B )(国家领导人)为提倡雷锋精神的题词。

A.邓小平B.毛泽东C.刘少奇D.周恩来4. ( A )月()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谐音即为“我爱我”。

A.5 25B. 5 26C. 5 20D. 2 255. 2012年3月26日,是第( C )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A.十五B.十六C.十七D.十八6.2012年5月,泉州师范学院迎来了第( B )次团、学代表大会。

A.二B.三C.四D.五7.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是指( C )年-()年。

A.2009 2013B.2010 2014C.2011 2015D.2012 20168.在“168”党建工作机制中,“1”指的是要建立一个党支部领导下的组织“目标管理”和个人( C )的创先争优平台。

(1)设岗定责(2)亮岗履职A. (1)B. (2)C. (1)(2)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9.雷锋精神内涵包括( D ):(1)奉献精神(2)“钉子”精神(3)“螺丝钉”精神(4)艰苦奋斗精神A. (1)(2)(3)B. (1)(3)C. (1)(2)D. (1)(2)(3)(4)10.“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 B )运动。

(1)爱国主义(2)反帝反封建(3)思想解放(4)资产阶级(5)新文化A. (1)(2)(3)B. (1)(2)(3)(5)C. (1)(2)D. (1)(2)(3)(4)11.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B )周年。

A. 89B. 90C. 91D. 9212. 今年( A )月()日是雷锋同志牺牲50周年。

《形势与政策》考试试题及答案

《形势与政策》考试试题及答案

《形势与政策》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A.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C.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D. 全面从严治党答案:A2. 下列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说法,错误的是()A. 是中国提出的重要国际合作框架B. 已经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C. 旨在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互联互通D. 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合作平台答案:D3. 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A. 100万亿元B. 110万亿元C. 120万亿元D. 130万亿元答案:C4. 下列关于我国粮食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A. 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亿吨B. 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实现“十二连丰”C. 我国粮食自给率已经达到95%以上D. 我国粮食生产主要依赖进口答案:C5. 下列关于我国科技创新的说法,错误的是()A. 2022年,我国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B.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国C. 我国在人工智能、5G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D. 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6. 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正确7. 2022年,我国成功发射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设进入关键阶段。

()答案:正确8. 2022年,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答案:正确9. 2022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答案:正确10. 2022年,我国成功举办上海合作组织 summit,推动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述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

形势与政策复习题答案

形势与政策复习题答案

形势与政策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我国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

A. 经济全球化B. 社会转型C. 环境保护D. 国际竞争答案:D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以上都是答案:D3. 我国坚持的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是()。

A. 引进来B. 走出去C.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D. 只引进来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是()。

A. 发展不平衡B. 发展不充分C. 发展不协调D. 发展不可持续答案:AB2.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

A. 经济建设B. 政治建设C. 文化建设D. 社会建设E. 生态文明建设答案:ABCDE三、判断题1.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案:正确2.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答案:正确3. 我国实行的是一国两制政策。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答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 简述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

答案: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

五、论述题1. 论述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我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形势与政策考试题目2023

形势与政策考试题目2023

形势与政策考试题目2023一、社会经济发展1.请论述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并分析对未来的影响。

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和趋势:(请自行补充)二、政治体制与外交政策2.请说明中国的政治体制,并分析其对国家治理和发展的作用。

中国的政治体制是(请自行补充)。

中国的政治体制对国家治理和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请自行补充)3.对外交政策的分析:a)请简要阐述中国的核心利益和对外政策目标。

b)分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探讨如何应对。

三、社会问题与民生改善4.中国社会面临哪些突出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

中国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请自行补充)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请自行补充),对社会的影响则体现在(请自行补充)。

5.如何解决城乡发展差距?请提出具体建议,并分析可行性。

解决城乡发展差距的具体建议包括:(请自行补充)这些建议的可行性体现在(请自行补充)。

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6.简要描述中国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请自行补充)这些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体现在(请自行补充)。

7.如何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请提出具体建议,并分析实施的挑战。

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建议包括:(请自行补充)这些建议的实施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请自行补充)五、文化传统与文化创新8.中国的文化传统对社会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请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与现代化发展的关系。

中国的文化传统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以下积极意义:(请自行补充)这些文化传统与现代化发展的关系体现在(请自行补充)。

9.文化创新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具体案例分析。

文化创新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请自行补充)这种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请自行补充)六、全球化与国际合作10.请论述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并分析中国应如何处理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关系。

《形势与政策》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形势与政策》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形势与政策》考试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中国现在处于“三期叠加”状态。

所谓“三期”,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经济增长提速期B 、经济增长换档期C 、结构调整阵痛期D 、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答案:A2. 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97年来实现的伟大历史飞跃中,下列说法中有误的是()。

A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B 、实现了中国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伟大飞跃C 、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D 、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答案:B3. 关于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具体措施,以下说法有误的是()A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B 、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C 、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D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东部和中部开放力度答案:D4. 十九大报告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原因,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全面实现了小康B 、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变成了对美好生活的需要C 、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D 、人民群众需要满足的已经不仅仅是生产问题,是包括生产、分配在内的发展问题答案:A5. 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我们要回答好跳出()的问题。

A 、历史怪圈B 、历史循环率C 、历史周期率D 、历史更迭率答案:C6. 以下关于国防军队改革形成的新格局说法有误的是()A 、军委管总B 、军区主战C 、战区主战D 、军种主建答案:B7. “放管服”改革主要是简政放权,降低企业运行的()成本,降低人们消费的()成本,创答案:D8. 以党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为标志,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恢宏大幕壮丽开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十八大C 、十八届三中全会D 、十九大答案:B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的看,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形势与政策考试题

形势与政策考试题

形势与政策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是()。

A. 和平与发展B. 动荡与变革C. 合作与竞争D. 冲突与对抗2. “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是()。

A. 互利共赢B. 单边主义C. 保护主义D. 零和博弈3.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灾害频发B. 人类活动的影响C. 地球自然周期变化D. 外星生物干预4. 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国家应该采取的策略是()。

A. 加强对外开放B. 实行贸易保护C. 限制国际交流D. 强化军事力量5. 科技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

A. 提高生产效率B. 促进社会进步C. 增强国家安全D. 所有以上选项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阐述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2. 描述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3. 论述科技创新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分析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如何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来促进共同发展。

2. 论述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如何平衡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案例分析题(共20分)某地区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计划引进外资企业。

请分析该决策可能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注意:请根据以上题目要求,结合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与政策,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述。

答案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形势与政策(复习题及答案)

形势与政策(复习题及答案)

习题一: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参考答案1、2008年下半年的经济政策有哪些?(1)全力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有效抑制物价过快上涨(3)切实抓好农业生产(4)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5)继续推进改革开放(6)精心做好保障民生工作2、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全力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2)保持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经济发展(3)要努力增加煤电供给,支持中小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4)引导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稳定对经济发展的预期。

3、论述国家保障民生工作的具体措施。

(1)完善对口支援机制,尤其是要抓紧把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安排好。

(2)关注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的影响,加大财政对保障民生的支持力度,努力保证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不下降。

4、论述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目标要求。

中央制定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目标要求,为全党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提供了基本遵循。

高举一面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突出一个主题,就是科学发展围绕一个总要求,就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明确三个着力点,就是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主要原则: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

目标: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

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其中,提高思想认识是基础,解决突出问题是重点,创新体制机制是关键,促进科学发展是目的。

5、论述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现实意义。

2023年形势与政策题目及答案

2023年形势与政策题目及答案

2023年形势与政策题目1、新时代的中国,坚持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A、经济B、教育C、人民D、生态答案:C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46页2、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A、政府B、市场C、企业D、国家答案:B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50页3、过去三四十年间,全世界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匪浅,()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A、科技B、贸易C、军事D、网络答案:B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99页4、一个国家要想实现富强,不仅需要经济总量的增长,更需要()的提升,有量无质的发展,必然是大而不强。

A、经济质量B、文化水平C、科技总量D、国际影响力答案:A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44页5、高质量发展是以()为前提的发展。

A、安全B、稳定D、法治答案:A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48页6、由于受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影响,很多国家出现资金抽逃。

约有()个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对美元贬值。

A、60B、70C、80D、90答案:D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97页7、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经济强国B、政治大国C、现代化强国D、文化强国答案:C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23页8、战略性()具有先导性,是引领国家未来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A、新型工业B、现代农业C、现代服务业D、新兴产业答案:D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51 页9、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超过()亿。

A、14.1B、14.2C、14.3D、14.4答案:A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26页10、党的()第一次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与政策》复习题
一、选择题
1.第( C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分别于2012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

A.九
B.十
C.十一
D.十二
2.五四运动是由( A )发起的一场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广泛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群众运动。

A.学生
B. 教师
C. 商人
D.工人
3.“向雷锋同志学习”是( B )(国家领导人)为提倡雷锋精神的题词。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刘少奇
D.周恩来
4. ( A )月()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谐音即为“我爱我”。

A.5 25
B. 5 26
C. 5 20
D. 2 25
5. 2012年3月26日,是第( C )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A.十五
B.十六
C.十七
D.十八
6.2012年5月,泉州师范学院迎来了第( B )次团、学代表大会。

A.二
B.三
C.四
D.五
7.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是指( C )年-()年。

A.2009 2013
B.2010 2014
C.2011 2015
D.2012 2016
8.在“168”党建工作机制中,“1”指的是要建立一个党支部领导下的组织“目标管理”和个人( C )的创先争优平台。

(1)设岗定责(2)亮岗履职
A. (1)
B. (2)
C. (1)(2)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9.雷锋精神内涵包括( D ):
(1)奉献精神(2)“钉子”精神(3)“螺丝钉”精神(4)艰苦奋斗精神
A. (1)(2)(3)
B. (1)(3)
C. (1)(2)
D. (1)(2)(3)(4)
10.“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 B )运动。

(1)爱国主义(2)反帝反封建(3)思想解放(4)资产阶级(5)新文化
A. (1)(2)(3)
B. (1)(2)(3)(5)
C. (1)(2)
D. (1)(2)(3)(4)
11.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B )周年。

A. 89
B. 90
C. 91
D. 92
12. 今年( A )月()日是雷锋同志牺牲50周年。

A. 3 5
B. 3 6
C. 4 5
D. 4 5
13. 全国“两会”指的是( A )和()。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全国环保大会(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 (1)(3)
B. (2)(3)
C. (1)(2)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14.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原名是( B )。

A. 中国青年团
B.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C. 中国社会青年团
D.中国青少年团
15、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系列活动中,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的历史事件是( C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6、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B )
A.自强、求富B.民主、科学 C.马克思主义D.三民主义
17、辛亥革命是哪一年爆发的( D )?
A.1908 B.1909 C.1910 D.1911
18、2011年是纪念辛亥革命( B )周年?
A.99 B.100 C.101 D.102
1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 A )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A.6 B.7 C.8 D.9
20.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 B )在北京举行。

A.15-17日
B.15-18日
C.16-19日
D.18-20日
二、简答题
1、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有什么样的新变化?
答:(1)海上问题矛盾激化
(2)半岛局势僵局难破
(3)日本远交近攻,加强美日同盟
(4)战略忧虑刺激军备竞赛
(5)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
2、针对目前国际安全形势,中国应如何调整周边外交战略?
答:(1)随着美国高调介入亚洲事务引发的连锁性反应,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趋于恶化,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互动进程进入了一个战略摩擦期。

(2)因此,对中国而言,要创造性的塑造稳定的周边战略环境。

一方面,要增强与美国的战略互信与合作,管控双方的分歧,既要对美重视,但也不必处处围绕美国转;另一方面,要调整中国的亚洲战略,让周边国家更多的分享中国崛起的好处,减少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焦虑。

3、我国文化软实力是什么样的现状?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评价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强弱,主要看它是否与该国物质硬实力相适应。

(2)从现实来看,我国的物质硬实力发展很快,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相对于物质硬实力,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是“短腿”。

三、论述题
1、怎样看待美国亚太战略?
(1)自冷战以来,美国亚太战略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前苏联为对手的轴毂模式,第二阶段以日本为对手的扇形模式,第三阶段是“雁型安全模式”。

(2)美国亚太战略前两个阶段的模式各自具有明确的运行模式和内在机理,美国亚太安全模式的不同模式并非是替代性关系,而是逐步累积,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形成;在第三个模式中,美国是雁首,第二梯队是美日、美韩同盟,尤其是美日同盟被置于首要位置,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基石”,美日韩三边存在形成军事同盟的迹象,第三梯队是美国与澳大利亚、菲律宾和泰国等盟国的关系。

第四梯队是美国与印尼、越南和印度的关系,显著特点是以地区为平台,呈现出网络化发展的趋势,这也是美国塑造亚太地区秩序的最广阔依托。

(3)2011年,美国队其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进行升级。

首先,进一步强化与盟国的双边合作;其次,“雁型安全模式”中不同梯队间加强多边安全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安全挑战和中国崛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