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3课欧洲联合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历史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教案含答案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一、课标要求: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二、网络纲要一、原因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1、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日本和西欧的崛起,使美国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开始改变。
2、随着世界政治局势的缓和,国际斗争的焦点逐渐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各大国争相提高自己国际中心地位,推动了区域经济合作。
3、各地经济的发展客观要求打破限制,消除内部的障碍,加速内部生产要素的流通。
4、一些地区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二、欧洲联盟A.文艺复兴以来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
B.欧洲国家持续不断的冲突和战争,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向往。
C.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
1、原因2、过程A.1951年,①等六国在巴黎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B.1957年,六国又在罗马签订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
C.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②。
D.1992年欧洲共同体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③年,欧洲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欧洲共同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E.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成为④单一流通的货币。
3、特点:A.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经济集团 B.合作内容包括军事、政治和经济A.对欧洲,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的利益,有利于促进欧洲政治经济的发展,提升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
B.对世界,对世界其他地区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增添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三、北美自由贸易区1、背景A.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和西欧的发展,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B.加拿大和墨西哥也需要应对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2、过程A.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正式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B.⑤年1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特点:A.只是一种贸易伙伴B.世界上第一个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C.没有协调的组织机构。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八单元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探究
材料一 材料二
主题思想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联系教材 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问题探究
1.材料一对后来欧洲走向联合具有什么意义?
2.上述史料反映了世界经济的什么趋势?
答案提示
1.为后来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一、单项选择题 1.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的事件是 ( )
(3)特点:
①区域性的经济集团是政府间的官方性质的组织。
②是一种有形的、契约性的组织,有自己的组织、机构, 通过签订共同遵守的准则、协定,共同管理区域经济。 ③可行使部分主权,集团往往要求成员国让渡部分主权以
协调区域内经济发展,制订共同的经济政策。
④所涉及的往往包括成员国关税、贸易、金融、货币以及 工农业政策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合作。 ⑤除了经济领域的合作外,往往还包括政治、外交、军事、 社会、科技等方面政策的协调。
)
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④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 B.①②③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贸易振兴会曾做过一项调查统计,结果表明: 1996 年全世界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的数量是101 个,其
中,欧洲39 个、南北美洲总共40 个、亚洲6 个、非洲 8 个、
大洋洲1 个、跨地区的7 个。1969 年前成立的6 个,1970~1979
3.影响: (1)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欧
盟各国通过让出国家主权建立起共同管理和协调机制,有利于
欧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平与稳定。 (2)对世界格局: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 际上的地位。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1.背景: (1)欧洲和________发展迅猛,实力增强。 日本 美国 (2)________在国际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地位面临挑战。
高一历史素材:《欧洲的联合》人民版必修二

欧洲的联合备课资源●历史回眸一、西欧经济的“黄金时代”1.英国:(1)发展原因:政治方面,扩大资产阶级民主,废除1927年的反工会法;经济方面,推行国有化和计划经济;社会方面,扩大保险范围和推行社会福利制度;文化教育方面,通过教育法,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2)经济状况:工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国内生产总值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2.法国:(1)发展原因:对通敌叛国者予以清洗和惩办;推行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制定了有利于工人和广大农民的社会政策和劳工政策;及时转移工业发展的重心;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2)经济状况:1959年到1974年间,国内生产总值高于美国、英国和联邦德国。
3.联邦德国:(1)发展原因:大力推行政治改革,消除法西斯主义,实行非军事化;加强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美国的大力扶持;原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2)经济状况:20世纪60年代初,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二、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1.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共同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2.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宣告成立。
3.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
4.196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煤钢共同体主要机构合并,正式建立了“欧洲共同体”。
5.1986年,欧共体发展到拥有12个成员国。
6.1991年,欧共体12国首脑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7.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宣布成立。
8.2004年,爱沙尼亚等10国正式加入欧盟。
三、货币王国的世界公民1.产生过程:(1)1969年,欧共体领导人提出了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构想。
(2)1971年,“维尔纳计划”通过,欧洲统一货币建设迈出了第一步。
(3)1979年,欧洲货币体系宣告建立,欧洲货币单位“埃居”诞生。
(4)1989年,“德洛尔报告”决定创建欧洲经济货币联盟。
(5)1995年,欧盟首脑会议决定将欧洲统一货币定名为欧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3课

A、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D
B、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建立
D、欧洲联盟的建立
4、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
成的区域经济集团是:
C
A、欧共体
B、欧洲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5、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
A、1989年 C、1992年
B、1991年 B
1989
很明显
合作领域 经政军
经济
论坛式
有无超越 有
国家的权 力机构
无
无
当堂检测
1、1967年组建欧洲共同体的主要出发点是
A、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B、争取成员国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 C、密切西欧各国间的关系,维护欧洲安全 D、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 2、关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作用和影响,下列叙述正确 的有
二、过程
开始 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1签约-1952成立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7签约-1958成立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7签约-1958成立
形成
欧洲共同体
1965签约 1967成立
经济组织
发展
欧洲联盟
1991签约 1993成立
经济政治 组织
2002年1月1日正式流通。
14
5
120×62mm
图 案 :
8、亚太经合组织形成的“APEC方式”的基 本原则不包括
A 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 B 以渐进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 C 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D 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原则
协商一致
9、亚太经合组织 (APEC )是
A 世界最大的非政府国际组织 B 亚洲—太平洋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 亚洲— 太平洋地区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 组织 D 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23课ppt课件

1965年 《布鲁塞尔条约》三个共同体合并成欧洲共同 体,1967年正式建立
1992年 《欧洲联盟条约》 1993年 欧盟正式成立 性质: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7
3、特点 (1)从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过渡 (2)规模不断扩大,由成立之初的12个成员国发展到1995年的15个。到2004 年5月,成员国增加到25个。 (3)合作化程度不断深化,是区域集团中合作化程度最高的。
——维克多·雨果
5
欧盟建立的背景: (1)欧洲相似的文化传统 (2)二战后,欧洲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交流与联系进一步加强。
(3)两极格局以及一超多强的格局使得欧盟需要团结起来对抗美国及苏联。 (4)欧洲各国经济地位的提高和政治地位低下之间的矛盾
6
2、进程
1950年,舒曼计划 1951年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14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意义: ①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走向世界,表明我们改革开放的决心; ②有利于我国对外融资及经济技术交往与合作,提高我们的竞争力; ③有利于完善我国外经贸管理体制,促进我国外贸事业的发展 ; ④有利于加强反恐合作,为本地区发展创造和平安定的环境。
15
12
5 主要特点: A、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B、经济结构上有很强的互补性 C、性质:是一个经济贸易作论坛 D、合作方式的创新:APEC方式
6影响: A、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政治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 B、创造出新的模式,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13
中国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作出了哪些贡献? ①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②积极支持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③提出“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原则 ④在上海举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3课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一.概念经济区域集团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二.主要的区域集团化组织(一)欧洲联盟1.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原因(1)相似文化传统和心理认同感;(2)近代欧洲各国的冲突和战争不断,激起人们对欧洲统一的愿望;(3)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地位下降;(4)美苏争霸局面下,只有联合才能摆脱美国的控制,应对苏联的威胁;(5)经济发展,联系日益密切;(6)法德和解。
2.形成过程(1)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2)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3)1957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4)1967年,欧洲共同体(性质:经济实体)(5)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6)1993年,欧洲联盟(性质:经济政治实体)3.意义(1)经济:促进欧洲各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实力(2)政治: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3)国际关系: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二)北美自由贸易区1.背景(原因))2.过程3.宗旨4.特点5作用 6.存在的问题(三)亚太经合组织1.背景2.过程3.宗旨4.性质5.特点6.成就三.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形成的原因1.现代科技、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使各国经济依赖程度加强;2.世界经济多极化日趋发展;3.冷战结束后,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需要加强合作以应对国际竞争;4.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分歧与障碍,加速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促进经济的发展。
四.区域集团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积极影响:1.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2.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形成以各个区域经济组织为主体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3.从整体上看,也促进着世界经济中的依赖关系。
消极影响:1.具有排他性,不利于商品、资金、技术和服务在区域集团间的流动;2.加剧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3.国家主权概念受到冲击。
高中历史欧洲的联合合作与讨论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欧洲的联合合作与议论人民版必修21.20 世纪 50~60 年月,西欧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对美国的经济领导地位倡始了强有力的冲击。
为此,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 1971 年说:“西欧是美国特别强有力的竞争敌手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它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特别强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对比,美国碰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联合教科书相关内容和你的理解,议一议:西欧各国进入“黄金时代”的共同原由有哪些?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启迪?我的思路:此题属于基本的比较题,第一应依据资料和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找出西欧各国经济发展的原由,在此基础长进行概括比较,剖析西欧经济发展的共同原由。
第二次世界大战此后,西欧各国经济在恢复的基础上,进入调整增加久,被称为西欧经济的“黄金时代”。
这一经济场面的出现,主假如由于:第一,西欧各国接踵进行了社会改革和政策调整,促使了西欧经济的稳固连续高速发展,进而出现了亘古未有的繁华。
比如:实行福利制度等改革,适合改良了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缓了社会矛盾,稳固了社会次序。
政策调整主要包含将一些个人垄断公司国有化、成立相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部门等。
第二,马歇尔计划的实行,解决了西欧战后经济发展的启动资本,西欧工业在短期内达成了新的装备,并有能力购置足够的工业原料。
第三,战后西欧宽泛推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并对家产部门进行了改造,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升,进而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自然,政府增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鼎力发展科技事业、争取和安稳固的国际国内环境等,也对西欧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踊跃的影响。
2.20 世纪 50 年月中期,阿登纳说:“假如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急迫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 联合上述资料和所学知识,思虑:欧洲各国为何要走向联合?我的思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早期,美国、苏联权力在欧洲的影响急剧扩大,欧洲二战前在世界中处于主导的中心地位被美苏取代,西欧大国沦为二三流国家,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大大降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知识点1_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
【解析】
撒切尔夫人认为希腊经济相对落后,让其加入欧共体会拖 累法国、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可见她认为成员国实力差距太 大会严重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材料没有反映撒切尔夫人反对 欧洲一体化,排除BC项;没有反映英德法在欧洲一体化中的 作用,排除A项,故选D项。
【答案】 D
欧洲联盟
【典型试题】
3.“只要我们大家都能消除对德国工业统治的恐惧心理,对于
1.在西欧有人将一体化进程形象地比喻为顶风骑自行车爬坡,越
往上越吃力,必须奋力向前,稍一松弛便会倒下。下列不属于“
顶风”的是
()
A.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异
B.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差异
C.国际经济贸易竞争激化
D.民族国家利己主义意识
欧洲联盟 【解析】
顶风”的含义是指一体化中存在的困难,A、C、D三项 都是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属于“顶风”,故A、C 、D三项错误;由于西欧成员国都是资本主义制度,差异很 小,不是影响西欧一体化的问题,故B项正确。
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产生的形成过程】
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的发展——欧元】
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产生的影响】
1.对欧洲: 促进欧盟各国经济、政治的发展,使欧盟国际政治 经济地位提高。 2.对世界: (1)对其它地区的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
(2)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推动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
欧洲联盟 【典型试题】
【答案】 B
欧洲联盟
【典型试题】
2.1990年英国首相家和希腊这样的国家绑 在一辆战车上奔驰,其结果很可能是会拖垮它们,也会给你们 带来难以想象的危机。材料说明撒切尔夫人
() A.认为法德两国应和英国共同主导欧洲的发展方向 B.认为欧洲一体化会拉大国与国之间的差距 C.认为欧洲一体化不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 D.认为成员国实力差距太大会严重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维克多·雨果曾说过: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欧洲统一有很深的历史渊源B.欧洲各国将不再存在差异C.雨果反对战争,主张和平D.雨果主张建立欧洲联盟解析:A。
根据“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可排除B项。
C项不全面,没有指出实现和平的途径或方式。
引文只是提出联合,而没有提出要建立联盟,排除D项。
2.由欧洲煤钢联营到欧洲共同体再到欧盟的出现,说明了()A.西欧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已无差别B.由经济合作走向政治合作C.由政治合作走向经济合作D.大欧洲联盟已经出现解析:B。
“由欧洲煤钢联营到欧洲共同体”充分体现了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欧洲共同体再到欧盟”标志着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3.欧洲共同体是由以下哪几个机构合并组成的()①欧洲煤钢共同体②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③欧洲经济共同体④欧洲关税同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A。
关税同盟是欧共体成立后建立的同盟。
4.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感慨地说:“今天,欧洲终于圆了欧元梦!”欧洲媒体将2002年1月1日这一天称为“E日”,与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D日”相提并论,欧盟的成立和欧元的正式启动说明了()A.欧元已完全成为广为流通的世界货币B.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C.欧洲在政治上已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D.欧元不再是由政府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欧元的出现标志着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初步建立,这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5.欧盟委员会这样解释欧盟旗帜的文化含义:12是完美和丰饶的象征,使我们同时联想起《圣经》中的12使徒、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一天的12小时、一年的12月……最后,圆形的排列代表了联盟的合作与联合。
对这一解释,理解正确的是( )A.联合欧洲十二国为统一国家B.封建神学在欧洲占统治地位C.罗马法确立了欧盟法制规范D.欧洲联合有共同的文化基础解析:D。
1992年,欧共体成员正式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统一国家”表述错误,A项错误;封建神学在欧洲占统治地位是在中世纪,时间上与题干不符,B项错误;确立欧盟法制规范的是《欧洲联盟条约》,而罗马法是罗马奴隶制社会实行的法律,C项错误;材料中“12是完美和丰饶的象征,使我们同时联想起《圣经》中的12使徒、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等说明了欧洲各国的联合在历史上有共同的文化基础,D 项正确。
6.1950年英国担心在煤钢方面与欧洲国家合作,会影响到帝国内部的生产与贸易,拒绝加入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谈判;1957年煤钢共同体转变成欧洲经济共同体,英国再次袖手旁观,生怕过多的欧洲色彩会影响它的帝国性质。
以上政策( )A.力图阻止西欧走向联合B.适应了当时英国经济的发展C.维护了英国的国际地位D.使英国错失引领欧洲的时机解析:D。
材料中提到英国是袖手旁观,并没有阻止,故A项错误;英国拒绝参与欧洲联合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并没有适应英国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二战后,英国的综合国力被削弱,故C项错误;事实证明,欧洲的联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英国的袖手旁观是错误的,使它错失了引领欧洲的机会,故D项正确。
7.(2018·山东德州期中)1998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7.2万亿美元,欧盟为8万亿美元。
但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储备中,美元占到61.5%,欧洲货币一共占20.1%。
这反映出( )A.欧盟各国应该使用统一货币B.布雷顿森林体系维系了美元的中心地位C.德国经济在欧盟中位列第一D.欧洲货币国际地位与其经济实力不相称解析:D。
材料中呈现的是欧洲货币在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储备中占的比例低于美元,不是说统一货币后比例就会上升,统一货币与材料主旨无关,故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3年已经瓦解,故B项错误;通过材料无法得出德国的经济在欧盟中位列第一,故C项错误;材料中呈现的是比例,欧洲货币在各国中央银行的储备低(即货币的国际地位低)与经济实力(欧盟的生产总值高)不相称,故D项正确。
8.(2017·石家庄高一检测)某学生制作了“欧洲联合三部曲”的表格,表格中空白处适合填写的内容是()A.C.成立欧洲联盟D.成立“华约”解析:A。
根据课本识记可知,60年代欧共体成立。
9.二战后,德国总理阿登纳曾经表示:“一位联邦德国总理必须同时是一个好的德国人和好的欧洲人。
”为此,阿登纳()A.积极谋求两德统一B.主动推动欧洲联合C.协同美国发动冷战D.挑战美国经济霸权解析:B。
据材料“一个好的德国人和好的欧洲人”可以看出,阿登纳认为德国人要为欧洲作出自己的贡献,故正确答案选B。
10.(2018·河南洛阳高一下学期期中)1958年,戴高乐就任法国总统后与西德总理阿登纳举行了第一次会谈。
阿登纳强调:“法国和德国必须进入一个经常对话的时代。
”此后四年中,阿登纳与戴高乐之间的通信达40余次,会晤15次,总计进行了100多个小时的会谈。
这一系列举动()A.推动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B.消除了法德之间的分歧C.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D.缓和了冷战的紧张局势解析:C。
法德两国作为欧洲一体化最重要的两个推动者,彼此间联系的加强自然有利于欧洲一体化的进一步开展,故C项正确。
11.(2018·山西太原高一下学期期中)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
这表明()A.英国追随美国反对欧洲联合B.欧洲联合过程并非一帆风顺C.英国已经沦为欧洲二流国家D.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出现分裂解析:B。
根据材料“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说明欧洲一体化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故B项正确。
12.如图所示空客飞机的零部件由多国生产,这能反映()A.北约组织的扩大 B.欧洲统一货币的诞生C.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D.西欧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解析:D。
图中所示空客飞机的生产由多国共同完成,这反映了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紧密,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
故D项正确。
13.2016年5月英国公投脱欧;12月4日意大利修宪公投失败,总理伦齐辞职,或将引发脱欧公投;此外,欧盟成员国中还有脱欧民意汹汹的国家。
这些现象说明()A.欧盟正逐步走向解体 B.欧盟一体化模式失败C.区域集团化发展遇阻 D.区域集团化偏离轨道解析:C。
据材料“英国公投脱欧”“意大利修宪公投失败,总理伦齐辞职,或将引发脱欧公投”和“欧盟成员国中还有脱欧民意汹汹的国家”可知区域集团化发展遇阻,故C项正确。
14.世界上最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非欧盟莫属,她起步于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发展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
从发端来看,以下哪一因素起了关键作用()A.美国力促西欧联盟B.法德政治家远见卓识C.苏联咄咄逼人威胁D.英法德三驾马车内联解析:B。
法德的和解是促成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因素。
15.从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组成到1967年六国建立欧共体,到1993年拥有15个成员国的欧洲联盟,到2002年欧元的启动,成员国扩大到28个。
这一过程反映了()A.欧洲各国实现了统一B.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深化C.欧洲各国的地位提高D.欧洲各国经济实力增强解析:B。
题干材料反映了欧洲国家合作的领域逐步扩大,国家不断增多,一体化趋势逐步加强,故选B。
A不符合史实,C、D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16.下图反映了某个国际组织逐步发展的历程,它体现的实质内容是()A.国际政治多极化 B.国际贸易自由化C.区域一体化 D.经济全球化解析:C。
由图中的旗帜和“EURO”判断这是欧洲联合的象征,体现了欧盟的发展历程,即欧洲一体化的反映。
故选C。
17.下列对欧洲一体化进程排序正确的是()A.欧洲共同体煤钢共同体欧盟欧元B.煤钢共同体欧盟欧洲共同体欧元C.煤钢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欧盟欧元D.煤钢共同体欧元欧洲共同体欧盟解析:C。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欧盟成立;1999年,欧元问世,由此可知排序正确的是煤钢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欧盟、欧元,故选C 项。
18.(2018·天津滨海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希腊哲学、罗马法和基督教义作为欧洲各国的共同精神财富,经近代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已被重新“化合”,成为欧洲统一的文化基础。
……“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
而法德两个国家化解宿仇、实现和解是西欧联合的关键。
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发表了一项声明,提议把法国、联邦德国的全部煤矿和钢铁生产置于一个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
法德实现煤钢的共同生产,不仅促进了法德关系的改善,还为西欧国家的联合铺平了道路。
——《教学参考》材料二在今天,我们要欢迎欧盟大家庭里又多了10个新成员国(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
在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了50年后……多样性的联合,将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更好地解决彼此间的共同问题。
多样性的联合,也会使我们更有效率地为整个欧洲的安全和繁荣而努力工作。
——欧盟委员会主席罗马诺·普罗迪在欧盟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04年5月1日)材料三与欧洲大陆间若即若离,在英国有悠久传统……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
“疑欧派”的观点是:英国纳税人每年要拿出GDP的2%交给欧盟,而欧盟事务长期以来受德国和法国控制,英国的作用越来越被边缘化。
随着近几年欧洲一体化的加深,欧盟的胃口越来越大,对成员国的外交、军事、财政、金融,甚至连能源都要插手,这在英国看来是绝对不能忍受的“耻辱”。
近年来,随着欧元债务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是去是留,再次在英国人中引起热议。
2016年6月23日,经全民公投,英国脱离欧盟。
——人民网、《环球时报》、《新京报》(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分析2004年欧盟扩大的背景。
据材料二,说明欧洲实现“多样性的联合”的主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一直存在“脱欧”倾向的主要因素。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逐句总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加入欧盟的国家,结合苏联解体、欧盟发展的史实,可总结欧盟扩大的背景;第二小问,从材料二“多样性的联合,将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更好地解决彼此间的共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