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
电离能和电负性-归纳与整理(最新课件)

8
题组一 1
2
3
4
5 题组二 6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在周期表里,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等于原子核
外电子数
B.在周期表里,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原子核外电
子层数
C.最外层电子数为 8 的都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元素的原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越大,其原子半径也越大
9
题组一 1
2
3
4
5 题组二 6
5.A、B、C、D 都是短周期元素。A 的原子核外有两个 电子层,最外层已达到饱和。B 位于 A 元素的下一周 期,最外层的电子数是 A 最外层电子数的 1/2。C 的 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 A 元 素原子相同。D 与 C 属同一周期,D 原子的最外层电 子数比 A 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1。 (1)根据上述事实判断:A 是___N_e____,B 是____S_i ___, C 是___M_g____,D 是___C_l____。
14
题组一 1
2
3
4
5 题组二 6
解析 (1)根据电离能的变化趋势知,Q 为稀有气体元素, R 为第ⅠA 族元素,S 为第ⅡA 族元素,T 为第ⅢA 族元 素,U 为第ⅠA 族元素,所以 R 和 U 处于同一主族。 (2)由于 U+为第ⅠA 族元素且比 R 电离能小,所以 U+的氧 化性最弱。 (3)由于 Q 是稀有气体元素,所以氦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与此最像。
4
3.为什么 Na 容易形成+1 价离子,而 Mg、Al 易形成 +2 价、+3 价离子? 答案 Na 的 I1 比 I2 小很多,电离能差值很大,说明 失去第一个电子比失去第二个电子容易得多,所以 Na 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 价离子;Mg 的 I1 和 I2 相差不多,而 I2 比 I3 小很多,所以 Mg 容易失去两个 电子形成+2 价离子;Al 的 I1、I2、I3 相差不多,而 I3 比 I4 小很多,所以 Al 容易失去三个电子形成+3 价离子。而电离能的突跃变化,说明核外电子是分能 层排布的。
第一电离能、电负性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编写人:程春艳审核人:陈宏伟使用时间:2011、10、17 【教学目标】1、了解四个量子数的含义。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3、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学重点】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前预习区】1、1803年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建立原子学说的是英国化学家,1903年汤姆逊提出原子结构的“”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模型,1913年玻尔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建立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模型已成为现代化学的理论基础。
2、基态:状态,处于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激发态:能量状态3四个量子数:(1)主量子数n 表示离核越近,能量越低,离核越远,能量越高(2)角量子数l在多电子原子中,它和主量子数n一起决定电子轨道运动的能量。
在n电子层中,l有个取值,是,分别用符号表示,l有多少个取值就表示该电子层有多少个能量不同的(3)磁量子数m可取个值,这样,对同一个能级l而言,电子的运动共有个状态,s能级有个原子轨道,p能级有个原子轨道,d能级有个原子轨道,f能级有个原子轨道(4)用自旋磁量子数ms来标记电子的。
处于同一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自旋运动状态有种。
(5)决定电子轨道运动的能量一组确定的n,l,m对应着原子核外电子的即原子轨道。
,即可完整描述原子中的电子运动状态。
4、电子云:小黑点代表小黑点的疏密程度表示,s轨道呈形,p轨道呈形。
5、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先排布在能量__________的电子层上。
(2)各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___个,最外层电子不超过____个(K为最外层时不超过____个),次外层电子不超过______个,倒数第3层电子不超过_____个。
6、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三大原则(1)原则:原子核外电子在排布时要,然后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这样使整个原子处于最低的能量状态。
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顺序:(2)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的电子。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精品课件 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变式训练1 下列四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正确的是( A ) ①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2周期元素 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的元素 ③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④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4的元素 A.②③①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②③④①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①为N元素、②为He元素、③为F元素、④为O元素。 He为稀有气体元素,难以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最大。同周期元素从左到 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N原子的最外层p能级为半充满结构,第一电离 能大于相邻的O元素,则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③①④。
应用体验
【例1】(2021福建厦门高二检测)
(1)Mg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Al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第2周期元素中,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铍大的元素有 种。
(2)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与碳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N
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的第一电离能,原因是
。
(3)A、B均为短周期金属元素。依据下表数据,写出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锂和镁的相似性: 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物 Li2O 、 MgO ,而其他碱金属则易生成 过氧化物、超氧化物; ②能直接与氮作用,生成氮化物 Li3N 、Mg3N2,而其他碱金属不与氮直 接反应; ③氟化物、碳酸盐、磷酸盐都难溶于水,而其他碱金属的相应盐易溶于水 等。 铍和铝的相似性: ①单质在冷的浓硝酸中钝化; ②氧化物、氢氧化物都有 两 性; ③氯化物都是 共价 化合物,易汽化,能升华,能溶于有机溶剂等。
易错辨析 判一判 (1)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定大于1.8。( × ) 提示 (1)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 (2)同周期元素中,稀有气体的电负性数值最大。( × ) 提示 (2)同周期元素中,卤族元素的电负性数值最大。 (3)根据“对角线规则”,B和Mg元素的电负性接近。( × ) 提示 (3)根据“对角线规则”,B和Si元素的电负性接近。 (4)与第一电离能相比,电负性是与物质宏观性质表现关联性更强的参数。
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电负性及其应用
1. 元素的金属性的判别 一 般 来 说 金 属 元 素 的 电 负 性 在 1.8 以 下,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在1.8以上, 利用电负性这一概念,结合其它键参 数可以判断不同元素的原子(或离子) 之间相互结合形成化合键的类型。
(三)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1、基本概念
电负性:
衡量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 能力(电负性是相对值,没单位)
为了比较元素的 原子吸引电子能力 的大小,美国化学 家鲍林于1932年首 先提出了用电负性 来衡量元素在化合 物中吸引电子的能 力。经计算确定氟 的电负性为4.0, 锂的为1.0,并以 此为标准确定其它 与元素的电负性。
成键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的差异
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电
电负性逐渐 增 大 。
负
性
有
减
小
的
趋
势
(1) 在图2-14中找出电负性最大和电 负性最小的元素,并总结出元素电负性 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有什么变化规律?
电负性的规律
同一周期,主族元素的电负性从左到 右逐渐增大,表明其吸电子的能力逐 渐增强(非金属性,氧化性增强)。
Na2+;镁元素易形成 Mg2+,而不易形成Mg3+? I3 6912 7733 2745
I4 9540 10540 11578
小 电离能的应用: 结 ①判断元素金属性的强弱:
一般情况下,金属元素原子 电离能越小,金属性越强
②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3.判断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情况
4.反映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 布特点
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2020高中化学 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讲义+测试(含解析)苏教版选修3

第二课时元素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概念和第一电离能、电负性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了解电离能和电负性的简单应用,能够运用“位置、结构、性质”三者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自主学习区对应学生用书P016一、电离能1.概念错误!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错误!+1价气态阳离子所需的错误!最低能量叫做该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元素第一电离能符号:错误!I1。
2。
元素第一电离能的意义错误!难易程度。
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原子越错误!容易失去一个电子;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大,原子越错误!难失去一个电子.3.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1)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错误!增大趋势(有例外)。
(2)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呈错误!减小趋势.(3)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还与其错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错误!外围电子排布)有关。
通常情况下,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形成错误!全空(p0、d0、f0)、错误!半满(p3、d5、f7)和错误!全满(p6、d10、f14)结构时,原子的能量错误!较低,该元素具有较大的第一电离能。
例如,Mg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s2,s轨道处于全充满状态,P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3,p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因而Mg、P的第一电离能相对较高.二、电负性1。
M(g) M2+所需的能量是否是其第一电离能的2倍?提示:应远大于其第一电离能的2倍.因为首先失去的电子是能量最高的电子,故第一电离能最小,再失去的电子是能量较低的电子,且失去电子后离子所带正电荷对电子吸引力更强,从而使电离能越来越大。
2.以钠、镁、铝为例说明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与各级电离能的关系。
提示: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较低,而第二电离能突跃式变高,也就是说,钠的第一电离能远远小于它的第二电离能。
这说明钠原子很容易失去一个电子成为+1价的阳离子,从而形成稳定状态,此时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作用变得更强,不易再失去第2个电子。
元素第一电离能与电负性

活动与探究二
碱金属元素第一电离能
元素
Li Na
I1(KJ/mol) 587.1 496
卤族元素第一电离能
元素
F Cl
I1(KJ/mol) 1681 1251
K 418.6
Br 1140
Rb 402.9
“使气态原子失去电子变成气态阳离子,需要克服 主要来自于核电荷的引力而消耗的最低能量。”
——元素的电离能 符号:Ⅰ
活动与探究一
1、原子失去电子时,吸收还是放出能量?为什么?
2、电离能反映了原子得到还是失去电子倾向的大小?
3、电离能越大,表示原子失去电子需要的能量越多 还是越少,原子越难还是越易失去电子?
2、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虽然核电荷数也增多,但 电子层数增多引起原子半径增大比较明显,原子核对外 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弱,元素的电负性值递减。
电负性的应用
(1).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电负性的意义
衡量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强弱,即非金属 性强弱。从而判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
CH4 NaH NF3 NH3 SO2 H2S ICl HBr
活动与探究四
ⅠA
一 H ⅡA
电负性
2.1
二 Li Be
(鲍林数据)
1.0 1.5
三 Na Mg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Ⅷ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五 Rb Sr Y Zr Nb Mo Tc Ru Rh Pa Ag Cd In Sn Sb Te I
0.8 1.0 1.2 1.4 1.6 1.8 1.9 2.2 2.2 2.2 1.9 1.7 1.7 1.8 1.9 2.1 2.5
高二化学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

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
【复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并解释为什么 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的第一电离能
【联想· 质疑】 电子亲和能
思考:第一电离能是原子失电子能 力的定量描述,那么原子得电子能 力的有如何用定量去描述呢?
二、电负性
1、电负性的概念:
电负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 的 吸引电子能力的标度。元素的电负 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 电子的能力越强。
3、电负性的意义
反映了原子间的成键能力 和成键类型
规律一
一般认为: 电负性大于2.0的元素为非金属 元素 电负性 小于2.0的元素为金属 元素。
规律二
一般认为: 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 大于1.7,他们之间通常形成 离 子 键 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 小于1.7,他们之间通常形成 共 价 键
CaO
Na2O
Na2O2 CaCl2
NaCl
; 黑白直播
;
积分.俺愿意成为他の妻子,一生一世永不背叛!如违此誓,神皇共诛!" 牛烟花再次开口了,稚嫩の声音,异常の坚定,在场中数千人耳中回荡,久久不息. 这却是让白重炙一愣,这妮子搞什么鬼?自己要她配合演一场戏,这里人太多,他生怕自己一动用屠神刀,到时候有人趁乱跑了就麻烦了.没 有想到の是她竟然真の发誓了,还发の是神界最为庄重の誓言,神皇血誓.并且,似乎这誓言,怎么听着听着…感觉像为他而发啊?她所说の条件,自己都符合,到时候不会强迫直接入赘雷霆世家吧? "好!俺石三,愿对神皇至尊发誓,帮女主杀退外敌,带女主离开此地,并且帮你呀筹集一万积分,离 开阴煞涧…" 石三见牛烟花,发下の誓言和刚才所说一样,并且听语气无比の庄重认真,不禁大喜,一边举手发誓,一边却朝石洞内冲去. "嗤!
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

C.
As P H D. Cl S As
2. 下列哪个系列的排列顺序正好是电负性
减小的顺序( B)
A. K Na
Li B. O Cl H C. As P H D.
三者都是
3. 电负性差值大的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主要
为( B)
A.共价键
B.离子键
4. 下列不是元素电负性的应用的是( )D
A.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 B.
3、电负性的意义
反映了原子间的成键能力 和成键类型
规律一
一般认为: 电负性大于2.0的元素为非金属 元素 电负性 小于2.0的元素为金属元 素。
规律二
一般认为: 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
大于1.7,他们之间通常形成 离 键子 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
小于1.7,他们之间通常形成 共 键价
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 C.判
断化学键的类型
D.判断化合
物的溶解度
5. 在下列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元素符号。 (1) 在第3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 是 Na,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 A; r电负 性最小的元素是 ,N电a负性最大的元素 是 。 Cl (2)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 素是Cs,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 H;e电负 性最小的元素是 ,C电s负性最大的元素 是 。F (不考虑放射形元素!)
CaO Na2O Na2O2 CaCl2 NaCl
2、电负性的递变规律:
电负性逐渐 增 大。
电 负 性 有
减
的小
电负性趋最小
势
电负性最大
原因?
原因解释
1、同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 原因:同周期从左至右,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二、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三、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二、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1、第一电离能 (1)定义:某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 成+1价气态阳离子时所需的最低能量
M(g)→ M+(g) + e- I1(>0) 单位:kJ·mol-1
确的是( D )
A.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 B.原子半径:④>③>②>① C.电负性:④>③>②>① D.最高正化合价:④>③=②>①
3.已知 X、Y 是主族元素,I 为电离能,单位是 kJ·mol
-1。根据下表所列数据所作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D )
I1 Iபைடு நூலகம் I3
I4
X 500 4 600 6 900 9 500
2、不能把电负性1.8作为划分金属和非金属的 绝对标准。
随堂练习
1.对 Na、Mg、Al 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碱性:NaOH<Mg(OH)2<Al(OH)3 B.第一电离能:Na<Mg<Al C.电负性:Na>Mg>Al
D.半径:Na>Mg>Al
2.现有四种元素,其中两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另两种元素 的价电子排布式为③2s22p3,④2s22p5,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
元素
电离能 Na Mg Al I1 496 738 577 I2 4562 1451 1817 I3 6912 7733 2745 I4 9540 10540 11578
三、元素的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1、电负性 (1)定义:衡量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 的能力
(2)意义:电负性越大,其原子吸引电子 的能力越强
2、第二电离能
第二电离能:气态+1价阳离子再失去1个电子 形成+2价气态阳离子时所需的能量
M+(g) → M2+(g) + e- I2 (>0) 其余类推可定义 I3 ,I4 … … 各级电离能大小 I1< I2 < I3
交流与讨论
化合价是元素 性质的一种体现。 思考:为什么钠元 素显+1价,镁元 素显+2价,铝元 素显+3价?元素 化合价与原子结构 有什么关系?
(2)在元素周期表中(0 族除外),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 ________,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
(3)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4)最活泼的气态非金属原子是________。 (5)第2、3、4周期原子中p轨道半充满的元素是 ______。 (6)电负性相差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
指定氟的电负性为4.0,并以此为标准确 定其他元素的电负性
金属性逐渐减弱 电
负
性
金
的
属
周
性
期
逐
性
渐
变
减
化
弱
2、电负性的应用
(1)判断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及其强弱
电负性<1.8 金属 电负性>1.8 非金属 电负性=1.8 类金属
(2)判断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是正值还是负值
(3)判断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的类型
(2)意义:电离能越小,表示在气态时 该原子越容易失去电子;反之,电离能越 大,表明在气态时该原子越难失去电子。
[思考]为什么镁的第一电离能比铝大,磷的第 一电离能比硫大?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
(3)影响电离能大小的因素
• 原子核电荷数——(同一周期)即电子层数相同, 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核对外层电子吸引力越 大、越不易失去电子,电离能越大。
电负性差值> 1.7 离子键 电负性差值< 1.7 共价键
判断下列物质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Mg3N2 MgS BeCl2 AlCl3 HF SiC 1.8 1.3 1.5 1.5 1.9 0.7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1、不是所有电负性差值大于1.7的元素间都形成 离子键,电负性差值小于1.7的元素间都形成共价键。
Y 580 1 800 2 700 11 600
A.元素 X 的常见化合价是+1
B.元素 Y 是ⅢA 族元素
C.元素 X 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XCl
D.若元素 Y 处于第三周期,它可能与冷水剧烈反应
4.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元素符号。(除放射性元素 外)
(1)在第 3 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______,第 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
• 原子半径——(同族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原子核 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电离 能越小。
• 电子层结构——稳定的8电子结构(同周期末元素) 电离能最大。
• 原子轨道排布——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在原子轨道 上形成全空、半充满和全充满结构时,原子能量较 低,具有较大的第一电离能。(第ⅡA族和第ⅢA族 的反常,第ⅤA族和第ⅥA族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