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物理力学实验单元简介
第二章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A
B ks A/ km/ km C ks/
O1
O2
第二章
第二章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将土切成圆柱体套在橡胶膜内,放在密封的 压力室中,然后向压力室内压入水,使试件 在各个方向受到周围压力,并使液压在整个 试验过程中保持不变,这时试件内各向的三 个主应力都相等,因此不发生剪应力。然后 再通过传力杆对试件施加竖向压力,这样, 竖向主应力就大于水平向主应力,当水平向 主应力保持不变,而竖向主应力逐渐增大时 ,试件终于受剪而破坏。设剪切破坏时由传 力杆加在试件上的竖向压应力为Δσ1,则试 件上的大主应力为σ1=σ3+Δσ1,而小主应力 为σ3,以(σ1-σ3)为直径可画出一个极限应力 圆,用同一种土样的若干个试件(三个上)按 以上所述方法分别进行试验,每个试件施加 不同的周围压力σ3,可分别得出剪切破坏时 的大主应力σ1,将这些结果绘成一组极限应 力圆。
VHP H1 / H (%)
式中 H 为有侧向约束条件下所测得的轴向膨胀变 形。 3.膨胀压力 指岩石试件浸水后,使试件保持原有体积所施加的最大 压力。
第二章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2 岩石的强度特性
一、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Rc P / A
式中:Rc—单轴抗压强度,有时亦称无侧限强度; P—在无侧限条件下,轴向破坏荷载; A— 试件的截面面积。 (一)单轴抗压强度的试验方法 岩体力学中,Rc是研究最早,最完善的特性之一。 试件:直径或边长为4.8~5.2cm,高度为直径的2.0~ 2.5cm倍。
c tan
式中 tan—岩石抗剪断内摩擦系数, C—岩石的粘结力(内聚力)。
第二章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2 岩石的强度特性
研究岩石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岩石力学实验,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变形性能、水理性质等,为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岩石力学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在岩石试件上施加轴向压力,当试件破坏时,记录破坏时的最大轴向压力,以此确定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2. 岩石抗拉强度试验(劈裂试验):将岩石试件沿劈裂面进行拉伸,当试件破坏时,记录破坏时的最大拉伸力,以此确定岩石的抗拉强度。
3. 岩石变形试验:通过施加轴向压力,观察岩石的变形情况,分析岩石的变形规律。
4. 岩石水理性质试验:测定岩石的吸水性、软化性、抗冻性和透水性等水理性质。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岩石力学试验机、万能试验机、岩样制备设备、量筒、天平等。
2. 实验材料:岩石试件、砂、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1)将岩石试件加工成标准尺寸,并对试件表面进行打磨。
(2)将试件放入岩石力学试验机,调整试验机夹具,使试件轴向压力方向与试件轴线一致。
(3)启动试验机,以一定的加载速度对试件施加轴向压力,当试件破坏时,记录破坏时的最大轴向压力。
2. 岩石抗拉强度试验(劈裂试验):(1)将岩石试件加工成标准尺寸,并对试件表面进行打磨。
(2)将试件放入万能试验机,调整试验机夹具,使试件劈裂面与试验机轴线一致。
(3)启动试验机,以一定的拉伸速度对试件施加拉伸力,当试件破坏时,记录破坏时的最大拉伸力。
3. 岩石变形试验:(1)将岩石试件加工成标准尺寸,并对试件表面进行打磨。
(2)将试件放入岩石力学试验机,调整试验机夹具,使试件轴向压力方向与试件轴线一致。
(3)启动试验机,以一定的加载速度对试件施加轴向压力,记录试件的变形情况。
4. 岩石水理性质试验:(1)测定岩石的吸水性:将岩石试件放入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记录试件吸水后的质量。
(2)测定岩石的软化性:将岩石试件浸入水中,记录试件饱和后的抗压强度。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n0
Vn0 V
100%
(5)闭空隙率nc: 即岩石试件内闭型空隙的体积(Vnc)占 试件总体积(V)的百分比。
nc
Vnc V
100%
2 、空隙比(e)
所谓空隙比是指岩石试件内空隙的体积(V V)与 岩石试件内固体矿物颗粒的体积(Vs)之比。
e VV V Vs n
Vs
Vs
1 n
四、岩石的水理性质
c 具有粘性的弹性岩石
由于应变恢复 有滞后现象,即加 载和卸载曲线不重 合,加载曲线弹模 和卸载弹模也不一 样。P点加载弹模 取过P点的加载曲 线的切线斜率,P 点卸载弹模取过P 点的卸载曲线的切 线斜率。
d、弹塑性类岩石
Ee e
2、变形模量
E0 e p
变形
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
线弹性变形 非线弹性变形
o
理想弹性体
s
o
线性硬化弹塑性体
s
o
理想弹塑性体
o
d
dt
理想粘性体
一、岩石在单轴压缩状态下的力学特性
1、σ~ε曲线的基本形状 美国学者米勒将σ~ε曲线分为6种。
σ~ε曲线的基本形状
致密、坚硬、少裂隙 致密、坚硬、多裂隙
少裂隙、 岩性较软
较多裂隙、 岩性较软
d
Ws V
d d g
(g/cm3) (kN /m3)
式中:Ws——岩石试件烘干后的质量(g); V——岩石试件的体积(cm3);
g——重力加速度。
3、饱和密度(ρ )和饱和重度(γw)
饱和密度就是饱水状态下岩石试件的密度。
w
Ww V
(g/cm3)
w wg
(kN /m3)
式中:WW——饱水状态下岩石试件的质量 (g); V——岩石试件的体积(cm3);
岩石力学第2章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PPT课件

格里菲斯强度理论认为岩石的强度是由其内部微裂纹或弱面的能量释放率决定的。当这些 微裂纹或弱面受到外力作用时,它们会扩展并释放能量,当能量释放率达到一定值时,岩 石就会发生破裂。
岩石的破坏准则
最大应力准则
该准则认为当岩石受到的最大应力达到其单轴抗压强度时, 岩石就会发生破裂。该准则适用于脆性破坏和延性破坏。
表示岩石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是衡量材料刚度的指标。
泊松比
表示岩石在单向受拉或受压时, 横向变形与纵向变形之比。
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
岩石在单向拉伸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 应力。
抗压强度
岩石在单向压缩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压 应力。
抗剪强度和摩擦角
抗剪强度
岩石在剪切力作用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应力。
摩擦角
表示岩石在剪切力作用下,剪切面上的摩擦力与垂直剪切力之间的角度。
流变性质
蠕变
岩石在持续应力作用下发生的缓慢变形。
松弛
岩石在持续应变作用下,应力随时间逐渐减小的现象。
04
岩石的变形特性
弹性变形
02
01
03
弹性模量
表示岩石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是衡量岩石刚度的指 标。
泊松比
描述岩石横向变形的性质,与材料的弹性模量相关。
中区域形成并扩展导致的。
02
延性破坏
与脆性破坏不同,延性破坏是指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经历较大的
塑性变形,然后才发生破裂。这种破坏形式通常是由于岩石中的微裂纹
或弱面在应力作用下逐渐扩展和连接形成的。
03
疲劳破坏
疲劳破坏是指岩石在循环或反复加载过程中,由于应力水平的波动,导
致微裂纹的形成和扩展,最终导致岩石破裂。这种破坏形式通常发生在
第3讲 岩石的力学性质-强度性质

11
3.实验原理
消除方法: ①润滑试件端部(如垫云 母片;涂黄油在端部)机)
12
4.影响单轴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
(1)承压板端部的摩擦力及其刚度(加垫块的依据) (2)试件的形状和尺寸 形状:圆形试件不易产生应力集中,好加工 尺寸:大于矿物颗粒的10倍; φ50的依据 高径比:研究表明;L/D≥(2.5-3)较合理 (3)加载速度 加载速度越大,表现强度越高) 我国规定加载速度为0.5~0.8MPa/s (4)环境 含水量:含水量越大强度越低;岩石越软越明显,对 泥岩、粘土等软弱岩体,干燥强度是饱和强度的2-3倍。 温度:180℃以下不明显:大于180℃,温度越高强度 越小。
34
2)实验加载方式:
a. 真三轴加载:试件为立方体,加载方式如图所示。 应力状态:σ1>σ2> σ3 这种加载方式试验装置繁杂,且六个面均可受到由加 压铁板所引起的摩擦力,对试验结果有很大影响,因而实 用意义不大。故极少有人做这样的三轴试验。
b.伪三轴试验:,试件为圆柱体,试件直径25~150mm,长 度与直径之比为2:1或3:1。轴向压力的加载方式与单 轴压缩试验相同。 但由于有了侧向压力,其加载上时的端部效应比单轴加 载时要轻微得多。 应力状态:
a.试验者和时间:意大利人冯· 卡门(Von· Karman) 于1911年完成的。 b.试验岩石:白色圆柱体大理石试件,该大理石 具有很细的颗粒并且是非常均质的。 c.试验发现: ①在围压为零或较低时,大理石试件以脆性方式 破坏,沿一组倾斜的裂隙破坏。 ②随着围压的增加,试件的延性变形和强度都不 断增加,直至出现完全延性或塑性流动变形,并 伴随工作硬化,试件也变成粗腰桶形的。 ③在试验开始阶段,试件体积减小,当达到抗压 强度一半时,出现扩容,泊松比迅速增大。
岩石力学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doc

岩石力学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班级姓名目录一、岩石比重的测定二、岩石密度的测定三、岩石含水率的测定四、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测定五、岩石单轴抗拉强度的测定六、岩石凝聚力及内摩擦角的测定(抗剪强度试验)七、岩石变形参数的测定八、煤的坚固性系数的测定实验一、岩石比重的测定岩石比重是指单位体积的岩石(不包括孔隙)在105~110o C 下烘至恒重的重量与同体积4o C 纯水重量的比值。
一、仪器设备岩石粉碎机、瓷体或玛瑙体、孔径0.2或0.3毫米分样筛、天平(量0.001克)、烘箱、干燥器、沙浴、比重瓶。
二、试验步骤1、岩样制备:取有代表性的岩样300克左右,用机械粉碎,并全部通过孔径0.2(或0.3)毫米分样筛后待用。
2、将蒸馏水煮沸并冷却至室温取瓶颈与瓶塞相符的100毫升比重瓶,用蒸馏水洗净,注入三分之一的蒸馏水,擦干瓶的外表面。
3、取15g 岩样(称准到0.001克)得g 借助漏斗小心倒入盛有三分之一蒸馏水的比重瓶中,注意勿使岩样抛撒或粘在瓶颈上。
4、将盛有蒸馏水和岩样的比重瓶放在沙浴上煮沸后再继续煮1~1.5小时。
5、将煮沸后的比重瓶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注入蒸馏水,使液面与瓶塞刚好接触,注意不得留有气泡,擦干瓶的外表面,在天平上称重得g 1。
6、将岩样倒出,比重瓶洗净,最后用蒸馏水刷一遍,向比重瓶内注满蒸馏水,同样使液面与瓶塞刚好接触,不得留有气泡,擦干瓶的外表面,在天平上称重得g 2。
三、结果:按下式计算:s d g g g gd 12-+=式中:d ——岩石比重;g ——岩样重、克;g 1——比重瓶、岩样和蒸馏水合重、克; g 2——比重瓶和满瓶蒸馏水合重、克; d s ——室温下蒸馏水的比重、d s ≈1岩石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岩石的重量。
有两种做法:称重法和蜡封法。
我们采用的是蜡封法。
一、主要仪器设备烘箱、干燥器、熔蜡锅、天平、线、石蜡、水中称量装置。
二、试件制备选取有代表性的边长约40~50mm 近似立方体的岩石、选3块、修平棱角、刷取表面粘着物。
岩体力学02-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资料

风化系数(Kf):风化岩石的饱和单轴
抗压强度(cw’)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 抗压强度(cw)之比。
Iw
mw mrd
Kv
vcp vrp
2
Kf
' c
w
cw
硬质岩石风化风化程度分类表
风化程度 全风化 强风化
中等风化 微风化 未风化
代表性岩石
硬质 岩石
极硬岩石 次硬岩石
>60 30~60
花岗岩、花岗片麻岩、闪长岩、玄 武岩、石灰岩、石英砂岩、石英岩、
大理岩、硅质砾岩等
软质 岩石
次软岩石 极软岩石
5~30 <5
粘土岩、页岩、千枚岩、绿泥石片 岩、云母片岩等
§2.2 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
岩石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组成的。岩石 的力学性质常与岩石中三相的比例关系及固相 与水相互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m g/cm 3
V—岩石试件的总体积;
V
m—岩石试件的总质量
岩石天然密度越大, 其工程性质越好。影 响因素是矿物成分、 孔隙与微裂隙发育程 度以及含水量。
测定方法有量积法、水中称重法、蜡封法等,试件数量不少于5个
2、饱和密度( sat)
岩石中空隙全部被水充填时单位体积的质量,即
sa tm s V V vw g/c3 m
•岩石的粒间连结分结晶连结与胶结连结 •结晶连结:矿物颗粒通过结晶相互嵌合在一起, 它是通过共用原子或离子使不同晶粒紧密接触。 •胶结连结:矿物颗粒通过胶结物连结在一起。 胶结连结的岩块强度:硅质胶结>铁质、 钙质>泥质胶结
三、岩块的风化
岩石经过风化,矿物组成和结构改变,岩块的物 理力学性质改变:强度降低、抗变形性能减弱、 空隙率增大、渗透性加大。
岩体力学第二章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PPT课件

岩石的强度和破坏
强度
岩石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通常分为抗压、抗拉和抗 剪强度。
破裂准则
描述岩石在不同应力状态 下从弹性到破坏的过渡规 律。
破裂模式
岩石破坏时的形态和方式, 如脆性、延性、剪切等。
04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岩体力学应用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在岩体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岩石的物理性质在岩体工程设计中具有重要影响, 如密度、孔隙率、含水率等参数,决定了岩体的承 载能力和稳定性。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在岩体工程治理中的应用
在岩体工程治理中,需要根据岩石的 物理力学性质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
在治理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岩石的变形和 破坏模式,采取相应的监测和预警措施, 以确保工程治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如对于软弱岩体,可以采用加固、注浆等措 施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对于破碎岩体 ,可以采用锚固、支撑等措施防止其崩塌和 滑移。
弹性波速
表示岩石中弹性波传播速度, 与岩石的密度和弹性模量等有 关。
岩石的塑性和流变
01
02
03
塑性
当应力超过岩石的屈服点 时,岩石会发生塑性变形, 不再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
流变
在长期应力作用下,岩石 的变形不仅与当前应力状 态有关,还与应力历史有 关。
蠕变
在恒定应力作用下,岩石 变形随时间逐渐增加的现 象。
岩体力学第二章岩石的基本物 理力学性质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岩石的物理性质 • 岩石的力学性质 •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岩体力学应
用 • 结论
01
引言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在岩体力学中的重要性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是岩体力学研究的基础,对于理解岩体 的变形、破坏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物理力学实验单元简介
主要研究领域
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不同地质尺度下岩石物理性质及其对(深部)地质过程响应变化规律,并为基础地质、资源勘探开发、地质灾害以及工程地质等研究与应用提供支持。
主要研究与应用方向
·岩石的地震波、渗透性、导电性质研究。
精密测量油藏条件下纵波、快横波、慢横波、岩石波速各向异性、动态弹性常数、致密岩石渗透率、电导率、地层系数等,研究矿物组成、岩石组构、孔隙裂隙、压力、温度、流体等因素对岩石地震波速的影响规律。
·研究岩石在地壳及上地幔条件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力学性质、流变特性、矿床形成的构造条件乃至岩石的形变、相变及元素的聚散,与构造应力作用的关系。
·岩石力学理论与实验测试方法研究;
·测试仪器设备研制;
·常规岩石力学与地应力测试;
·探地雷达研究与应用;
·自主开发软件,应力场数值模拟,用于油气运移与边坡稳定
性等。
主要成果
·完成多个科研项目;
·科研论文多篇;
·初步形成中国大陆主要岩石物性参数数据库。
研究团队
团队负责人:王红才研究员
主要成员:乔二伟副研究员;刘贵助理研究员;李阿伟助理研究员
仪器硬件支撑
Autolab 2000C岩石物性实验系统;
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实验系统;
常规岩石力学实验机;
实验室设置
·岩石物性实验室
·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实验室
·常规岩石力学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