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概况

合集下载

云南崂山风景介绍

云南崂山风景介绍

云南崂山风景介绍
崂山风景区位于青岛市崂山区,总面积为101.78平方公里。

崂山主峰为巨峰,海拔高达1032.7米,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也是道教名山和崂山道教的发祥地。

巨峰为崂山主峰,海拔1032.7米,被称为“海上第一仙山”。

青岛崂山巨峰风景名胜区
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国首批自然风景名胜区和国
家AAAA级旅游景区。

崂山以峰险、石怪、路奇而著称。

主峰巨峰是青岛的象征,
海拔1032.7米,因其三面环海,一面接陆而得名。

主峰南侧有
一条长达15公里的海岸线,是中国海岸线最长的山岳型风景区。

在巨峰下有一个海蚀洞,形似贝壳,被称为“海蚀洞”。

此外还
有许多奇岩怪洞和摩崖题刻。

其中著名的有巨峰寺旁的“太清宫”和“上清宫”、“下清宫”等。

景区内还有著名的“海上仙桥”和“崂山七线天”等景点。

—— 1 —1 —。

崂山简介

崂山简介

太清宫
又名下清宫、 下宫。位于青山村南,太 清宫湾北岸。崂山所有的宫、观、 庵中,太清宫的历史最 久,规模最大,在国内仅次 于北京的白云观,称为“天 下丛林第二”。
三官殿是崂山
最早的道教庙殿, 其布局工整,有 三进殿。此殿建 于西汉建元元年 (前149年),由 道士张廉夫来此 所建。三官分别 为天官、地官和 水官,实际上即 古代三位圣贤尧、 舜、禹。
• 1195年,邱处机、刘长生 等7人来到崂山“讲道传玄, 宏闻教义”,崂山各道教 庙殿的道士很快全部归依 道教全真派 。 • 明代,崂山道教的“龙门 派”中衍生三派,使教派 总数达到10个,崂山及周 边地区道教长盛不衰。 • 清代前期和中期,崂山道 教仍然处在兴盛时期,到 了康熙年间,崂山道教日 益兴盛,对外始称“九宫 八观七十二庵”。
白云洞庭
狮岭横云
8.狮岭横云
狮子峰
• 明代即墨文人黄宗 臣有《宿狮子峰》 诗:“石上开樽有浊 醪,海天东望月轮 高。夜声时到秋山 寺,半是风声半是 涛。”
9.华楼叠石
“摩霄卓立碧芙蓉,天开 名山第一峰。岚气蒸 成金液水,海霞飞满 石门秋。”——白永 修
10.九水明漪
黄襀有诗赞曰:“怪石嶙峋路可封, 一川九曲出盘龙。溪边疑有胡麻 饭,身在桃源第几重。”
三、崂山著名道观
• 现在崂山山区内尚存 道观有太清宫、上清 宫、明霞洞、太平宫、 通真宫、华楼宫、蔚 竹庵、白云洞、明道 观、关帝庙、百福庵、 大崂观和太和观。其 中,太清宫、上清宫、 明霞洞、太平宫皆修 葺一新,成为道教宗 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上清宫
位于崂山东南部,太 清宫西北。因与太清 宫(俗称下宫)对称, 又简称上宫,是崂山 的主要道观。汉代大 经学家郑玄曾设帐授 徒于此。

崂山仰口景区介绍

崂山仰口景区介绍

崂山仰口景区介绍
崂山,位于中国北方海域,是山东省青岛的主要山脉,主峰
巨峰海拔高度1131.8米。

崂山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山海相依,奇石林立,云海浩瀚,云海日出尤为壮观。

崂山是道教名山,在道教中有“三清山”之称。

仰口景区是国家5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

仰口景区以奇松怪石著
称于世,尤其是石海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这里奇峰怪石遍布,有
巨峰、灵岩、巨人峰等奇峰,有石灵芝、象鼻石、双龟探海等奇石,还有仙人田和天然盆景园等景观。

仰口景区由巨峰、玉虚峰、龙脊岭三部分组成。

巨峰海拔高度为1131.8米,山势雄伟,林
木葱郁;玉虚峰海拔高度为822.2米,山势陡峭;龙脊岭海拔高
度为1132.7米,山势蜿蜒。

仰口景区山高路远,风景秀丽,主
要景观有:巨峰寺遗址、玉皇顶和仙人田等。

仰口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而闻名于海内外。

仰口景区位于崂山西南麓的巨峰区域内。

—— 1 —1 —。

青岛崂山景区导游词

青岛崂山景区导游词

青岛崂山景区导游词青岛崂山是青岛市的标志性景区,位于青岛市城东区。

崂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并且是中国五岳中唯一的海岳。

崂山草木苍翠,石峰罗列,风景秀丽,历史悠久。

本文将为您介绍崂山景区的详细情况。

一、崂山概况崂山属于太行山脉分支的连峰,海拔1132.7米,山体面积约达4500平方公里。

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

自古以来,崂山就被誉为“东海第一山”、“海岱明珠”。

二、崂山历史与文化1.道教文化崂山是中国的道教圣地,是中国五岳中唯一的海岳。

道教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发展。

在崂山上,保存着大量的道家文化和艺术遗产,如崂山道观、道德经石刻、望海楼等。

2.历史名胜崂山曾经是古代的崂国都城所在地,文化底蕴深厚。

崂山古建筑群有望海楼、崂山道观、聚仙亭、石经亭等多座历史建筑,还有几处古代石刻。

三、崂山自然景观1.群峰竞秀崂山是中国五岳中唯一的海岳,致使其地形特殊,山势磅礴。

山峰如削,嵯峨而奇,奇峰耸立,峰林风光秀丽,犹如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2.绿水青山崂山被誉为“碧水翠山”,山上覆盖了丰富的植被,集繁茂、奇异、娇艳、浪漫于一体。

森林覆盖率高达95%,是众多动植物的宝贵栖息地,被誉为“生物宝库”。

四、崂山景区主要景点介绍1.大观峰大观峰是崂山的标志性景点,海拔758.3米。

山势宏伟、山貌秀丽,是崂山一轮明月的背景。

站在大观峰山顶,可以眺望整个崂山风光,视野开阔。

2. 神仙湖神仙湖是崂山最美的湖泊之一,湖水清澈透明,绿树蓝天倒映其中,美不胜收。

湖周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3.崂山望海楼望海楼是崂山的古建筑之一,始建于明代,以“不到崂山不到海”为主题,高度达34.45米,共九层,是登高远望的最佳场所。

望海楼南临大海,北观崂山,美景尽收眼底。

五、崂山旅游攻略1.开放时间夏季:7:00-19:00;冬季:7:30-17:30。

2.门票价格A票(山顶):130元/人;B票(望海楼):50元/人;C 票(神仙湖):30元/人。

有关崂山的导游词介绍5篇

有关崂山的导游词介绍5篇

有关崂山的导游词介绍5篇崂山,位于青岛市东部,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

它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崂山的最高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

下面是有关崂山的介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有关崂山的介绍1崂山,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史书各有解释,说法不一。

它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崂山的主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是我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

它耸立在黄海之滨,高大雄伟。

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海拔而立,山海相连,雄山险峡,水秀云奇,山光海色,正是崂山风景的特色。

在全国的名山中,唯有崂山是在海边拔地崛起的。

绕崂山的海岸线长达87公里,沿海大小岛屿18个,构成了崂山的海上奇观。

当你漫步在崂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边是碧海连天,惊涛拍岸;另一边是青松怪石,郁郁葱葱,你会感到心胸开阔,气舒神爽。

因此,古时有人称崂山神仙之宅,灵异之府。

传说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来此求仙,这些活动,给崂山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崂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过去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

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长春、张三丰都曾在此修道。

原有道观大多毁坏。

保存下来的以太清宫的规模为最大,历史也最悠久。

崂山风景区位于青岛市区以东的黄海之滨,距市中心40余公里。

崂山山脉连绵起伏,雄伟壮观。

花岗岩地貌独具特色,象形石千姿百态,比比皆是,被人们誉为天然雕塑公园;山海结合处,岬角、岩礁、滩湾交错分布,形成瑰丽的山海奇观。

崂山风景名胜资源十分丰富,现有景点221处,其中历史人文景点47处,自然景点174处。

崂山区是青岛构筑大旅游格局的独具增长活力的现代旅游中心,近年来,崂山区准确把握国内外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加快了石老人旅游度假区与崂山风景区一体化和优势互补发展步伐。

地处黄金旅游线、,依托高科技工业园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一批高档次的旅游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度假区内青岛海洋游乐城、青岛市海豚馆、高尔夫球队场、国际啤酒城等30多个娱乐休闲项目与在建的迪尼斯乐园、海洋公园、石老人公园、五星级的海景大酒店以及环宇国际城、弄海园、梅海园等一大批造型别致的别墅群,把整个度假区装点得多姿多彩。

青岛崂山历史文化简介

青岛崂山历史文化简介

青岛崂山历史文化简介
崂山是中国东部海岸线上的第一高峰,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境内,是中国北方著名的道教名山。

崂山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海拔1291米,相对高度567米。

崂山位于胶州湾口以东,崂山的主峰叫巨峰,高1464米,是山东半岛的最高峰。

青岛崂山历史上曾是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海上仙山”。

现在已经发展为以道教文化为主体的旅游胜地。

1.道教文化
据《太平寰宇记》记载:“齐州山名崂山,太清宫在其南”。

汉代的《淮南子》、唐代的《西游记》、元代的《道教全图》都有有关记载。

2.民俗风情
青岛崂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既有厚重的人文底蕴又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崂山是我国北方著名的道教名山之一,这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

早在八千年前,这里就有原始人类繁衍生息;战国时代齐、楚两国在此争夺霸权;秦汉时代崂山是“海上仙山”汉武帝时曾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三千东渡海上寻找长生不老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 1 —1 —。

崂山地理中考真题答案解析

崂山地理中考真题答案解析

崂山地理中考真题答案解析一、自然地理崂山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城区以北,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也是崂山区的地理标志。

自然地理景观是该地区最大的特色之一,也是中考地理科目常常涉及的考点。

1. 崂山的地理位置崂山坐落于胶东半岛的北部,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它的东部和南部是青岛市区,北部与齐岳山、大红门相望,西面则临靠石岛。

整个地区由山脉、平原和海岸线构成,地势复杂多样。

2. 崂山的地形地貌崂山地形多样,主要由山地和丘陵组成。

山脉蜿蜒起伏,脉络纵横交错,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

同时,崂山还拥有许多深谷、溪流和瀑布,山水相映成趣,极具观赏价值。

3. 崂山的气候特点崂山地区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带,冬冷夏热,春、秋季温差较大。

由于地处丘陵山地,山上山下的气温差异较大,有时会出现雾霾等特殊气候现象。

这也是中考地理题目经常涉及到的考点。

二、人文地理除了自然地理条件外,崂山的人文地理特点也是中考地理科目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从历史、文化和旅游等方面进行解析。

1. 崂山的历史文化崂山作为青岛市区的自然背景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曾是古代的方国之一,还有许多古代建筑和文化遗址。

崂山寺是该地区最著名的古迹之一,它是道教圣地,也是崂山地区的标志。

2. 崂山的文化底蕴崂山地区历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例如崂山山水画、崂山纸雕等工艺品,都是体现了当地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重要物证。

3. 崂山的旅游资源崂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结合,使其成为了青岛市区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慕名前来观光、踏青、登山、参观寺庙等。

同时,崂山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温泉资源,为旅游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总结:在这篇文章中详细介绍了崂山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

通过对崂山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的解析,读者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崂山的地理特征,也能对中考地理题目中与地理特征相关的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文章还从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角度,展示了崂山丰富的人文地理特点,为读者提供了更全面的崂山地理信息。

山东青岛崂山介绍

山东青岛崂山介绍

山东青岛崂山介绍崂山古称鳌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它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

崂山海拔而立,山海相连,雄山险峡,水秀云奇,山光海色,它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崂山的主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海拔1132.7米,是我国海岸线上第一高峰。

它耸立在黄海之滨,高大雄伟。

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当你漫步在崂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边是碧海连天,惊涛拍岸;另一边是青松怪石,郁郁葱葱,你会感到心胸开阔、神清气爽。

因此,古时有人称崂山“神仙之宅,灵异之府”。

传说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来此求仙,这又给崂山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崂山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各类景点遍布全山,并因九宫八观七十二庵等名胜古迹,被誉为“海上名山第一”。

现有景点221处,其中历史人文景点47处,自然景点174处。

崂山最为著名的十二景是:巨峰旭照、龙潭喷雨、明霞散绮、太清水月、海峤仙墩、那罗延窟、云洞蟠松、狮岭横云、华楼叠石、九水明漪、岩瀑潮音、蔚竹鸣泉。

此外,南线的太清宫景区,东线的仰口景区,中线的南、北九水景区,西线的华楼景区,北线的鹤山景区,中部的巨峰景区,皆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1、巨峰旭照巨峰位于崂山中部群峰之中,海拔1127.3米。

为崂山九大风景游览区中最高最险峻的一个景区。

有一线天,黑风口,五指峰比高崮,灵旗峰,自然碑等景观。

巨峰极顶有一块几尺见方的岩石,名“盖顶”,又称“磕掌”,仅能容三四人。

巨峰山势陡峭,攀登艰难。

西从柳树台东上15公里。

南从烟云涧行10余公里,西北由鱼鳞口向东南攀行约5-6公里,东由上清宫或明霞洞西去,西南循大圈子,迷魂涧均可抵达巨峰。

2、龙潭喷雨龙潭瀑又名玉龙潭,位于崂山南麓八水河中游。

水源来自海拔500米的天茶顶和北天门之间的山谷崂,于百尺悬崖飞流直下,喷珠吐玉,状如龙舞,故名“龙潭瀑”。

潭中碧水凝寒,清澈见底。

山雨过后,洪涌瀑注,飞腾叫啸,蔚为壮观。

在崂山十二景中,称“龙潭喷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置】崂山位于山东半岛南部的黄海之滨,距青岛市中心40余公里。

地处北纬36°05′~36°19′,东经120°24′~120°42′。

山区东南二面濒临大海,西部自南而北与青岛市区的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城阳区接壤,北部与即墨市相邻。

绕山区东南的海岸线长87.3公里,形成了13个有名称的海湾,有大小岛屿16个。

【境域】崂山,东高而悬崖傍海,西缓而丘陵起伏,山区面积446平方公里。

山脉以崂顶为中心,向四方延伸,尤以西北、西南两个方向延伸较长,形成了巨峰、三标山、石门山和午山四条支脉,崂山的余脉沿东海岸向北至即墨市的东部,西抵胶州湾畔,西南方向的余脉则延伸到青岛市区,形成了市区的十余个山头和跌宕起伏的丘陵地形。

【主峰】崂山的最高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地处北纬36°10′,东经120°37′,海拔1132.7米,峰顶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为崂山的主峰。

【山脉成因】崂山属胶东低山丘陵的一部分,位于中朝古陆胶辽地盾的南部,构造体系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代的构造部位。

崂山山体从震旦纪吕梁运动时期已成为复背褶皱,而崂山这块巨大的花岗岩体是从白垩纪开始形成的。

据今约6800万年至13000万年的燕山运动晚期,从地壳深处上涌的炽热熔融的岩浆,在地面以下几公里的地方冷凝。

岩石有肉红色、白色,矿物结晶成粒状,地质上命名为“崂山花岗岩”,但在它诞生时,并没有露出地面。

新生代以来,地壳抬升,上边覆盖着的岩石逐渐被累年的风霜雨雪和经久的流水剥蚀掉,才露出了花岗岩石。

到了新生代中期的200万年以来,才开始呈现为现在的轮廓。

而今我们看到的崂山面貌是第四纪末期,亦即在近几万年的沧桑变化中,大自然雕凿而成的秀丽景色。

崂山地貌中,最有特色的是剑峰千仞、山峦巍峨和各种奇石怪岩。

崂山地貌按高程大致可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为犬齿交错的山峰,海拔近1000米,它们是1万多年前末次冰期时形成的。

当时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第四纪几度进侵的海水已退却到冲绳附近一带,黄渤海成为一片荒原,气候干冷。

此时,日夜之间、冬夏之间温差很大,花岗岩在寒冻作用下,机械风化很快,大块大块岩石崩裂,形成参差不齐、面貌峥嵘的山峰。

下层的花岗岩地貌,多是1万年来冰后期形成的。

此时,大海回归,化学风化占了优势,雨水和地衣植物参与这种风化,将质地均匀的花岗岩由表及里一层层剥离,一些早期崩落的巨大岩块,或原来没动的岩石,遂形成一个球形巨石。

若干秀峰奇石,构成了今天崂山的这种雄伟、奇特的地貌形态。

【地层】零星出露最早的为前震旦纪的变质岩系,主要分布在王哥庄镇的仰口、勤子夯、何家村、青山、太清宫、港东、崂山头及中韩镇的石老人一带,分布范围小,零星出现云母片麻岩、绢云母石英片岩,及少量闪角岩、黑云母岩、变粒岩等。

以前金—夏庄—大枣园东北、西南向为界线,其东为崂山花岗岩的侵入体。

第四纪地层分布较广,自东部山区向西部平原逐渐加厚,1~2米厚的残积层分布最广。

【构造】山区地质构造属断块隆起,中生代构造线大致以北北东及北东向的大断裂特别发育,其次为北西向,一般以压性及压扭性断裂为主。

山区地质构造分三类:华夏系构造,压扭性断裂多发育在东部山区,控制了崂山花岗岩及其岩脉的分布,多次性活动,规模较大,一般为北东走向,主要有前金—夏庄—大枣园断裂、浦里—北宅—浮山断裂。

新华夏系构造,发育在山区东部及南部,多为北东向,局部为北西向,属以扭性为主压扭性断裂,主要有源头—罗圈涧断裂、铁家庄—前埠头断裂、沟崖—枯桃—朱家洼断裂和下河—汉河—南窑断裂。

东西向构造,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山丘,走向近东西,多呈陡坎或负地形,主要有铁骑山—土寨断裂、后金—楼金石断裂等,由于构造的多次性活动,使周围岩石节理裂隙比较发育。

【巨峰支脉】崂山按其山脉的自然走向,可分为4个支脉。

巨峰支脉包括巨峰干脊主体和东流水直插黄海诸山,最高峰为巨峰,位于山区东部,海拔1132.7米;三标山支脉包括石人河以西和白沙河以北的诸山,主峰为三标山,位于山区西北部,海拔683米;石门山支脉包括白沙河以南和张村以北的诸山,主峰为石门山,位于山区西部,海拔570米;午山支脉包括张村河以南和黄海北岸的诸山,主峰为午山,位于山区西南部,海拔398.3米。

崂山之余脉,北至即墨市,西抵胶州湾畔,西南延伸到青岛市区。

巨峰为崂山的主体,支脉四出,分东北、东、东南、南、西五个小分支。

东北分支该分支在晓望河以南,刁龙嘴河以北,系滑溜口北出支脉。

此分支正北为槐树洞。

东分为楼门峰,在白云洞北,观音岩在白云洞西,大仙山在白云洞东,上苑、狮子峰、峰山在白云洞东北。

北出者为香炉峰、二龙山,东分为文笔峰、光光崮、鹰定崮。

刁龙嘴河发源于滑溜口,由刁龙嘴南入海。

东分支该分支在刁龙嘴以南泉心河以北。

其脉由滑溜口分出,为那罗延窟、华严洞、钟楼崮、棋盘石、返岭、窑货堤。

泉心河发源于巨峰东侧,由返岭前入海。

东南分支该分支在泉心河以南流清河以东。

由巨峰东南分出,为灵旗峰、金刚崮,又分东南、南、西三小支。

东南支为会仙山,东分为万年船、天茶山、日起石,南分为昆仑山,又南为玄武峰、笔架山、聚宝峰、清凉甸,由昆仑山东分为黄山、青山,又南为太清宫后宝珠山,东南蜿蜒十余里为八仙墩,即崂山头,由会仙山分为响云峰、云门峰、跃龙峰。

南支为鸿官顶(俗称馍头崮),东分为小平岚、大平岚,西分为沙金窝、将军槽。

西支为上马场(德人曾在此牧马,下马场在葛场南)、七十二蹬台。

南分支该分支在流清河以西凉水河以东,由巨峰前比高崮南下,分为两支。

北支为风口,又名风岸岭。

南支为砖塔岭,折而南为南窑半岛。

濒海处为莲花矶,峙立海中之大福岛亦系此支所发露。

西分支该分支由干脊巨峰西出为小巨峰,海拔1000米,南为龙泉崮,北为虔女峰,又西为五指峰,五指并峙,如一手向天,西延为麦石屋、茶涧。

以茶涧为界,分出南北两支,南向脉为茶涧南支,北向脉为茶涧北支。

茶涧南支在凉水河与南九水之间,最高峰为狼山(一名席山),海拔779米。

还有观台峰、万卷书、纱帽峰、元帅崮、大圈子。

北支东起自流清河以南,西支由茶涧后西流水与柳树台北之间水合流以东处为黄花顶、鱼鳞口、升仙阁、云风顶、风石屋诸崂山巨峰支脉著名山涧山。

茶涧北支由观崂石屋再分出两支脉,南支在南九水河以西,张村河以东与南,即午山支脉。

此支东起柳树台北涧以西至峪夼西向出三小支,统为石门山支脉。

【三标山支脉】三标山俗称标山,为崂山向西北延伸的一大支脉,分干脊、东北、西南三个分支。

干脊分支自三标山起,南行为肥儿崮、中华崮,东过劈石口,南为锥儿崮、大劳崮,转南为土堑岭,又南为柱后高、滑溜口,再南则为巨峰。

白沙河北岸,0峪河以东,外九水以北,均属三标山支脉干脊。

东北分支北起土寨河,南至晓望河,由三标山向东北分出,有塔儿崮(又名二标山)、对儿崮(又名大标山)。

由锥儿崮分出之支脉东止于海,其尽处为小蓬莱。

西南分支自白沙河以北、山色峪河以西,惜福镇河以北及西,分有南北两支。

北支为石城山,余脉向西北入即墨市南境。

南支为红石壁、王乔崮,迤南为老君山、黄石山,其东为瓦屋山,西为凤凰峰、慧虎山、黄连涧,又西转为神堂口,南与石门北支之张浦山对峙。

【石门山支脉】石门山支脉以巨峰西支的茶涧为界,分南北两支。

茶涧北支,北行至观崂石屋又分南、北两支。

南支在南九河以西、张村河以东与南,即午山支脉;北支东起北九水,西至柳树台北流水,至峪夼约10公里,其间以钜山为最高,海拔600米以上的有芙蓉峰、花花浪子诸峰。

以峪夼为界,向西分出南、中、北三条支脉,统称石门山支脉。

南分支脉该分支脉为张村河以西及北,李村河以东及南之间的诸山。

有青台山、五里岗、大水源等岗埠,无甚高山。

中分支脉该分支脉自李村河以东,白沙河以南的诸山,有卧狼齿、老虎山、丹山,西尽于沧口之烟墩山及西北的女姑口。

北分支脉该分支脉西起赵哥庄河,东至五龙河,北至白沙河,有珑山、石门山、华楼山、华阴山、华岩山,至福泰庵止。

石门以北有莲台山、鹁鸽峪、张浦山及夏庄、马家台一带诸山。

【午山支脉】午山支脉在崂山区的西南部。

由观崂石屋向南西下,有磨石屋、松山、小崂顶、烟台顶,南九水河以西和张村河东南,有鲁度山、莲花山、平顶山等,迤西为午山、石老人,又西断而复起为浮山,北去为错埠岭、大山、孤山、四方岭,西南去为湛山、太平山、信号山,尽处为团岛。

崂山山区共有23条主要河流,由山区中部呈放射状扩展分布。

其中,向西流入胶州湾的有白沙河、五龙河、石门河、惜福镇河、小水河、李村河、张村河、王埠河等8条;向东流入黄海的有土寨河、石人河、王哥庄西山河、王哥庄河、晓望河、刁龙嘴河、泉心河、石头河等8条;向南流入黄海的有南九水河、西登瀛河、小河东河、凉水河、流清河、八水河等6条;向北流入即墨市的只有葛家河1条。

这些河的特点是源短、流急、属季节性河、多直流入海。

【白沙河】白沙河是崂山山区最长的河,发源于崂山巨峰之阴的天乙泉。

流向为南北折而东西,流经北宅镇的北九水、卧龙、孙家、大崂、乌衣巷、凉泉等村,夏庄镇的夏庄、营里、黄埠等村,流亭镇的洼里、流亭、赵村、港东、西后楼等村,然后流入胶州湾。

全长33公里,河床宽度上游为50~100米,中游为200米,下游为300米左右,流域面积215平方公里。

白沙河上游常年流水,中、下游冬春无水,结冰期约60天。

1958年,在夏庄村以东的张浦山和北岸的小风口山之间筑坝腰截白沙河,建成崂山水库,蓄水量达5601万立方米,供青岛市区用水,1967年又在此河发源地以下6公里处的河床上建三水水库。

在崂山山区内汇入白沙河的河流有五龙河、石门河、0峪河、傅家埠河、惜福镇河及小水河。

白沙河自巨峰发源地至潮音瀑称凉清河。

自潮音瀑以下至我乐村的菊湾为内、外九水,亦称白沙涧。

白沙河名称来历说法有二:一是该河床沙粒系花岗岩风化而成,含石英石,色白,故名白沙河;二是以该河下游流亭附近的白沙村命名(该村在修建流亭机场时迁移)。

【石门河】位于北宅科村西2.2公里,系季节性河流。

发源于石门山之阳,东北流向,经七口峪村西至五龙涧村东,与五龙河相汇,流入崂山水库。

流程3公里,河床平均宽为10米,流域面积4平方公里,河上游的七口峪村西南建有石门水库,水质甘冽。

因该河发源于石门山,故名。

【五龙河】位于北宅科村南,发源于青峰顶,西北流向,经上、下葛场和周哥庄至五龙涧村东,与石门河相汇,流入崂山水库。

流程6公里,河床平均宽约25米,流域面积9.5平方公里,系季节性河流。

因该河下游汇五龙涧水,故名。

【惜福镇河】位于惜福镇村南0.1公里。

发源于上套、黑涧以南诸山之间,西南流向,经抱虎山、前金沟水库、惜福镇,西流至纸房村东,在夏庄镇刘家营村西注入白沙河。

流程约11公里,流域面积约35平方公里,系季节性河流。

该河原名聚仙河,1982年地名普查时,因其流经惜福镇,遂更名为惜福镇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