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微生物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表面微生物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表面微生物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表面微生物测试标准操作规程(接触平皿法)1.目的建立表面微生物测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测试人员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2.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本)3.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对洁净区的表面微生物的检测.4.责任质量控制化验员负责实施,QC主管负责监督执行5.内容5。

1洁净区微生物测试点选择表面微生物监测的采样点数目及其布局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设置:5.1。

1空调系统验证的结果5。

1。

2房间的大小和布局5.1。

3房间的用途5。

1。

4与产品的距离5.1。

5人流物流方向如何布点:对于同一洁净区,每个相同的取样物体在其不同的地方采2个样。

如墙面2个采样点,地面2个采样点,洁净区主要设备2个采样点.注:表面微生物监测的取样点数应依下列因素确定:1.洁净区(室)的大小;2。

设备、管路等的复杂程度;3.生产活动的重要性;4。

易受污染的部位等。

应考虑包含以下部位:每扇门、每个门把手、地板(至少两点)、墙壁(不易被清洁/消毒的部位,至少两点)、公用介质的管路(不易被清洁/消毒部位)、生产设备的关键性部位(如灌装针、易与人员接触的塑料帘膜、胶塞筒、传输带)等。

根据洁净区内设施、设备等表面对产品和洁净室环境的影响程度,通常将表面分为三类:关键表面(与产品、容器及密封件直接接触或暴露于产品、容器及密封件的表面)一般表面(如设备的外表面、墙壁等)和地板,并且分别设定不同的微生物限度要求.表面微生物的每点取样面积宜控制在25cm2左右。

为避免干扰,宜在生产活动结束后取样。

5。

2洁净区微生物测试频率和限度5。

2.1日常监控一月一次5.2。

2接触碟(55mm)50cfu/25cm2 ,警戒40cfu/25cm2 ,纠偏45cfu/25cm2 。

5。

3洁净区表面微生物测试方法(接触平皿法)。

5。

3.1洁净区表面微生物测试必须在动态下监测.5。

3。

2仪器与材料:如使用自制培养基,须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药典制备营养琼脂培养基和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灭菌制备成Rodac(Replicate Organism Detection and Counting)的培养皿,也可在外购买。

版药典表面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

版药典表面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表面微生物测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测试人员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2.范围:适用于洁净室(区)表面、设备以及与产品接触表面的微生物量的测试。

3.责任:表面微生物检测员。

4.内容:4.1基本概念:4.1.1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一细菌集落,简称CFU.通常用个数表示。

4.1.2表面微生物:4.1.3表面微生物菌落数:规定面积的洁净室(区)表面、设备以及与产品接触表面,用接触平皿法或擦拭法检测的微生物的菌落数目,以个/皿表示。

4.2测试原理:本测试方法利用接触平皿法或擦拭法收集洁净室(区)表面、设备以及与产品接触表面的微生物,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方法和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评定洁净室(区)表面、设备以及与产品接触表面的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区的洁净度。

4.3测试方法:4.3.1使用的仪器设备和培养基:高压消毒锅:使用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恒温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的温度计进行检定。

培养皿:一般采用φ90mm×15mm玻璃培养皿。

使用前将培养皿置于160℃干热灭菌120min。

接触碟:一般采用φ55mm无菌接触碟。

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

将培养基加热熔化,冷却至约45℃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l。

待琼脂培养基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放入3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2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应在2-8℃的坏境中存放。

4.3.2采样点选择:洁净区微生物测试点选择表面微生物监测的采样点数目及其布局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设置:空调系统验证的结果房间的用途与产品的距离人流物流方向如何布点:对于同一洁净区,每个相同的取样物体在其不同的地方采2个样。

如墙面2个采样点,地面2个采样点,洁净区主要设备2个采样点。

注:表面微生物监测的取样点数应依下列因素确定:1.洁净区(室)的大小;2.设备、管路等的复杂程度;3.生产活动的重要性;4.易受污染的部位等。

物体表面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物体表面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物体表面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物体表面采样及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2.1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每季度进行检测。

2.2 发生有暴发流行。

3.采样时间潜在污染区、污染区消毒后采样,清洁区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4.职责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或兼职人员应遵守本程序。

5.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6.采样方法用5 cm×5 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 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 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采样。

若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见表(5.5)。

表5.5化学消毒剂的常用中和剂消毒剂相应中和剂浓度(%)含氯消毒剂硫代硫酸钠0.2~1.0复合含氯消毒剂硫代硫酸钠+吐温80+卵磷脂0.2~1.0+2.0+0.3过氧乙酸硫代硫酸钠0.1~0.5过氧化氢硫代硫酸钠+吐温80+卵磷脂0.5~1.0+2.0+0.3碘酊碘伏硫代硫酸钠+吐温80 0.5+2.0甲醛双甲酮+马林 1.0+0.6戊二醛甘氨酸+吐温80 2.0+2.0乙醇吐温80+卵磷脂 3.0+0.3氯已定吐温80+卵磷脂注:配制各种中和剂均使用磷酸盐缓冲液(PBS)为基础溶剂。

7. 检测方法将采样管充分振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1.0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每皿倾注15ml~20ml;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

8.结果计算:8.1规则物体表面物体表面菌落总数计算方法见式(A.2):物体表面菌落总数(CFU/cm2)= 平均每皿菌落数×洗脱液稀释倍数.........(A.2)采样面积(cm2)8.2小型物体表面的结果计算,用cfu/件表示。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是药品、食品、化妆品等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标准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流程,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药品、食品、化妆品等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包括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指标的检查。

三、检查设备和试剂1. 培养基:根据不同的微生物指标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如大肠培养基、Mannitol盐琼脂、Sabouraud葡萄糖琼脂等。

2. 培养皿:使用符合规定的试验培养皿。

3. 培养箱:保证培养条件的恒温培养箱。

4. 其他常用实验用具:包括无菌采样容器、吸管、移液器、无菌培养皿等。

四、操作流程1. 样品采集:从产品中采集适量样品,保持无菌状态。

2. 制备稀释液: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适当的稀释液将样品进行适当稀释。

3. 接种培养:将稀释后的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并在符合条件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4. 观察和统计:观察培养皿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统计出微生物的数量。

5. 结果判定:根据标准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判断检测结果是否符合规定。

五、质量控制1. 实验员必须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训练,并使用正确的个人防护用具。

2. 培养基的质量必须符合规定,避免培养基带有细菌污染。

3. 检查设备必须经过定期的检查和校准,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4. 标本的采集、处理、保存和运送必须符合规定,避免外界的污染和干扰。

六、结果报告根据检测结果和规定的限度标准,出具检测报告,标明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具体的检测结果数据。

七、总结微生物限度检查是产品质量检验的重要环节,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员在操作过程中也需严格遵守规程,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卫生。

药典表面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

药典表面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

题目:洁净区(室)表面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编码:颁发部门:质量部起草:日期:2015年月日修订日期:年月日审核:日期:2015年月日生效日期:2016年月日批准:日期:2015年月日发放份数:版次:第1版分发部门:质量部、中心化验室1.目的:建立表面微生物测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测试人员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2.范围:适用于洁净室(区)表面、设备以及与产品接触表面的微生物量的测试。

3.责任:表面微生物检测员。

4.内容:4.1基本概念:4.1.1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一细菌集落,简称CFU.通常用个数表示。

4.1.3表面微生物菌落数:规定面积的洁净室(区)表面、设备以及与产品接触表面,用接触平皿法或擦拭法检测的微生物的菌落数目,以个/皿表示。

4.2测试原理:本测试方法利用接触平皿法或擦拭法收集洁净室(区)表面、设备以及与产品接触表面的微生物,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方法和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评定洁净室(区)表面、设备以及与产品接触表面的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区的洁净度。

4.3测试方法:4.3.1使用的仪器设备和培养基:高压消毒锅:使用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恒温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的温度计进行检定。

培养皿:一般采用φ90mm×15mm玻璃培养皿。

使用前将培养皿置于160℃干热灭菌120min。

接触碟:一般采用φ55mm无菌接触碟。

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

将培养基加热熔化,冷却至约45℃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l。

待琼脂培养基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放入3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2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应在2-8℃的坏境中存放。

洁净区微生物测试点选择表面微生物监测的采样点数目及其布局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设置:空调系统验证的结果房间的用途与产品的距离人流物流方向如何布点:对于同一洁净区,每个相同的取样物体在其不同的地方采2个样。

表面微生物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表面微生物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表面微生物测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测试人员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3.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对洁净区的表面微生物的检测。

4.责任质量控制化验员负责实施,QC主管负责监督执行5.内容5.1洁净区微生物测试点选择表面微生物监测的采样点数目及其布局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设置:5.1.1空调系统验证的结果5.1.2房间的大小和布局5.1.3房间的用途5.1.4与产品的距离5.1.5人流物流方向同一种培养基(对于同一洁净区,每个相同的取样物体在其不同的地方采2个样。

如墙面2个采样点,地面2个采样点,洁净区主要设备2个采样点。

)5.2洁净区微生物测试频率和限度5.2.1日常监控一月一次5.2.2接触碟( 55mm)50cfu/25cm2,警戒40cfu/25cm2,纠偏45cfu/25cm2。

5.3洁净区表面微生物测试方法(接触平皿法)5.3.1洁净区表面微生物测试必须在动态下监测。

5.3.2仪器与材料:如使用自制培养基,须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药典制备营养琼脂培养基和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灭菌制备成Rodac(Replicate Organism Detection and Counting)的培养皿,也可在外购买。

5.3.3取样:表面微生物监测用于表面菌监测,接触平皿法广泛应用。

取样时,打开碟盖,无菌培养基表面与去仰面直接接触,均匀按压接触碟底板,确保全部琼脂表面与取样点表面均匀充分接触,接触约5秒钟,再盖上碟盖。

5.3.4取样后,需要立即用适当的消毒剂擦拭被取样表面,以除去残留琼脂。

5.3.5培养:收好的营养琼脂接触碟在30~35℃培养3天,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在23~28℃培养5天,以所有采样点的平均值加和报告最终结果。

5.4偏差纠正一旦发现表面微生物检测结果超标,可以采用以下行动进行调查和评估:5.4.1检查取样和样品的处理是否正确,包括取样人员的资质是否确认;5.4.2回顾最近一次的悬浮粒子数的检测结果;5.4.3回顾最近一次的沉降菌的检测结果;5.4.4检查人员的更衣程序是否正确;5.4.5检查清洁设备和消毒剂的质量;5.4.5查看操作员工的培训记录。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为规范检验程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要求微生物检验员严格按照本操作规程检验。

样品准备:准确称取10g±1g样品,剪碎后加入到200ml已灭菌的生理盐水中,充分混匀,静置10分钟,待生理盐水样液自然沉降后取上清液作菌落计数,液体样品可用原液直接做样液。

如果被检样品含有大量吸水树脂材料而导致不能吸出足够样液时,稀释量可按每次50ml递增,直至能吸出足够测试用样液。

在计算细菌菌落总数与真菌菌落总数时相应调整稀释度。

1.细菌菌落总数检测方法1)仪器:培养箱35℃±2℃、天平(精确至0.1g)、医用剪刀、吸球、移液管1ml、250ml锥形瓶、平皿、酒精灯。

2)试液:0.9%生理盐水、营养琼脂。

3)步骤:用已灭菌的1ml移液管移取1ml样液,均匀地洒在平皿上,共接种5个平皿。

然后用冷却至45℃左右熔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15~20ml倒入每个平皿内混合均匀。

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做好记号并置35℃±2℃培养48h后,计算平板上的菌落数。

结果计算:X1=A*K/5式中:X1→细菌菌落总数,cfu/g或cfu/mlA→5块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的细菌菌落总数K→稀释度4)如果样品菌落总数超过标准的规定,应进行复检。

将留存的复检样品依前法复测2次,2次结果平均值都达到标准规定,则判定被检样品合格,其中有任何1次结果平均值超过标准规定,则判定被检样品不合格。

2.真菌菌落总数检测方法1)仪器:培养箱25℃±2℃、天平(精确至0.1g)、医用剪刀、吸球、移液管1ml、250ml锥形瓶、平皿、酒精灯。

2)试液:0.9%生理盐水、玫瑰红钠琼脂。

3)步骤:用已灭菌的1ml移液管移取1ml样液,均匀地洒在平皿上,共接种5个平皿。

然后用冷却至45℃左右熔化的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15~20ml 倒入每个平皿内混合均匀。

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做好记号并置25℃±2℃培养7天,分别于3、5、7天观察,计算平板上的菌落数,如果发现菌落蔓延,以前一次的菌落计数为准。

洁净区(室)表面微生物检测规程

洁净区(室)表面微生物检测规程

目的:建立一个洁净室(区)表面微生物的检验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的洁净室(区)表面微生物的测定。

责任:洁净室(区)表面微生物的检测人员、化验室主任及质量部部长对实施本规程负责。

内容:1.标准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2.洁净区测试点选择表面微生物监测的采样点数目及布局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设置:2.1 空调系统验证的结果2.2 房间的大小和布局2.3房间的用途2.4与产品的距离2.5 人流物流方向对于同一洁净区,每个相同的取样物体在其不同的地方采2个样。

如墙面2个采样点,地面2个采样点,洁净区主要设备2个采样点。

3.洁净区微生物测试频率和限度3.1 日常监控一月一次3.2接触碟(φ55mm)50cfu/25cm2,警戒40cfu/25cm2纠偏45 cfu/25cm2。

4.洁净区表面微生物测试方法(接触平皿法)4.1洁净区表面微生物测试必须在动态下监测。

4.2 取样:取样时打开碟盖,无菌培养基表面与取样面直接接触,均匀按压接触碟底板,确保全部琼脂表面与取样点表面均匀充分接触,接触约5秒钟,再盖上碟盖。

4.3 取样后,应立即用75%酒精喷洒被取样表面,以除去残留琼脂。

4.4 培养:收好的营养琼脂接触碟在30-35℃培养3天,以所有采样点的平均值加和报告最终结果。

5.偏差纠正一旦发现表面微生物检测结果超标,可以采用以下行动进行调查和评估:5.1 检查取样和样品的处理是否正确,包括取样人员的资质是否确认;5.2 回顾最近一次的悬浮粒子数的检测结果;5.3 回顾最近一次的沉降菌的检测结果;5.4 检查人员的更衣程序是否正确;5.5 检查清洁设备和消毒剂的质量;5.6 查看操作员工的培训记录。

6.洁净区表面微生物的趋势分析每年应对洁净区表面微生物进行趋势分析。

如果发现表面微生物有增加的趋势,应立即通知质量部,展开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行动对系统进行纠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建立表面微生物测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测试人员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2.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本)
3.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对洁净区的表面微生物的检测。

4.责任
质量控制化验员负责实施,QC主管负责监督执行
5.内容
5.1洁净区微生物测试点选择
表面微生物监测的采样点数目及其布局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设置:
5.1.1空调系统验证的结果
5.1.2房间的大小和布局
5.1.3房间的用途
5.1.4与产品的距离
5.1.5人流物流方向
对于同一洁净区,每个相同的取样物体在其不同的地方采2个样。

如墙面2个采样点,地面2个采样点,洁净区主要设备2个采样点。

5.2洁净区微生物测试频率和限度
5.2.1日常监控一月一次
5.2.2接触碟( 55mm)50cfu/25cm2,警戒40cfu/25cm2,纠偏45cfu/25cm2。

5.3洁净区表面微生物测试方法(接触平皿法)
5.3.1洁净区表面微生物测试必须在动态下监测。

5.3.2仪器与材料:如使用自制培养基,须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药典制备营养琼脂培养基和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灭菌制备成Rodac(Replicate Organism Detection and Counting)的培养皿,也可在外购买。

5.3.3取样:表面微生物监测用于表面菌监测,接触平皿法广泛应用。

取样时,打开碟盖,无菌培养基表面与去仰面直接接触,均匀按压接触碟底板,确保全部琼脂表面与取样点表面均匀充分接触,接触约5秒钟,再盖上碟盖。

5.3.4取样后,需要立即用适当的消毒剂擦拭被取样表面,以除去残留琼脂。

5.3.5培养:收好的营养琼脂接触碟在30~35℃培养3天,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在23~28℃培养5天,以所有采样点的平均值加和报告最终结果。

5.4偏差纠正
一旦发现表面微生物检测结果超标,可以采用以下行动进行调查和评估:
5.4.1检查取样和样品的处理是否正确,包括取样人员的资质是否确认;
5.4.2回顾最近一次的悬浮粒子数的检测结果;
5.4.3回顾最近一次的沉降菌的检测结果;
5.4.4检查人员的更衣程序是否正确;
5.4.5检查清洁设备和消毒剂的质量;
5.4.5查看操作员工的培训记录。

5.5洁净区表面微生物的趋势分析
定期(建议每年)应对洁净区表面微生物惊醒趋势分析。

如果发现表面微生物有增加的趋势,应立即通知质量管理部,展开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行动对系统进行纠正。

5.6相关记录
5.6.1《表面微生物测试记录》(SOR-ZL1316-00-00)
6.文件变更记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