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6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25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合集下载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6年高一历史下册暑假作业题27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6年高一历史下册暑假作业题27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一、选择题1.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么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2.翻阅《中国近代史》时,看到有关某不平等条约的一段文字:“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你推断这段文字出自(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

”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4.德国《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日的社论《铁拳》一文中盛赞它为“神圣的战争”。

文章说“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

“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是指( )A.侵华英军B.英法联军C.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日军D.八国联军5.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典型的农民运动,那么,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义和团运动的时代特点最突出地表现在( )A.群众基础B.救国主张C.革命矛头D.革命方式6. 《辛丑条约》的内容没有以下哪一项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B.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C.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D.开办京师大学堂7. 义和团运动带有笼统排外色彩的根本原因是:()A.西方列强侵略加剧B.民族危机加剧C.清政府闭关政策D.农民阶级的经济文化水平8. 2000年9月,圆明园青铜牛首等三件国宝在海外漂泊一百四十年后,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导致它们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 )A.日本军队B.俄国军队C.八国联军D.英法联军二、非选择题9.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五个通商口岸)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高一历史试题精选】2018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25

【高一历史试题精选】2018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25

2018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25
(二十五)复习重点
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一.单项选择题
1.观看右图漫画,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列强瓜分中国 B美国发动冷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欧洲走向联合
2.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冷战”对峙的原因包括()
①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②美苏军事形势形成制衡
③社会制度不同和国家利益冲突④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二战后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喜欢与否,未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下列说法最能反映杜鲁门的上述议论的是()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
B二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大国
C随着实力的增强美国的扩张野心膨胀
D美国要求按照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
4.下列关于“冷战”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有()
①给世界带了安宁②制止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③促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改革④制止了新的世界力量的产生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

对冷战重心的转移
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6年高一历史下册暑假作业题1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6年高一历史下册暑假作业题1

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一、单项选择1.翻开美国历史,包括克林顿在内,共有九位美国总统曾在美国众议院被提案弹劾。

其中包括泰勒、强森、克里夫兰、胡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

它体现出了美国政体的重要原则是( )A.中央集权B.分权制衡C.两党制D.联邦制2.独立后的美国,邦联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联盟松散、州权过大②国家没有元首③中央政府软弱无能④各州自治,不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下面对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确定了美国实行民主共和制B.使联邦政府建立在民主法制基础上,给美国带来了长期的稳定C.否定了奴隶制和种族歧视,与《独立宣言》的原则一致D.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统治4.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一定民主性,在其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A.三权分立B.规定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C.允许奴隶存在D.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5.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这句话的突出思想是:( ) A.要改造人的思想,使人更加高尚以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B.要始终对政府持不信任的态度,要让人民对政府进行监督C.国家民主政治建设,要坚持“分权与制衡”的原则D.要坚持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建设6.下列有关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述,正确的是:①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②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原则③反映了州权至上的精神④体现了民主和分权制衡的原则( )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7.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政治权力B.协调当时各种社会矛盾C.确立三权分立的立法原则D.确保国家摆脱殖民统治8.下列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共和制原则B.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C.使美国中央政府的权力得到了加强 D.规定了美国人民的基本权利二、综合题9、分析图表回答问题:问题:结合上述图表联系所学知识,请分析现代美国的民主制度里中与古代希腊民主制度相似的地方?(至少答出4点。

高一历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试题答案及解析1.“二战”结束后,美国的霸权主义表现为两种形式,在欧洲是“冷战”,在亚洲是“热战”。

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对抗未真正爆发大战,其主要原因是A.双方合作多于对抗B.美苏双方势均力敌C.各国反战运动高涨D.霸权主义受到遏制【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

依据所学,二战后,由于共同敌人的消失,美苏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尤其是国家利益方面的冲突日益严重。

但由于双方势均力敌,谁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从而使世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所以应选B。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美苏对峙2.某条约有如下内容:“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

……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据此判断该条约是:A.《北大西洋公约》B.《马斯特里赫特条约》C.《华沙条约》D.《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就是指联邦德国参加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针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才成立了C.《华沙条约》。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华沙条约》3. 1944年10月21日,罗斯福在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讲演中说:“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

吾国为本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这最能表明的是()A.美国不自量力、自吹自擂B.美国实力最为强大C.美国企图领导世界D.美国为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美国军事、经济实力空前强大,认为自己有能力领导世界,并以“世界领袖”自居,企图领导世界,故C项正确;AD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与C项相比,C项更符合材料意图,故B项排除。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6年高一历史下册暑假作业题9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6年高一历史下册暑假作业题9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意义一.选择题1.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

右图是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局部,该国书的接受国应是( )A.朝鲜B.苏联C.印度D.日本2.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

这表明( ) 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建立的外交关系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3.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主要含义是(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B.重点发展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由于它( ) A.消除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B.根本上消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5.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北约集团的成立6.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右图是我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的照片,该会议应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一次不结盟会议D.第26届联大7.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主要是因为(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地位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参加会议8.陈毅曾赋诗赞颂1955年的亚非会议: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6年高一历史下册暑假作业题36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6年高一历史下册暑假作业题36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一、单项选择1.一位与伯利克里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

”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 )A.疆域最辽阔B.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C.经济最繁荣D.对外战争屡获胜利2.“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

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A.人民主权B.民主共和C.君主专制D.代议制3.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它对西方社会政治发展的最大贡献是:( )A.民主的制度B.自由的传统C.法律的建设D.国家的统一4.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 )A.所有公民的民主B.包括外邦人在内的民主C.奴隶主贵族的民主D.奴隶也有民主权5.关于雅典民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B.民主不仅仅限于男性,妇女也同样享有C.不利于雅典政治经济的发展D.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6.“辉煌属于希腊”希腊之所以能够孕育高度的民主政治,其原因不包括:( )A.小国寡民的体制B.亚非文明的营养C.奴隶的劳动D.马其顿的侵略7.右边两幅图片反映的分别是雅典的陶片放逐法和民主法庭上限制发言时间的水时计。

它们的直接作用是:( )A.打击民主敌人B.维护民主程序C.保障公民权力D.维护民主制度8.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就不同的风土人情。

那么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影响最大的是:( )A.君主制的盛行B.小国寡民 C.公民政治的盛行D.缺乏稳定的文明基础二、综合题9.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6年高一历史下册暑假作业题5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6年高一历史下册暑假作业题5

“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香港、澳门的回归;“九二共识”和连战的“和平之旅”。

一.选择题1.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重要的原则是(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B.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2.20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

”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 ) A.国家统一B.所有制问题C.民族关系D.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3.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是在( )A.1979年B.1987年C.1990年D.1993年4.中国在对待台湾问题上一贯奉行决不妥协的政策。

“决不妥协”是指(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②必须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③凡是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必须与台湾国民党集团断绝外交关系④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③5.2008年12月15日,台湾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了现实。

有人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前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 )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B.“一国两制”的提出C.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D.“九二共识”的达成6.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的原则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 )A.英葡国家力量的削弱B.综合国力的提高C.澳门回归祖国D.香港回归祖国7.当前,阻碍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进程的主要因素有( )①台湾内部分裂倾向的发展②某些外国势力的干涉③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激烈对抗④台湾大多数人的统一意识较差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8.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最主要的国际意义在( )A.“一国两制”成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基本原则B.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C.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D.向世界宣告中国有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政治能力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国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

安徽省六安市2016年高一年级历史暑假作业25-37天,13份

安徽省六安市2016年高一年级历史暑假作业25-37天,13份

(二十五)复习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一.单项选择题1.观看右图漫画,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列强瓜分中国B.美国发动冷战C.第二次世界大战D.欧洲走向联合2.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冷战”对峙的原因包括()①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②美苏军事形势形成制衡③社会制度不同和国家利益冲突④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二战后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下列说法最能反映杜鲁门的上述议论的是()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B.二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大国C.随着实力的增强美国的扩张野心膨胀D.美国要求按照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4.下列关于“冷战”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有()①给世界带来了安宁②制止了世界大战的爆发③促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改革④制止了新的世界力量的产生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②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

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6.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

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

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1961年柏林危机B.苏伊士运河战争 C.1964年越南战争D.古巴导弹危机7.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8.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点是()A.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C .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D .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 二.非选择题9.依据提示完成“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探究任务:材料一: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社会制度的不同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美苏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6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25
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一.单项选择题
1.观看右图漫画,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列强瓜分中国
B.美国发动冷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欧洲走向联合
2.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冷战”对峙的原因包括()
①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②美苏军事形势形成制衡
③社会制度不同和国家利益冲突④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二战后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下列说法最能反映杜鲁门的上述议论的是()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
B.二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大国
C.随着实力的增强美国的扩张野心膨胀
D.美国要求按照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
4.下列关于“冷战”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有
()
①给世界带来了安宁②制止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③促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改革④制止了新的世界力量的产生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

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
()
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
6.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

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

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1961年柏林危机B.苏伊士运河战争 C.1964年越南战争D.古巴导弹危机7.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8.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点是
()
A .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 .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C .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 .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 二.非选择题
9.依据提示完成“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社会制度的不同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美苏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

材料二:阅读
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五大力量 基本框架图回答问题:
①美、欧、日△是基础 ②美、俄、中△是关键 ③美、欧、俄△是欧洲一翼 ④美、日、中△是亚洲一翼 ⑤美国位于正五边形的顶端
——冯特君《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1)依据材料一,填出A :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

指出当时国际关系的
显著特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什么变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的日本崛起分哪几个阶段并分析其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世界多极化趋势是如何形成的?
(5)结合以上探究过程,归纳影响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二十五)
一.选择题
1.B 2.A 3.C 4.C 5.D 6.D 7.B 8.A
二.非选择题
9.(1)A:马歇尔计划;B:华约组织。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2)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第一阶段从二战结束后到1955年。

原因:美国推动日本民主改革,铲除军国主义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美国帮助日本恢复经济,削减日本对
美赔款,全部发还拆迁的日本工业设备。

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朝鲜战争的刺激,美军向日本加工订货。

1955年,日本完成经济恢复任务。

第二阶段从1955年至八九十年代。

原因:依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积极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发展新兴产业。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提出“贸易立国”和“出口第一”口号,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本题粗略分为两阶段,言之有理即可)
(4)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欧、日本崛起,冲击两极格局;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瓦解;新兴民族国家掀起“不结盟运动”,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俄罗斯致力于恢复大国地位。

(本题言之有理即可)
(5)大国综合实力的消长;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形势的变化;大国外交政策的变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