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电影解读失忆症

合集下载

电影《爱德华大夫》中的心因性遗忘综合症及梦境分析

电影《爱德华大夫》中的心因性遗忘综合症及梦境分析

电影《爱德华大夫》中的心因性遗忘综合症及梦境分析作者:颜刚威来源:《卷宗》2017年第18期摘要:本文从导演亚佛烈德·希区考克的电影《爱德华大夫》中提及的心因性遗忘综合症及梦境分析进行阐述,主要分析男主角约翰·贝兰特的患病程度以及其患病原因,并简单介绍本电影的主要情节,以及女主角康斯坦丝·彼特森和阿利克森·布鲁诺夫教授对约翰·贝兰特各种医治措施。

最后,笔者自己对本电影作出感悟和心理治疗分析。

关键词:爱德华大夫;心因性遗忘综合症;梦境分析;佛洛伊德1 引言《爱德华大夫》是1945年上映的美国好莱坞早期黑白影片、悬疑片[1],由亚佛烈德·希区考克导演所拍摄的一部有关于佛洛伊德梦境分析的心理惊悚片,并由男主角约翰·贝兰特(葛雷哥莱·毕克饰)和女主角康斯坦丝·彼特森(英格丽·褒曼饰),其内容是改编自约翰·帕尔默及希拉里·圣·乔治·桑德斯于1927年合着小说《爱德华博士的家》。

该电影主要讲述女心理医生康斯坦丝·彼特森与冒充“爱德华大夫”的精神障碍患者约翰·贝兰特的恋爱故事。

值得一提是,本电影是第一批以精神剖析为主题的影片,且取得第十八届奥斯卡最佳戏剧片。

约翰·贝兰特因童年时顽皮构成弟弟不测身亡,遭到重大精神创伤引致激烈的内疚和罪恶感。

导致他成年后精神错乱,而后他向真正的爱德华大夫求心理治疗,在滑雪医治过程中,他亲眼看到爱德华大夫被默奇森医生枪杀过程,他又不竭误认为本人杀死了爱德华大夫,并冒充“爱德华大夫”去格林马纳斯精神病疗养院接替院长一职。

在精神病院中,约翰·贝兰特与心理女大夫康斯坦丝·彼特森一见钟情,但不久之后,康斯坦丝很快便发现“爱德华大夫”患有重大心理疾病,且他只是个冒名顶替的精神病患者约翰·贝兰特,继而他被背上了谋杀爱德华大夫的罪名。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记忆的碎片》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记忆的碎片》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记忆的碎片》《记忆碎片》这部电影结构非常的严谨,情节复杂,很少有影片让我再去看第二遍,第一遍下来似懂非懂,第二遍就能基本上理解细节。

《记忆碎片》这个电影很关键的问题是得搞明白“心理失忆”和“生理失忆”的区别,这是电影的大前提,电影的整个黑白部分都是在表达这个问题。

电影黑白部分明确地告诉我们,所谓“心理失忆”,是萨米那样的(萨米半真半假,有真实原型,但大部分是莱纳根据自己的遭遇幻想出来的形象),可以康复,但康复之前,无法通过“惯性记忆法”来记忆事情。

因为这种病症的根源是患者不想去记忆,所以无法去记忆。

所谓“生理失忆”,是指患者无法康复,但可以通过“惯性”来记住重复无数次的事情。

而莱纳首先就是个“生理失忆”患者,也就是说,莱纳可以通过“惯性记忆法”来记住重复了无数次的事情。

弄清了这两个概念,我们就来以结构和故事两个方面来分析。

结构:结构是此片最受人称道之处,如果说这是一部倒叙的电影,你可能会不屑地说这有什么稀奇,电影都可以倒叙嘛,可[记忆碎片]可不是一般的倒叙,绝对要牛的,全片分为45段,按45-1-44-2-43-3- (23)顺倒交叉进行.1,2……22为顺序结构,用黑白胶片.24,25……45为倒叙,用彩色.而1,2……45是连贯的顺序结构.最后在整个故事的中间即23会合,自然过度到彩色.所以开头第一幕即故事的结尾,而影片的结尾又到达一个高潮.不得不佩服诺兰的架构思维,这绝对是一部需要消耗大量脑细胞的电影.故事:如果影片故事按照正常顺序来叙述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但巧妙的倒叙交叉更让影片具有戏剧性,也更深刻,这正是[记忆碎片]的魅力.《记忆碎片》简直就是一道数学题,需要反复推敲逻辑.现在我的确不敢确定究竟是那一种结局,或许此片的成功和魅力正在这里.还有,其实就故事的叙述手法来讲,我觉得完全就是为了配合主人公失忆的背景,让我们能够体会到只有短暂记忆所带来的没头没脑没有前因后果的懵懂感觉,同时也能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得更吸引人,只要耐心看2遍,在回想一下就能串联起来。

电影treatment例子

电影treatment例子

电影treatment例子
电影Treatment例子:
这个电影Treatment旨在描述一部惊悚/悬疑类电影的核心概念和情节架构,以
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好奇心。

标题:《失去的记忆》
题材:惊悚/悬疑
故事概要:这是一个关于记忆丧失的神秘故事。

主人公亚当(30岁左右)突然醒来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的地方,对过去的一切一无所知。

通过各种暗示和线索,他逐渐发现自己曾经是个有权势的人,但是某种阴谋导致了他的记忆被完全抹去。

随着他的侦探式探索,亚当发现他的过去与一宗神秘的谋杀案有关,他可能是
被人利用的傀儡。

他的记忆逐渐恢复,暗示着他身边的人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亚当发现他的妻子竟然和他一直认为已故的朋友有着不寻常的接触,而他失去的记忆也涉及到了一个隐藏的犯罪集团。

亚当必须面对自己的内心,找到真相并保护自己的生命。

但是,他的记忆是否
会完全恢复?他可以相信谁?观众将陷入一个充满复杂情节和惊险荡气回肠的旅程,跟随亚当一同解开迷雾,揭示背后隐藏的真相。

通过反折和悬念的手法,《失去的记忆》将引导观众思考记忆如何影响人的行为、我们面对未知时会作何选择等问题。

同时,它也将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和权谋之间的斗争。

推荐22部心理学经典电影

推荐22部心理学经典电影

推荐22部心理学经典电影《推荐22部心理学经典电影》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而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娱乐和艺术形式,常常能反映出人类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以下推荐了22部具有心理学主题的经典电影,希望能带给观众更深入的思考和体验。

1、《致命魔术》《致命魔术》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心理悬疑片,讲述了两位魔术师之间为争夺最伟大魔术的故事。

影片通过讲述魔术的秘密和观众的观感欺骗,探讨了欺骗、竞争和嫉妒等心理现象。

2、《致命ID》《致命ID》是一部心理惊悚片,故事围绕着一个身份分裂的病人展开。

影片通过展现主人公的不同人格和记忆碎片,探讨了人格障碍和记忆失真的心理现象。

3、《梦之安魂曲》《梦之安魂曲》是一部关于梦境和现实之间的心理迷思电影。

影片通过讲述一个偷窃者入侵他人梦境的故事,探讨了梦境解析、潜意识和现实与幻觉的边界。

4、《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一部科幻心理惊悚片,讲述了一个通过回溯过去改变未来的故事。

影片深入探讨了时间旅行、命运改变和因果律等心理学概念。

5、《发条橙》《发条橙》是一部关于道德和自由意志的心理剧。

影片通过讲述一个在未来社会中进行心理改造的青年犯罪分子的故事,探讨了道德发展、犯罪心理和自由意志等议题。

6、《记忆拼图》《记忆拼图》是一部关于失忆和真相的心理惊悚片。

影片通过讲述一个失去短期记忆的男主角寻找杀死自己妻子凶手的故事,探讨了记忆的重要性、真相的相对性和自我辨认的心理过程。

7、《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患者》是一部探索心理疾病的剧情片。

影片通过讲述一个年轻人进入精神病院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经历,探讨了精神病和正常心理状态的边界。

8、《美丽心灵》《美丽心灵》是一部讲述数学家与精神疾病的心理剧。

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揭示了数学家纳什的精神分裂症状,以及他如何通过自己的意志和治疗恢复到社会。

9、《闪灵》《闪灵》是一部经典的恐怖心理片,以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改编。

影片讲述了一个有心灵能力的男孩和他的家庭在一处孤立的宾馆中经历的恐怖事件,探讨了超感知能力和意识流的心理现象。

意大利电影最后的情感

意大利电影最后的情感

意大利电影最后的情感意大利电影以其浓厚的情感和独特的故事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电影的最后一刻,观众总能被情感的冲击所打动。

本文将通过分析三部经典的意大利电影,探讨它们最后的情感表达。

一、《生命美丽》《生命美丽》是一部由罗伯托·贝尼尼导演的意大利电影。

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讲述了一对犹太夫妇在纳粹集中营中的艰辛生活。

影片最后的情感表达体现在男主角的牺牲和对爱的坚守上。

当男主角最终以生命为代价保护儿子的时候,观众们都被他的勇气和无私所感动。

这个伟大的献身精神传递了爱与希望的力量,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二、《海上钢琴师》《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代表作品。

该片讲述了钢琴师维塔利欧在海上与一个孤儿男孩出色的友谊和他们共同寻找音乐的故事。

在影片的结尾,男主角维塔利欧在船上弹奏着最后的曲子,而那位孤儿男孩回到了自己的岛上。

这一温馨的结局带给观众深深的感动,展现了友情和音乐的力量。

观众在最后一刻仿佛能够感受到维塔利欧与男孩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共鸣。

三、《爱在日落黄昏时》《爱在日落黄昏时》是一部由米歇尔·朗达尔执导的经典爱情片。

它讲述了一个意大利男人和一名法国女人之间的浪漫故事,后者患有失忆症。

影片的最后一幕发生在一个日落的傍晚,男主角在街头等待女主角的到来。

女主角走到男主角身边,他们相互凝视着对方。

无论女主角是否还记得他们的过去,他们之间的爱已经超越了时间和记忆的束缚。

这一绝妙的结局传达了爱情的真谛,令观众陶醉其中。

综上所述,意大利电影最后的情感表达通常以深情厚意、令人难以忘怀的方式来触动观众的心灵。

它们通过独特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以及细腻的画面和音乐表达出深沉的情感。

无论是《生命美丽》中的牺牲,还是《海上钢琴师》中的友谊,又或是《爱在日落黄昏时》中的爱情,这些意大利电影都能引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留下深刻的印象。

意大利电影最后的情感既是对观众情感的一种呼唤,也是对生命、友谊和爱情的深思。

记忆碎片

记忆碎片

不知道莱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假想萨米的,很显然,从莱纳第一次有这种想法后,此后又假想了无数次。这是因为莱纳的记忆停顿了,所以当面对一件事情产生一种想法后,第二次依然会产生第一次的想法(如同萨米第一次实验被电,对实验人员伸出中指,此后的无数次依然是伸出中指)。所以,当莱纳面对警察报告里关于自己亲手误杀妻子的事实,第一次开始想假想萨米这个人物来逃避时,此后这种假想就重复了无数次。如此,莱纳首先是通过“惯性记忆法”记住了妻子被自己杀死的事实,然后依然是通过“惯性记忆法”的无数次假想、自我催眠,又将这个事实扭曲假想成发生在萨米身上的悲剧,于是杀妻的事实就和莱纳无关了,变成是萨米干的。
“眨眼睛”的细节电影反复播放,就是因为眨眼睛既为以后剧情说明了妻子当时没有死亡而是被莱纳亲自误杀的情节铺垫,同时“眨眼睛”的第二种可能又给了莱纳窜改、扭曲自己记忆的可能,莱纳轻易地就把自己已经通过“惯性记忆法”得知自己杀妻真相的事情修改成了认为是第二个歹徒杀死了自己的妻子。
也就是说,其实绕了一大圈,电影故事开始时的莱纳已经是铁定认为是第二个歹徒杀死了自己的妻子,这种仇恨的强烈和深刻,那真是刻骨铭心、不共戴天,就如同泰迪所说的,莱纳生活的目的就是追杀他自以为还活着的第二个歹徒,也就是John?G。
继续正题,莱纳在疗养院的日子里,通过“惯性记忆法”记住了许多事情。更多的是记住了类似感情、思路、结论之类的东西(因为莱纳即使通过“惯性记忆法”也无法记住复杂的事情,一个结论,一种感情,一种思维显然比大段的事件好记忆)。
比如莱纳通过无数次看警察报告记住了自己是“生理失忆”患者的事实。这就是为什么莱纳已经失忆了,为什么还知道自己是失忆了的详细病情的原因,依然是惯性。是莱纳记住了自己失忆的“结论”。
《记忆碎片》经典分析

30部经典心理学电影解析

30部经典心理学电影解析


寂寂黑夜。贝特曼将一个个猎物绑架到他的豪华公寓,一点一点 折磨,看着鲜血慢慢涌出,猎物痛苦地死去,一种莫名的快感袭击着 贝特曼。尤其是坐在那儿,悠闲地抽着雪茄,看着在房间里悬挂摇摆 的躯体,贝特曼从未体会过如此的心悸与平静。
贝特曼的双重性格让他终日忙碌。然而罪恶终无法掩盖,一个冷 血的连环杀人案凶手的结局会是怎样?贝特曼找到了心中的天堂吗? 心理学看点:人性“两级性”的极端写照——一个年轻人在白天 是标准的都市雅皮,到了夜晚却会变成一个疯狂的连环杀手。

心理学看点:由大导演克里斯托弗· 诺兰 (Christopher Nolan)拍 摄的与心理疾病有关的惊悚片。这一次地理环境特殊——永远是白昼, 严重失眠的警探如何与老谋深算度空间 Inner Senses(2002)
林嘉欣在影片中饰演一位自幼父母离异,只身流落他乡的年轻女子章昕。 在得知房东的妻子和儿子死于泥石流后,她的脑海里总是不断出现她们的鬼 魂,因此她整日疑神疑鬼,坚持说能够从水管中能看到房东妻儿爬出来,这 令男友无法忍受,以致男友弃她而去。章昕在痛苦之余经常用刀割自己的手 腕,表姐不忍看她继续伤害自己,竭力催促她去找心理医生。 张国荣饰演的阿占就是章昕的表姐夫为其介绍的心理医生。作为心理医 生,阿占非常清楚这完全是一种幻觉,并极力向章昕解释她所看到的只是纯 粹虚无缥缈,是自己的心魔在作怪。阿占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替章昕医 治受伤的心灵,并帮助她摆脱幻境中的鬼魂。 在这一过程中,两人逐渐产生了爱情,章昕的病也渐渐有所好转。但出 人意料的是,身为医生一直不信有鬼的阿占却说自己遇到了鬼魂。原来,他 在中学时的旧情人遭其拒绝之后跳楼自杀了。患有梦游症的阿占经常在夜间 将她的遗物找出来,于是旧情人的鬼魂就时常跟随着他。看来就连心理医生 自身也难以摆脱心魔的困扰...... 心理学看点:影片更多是从心理学视角来看待超自然现象,所以“鬼魂” 是否是真实的并不重要。

记忆碎片影评

记忆碎片影评

记忆碎片影评
《记忆碎片》是一部由克里斯多夫·诺兰执导的科幻悬疑片,影片以非线性叙事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记忆的故事。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列昂纳多的男子,他患有一种奇特的失忆症,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忘记自己的身份和过去的记忆。

为了对抗失
忆症,列昂纳多使用各种帮助记忆的工具,例如拍照、记录笔记等。

他的目标是找到并杀死害死自己妻子的凶手。

影片的叙事非常引人入胜,由于主人公忘记的能力,观众与列昂纳
多一起体验到了一种悬念和紧张感。

影片中设定的“象征物”这一
概念也让整个故事更加扑朔迷离。

观众不仅需要跟随主人公寻找真相,还需要时刻思考和推测。

克里斯多夫·诺兰的导演手法非常出众。

他运用镜头语言和剪辑技巧,将观众带入一个错综复杂的记忆迷宫。

影片的画面也非常精美,每
一个场景都被精心构思,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记忆碎片》不仅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还探讨了人类记忆和身份的
复杂性。

影片中存在不同版本的真相,使观众思考到底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构。

总的来说,《记忆碎片》是一部扣人心弦的科幻悬疑片。

它让观众在思考和推理的过程中享受了一次智力的盛宴,同时也探讨了记忆和身份的深刻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部电影解读失忆症
东邪西毒里面欧阳锋说,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可人的记忆是一种很奇怪的载体,往往你越想忘的越不会忘记,越想铭记的,却越是慢慢变得不再清晰……
因为小时候事故的原因,妹妹除了自己,只能记住3个人--父、母、和我。

在她18岁生日那天,我对她说:“如果你有了喜欢的人,就把我忘了,将那个人记在心里吧。

”“我才不会呢。

”妹妹笑了。

第二年的某一天,妹妹和她的男友一起找到我,她带着哭腔对我说:“哥哥,我是谁呀?”
失忆,这是一个文艺作品里多么多么喜欢使用的桥段啊!我记得和菜头说过,最开始日本电视连续剧正常故事编不下去了,就惯出了第一大法宝:白血病。

等白血病也演到审美疲劳,就祭出了另一大法宝:失忆。

这种病向西传染给了韩国人,向南传播到香港,向东越过太平洋感染了美国人。

这不,豆瓣电影上随便搜搜,跟失忆有关的电影就有小30部,电视剧就更不必说。

失忆不像失恋,宜哽
咽宜撒泼情态种种气象万千。

一个好的编剧,能在用故事刷得你泪流满面的同时,准确地表达这种病理性症状的特点以及对主角的影响。

不过好在失忆症的具体表现也千姿百态,不会成为艺术创作的绊脚石。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下面三部电影,来了解一下最常见的三种失忆。

1.逆行性遗忘:腾讯2012年度微电影《让爱重现》
"你好,我叫韩朔。

很高兴认识你。

"他深吸一口气,抬头微笑,向着对面他的新娘伸出手。

2010年9月6日,诡蓝色的夜晚,小糖第一次走失,一个人站在天桥上对着繁华的城市哭泣。

"你把我弄丢了",她说。

只不过一年的时间,她的眼睛就失去了神采,整个人像断了线的木偶,每天只呆呆地坐在那里。

他在她的房间里挂满了照片,那是抓不住的时光留下的唯一证据……
小糖的失忆症,是一种逆行性遗忘。

逆行性遗忘,表现为忘记了过去发生的事情。

这种失忆既可能是器质性原因造成的,比如脑外伤、癫痫或者使用某些镇定类药物;也可能是心因性的,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是对发生的刺激性事件应激性的防御反应。

通常,个体不会丢失全部的人生记忆,失落的记忆长度一般在失忆事件发生时往上回溯几分钟或数天。

在询问受到巨大惊吓的车祸生还者时,常常被告知无法记起车祸当时的情境,或者还原出的经过非常模糊不
清,这就是最轻度的逆行性记忆丧失现象。

这种遗忘不会阻止新的记忆的生成,所以韩朔才没有放弃帮助小糖重塑记忆的努力。

同时,这种失忆通常也不会损伤到程序性记忆,患者不会因为这种失忆,而需要重新学习如何刷牙、穿衣。

这种失忆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依靠时间的力量和亲友的心理支持。

因为失忆之后的生活不会受到功能性的影响,所以逆行性遗忘的患者在失忆后的生活重心,就在于找回遗失的过去上。

这种类似"重走青春路"的行为充满了罗曼蒂克气息,说不定还能发现过去生活中隐藏的神马黑暗秘密。

所以"逆行性遗忘"堪称电视机前的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失忆种类,没有之一。

同类型作品:《天国的阶梯》《谍影重重》
2.顺行性遗忘:《初恋50次》
如果有一种失忆,来得比大姨妈还频繁,你有信心五十年如一日地每天早上向TA介绍你自己:"嗨,我叫XX,是你的丈夫/妻子",并应付对方随之而来的惊恐不安吗?
顺行性遗忘,会对失忆后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功能性影响。

表现在患者没法形成新的长时记忆,他们可能在短时间内会形成对新发生事件的记忆,但是这种短时记忆没法存储到大脑硬盘上去,过段时间,新的事件
就像被消了磁,再也无法提取了。

在《初恋50次》这部电影里,男主角Henry是个习惯了逢场作戏的浪子。

直到有一天,他在咖啡馆里遇
到了Lucy。

两人一起谈天说地,用百吉饼搭建小房子,笑声不断。

可是第二天清晨,当Henry热情的与Lucy打招呼时,她却宛如陌生人一般冷淡。

原来女孩由于车祸患上了顺行性遗忘,记忆永远停留在车祸
的前一天。

但Henry认定了这个真命公主,想尽各种办法来吸引和讨好她,让女孩每天都能重新堕入初恋。

故事的最后,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

虽然女孩的病并没有好转,但是这种因爱而生的执着,让人温暖。

顺行性遗忘的产生可能是由于某些药物诱导,或是脑外伤伤及大脑的海马体或周围皮质。

医学史上的著名病例H.M.,由于长期受癫痫病的困扰,而切除了双侧颞叶,成为了第一个记录完整的顺行性遗忘病例。

罹患这种失忆症的病人失忆程度不一,严重的可能会有顺行和逆行性遗忘并发,称为"全脑失忆症"。

药物引起的顺行性遗忘常常是短期和可以康复的,脑损伤引起的却很难。

同类型作品:《记忆碎片》《未知死亡》
3.阿尔茨海默氏症:《我脑海中的橡皮擦》
阿尔茨海默氏症有一个更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老年痴呆症。

有作家写道:人会死三次,第一次是他断气的时候,在生物学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时候,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一生,然后在社会中他死了,不再有他的位置;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的时候,那时候他才真的死了。

而阿尔茨海默的患者,他们自己,都忘记了自己。

阿尔茨海默氏症是一种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好发于65岁以上的老人,也有少见的早发性阿兹海默症,病患会提早发病(比如我们即将介绍的这部电影)。

在2006年,全世界约有两千六百万名阿兹海默症病患,到2050年时预估全球每85人就有一人罹患该病。

目前学界仍不清楚阿兹海默症的成因及疾病进程,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

可以说,这是一种无法治愈的退化性疾病。

疾病初期最常见的症状是难以记住最近发生的事,然后逐渐发展到易怒、具攻击性、情绪起伏不定、丧失长期记忆等。

发展到这个程度,患者就会从社会生活中退出,随着身体功能逐渐丧失,最终死亡。

疾病可以通过行为评估、认知测试和神经影像检查进行确认诊断,确诊后的病患存活时间平均在七
年左右。

"当记忆失去的时候,就剩下了灵魂",影片开始的时候,旁白这么说着。

他和她的相遇甜蜜顺利,直到他发现她开始发病,开始忘记。

于是他在家里贴满了各种各样的小纸条,告诉她这是什么,在这里面有怎样的故事。

她一个人行走在贴满纸条的房间里,拖着长长的影子,仿佛一条美丽的鱼,寂静地游荡。

可是,当记忆就像夜色一样最终褪至淡蓝色的一抹,她还是选择带着最后的回忆,消失在黎明的泡沫里。

同类型作品:《被遗忘的时光》(台湾纪录片,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