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结核分枝杆菌与实验室生物安全

合集下载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涉及主要菌种及样本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涉及主要菌种及样本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涉及主要菌种及样本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是研究和操作较高级别生物材料的实验室,拥有更严格的安全措施和操作规范。

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主要涉及以下菌种和样本:
1. 流感病毒:包括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等。

这些病毒是引起流感的主要病原体。

2. 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肺结核的病原体,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致病性。

3. 空肠弯曲菌:空肠弯曲菌是引起食物中毒和胃肠炎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之一。

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也称为巨细胞病毒,是一种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

5.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这是一种引起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毒,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病原性。

6. 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是引起肺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可引起呼吸道感染。

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使用以上菌种和样本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分枝杆菌分离培养的实验室生物安全

分枝杆菌分离培养的实验室生物安全

投稿邮箱:sjzxyx88@·医学检验·(下转第114页)0 引言由于分枝杆菌有较强的传染性,操作结核分枝杆菌的实验室人员结核病发病率比其他人群高3倍,因此在进行分枝杆菌分离培养时实验室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结核病防治机构实验室必须关注的问题[1]。

就更好地保障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本人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一些粗浅的看法。

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工作的开展,应严格遵循科学合理、安全第一、严格管理、远离病原、预防为主、简便易行的原则[2],具体实施如下。

1 实验室要配备必须的安全设施(1)有独立的实验室,室内有上下水,分区与布局符合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要求;(2)实验室出口处应设专用洗手池,应设紧急洗眼设施;(3)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要平整,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面应防 滑;(4)实验室门应带锁可自动关闭,并有可视窗;(5)实验室应设实验操作间和准备间,具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和放置物品;(6)实验室所在建筑内应配备高压蒸气灭菌器,并按期检查和验证,以保证符合要求;(7)实验室内应配备Ⅱ级生物安全柜,紫外线灯,废物桶,感应水龙头;(8)实验室必需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重要设备如生物安全柜、培养箱、冰箱等宜用设备电源;(9)实验室出入口应有在黑暗中明确辨认的标识。

2 要做好个人防护实验室工作人员要配备专用防护服,进入实验室应使用专用防护服,操作时应戴一次性N95口罩、一次性帽子、鞋套和一次性乳胶手套。

3 操作环节中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实验前首先要用生物安全柜内及实验室内紫外线照射1h,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穿好防护服,戴上口罩、帽子、手套、鞋套,并检查有无破损,女检验员头发装束在帽内;操作人员在操作时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化操作程序(SOP);操作过程中警惕分枝杆菌气溶胶的产生,禁止一切与实验无关的活动,保证聚精会神完成操作,实验过程中禁止吸烟、饮食及用嘴湿润铅笔或标签等,也不要以手抚摩头、面部等。

病理实验室建设中的生物安全级别与操作规范

病理实验室建设中的生物安全级别与操作规范

病理实验室建设中的生物安全级别与操作规范在病理实验室建设中,生物安全级别和操作规范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这些措施可以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免受病原体和有害物质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在病理实验室建设中应采取的生物安全级别和操作规范。

1. 生物安全级别生物安全级别(BioSafety Level,简称BSL)是根据病原体的危险性和传播途径来划分不同级别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指南,通常将实验室分为以下四个生物安全级别:BSL-1级实验室适用于处理低危害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等。

这些实验室通常拥有基本的实验室设施,如安全柜和生物废弃物处理设备。

BSL-2级实验室用于处理中等风险的病原体,如结核分枝杆菌和流感病毒。

该级别实验室要求工作人员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如实验手套和防护眼镜,并在操作中遵循严格的清洁和消毒程序。

BSL-3级实验室适用于处理高危害的病原体,如沙门氏菌和艾滋病病毒。

这些实验室需要具备更高级别的生物安全设施,如病原体实验室柜和负压空气系统,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病原体的泄露风险。

BSL-4级实验室只用于处理最严重的致命病原体,如埃博拉病毒。

这些实验室需要最高级别的生物安全设施和严格的工作程序,以确保工作人员和环境的最大安全。

在病理实验室建设中,应根据实验室工作的特性和所处理病原体的危险性选择适当的生物安全级别。

建议在项目初期就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并咨询专业机构的建议。

2. 操作规范除了生物安全级别,病理实验室还应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操作规范:个人防护措施: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防护眼镜和口罩等。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病原体对皮肤和黏膜的接触,防止可能的感染。

实验室设施和设备:病理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如生物安全柜、负压空气系统和自动化实验台。

这些设备有助于最小化病原体的扩散和泄露。

生物实验室安全培训试题

生物实验室安全培训试题

生物实验室安全培训试题选择题1、乙型肝炎病毒,按危害程度分类,属于第几类病原微生物?( )A、第一类B、第二类C、第三类D、第四类2、结核分枝杆菌,按危害程度分类,属于第几类病原微生物? ( )A、第一类B、第二类C、第三类D、第四类3、根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将生物安全的防护水平分为四级,哪一级的防护水平最低?()A、I 级B、II级C、III级D、IV级4、下列不属于实验室一级防护屏障的是: ( )A、生物安全柜 B 、防护服 C、口罩D、缓冲间5、下列哪项措施不是减少气溶胶产生的有效方法:()A、规范操作B、戴眼罩C、加强人员培训D、改进操作技术6、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必须配备的设备是 ( )A、生物安全柜、培养箱B、生物安全柜和水浴箱C、生物安全柜和高压灭菌器D、离心机和高压灭菌器7、PCR实验室要求严格分区,一般分为以下四区()A、主实验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B、试剂准备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C、主实验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试剂准备区D、主实验区、试剂准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8、作为甲类传染病的霍乱进行大量活菌的实验操作应该在哪种级别的实验室?()A、BSL- 1B、BSL—2C、BSL-3D、BSL—49、实验记录本的封面被细菌污染,适宜的消毒方法是: ()A、干烤B、高压蒸汽灭菌法C、75%酒精浸泡D、紫外线照射10、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的顺序是( )A、外层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口罩帽子→内层手套B、防护眼镜→外层手套→口罩帽子→防护服→内层手套C、防护服→防护眼镜→口罩帽子→外层手套→内层手套D、口罩帽子→外层手套→防护眼镜→内层手套→防护服判断题1、生物安全Ⅱ级实验室的建造、使用和管理无需参照生物安全Ⅰ级实验室的有关要求.( )2、在生物安全Ⅱ级实验室中工作人员应当穿工作服,戴防护眼镜。

(√)3、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对违反生物安全规定的问题提出批评和建议。

h37rv标准菌株 实验室等级

h37rv标准菌株 实验室等级

h37rv标准菌株实验室等级
H37Rv是结核分枝杆菌的一个常用菌株,它最初是从一个患有肺结核的患者中分离出来的。

在实验室中,结核分枝杆菌通常被分为三个生物安全等级,BSL-2、BSL-3和BSL-4,具体的实验室等级取决于研究人员处理的具体菌株以及实验室内的安全措施。

对于H37Rv这种常见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一般情况下可以在BSL-2级别的实验室中处理。

BSL-2级别的实验室要求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标准,包括实验室内部设施的要求、操作规程、个人防护装备等,以确保研究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然而,对于某些特定实验操作或者研究项目,可能需要将结核分枝杆菌处理在更高级别的实验室,比如BSL-3级别。

BSL-3级别的实验室通常用于处理能够引起严重疾病的病原体,要求更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实验室设施,以及更高级别的个人防护装备。

总的来说,对于H37Rv这种常见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一般可以在BSL-2级别的实验室中进行处理。

但具体的实验室等级还是要根据研究项目的具体要求和实验室的安全标准来确定。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了解(生物安全)及安全防护SICOLAB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了解(生物安全)及安全防护SICOLAB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了解(生物安全)及安全防护SICOLAB病原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医学课程,和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都有交汇,由于在工作过程中会接触到许多致病微生物,为了安全操作病原微生物,所以我们除了掌握必要的科研素质,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特别需要学习实验室的生物安全.1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分级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就认识到安全,特别是生物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性问题,因此早在1983年就出版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Laborato—ry Biosafety Manual)第1版。

该手册倡导各国接受和执行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并鼓励针对本国实验室如何安全处理致病微生物制订操作规范。

自1983年以来,已经有很多国家利用该手册来指导本国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操作微生物的危险度等级、生物因子、生物安全水平等将实验室分四级:基础实验室—-—一级生物安全水平、基础实验室——-二级生物安全水平、防护实验室———三级生物安全水平和最高防护实验室——-四级生物安全水平。

而我国生物安全分级则相反,一级最强,二级次之,四级最末。

一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一般没有或存在极低的个体和群体危险,不太可能引起人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供基础的教学、科研使用,房间必须具备基本的开放实验台,只能进行普通的实验,如细胞培养室(必须具有独自的房间,避免交叉污染)、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个体危险中等,群体危险低,病原体能够对人或动物致病,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社区、牲畜或环境不易导致严重危害。

实验室必标明:生物危害安全标志、化学毒物危害标注、放射性危害标志。

进入实验室必须做好个人防护,操作致病微生物必须有生物安全柜。

三级生物安全水平个体危险高,群体危险低,病原体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但一般不会发生感染个体向其他个体的传播。

要求实验室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实验室门口设置门禁,实验室系统必须保证负压环境,定向气流,出口淋浴以及污染物品的特殊处理。

抗酸杆菌痰涂片检验的实验室生物安全

抗酸杆菌痰涂片检验的实验室生物安全

抗酸杆菌痰涂片检验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抗酸杆菌痰涂片检验作为对传染性肺结核的诊断手段比X线诊断准确性高;作为实验方法,技术相对简单,容易标准化和完成操作;其投入设备少、成本低;从收到标本到报告结果的时间短,能够及时、准确地评价涂阳患者的治疗效果,被我国设为结核病控制项目的主要实验室检验方法。

但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杆菌)为二类高致病性病原菌,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容易在实验室造成对工作人员及相关人员的感染和环境的污染,形成对公众的伤害,操作结核分枝杆菌的实验室人员结核病发病率比其他人群高三倍,因此抗酸杆菌痰涂片检验的实验室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结核病防治机构实验室必须关注的问题目前,在市、县、乡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没有建立BSL-2实验室的情况下,就更好地保障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本人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工作的开展应遵循科学合理、安全首位、软件在先、严格管理、远离病原、预防为主、使用方便、厉行节约的原则,具体实施如下:实验室首先要配备必须的安全设施:1)有独立的实验室,室内有上下水,通风良好;2)室内设通风柜、高压灭菌器、紫外线灯、废物桶、感应水龙头;3)标本的收集、涂片、染色、镜检、登记和涂片的储存应在各自独立的区域;4)设有独立生物咳痰室,内设紫外线灯(按1.5W每立方米计算),每个病人咳痰后必须打开紫外线灯灭菌,如果没有此设施,要叮嘱病人在远离人群的开放空间留取标本,防止肺结核病人咳漱产生的结核杆菌气溶胶造成对人的传播及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要做好个人防护,实验室工作人员要配备一次性聚氯乙烯手套、一次性帽子、口罩、鞋套和防护服。

第三要使用以下消毒剂:5%的苯酚溶液、75%的酒精、甲醛、2%的戊二醛及2%的乙醛溶液。

在操作环节上,严格遵守以下方法和措施:实验前首先要用紫外线灯将操作台面及室内照射一小时,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穿好防护服、戴上口罩、手套、鞋套,病检查有无破损;女检验员长发束在帽内;操作人员在操作时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化操作程序(SOP);在实验过程中,禁止一切与实验无关的活动,保证集中精力完成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要警惕分枝杆菌气溶胶的产生,涂片操作要小心谨慎,动作轻缓,固定和染色操作时产生气溶胶的几率较大,Allen Bw实验结果表明,样品热固定不能杀灭所有涂片标本中的结核杆菌,若涂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中,残留活菌减少,并仅见于涂片厚的部分,从而提高热固定时痰液对细菌的保护作用,新鲜痰液粘滞度越大,加热固定时对细菌的保护作用越强,为避免此风险,操作人员要做到双手伸入操作台操作,面部通过通风柜的玻璃与操作台面隔开(在操作过程只利用通风柜的屏障功能);完成涂片后立即染色,若不能及时染色涂片,应浸泡在2%乙醛溶液中,不可以将涂片暴露在空气中,涂片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越长,感染的机会越大,这是操作者尤其需要注意的问题;另外涂片不能涂抹太厚尤其是新鲜痰液;经过染色的结核分枝杆菌已不能存活。

微生物安全等级分类四级

微生物安全等级分类四级

微生物安全等级分类四级
微生物安全等级分类四级(Biosafety Level 4, BSL-4)是最高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用于处理最危险的病原体,包括那些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重大威胁的病原体。

BSL-4实验室通常采用高度密闭的设计和高级别的防护措施,以防止病原体的泄露和传播。

实验室内的工作人员必须穿着特殊的防护服和手套,并在实验室内采取严格的卫生和安全措施,以确保实验室内的安全。

BSL-4实验室通常用于研究和处理以下病原体:
1. 高度传染性的病原体,如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拉萨热病毒等。

2. 能够引起严重疾病的病原体,如结核分枝杆菌、鼠疫杆菌等。

3. 其他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的病原体,如霍乱弧菌、沙门氏菌等。

BSL-4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需要高度的技术和管理支持,以确保实验室内的安全和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2. 混匀:吸管吸吹 菌液时不要产生气 泡,应沿容器壁排 出。
3. 研磨:最 好使用组织研 磨器,乳钵易 产生气溶胶。
4. 移液:吸管上端的棉花松紧要适度,吸液时要 从管底吸取,吹出时要轻缓,不要全部吹净,以免 产生气泡,形成气溶胶。
➢ 事件原因:
• 意外事故—皮肤损伤;
• 虽抗结核治疗,但证实实验室感染;
• 意外事故感染预案—做好评估、处理和监测。
二、结核杆菌的生物安全防护
➢实验室生物安全:
• 指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条件和状态不低于容许 水平,可避免实验室人员、来访人员、社区 及环境受到不可接受的损害,符合相关法规、 标准等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的要求。
在BSL-1 设备条件上增加:
① 生物安全柜 ② 高压灭菌器 ③ 洗眼装置
实验室位置:与公共场所分隔开; 通风: 有方向性。
18
(二)实验室管理要素
实验室入口处贴上生物 安全标志,注明实验室生 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 负责人姓名和电话,需要 接种的免疫种类,进入实 验室的特殊要求等; •正在进行感染性试验时 禁止他人进入,或经负责 人同意后进行安全防护后 进入;
感(结节); • 创伤物质培养处B族结核杆菌; ➢ 事件原因: • 防护措施不到位; • 个人防护装备不全; • 实验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5. 结核杆菌感染2
➢ 事件说明: • 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在安全柜准备操作鉴定结核分
枝杆菌; • 操作时,左手桡骨背侧被安全柜的前窗边缘划伤,
皮肤上有小的擦伤; • 停止工作,70%酒精清洗伤口; • 3周后,出现局部红肿,有无痛的硬结; • 在伤口处取标本进行培养,6周后培养阳性; • 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与操作的结核杆菌一致;
4
• 3. 台湾SARS感染
➢ 事件说明: • 2003年12月,某研究所研究人员感染SARS。为清
理运输舱内溢出物,仅作一般消毒,穿戴一般防护 装备,将头与躯干伸入运输舱中清理。 ➢ 事件原因: • 未使用适当除污程序; • 未使用合适消毒剂; • 未报告所有溢出意外。
5
4. 结核杆菌感染1
➢ 事件说明: • 1952年,细菌学家两年从事B族结核杆菌工作; • 血清1:160稀释度下凝集,无典型症状; • 1955年,右手红色伤口(丘疹),右腋下轻微痛
结核分枝杆菌与实验室生物安全
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BSL-3实验室 师永霞
一、实验室感染典型案例 二、结核杆菌的生物安全防护 三、生物安全柜的安全使用 四、意外事故处理
一、实验室感染典型案例
1. 中国CDC SARS感染
➢ 事件说明: • 2004年4月,安徽、北京发现新的SARS病例,其中
两名CDC实验室人员。 ➢ 事件原因: • 采用未经论证确实有效的SARS灭活方法; • 在不符合防护要求之实验室内操作SARS。
制度; • 实验室人员:① 注意潜在的危害;② 熟知操作规
程,精通操作技术。 20
(三)标准操作程序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 结核分枝杆菌危害程度第二类,高致病性病原微 生物;
• 少量细菌的分离培养、样品检测和药敏实验在 BSL-2实验室进行;
• 大量细菌培养在BSL-3实验室,动物感染实验在 ABSL-3实验室;
• 无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在BSL-1实验室。
• 结核病传播途径可由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 感染,但其主要传播途径是以空气为传播因子的呼 吸道传染,而排菌的肺结核病人传染性更大,是传 播感染的主要传染源。
• 实验室感染以气溶胶形式的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感染。
22
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及预防
• 1. 接种:应使用无弹力的铂丝接种环,结核菌接种 后接种环火焰灭菌易崩散,酒精灯烧灼时要特别注 意。
➢实验室获得性感现为有症状或无症状, 都属于实验室获得性感染。
8
实验室生物风险管理要素
9
实验室生物安全控制要素
设施设备
防护屏障
管理
个人防护装备
标准操作程序
10
(一)设施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
• 一级防护屏障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和个人防护装备等构 成的防护屏障。
• 二级防护屏障 实验室的设施结构和通风系统等构成的防 护屏障。
一级防护屏障
生物安全柜是最重要的安全设备,形成最主要 的防护屏障;
为消除或减少人员暴露于有害生物材料所配备 其他安全设备(如离心机负压罩等);
必须给实验室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体防护用 品:手套、口罩、鞋套、面罩、正压服等。
16
BSL-2 结构设计常规要求
① 实验室有带锁的门; ② 有洗手水槽; ③ 工作面易于清洁; ④ 天棚不渗水; ⑤ 实验室台结实; ⑥ 按照要求放置生物安全 柜; ⑦ 适当的照明系统; ⑧ 眼睛冲洗装置; ⑨ 实验室排除的气体不能 循环到非实验区; ⑩ 窗户安装有纱窗。
17
BSL-2 设备条件
19
• 工作人员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免疫耐受或正在 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病人须经同意方可进入工 作;必要时留本底血清;
• 新员工必须接受培训方可进入工作,老员工必须 接受再培训;
• 尽量减少利器使用,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 消毒物品需放在容器内运输、进行有效灭菌消毒
和效果监测,交给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 • 建立实验室感染应急预案、意外事故报告、登记
12
个体安全防护措施
各类口罩:需做个体适配性试验
医用外科口罩
杯罩式随弃口罩
折叠式随弃口罩
13
手套穿脱:戴前检漏、盖住衣袖
14
脱隔离衣程序
手部表面消毒后由内向外翻卷脱去外层手套 注意退出胳膊时让隔离衣内面朝外向中间覆盖, 两手持领、将隔离衣清洁面在外向内翻卷,投入污物袋中。
15
二级防护屏障
选址与平面布局; 围护结构; 送、排风系统; 消毒、灭菌设备; 污水处理设备; 尸体处理设备; 其他安全装置。
3
2. 新加坡 SARS感染
➢ 事件说明: • 2003年8月23日某国立大学博士研究生从事西尼罗
研究,感染SARS病患检体; ➢ 事件原因: • 实验室安全程序不当,同一时间进行不同活性病毒
研究,造成其交叉感染; • 对于人员生物安全教育训练不足,人员对所有病原
体警觉性不够,无自我监测症状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