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平凡的世界阅读

合集下载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理解专题31《平凡的世界》(知识梳理+练习)(含答案)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理解专题31《平凡的世界》(知识梳理+练习)(含答案)

专题31 《平凡的世界》(原卷版)【考点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教师要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名著阅读考试命题往往着眼于“是不是读了”“读得怎么样”“吸收得怎么样”来考查,试题呈现“打破命题模式,形式灵活多变”“减少知识性考查,注重思维进阶”“单一性试题减少,综合性试题增加”几大特点。

名著阅读《平凡的世界》的主要考试内容:1、了解与这部小说有关的常识:包括作者、作品背景、创作手法等方面的知识。

2、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或细节:包括对重要事件、人物关系、故事背景等方面的理解和记忆。

3、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对小说中的人物性格、行为特点、思想变化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能够在不同人物之间进行比较和对比。

4、品析小说中的某个语言片段:对小说中的语言、文字、修辞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探究其深层含义和作用。

5、分析小说情节、人物、环境等的作用:对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环境描写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探究其对于整个小说的意义和作用。

6、个性化的理解和辨析的检验: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主题等方面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和辨析,得出自己的独特观点和评价。

【考点点拨】一、作者简介路遥,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出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路遥的童年生活十分艰苦,他过早地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与困苦,这些经历也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深厚的生活基础。

路遥在文学创作道路上不断探索与进取。

他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期间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尝试写作。

后来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深造,系统地学习了文学知识,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路遥的文学创作风格质朴、真实且饱含深情。

满分《平凡的世界》阅读体会及心得范文3篇

满分《平凡的世界》阅读体会及心得范文3篇

满分《平凡的世界》阅读体会及心得范文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演讲稿、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report book,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letter of agreement, contract agreement, speech draft, self-assessment,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ould like to know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how to write, stay tuned!满分《平凡的世界》阅读体会及心得范文3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满分《平凡的世界》阅读体会及心得范文3篇(《平凡的世界》阅读感受),供大家参考。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平凡的世界》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平凡的世界》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平凡的世界》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黄原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其历史可追溯至周。

周以后,历代曾分别在这里设郡、州、府,既是屯兵御敌之重镇,又是黄土高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现在作为地区首府,管辖着黄原市和周围十五个县。

该城坐落在一个大川道里,被连绵的群山包围。

黄原河由北向南穿城而过,于几百里外注入黄河。

市区在黄原河上建有两桥,连结东西两岸。

市中心的桥建于五十年代,称为老桥;桥面相当狭窄,勉强可以对行两辆汽车。

上游还有一座新桥,桥面虽然宽阔,但已在城市外围,车辆和行人不像老桥这样拥挤。

黄原城以老桥为中心,形成了几个主要的区域。

大桥以东统称东关,因为汽车站在这里,各种杂七杂八的市场摊点和针对外地人的服务性行业也就特别多。

东关大桥头也是出卖劳动力的市场,经常像集市一般涌满了各地漫流下来的匠人和小工,等待包工头们来“招工”。

当孙少平背着破烂行李,从拥挤的汽车站走到街道上的时候,他便置身于这座群山包围的城市了。

他恍惚地立在汽车站外面,愕然地看着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

一刹那间,他被庞大的城市震慑住了。

这就是我要开始生活的地方吗?他在心里发出疑问:你,身上带着十几块钱,背着一点烂被褥,赤手空拳来到这里,你怎样才能生活下去呢?这一切他全然不知道。

孙少平发了一会愣怔,便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前走去。

到东关大桥的时候,他看见两边的人行道上,挤满了衣衫不整、穿戴破烂的人。

他们身边都放着一卷简单的行李;有的行李上还别着锤、钎、刨、錾、方尺、曲尺、墨斗。

这些人有的心慌意乱地走来走去,有的麻木不仁地坐着,有的干脆枕着行李睡在人行道上。

少平马上知道,这就是他的世界。

他将像这些人一样,要在这里等待人来买他的力气。

他自然地加入了这个杂乱的阵营,找了一块空地方把行李搁下。

他不熟练地卷起一根旱烟棒,靠着铺盖卷抽起来。

此时已经是下午,黄原河被西斜的太阳照耀得金光灿烂,大片的楼房已经沉浸在麻雀山的阴影中。

50本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书籍

50本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书籍

50本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和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阅读优秀的课外书籍不仅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还能培养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以下为大家推荐 50 本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书籍。

1《骆驼祥子》老舍这本书描绘了 20 世纪 20 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通过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程,诠释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3《简·爱》夏洛蒂·勃朗特讲述了女主人公简·爱追求自由、平等和真爱的故事,体现了女性的自尊与独立。

4《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鲁滨逊在荒岛上的求生经历,展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以及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5《童年》高尔基以孩子的视角,讲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苦难经历,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

6《昆虫记》法布尔生动描绘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让读者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7《海底两万里》儒勒·凡尔纳带领读者进行了一场奇妙的海底冒险,充满了科学幻想和惊险情节。

8《朝花夕拾》鲁迅回忆了作者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思考。

9《傅雷家书》傅雷、朱梅馥通过傅雷写给儿子的家书,展现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对艺术、人生的深刻见解。

10《繁星·春水》冰心诗集以短小的诗歌形式,表达了对母爱、童真和自然的赞美。

11《名人传》罗曼·罗兰介绍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位伟人的生平,展示了他们在苦难中追求理想的精神。

12《水浒传》施耐庵描写了一群梁山好汉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精神。

13《三国演义》罗贯中展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14《西游记》吴承恩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奇幻历程,富有想象力和深刻的寓意。

15《红楼梦》曹雪芹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描绘了众多人物的命运,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高二语文名著阅读书目

高二语文名著阅读书目

高二名著必读篇目高二必读的名著有:《聊斋志异》《孟子》《边城》《老人与海》《悲惨世界》《万历十五年》《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精神明亮的人》《梁衡散文集》《世说新语》《额尔古纳河右岸》《人间词话》《周国平散文精选》《古典之殇》《梁衡散文集》《苏菲的世界》《史记精讲》《柳宗元传》《白居易传》《白鹿原》《韩愈传》《芙蓉镇》《城南旧事》《明亡清兴六十年》《精神的故乡》经典推荐:1、《四世同堂》:《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

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

2、《红岩》:《红岩》是1961年12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

3、《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

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4、《边城》《边城》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所作的最为经典的一部中篇小说,是一部集乡土气息、诗意色彩和人文情怀于一体的成功之作。

这部小说以上世纪30 年代川湘之地的边城—茶峒为写作背景,作者通过其独具文学特色的诗意文笔,展现了湘西别具特色的风土人情。

小说《边城》以船夫孙女翠翠凄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翠翠祖孙二人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亲情;展现了天保与难送在同时喜欢上一个女孩时流露出的难能可贵的同胞之谊;表现出湘西人民骨子里淳朴善良的本性。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走进边城之地人性的至美之境。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高二话题作文1000字(精选5篇)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高二话题作文1000字(精选5篇)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高二话题作文1000字(精选5篇)文化苦旅读书心得高二话题作文1000字精选篇1我的手指拂过书架,停留在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上,褐色的书皮仿佛是一个许久未见的老友一般亲切。

如此明媚的春光,沏一杯清茶,正是读书的好时光。

翻开书页,“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却落在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

”余秋雨先生这样说着,这样想着,这样走着,走得又黑又瘦,让唐朝的烟宋朝的风洗去最后一点少年英气,最终疲惫地伏在边地旅馆的小桌子上集结成了这本书。

这本《文化苦旅》在我看来不能简单的看成一本游记,它更多的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认识,对中国历史的一种反思,更是对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的一种寻找。

张晓风说:“山水是中国人的宗教。

”中国人通过文字体现对山水、对自然的感悟,用自然的变化映射人生的变化。

作者用丰富的文化感悟力和底蕴写下的这些*,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文化,值得好好的读一读。

作者一路走来,从莫高窟到阳关雪,他见证了大漠荒荒黄河文明的盛衰,历史的深邃苍凉。

我也曾去过莫高窟,去的时候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游人还不太多,有很多洞窟都没有开放。

游客们都排着队,静静的听导游讲述佛教故事。

据说,把莫高窟的壁画连起来,整整长达60里。

历代的工匠们在这里开凿洞窟,绘制壁画,他们中间隐藏着许多真正的艺术家,历史在这里连绵层累,色彩在这里挥洒跳跃,生命在这里蒸腾飞舞。

难怪作者会深情的写到:“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

”莫高窟是我们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

他浓墨重彩的写都江堰,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推荐有哪些

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推荐有哪些

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推荐有哪些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能够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还能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以下是为八年级学生推荐的一些课外阅读书籍。

一、文学名著类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程,展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艰苦斗争和伟大成就。

书中描绘了保尔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能够激发学生的奋斗意识和坚韧品质。

2、《骆驼祥子》老舍先生的经典之作,以旧中国北平为背景,讲述了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悲惨命运。

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让学生对那个时代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3、《简·爱》这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自幼父母双亡的女子简·爱,不断追求自由与平等,坚持自我并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简·爱的独立精神和对爱情的追求,能给学生带来很多启示。

4、《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生动描绘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 108 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接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

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种种矛盾和江湖义气,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

二、科普类1、《昆虫记》法布尔的经典科普作品,用生动的文字和细腻的描写,介绍了各种昆虫的习性、生活方式和繁衍过程。

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昆虫世界的奇妙,还能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时间简史》霍金的著作,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关于宇宙的起源、黑洞、时间旅行等前沿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宇宙和物理学的好奇心,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三、历史文化类1、《上下五千年》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中国从远古时代到近现代的历史发展进程。

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学生对中国历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文化苦旅》余秋雨的散文集,通过对中国各地文化遗迹的走访和思考,探讨了历史、文化与人生的关系。

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籍

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籍

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籍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籍1. 《小王子》: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经典之作,以寓言的形式揭示了人性的许多深刻问题,是一本值得一读的经典作品。

2. 《草房子》:曹文轩的作品,以童年视角展现了中国乡村的生活,文笔细腻,情感真挚,很适合初中生阅读。

3. 《平凡的世界》:路遥的代表作,以全景式的视角描述了中国北方农村的生活和变迁,情节曲折感人,语言朴实无华,是一本很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经典作品。

4. 《三体》:刘慈欣的科幻代表作,以壮阔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描绘了人类文明与外星文明的交锋,以及人类在面对未知世界时的选择和命运。

5. 《哈利·波特》系列:J·K·罗琳的经典之作,以奇幻的视角和精彩的情节描绘了一个魔法世界,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波澜壮阔,很适合初中生阅读。

6. 《西游记》:吴承恩的经典之作,以神话的形式描绘了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富有想象力的情节很适合初中生阅读。

7. 《骆驼祥子》:老舍的作品,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旧中国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抗争,很适合初中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8. 《格林童话》:经典的童话作品,以奇幻的视角和深刻的哲理描绘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是一本很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作品。

9. 《童年》:高尔基的经典自传体小说,以童年的视角描绘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成长,是一本很适合初中生了解俄罗斯文化和历史的作品。

1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经历揭示了苏联革命和建设的过程,是一本很适合初中生了解苏联文化和历史的作品。

2024年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籍1. 《安徒生童话》: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经典童话作品,包括《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这些故事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初中生必读的经典之作。

2. 《格林童话》:德国作家格林兄弟的经典童话作品,包括《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这些故事流传了几个世纪,仍然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追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东坡突围(节选)余秋雨苏东坡到黄州来之前正陷于一个被文学史家称为“乌台诗狱”的案件中,之后,他从监狱里走来,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

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他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

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

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

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已被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

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我初读这段话时十分震动,因为谁都知道苏东坡这个乐呵呵的大名人是有很多很多朋友的。

日复一日的应酬,连篇累牍的唱和,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基本内容,他一半是为朋友们活着。

但是,一旦出事,朋友们不仅不来信,而且也不回信了。

他们都知道苏东坡是被冤屈的,现在事情大体已经过去,却仍然不愿意写一两句哪怕是问候起居的安慰话。

苏东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绝伦、光照中国书法史的笔墨写成的信,千辛万苦地从黄州带出去,却换不回一丁点儿友谊的信息。

我相信这些朋友都不是坏人,但正因为不是坏人,更让我深长地叹息。

总而言之,原来的世界已在身边轰然消失,于是一代名人也就混迹于樵夫渔民间不被人认识。

本来这很可能换来轻松,但他又觉得远处仍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自己,他暂时还感觉不到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诗文仍有极温暖的回应,只能在寂寞中惶恐。

即便这封无关宏旨的信,他也特别注明不要给别人看。

日常生活,在家人接来之前,大多是白天睡觉,晚上一个人出去溜达,见到淡淡的土酒也喝一杯,但绝不喝多,怕醉后失言。

他真的害怕了吗?也是也不是。

他怕的是麻烦,而绝不怕大义凛然地为道义、为百姓,甚至为朝廷、为皇帝捐躯。

他经过“乌台诗案”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个道理来,你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你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

你想做个义无反顾的英雄,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闹来闹去却成了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

无法洗刷,无处辩解,更不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抗议,发表自己的宣言。

这确实很接近有的学者提出的“酱缸文化”,一旦跳在里边,怎么也抹不干净。

苏东坡怕的是这个,没有哪个高品位的文化人会不怕。

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

那阙著名的《卜算子》,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这种精神遭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

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

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

然而,现在他即便写诗作文,也不会追求社会轰动了。

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缺少自知之明。

一段树木靠着瘦瘤取悦于人,一块石头靠着晕纹取悦于人,其实能拿来取悦于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们的毛病所在,它们的正当用途绝不在这里。

我苏东坡三十余年来想博得别人叫好的地方也大多是我的弱项所在。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

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

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

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选自人教课标版《语文读本④》,有删改)15.选文第二自然段提到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有何作用?(4分)16.为什么作者说“苏东坡真是好命”?(4分)17.简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妙处。

(6分)18.联系上下文,并结合“古往今来许多大家”成熟的相似经历,谈谈你对“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一句的理解。

(8分)参考答案15.内容上:林语堂的看法与作者的看法形成对比,突出并引出苏东坡“黄州生活的凄苦”。

结构上:引出下文,为后文解说“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的观点张本。

16.这是对比“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而言的。

(1分)作者认为苏东坡在黄州真正地成熟了,超越了自我的局限,而且“他还不年老,今后还大有可为”,即他还有足够的生命去书写好的诗篇,有足够的时间去留下美好名文,而事实也证明如此。

作者认为,与那些太晚觉悟而无所作为的人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3分,意思相近即可)17.运用比喻(博喻)和排比。

(2分)将成熟喻成“光辉”、“音响”等,形象生动地展示出苏东坡的成熟的内涵;排比句式,气势磅礴,语势强劲,节奏铿锵,更能体现苏东坡超越于人生后的大气,为下文点明苏东坡“文化突围”的内容蓄势。

(4分)18.①苏东坡被贬黄州经历了凄苦生活,这“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在黄州留下了《赤壁赋》等文学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磨难让他最终能旷达于己,洒脱于文。

(2分,联系上下文,意思相近即可)②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亦如苏东坡,往往在经历了人生磨难之后,成就了一生的美名。

如“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分,结合事例)③“优美的诗文”,往往来自于对“痛苦”的深刻思索,对人生的不断反思。

在人生困局中的“突围者”若能最终超越自我的局限,获得“人格的成熟”,而流于笔端,终成美文。

当然,并非所有的美文的形成都需要诗人经历“凄苦人生”,只是生活的磨难会让人成熟得更超然,而从此能突破自我人生局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家。

(4分,言之成理即可)道士塔(节选)余秋雨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

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个破落的塔群更显得悲凉。

有一座塔,由于修建年代较近,保存得较为完整。

塔身有碑文,移步读去,猛然一惊,它的主人,竟然就是那个王圆箓!我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

他原是湖北麻城的农民,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

几经周折,不幸由他当了莫高窟的家;他从外国考古学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任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

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

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

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会觉得无聊。

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一位年轻诗人写道:那天傍晚,当考古学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喜欢到洞窟里转转,就像一个老农,看看他的宅院。

他对洞窟里的壁画有点不满,暗乎乎的,看着有点眼花。

亮堂一点多好呢。

他找了两个帮手,拎来一桶石灰。

草扎的刷子装上一个长把,在石灰桶里蘸一蘸,开始他的粉刷。

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五颜六色还隐隐显现,农民做事就讲个认真,他再细细刷上第二遍。

这儿空气干燥,一会儿石灰已经干透。

什么也没有了,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成了一片净白。

道士擦了一把汗憨厚地一笑,顺便打听了一下石灰的市价。

他算来算去,觉得暂时没有必要把更多的洞窟刷白,就刷这几个吧,他达观地放下了刷把。

今天,我走进这几个洞窟,对着惨白的墙壁,脑中也是一片惨白,眼前直晃动着那些刷把。

“住手!”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

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迷惑。

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闲人何必喧哗?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

1900年5月26日清晨,王道士依然早起,辛辛苦苦地清除着一个洞窟中的积沙。

没想到墙壁裂开一条缝,啊,满满实实一洞的古物!王道士完全不能明白,这天早晨,他打开了一扇轰动世界的文化门户。

中国是穷,但只要看看这些官僚豪华的生活排场,就知道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

中国官员也不是没有学问,他们也已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翻动出土经卷,推测着书写朝代,文雅地摸着胡须,吩咐手下:“叫那个王道士再送几件来!”已得的几件,包装一下,算是送给哪位京官的生日礼品。

就在这时,欧美的学者、汉学家、考古家、冒险家,却不远万里、风餐露宿,朝敦煌赶来。

他们愿意变卖自己的全部财产,愿意冒着葬身沙漠的危险,甚至作好了被打、被杀的准备,朝这个刚刚打开的东方文化洞窟赶来。

他们在沙漠里燃起了股股炊烟,而中国官员的客厅里,也正茶香缕缕。

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1907年5月,匈牙利考古学家斯坦因用一叠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1908年7月,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用少量银元换去了10大车、6000多卷写本和画卷……他们的长途跋涉,使敦煌文献从黑暗走向光明。

他们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在学术上,我可以佩服他们。

但我确实想拦住他们的车队。

但我不禁又叹息了,要是车队果真被我拦下来了,然后怎么办呢?当时,洞窟文献不是确有一批送京的吗?其情景是,只用席子乱捆,沿途官员伸手进去就取走一把,在哪儿歇脚又得留下几捆;结果,到京城已零零落落,不成样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