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总体介绍

合集下载

国际货运代理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

国际货运代理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

通过集中作业,货物得到 了有效的、符合市场和客 户需求的仓储处理,为进 入物流过程中的下一个物 流环节做好准备。
配送加工一般只取决于客 户的要求,其加工目的较 为单一。但是也可以大大 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
包括航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务、港口码头服 务、货运客运场站服务、打 捞救助服务、装卸搬运服务、 仓储服务和收派服务等。
小组成员:张小佳、梁琼丹、谭燕梅、杨海能、伍兆钊
CONTENTS
主要业务是保税物流,可以开展的保税物流业务包括: (1)存储进出口货物及其他为办结海关手续的货物 (2)对所存货物开展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 (3)进口贸易,包括转口贸易 (4)国际采购、分配和配送; (5)国际中转 (6)商品展示 (7)经海关批准的其他国际物流业务
供停放车辆使用,采集记录 车辆出入记录、场内位置, 实现车辆出入和场内车辆的 动态和静态的综合管理。
为物流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推动了物流企业的自身发展,将这些作用归纳为: ➢ 资金推动 ➢ 技术推动 ➢ 人才推动 ➢ 信息化管理推动 ➢ 解决贸易出口商品入中心退税问题、进口商品保税问题、加工贸易中深加工和结转货物问题 ➢ 降低物流成本和增加物流服务价值,有利于吸引外资和促进企业投资 ➢ 丰富了当地的物流业态和形式,促进本地物流业的国际化和现代化

上海综合保税区全面介绍

上海综合保税区全面介绍

上海综合保税区一、简介上海综合保税区,2009年11月正式挂牌,由洋山港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构成,标志着三区联动实质性启动。

三区联动,实现了政策、资源、产业和功能的联动互补,集聚效应大大增强,凸显了三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整体优势。

上海综合保税区将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建设具有自由贸易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使区域功能更丰富、成本更低廉、运作更顺畅、企业更便利,实现1+1+1>3的放大效应,形成资源优化整合、区域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区域、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载体、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突破点。

二、封关运作时间和地理位置1、洋山保税港区2005年12月正式封关运作,封关面积8.14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一个保税港区。

洋山保税港区由位于上海芦朝港的陆域部分、东海大桥和位于浙江嵊泗的小洋山港口区域组成,规划面积14.16平方公里,已封关面积8.14平方公里,是上海市和浙江省跨区域合作建设、实行海关特殊监管的经济功能区。

2009年,国务院赋予洋山保税港区探索建设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重要使命,洋山保税港区正式成为航运物流服务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航运金融服务进一步对外开放、区域运作监管进一步创新的先行先试综合试验区。

2、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1990年6月,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应运而生,是重点建设国际贸易的示范区。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濒临长江入海口,地处黄金水道和黄金岸线交会点,紧靠外高桥港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封关运作面积8.9平方公里,是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全国所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经济总量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保税区。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现已发展成为集国际贸易、先进制造、现代物流及保税商品展示交易等多种经济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保税区,同时还是上海市重要的现代物流产业基地之一、上海市重要的进出口贸易基地之一和上海市微电子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一.物流园区的物流系统现状一)基本情况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是国务院批准的首家区港联动试点项目,是上海市“十五”期间重点规划的现代物流园区,享受保税区和出口开发区的相关政策,2004 年 4 月 15 日经海关总署联合验收小组验收通过,封关运作面积 1.03 平方公里。

园区计划于 2006 年底基本建成,总投资 33 亿元人民币。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是园区开发建设、项目经营和营运管理的主体,由上海外高桥集团和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合资组建。

公司注册资本金 4 亿元人民币,具备房地产开发、港口经营和国际货代资质,致力于为进区企业提供全面完善的配套服务,包括:仓库租售、办公室租赁、商务咨询;注册代理、报关报检、公共仓库;区内运输、查验服务、机械使用、理货服务、堆场作业;物业管理、后勤保障。

公司计划建成 14 万平方米集装箱堆场和 70 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物流仓库,实现集装箱年综合处理能力 100 万 TEU 。

园区文化:开放、联盟、创新、繁荣。

发展目标:形态开发高标准、服务管理高效率、项目引进高层次、企业经营高效益。

公司宗旨:针对性经营、个性化服务。

公司总经理:荣坚岗常务副总经理:邢慷弟二)地理位置背靠保税区,毗邻外高桥一、二、三期码头。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占地 1.02 平方公里,比邻外高桥二期码头,设有直通卡口直接相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区港联动。

现一期仓库招商工作圆满结束,并已完成二期仓库的建设。

三)营运情况企业入住情况:封关运作以来,园区共引进物流企业 26 家,其中有从事国际、国内商品采购、配送及分拣、分配、分销的跨国采购中心;从事国际国内中转、多国多地区快速集并和国际联合快递业务的国际航运集团;从事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和配送高效化的现代物流服务和临港增值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本着“合作、联盟、创新、繁荣”的宗旨,外高桥物流中心公司致力于营建货物通关最畅捷、综合成本最低廉、服务配套最完善、管理运作最规范的良好投资环境,为投资者创造最大的价值增值空间。

【精品】(最新)外高桥保税区

【精品】(最新)外高桥保税区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类别:国家级开发区发表于:2004-5-1共被阅读过4657次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199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第一个规模最大、启动最早的保税区,集自由贸易、出口加工、物流仓储及保税商品展示交易等多种经济功能于一体,外高桥保税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运作区域8.5平方公里。

截止2002年末,保税区累计批准投资项目6001个,吸引投资总额73.21亿美元,投资者来自世界72个国家和地区。

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中已有85家进驻保税区。

2002年保税区投资企业共与世界上11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进出口贸易往来。

外高桥保税区管理委员会是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统一管理保税区的行政事务及社会发展。

理优势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位浦东新区前沿,处于黄金水道和黄金岸线的交汇点,面对良好的深水岸线,背依富饶的长江三角洲腹地。

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海拔4-5米,平均潮位3.25米,深埋320米土体,主要是第四纪黏土与砂性土交互沉积的地层,属非地震多发地带。

该地区属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季候温和湿润,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年平均气温16℃左右,一月最低,为-3℃,七、八月最高,约28℃。

雨日140天,主要集中在5-8月,年降雨量1500毫米,无霜期约280天。

外高桥港区连接长江深水岸线与外高桥保税区,西距吴凇港口约7公里,东距长江出海口约85公里。

已建成一期(顺岸式码头岸线900米,吞吐能力为120万TEU,3个集装箱泊位。

)、二期工程(顺岸式码头岸线899米,吞吐能力为80万TEU,2个三、四代集装箱泊位和1个第一代集装箱泊位。

),拟建三期(顺岸式码头岸线680米,设计吞吐能力为近期50万TEU,远期60万TEU,2个三、四代集装箱泊位。

)、四期工程(总工程岸线总长4.6公里,一期拟开发1250米岸线,年通过能力100万TEU,拟建4个三、四代顺岸式集装箱泊位。

)。

外高港区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外高桥保税区国际贸易、保税仓储、物流分拨的重要枢纽。

四大自贸区

四大自贸区

四大自贸区的政策及评价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是指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比世贸组织有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

实质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

狭义仅指提供区内加工出口所需原料等货物的进口豁免关税的地区,类似出口加工区。

广义还包括自由港和转口贸易区。

中国四大自贸区:上海、天津、福建、广东。

其中广东自贸区涵盖三片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珠海横琴新区片。

(一)上海自贸区政策上海自贸区于2013年9月29日挂牌成立,发展目标是经过两至三年的改革试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新型贸易业态,加快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努力形成促进投资和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着力培育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我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更好地为全国服务。

一、四大保税区上海自贸区获批建设,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四大保税区囊括其中。

并根据先行先试推进情况以及产业发展和辐射带动需要,逐步拓展实施范围和试点政策范围,形成与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

(一)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于199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9月正式启动。

是全国第一个规模最大、启动最早的保税区,也是全国15个保税区中经济总量最大的保税区。

集自由贸易、出口加工、物流仓储及保税商品展示交易等多种经济功能于一体,外高桥保税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开发运作区域8.5平方公里。

2010年,外高桥保税区在英国伦敦《金融时报》全球自由贸易区按八大要素综合评比中获得第一名。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
▪ 国际采购功能的设计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引入跨国采购中心在 上海保税港区域范围内建立全球化的采购系统,组织采购国内货物的出 口,依托本国的制造能力与之形成全球物流供应链的核心节点,将极大 地促进国内商品出口,成为本国商品走向世界市场的而一条绿色通道。
▪ 设计国际转口贸易功能鼓励进去企业开展国际商品的展示、出样、订货、 交易等以转口贸易为核心的服务贸易活动,营造海外与内地交流、贸易 与物流结合、国内与国外双向开拓的格局。
从功能分析
❖ 内部功能可概括为8个方面
包括:综合功能、集约功能、信息交易功能、集中仓储功 能、配送加工功能、多式联运功能、辅助服务功能、停车 场功能 ;
综合功能的内容为:具有综合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形 态的作用,可以全面处理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 工、配送等作业方式以及不同作业方式之间的相互转 换
通过上海外高桥报税园区的案例探讨物流园区的实
! 质,可以从结构、功能、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分析物流园

区的实质
功功

能能
作 用
从结构分析
❖ 现代大型物流园区的组织结构要与 物流园区的功能特点相匹配 ,现代物流园区,从大的方面讲, 主要具有两大功能,即物流组织管理功能和依托物流服务的 经济开发功能 ;内部功能可概括为8个方面 ;为了使物流园 区的功能能够充分得到发挥,并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有效的配 置,现代大型物流园区的组织结构应该以交易平台为中心进 行纵向连接。后向连接生产企业,前向连接用户,并在作为 交易平台的物流中心内分别设置 与功能相对应的中心,从 而达到匹配, 这样综合考虑,能为物流园区做一个想当好 的规划。
一体化 。

物流所辐射的地区没有形成一定的区域,专业化有待改进,技术水

上海几大园区优惠政策及入驻企业

上海几大园区优惠政策及入驻企业
上海市主要工业园区优惠政策统计表
序号
产业园区名称
园区简介及主要产业
园区入驻主要企业
扶持、优惠政策
1
外高桥保税区
(自由贸易
试验区)
一、园区简介: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199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第一个规模最大、启动最早的保税区,集自由贸易、出口加工、物流仓储及保税商品展示交易等多种经济功能于一体,外高桥保税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开发运作区域8.5平方公里。2010年,外高桥保税区在英国伦敦《金融时报》全球自由贸易区按八大要素综合评比中获得第一名.
园区等级:市级
主导产业:“一主一辅一配套"的功能定位包括:“主”以建设机器人产业链为核心的产业集群;“辅”以建设相关职能装备制造基地;建设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群为“配套"。
园区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宝安公路898号
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鑫燕隆汽车流水线制造公司
上海法维莱交通车辆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航空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4)企业所得税退税:外商将利润用于再投资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
A.再投资举办、扩建产品出口企业或先进技术企业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企业所得税税款的100%;
B。再投资其他企业退还已缴纳企业所得税税款的40%。
(5)所得利润汇出部分所得税免征.
(6)在浦东新区内从事高、新技术的和产品开发的新办企业以及其他经国家或市有关部门认定的新办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中试基地,在投产一年后可以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评定.从认定之日起三年内,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地方收入部分,根据高新技术的等级按50%-100%由财税局审定批准予以列收列支返还。
2.经海关同意,保税区内保税仓库可存放非保税物品,但应分隔管理.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发展物流业的国际比较与对策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发展物流业的国际比较与对策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发展物流业的国际比较与对策一、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物流园区的设施现状与规划外高桥保税区位于上海东北端,濒临长江口,处于中国黄金水道——长江与东海岸线的交汇点。

贴近保税区东边的外环运河,连通长江和黄浦江,可通300吨级驳船,是保税区货运经内河运输的主要通道。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距保税区约36公里,而浦东国际机场则位于保税区东南面,车程20分钟即可到达。

外高桥保税区是199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第一个保税区,也是我国15个保税区中规模最大的保税区。

保税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开发运作区域8.5平方公里;集自由贸易、出口加工、物流仓储及保税商品展示交易等多种经济功能于一体。

1.外高桥保税区的设施状况(1)硬件设施:参见表1。

(2)软件设施:建有完善的光缆等通讯基础设施。

现已建成电信局房,通讯线路容量达16万门,已开通ISDN、ADSL线路。

建成了国际国内直拨电话、传真和电传在内的可提供DDN数据专用网、Internet高速接入、服务器托管、宽带数据网接入、ISP国际互联网增值业务服务等各类n信息服务。

2.外高桥保税区的集装箱吞吐量发展概况:详见图11993-2002年集装箱吞吐量呈逐年稳步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为32.7%。

2002年的集装箱业务主要集中于集装箱货运站、仓储和分拨业务,其比重约占总吞吐量的96%;而冷藏和增值服务两项业务则刚刚起步。

3.外高桥保税区的物流发展战略与规划:物流基地包括三个部分①外高桥国际物流园区规划:一期规划面积约为1.03平方公里,计划于2005年初步建成。

二期规划面积为1.53平方公里,计划于2010年初步建成。

②外高桥保税区物流园区发展战略:园区开发建设采用基础物流、第三方物流、专业物流和技术物流在空间上集中布局,成为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汇集点;建立与海关、港口、铁路、航空公司、货运、船务代理以及其他港口、保税区等专业网站联网的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网络;为货主提供最经济、快捷、安全的货物清关、报检、配送、运输和多式联运等一站式服务,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积极构筑符合国际惯例的软环境;简化行政事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货物通关速度;率先与国际接轨,放宽外资物流企业的市场准人,在外贸经营权、货代、分销等领域进一步开放,最终实现贸易和物流的便利和自由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总体介绍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Biblioteka 园区总体介绍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以下简称物流园区)是200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首家“区港联动”试点区域,是上海外高桥保税区10平方公里的组成部分和上海市“十五”期间重点规划的三大物流基地之一。2004年4月15日物流园区通过国家海关总署联合验收小组封关验收,7月15日进入试运作。
保税我物流园区享有保税区政策优势和港口区位优势,具有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等四大功能,重点引进国际知名航运企业、跨国采购中心和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发展仓储和现代物流产业,促进国际港航产业和现代物流产业的联动发展。
经过两年多的试点,物流园区业务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国际采购配送功能日趋成熟,区港运作一体化推进取得实质进展,监管模式得到不断创新,物流园区正成为跨国企业在亚太地区贸易链的重要节点、特殊经济区域政策综合试点的重要试验田、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的重要载体,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截止今年6月,园区累计监管进出区货物17.4万票,货值146.3亿美金。特别是今年物流园区业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1-6月共监管进出区货物8.1万票,同比增长234.7%,实现货值67.14亿美金,同比增长217.4%。完成海关关税及代征税6.22亿元,完成集装箱处理量31万TEU。与全国其它主要保税物流园区相比,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经济总量优势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