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有关《二次函数新定义》题型练习

合集下载

二次函数的定义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

二次函数的定义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

二次函数的定义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1.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有()2y=③y=x(1﹣x)④y=﹣x(②1﹣2x)(1+2x)①y=1A.1个B.2 个C.3个D.4 个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2.A是二次函数y=ax B.二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实数C.二次方程是二次函数的特例D.二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非零实数3.下列具有二次函数关系的是()A.正方形的周长y与边长xB.速度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C.三角形的高一定时,面积y与底边长xD.正方形的面积y与边长x)是二次函数,则m等于()4.若y=(2﹣m±2 B.2 C.﹣2D.不A.能确定2)是二次函数,则m的值是((m+m)5.若y=B.m =2 C.m=﹣A.1或m=3 D.m =3±2m=1222中,二次函数的个数为(x),y=(x﹣1)6.,下列函数y=3x﹣x,,y=x(﹣2)5个4个D..A.2个B.3个 C)7.下列结论正确的是(二次函数中两个变量的值是非零实数A.xB.二次函数中变量的值是所有实数2. C +bx+cy=ax的函数叫二次函数形如2 D .c的值均不能为零二次函数y=axa+bx+c中,b,)8.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2.A c为常数)一定是二次函数,函数y=ax(其中+bx+ca,b B.圆的面积是关于圆的半径的二次函数路程一定时,速度是关于时间的二次函数. C 圆的周长是关于圆的半径的二次函数.D2)是二次函数的条件是(m﹣n)x+mx+n.函数9y=(n ≠n是常数,且m≠0 B.m、A.m、n是常数,且m 可以为任何常数m、nn≠0 D.C.m、n是常数,且).下列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属于二次函数的是(10 .速度一定时,汽车行使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A .质量一定时,物体具有的动能和速度的关系 B .质量一定时,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阻力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C .从高空自由降落的物体,下降的高度与下降的时间的关系D)11.下列函数中,y是x二次函数的是(22DC..A.y=x﹣1 B.1y﹣=x+2x=xy210 y=x+﹣个函数:12.下面给出了6222 y=y=;﹣②y=xy=x﹣3x;③;y=④(x⑥+x+1);⑤①y=3x.﹣1;)其中是二次函数的有(个D.4 C2A.1个B.个.3个2)之间的关系是(t(g为常量),h13.自由落体公式与h=gt 以上答案都不对D.一次函数C.二次函数A.正比例函数B.的值一定是_________+kx+1是二次函数,那么k.﹣14.如果函数y=(k3 )2﹣3中,二次项系数为____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____15.二次函数y=(x﹣2),常数项为_________.16.已知函数y=(k+2)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则k=_________.的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m=_________17.已知二次函数.22+(m﹣1)﹣1)xx+3是二次函数.(18.当m_________时,关于x的函数y=m222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要满足的条件是x+m_________.2m﹣3)x+(m﹣1).19y=(m﹣2+bx+c(a≠0)中,当b=0,c≠0时,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_y=ax20.二次函数;当b≠0,c=0时,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_.2+3x+7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21.函数y=2x.._________k=的二次函数,则x是关于.如果函数22.23.如图所示,长方体的底面是边长为xcm的正方形,高为6cm,请你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这个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S=_________,长方体的体积为V=_________,各边长的和L=_________,在上面的三个函数中,_________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m1﹣时,它的图象是抛物线.,当m=24.函数y=x_________+3.已知二次函数,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m=_________25.是x的二次函数,求m的值和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6.已知是x的二次函数,求出它的解析式.27 .已知28.用一根长为800cm的木条做一个长方形窗框,若宽为x cm,写出它的面积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判断y是x的二次函数吗?22+(m﹣1)x+m+1.m29.已知函数y=()﹣mx(1)若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求m的值;(2)若这个函数是二次函数,则m的值应怎样?为何值时,是二次函数?m,当.已知30.二次函数的定义30题参考答案:22y=,分母中含有自变量,不是二次函数;+1﹣x,是二次函数;=②﹣x1.①y=122+1,是二次函数.)=﹣4x(1﹣2x)(③y=x(1﹣x)=﹣x1+2x+x,是二次函数;④y= 二次函数共三个,故选C2.A、应强调a是常数,a≠0,错误;B、二次函数解析式是整式,自变量可以取全体实数,正确;C、二次方程不是二次函数,更不是二次函数的特例,错误;2,当x=0时,y=0,错误.y=x 故选B.D、二次函数的自变量取值有可能是零,如3.A、y=4x,是一次函数,错误;B、s=vt,v一定,是一次函数,错误;2,是二次函数,正确.故选Dy=x.hx,h一定,是一次函数,错误D C、、y=2﹣2=2解得m=2或4.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得:mm=﹣2又∵2﹣m≠0∴m≠2∴当m=﹣2时,这个函数是二次函数.故选C,解得:,∴m=3,故选.根据题意的得:D. 52,y=x,(xy=3x﹣2)都符合二次函数定义的条件,是二次函数;6.22.)整理后,都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有三个.故选﹣xB,y=(x﹣12,自变量取0,函数值是0,所以不对;B、二次函数中变量xA7.、例如y=x的值可以取所有实数,正确;C、应强调当a≠0时,是二次函数,错误;D、要求a≠0,b、c可以为0.故选B2,S是RR的二次函数,正确;a≠0才是二次函数,错误;B、由已知得S=π8.A、只有当v=,s一定,是反比例函数,错误;D、由已知得C=2、由已知得πR,是一次函数,错误.故选B.C9.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可得:m﹣n≠0,即m≠n.故选B.2,mE=mv一定,是二次函数,正确;v,一定,是一次函数,错误;B、10.A、s=vt22,g 一定,是二次函数,正确.故选A.D、H=gt、Cf=mv ,v一定,是二次函数,正确;11.A、一次函数,不是二次函数;B、不是关于x的整式,不符合二次函数的定义;C、符合二次函数的定义;D、y的指数为2,不符合二次函数的定义;故选C.12. ①符合二次函数的定义;②符合二次函数的定义;③不是整式,不符合二次函数的定义;④整理后x的最高次数为3,不符合二次函数的定义;⑤不是整式,不符合二次函数的定义;⑥不是整式,不符合二次函数的定义;所以是二次函数的共有2个,故选B.13.因为等号的右边是关于t的二次式,所以h是t的二次函数.2﹣3k+2=2,解得k=0或k14.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得:k=3;又∵k﹣3≠0,∴k≠3.∴当k=0时,这个函数是二次函数.22二次项系数为,一次项系数为﹣2,常数项为﹣1﹣1,∴.﹣15.∵y=(x2)﹣3=x﹣2x2.2﹣≠k,0≠k+2,且3或﹣k=2,解得4=2﹣+kk∴的二次函数,x是关于)k+2(y=函数∵.16.故k=2或﹣3二次函数的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17.∵,解得m=﹣2.∴故答案为:﹣22﹣1≠0,∴m≠±1,故满足的条件是m≠±1∴18.∵y是x的二次函数,m.故答案为:≠±1 2﹣2m﹣3≠0,(m﹣3)(m+1)≠0,解得m≠﹣1且m≠319.由题意得:m.2+c;0时,二次函数表达式为y=ax20.当b=0,c≠2+bx.时,二次函数表达式为y=ax 当b≠0,c=022+bx.;y=ax 故答案为:y=ax +c2+3x+7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故答案为:全体实数.21.函数y=2x函数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22. ∵2﹣k+2=2,解得k=0或k=1,∴k=0.≠0且k 故答案为0.∴k﹣123.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S=4x×6=24x;22;×长方体的体积为V=x6=6x各边长的和L=4x×2+6×4=8x+24;2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其中,V=6x24.∵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m﹣1=2,解得m=3.2﹣2m﹣6=2,解得m=4m,m=﹣2,25.根据题意得m≠0且21∵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y轴,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开口向上,即m>0,∴m=4.故答案为4∵是x的二次函数,26.,,解得m=3或m=﹣1∴22﹣4x+1+9或∴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6xy=2x222﹣2m﹣3=0 ﹣1=2,m,m≠﹣1 又因为m﹣2mm27.由二次函数的定义,可知0+m≠0,即m≠2+9 故y=12x﹣1(不合题意,舍去)所以m=3m=3 解得或m=矩形的长为cm,800cm,∴28.设宽为xcm,由题意得,矩形的周长为2 x的二次函数.<40).yy=x ∴是×=﹣x(+400x0<x2﹣m=0解得m=01)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得:m或m=129.(又∵m﹣1≠0即m≠1;∴当m=0时,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2﹣m≠0解得m≠0,m2()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得:m≠1 21∴当m≠0,m≠1时,这个函数是二次函数.21.根据题意得:原函数为二次函数,则有.m=330解得:。

2017中考数学复习----二次函数综合题

2017中考数学复习----二次函数综合题

2017中考数学复习----二次函数综合题1.如图,在△ABC中,∠BAC=90,BC∥x轴,抛物线y=ax2﹣2ax+3经过△ABC的三个顶点,并且与x轴交于点D、E,点A为抛物线的顶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连接CD,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CD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已知直线y=x+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抛物线y=﹣x2+bx+c经过A、B 两点,与x轴交于另一个点C,对称轴与直线AB交于点E.(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第三象限内、F为抛物线上一点,以A、E、F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4,求点F的坐标;(3)连接B、C,点P是线段,AB上一点,作PQ平行于x轴交线段BC于点Q,过P作PM ⊥x轴于M,过Q作QN⊥x轴于N,求矩形PQNM面积的最大值和P点的坐标.2.如图,抛物线y=x2+bx﹣2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且A(﹣1,0).(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及顶点D的坐标;(2)若点M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求CM+AM的最小值.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x﹣2的顶点为点D,与直线y=kx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A,且点A的横坐标为4;直线OA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C.(1)求△AOD的面积;(2)若点F为线段OA上一点,过点F作EF∥CD交抛物线于点E,求线段EF的最大值及此时点E坐标;(3)如图2,点P为该抛物线在第四象限部分上一点,且∠POA=45°,求出点P的坐标.5.如图,已知抛物线L1:y1=x2,平移后经过点A(﹣1,0),B(4,0)得到抛物线L2,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L2的解析式;(2)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点P为抛物线L2上的动点,过点P作PD⊥x轴,与抛物线L1交于点D,是否存在PD=2OC?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7.如图,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于A (﹣4,0)和B(1,0)两点,与y轴交于C点.(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P为抛物线上A、C两点间的一个动点,过P作y轴的平行线,交AC于Q点,当P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线段PQ的长最大,并求此时P点的坐标.6.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为P(1,﹣4),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AB长为4个单位,OA<OB,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C.(1)求这个函数解析式;(2)试确定以B、C、P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形状;(3)已知在对称轴上存在一点F使得△ACF周长最小,请写出F点的坐标.8.如图,抛物线y=﹣x2+ax+8(a≠0)于x轴从左到右交于点A,B于y轴交于点C于直线y=kx+b 交于点c和点D(m,5),tan∠DCO=1。

二次函数中考真题2017年(第1部分)

二次函数中考真题2017年(第1部分)

绝密★启用前二次函数中考真题--2017年第1部分一.解答题(共40小题)1.如图,抛物线y=ax2﹣x﹣2(a≠0)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已知B点坐标为(4,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试探究△ABC的外接圆的圆心位置,并求出圆心坐标;(3)若点M是线段BC下方的抛物线上一点,求△MBC的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M点的坐标.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的图象交坐标轴于A(﹣1,0),B(4,0),C(0,﹣4)三点,点P是直线BC下方抛物线上一动点.(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是否存在点P,使△POC是以OC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动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PBC面积最大,求出此时P点坐标和△PBC 的最大面积.3.如图,是将抛物线y=﹣x2平移后得到的抛物线,其对称轴为x=1,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A(﹣1,0),另一个交点为B,与y轴的交点为C.(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N为抛物线上一点,且BC⊥NC,求点N的坐标;(3)点P是抛物线上一点,点Q是一次函数y=x+的图象上一点,若四边形OAPQ为平行四边形,这样的点P、Q是否存在?若存在,分别求出点P、Q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4.已知抛物线y=x2+bx﹣3(b是常数)经过点A(﹣1,0).(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和顶点坐标;(2)P(m,t)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①当点P'落在该抛物线上时,求m的值;②当点P'落在第二象限内,P'A2取得最小值时,求m的值.5.若三个非零实数x,y,z满足:只要其中一个数的倒数等于另外两个数的倒数的和,则称这三个实数x,y,z构成“和谐三组数”.(1)实数1,2,3可以构成“和谐三组数”吗?请说明理由;(2)若M(t,y1),N(t+1,y2),R(t+3,y3)三点均在函数y=(k为常数,k≠0)的图象上,且这三点的纵坐标y1,y2,y3构成“和谐三组数”,求实数t的值;(3)若直线y=2bx+2c(bc≠0)与x轴交于点A(x1,0),与抛物线y=ax2+3bx+3c (a≠0)交于B(x2,y2),C(x3,y3)两点.①求证:A,B,C三点的横坐标x1,x2,x3构成“和谐三组数”;②若a>2b>3c,x2=1,求点P(,)与原点O的距离OP的取值范围.6.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C1:y=ax2﹣2x﹣3与抛物线C2:y=x2+mx+n关于y轴对称,C2与x轴交于A、B两点,其中点A在点B的左侧.(1)求抛物线C1,C2的函数表达式;(2)求A、B两点的坐标;(3)在抛物线C1上是否存在一点P,在抛物线C2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以AB 为边,且以A、B、P、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P、Q两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定义直线y=ax﹣a为抛物线y=ax2+bx+c(a、b、c 为常数,a≠0)的“梦想直线”;有一个顶点在抛物线上,另有一个顶点在y轴上的三角形为其“梦想三角形”.已知抛物线y=﹣x2﹣x+2与其“梦想直线”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 的左侧),与x轴负半轴交于点C.(1)填空:该抛物线的“梦想直线”的解析式为,点A的坐标为,点B的坐标为;(2)如图,点M为线段CB上一动点,将△ACM以AM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翻折,点C的对称点为N,若△AMN为该抛物线的“梦想三角形”,求点N的坐标;(3)当点E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运动时,在该抛物线的“梦想直线”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以点A、C、E、F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E、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如图,抛物线y=ax2+bx﹣3经过点A(2,﹣3),与x轴负半轴交于点B,与y 轴交于点C,且OC=3OB.(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D在y轴上,且∠BDO=∠BAC,求点D的坐标;(3)点M在抛物线上,点N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以点A,B,M,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如图,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OB=OC.点D在函数图象上,CD∥x轴,且CD=2,直线l是抛物线的对称轴,E 是抛物线的顶点.(1)求b、c的值;(2)如图①,连接BE,线段OC上的点F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F'恰好在线段BE 上,求点F的坐标;(3)如图②,动点P在线段OB上,过点P作x轴的垂线分别与BC交于点M,与抛物线交于点N.试问: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PQN与△APM的面积相等,且线段NQ的长度最小?如果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10.如图,直线y=﹣x+c与x轴交于点A(3,0),与y轴交于点B,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B.(1)求点B的坐标和抛物线的解析式;(2)M(m,0)为x轴上一动点,过点M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直线AB及抛物线分别交于点P,N.①点M在线段OA上运动,若以B,P,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PM相似,求点M的坐标;②点M在x轴上自由运动,若三个点M,P,N中恰有一点是其它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三点重合除外),则称M,P,N三点为“共谐点”.请直接写出使得M,P,N三点成为“共谐点”的m的值.11.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于点D,点B的坐标为(3,0),顶点C的坐标为(1,4).(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直线BD的解析式;(2)点P是直线BD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M,当点P在第一象限时,求线段PM长度的最大值;(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异于B、D的点Q,使△BDQ中BD边上的高为2?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bx+4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B(﹣2,0),点C(8,0),与y轴交于点A.(1)求二次函数y=ax2+bx+4的表达式;(2)连接AC,AB,若点N在线段BC上运动(不与点B,C重合),过点N作NM∥AC,交AB于点M,当△AMN面积最大时,求N点的坐标;(3)连接OM,在(2)的结论下,求OM与AC的数量关系.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x﹣与x轴交于A、B 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点E(4,n)在抛物线上.(1)求直线AE的解析式;(2)点P为直线CE下方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PC,PE.当△PCE的面积最大时,连接CD,CB,点K是线段CB的中点,点M是CP上的一点,点N是CD上的一点,求KM+MN+NK的最小值;(3)点G是线段CE的中点,将抛物线y=x2﹣x﹣沿x轴正方向平移得到新抛物线y′,y′经过点D,y′的顶点为点F.在新抛物线y′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FGQ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如图,抛物线y=﹣x2+x+2与x轴交于点A,B,与y轴交于点C.(1)试求A,B,C的坐标;(2)将△ABC绕AB中点M旋转180°,得到△BAD.①求点D的坐标;②判断四边形AD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在该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BMP与△BAD相似?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5.如图,抛物线y=mx2﹣16mx+48m(m>0)与x轴交于A,B两点(点B在点A左侧),与y轴交于点C,点D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且位于第四象限,连接OD、BD、AC、AD,延长AD交y轴于点E.(1)若△OA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m的值;(2)若对任意m>0,C、E两点总关于原点对称,求点D的坐标(用含m的式子表示);(3)当点D运动到某一位置时,恰好使得∠ODB=∠OAD,且点D为线段AE的中点,此时对于该抛物线上任意一点P(x0,y0)总有n+≥﹣4my02﹣12y0﹣50成立,求实数n的最小值.16.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的图象经过点A(l,0),B(﹣3,0),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顶点为D,对称轴与x轴相交于点E,连接BD.(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P在直线BD上,当PE=PC时,求点P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作PF⊥x轴于F,点M为x轴上一动点,N为直线PF 上一动点,G为抛物线上一动点,当以点F,N,G,M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正方形时,求点M的坐标.17.如图,抛物线y=﹣x+2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1)试探究△ABC的外接圆的圆心位置,求出圆心坐标;=S△ABC,求∠APB的度数;(2)点P是抛物线上一点(不与点A重合),且S△PBC(3)在(2)的条件下,点E是x轴上方抛物线上一点,点F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是否存在这样的点E和点F,使得以点B、P、E、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8.如图,抛物线y=ax2+bx+2经过点A(﹣1,0),B(4,0),交y轴于点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用一般式表示);(2)点D为y轴右侧抛物线上一点,是否存在点D使S=S△ABD?若存在请△ABC直接给出点D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将直线BC绕点B顺时针旋转45°,与抛物线交于另一点E,求BE的长.19.如图,抛物线y=ax2+bx﹣a﹣b(a<0,a、b为常数)与x轴交于A、C两点,与y轴交于B点,直线AB的函数关系式为y=x+.(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与C点坐标;(2)已知点M(m,0)是线段OA上的一个动点,过点M作x轴的垂线l分别与直线AB和抛物线交于D、E两点,当m为何值时,△BDE恰好是以DE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3)在(2)问条件下,当△BDE恰好是以DE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时,动点M 相应位置记为点M′,将OM′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得到ON(旋转角在0°到90°之间);i.探究:线段OB上是否存在定点P(P不与O、B重合),无论ON如何旋转,始终保持不变.若存在,试求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ii.试求出此旋转过程中,(NA+NB)的最小值.20.如图,抛物线y=ax2+bx﹣2的对称轴是直线x=1,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A的坐标为(﹣2,0),点P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PD⊥x轴于点D,交直线BC于点E.(1)求抛物线解析式;(2)若点P在第一象限内,当OD=4PE时,求四边形POBE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若点M为直线BC上一点,点N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点,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和点N,使得以点B,D,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温馨提示:考生可以根据题意,在备用图中补充图形,以便探究】21.如图甲,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点C,经过B、C两点的抛物线y=x2+bx+c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A,顶点为P.(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以C,P,M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当0<x<3时,在抛物线上求一点E,使△CBE的面积有最大值(图乙、丙供画图探究).22.已知直线y=2x+m与抛物线y=ax2+ax+b有一个公共点M(1,0),且a<b.(Ⅰ)求抛物线顶点Q的坐标(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Ⅱ)说明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Ⅲ)直线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记为N.(ⅰ)若﹣1≤a≤﹣,求线段MN长度的取值范围;(ⅱ)求△QMN面积的最小值.23.如图,抛物线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5,0),B(1,0)两点,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如图1,点E(x,y)为抛物线上一点,且﹣5<x<﹣2,过点E作EF∥x轴,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F,作EH⊥x轴于点H,得到矩形EHDF,求矩形EHDF 周长的最大值;(3)如图2,点P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是否存在点P,使以点P,A,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4.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2ax﹣3a(a<0)与x 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经过点A的直线l:y=kx+b与y轴负半轴交于点C,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且CD=4AC.(1)求A、B两点的坐标及抛物线的对称轴;(2)求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其中k、b用含a的式子表示);(3)点E是直线l上方的抛物线上的动点,若△ACE的面积的最大值为,求a 的值;(4)设P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点Q在抛物线上,以点A、D、P、Q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成为矩形?若能,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5.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A(3,0),D(﹣1,0),与y轴交于点C,点B在y轴正半轴上,且OB=OD.(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1,抛物线的顶点为点E,对称轴交x轴于点M,连接BE,AB,请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Q,使∠QBA=∠BEM,求出点Q的坐标;(3)如图2,过点C作CF∥x轴,交抛物线于点F,连接BF,点G是x轴上一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N,使以点B,F,G,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6.如图,已知两直线l1,l2分别经过点A(1,0),点B(﹣3,0),且两条直线相交于y轴的正半轴上的点C,当点C的坐标为(0,)时,恰好有l1⊥l2,经过点A、B、C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与l1、l2、x轴分别交于点G、E、F,D为抛物线的顶点.(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试说明DG与D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直线l2绕点C旋转时,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M,当△MCG为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27.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过点A(﹣1,0),B(3,0),C(0,3),点M、N为抛物线上的动点,过点M作MD∥y轴,交直线BC于点D,交x轴于点E.(1)求二次函数y=ax2+bx+c的表达式;(2)过点N作NF⊥x轴,垂足为点F,若四边形MNFE为正方形(此处限定点M在对称轴的右侧),求该正方形的面积;(3)若∠DMN=90°,MD=MN,求点M的横坐标.28.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C:y=ax2+bx+c与x轴相交于A,B两点,顶点为D(0,4),AB=4,设点F(m,0)是x轴的正半轴上一点,将抛物线C绕点F旋转180°,得到新的抛物线C′.(1)求抛物线C的函数表达式;(2)若抛物线C′与抛物线C在y轴的右侧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求m的取值范围.(3)如图2,P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C上一点,它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点P 在抛物线C′上的对应点P′,设M是C上的动点,N是C′上的动点,试探究四边形PMP′N能否成为正方形?若能,求出m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9.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C经过坐标原点O,且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M(4,0),N(0,3)两点.已知抛物线开口向上,与⊙C交于N,H,P三点,P为抛物线的顶点,抛物线的对称轴经过点C且垂直x轴于点D.(1)求线段CD的长及顶点P的坐标;(2)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8S (3)设抛物线交x轴于A,B两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S四边形OPMN,且△QAB∽△OBN成立?若存在,请求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QAB理由.30.如图,直线y=﹣x+分别与x轴、y轴交于B、C两点,点A在x轴上,∠ACB=90°,抛物线y=ax2+bx+经过A,B两点.(1)求A、B两点的坐标;(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点M是直线BC上方抛物线上的一点,过点M作MH⊥BC于点H,作MD ∥y轴交BC于点D,求△DMH周长的最大值.31.如图1,经过原点O的抛物线y=ax2+bx(a≠0)与x轴交于另一点A(,0),在第一象限内与直线y=x交于点B(2,t).(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2)在第四象限内的抛物线上有一点C,满足以B,O,C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2,求点C的坐标;(3)如图2,若点M在这条抛物线上,且∠MBO=∠ABO,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P,使得△POC∽△MOB?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2.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点A和点B,与y轴交于点C,点B 坐标为(6,0),点C坐标为(0,6),点D是抛物线的顶点,过点D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E,连接BD.(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D的坐标;(2)点F是抛物线上的动点,当∠FBA=∠BDE时,求点F的坐标;(3)若点M是抛物线上的动点,过点M作MN∥x轴与抛物线交于点N,点P 在x轴上,点Q在坐标平面内,以线段MN为对角线作正方形MPNQ,请写出点Q的坐标.33.抛物线y=ax2+bx+3经过点A(1,0)和点B(5,0).(1)求该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2)该抛物线与直线y=x+3相交于C、D两点,点P是抛物线上的动点且位于x轴下方,直线PM∥y轴,分别与x轴和直线CD交于点M、N.①连结PC、PD,如图1,在点P运动过程中,△PCD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②连结PB,过点C作CQ⊥PM,垂足为点Q,如图2,是否存在点P,使得△CNQ与△PBM相似?若存在,求出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4.如图,直线y=kx+b(k、b为常数)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4,0)、B (0,3),抛物线y=﹣x2+2x+1与y轴交于点C.(1)求直线y=kx+b的函数解析式;(2)若点P(x,y)是抛物线y=﹣x2+2x+1上的任意一点,设点P到直线AB的距离为d,求d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求d取最小值时点P的坐标;(3)若点E在抛物线y=﹣x2+2x+1的对称轴上移动,点F在直线AB上移动,求CE+EF的最小值.35.已知函数y=mx2﹣(2m﹣5)x+m﹣2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公共点.(1)求m的取值范围,并写出当m取范围内最大整数时函数的解析式;(2)题(1)中求得的函数记为C1.①当n≤x≤﹣1时,y的取值范围是1≤y≤﹣3n,求n的值;②函数C2:y=m(x﹣h)2+k的图象由函数C1的图象平移得到,其顶点P落在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的圆内或圆上.设函数C1的图象顶点为M,求点P与点M距离最大时函数C2的解析式.3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x2﹣2x﹣3交x轴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将该抛物线位于x轴上方曲线记作M,将该抛物线位于x轴下方部分沿x轴翻折,翻折后所得曲线记作N,曲线N交y轴于点C,连接AC、BC.(1)求曲线N所在抛物线相应的函数表达式;(2)求△ABC外接圆的半径;(3)点P为曲线M或曲线N上的一动点,点Q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若以点B,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Q的坐标.37.如图,抛物线y=x2+bx+c经过B(﹣1,0),D(﹣2,5)两点,与x轴另一交点为A,点H是线段AB上一动点,过点H的直线PQ⊥x轴,分别交直线AD、抛物线于点Q,P.(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是否存在点P,使∠APB=90°,若存在,求出点P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连接BQ,一动点M从点B出发,沿线段BQ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Q,再沿线段QD以每秒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D后停止,当点Q的坐标是多少时,点M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用时t最少?38.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1经过A(﹣1,0),B(1,1)两点.(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阅读理解: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y=k1x+b1(k1,b1为常数,且k1≠0),直线l2:y=k2x+b2(k2,b2为常数,且k2≠0),若l1⊥l2,则k1•k2=﹣1.解决问题:①若直线y=3x﹣1与直线y=mx+2互相垂直,求m的值;②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AB是以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M是抛物线上一动点,且在直线AB的上方(不与A,B重合),求点M到直线AB的距离的最大值.3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且OA=4,OC=3,若抛物线经过O,A两点,且顶点在BC边上,对称轴交BE于点F,点D,E的坐标分别为(3,0),(0,1).(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猜想△EDB的形状并加以证明;(3)点M在对称轴右侧的抛物线上,点N在x轴上,请问是否存在以点A,F,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a,b为常数,a≠0)经过两点A(2,4),B(4,4),交x轴正半轴于点C.(1)求抛物线y=ax2+bx的解析式.(2)过点B作BD垂直于x轴,垂足为点D,连接AB,AD,将△ABD以AD为轴翻折,点B的对应点为E,直线DE交y轴于点P,请判断点E是否在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点Q是线段OC(不包含端点)上一动点,过点Q垂直于x轴的直线分别交直线DP及抛物线于点M,N,连接PN,请探究:是否存在点Q,使△PMN是以PM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二次函数中考真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40小题)1.如图,抛物线y=ax2﹣x﹣2(a≠0)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已知B点坐标为(4,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试探究△ABC的外接圆的圆心位置,并求出圆心坐标;(3)若点M是线段BC下方的抛物线上一点,求△MBC的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M点的坐标.【分析】方法一:(1)该函数解析式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只需将B点坐标代入解析式中即可.(2)首先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确定A点坐标,然后通过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来推导出直径AB和圆心的位置,由此确定圆心坐标.(3)△MBC的面积可由S=BC×h表示,若要它的面积最大,需要使h取△MBC最大值,即点M到直线BC的距离最大,若设一条平行于BC的直线,那么当该直线与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时,该交点就是点M.方法二:(1)略.(2)通过求出A,B,C三点坐标,利用勾股定理或利用斜率垂直公式可求出AC ⊥BC,从而求出圆心坐标.(3)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过M点作x轴垂线,水平底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得出△MBC的面积函数,从而求出M点.【解答】方法一:解:(1)将B(4,0)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得:0=16a﹣×4﹣2,即:a=;∴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2.(2)由(1)的函数解析式可求得:A(﹣1,0)、C(0,﹣2);∴OA=1,OC=2,OB=4,即:OC2=OA•OB,又:OC⊥AB,∴△OAC∽△OCB,得:∠OCA=∠OBC;∴∠ACB=∠OCA+∠OCB=∠OBC+∠OCB=90°,∴△ABC为直角三角形,AB为△ABC外接圆的直径;所以该外接圆的圆心为AB的中点,且坐标为:(,0).(3)已求得:B(4,0)、C(0,﹣2),可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2;设直线l∥BC,则该直线的解析式可表示为:y=x+b,当直线l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时,可列方程:x+b=x2﹣x﹣2,即:x2﹣2x﹣2﹣b=0,且△=0;∴4﹣4×(﹣2﹣b)=0,即b=﹣4;∴直线l:y=x﹣4.所以点M即直线l和抛物线的唯一交点,有:,解得:即M(2,﹣3).过M点作MN⊥x轴于N,S△BMC=S梯形OCMN+S△MNB﹣S△OCB=×2×(2+3)+×2×3﹣×2×4=4.方法二:(1)略.(2)∵y=(x﹣4)(x+1),∴A(﹣1,0),B(4,0).C(0,﹣2),∴K AC==﹣2,K BC==,∴K AC×K BC=﹣1,∴AC⊥BC,∴△ABC是以A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ABC的外接圆的圆心是AB的中点,△ABC的外接圆的圆心坐标为(,0).(3)过点M作x轴的垂线交BC′于H,∵B(4,0),C(0,﹣2),∴l BC:y=x﹣2,设H(t,t﹣2),M(t,t2﹣t﹣2),=×(H Y﹣M Y)(B X﹣C X)=×(t﹣2﹣t2+t+2)(4﹣0)=﹣t2+4t,∴S△MBC∴当t=2时,S有最大值4,∴M(2,﹣3).【点评】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题,该题的难度不算太大,但用到的琐碎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性质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理出思路的关键.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的图象交坐标轴于A(﹣1,0),B(4,0),C(0,﹣4)三点,点P是直线BC下方抛物线上一动点.(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是否存在点P,使△POC是以OC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动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PBC面积最大,求出此时P点坐标和△PBC 的最大面积.【分析】(1)由A、B、C三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抛物线解析式;(2)由题意可知点P在线段OC的垂直平分线上,则可求得P点纵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求得P点坐标;(3)过P作PE⊥x轴,交x轴于点E,交直线BC于点F,用P点坐标可表示出PF的长,则可表示出△PBC的面积,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得△PBC面积的最大值及P点的坐标.【解答】解:(1)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bx+c,把A、B、C三点坐标代入可得,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x2﹣3x﹣4;(2)作OC的垂直平分线DP,交OC于点D,交BC下方抛物线于点P,如图1,∴PO=PC,此时P点即为满足条件的点,∵C(0,﹣4),∴D(0,﹣2),∴P点纵坐标为﹣2,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得x2﹣3x﹣4=﹣2,解得x=(小于0,舍去)或x=,∴存在满足条件的P点,其坐标为(,﹣2);(3)∵点P在抛物线上,∴可设P(t,t2﹣3t﹣4),过P作PE⊥x轴于点E,交直线BC于点F,如图2,∵B(4,0),C(0,﹣4),∴直线BC解析式为y=x﹣4,∴F(t,t﹣4),∴PF=(t﹣4)﹣(t2﹣3t﹣4)=﹣t2+4t,=S△PFC+S△PFB=PF•OE+PF•BE=PF•(OE+BE)=PF•OB=(﹣t2+4t)×∴S△PBC4=﹣2(t﹣2)2+8,∴当t=2时,S最大值为8,此时t2﹣3t﹣4=﹣6,△PBC∴当P点坐标为(2,﹣6)时,△PBC的最大面积为8.【点评】本题为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涉及待定系数法、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方程思想等知识.在(1)中注意待定系数法的应用,在(2)中确定出P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在(3)中用P点坐标表示出△PBC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3.如图,是将抛物线y=﹣x2平移后得到的抛物线,其对称轴为x=1,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A(﹣1,0),另一个交点为B,与y轴的交点为C.(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N为抛物线上一点,且BC⊥NC,求点N的坐标;(3)点P是抛物线上一点,点Q是一次函数y=x+的图象上一点,若四边形OAPQ为平行四边形,这样的点P、Q是否存在?若存在,分别求出点P、Q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分析】(1)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因而可以设出顶点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2)首先求得B和C的坐标,易证△O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过点N作NH⊥y 轴,垂足是H,设点N纵坐标是(a,﹣a2+2a+3),根据CH=NH即可列方程求解;(3)四边形OAPQ是平行四边形,则PQ=OA=1,且PQ∥OA,设P(t,﹣t2+2t+3),代入y=x+,即可求解.【解答】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x﹣1)2+k.把(﹣1,0)代入得0=﹣(﹣1﹣1)2+k,解得k=4,则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x﹣1)2+4,即y=﹣x2+2x+3;(2)在y=﹣x2+2x+3中令x=0,则y=3,即C的坐标是(0,3),OC=3.∵B的坐标是(3,0),∴OB=3,∴OC=OB,则△O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CB=45°,过点N作NH⊥y轴,垂足是H.∵∠NCB=90°,∴∠NCH=45°,∴NH=CH,∴HO=OC+CH=3+CH=3+NH,设点N坐标是(a,﹣a2+2a+3).∴a+3=﹣a2+2a+3,解得a=0(舍去)或a=1,∴N的坐标是(1,4);(3)∵四边形OAPQ是平行四边形,则PQ=OA=1,且PQ∥OA,设P(t,﹣t2+2t+3),代入y=x+,则﹣t2+2t+3=(t+1)+,整理,得2t2﹣t=0,解得t=0或.∴﹣t2+2t+3的值为3或.∴P、Q的坐标是(0,3),(1,3)或(,)、(,).当P在Q右边时,﹣t2+2t+3=(t﹣1)+,解得t=2或﹣,∴P(2,3),Q(1,3)(舍去)或P(﹣,﹣),Q(﹣,﹣)(舍去).综上所述,P、Q的坐标是(0,3),(1,3)或(,)、(,).【点评】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以及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注意到△O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4.已知抛物线y=x2+bx﹣3(b是常数)经过点A(﹣1,0).(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和顶点坐标;(2)P(m,t)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①当点P'落在该抛物线上时,求m的值;②当点P'落在第二象限内,P'A2取得最小值时,求m的值.【分析】(1)把A点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求得b的值,则可求得抛物线解析式,进一步可求得其顶点坐标;(2)①由对称可表示出P′点的坐标,再由P和P′都在抛物线上,可得到关于m 的方程,可求得m的值;②由点P′在第二象限,可求得t的取值范围,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可用t表示出P′A2,再由点P′在抛物线上,可以消去m,整理可得到关于t的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得其取得最小值时t的值,则可求得m的值.【解答】解:(1)∵抛物线y=x2+bx﹣3经过点A(﹣1,0),∴0=1﹣b﹣3,解得b=﹣2,∴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y=x2﹣2x﹣3=(x﹣1)2﹣4,∴抛物线顶点坐标为(1,﹣4);(2)①由P(m,t)在抛物线上可得t=m2﹣2m﹣3,∵点P′与P关于原点对称,∴P′(﹣m,﹣t),∵点P′落在抛物线上,∴﹣t=(﹣m)2﹣2(﹣m)﹣3,即t=﹣m2﹣2m+3,∴m2﹣2m﹣3=﹣m2﹣2m+3,解得m=或m=﹣;②由题意可知P′(﹣m,﹣t)在第二象限,∴﹣m<0,﹣t>0,即m>0,t<0,∵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4),∴﹣4≤t<0,∵P在抛物线上,∴t=m2﹣2m﹣3,∴m2﹣2m=t+3,∵A(﹣1,0),P′(﹣m,﹣t),∴P′A2=(﹣m+1)2+(﹣t)2=m2﹣2m+1+t2=t2+t+4=(t+)2+;∴当t=﹣时,P′A2有最小值,∴﹣=m2﹣2m﹣3,解得m=或m=,∵m>0,∴m=不合题意,舍去,∴m的值为.【点评】本题为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涉及待定系数法、中心对称、二次函数的性质、勾股定理、方程思想等知识.在(1)中注意待定系数法的应用,在(2)①中求得P′点的坐标,得到关于m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在(2)②中用t表示出P′A2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5.若三个非零实数x,y,z满足:只要其中一个数的倒数等于另外两个数的倒数的和,则称这三个实数x,y,z构成“和谐三组数”.(1)实数1,2,3可以构成“和谐三组数”吗?请说明理由;(2)若M(t,y1),N(t+1,y2),R(t+3,y3)三点均在函数y=(k为常数,。

2017年全国中考数学真题分类 二次函数概念、性质和图象2017(解答题)

2017年全国中考数学真题分类 二次函数概念、性质和图象2017(解答题)

2017年全国中考数学真题分类 二次函数概念、性质和图象解答题三、解答题1. (2017山东滨州,24,14分)(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直线y =kx +b (k 、b 为常数)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A (-4,0)、B (0,3),抛物线y =-x 2+2x +1与y 轴交于点C . (1)求直线y =kx +b 的解析式;(2)若点P (x ,y )是抛物线y =-x 2+2x +1上的任意一点,设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d ,求d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求d 取最小值时点P 的坐标;(3)若点E 在抛物线y =-x 2+2x +1的对称轴上移动,点F 在直线AB 上移动,求CE +EF 的最小值.思路分析:(1)将A 、B 两点坐标代入y =kx +b 中,求出k 、b 的值;(2)作出点P 到直线AB的距离后,由于∠AHC =90°,考虑构造“K 形”相似,得到△MAH 、△OBA 、△NHP 三个三角形两两相似,三边之比都是3∶4∶5.由“345NH CN CH==”可得23(3)(21)4345m x x x m d +--++-==,整理可得d 关于x 的二次函数,配方可求出d 的最小值;(3)如果点C 关于直线x =1的对称点C ′,根据对称性可知,CE =C ′E .当C ′F ⊥AB 时,CE+EF 最小. 解:(1)∵y =kx +b 经过A (-4,0)、B (0,3),∴403k b b -+=⎧⎨=⎩,解得k =34,b =3.∴y =34x +3.(2)过点P 作PH ⊥AB 于点H ,过点H 作x 轴的平行线MN ,分别过点A 、P 作MN 的垂线段,垂足分别为M 、N .设H (m ,34m +3),则M (-4,34m +3),N (x ,34m +3),P (x ,-x 2+2x +1).∵PH ⊥AB ,∴∠CHN +∠AHM =90°,∵AM ⊥MN ,∴∠MAH +∠AHM =90°.∴∠MAH =∠CHN ,∵∠AMH =∠CNH =90°,∴△AMH ∽△HNP . ∵MA ∥y 轴,∴△MAH ∽△OBA .∴△OBA ∽△NHP . ∴345NH CN CH==. ∴23(3)(21)4345m x x x m d+--++-==. 整理得:24855d x x =-+,所以当x =58,即P (58,11964).(3)作点C 关于直线x =1的对称点C ′,过点C ′作C ′F ⊥AB 于F .过点F 作JK ∥x 轴,,分别过点A 、C ′作AJ ⊥JK 于点J ,C ′K ⊥JK 于点K .则C ′(2,1)设F (m ,34m +3)∵C ′F ⊥AB ,∠AFJ +∠C ′FK =90°,∵CK ⊥JK ,∴∠C ′+∠C ′FK =90°.∴∠C ′=∠AFJ ,∵∠J =∠K =90°,∴△AFJ ∽△FC ′K .∴'AJ JF FK C K =,∴33443224m m m m ++=-+,解得m =825或-4(不符合题意). ∴F (825,8125),∵C ′(2,1),∴FC ′=145.∴CE +EF 的最小值=C ′E =145.2. (2017江苏徐州,26,9分)如图① ,菱形ABCD 中,5AB =cm ,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折线BC CD DA --运动到点A 停止,动点Q 从点A 出发,沿线段AB 运动到点B 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相同.设点P 出发xs 时,BPQ ∆的面积为y 2cm .已知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②所示,其中,OM MN 为线段,曲线NK 为抛物线的一部分,请根据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当12x <<时,BPQ ∆的面积 (填“变”或“不变”); (2)分别求出线段OM ,曲线NK 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3)当x 为何值时,BPQ ∆的面积是52cm ?Ds )图① 图②思路分析:(1)观察图象②可知,当1<x <2时,y =10,故△BPQ 的面积不变; (2)用待定系数法求其解析式即可;(3)把y =5分别代入(2)中的一次函数及二次函数解析式,求出x 的值即可,对x 的值注意取舍.解:(1)不变(2)设OM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kx,把M(1,10)代入,得k=10. ∴线段OM的函数表达式为y=10x(0<x<1)在曲线NK上取一点G,使它的横坐标52,由题意可得其纵坐标为52.∴曲线NK过三点N(2,10),G(52,52),K(3,0)∵曲线NK为抛物线的一部分,设其表达式为y=ax2+bx+c,可得42102555422930a b ca b ca b c++=⎧⎪⎪++=⎨⎪++=⎪⎩解得106090abc=⎧⎪=-⎨⎪=⎩∴曲线NK的函数表达式为y=10x2-60x+90(2<x<3)(3)把y=5代入y=10x,解得x=1 2,把y=5代入y=10x2-60x+90,解得x1=3-22,x2=3+22(舍去)∴当x=3-22或x=12时,BPQ∆的面积是52cm3.(2017江苏南京,26,8分)已知函数y=-x2+(m-1)x+m(m为常数)(1)该函数的图像与x轴公共点的个数是()A.0 B.1 C.2 D.1或2(2)求证∶不论m为何值,该函数的图像的顶点都在函数y=(x+1)2的图像上.(3)当-2≤m≤3时,求该函数的图像的顶点纵坐标的取值范围.思路分析∶(1)计算二次函数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b2-4ac,判断即可;(2)先利用配方法求出(1)的函数的顶点坐标,然后代入y=(x+1)2,即可得证;(3)由(2)可知函数图像的顶点纵坐标,再表示为z=,然后分类讨论即可.解∶(1)D.二次函数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为-x2+(m-1)x+m=0,则b2-4ac=(m-1)2+4m=(m+1)2≥0,所以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或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即对应的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有1个或2个交点.(2)y=-x2+(m-1)x+m=-,所以该函数的图像的顶点坐标为(,)()211,24mm⎛⎫⎝+-⎪⎪⎭.把x=代入y=(x+1)2,得y=.因此,不论m为何值,该函数的图像的顶点都在函数y=(x+1)2的图像上.(3)设函数z=.当m=-1时,z有最小值0.当m<-1时,z随m的增大而减小;当1m>-时,z随m的增大而增大.又当2m=-时,在z=;当m=3时,z==4.因此,当-2≤m≤3时,该函数的的图像的顶点纵坐标的取值范围是0≤z≤4.4.(2017湖南衡阳,26,10分)(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AOB的顶点A、B分别在x轴、y轴上,∠BAO=450,且△AOB的面积为8.(1)直接写出A、B两点的坐标;(2)过点A、B的抛物线G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点C.①若△ABC是以BC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②将抛物线G 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恰好与直线AB只有一个交点N,求点N的坐标.思路分析:(1)因为∠BAO=450,所以OA=OB,且△AOB的面积为8,所以OA=OB=4,故直接写出点A、B的坐标为(4,0),(0,4)。

2017年二次函数难题30道(解析版)

2017年二次函数难题30道(解析版)

2017年二次函数难题30道(解析版)(选择题10道 填空题10道 解答题10道) 一、选择题:(共10题)1.如图,已知二次函数2y ax bx c =++(a ≠0)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1,0),与y 轴的交点B 在(0,-2)和(0,-1)之间(不包括这两点),对称轴为直线x=1.下列结论:①abc >0;②4a+2b+c >0;③4ac-b 2<16a ;④13<a <23;⑤b >c .其中正确结论个数(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①∵函数开口方向向上,∴a>0; ∵对称轴在y 轴右侧, ∴ab 异号,∵抛物线与y 轴交点在y 轴负半轴, ∴c<0, ∴abc>0, 故①正确;②∵图象与x 轴交于点A(−1,0),对称轴为直线x=1, ∴图象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3,0), ∴当x=2时,y<0, ∴4a+2b+c<0, 故②错误;③∵图象与x 轴交于点A(−1,0),∴当x=−1时, ()()2110y a b c =-+⨯-+=, ∴a −b+c=0,即a=b −c ,c=b −a , ∵对称轴为直线x=112ba∴-=, 即b=−2a , ∴c=b −a=(−2a)−a=−3a ,()()2224432160ac b a a a a ∴-=⋅⋅---=-<160a >2416ac b a ∴-< 故③正确.④∵图象与y 轴的交点B 在(0,−2)和(0,−1)之间, ∴−2<c<−1 ∴−2<−3a<−1,1233a ∴<<;故④正确. ⑤∵a>0, ∴b −c>0,即b>c ; 故⑤正确; 故选C.注:二次函数()20.y ax bc c a =++≠a 决定开口方向, 0a >,开口向上; 0,a <开口向下. ,ab 共同决定了对称轴的位置.左同右异.c 决定了抛物线和y 轴的交点位置.2.如图,抛物线()20y ax bx c a =++≠的对称轴是直线1x =,有下列结论: (1)24b ac ->0;(2)0abc >;(3)80a c +>;(4)630a b c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A. 4B. 3C. 2D. 1 【答案】B【解析】解:∵图象的开口向上,与x 轴有两个交点,对称轴是直线x=1,交y 轴的负半轴于一点,∴(1)b 2﹣4ac >0,正确; a >0,c <0, 2ba-=1,∴b=﹣2a ,∴b <0,∴abc >0,∴(2)正确; 把x=4代入得:y=16a+4b+c=16a ﹣8a+c=8a+c >0,∴(3)正确; 把b=﹣2a 代入得:6a+3b+c=c <0,∴(4)错误. 故选B .注:本题主要考查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根的判别式,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根据图象确定与系数有关的式子的正负是解此题的关键.3.如图抛物线2y ax bx c =++的图象交x 轴于A (﹣2,0)和点B ,交y 轴负半轴于点C ,且OB=OC ,下列结论: ①2b ﹣c=2;②a=12;③ac=b ﹣1;④a bc+>0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答案】C【解析】解:据图象可知a >0,c <0,b >0,∴a bc+<0,故④错误; ∵OB=OC ,∴OB=﹣c ,∴点B 坐标为(﹣c ,0),∴ac 2﹣bc+c=0,∴ac ﹣b+1=0,∴ac=b ﹣1,故③正确;∵A (﹣2,0),B (﹣c ,0),抛物线线2y ax bx c =++与x 轴交于A (﹣2,0)和B (﹣c ,0)两点,∴2c=c a ,∴2=1a ,∴a=12,故②正确; ∵ac ﹣b+1=0,∴b=ac+1,a=12,∴b=12c+1,∴2b ﹣c=2,故①正确;故选C .注: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对于二次函数2y ax bx c =++(a ≠0),二次项系数a 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当a >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 <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一次项系数b 和二次项系数a 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当a 与b 同号时(即ab >0),对称轴在y 轴左;当a 与b 异号时(即ab <0),对称轴在y 轴右.(简称:左同右异);常数项c 决定抛物线与y 轴交点:抛物线与y 轴交于(0,c );抛物线与x 轴交点个数由△决定:△=b 2﹣4ac >0时,抛物线与x 轴有2个交点;△=b 2﹣4ac=0时,抛物线与x 轴有1个交点;△=b 2﹣4ac <0时,抛物线与x 轴没有交点. 4.如图,已知顶点为(-3,-6)的抛物线2y ax bx c =++经过点(-1,-4),下列结论:①b 2>4ac ;②ax 2+bx+c ≥-6;③若点(-2,m ),(-5,n )在抛物线上,则m >n ;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4ax bx c ++=-的两根为﹣5和﹣1,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答案】C【解析】∵抛物线与x 轴有2个交点,∴△=b 2−4ac>0,即b 2>4ac ,所以①正确;∵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3,−6),即x=−3时,函数有最小值,∴ax 2+bx+c ⩾−6,所以②正确;∵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3,而点(−2,m),(−5,n)在抛物线上,∴m<n ,所以③错误;∵抛物线y=ax 2+bx+c 经过点(−1,−4),而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3,∴点(−1,−4)关于直线x=−3的对称点(−5,−4)在抛物线上,∴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4的两根为−5和−1,所以④正确。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练习题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练习题

二次函数课前检测1. 抛物线y=﹣(x+)2﹣3的顶点坐标是()A .(,﹣3)B .(﹣,﹣3)C .(,3)D .(﹣,3)2. 将抛物线y=x2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抛物线相应的函数表达式是()A.y=(x+2)2+1 B.y=(x+2)2﹣1 C.y=(x﹣2)2+1 D.y=(x﹣2)2﹣13. 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以下四个结论:①a>0;②c>0;③b2﹣4ac>0;④﹣<0,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 (2017齐齐哈尔)如图,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为直线x=﹣2,与x轴的一个交点在(﹣3,0)和(﹣4,0)之间,其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①4a﹣b=0;②c <0;③﹣3a+c>0;④4a﹣2b>at2+bt(t 为实数);⑤点(﹣,y1),(﹣,y2),(﹣,y3)是该抛物线上的点,则y1<y2<y3,正确的个数有()A .4个B .3个C .2个D .1个5. (2017贵州)如图,抛物线y=ax2+bx+c (a≠0)的对称轴为直线x=﹣1,给出下列结论: ①b2=4ac ;②abc >0;③a >c ;④4a ﹣2b+c >0,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一、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y =ax 2+bx +c (a ,b ,c 是常数,a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二、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y =ax 2+bx +c (a ,b ,c 为常数,a ≠0).(2)顶点式:y =a (x –h )2+k (a ,h ,k 为常数,a ≠0),顶点坐标是(h ,k ).(3)交点式:y =a (x –x 1)(x –x 2),其中x 1,x 2是二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a ≠0. 三、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1.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析式 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b ,c 是常数,a ≠0)对称轴x =–2b a知识梳理顶点 (–2ba,244ac b a -)a 的符号a >0a <0图象开口方向开口向上 开口向下 最值当x =–2ba 时, y 最小值=244ac b a-当x =–2ba时, y 最大值=244ac b a-最点抛物线有最低点抛物线有最高点增减性当x <–2ba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2ba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当x <–2ba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ba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2. 字母的符号图象的特征 aa >0 开口向上 a <0 开口向下b b =0对称轴为y 轴ab >0(a 与b 同号) 对称轴在y 轴左侧 ab <0(a 与b 异号)对称轴在y 轴右侧c c =0经过原点 c >0 与y 轴正半轴相交 c <0 与y 轴负半轴相交 b 2–4ac b 2–4ac =0与x 轴有唯一交点(顶点)b 2–4ac >0 与x 轴有两个交点 b 2–4ac <0与x 轴没有交点四、抛物线的平移1.将抛物线解析式化成顶点式y =a (x –h ) 2+k ,顶点坐标为(h ,k ). 2.保持y =ax 2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h ,k )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3.注意二次函数平移遵循“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的原则,据此,可以直接由解析式中常数的加或减求出变化后的解析式;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可看作顶点间的平移,可根据顶点之间的平移求出变化后的解析式. 五、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1.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当y =0时,就变成了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 2.ax 2+bx +c =0(a ≠0)的解是抛物线y =ax 2+bx +c (a ≠0)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3.(1)b 2–4ac >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学#科网 (2)b 2–4ac =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抛物线与x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3)b 2–4ac <0⇔方程没有实数根,抛物线与x 轴没有交点.考向一 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1.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的结构特征:①函数的关系式是整式;②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③二次项系数不等于零.学科+网2.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是二次函数常见的表达式,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典例1 下列函数中,二次函数是 A .y =–4x +5B .y =x (2x –3)C .y =(x +4)2–x 2D .y =21x典例2 函数y =211mm x ++()是二次函数,则m 的值是考点突破C .–1D .以上都不对1.下列函数中,y 关于x 的二次函数是 A .y =ax 2+bx +c B .y =x (x –1)C .y =21xD .y =(x –1)2–x 22.如果y =(a –1)x 2–ax +6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0B .a ≠1C .a ≠1且a ≠0D .无法确定考向二 二次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曲线,叫做抛物线,该直线叫做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叫做抛物线的顶点.典例3 函数y =ax 2+bx +a +b (a ≠0)的图象可能是A .B .C .D .典例4 如果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C.ac<0 D.bc<03.如果a、b同号,那么二次函数y=ax2+bx+1的大致图象是A.B.C.D.4.已知函数y=ax+b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那么二次函数y=ax2+bx+1的图象可能是A.B.C.D.5.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0 B.c>0C.a+b+c>0 D.b2–4ac<0考向三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中,a决定抛物线的形状和开口方向,h、k仅决定抛物线的位置.若两个二次函数的图象形状完全相同且开口方向相同,则它们的二次项系数a必相等.学科#网典例5二次函数y=x2+2x+3的图象的开口方向为A.向上B.向下C.向左D.向右典例6对于抛物线y=–(x+2)2+3,下列结论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①抛物线的开口向下;②对称轴是直线x=–2;③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④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A.4 B.3C.2 D.16.如果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全部在x轴的下方,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0,b<0 B.a>0,b<0C.a<0,c>0 D.a<0,c<07.对于下列结论:①二次函数y=6x2,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②关于x的方程a(x+m)2+b=0的解是x1=–2,x2=1(a、m、b均为常数,a≠0),则方程a(x+m+2)2+b=0的解是x1=–4,x2=–1.③设二次函数y=x2+bx+c,当x≤1时,总有y≥0,当1≤x≤3时,总有y≤0,那么c的取值范围是c≥3.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0个B.1个C.2个D.3个考向四二次函数的平移1.抛物线在平移的过程中,a的值不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是顶点的位置,且与平移方向有关.2.涉及抛物线的平移时,首先将表达式转化为顶点式y=a(x–h)2+k的形式.3.抛物线的移动主要看顶点的移动,y=ax2的顶点是(0,0),y=a(x–h)2的顶点是(h,0),y=a(x–h)2+k的顶点是(h,k).4.抛物线的平移口诀:自变量加减左右移,函数值加减上下移.典例7如果将抛物线y=–x2–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那么所得到的新抛物线的表达式是A.y=–x2–5 B.y=–x2+1C.y=–(x–3)2–2 D.y=–(x+3)2–2典例8如图,如果把抛物线y=x2沿直线y=x向上方平移22个单位后,其顶点在直线y=x上的A处,那么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是A.y=(x+22)2+22B.y=(x+2)2+2C.y=(x–22)2+22D.y=(x–2)2+28.已知抛物线C:y=x2+2x–3,将抛物线C平移得到抛物线C′,如果两条抛物线,关于直线x=1对称,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抛物线C沿x轴向右平移52个单位得到抛物线C′B.将抛物线C沿x轴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抛物线C′C.将抛物线C沿x轴向右平移72个单位得到抛物线C′D.将抛物线C沿x轴向右平移6个单位得到抛物线C′9.把抛物线y=12x2–1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A.y=12(x+1)2–3 B.y=12(x–1)2–3C.y=12(x+1)2+1 D.y=12(x–1)2+1考向五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综合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的交点个数及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都由Δ=b2–4ac决定.1.当Δ>0,即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时,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这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2.当Δ=0,即抛物线与x轴有一个交点(即顶点)时,方程ax2+bx+c=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此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即为抛物线顶点的横坐标.3.当Δ<0,即抛物线与x轴无交点时,方程ax2+bx+c=0无实数根,此时抛物线在x轴的上方(a>0时)或在x轴的下方(a<0时).典例9二次函数y=ax2+bx+c中,函数y与自变量x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则方程ax2+bx+c=0的一个解的范围是x 6.17 6.18 6.19y–0.03 –0.01 0.02A.–0.03<x<–0.01 B.–0.01<x<0.02典例10如图是二次函数y=a(x+1)2+2图象的一部分,则关于x的不等式a(x+1)2+2>0的解集是A.x<2 B.x>–3C.–3<x<1 D.x<–3或x>110.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bx+c的部分图象,由图象可知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是A.–1<x<5 B.x>5C.x<–1 D.x<–1或x>511.抛物线y=2x2–4x+m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4x+m=0的解是__________.考向六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在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与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有关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首先要读懂题意,弄清题目中牵连的几个量的关系,并且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再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建立数学模型,即列出函数关系式,然后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根据函数性质去解决实际问题.典例1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5,点E是AB上一点,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BE=DF.四边形AEGF是矩形,则矩形AEGF的面积y与BE的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A.y=5–x B.y=5–x2C.y=25–x D.y=25–x2典例12烟花厂为雁荡山旅游节特别设计制作一种新型礼炮,这种礼炮的升空高度h(m)与飞行时间t(s)的关系式是h=–52t2+20t+1,若这种礼炮在点火升空到最高点处引爆,则从点火升空到引爆需要的时间为A .3 sB .4 sC .5 sD .6 s12.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果调整商品售价,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设每件商品降价x 元后,每星期售出商品的总销售额为y 元,则y 与x 的关系式为A .y =60(300+20x )B .y =(60–x )(300+20x )C .y =300(60–20x )D .y =(60–x )(300–20x )13.图(1)是一个横断面为抛物线形状的拱桥,当水面在l 时,拱顶(拱桥洞的最高点)离水面2 m ,水面宽4 m .如图(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抛物线的关系式是A .y =–2x 2B .y =2x 2C .y =–0.5x 2D .y =0.5x 21.若273m y m x -=-()是二次函数,则m 的值是 A .±3 B .3C .–3D .92.将抛物线y =x 2平移得到抛物线y =x 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 B .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 C .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D .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3.二次函数y =x 2–2x +1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情况是达标测评A .有一个交点B .有两个交点C .没有交点D .无法确定4.二次函数y =ax 2+bx +c 与一次函数y =ax +c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是A .B .C .D .5.二次函数y =(x –2)2+m 的图象如图所示,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A (1,0)及点B (4,3),则满足kx +b ≥(x –2)2+m 的x 的取值范围是A .1≤x ≤4B .x ≤1C .x ≥4D .x ≤1或x ≥46.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P 是BC 边上一动点(与B ,C 不重合),连接AP ,作PE ⊥AP 交∠BCD 的外角平分线于E ,设BP =x ,△PCE 的面积为y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是A .y =–x 2+4xB .2122y x x =-C .2122y x x =-+D .y =x 2–4x7.如图是抛物线形拱桥,当拱顶高离水面2 m 时,水面宽4 m ,水面下降2.5 m ,水面宽度增加A.1 m B.2 mC.3 m D.6 m8.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有下列5个结论:①abc<0;②3a+c>0;③4a+2b+c>0;④2a+b=0;⑤b2>4ac.其中正确的结论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9.抛物线y=(x–2)(x+3)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__.10.若A(–3.5,y1)、B(–1,y2)、C(1,y3)为二次函数y=–x2–4x+5的图象上三点,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用>连接)11.二次函数y=x(x–6)的图象的对称轴是__________.12.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1,6)、B(–3,6)、C(0,3)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指出它的开口方向.学#科网13.为了改善小区环境,某小区决定要在一块一边靠墙(墙长25 m)的空地上修建一个矩形绿化带ABCD,绿化带一边靠墙,另三边用总长为40 m的栅栏围住(如图).设绿化带的BC边长为x m,绿化带的面积为y m2.(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当x为何值时,满足条件的绿化带的面积最大?14.已知二次函数y=–12x2–x+72.(1)用配方法把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化为y=a(x+m)2+k的形式;(2)写出这个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和对称轴;(3)将二次函数y=–12x2的图象如何平移能得到二次函数y=–12x2–x+72的图象,请写出平移方法.1.(2017•长沙)抛物线y =2(x –3)2+4顶点坐标是 A .(3,4) B .(–3,4)C .(3,–4)D .(2,4)2.(2017•牡丹江)若抛物线y =–x 2+bx +c 经过点(–2,3),则2c –4b –9的值是 A .5B .–1C .4D .183.(2017•金华)对于二次函数y =–(x –1)2+2的图象与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称轴是直线x =1,最小值是2B .对称轴是直线x =1,最大值是2C .对称轴是直线x =–1,最小值是2D .对称轴是直线x =–1,最大值是24.(2017•连云港)已知抛物线y =ax 2(a >0)过A (–2,y 1)、B (1,y 2)两点,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A .y 1>0>y 2B .y 2>0>y 1C .y 1>y 2>0D .y 2>y 1>05.(2017•眉山)若一次函数y =(a +1)x +a 的图象过第一、三、四象限,则二次函数y =ax 2–axA .有最大值4a B .有最大值–4aC .有最小值4aD .有最小值–4a6.(2017•陕西)已知抛物线y =x 2–2mx –4(m >0)的顶点M 关于坐标原点O 的对称点为M ′,若点M ′在这条抛物线上,则点M 的坐标为 A .(1,–5) B .(3,–13)C .(2,–8)D .(4,–20)7.(2017•丽水)将函数y =x 2的图象用下列方法平移后,所得的图象不经过点A (1,4)的方法是 A .向左平移1个单位 B .向右平移3个单位 C .向上平移3个单位D .向下平移1个单位实战演练8.(2017•成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0,b2–4ac>0 B.abc>0,b2–4ac>0C.abc<0,b2–4ac<0 D.abc>0,b2–4ac<09.(2017•兰州)下表是一组二次函数y=x2+3x–5的自变量x与函数值y的对应值:x 1 1.1 1.2 1.3 1.4y–1 –0.49 0.04 0.59 1.16 那么方程x2+3x–5=0的一个近似根是A.1 B.1.1 C.1.2 D.1.310.(2017•日照)已知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为直线x=2,与x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4,0),其部分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抛物线过原点;②4a+b+c=0;③a–b+c<0;④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b);⑤当x<2时,y随x增大而增大.其中结论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④⑤11.(2017•邵阳)若抛物线y=ax2+bx+c的开口向下,则a的值可能是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12.(2017•锦州)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y轴正半轴相交,其顶点坐标为(12,1),下列结论:①abc>0;②a=b;③a=4c–4;④方程ax2+bx+c=1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__.(只填序号即可)13.(2017•衡阳)已知函数y=–(x–1)2图象上两点A(2,y1),B(a,y2),其中a>2,则y1与y2的大小关系是y1__________y2(填“<”“>”或“=”).14.(2017•百色)经过A(4,0),B(–2,0),C(0,3)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是__________.15.(2017•阿坝州)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售价为每件60元时,每个月可卖出100件;若每件商品的售价每上涨1元,则每个月少卖2件.设每件商品的售价为x元(x为正整数),每个月的销售利润为y元.(1)当每件商品的售价是多少元时,每个月的利润刚好是2250元?(2)当每件商品的售价定为多少元时,每个月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的月利润是多少元?16.(2017•广东)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ax+b交x轴于A(1,0),B(3,0)两点,点P是抛物线上在第一象限内的一点,直线BP与y轴相交于点C.(1)求抛物线y=–x2+ax+b的解析式;(2)当点P是线段BC的中点时,求点P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求sin∠OCB的值.附:二次函数专题训练一、关于等腰三角形问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2y ax bx c =++交x 轴于点(4,0)A -、(2,0)B ,交y 轴于点(0,6)C ,在y 轴上有一点(0,2)E -,连接AE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点D 为抛物线在x 轴负半轴上方的一个动点,求ADE ∆面积的最大值;(3)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AE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直线3y交x轴于A点,交y轴于B点,过A、B两点的抛物线交x轴于另一点3+=xC(3,0).⑴求抛物线的解析式;⑵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ABQ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Q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二、二次函数关于垂直问题1、如图,△ABC是直角三角形,∠ACB=90,AC=BC,OA=1,OC=4,抛物线2=++经过A,By x bx c两点,抛物线的顶点为D.(1)求b,c的值;(2)点E是直角三角形ABC斜边AB上一动点(点A、B除外),过点E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F,当线段EF的长度最大时,求点E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①求以点E、B、F、D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②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EFP是以EF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 若存在,求出所有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6题图26题备用图2、如图,是将抛物线y=-x2平移后得到的抛物线,其对称轴为x=1,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A(-1,0),另一交点为B,与y轴的交点为C.(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N为抛物线上一点,且BC⊥NC,求点N的坐标;(3)点P是抛物线上一点,点Q是一次函数y=32x+32的图象上一点,若四边形OAPQ为平行四边形,这样的点P,Q是否存在?若存在,分别求出点P,Q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三、二次函数关于平行四边形问题1、如图,是将抛物线y=﹣x2平移后得到的抛物线,其对称轴为x=1,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A (﹣1,0),另一个交点为B,与y轴的交点为C.(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N为抛物线上一点,且BC⊥NC,求点N的坐标;(3)点P是抛物线上一点,点Q是一次函数y=x+的图象上一点,若四边形OAPQ为平行四边形,这样的点P、Q是否存在?若存在,分别求出点P、Q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坐标为(2,9),与y轴交于点A(0,5),与x轴交于点E、B.(1)求二次函数y=ax2+bx+c的表达式;(2)过点A作AC平行于x轴,交抛物线于点C,点P为抛物线上的一点(点P在AC上方),作PD平行于y轴交AB于点D,问当点P在何位置时,四边形APCD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3)若点M在抛物线上,点N在其对称轴上,使得以A、E、N、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且AE为其一边,求点M、N的坐标.四、二次函数关于相似问题1、如图,把抛物线2=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抛物线2y x=-+.()y x h k所得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边),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D.(1)写出h k、的值;(2)判断△A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在线段AC上是否存在点M,使△AOM∽△ABC?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A(﹣2,0),B(﹣3,3)及原点O,顶点为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D 在抛物线上,点E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且A 、O 、D 、E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D 的坐标;(3)P 是抛物线上的第一象限内的动点,过点P 作PM ⊥x 轴,垂足为M ,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P 、M 、A 为顶点的三角形△BOC 相似?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抛物线()20y ax bx c a =++≠的顶点坐标为()21,-,并且与y 轴交于点()03,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如图1,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BC交于点D,点E为直线BC上一动点,过点E作y轴的平行线EF,与抛物线交于点F,问是否存在点E,使得以D、E、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O相似.若存在,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直线y=-23x+c与x轴交于点A(3,0),与y轴交于点B,抛物线y=-43x2+bx+c经过点A,B.(1)求点B的坐标和抛物线的表达式;(2)M(m,0)为x轴上一动点,过点M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直线AB及抛物线分别交于点P,N.①点M在线段OA上运动,若以B,P,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PM相似,求点M的坐标;②点M在x轴上自由运动,若三个点M,P,N中恰有一点是其他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三点重合除外),则称M,P,N三点为“共谐点”.请直接写出使得M,P,N三点成为“共谐点”的m的值.。

(完整word版)2017中考二次函数专题(含答案),推荐文档.docx

(完整word版)2017中考二次函数专题(含答案),推荐文档.docx

1.如图,抛物线y=x 2+bx+c 与直线 y=x ﹣ 3 交于 A、 B 两点,其中点 A 在 y 轴上,点 B 坐标为(﹣ 4,﹣ 5),点 P为 y 轴左侧的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PC⊥x轴于点C,交AB于点D.(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以O,A ,P, D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是否存在?如存在,求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当点P运动到直线 AB 下方某一处时,过点P 作 PM⊥ AB ,垂足为 M ,连接 PA 使△PAM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此时点 P 的坐标.2. 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 A(0, 2) 、 B( 1,0) ,将ABO 经过旋转、平移变化后得到如图15.1所示的BCD .若直线 PC 将ABC 的面积分成 1: 3 两部分,求此时点P 的坐标;(3)现将ABO 、BCD 分别向下、向左以 1: 2 的速度同时平移,求出在此运动过程中ABO 与BCD 重叠部分面积的最大值.yACB O D x图15.13.如图,已知抛物线y= ax2+ bx+ c( a≠ 0) 的对称轴为直线 x=- 1,且经过A( 1,0), C(0, 3)两点,与x 轴对称轴 x=- 1 上的一个动点,求使△BPC为直角三角形的点P 的坐标.第25 题图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 ax2bx 8 与 x 轴交于 A,B 两点,与 y 轴交于点C,直线 l 经过坐标原点O,与抛物线的一个交点为D,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连接 CE,已知点 A, D 的坐标分别为否存在点F,使FOE ≌FCE ,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 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P是y 轴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设其坐标为(0,m),直线 PB 与直线 l 交于点 Q.试探究:当m 为何值时,OPQ 是等腰三角形.5. 如图,抛物线 y=ax 2+bx﹣ 5( a≠0)经过点 A( 4,﹣ 5),与 x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 B ,与 y 轴交于点C,且 OC=5OB ,抛物线的顶点为点 D .( 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 2)联结 AB 、BC、CD 、DA ,求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3)6. 如图,已知抛物线 y=ax 2+bx+c 经过点 A (﹣ 3, 0), B (9, 0)和 C ( 0, 4). CD 垂直于 y 轴,交抛物线于点 D , DE 垂直与 x 轴,垂足为 E , l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点F 是抛物线的顶点.( 1)求出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以及点 D 的坐标;( 2)若 Rt △ AOC 沿 x 轴向右平移到其直角边OC 与对称轴 l 重合,再沿对称轴 l 向上平移到点 C 与点 F 重合,得到 Rt△ A 1O1F,求此时 Rt△ A1O1F 与矩形 OCDE 重叠部分的图形的面积;(3)若 Rt△ AOC 沿 x 轴向右平移 t 个单位长度( 0< t≤6)得到 Rt△ A 2O2C2,Rt△ A 2O2C2与 Rt△ OED 重叠部分的图形面积记为S,求 S 与 t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7.如图,抛物线 y=ax 2+bx+c 的图象经过点 A (﹣ 2, 0),点 B(4,0),点 D( 2, 4),与 y 轴交于点 C,作直线BC ,连接 AC , CD .(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E是抛物线上的点,求满足∠ ECD=∠ ACO的点E的坐标;( 3)点 M 在 y 轴上且位于点 C 上方,点 N 在直线 BC 上,点 P 为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一点,若以点C,M , N, 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求菱形的边长.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抛物线 y=ax 2+bx 经过两点 A (﹣ 1, 1), B ( 2, 2).过点 B 作 BC∥ x存在点 M ,使得△ BCM 的面积为,求出点 M 的坐标;( 3)连接 OA 、 OB 、OC、 AC ,在坐标平面内,求使得△ AOC 与△ OBN 相似(边 OA 与边 OB 对应)的点 N 的坐标.1.【解答】解:( 1)∵直线y=x ﹣ 3 交于 A 、B 两点,其中点 A 在 y 轴上,∴ A (0, 3),∵ B ( 4, 5),∴,∴,∴抛物 解析式 y=x 2+x 3,( 2)存在, P (m ,m 2+m 3),( m < 0),∴ D ( m , m 3),∴ PD=|m 2+4m|∵ PD ∥ AO ,∴当 PD=OA=3 ,故存在以 O ,A ,P , D 点的平行四 形,∴|m 2+4m|=3,① 当 m 2+4m=3 ,∴ m 1= 2, m 2= 2+(舍),∴ m 2+m 3= 1,∴ P ( 2, 1),21212,∴ P ( 1,),② 当 m +4m= 3 ,∴ m = 1, m = 3,Ⅰ、 m =1,∴ m +m 3=Ⅱ、 m 2= 3,∴ m 2+m 3=,∴ P ( 3,),∴点 P 的坐 ( 2,1),( 1 ,),( 3,).( 3)如 ,∵△ PAM 等腰直角三角形,∴∠ BAP=45 °,∵直 AP 可以看做是直AB 点 A 逆 旋45 °所得,直 AP 解析式 y=kx 3,∵直 AB 解析式 y=x 3,∴ k==3,∴直 AP 解析式 y=3x3, 立 ,∴ x 1=0(舍) x 2=当 x= , y= ,∴P ( ,).2. 解析:( 1)∵ A(0, 2)、 B( 1,0) ,将ABO 旋 、平移 化得到如 4.1所示的 BCD ,∴ BDOA 2,CD OB 1, BDCAOB 90 . ∴ C 1,1 . ⋯⋯⋯⋯⋯⋯⋯ (1 分 )yA 、B 、C 三点的抛物 解析式y ax 2 bx c ,Aab c 0P EC3 1有 ab c 1 ,解得: a2 ., b,cx22B FOc 2D∴抛物 解析式y3 x 2 1 x2 .22图 4.1( 2)如 4.1 所示, 直PC 与 AB 交于点 E . ∵直 PC 将ABC 的面 分成 1: 3 两部分,∴ AE1 或 AE 3, E 作 EF OB 于点 F , EF ∥ OA .BE3 BE∴ BEF ∽BAO , ∴EFBE BF . ∴当 AE 1 , EF 3BF ,AOBA BO BE 3 241∴EF3, BF 3,∴ E (1 324,) .4 2直 PC 解析式 ymx n , 可求得其解析式 y2 x 7 ,31 272552 39∴2 ,∴(舍去),∴.xx 2xx 1, x 2 11) 25P ( ,2555 25当AE3 ,同理可得 P 2 ( 6 ,23) .BE7 49( 3) ABO 平移的距离 ,A 1B 1O 1 与 B 2C 1D 1 重叠部分的面 S .可由已知求出A 1B 1 的解析式 y2 x2 t , A 1B 1 与 x 交点坐 (t2,0) .2C 1B 2 的解析式 y1 x t 1, C 1 B 2 与 y 交点坐 (0, t1) .⋯⋯⋯ (9 分 )3 222①如 4.2 所示,当0 tA 1B 1O 1 与 B 2C 1D 1 重叠部分 四 形 .,5A 1B 1 与 x 交于点 M ,C 1B 2 与 y 交于点 N , A 1 B 1 与 C 1B 2 交于点 Q , OQ .y 2 x2 tx4t 3y34t3 5t由11 ,得) .⋯⋯⋯⋯⋯ (10分 )t5t ,∴ Q (3,y x2 y3A 123C 1Q∴ SSQMOSQNO1 2 t5t1 (t1)3 4tNB 2 M O D 1223 22313 t 2 t 1∴ S 的最大25B 1 O 1..12452②如 4.3所示,当34, A 1B 1O 1 与图 4.2tB 2C 1D 1 重叠部分 直角三角形 .55yA 1B 1 与 x 交于点 H ,A 1B 1 与C 1D 1 交于点 G . G (1 2t, 4 5t ) ,D 1H 2 t1 2t45t2, D 1G 4 5t .A 12C 11 D 1H gD 1G 1g 4 5tg(4 5t)1(5t 4) 2∴ S.G2 2 24H∴当341 .B 2 D 1 Ot , S 的最大55425B 1 O 1上所述,在此运 程中ABO 与 BCD 重叠部分面 的最大.52图 4.3b1,a1,2ax 23. ( 1)依 意,得a b c 0, 解之,得 b2, ∴抛物 解析式 y2x 3 .c 3.c3.∵ 称 x =- 1,且抛物 A ( 1, 0),∴ B (- 3, 0). xxPC 2= ( - 1) 2+ (t - 3) 2=t 2- 6t + 10.①若 B 为直角顶点,则 22222-6t + 10.解之 , 得 t =- 2.BC + PB = PC ,即 18+ 4+ t =t ②若 C 为直角顶点,则2222+ 10= 2.解之,得 t = 4.BC + PC = PB ,即 18+ t - 6t 4+t③若 P 为直角顶点,则222,即 4 22+ 10= 18.解之,得 t 1= 317 , t 2 = 3 17 .PB + PC = BC + t + t - 6t224. 解答:( 1)抛物线 yax 2 bx 8 经过点 A (- 2, 0), D (6,- 8),4a 2b 8 0 a 11 x 23x 8 2 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36a 6b8解得y8b32y1 x 23x 81 x 3 225 ,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3.又抛物线与 x 轴交于 A ,B 两点,点 A 的222坐标为(- 2, 0). 点 B 的坐标为( 8, 0)设直线 l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kx . 点 D ( 6,- 8 )在直线 l 上,6k=- 8,解得k4y4 x 点 E 为直线 l 和抛物线对称轴的交点.点 E 的横. 直线 l 的函数表达式为33坐标为 3,纵坐标为4 4 ,即点 E 的坐标为( 3,- 4 )33( 2)抛物线上存在点 F ,使 FOE ≌ FCE .点 F 的坐标为( 317, 4)或( 3 17, 4).( 3)解法一:分两种情况:①当 OPOQ 时, OPQ 是等腰三角形.点 E 的坐标为( 3,- 4), OE 324 25 ,过点 E 作直线 ME// PB , 交 y 轴于点 M ,交 x 轴于点 H ,则OMOE , OM OE5OPOQ点 M 的坐标为( 0,- 5).设直线 ME 的表达式为 yk x 53k5 4,解得k11 ME 的函数表达式为15,令 y=0,, , y x11331得 x 5 0 ,解得 x=15,点 H 的坐标为( 15, 0)3MH//PB ,OP OB ,即 m 8 , 8又mOMOH5153②当 QO QP 时, OPQ 是等腰三角形.当 x=0 时, y1 x 23 x88 , 点 C 的坐标为( 0,- 8),2CE32(8 4)25 , OE=CE ,12 ,又因为 QOQP ,13 ,38 4 ,解得 k 24,设直线交轴于点, 其函数表达式为,,23CE//PB CE x yk 2 x 8Nk 23CE 的函数表达式为y 4 x 8 ,令 y=0,得 4 x 8 0 , x6,点 N 的坐标为( 6, 0)3 3 CN//PB ,OP OB ,m8,解得 m 32OCON8 6 3m 的值为832时, OPQ 是等腰三角形.综上所述,当 或33解法二:当 x=0 时, y1 2 3x88 , 点 C 的坐标为( 0,- 8), 点 E 的坐标为x2( 3 ,- 4), OE32 42 5 , CE 32 (8 4)2 5 ,OE=CE ,12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交直线PB 于点 M ,交 x 轴于点 H .分两种情况: ① 当 QOQP 时, OPQ 是等腰三角形.13 ,2 3 , CE// PB又HM/ /y 轴, 四边形 PMEC 是平行四边形, EM CP 8 m ,HMHE EM4 ( 8 m) 4 mBH8 3 5 , HM//y轴,BHM ∽ BOP ,HM BH4 m5m32OPBOm83②当 OP OQ 时, OPQ 是等腰三角形.EH // y 轴,OPQ ∽ EMQ ,EQ EM , EQEMOQOPEM EQ OEOQ OE OP5 ( m) 5 m , HM4 (5m) ,EH // y 轴,BHM ∽BOP ,HM BHOPBO1 m5 m8 当 m 的值为8 32 时, OPQ 是等腰三角形.或m83335. 解:( 1) ∵ 抛物线 y=ax 2+bx ﹣ 5 与 y 轴交于点 C , ∴C ( 0,﹣ 5), ∴OC=5 . ∵ OC=5OB , ∴OB=1 ,又点 B 在 x 轴的负半轴上, ∴ B (﹣ 1, 0).∵ 抛物线经过点 A ( 4,﹣ 5)和点 B (﹣ 1, 0),∴,解得, ∴ 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y=x 2﹣ 4x ﹣ 5.( 2)由 y=x 2﹣ 4x ﹣ 5,得顶点 D 的坐标为( 2,﹣ 9).连接 AC ,∵ 点 A 的坐标是( 4,﹣ 5),点 C 的坐标是( 0,﹣ 5), 又S△ABC = ×4×5=10, S △ACD = ×4×4=8,∴ S 四边形 ABCD =S △ABC +S △ACD =18.( 3)过点 C 作 CH ⊥ AB ,垂足为点 H . ∵ S △ABC = ×AB ×CH=10 ,AB=5 ,∴ CH=2,在 RT △ BCH 中, ∠ BHC=90 °, BC=, BH==3,∴ tan ∠CBH== .∵ 在 RT △ BOE 中, ∠ BOE=90 °, tan ∠ BEO= ,∵ ∠ BEO= ∠ ABC , ∴,得 EO= , ∴ 点 E 的坐标为( 0,6. 解:( 1) ∵ 抛物线 y=ax 2+bx+c 经过点 A (﹣ 3, 0), B ( 9, 0)和 C ( 0,4). ∴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a (x+3 )( x ﹣ 9), ∵ C ( 0,4)在抛物线上, ∴4=﹣ 27a ,∴ a= , ∴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 ( x+3 )( x 9 ) = ﹣ x 2,﹣﹣ + x+4 ∵ CD 垂直于 y 轴, C ( 0 4 ∴ ﹣ x 2 x+4=4 , ∴ x=6, ∵ D ( 6,4),, ) + ( 2)如图 1, ∵ 点 F 是抛物线 y= ﹣ x 2+x+4 的顶点,∴ F ( 3,), ∴ FH= , ∵GH ∥ A 1O 1,∴,∴ , ∴ GH=1 ,∵ Rt △ A 1O 1F 与矩形 OCDE 重叠部分是梯形 A 1O 1HG ,∴ S 重叠部分 =S △A1O1F ﹣S △FGH = A 1O 1×O 1F ﹣ GH ×FH= ×3×4 ﹣ ×1× = .( 3) ① 当 0< t ≤3 时,如图 2, ∵ C 2O 2∥ DE , ∴,∴, ∴ O 2G=t , ∴ S=S = OO 2×O 2G=t × t=t 2,△OO2G② 当 3< t ≤6 时,如图 3,∵ C 2 H ∥ OC ,∴,∴, ∴ C 2H= ( 6 ﹣ t ), ∴ S=S 四边形 A2O2HG =S △A2O2C2﹣S△C2GH= OA ×OC ﹣ C 2H ×( t ﹣3) = ×3×4﹣ × ( 6﹣ t )( t ﹣ 3)= t 2﹣ 3t+12∴ 当 0< t ≤3 时, S= t 2,当 3< t ≤6 时, S= t 2﹣ 3t+12.7. 解:( 1) ∵ 抛物线 y=ax 2+bx+c 的图象经过点 A (﹣ 2,0),点 B ( 4,0),点 D ( 2, 4),∴ 设抛物线解析式为 y=a ( x+2)( x ﹣ 4), ∴ ﹣ 8a=4, ∴ a=﹣,∴ 抛物线解析式为 y=﹣( x+2)( x ﹣ 4)=﹣ x 2+x+4 ;( 2)如图 1, ① 点 E 在直线 CD 上方的抛物线上,记E ′,连接 CE ′,过 E ′作 E ′F ′⊥ CD ,垂足为F ′,由( 1)知, OC=4 ,∵ ∠ ACO= ∠ E ′CF ′,∴ tan ∠ ACO=tan ∠E ′CF ′,∴=,设线段 E ′F ′=h ,则 CF ′=2h , ∴ 点 E ′( 2h ,h+4 )14∴ h=0 (舍) h= ∴ E ′( 1,),② 点 E 在直线 CD 下方的抛物线上,记 E ,同 ① 的方法得, E ( 3,),点 E 的坐标为( 1,),(3,)( 3) ① CM 为菱形的边,如图 2,在第一象限内取点P ′P ′ P ′N ′∥ y 轴,交 BC于 N ′ P ′ P ′M ′∥ BC ,,过点 作,过点 作 交 y 轴于 M ′, ∴ 四边形 CM ′P ′N ′是平行四边形, ∵ 四边形 CM ′P ′N ′是菱形,∴ P ′M ′=P ′N ′,过点 P ′作 P ′Q ′⊥ y 轴,垂足为 Q ′, ∵ OC=OB ,∠ BOC=90 °,∴ ∠ OCB=45 °, ∴ ∠ P ′M ′C=45 °,设点 P ′( m ,﹣ m 2+m+4 ),在 Rt △ P ′M ′Q ′中, P ′Q ′=m , P ′M ′= m , ∵ B ( 4, 0), C (0, 4),∴ 直线 BC 的解析式为 y= ﹣ x+4 ,∵ P ′N ′∥ y 轴, ∴ N ′( m ,﹣ m+4),∴ P ′N ′=﹣ m 2+m+4 ﹣(﹣ m+4) =﹣ m 2+2m , ∴ m= ﹣ m 2+2m , ∴ m=0 (舍)或 m=4 ﹣ 2 ,菱形 CM ′P ′N ′的边长为 ( 4﹣ 2 ) =4﹣ 4.② CM 为菱形的对角线,如图 3,在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取点P ,过点 P 作 PM ∥BC ,交 y 轴于点 M ,连接 CP ,过点 M 作 MN ∥ CP ,交 BC 于 N ,∴ 四边形 CPMN 是平行四边形,连接PN 交 CM 于点 Q ,∵ 四边形 CPMN 是菱形, ∴ PQ ⊥ CM , ∠ PCQ=∠ NCQ , ∵ ∠OCB=45 °,∴ ∠ NCQ=45 ° ∴ ∠PCQ=45 ° ∴ ∠CPQ= ∠ PCQ=45° ∴ PQ=CQ, , , , 设点 P ( n ,﹣ n 2+n+4), ∴CQ=n , OQ=n+2 , ∴ n+4=﹣ n 2+n+4 , ∴ n=0 (舍), ∴ 此种情况不存在. ∴ 菱形的边长为4 ﹣ 4.8. 解:( 1)把 A (﹣ 1,1), B ( 2, 2)代入 y=ax 2+bx 得:,解得 ,故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x 2﹣ x , ∵BC ∥x 轴,设 C (x 0, 2). ∴ x 02﹣ x 0=2,解得: x 0=﹣或 x 0=2,∵ x 0< 0∴ C (﹣, 2);( 2)设 △BCM 边 BC 上的高为 h , ∵BC= , ∴ S △BCM =h=, ∴ h=2 ,点 M 即为抛物线上到 BC 的距离为2 的点, ∴ M 的纵坐标为 0 或 4,令 y=x 2﹣ x=0 , 解得: x 1 =0,x 2=,∴ M 1(0,0), M 2(, 0),令 y=x 2﹣x=4 ,解得: x 3=, x 4= ,∴ M 3( , 0), M 4(, 4),综上所述: M 点的坐标为:(0, 0),(, 0),(, 0),(, 4);( 3)∵ A (﹣ 1, 1), B( 2, 2), C(﹣, 2), D( 0, 2),∴ OB=2, OA=, OC=,∴ ∠ AOD= ∠ BOD=45 ° tan∠ COD=,①如图1,当△ AOC ∽ △ BON时,,∠ AOC= ∠ BON,,∴ ON=2OC=5 ,过 N 作 NE ⊥ x 轴于 E,∵ ∠ COD=45°﹣∠ AOC=45°﹣∠ BON=∠NOE,在 Rt△ NOE 中, tan∠ NOE=tan ∠ COD= ,∴ OE=4 , NE=3,∴ N(4,3)同理可得N (3, 4);②如图 2,当△ AOC ∽△ OBN 时,,∠ AOC=∠OBN,∴ BN=2OC=5,过 B 作 BG ⊥ x 轴于 G,过 N 作 x 轴的平行线交BG 的延长线于F,∴ NF⊥ BF,∵ ∠ COD=45 °﹣∠ AOC=45 °﹣∠ OBN= ∠NBF ,∴ tan∠NBF=tan ∠ COD= ,∴ BF=4,NF=3,∴ N (﹣ 1,﹣ 2),同理N (﹣ 2,﹣ 1),综上所述:使得△AOC与△ OBN相似(边OA 与边 OB 对应)的点N 的坐标是( 4, 3),( 3, 4),(﹣ 1,﹣ 2),(﹣ 2,﹣ 1).。

二次函数定义练习1——答案版

二次函数定义练习1——答案版

教学过程.一、考试中考点出现形式形式1: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是( )A :2681y x =+B ;81y x =+C :8y x =D :281y x=-+ 说明:此种类型题是二次函数定义的最基础的应用,也是常见的题型,该种类型题没有难度.形式2:函数2()y m n x mx n =-++是二次函数的条件是( )A :m n 、为常数,且m ≠0。

B :m n 、为常数,且m ≠n 。

C :m n 、为常数,且n ≠0。

D :m n 、可以为任何数。

说明:此种类型题是二次函数存在的条件考查.形式3:函数2221()m m y m m x --=+是二次函数,那么m 的值是( )A :2B :-1或3C :3D :±1说明:此种类型题是二次函数存在条件的另一种形式考查.形式4:下列关系中,是二次函数关系的是( )A :当距离S 一定时,汽车行驶的时间t 与速度v 之间的关系.B :在弹性限度时,弹簧的长度y 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 之间的关系.C :圆的面积S 与圆的半径r 之间的关系.D :正方形的周长C 与边长a 之间的关系.说明:此种类型题是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二次函数定义: 我们把形如c bx ax y ++=2)(o a c b a ≠为常数,、、其中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考点/易错点2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的方法和步骤:(1)先将函数进行整理,使其右边是含有自变量的代数式,左边是因变量;(2)判断右边含自变量的代数式是否为整式;(3)判断含自变量的项的最高次数是否为2;(4)判断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零.三、例题精析【例题1】在下列y 关于x 的函数中,一定是二次函数的是( )A 、2y x =B 、1y x =+C 、2y kx =D 、2y k x = 【答案】A.【解析】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如c bx ax y ++=2)(o a c b a ≠为常数,、、其中是二次函数. 故选A.【例题2】下列函数中,属于二次函数的是( )A 、23y x =-B 、()221y x x =+-C 、227y x x =-D 、1y x x=+ 【答案】C.【解析】A 、函数23y x =-是一次函数,故本选项错误;B 、化简可得y=2x+1,属于一次函数,故本选项错误;C 、函数227y x x =-符号二次函数的定义;故本选项正确;D 、1y x x=+不是整式;故本选项错误.【例题3】已知函数()222my m x -=+ 是二次函数,则m 等于( ) A 、2±B 、2C 、2-D 、1± 【答案】B .【解析】∵()222m y m x -=+ 是二次函数,∴222m -=,且20m +≠,∴2m =,故选B .【例题4】若()2651mm y m x --=+ 是二次函数,则m 的值为______. 【答案】7.【解析】∵()2651m m y m x --=+是二次函 数∴2652m m --=,且10m +≠∴7m =或1m =-(舍去).故答案为:7.【例题5】已知函数()222y m m x mx =-+-(m 为常数),根据下列条件求m 的值:(1)y 是x 的一次函数;(2)y 是x 的二次函数.【答案】(1)m=1.(2)m≠1和m≠0.【解析】(1)y 是x 的一次函数,则可以知道,20m m -=,解之得:1,0m m ==,又因为m≠0, 所以,m=1.(2)y 是x 的二次函数,只须20m m -≠,∴m≠1和m≠0.四、课堂运用【简单题】1、已知函数①54y x =-,②26t x x =-,③32283y x x =-+,④21y x =-,其中二次函数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答案】B .【解析】由二次函数定义得只有②④是二次函数,故选B.2、已知()213y a x x =++-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则常数a 应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___. 【答案】1a ≠-.【解析】由二次函数定义得 二次函数系数不等于零,所以1a ≠-.【中等题】1、下列各式中,y 是x 的二次函数的是( )A 、22xy x +=B 、2220x y -+=C 、12y x x =+ D 、20y x -= 【答案】B.【解析】A 、整理为2y x=-B 、222x y -+=C 、分母中含自变量,不是二次函数,故此选项错误;D 、y 的指数是2,不是函数,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 .2、函数()()13y kx x =--,当k 为何值时,y 是x 的一次函数?当k 为何值时,y 是x 的二次函数?【答案】k= 0时,y 是x 的一次函数,k≠0时,y 是x 的二次函数..【解析】∵()()()213313y kx x kx k x =--=-++ ∴k= 0时,y 是x 的一次函数,k≠0时,y 是x 的二次函数.【拔高题】 1、已知()22219m m y m m x--=-+是y 关于x 的二次函数,求出它的解析式. 【答案】269y x =+或229y x =+ 【解析】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可得:2212m m --=,且20m m -≠,解得,m=3或m=﹣1;当m=3时,269y x =+;当m=﹣1时,229y x =+;综上所述,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69y x =+或229y x =+.2、下列关系中,是二次函数关系的是( )A :当距离S 一定时,汽车行驶的时间t 与速度v 之间的关系.B :在弹性限度时,弹簧的长度y 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 之间的关系.C :圆的面积S 与圆的半径r 之间的关系.D :正方形的周长C 与边长a 之间的关系.【答案】C.【解析】2S r =∏,故选C.五、课程小结本节课我们需要掌握的内容有两点:1、二次函数定义: 我们把形如c bx ax y ++=2)(o a c b a ≠为常数,、、其中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2、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的方法和步骤:先将函数进行整理,使其右边是含有自变量的代数式,左边是因变量;判断右边含自变量的代数式是否为整式;判断含自变量的项的最高次数是否为2;判断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考数学二次函数综合题练习 【二次函数中新定义问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P (x ,y )和Q (x ,y ′),给出如下定义:
如果()()
0'0y x y y x ⎧⎪=⎨-⎪⎩≥<,那么称点Q 为点P 的“关联点”. 例如:点(5,6)的“关联点”为点(5,6),点(-5,6)的“关联点”为点(-5,-6).
(1)下面哪个点的“关联点”在函数3
y x
=
的图象上? ( ) A 、(0,0) B 、(3,-1) A 、(-1,3) D 、(-3,1)
(2)如果一次函数y = x + 3图象上点M 的“关联点”是N (m ,2),求点M 的坐标;
(3)如果点P 在函数24y x =-+(-2<x ≤a )的图象上,其“关联点”Q 的纵坐标
y ′的取值范围是-4<y ′≤4,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x
y
O
x
y
O
O x y D 1D 2B 3
A 3D 3C
A B A 2B 2
A 1
B 1
C 2
C 1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任意三点A ,B ,C ,给出如下定义:
若矩形的任何一条边均与某条坐标轴平行,且A ,B ,C 三点 都在矩形的内部或边界上,则称该矩形为点A ,B ,C 的外延矩形。

点A ,B ,C 的所有外延矩形中,面积最小的矩形称为点A ,B , C 的最佳外延矩形.例如,图中的矩形1111D C B A ,2222D C B A ,
333CD B A 都是点A ,B ,C 的外延矩形,矩形333CD B A 是点A ,B ,
C 的最佳外延矩形.
(1)如图1,已知A (-2,0),B (4,3),C (0,t ).
①若2=t ,则点A ,B ,C 的最佳外延矩形的面积为 ; ②若点A ,B ,C 的最佳外延矩形的面积为24,则t 的值为 ;
(2)如图2,已知点M (6,0),N (0,8).P (x ,y )是抛物线542
++-x x y =上一点,
求点M ,N ,P 的最佳外延矩形面积的最小值,以及此时点P 的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
(3)如图3,已知点D (1,1).E (m ,n )是函数)0(4
>=
x x
y 的图象上一点,矩形OFEG 是点O ,D ,E 的一个面积最小的最佳外延矩形,⊙H 是矩形OFEG 的外接圆,请直接写出⊙H 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点P 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相等,则称点P 为和谐点.例如点(1,1),(3
1-
,3
1
-
),(2-,2-),…,都是和谐点. (1)分别判断函数12+-=x y 和12
+=x y 的图象上是否存在和谐点,若存在,求出其和谐点的坐
标;
(2)若二次函数)0(42
≠++=a c x ax y 的图象上有且只有一个和谐点(
23,2
3
),且当m x ≤≤0 时,函数)0(4
3
42
≠-
++=a c x ax y 的最小值为-3,最大值为1,求m 的取值范围. (3)和谐点为P 的直线2+=kx y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与反比例函数x
n
y =
的图象交于M ,N 两点(点M 在点N 的左侧),若点P 的横坐标为1,且23<+AN AM ,请直接写出n 的取值范围.
4、(北京房山模拟)【探究】如图1,点()N m,n 是抛物线2
1114
y x =
-上的任意一点,l 是过点()02,-且与x 轴平行的直线,过点N 作直线NH ⊥l ,垂足为H .
①计算: m=0时,NH= ; m =4时,NO = . ②猜想: m 取任意值时,NO NH (填“>”、“=”或“<”).
【定义】我们定义:对于平面内一个定点F 和一条不经过点F 的定直线l ,如果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到点F 的距离和它到直线l 的距离都相等,则称点F 叫做抛物线的“焦点”,直线l 叫做抛物线的“准线”.如图1中的点O 即为抛物线2
1114
y x =
-的“焦点”,直线l :2y =-即为抛物线1y 的“准线”.可以发现“焦点”F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
【应用】(1)如图2,“焦点”为F (-4,-1)、“准线”为l 的抛物线()2
21+44
y x k =
+与y 轴交于点N (0,2),点M 为直线FN 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MQ ⊥l 于点Q ,直线l 交y 轴于点H .
①直接写出抛物线y 2的“准线”l : ; ②计算求值:
NH
MQ 11+ (2)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原点O 为圆心,半径为1的⊙O 与x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A 在B 的左侧),直线y =
3
3
x +n 与⊙O 只有一个公共点F ,求以F 为“焦点”、x 轴为“准线”的抛物线23y ax bx c =++的表达式. 图2
图3
图1
5、如图1,抛物线2y ax bx c(a 0)的顶点为M ,直线y=m 与x 轴平行,且与抛物线交于点A ,B ,
若△AM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我们把抛物线上A 、B 两点之间的部分与线段AB 围成的图形称为该抛物线对应的准蝶形,线段AB 称为碟宽,顶点M 称为碟顶,点M 到线段AB 的距离称为碟高.
(1)抛物线2
1y
x 2
对应的碟宽为 ;抛物线2y 4x 对应的碟宽为 ;抛物线2y ax (a>0)对应的碟宽为 ;抛物线2
y
a(x
2)3(a
0)对应的碟宽 ;
(2)若抛物线25
y ax 4ax
(a 0)3
对应的碟宽为6,且在x 轴上,求a 的值;
(3)将抛物线2n
n n n n
y a x b x c (a 0)的对应准蝶形记为F n (n=1,2,3,…),定义F 1,F 2,…..F n
为相似准蝶形,相应的碟宽之比即为相似比. 若F n 与F n-1的相似比为1
2
,且F n 的碟顶是F n-1的碟宽的中点,现在将(2)中求得的抛物线记为y 1,其对应的准蝶形记为F 1. ①求抛物线y 2的表达式
② 若F 1的碟高为h 1,F 2的碟高为h 2,…F n 的碟高为h n 。

则h n = ,F n 的碟宽右端点横坐标为 ;F 1,F 2,….F n 的碟宽右端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若是,直接写出改直线的表达式;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6、我们常常用符号()f x 表示x 的函数,例如函数2()21f x x x =-+,则2(3)32314f =-⨯+=.
对于函数()f x ,若存在a ,b ,()f x 满足以下条件:① 当0a x x <<时,随着x 的增大,函数值()f x 增大;② 当0x x b <<时,随着x 的增大,函数值()f x 减小,则称0()f x 为()f x 在a<x<b 的一个峰值. (1)判断函数()1f x x =+是否具有峰值;
(2)求函数2()41f x x x =-++的峰值;
(3)已知m 为非零实数,当x m ≤时,函数22(1)2y m x m =-+的图象记为T 1;当x m >时,函数 2(1)2y m x m =-+的图象记为
T 2;图象T 1,T 2组成图象T . 图象T 所对应的函数记为()f x . 若()f x 存
在峰值,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7、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P m n ,定义一种变换:作点(),P m n 关于y 轴对称的点'P ,再 将'P 向左平移()0k k >个单位得到点'k P ,'k P 叫做对点(),P m n 的k 阶“ℜ”变换.
(1)求()3,2P 的3阶“ℜ”变换后3'P 的坐标;
(2)若直线33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点A 的2阶“ℜ”变换后得到点C ,求
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M 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抛物线M 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D ,若在抛物线M 对称轴上存在一点E ,
使得以,,E D B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点E 的坐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