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案(2)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简单的计算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2)

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简单的计算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2)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P57页,例5、例6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有关元、角加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实物【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过程教学】出示课件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人民币可以用来买东西,买东西需该付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

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人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板书课题)下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人民币的认识。

出示课件2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2)、人民币按质地分为哪两类?(3)、1元=()角1角=()分(4)、写出下面的钱数1张伍拾元,2张贰角和1张伍角写作:()1张贰拾元,1个壹元硬币,1张伍角和1张壹角写作:()1张拾元,1张伍元,1个壹元硬币,1个壹角硬币和1个伍分硬币写作:()师:同学们,你们回答太精彩了!下面我们来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出示课件3二、探究新知(一)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教学例5。

师:(老师出示一支圆珠笔)同学们猜一猜这支圆珠笔多少钱?学生猜价。

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不会拿12个1角去买这支圆珠笔呢?12角是多少呢?怎样1、出示例5的主题图,师:老师是这样拿出1元2角,请看大屏幕。

1元2角=()角。

(板书)师:你是怎样想的呢?老师引导学生:1元是10角,10角加上2角,就等于12角。

即,1元2角=12角。

2、继续引导学生逆向思维18角=()元()角。

(板书)想:把18角分成10角和8角,因为10角=1元,8角=8角所以:18角=(1 )元( 8 )角3、独立完成“做一做”第1题,并说自己的想法。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二).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二).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二)教学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例7、例8)教学目标:1、掌握加、减法含义及元、角、分之间的换算,综合运用所学的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有条理选择信息的能力和积极探索的习惯。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点:有条理的选择恰当的信息,并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注意计算时单位不一致的不能直接计算,要换算成统一单位再运算。

教学具准备: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地方?(游乐场)师:对,这是游乐场,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游乐场去玩一玩,好不好?大门的门神:小朋友们,欢迎你们到游乐场来玩,听说你们已经学了一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了,现在我想考考你们,都答对了才能进入游乐场。

第一题:提问:人民币的单位有()、()、()。

第二题:说出商品的价格(课件出示6个)第三题:口答(用开火车的形式)5角=()分3元=()角20角=()元12角=()元()角3元8角=()角26角=()元()角2元4角=()角73角=()元()角二、探索新知,合作学习:1、学习例7:(门神)::你们都答对了,真棒!请进吧!(出游乐场图)师:游乐场真漂亮,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游乐场里都有哪些游乐项目?师:这么多好玩的游戏,你们想不想去玩?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迫不及待了,好,让我们赶快去买票吧!(显示售票亭和价目表)价目表师:现在正赶上节日打折!谁来说说每种游戏要花多少钱?聪聪:小朋友们,等一等,我也和你们一起去玩!(屏幕出现两个小人)师:噢,我们的好朋友聪聪和明明也来了,他们是我们的小客人,那么咱们应该让小客人先买票,对不对?师:那好,聪聪,你先来买票吧!聪(话外音):我打算坐转马和小飞机,(同时电脑这2项变红)小朋友们你们帮我算算一共要花多少钱?师:聪聪遇到困难了,你们愿意帮助他吗?看来你们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孩子,现在我们每个小组都来帮助聪聪算一算他坐这2种游戏一共该花多少钱?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10篇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10篇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10篇《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10篇《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1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是在对人民币的认识后,是人民币的再进一步的认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主要有三个:一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二进行简单的计算,三是知道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逐渐培养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为了达成以上的一些目标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

一、从学生经验入手直接引入商品价格,在学生回忆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中,唤醒学生的思绪,使学生觉得在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在操作中完成进率的换算。

进率的换算在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为此我在教学上通过不同的的付钱方法,深刻体会,这样的教学让说不清的关系,在操作讲解中得以内化。

学生学了也不易忘记。

三、人民币的计算离不的购物。

一年级的儿童虽然年龄小,但对于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是有的。

在购物的过程中完成简单的加减计算。

在这节中尽量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2、培养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页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调查的商品价格汇报。

二、引导探索1、从一位学生的价格中引入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并对并这种形式的教学。

小结商品价格表示方法,我们用这种方法来给我们带的物品,写上价格并读一读。

2、假如请你去买某某同学的什么,你怎样付钱?先请学生说说方法。

老师在信封里给你准备了人民币(复印),你来试试看?学生操作付钱。

在付钱的过程中,体会进率的换算。

练习3元8角=()角,26=()元()角,3、在买物品的过程中完成简单的加法计算。

刚才我们已会买一件商品了,老师这里有一些商品,课件出示:气球0.50元水彩笔8.50元剪刀3.00元格林童话20.00 元小兔4.80元练习书上第51页的练习5、创设买恐龙玩具的情境,体会买商品的情景。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认识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认识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认识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进行简单的加减计算,如购物找零、凑整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模拟、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和节约用钱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包括购物付款、找零等。

2.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的购物计算问题,如凑整、多种面值组合等。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真实或仿真的人民币样本(纸币和硬币)3.模拟购物场景道具(如商品、价格标签)4.计算练习纸四、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1复习旧知:提问学生认识哪些面值的人民币,并请他们简单描述。

回顾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1.2情境导入:创设一个周末去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出今天的学习主题——认识人民币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2.新知探究2.1认识商品价格:展示多媒体课件中的商品图片和价格标签,让学生认识商品价格是如何用人民币表示的。

2.2模拟购物计算:A.例1:小明想买一个5元的笔记本,他给了售货员一张10元的钱,应该找回多少钱?引导学生理解并计算:10元-5元=5元。

B.例2:小红想买一个3元的苹果和一个2元的橙子,她一共需要付多少钱?引导学生进行加法计算:3元+2元=5元。

2.3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自己购物时的计算经历,分享经验和技巧。

3实践操作3.1模拟购物活动:A.设置模拟超市场景,学生分组扮演顾客和售货员。

B.顾客挑选商品后,自己计算价格并付款,售货员检查付款是否正确并找零。

C.鼓励学生使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组合付款,增加计算难度。

3.2凑整练习:A.给出一些商品价格,让学生思考如何凑整付款,以减少找零的麻烦。

B.例如:商品总价7.5元,学生可以思考是否给售货员8元并要求找回0.5元。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2课时《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2课时《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案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60-61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目标:1.能正确计算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掌握计算的方法。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获得一些购物的经验,在人民币使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养成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意识。

4.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增强学生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计算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能正确计算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人民币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学习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比一比哪些同学会合理的购买文具,我们快去文具商店瞧瞧吧!出示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从图片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谁能根据以上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⑴买一个铅笔盒和一支铅笔应付多少钱?⑵拿20元买一个铅笔盒和一袋彩笔够吗?⑶用1元钱买一块橡皮,还剩多少钱?……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1.用20元买一个和一袋够吗?2.用1元钱买一块还剩多少钱?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解决第1个问题:拿20元买一个和一袋够吗?1.梳理信息教师提问:要解决“20元买一个和一袋够吗”需要用哪两个信息?引导学生说出:20元买一个 6元的文具盒,和一袋 9元的水彩笔够吗?教师提问: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2.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想出解决方法的同学请举手。

看来借助于同学们自己的力量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些困难。

3.小组讨论学习。

教师:下面我们就在小组内展开讨论,研究一下吧!首先请大家看一下我们的小组探究要求。

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1)想一想:在小组内有序地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说一说: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再怎么办?(3)议一议:选出小组中最好的想法,代表本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课题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_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_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目标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4.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用具、玩具等。

教学设计一、设境激趣聪聪、明明,他们俩今天也来了,他们有一些问题想问问大家。

运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呈现给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故事以故事激趣导入。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2.按质地分为哪两类?1元=()角1角=()分一张2角可以换()个1角……教师给予鼓励。

二、情景对话(出示课件)聪聪、明明,你拿那么多的硬币干吗去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之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明明:我去买空尺子,我拿了12个一角。

聪聪:拿那么多,要是丢一个,怎么办啊?明明:那怎么办?小朋友们,你们能帮我吗?三、过渡进入新课1.师:我们该怎样帮明明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生:可以去换钱。

师:那该怎样换呢?生讨论生a:可以换两张5角,一张两角。

生b:还是多。

可以用10个一角换1张1元,2个1角换1张2角。

明明:哦!原来12角=1元2角,谢谢你们!通过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并体现了实用性。

2.我们帮明明解决了问题,聪聪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忙。

(出示课件)3元8角=()角26角=()元()角……师:你是怎么想的?3.换钱游戏:小组四人利用学具互换。

通过实践活动巩固知识,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

4.师:现在,明明拿着换好的钱走进了“大张量贩”。

(课件出示)尺子:1.20元明明:这1.20元是多少呢?师:明明又遇到什么困难了?谁来帮帮他?学生讨论生:1.20元就是1元2角师:对了,我们看1.20元中有一个小圆点,圆点的左边表示元,右边的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所以1.20元就是1元2角,这就是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认识人民币简单计算教案

认识人民币简单计算教案

认识人民币简单计算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知道物品的价格,通过简单的加减解决问题。

2.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都去过超市吧,今天我们来当一回售货员,不过我要考考你们,看你们是不是一名合格的售货员。

1、师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说。

2、课件出示人民币面值图片,说出人民币币值。

(学生举手抢答)二、互动新授彤彤要买一袋牛奶,牛奶是1元两角,可是彤彤没有面值一元的人民币,只有一些面值1角的人民币,他该怎么给钱呢?1、让学生思考后举手发言,说出方法。

(板书:人民币简单的计算)2、教师再次根据学生描述的方法进行课件直观演示。

1元2角=12角(板书),让同学齐读一遍,并让几个后进生复述。

彤彤转天又买了一杯酸奶,给售货员18角,你们知道酸奶是几元几角吗?18角=1元8角(板书)点名回答,说出原因,并让后进生复述。

练习(指定小组一个个回答)1元3角=(13)角15角=(1)元(5)角4元6角=(46)角24角=(2)元(4)角6元1角=(61)角53角=(5)元(3)角5元7角=(57)角89角=(8)元(9)角9元5角=(95)角67角=(6)元(7)角书写反馈:数学书第57页做一做第一题,注意书写姿势,比一比谁书写最快、最工整。

写好后立刻坐好。

三、例6(顺思导学)出示课本图片。

1、提出问题1:(1)买一个圆气球和一个桃心气球,要多少钱?(2)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并说出方法。

(3)出示课件,并提示:单位名称都是“角”,可以直接计算。

(板书:5+8=13(角)13角=1元3角)3、提出问题2:(1)笑脸气球比粉色气球贵多少钱?(2)让同学描述“贵”是什么意思?(3)同位讨论,这个问题该如何解答。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5.3 人民币的计算》(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5.3 人民币的计算》(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5.3 人民币的计算》(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

2. 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人民币的换算关系。

2. 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人民币纸币和硬币。

2. 计算器。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人民币纸币和硬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面值。

2. 教师提问:谁知道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换算关系是怎样的?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人民币知识,复习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

2. 教师出示教学课件,引导学生学习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三、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人民币的计算方法,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人民币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计算。

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五、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换算关系和计算方法。

2. 教师强调人民币的计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计算。

2. 教师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人民币纸币和硬币,复习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然后通过教学课件和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课后作业中,要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新课讲解”部分,即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人民币的单位以及人民币间的换算的基础上,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了解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

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资源,通过创设情境,通过带学生购物等活动,把整节课编成一个故事,把知识融入于故事中,从而引导学生在数学故事中学习身边的数学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注重趣味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以故事激趣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他们在活动中、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并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
1、在教学认识价格的表示形式的时候,材料用的不够,可以增加一些生活中,身边的一些
价格,如数学书的价格,作业本的价格等等,让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所出示的价格不够有针对性,类型不多。

2、在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时,没有让学生自主地书写整个算式,而是只有口头回答,所
以对于这节课的目标没有落实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