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细胞学说的创立教学随笔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课后提能集训新人教版必修1(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课后提能集训新人教版必修1(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1节[基础达标]题组一细胞学说1.细胞学说建立于19世纪,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它揭示了( )A.细胞的统一性B.细胞的多样性C.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D.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答案】A 【解析】细胞学说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以及在进化上的共同起源。

这一学说的建立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并为辩证唯物论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依据。

2.细胞学说建立于19世纪,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B.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C.建立者主要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D.显微镜技术的使用在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答案】B 【解析】细胞学说阐明了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A正确;细胞学说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细胞水平,B错误;细胞学说建立者主要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C正确;在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光学显微镜发挥了重要作用,那时还没有电子显微镜,D正确。

题组二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3.“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叙述不符合这个观点的是( )A.各种细胞结构的功能只有在细胞这个统一整体中才能完成B.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以每个细胞的生命活动为基础的C.病毒无细胞结构,病毒的生命活动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完成D.病毒无细胞结构,脱离细胞的病毒也能进行生命活动【答案】D 【解析】病毒离开宿主细胞不能生存的事实,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重要性。

D项显然不符合“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观点。

4.新型冠状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才能生活、繁殖,主要原因是它( ) A.结构太简单B.不能自主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C.不能运动D.没有消化系统【答案】B 【解析】病毒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组成,不能自主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进行生活和繁殖。

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笔记

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笔记

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笔记细胞学说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石,它认为所有生命体的组成单位都是细胞。

这个理论的建立过程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的一系列科学观察和实验。

1.早期观察与争议:在17世纪初,英国科学家罗伯特·霍克(Robert Hooke)使用显微镜观察了酵母和树皮组织,他注意到组织中有许多由细小方格构成的结构,并将其命名为“cellulae”(细胞)。

然而,当时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同时期,荷兰科学家安东·范·李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使用自己制作的高倍放大的显微镜观察了各种生物样本,包括动物和植物的细胞。

他的观察结果使人们对细胞的存在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然而,在当时,关于生命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存在着争议。

一些科学家认为生命可以通过“自然发生”从非生物物质中产生,而不需要细胞的存在。

这种观点被称为“自然发生说”。

2.古生物学与细胞学的关联:在18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拉韦尼兹(Georges Cuvier)和英国科学家希顿(William Smith)的古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支持细胞学说的证据。

他们通过研究化石发现,不同地层中的化石组成有所不同,这表明生物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出现和消失的。

这些观察结果引起了一些科学家的思考:如果生物是在特定时期出现的,那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这使得人们更加认识到细胞可能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3.细胞的进一步研究:19世纪初,德国科学家施莱登(Matthias Schleiden)和斯歇尔(Theodor Schwann)对植物和动物组织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施莱登观察到植物组织中的所有细胞都具有相似的结构,而斯歇尔则观察到动物组织也由类似的细胞构成。

基于这些观察结果,施莱登和斯歇尔提出了细胞学说的初步版本:所有生物体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这一观点在1839年首次被斯歇尔正式发表。

随后,其他科学家对细胞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1册 第1章 走近细胞 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1册 第1章 走近细胞 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目标素养
1.运用归纳与概括、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 过程,领悟科学发展的基本特点。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尝试以系统观认识生命世界。 3.阐述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知识概览
一、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1.建立者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 2.细胞学说的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 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 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微判断2基于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认识,判断下列表述 是否正确。
1.病毒比细胞结构简单,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 ) 2.一个乳酸菌既是细胞水平又是个体水平。( √ ) 3.集市上买的西瓜属于器官水平。( √ ) 4.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生物圈。( × )
5.卧龙自然保护区中全部的蛇构成一个种群。( × ) 6.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全部动物和植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解析:细胞学说论证了植物和动物在结构上的统一性,没有进 一步指出它们的差异性,没有指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 指出细胞的具体结构。
5.地球上瑰丽的生命画卷,是富有层次的生命系统,以高等动
物为例,其可划分为下列9个层次:细胞→①→器官→②→个
体→种群→群落→③→生物圈。
(1)将上述结构层次补充完整。
典例剖析 细胞学说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建立过程,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 理论之一,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施莱登和施旺运用完全归纳法提出了“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 胞构成的” B.细胞学说主要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细胞的多样性 C.细胞学说标志着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 D.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说明人体内的每个细胞都凝 聚着漫长的进化史

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 第1章 走近细胞

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 第1章 走近细胞

正误判断 ·矫正易混易错
(1)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 ) (2)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并命名“细胞”( × ) (3)细胞学说的提出,使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进入分子水平( × ) (4)细胞学说中的“一切动植物”就是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 × )
深化探究 ·解决问题疑难
1.新细胞只能通过老细胞分裂产生吗? 提示 不是。除了细胞分裂会产生新细胞外,细胞融合也会导致新细胞的形成, 如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123456
5.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既层层相依,又有各自的组成、 结构和功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分子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可以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来培养病毒
√C.池塘中的水、阳光等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D.草原上的羊属于种群结构层次
123456
解析 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分子、原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 构层次,A错误; 病毒只能在宿主活细胞内生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不能生活,B错误;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和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因此池塘中的水、阳光等属于生 命系统的一部分,C正确; 草原上的羊不止一种,有山羊、绵羊等,因此不属于种群这一结构层次,D 错误。
2.下图1是几种病毒的结构,图2是噬菌体病毒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图,请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几种病毒有没有细胞结构?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提示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们都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 (2)结合图2分析,病毒的生活方式如何?为什么病毒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提示 寄生。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实现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基本系统,所以 只有依靠宿主细胞才能产生子代,并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第2节笔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第2节笔记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1、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菌,如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2、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如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二、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和施旺
2、内容要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揭示的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三、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论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论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论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南康中学高二(33)班张风琏我们接触生物学科是在高二,记得第一节生物课,老师为了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第一节课她经过精心地准备给我们上了一堂非常生动有趣的生物课。

记得老师当时从我们非常熟悉的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然后讲到我们每个人是怎么神奇的诞生,最后讲到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

当时我听得如痴如醉。

现在我们学习了选修三,对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有比较清楚地了解。

现在我想谈谈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过程。

悠悠300余年,关于细胞的研究硕果累累;近50年来更进入了分子水平,老树又绽新花。

许多研究成果已经或将要走进我们的生活:植物细胞在培养瓶中悄然长成幼苗;李子树上同时结出了李子,桃子,杏子,苹果等多种果实,真的称的上琳琅满目;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诞生了克隆羊和牛等动物;不同生物细胞间DNA的转移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及其产品,如西红柿既耐储藏又富含维生素,未来将鸟的翅膀基因植入人的体内,人变为飞天或许不在是梦想;病危的生命期盼着干细胞移植的救助……现在,生物学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的使用愈加广泛。

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

”这句话明显说明了细胞生物学对整个生物科学的研究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谈起细胞生物学,不得不提的是建立于19世纪的《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建立可谓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细胞学说》的两位建立者——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经过长时间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分别从结构、功能和分裂三个方面对细胞进行了探究,并从中提炼出了三个要点:即1. 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 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 3. 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

虽然这个细胞学说的提出不是很完善,但是这构成了《细胞学说》的主体,《细胞学说》的建立,不仅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基础,更为后人对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课标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册教材解读〖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材分析〗

新课标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册教材解读〖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材分析〗

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从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归纳出植物和动物在结构上具有一致性,形成生物界是统一的观念,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阐明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3.通过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说出科学发现的基本特点,举例说出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学说的要点及其意义。

(2)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2.教学难点细胞学说的意义。

(三)编写思路本节的主题是“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但教材并不是从“为什么说‘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来展开内容设计的,因为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知道了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在高中第一课中,教材编写的重点放在了“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重要内涵上。

基于这样的设计,教材在两个方面呈现了“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重要内涵:细胞学说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前者主要说明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它们都是细胞构成的;后者说明无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它们的生活都离不开细胞,细胞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多细胞生物中各细胞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两者共同说明了“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教材先直接呈现了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思考·讨论”活动,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然后花了不少篇幅说明了细胞学说的重大意义。

由此可以看出,教材这样编写,希望学生不仅知道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还能通过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知道这一学说是如何形成的,理解细胞学说建立的重大意义;同时,认识科学发现的基本特点,理解科学的本质。

教材比较详细地阐述了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1)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结构上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2)打破了植物学和动物学之间的壁垒,使解剖学、生理学、胚胎学等生物学科获得了共同的基础,催生了生物学走向统一;(3)使生物学的研究从器官、组织水平进入细胞水平;(4)细胞学说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不仅解释了个体发育,也为后面学习和理解进化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高中生物细胞学说的创立教学随笔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细胞学说的创立教学随笔新人教版必修1

细胞学说的创立早在17世纪,显微镜刚刚问世的时候,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就在显微镜下看到软木薄片是由许多蜂窝状的小结构组成的现象。

他将这些小结构命名为“细胞”,这是细胞一词的第一次出现。

18世纪,生物的显微研究未取得新的成就,而且生物学家热心关注着的是对分类学的研究,对生物微观方面的实验有所忽视。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许多科学家试图在植物界和动物界中寻找结构方面的基本单位。

如德国诗人、生物学家歌德认为植物的叶是一切植物的基本单位。

德国自然哲学家奥肯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一种称为“粘液囊泡”的基本单位构成的。

到19世纪显微镜的制造技术有了进步,使显微镜的分辨率提高,为考罗伯特·胡克察动、植物的微观结构创造了条件。

至19世纪30年代,一些科学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的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等结构以及细胞质的运动,而且动物体内也发现了细胞。

这一时期的工作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细胞的存在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人们对它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以及在生物体中所处的地位还不太清楚。

细胞学说最终是由德国植物学家M.J.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1804-1881)和动物学家T.施旺(Theodor Schwann,1810-1882)完成的。

施莱登是位性格相当古怪的人物,他脾气暴躁,好与人争吵,固执己见。

不过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反传统和创新精神,以及他的聪敏好学和过人的精力及能力,使他从理论和方法上为推动植物科学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使他成为细胞学说的创立者。

施莱登出生在德国的一个医生家庭里。

他中学毕业以后进入海德堡大学学习法律,1826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以后,他开始了律师的职业,但当了几年律师以后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因而他心灰意懒,并企图自杀。

施莱登于1831年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医学,当时他已经27岁,才初次接触过生物科学。

1835年以后,施莱登相继在柏林大学和耶拿大学学习医学与植物科学,直到1839(这施莱登时他已经35岁)他才在耶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便开始在耶拿大学教授植物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学说的创立
早在17世纪,显微镜刚刚问世的时候,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就在显
微镜下看到软木薄片是由许多蜂窝状的小结构组成的现象。

他将这些小结构
命名为“细胞”,这是细胞一词的第一次出现。

18世纪,生物的显微研究未
取得新的成就,而且生物学家热心关注着的是对分类学的研究,对生物微观
方面的实验有所忽视。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许多科学家试图在植物界和
动物界中寻找结构方面的基本单位。

如德国诗人、生物学家歌德认为植物的
叶是一切植物的基本单位。

德国自然哲学家奥肯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一种
称为“粘液囊泡”的基本单位构成的。

到19世纪显微镜的制造技术有了进
步,使显微镜的分辨率提高,为考罗伯特·胡克
察动、植物的微观结构创造了条件。

至19世纪30年代,一些科学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的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等结构以及细胞质的运动,而且动物体内也发现了细胞。

这一时期的工作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细胞的存在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人们对它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以及在生物体中所处的地位还不太清楚。

细胞学说最终是由德国植物学家M.J.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1804-1881)和动物学家T.施旺(Theodor Schwann,1810-1882)完成的。

施莱登是位性格相当古怪的人物,他脾气暴躁,好与人争吵,固
执己见。

不过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反传统和创新精神,以及他的聪敏
好学和过人的精力及能力,使他从理论和方法上为推动植物科学的做
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使他成为细胞学说的创立者。

施莱登出生在德国的一个医生家庭里。

他中学毕业以后进入海德
堡大学学习法律,1826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以后,他开始了律师的职业,
但当了几年律师以后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因而他心灰意懒,并企图自
杀。

施莱登于1831年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医学,当时他已经27岁,
才初次接触过生物科学。

1835年以后,施莱登相继在柏林大学和耶拿
大学学习医学与植物科学,直到1839(这
施莱登时他已经35岁)他才在耶拿大学
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便开始在耶拿大学教授植物科学。

施莱登之所以对植物生理学以及组织学感兴趣,很大程度是受到他的叔父(一位植物生理学家)以及R.布朗(“布朗运动”和植物细胞核的发现者)的影响。

施莱登在柏林大学读书期间,他们两人曾教导施莱登多注意从组织学的角度研究植物。

施莱登后来曾猛烈抨击过秉承林奈传统的植物分类学。

他认为植物学应该是一门包容更为广泛的科学,不仅要研究植物的形态,而且要研究植物活动的规律。

同时,施莱登也反对活力论对于植物生理机制的解释,他认为应该从物理和化学的角度去理解植物的生理机制。

1838年,还是学生的施莱登在弥勒主编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文献》杂志上,发表了著名的《论植物发生》一文。

在这篇文章中,施莱登首次明确提出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施莱登是从布朗植物细胞核的发现开始他的论述的,就对于植物细胞核的生物学含义这一点而言,施莱登的认识远远超过了布朗的水平。

施莱登认为细胞核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基本构造”,细胞核在细胞形成(发生)、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
作用,并且他还首次提出了“细胞核”这个词。

施莱登指出,任何植物,无论是高等的还是低等的,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在植物体中,每个细胞“一方面是独立的,进行自身发展的生活;另一方面是附属的,是作为植物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生活着”。

所以,植物的生命从根本上说是细胞生命活动的表现形式。

施莱登之所以提出这种观点,其主要的一个依据就是发现植物的细胞具有相似的细胞核和细胞壁。

不过,由于施莱登过于强调细胞核在细胞形成(发生)中的作用,以及简单地理解了生命活动的理化过程,使他提出了一个基本上错误的细胞形成理论。

他指出,细胞中存在着含有粘液的基本物质,这些物质只经过简单的物理过程(结晶过程),便可以形成细胞;当细胞核长到一定大小时,细胞核周围便形成一个小泡,这个小泡在母细胞中逐渐长大,进而形成了子细胞;当子细胞的体积超过母细胞的细胞核体积时,便从母细胞中分离了出来,于是形成一个完整的新细胞。

到了19世纪中期以后,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现象的发现,彻底地修改了施莱登的细胞形成理论。

1881年,施莱登在法兰克福逝世,此前他已经是好几所大学的教授了。

施旺在性格上正好与施莱登相反,施旺是位内向、沉稳、虔诚和勤奋
的人。

有趣的是,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竟能建立密切的关系并很好的合作。

施旺是德国莱茵河畔的一位金匠的儿子。

他在神学院里受的中等教育,
到了大学后,施旺改学医学,并且成为当时德国生理学泰斗J.弥勒的得意
门生。

1834年,施旺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在柏林解剖学博物馆工作。

施旺对于神经纤维鞘和胃蛋白酶的发现有重要的贡献,而且他曾利用严谨
的发酵实验对自然发生学说发出了挑战。

1837年,施莱登曾与施旺相识,1838年10月,施莱登将自己关于植
物细胞发生的理论告诉了施旺。

施莱登与施旺
施旺的相识与联系,可以说是生物学史上的一
大幸事,这样便很快将细胞学说从植物科学扩展到动物科学。

施旺后来回忆说:“一天,当我和施莱登一起用餐时,这位著名的植物学家向我指出,细胞核在植物细胞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立刻想起曾在脊索细胞中看见过同样的‘器官’。

在这一瞬间,我领悟到,如果我能够成功地证明,脊索细胞中的细胞起着在植物细胞的发生中所起的相同作用,这个发现将是极其重要的”。

用餐结束后,施旺立刻着手证明动物细胞中细胞核的存在。

他首先选用的材料是动物的脊索细胞和软骨细胞,因为它们的结构与植物的细胞相似。

他如愿地观察到了细胞核。

此后,他又研究了许多其他种类的动物细胞。

在当时的条件下,观察动物细胞远比观察植物细胞要困难得多,因为动物细胞有些非常小,通常都很透明,不宜观察。

尽管如此,施旺还是证明了在众多动物的组织形态中,都有细胞核的身影。

施旺在1839年发表的《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一文中,提出了他从动物科学的角度得出的细胞学说。

施旺提出,细胞是构成动物的基本单位,动物细胞的基本构成是大致相同的,而且尽管动物细胞生理意义不尽相同,但各种细胞的发生是相似的。

施旺1839年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要证明动物和植物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

他在列举对动物的脊索细胞和软骨细胞的研究后,指出:“它们的结构和发生的最重要的现象与植物的对应过程相一致。

”施旺提出,动物组织和植物组织一样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一样,都含有细胞膜、细胞内含物和细胞核。

施旺发表了自己最重要的论文后,就离开了德国,到比利时的大学中担任解剖学教授。

后来,相继有8
所德国著名大学以优越的待遇邀请他回国任教,都被他一一回绝。

施旺过于内向,使他不愿意在德国的大学中担任教授,那将更多地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与其他学者面对面地辩论,这不是他的风格,所以最终他还是选择在宁静的异国他乡度过余生。

1882年,施旺因中风逝世。

细胞学说的建立一改当时不少人从自然哲学角度对生命普遍模式的认识,而完全从生命科学的角度解释生命的基本结构。

在细胞学说中,抛弃了“活力论”(即认为生命中起作用的是一种无形的“生命力”)的观点,而是从物理和化学的角度理解细胞的变化。

细胞学说的建立使人们认识到研究细胞的重要性,因而开辟了细胞研究的新时代。

自从细胞学说建立以来,人们不再局限于对细胞进行观察和描述,而是侧重于研究细胞的发生及生理功能。

而且细胞学说还为达尔文的共同由来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细胞学说证明了动物与植物之间——从细胞水平看,有着明确的相互关联。

恩格斯认为细胞学说的建立是最令人信服地检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他把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列为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

列文·虎克和他发明的显微镜
【问题探讨】
1.细胞学说创建的时代背景和一些重要人物的贡献?
2.你的问题以及从中得到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