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一)
2022年粮食市场价格变动调研报告范文

粮食市场价格变动调研报告范文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定和世界和平,因此各国都极为重视和关注粮食的生产、储备和安全问题。
近期,受全球气候因素等导致的产量下降和需求强劲的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目前,粮食已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发出“粮价继续上涨会引发战争”的警告。
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年会上,“新的粮食和农业危机正在形成”已成为共识。
世界粮食计划署负责人表示,粮价上涨是一场“无声的海啸”,正引发二战以来首次全球粮食危机,已威胁到全球2000万贫困儿童,使一亿多人陷入贫困中。
这场危机使世界粮食计划署“面临成立45年来最大的挑战”。
与国际粮食“吃紧”形成对比,粮食自给率十年保持在95%的中国显得“从容”许多。
国内粮价上涨表现出温和性、结构性和可控性等特点。
这显示,从目前来看,迄今国际粮价飞涨尚未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明显冲击。
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粮食市场价格不可能完全不受世界形势影响。
那么,世界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对我国及湖南到底有哪些影响。
影响程度如何。
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有关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当前粮食供求、价格走势状况目前,世界粮食供应形势异常吃紧,价格屡创历史新高;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粮食生产,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确保了粮食连续四年增产。
(一)世界粮食供求及价格形势1、世界粮食供应形势异常吃紧。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产不足销状况未改变。
2009年世界粮食总产量为20.75亿吨,比上年增长4.6%,总消量为20.98亿吨,产不足销。
二是粮食产量的上升空间不大。
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的研究结果显示,即使粮价上升10%,产量也只会上升1%—2%。
除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的欧盟仍有少量增产空间外,其它国家要提高粮食产量都将面对过度开发农田、使用转基因技术等具有争议性问题,供给增长缓慢形势短期难以改变。
三是粮食库存降至历史最低点。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摘要】近年来,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以揭示其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在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分析中,我们将探讨国内粮食价格的波动情况和主要影响因素;国外粮食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分析也将涵盖国外市场的价格走势和影响因素。
随后,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将对两者进行详细比较,找出差异和共性。
接着,本文将深入探讨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解析价格波动的原因。
我们将对未来粮食市场价格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合作交流的建议,展望未来粮食市场价格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希望为粮食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实现稳定的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
【关键词】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价格变化趋势、价格影响因素、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合作交流、发展前景、粮食市场1. 引言1.1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在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市场价格有着明显的差异。
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政策调控、产量波动、外部市场需求等因素,导致价格波动较大。
而国外粮食市场价格则受国际市场供需关系、气候变化、政治因素等影响,价格波动也较为频繁。
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国内粮食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与国外市场价格存在较大差距。
虽然受到国际市场影响,但国内外粮食价格波动趋势并不完全一致,存在较大差异。
需要对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制定更加科学的价格调控政策,预测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确保粮食市场稳定发展。
2. 正文2.1 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分析近年来,国内粮食市场价格经历了一定的波动和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国内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整体呈现出上涨的趋势。
这主要受到生产成本的增加、市场需求的扩大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近几年受到气候极端事件的影响,粮食产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粮食价格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
国际粮价走势

上半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情况及后期走势预测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在去年下半年大幅下滑后,今年上半年在去年底的低位运行,6月份价格较去年底有所上升,但仍大幅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从今后一段时间看,全球实体经济的发展仍然严峻,尽管全球粮食产量有所减少,但供应仍然充足,粮食库存将继续增加,同时下半年面临粮食收购高峰,预计价格将维持低位震荡走势。
一、上半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情况今年上半年,国际粮价低位波动,6月份价格比去年底有所上升。
6月份,小麦、玉米、大米3种粮食现货、期货价格比去年12月分别上涨了8.2%、16.1%,同比分别下降22%、32%。
1-6月份粮食现货、期货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3%、37%。
小麦价格低位运行。
上半年,国际小麦价格低位运行,受1月、4、5月出现小幅上涨影响,6月份价格较去年底略有上升。
6月份,小麦现货(美国海湾硬麦FOB 价)、期货(芝加哥软红冬小麦期货价)分别为245美元/吨、212美元/吨,分别比去年12月份上升了5.9%、7.0%,比去年同期水平低30%、32%。
上半年小麦现货、期货价分别为每吨239美元、203美元,同比分别下降38%、41%。
玉米价格波动中有所上升。
除1月和5月环比出现6%涨幅外,各月价格变化不大,6月份价格比去年底有所上升。
6月份,玉米现货(美国海湾玉米FOB价)、期货(芝加哥玉米期货价)分别为179美元/吨、164美元/吨,比去年12月份分别上涨了12%、13%,同比分别下降38%、40%。
上半年玉米现货、期货价分别为每吨170美元、154美元,同比分别下降30%、32%。
大米现货价格先稳后升,期货价格持续走低。
前5个月,国际市场大米现货价格比较稳定,受泰国政府加大大米收购的影响,6月份出现较大上涨。
6月份,泰国大米(含碎25%)出口价格为490美元/吨,环比上涨12%,比去年12月份上升14%,同比仍低33%。
上半年,大米期货价格呈持续走低态势。
6月份芝加哥交易所糙米期货价格为275美元/吨,比去年12月份低15%,同比下降37%。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论文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论文近年来,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价格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价格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了解其变动原因和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近年来,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国内需求的不断增加,导致供不应求,进而推高了价格。
与此同时,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也总体呈现上涨的趋势。
这是由于全球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需求也相应增加,供应有限导致的。
同时,天气灾害、政策变动等因素也会对粮食市场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我们来比较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的差异。
根据数据统计,国内粮食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相对较高。
这是由于我国的粮食市场受到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包括土地、劳动力和农药等方面的成本上升。
与此相对应的是,一些国际粮食市场价格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它们的农业生产成本较低,包括土地、劳动力和农药等方面的成本相对较低。
此外,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价格差异还受到国际贸易政策和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分析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变动的原因。
首先,需求方面的因素是影响粮食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内粮食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主要是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对而言,国际粮食市场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
其次,供给方面的因素也是影响粮食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内粮食市场供给的增加受到自然灾害、产量波动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同样,国际粮食市场供给的增加也受到自然灾害、产量波动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政府政策、汇率变动等因素也会对粮食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最后,我们需要分析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就国内而言,粮食市场价格的上涨会导致居民的生活成本增加,但同时也会增加农民的收入。
对于国际市场而言,粮食市场价格的上涨会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但也会为一些粮食出口国带来收入增加的机会。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引言粮食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之一,其市场价格不仅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成本,还影响着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发展。
因此,对于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内粮食市场的发展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本文将以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比情况及影响因素。
1. 国内粮食市场价格近年来,国内粮食市场价格一直在波动中,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天气因素: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产量产生重要影响。
干旱、水灾、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会导致粮食供应短缺,从而推高价格。
•国内政策:政府的市场调控政策、储备政策等也会对粮食价格产生影响。
例如,改变粮食进出口政策、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等措施会导致粮价上涨。
•供需关系:供应与需求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粮食价格。
当粮食需求增加或供应减少时,价格往往会上涨。
2. 国外粮食市场价格国外粮食市场价格同样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面是近年来国外粮食市场价格的对比情况:•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国之一,美国的粮食市场价格对世界市场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近年来,受到气候灾害、政策变化和需求波动的影响,美国粮食价格也一直在波动中。
•欧洲:欧盟国家的粮食市场价格相对较稳定。
欧洲的农业政策较为保护性,通过市场调控和补贴措施,维持了粮食价格的相对稳定。
•中国香港:作为一个国际贸易中心,中国香港的粮食市场价格也受到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香港的粮食市场价格受到全球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有时与国内粮食价格存在较大差异。
3. 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对比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分析:•国内粮食市场价格与国外市场价格存在差异。
一方面,因为国内粮食市场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较大,市场价格波动的幅度相对较大;而国外市场受到国际市场供求和政策调控影响,价格波动相对更小一些。
•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由于我国是一个国际贸易大国,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国内市场,尤其是进口粮食和农产品的价格会对国内的粮食市场价格产生直接影响。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摘要:对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与国内批发价分析表明,美国、泰国等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总体高于中国国内批发价,目前国外粮食市场对中国尚不构成直接冲击,但由于国际粮价波动幅度明显高于中国,应防止国际粮价继续下跌冲击中国市场。
从出口市场来看,中国与其他主要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相差不大,无明显出口优势。
关键词:粮食;价格;对比。
长期以来,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走势有着较大的一致性,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需求也受到影响,国际粮价是否对中国构成冲击,值得关注。
1.国内粮价与国外粮价比较。
对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长期走势的研究表明,粮食价格变化大约每10年一个周期。
长期以来国内、国际粮食价格走势接近一致,两个市场价格相关性呈逐步增强态势。
而通过对近年两个市场的价格对比可以看出,近期粮价差距缩小,目前,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高于国内批发价,中国与其他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格相差不大。
由于影响价格对比的因素复杂,特选择品种、品质及价格条件接近的进行比较。
1.1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美国、泰国粮食到岸价比较。
国外粮食是否对国内冲击,关键在于国外粮食进口至中国后与国内粮价的比较,在此通过选择当前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市场(美国小麦、玉米及泰国大米),与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可看出2008年以前,国内批发市场小麦、玉米价格一直比进口到岸价低30%左右,大米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经过2008年国际粮价大涨大跌后,目前中国小麦、玉米及南方大米批发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
小麦:近年来,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低于国际市场进口到岸价,自2008年二季度开始,国际小麦价格迅速下滑,两种价格差明显缩小,目前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低位波动,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基本接近。
比较国内(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优质白小麦为例)和国际小麦进口到岸价(以美国硬麦到岸价为例,以出口离岸价+粮食海运费计算),2005、2006年,国内小麦批发价格比进口小麦到岸价格低30%左右,由于2007和2008年前期国际小麦价格高幅上升,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差距逐步扩大,最高时为2008年3月,国内小麦批发价格为1640元/t,比进口到岸价低62.2%。
当前全球粮食贸易格局分析报告

当前全球粮食贸易格局分析报告粮食贸易是个古老的行当。
今天,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加上中国元素的参与,国际粮食贸易进一步深化,竞争更为激烈,呈现出新的格局。
1、国际大米市场竞争白热化自前些年实施大米支持计划,人为地大幅提高大米收购价之后,长期稳坐国际出口国第一把交椅的泰国地位大受冲击,巴基斯坦、越南和印度等国异军突起。
当前,泰国、巴基斯坦和越南三大亚洲主要出口国在我国大米进口市场呈现三分天下的格局,三者进口量的差距越来越少。
被中国需求培育起来的巴基斯坦大米供应规模去年1月份巴基斯坦成为本月我国大米进口第一大国,取代泰国、越南大米的位置。
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1月我国从巴基斯坦进口大米9.02万吨,占1月份进口总量(下同)的45.17%;从越南进口大米5.09万吨,占25.46%;从泰国进口大米5.04万吨,占25.23%。
而巴基斯坦大米在2011年全年的进口量也仅为1.16万吨,占大米进口总量比例不足2%。
随着国内外大米价差的加大,以及巴基斯坦大米出口供应能力的增强,2012年以来,巴基斯坦大米出口到我国的数量快速增加,并从2012年开始超过泰国,成为我国第二大进口国。
2012、2013年从该国进口大米攀升至57.96万吨,以及41.70万吨;占我国大米进口份额的比率也增加至24.72%和18.58%。
2014年1月更是凭借其价格优势,超过越南成为我国第一大进口国。
从巴基斯坦大米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可以看出,国际大米市场的供应是会随着需求膨胀而被培育起来的,我们不能用静态的思维去分析。
特定阶段的国际大米市场贸易量是根据当时市场的供需情况来决定的,处于平衡的状态,需求的国家少了,出口的国家自然随之减少,不会有多余的供给平白无故地摆在那。
反之,需求多了,供给很快也会跟上来。
巴基斯坦大米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为了满足中国市场,它们还在很多品种上做了创新。
因此,我们作为国际粮食市场的需求方,应该更有底气,更有话语权,不能总是以当前的供需格局来预测未来,认为我们的进口大米需求一放大,国际市场满足不了我们,就有风险。
近年国内外粮食价格比较及原因分析

Key words:grain;price gap;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policy;suggestion
0 引言
粮食为民生之本,粮价乃百价之基。粮食价格问 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粮价的稳定不仅影响 生产者的利益和消费者的福利。给国民经济的持续、 健康发展也带来很大的影响。在受国际农产品市场影 响加深背景下。如何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 种资源,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赢得参与国际市场竞 争的主动权,是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尤其是近年来 国际粮食价格竞争力不断增强,致使我国粮食进口量 较快增长。在此背景下,加强对国内外粮食价格及价 差研究有助于分析我国与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竞争力变 化,在国际贸易及竞争中把握主动权,同时把握我国
近年国内外粮食价格比较及原因分析
李雪郝晓燕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2004年以来,中国粮价稳步提升,国际粮食到岸税后价(含运费、关税和保险等费用)普遍低于国内价 格。特别是2013年以来价差呈扩大趋势。基于入世以来国内外主要粮食作物价格对比分析,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粮食价 差形成原因.并提出了促进中国粮食竞争力提高的相关政策建议。
号寻辞珲雩零萼导写号号写孳导零号号半珲·o辞写号辞号呈号零星
毒§量奏善萋蚕§妻鸯§量萤;吾吾i蓦蓦量量量善蚤善i詈善善
…一优质小麦销区港口价——美国墨西哥湾硬红冬麦到岸税后价
图1 2006年以来国际小麦到岸税后价与国内销区价格对比
Fig.1 rice C.I.F.compared with domestic price in sales areas since 2006 数据来源:中华粮网、美国小麦协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一)
摘要:对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与国内批发价分析表明,美国、泰国等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总体高于中国国内批发价,目前国外粮食市场对中国尚不构成直接冲击,但由于国际粮价波动幅度明显高于中国,应防止国际粮价继续下跌冲击中国市场。
从出口市场来看,中国与其他主要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相差不大,无明显出口优势。
关键词:粮食;价格;对比。
长期以来,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走势有着较大的一致性,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需求也受到影响,国际粮价是否对中国构成冲击,值得关注。
1.国内粮价与国外粮价比较。
对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长期走势的研究表明,粮食价格变化大约每10年一个周期。
长期以来国内、国际粮食价格走势接近一致,两个市场价格相关性呈逐步增强态势。
而通过对近年两个市场的价格对比可以看出,近期粮价差距缩小,目前,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高于国内批发价,中国与其他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格相差不大。
由于影响价格对比的因素复杂,特选择品种、品质及价格条件接近的进行比较。
1.1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美国、泰国粮食到岸价比较。
国外粮食是否对国内冲击,关键在于国外粮食进口至中国后与国内粮价的比较,在此通过选择当前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市场(美国小麦、玉米及泰国大米),与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可看出2008年以前,国内批发市场小麦、玉米价格一直比进口到岸价低30%左右,大米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经过2008年国际粮价大涨大跌后,目前中国小麦、玉米及南方大米批发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
小麦:近年来,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低于国际市场进口到岸价,自2008年二季度开始,国际小麦价格迅速下滑,两种价格差明显缩小,目前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低位波动,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基本接近。
比较国内(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优质白小麦为例)和国际小麦进口到岸价(以美国硬麦到岸价为例,以出口离岸价+粮食海运费计算),2005、2006年,国内小麦批发价格比进口小麦到岸价格低30%左右,由于2007和2008年前期国际小麦价格高幅上升,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差距逐步扩大,最高时为2008年3月,国内小麦批发价格为1640元/t,比进口到岸价低62.2%。
此后受国际小麦价格大幅回落的影响,两者差距迅速缩小。
2009年3月,国内小麦批发价格为1980元/t,低于美国小麦进口到岸价57元/t(2.8%)。
玉米:近年来,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持续低于进口到岸价,受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差距迅速缩小。
比较国内玉米(以辽宁、山东、吉林三地平均批发价为例)和国际玉米进口到岸价(以美国到岸价为例),除2005年下半年国内玉米批发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外,2008年9月前,前者低于后者约30%,最低时为2008年6月,达44%。
2009年年初以来,两者价差迅速缩小,2009年3月,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为1365元/t,低于进口美国玉米到岸价165元/t(10.8%)。
大米:从大米情况看,2007年底以前,国内大米批发价与进口到岸价差距不大,南方市场如广东大米价格略高于进口泰国大米到岸价,黑龙江批发价略低于进口到岸价。
2008年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大幅攀升时,黑龙江、广东市场大米批发价比进口泰国大米到岸价低50%~60%,2008年下半年始泰国大米价格大幅回落,两者价格差距迅速缩小。
2009年3月,国内进口的泰国大米到岸价为3927元/t,比黑龙江市场批发价高33%,比广东批发价高6.3%。
1.2中国与美国、泰国粮食出口到岸价格比较。
通过比较粮食出口到岸价可以看出,除2008年上半年国际粮价高幅攀升阶段外,长期以来中国粮食出口至进口国的到岸价与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的出口到岸价相差不大,目前美国、泰国粮食出口重新取得一定价格优势。
玉米:近年来,中国与美国玉米出口优势交替,到岸价相差不大。
以玉米进口地韩国为例,长期以来,中国玉米出口到韩国到岸价基本与美国玉米出口到韩国接近。
2008年下半年开始,由于美国玉米出口价格大幅下降,其出口至韩国到岸价已经低于中国。
2009年3月,国内玉米出口至韩国到岸价为1474元/t,高于美国出口至韩国65元/t(4.6%)。
小麦:近年来,除2007年中期至2008年9月美国小麦出口到岸价迅速提高外,中美两国小麦出口至韩国到岸价相差无几。
目前,美国小麦出口至韩国到岸价降至1846元/t,低于中国242元/t(11%),而最高时(2008年3月)美国小麦出口韩国到岸价达到3731元/t,高出中国出口到岸价一倍。
大米:通过比较黑龙江、广东和泰国大米出口至非洲国家的到岸价可看出,2008年前黑龙江、广东大米出口至非洲国家到岸价比泰国大米高20%以上,在2008年泰国大米价格大幅上扬时期,中国大米出口具有一定价格优势,如2008年5月,我国黑龙江、广东大米出口至非洲到岸价分别约为3559元/t、4569元/t,比泰国大米出口到岸价分别低50.3%、36.2%。
最近,泰国大米价格迅速回落,出口至非洲到岸价为3453元/t,比广东出口到岸价低13%,比黑龙江大米出口到岸价高7%。
2.粮食价格差异的原因分析。
目前,各国粮食进出口关税在0%~8%,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与国内粮食批发价格孰高孰低,直接原因是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及中间成本特别是海运费的变化。
而更深入分析,美国、泰国等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种植成本具有比较优势,高科技在粮食生产上的应用使其粮食单产高于中国,加上补贴政策的不同,决定着两个市场粮食价格存在差距。
2.1海运费是影响粮食进出口到岸价的直接因素。
近年来海运费价格剧烈波动,但总体来看其始终占粮食贸易成本较大比重,2007年底巴拿马型船美国到中国海运费达到77美元/t,占当时小麦、玉米价格的22.5%和47.5%。
2005年以来美国到中国(巴拿马型船)海运费平均为42.3美元/t,占美国小麦、玉米出口离岸价的19%、30%;泰国至中国海运费为29美元/t,是泰国大米出口离岸价的10%。
除去海运费因素,2005-2006年,郑州小麦批发价比美国小麦出口离岸价平均高15.3%,2008年9月至今高18.8%;2005年至今,国内玉米批发价比美国玉米出口离岸价平均高25%;2005-2008年,黑龙江、广东大米批发价分别比泰国大米出口离岸价高20.8%、34.9%。
由此判断,国际主要市场粮食价格虽然波动剧烈,但是其粮食价格偏低,而海运成本直接导致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高于国内批发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