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PPT
合集下载
学生法律意识与校园安全教育PPT

法律知识
学生应了解相关法律,明确什么行为构成欺凌,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这有助于教育学生建立健康的法治意识。
预防措施
学校应制定反欺凌的校规,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同时开展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责任意识。
网络隐私保护的法律要求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根据《宪法》和《民法典》,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这包括学生在校园网上的个人隐私,学校有义务采取措施予以保护。
培养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尤其对于学生群体而言,培养健全的法律意识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针对学生的法律知识体系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学生应了解宪法、民法等的基本内容,掌握作为公民的权利和责任,培养法治意识。
教育法律法规
学习学校管理条例、学生纪律等相关法规,熟悉学校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网络与隐私保护
掌握网络隐私、网络犯罪等方面的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
缺乏法律知识
学生对法律法规了解不足,无法正确识别和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风险。
法律意识薄弱
学生法治观念不强,对自身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责任心不强
学生法律责任意识淡薄,缺乏社会公德和自我约束能力。
维权能力差
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法和渠道了解不足,难以有效维权。
低法律意识的危害
这些案例涉及校园欺凌、网络隐私泄露等常见问题,展现了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以及学校应急管理机制的不足。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解决措施。
师生沟通反馈
定期组织师生互动交流会议,鼓励师生就校园安全、法律权益保护等问题展开坦诚沟通。倾听师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关切点及未满足需求,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充分发挥师生在校园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共建和谐校园。
学生应了解相关法律,明确什么行为构成欺凌,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这有助于教育学生建立健康的法治意识。
预防措施
学校应制定反欺凌的校规,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同时开展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责任意识。
网络隐私保护的法律要求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根据《宪法》和《民法典》,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这包括学生在校园网上的个人隐私,学校有义务采取措施予以保护。
培养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尤其对于学生群体而言,培养健全的法律意识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针对学生的法律知识体系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学生应了解宪法、民法等的基本内容,掌握作为公民的权利和责任,培养法治意识。
教育法律法规
学习学校管理条例、学生纪律等相关法规,熟悉学校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网络与隐私保护
掌握网络隐私、网络犯罪等方面的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
缺乏法律知识
学生对法律法规了解不足,无法正确识别和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风险。
法律意识薄弱
学生法治观念不强,对自身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责任心不强
学生法律责任意识淡薄,缺乏社会公德和自我约束能力。
维权能力差
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法和渠道了解不足,难以有效维权。
低法律意识的危害
这些案例涉及校园欺凌、网络隐私泄露等常见问题,展现了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以及学校应急管理机制的不足。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解决措施。
师生沟通反馈
定期组织师生互动交流会议,鼓励师生就校园安全、法律权益保护等问题展开坦诚沟通。倾听师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关切点及未满足需求,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充分发挥师生在校园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共建和谐校园。
大学生法律意识素养调查PPT

d、感觉很委屈但是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 16.17% e、根本没有在意过9.40%
4、当今虽然是法制社会,也存在着家庭暴力、婚姻财产纠纷 等很多问题,你认为: a、清官难断家务事 74.05% b、清官易断家务事 25.95%
5、假如你在公交车上遇到骚扰时,你会如何去做? a、出声制止,维护自己的权益 49.25% b、用适当的方法让他得到惩罚 28.95% c、瞪他一眼,然后换个地方或下车 20.31%
c、 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 26%
d、 不重要 0%
分析大学生校园法律意识现状及其成 因,从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制观 念、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为以后法律理 念教育的偏重点提供一个事实依据。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基本方略,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大学生们对 法的认识、对法的作用和效力的看法、对 现行法律的了解程度和具体评价以及对于 自身权利义务的认识和追求直接影响着我 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作为当代的大学生, 我们必须自觉作一个合格的守法公民,从 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Exit
调查目的
法谚云:“由社会斯有法律,有法律斯有社会”,可见法 律之于社会的重要性。“12.4”法制宣传日,各地各部门 都紧锣密鼓地进行了法制宣传,包括大学校园。大学生是 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他们担负着建设国 家的神圣使命,无论他们将来在哪个领域工作,奉公执法 都是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它包 括着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理论、法律信仰等基本要 素。而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如何将对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无论 是学校、家庭、社会还是专职的法律部门,都很有必要对 这一群体的法律意识及其培养加以关注的。 当代大学将 法制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范畴,但其实施结果究8%
4、当今虽然是法制社会,也存在着家庭暴力、婚姻财产纠纷 等很多问题,你认为: a、清官难断家务事 74.05% b、清官易断家务事 25.95%
5、假如你在公交车上遇到骚扰时,你会如何去做? a、出声制止,维护自己的权益 49.25% b、用适当的方法让他得到惩罚 28.95% c、瞪他一眼,然后换个地方或下车 20.31%
c、 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 26%
d、 不重要 0%
分析大学生校园法律意识现状及其成 因,从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制观 念、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为以后法律理 念教育的偏重点提供一个事实依据。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基本方略,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大学生们对 法的认识、对法的作用和效力的看法、对 现行法律的了解程度和具体评价以及对于 自身权利义务的认识和追求直接影响着我 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作为当代的大学生, 我们必须自觉作一个合格的守法公民,从 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Exit
调查目的
法谚云:“由社会斯有法律,有法律斯有社会”,可见法 律之于社会的重要性。“12.4”法制宣传日,各地各部门 都紧锣密鼓地进行了法制宣传,包括大学校园。大学生是 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他们担负着建设国 家的神圣使命,无论他们将来在哪个领域工作,奉公执法 都是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它包 括着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理论、法律信仰等基本要 素。而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如何将对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无论 是学校、家庭、社会还是专职的法律部门,都很有必要对 这一群体的法律意识及其培养加以关注的。 当代大学将 法制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范畴,但其实施结果究8%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11p

选项
小计
比例
A、经常
12
12%
B、偶尔
73
73%
C、从不
15
1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00
9、学校或相关部门组织法制宣传活动或讲座时,你觉得( )
A、能学到东西 B 太形式没意义
C不愿去,浪费时间 D 没参加过
10、当你和你的家人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 )
A拿起法律的武器 B诉诸武力 C通过关系解决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通过参考相关的报道,我们认识到:学校方面关于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方面的课程也只是开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同时一周也只是一大节课而已,想要很好的讲授法律知识对老师老说也是很有挑战的,说明学校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程度关注不够。另外,高校的法律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造成学生死读书的情况,而缺乏实践。
有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增多,占社会刑事犯罪的比例持续上升。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曾主持过一项调查,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到了整个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学生犯罪占2.5%;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至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而且犯罪类型向智能化、多样化发展,同社会犯罪比,其涉罪范围、性质及危害没有质的区别。数据显示:“象牙塔”并不平静,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包括法律意识状况令人忧虑。
D根本没有在意过 E 感觉委屈但也无能为力
选项
小计
比例
A 拿起法律的武器
64
64%
B 诉诸武力
5
5%
C 通过关系解决
19
小计
比例
A、经常
12
12%
B、偶尔
73
73%
C、从不
15
1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00
9、学校或相关部门组织法制宣传活动或讲座时,你觉得( )
A、能学到东西 B 太形式没意义
C不愿去,浪费时间 D 没参加过
10、当你和你的家人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 )
A拿起法律的武器 B诉诸武力 C通过关系解决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通过参考相关的报道,我们认识到:学校方面关于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方面的课程也只是开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同时一周也只是一大节课而已,想要很好的讲授法律知识对老师老说也是很有挑战的,说明学校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程度关注不够。另外,高校的法律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造成学生死读书的情况,而缺乏实践。
有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增多,占社会刑事犯罪的比例持续上升。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曾主持过一项调查,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到了整个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学生犯罪占2.5%;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至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而且犯罪类型向智能化、多样化发展,同社会犯罪比,其涉罪范围、性质及危害没有质的区别。数据显示:“象牙塔”并不平静,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包括法律意识状况令人忧虑。
D根本没有在意过 E 感觉委屈但也无能为力
选项
小计
比例
A 拿起法律的武器
64
64%
B 诉诸武力
5
5%
C 通过关系解决
19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ppt课件

20%
B、否
80%
;
11
结果分析
• 由上可见,只有20%的同志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尚有 80%的同志法律意识较弱或不关心。
• 尚有大部分的同志法律基础知识薄弱。
• 但是,95%的同志还是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没有 同志不愿了解法律知识。
• 了解法律知识途径单一。
• 关于“依照我国法律,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是否要 负刑事责任?”只有20%的同志答对。据我国法律规 定,正当防卫过度是要负刑事责任的,除暴力抢劫强 奸等特殊犯罪情况下才没有限度。
;
16
若
有
不
正
之
处
,
谢 谢!
敬
请
批
评
指
正
!
;
17
FALV
;
2
调查步骤
;
3
调查目的
一、了解军校学员的法制意识 二、理解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用来干什么 三、让同志同学们懂得法律,不违反法律法规
;
4
调查内容
6
1
5
问卷
2
4
3
;
5
调查内容
1:您认为您的法律意识强吗?
A、较强
20%
B、较弱
(3)缺乏实践性:法律知识好像离“我们”很远,我们在课堂学习的知识 长时间不用。
;
13
原因分析
二、环境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在学校,为大一同志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 养与法律基础》,但老师都不会很严格要求同志,同志可 以自由地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只要保持安静就可以了。 老师不重视,同志也会跟着懒惰。
;
12
原因分析
一、个人因素
《树立法律意识》PPT课件

它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经济 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 责范围、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等。
这部宪法分为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 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五个部分,共 4章138条。
h
26
我国宪法经过的几次修改
1982年12月4日 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 过第四部宪法,共4章138条 1988年4月12日 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 过宪法修正案 1993年3月29日 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 过宪法修正案 1999年3月15日 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 过宪法修正案 2004年3月14日 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 过宪法修正案
1.联系
在基础上,两者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 基础,由共同的本质,都担负着确立和维 护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使命,在 基本原则上也有诸多一致之处。
在内容上,都蕴含和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 总体精神和内容相互重叠渗透。
h
3
在形式归属上,都属于社会规范,具 有社会规范应有的规范性、概括性、 连续性、稳定性、效率性等属性。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一)法律制定
1.法案提出
2.法案审议
4.法律公布
3.法案表决和通过
视频资料
h
41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一)法律制定
据统计,从1979年到现在,全国人大 及其常委会通过了440多件法律、法律解 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其中现行有效 的法律200多件,国务院制定了960多件行 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8000 多件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480 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44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三)法律执行 ——又称作行政执法
这部宪法分为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 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五个部分,共 4章138条。
h
26
我国宪法经过的几次修改
1982年12月4日 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 过第四部宪法,共4章138条 1988年4月12日 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 过宪法修正案 1993年3月29日 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 过宪法修正案 1999年3月15日 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 过宪法修正案 2004年3月14日 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 过宪法修正案
1.联系
在基础上,两者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 基础,由共同的本质,都担负着确立和维 护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使命,在 基本原则上也有诸多一致之处。
在内容上,都蕴含和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 总体精神和内容相互重叠渗透。
h
3
在形式归属上,都属于社会规范,具 有社会规范应有的规范性、概括性、 连续性、稳定性、效率性等属性。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一)法律制定
1.法案提出
2.法案审议
4.法律公布
3.法案表决和通过
视频资料
h
41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一)法律制定
据统计,从1979年到现在,全国人大 及其常委会通过了440多件法律、法律解 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其中现行有效 的法律200多件,国务院制定了960多件行 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8000 多件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480 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44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三)法律执行 ——又称作行政执法
大学思政课PPT课件第七章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阶级性与人民性) 2.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 (科学性和先进性) 3.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保障。 (国家强制性)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宪法
相互对应
实 体 法
程 序 法
行 刑 政 法 法
经 济 法
民 法
刑 事 诉 讼 法
民 事 诉 讼 法
行 政 诉 讼 法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 律 制 定 前 提
合法性 民主性和科学性 主体是一切组织和个人 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 案例:
• 不幸能否改变?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基本概念: 人治与法治 人治:Government by men 以个人好恶来管理国家。 法治:Rule of law 依照法律之规定来管理国家各项事务。 法制与法治 法制: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 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法律讲座:守住人生的底线——大学生应强化法律意识的培养PPT课件

一、盗窃数额较大,法定刑在三年有期 徒刑以下的量刑标准:
1000元以上不满2500元的,处管制、 拘役、有期徒刑六个月或单处罚金; 2500元以上不满4000元的,处有期徒刑 六个月至一年;4000元以上不满7000元 的,处有期徒刑一年至二年;7000元以 上不满10000元的,处有期徒刑二年至三 年
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
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
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
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第十六条 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
的规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3
第十五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
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
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
右的赔偿金+医药费、误工费等赔偿+因拘留少挣的工 资。
重伤的打架直接成本=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甚至死刑+无尽的后悔+....(此处省略一万字) 打架附加成本=公安机关前科劣迹+心情沮丧郁闷+
名誉形象受损+家人朋友担忧+生意工作遭受更大损失。
6
7
一念之间
一念觉,众生即佛; 一念迷,佛即众生。
2、遇事冷静,树立求助意识
3、多看法制类节目,多了解法律相关规 定:《今日说法》《天网》《法治在线》
1000元以上不满2500元的,处管制、 拘役、有期徒刑六个月或单处罚金; 2500元以上不满4000元的,处有期徒刑 六个月至一年;4000元以上不满7000元 的,处有期徒刑一年至二年;7000元以 上不满10000元的,处有期徒刑二年至三 年
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
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
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
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第十六条 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
的规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3
第十五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
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
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
右的赔偿金+医药费、误工费等赔偿+因拘留少挣的工 资。
重伤的打架直接成本=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甚至死刑+无尽的后悔+....(此处省略一万字) 打架附加成本=公安机关前科劣迹+心情沮丧郁闷+
名誉形象受损+家人朋友担忧+生意工作遭受更大损失。
6
7
一念之间
一念觉,众生即佛; 一念迷,佛即众生。
2、遇事冷静,树立求助意识
3、多看法制类节目,多了解法律相关规 定:《今日说法》《天网》《法治在线》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

威性有待验证。
法律知识需求
大学生普遍认为需要加强法律知 识的学习,特别是在与自身权益
相关的领域。
法律意识行为表现分析
遵守法律法规
大部分大学生能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但在一些 细节方面存在疏忽。
维权意识
大学生对于自身权益有较高的保护意识,但在实 际操作中存在困难。
法律行为习惯
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 问题,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01
深入研究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进一步调查和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实际情况,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
育措施提供依据。
02
探索有效的法律教育模式
研究和实践更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法律教育模式,提高法律教育的效果和
质量。
03
关注法律意识与行为的关系
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法律的情况,为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提供参考。
设计包含法律意识相关问题的 问卷,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发
放给大学生进行填写。
访谈法
对部分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 了解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和看法
。
观察法
观察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言论 ,分析其法律意识的体现。
文献资料法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对大学生 的法律意识进行综合分析。
调查样本
样本选取
样本分布
根据大学类型、学科、年级等因素,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作为样本。
加强法律教育
高校应增加法律课程设置,提高法律教育的系统性和深度,引导 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法律知识。
开展法律实践活动
高校可以组织模拟法庭、法律咨询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法律实践,提高法律运用能力。
建立法律社团
鼓励大学生成立法律社团,开展法律宣传和普及活动,增强学生 的法律意识和素养。
法律知识需求
大学生普遍认为需要加强法律知 识的学习,特别是在与自身权益
相关的领域。
法律意识行为表现分析
遵守法律法规
大部分大学生能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但在一些 细节方面存在疏忽。
维权意识
大学生对于自身权益有较高的保护意识,但在实 际操作中存在困难。
法律行为习惯
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 问题,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01
深入研究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进一步调查和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实际情况,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
育措施提供依据。
02
探索有效的法律教育模式
研究和实践更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法律教育模式,提高法律教育的效果和
质量。
03
关注法律意识与行为的关系
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法律的情况,为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提供参考。
设计包含法律意识相关问题的 问卷,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发
放给大学生进行填写。
访谈法
对部分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 了解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和看法
。
观察法
观察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言论 ,分析其法律意识的体现。
文献资料法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对大学生 的法律意识进行综合分析。
调查样本
样本选取
样本分布
根据大学类型、学科、年级等因素,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作为样本。
加强法律教育
高校应增加法律课程设置,提高法律教育的系统性和深度,引导 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法律知识。
开展法律实践活动
高校可以组织模拟法庭、法律咨询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法律实践,提高法律运用能力。
建立法律社团
鼓励大学生成立法律社团,开展法律宣传和普及活动,增强学生 的法律意识和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表述为:当代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 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 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
调查实施方案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拟采用调查问卷及访谈方式。
具体对象以抽样法决定。
二、调查过程
1.对本校本科各学院学生(10人)进行问卷调查。 主要了解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现状。 2.本部分拟以与相关教师、研究人员访谈完成。
调查目的
• 法谚云:“由社会斯有法律,有法律斯有社会”,可见法 律之于社会的重要性。“12.4”法制宣传日,各地各部门 都紧锣密鼓地进行了法制宣传,包括大学校园。大学生是 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他们担负着建设国 家的神圣使命,无论他们将来在哪个领域工作,奉公执法 都是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它包 括着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理论、法律信仰等基本要 素。而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如何将对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无论 是学校、家庭、社会还是专职的法律部门,都很有必要对 这一群体的法律意识及其培养加以关注的。 当代大学将 法制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范畴,但其实施结果究竟如何呢?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设计
——大学校园法律教育成果调查设计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学号:
序言 •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
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也是公民、尊重、 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 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 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 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 维护法律的尊严。权威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大学 生的法律意识水平不高。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 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考应付,缺 乏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易产生错误的观点,淡 薄法制观念。
作为大学生应当具备哪些法律意识呢?
• 首先,应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不仅要遵纪守法, 而且要监督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和执行, 坚决同一切违 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使社会主义法制得以真正实现。 • 其次,培养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的观念。树立法律权 威即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 再次,培养大学生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法律最主要的 精神即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 • 最后,应培养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主要指公民不分性别、民族、种族、职业等一 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
三、预期收获
1.了解本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及法制观念现状。
2.在老师的辅导帮助下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测量,帮助找出高
校法律教育的症结所在,得出比较有效的调查结论。
四、可行性分析
本部分主要在理论上解决调查实施方案是否可行的 问题。 1.项目实施的可能性
本次调查主要在本校学生中进行,部分需跟教师研究者进 行沟通,作为本校学生,调查研究者有其结构上的优先性。因 此,项目实施的可实现性较高。
2.有效性
调查研究者对本校具体情况比较了解,对调查研究结论的 有效性有积极影响。
3.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
作为法学专业学生,调查研究者有比较优势的专业知识和 较为有利的师资辅导为后继补充,在调查技术层面有优势。 经济上,我们也有更可为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 面报告。
五、人员安排
本次调查研究以小组为单位,各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共分三个 小组。 第一小组(10人)调查问卷负责组,主要负责调查问卷的抽样 收发。 第二小组(3人)实施访谈部分,负责与教师、前辈研究员的沟 通。 第三小组(2人)负责后勤工作。 各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访谈内容的构架及后期 的分析研究。
结语
谢谢观看~ 再见
调查意义:高校的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
完全成熟,容易受社会的不良因素和现象影响。
•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像色情、暴力、荒谬以及拜 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文化糟粕。这些道德观和文化所 形成的价值观,诱导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之路。而我们的学校教育实 践存在着重专业知识教育、轻德育和素质教育的缺陷,一些思想受不 良道德和文化侵蚀的大学生对民主与法制、自由与法律、权利与义务、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缺乏辩证的认识,存在主流与支流、精华与糟粕、 真善美与假恶丑等问题上分辨不清,甚至颠倒是非的倾向。 • 因此,必须把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纳入重要的日程,引导大学生 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核心概念鉴定
•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对于法律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情感、 态度的总称,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 法律动机,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法律、法律制度的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 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它包括法律认知、法律情感与意志、法律价值观三大部 分。 法律认知是人们关于社会法律现象科学认识活动的结果,它是人们关于法的一般理论 和法律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以及一个国家和地区现行法律的内容和特点等方 面的知识的总和。 法律情感是指社会主体对法现象的主观心理态度或心理反应,是社会主体主张权利, 为权利和法律而斗争的内在心理动力,是一个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法律意志是社会主体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斗争的主观心理基础, 表现为主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畏强暴、不畏诱惑和胁迫的坚强的守法精神和护法品格。 法律价值观,包括法律评价、法律理想和对法律价值(如公平、正义、自由等)的理 解与接受,它是可能对立法、政策适用和司法判决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超法律因素。它 们是一些观念或普遍原则,体现对事物之价值可追求的理想性等进行的判断。
六、经费预算
交通费:50元 材料费、打印费:100元 其他费用:50元 总计:200元
•
分析大学生校园法律意识现状及其成 因,从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制观 念、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为以后法律理 念教育的偏重点提供一个事实依据。 •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基本方略,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大学生们对 法的认识、对法的作用和效力的看法、对 现行法律的了解程度和具体评价以及对于 自身权利义务的认识和追求直接影响着我 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作为当代的大学生, 我们必须自觉作一个合格的守法公民,从 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