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完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完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美术是一门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艺术,要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研究中体验到美术的乐趣和快乐。
美术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思考和表达,发现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三)强调综合性和探究性美术课程应该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在美术研究中不仅仅是研究技能和知识,更要学会运用这些技能和知识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实践和应用美术课程应该注重实践和应用,让学生在美术研究中不仅仅是理论研究,更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让学生的美术作品能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让美术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三、课程目标美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美术研究中获得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体验和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四、课程内容美术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基础知识和技能、美术史和文化、创作实践和应用等方面。
基础知识和技能是美术研究的基础,包括素描、色彩、造型等方面的研究;美术史和文化是美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历史和文化,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作实践和应用是美术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和应用,让学生巩固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让美术作品能够应用到生活中去。
五、课程实施美术课程的实施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应用,注重学科的综合性和探究性,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研究,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在美术研究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同时,美术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美术知识和专业技能,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效果的评估,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方式美术课程的设计还需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美术课程的内容标准和研究活动方式也应该因年龄而异。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011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3)一、课程性质 (3)二、课程基本理念 (3)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4)一、总目标 (4)二、分目标 (5)一、内容说明 (5)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3)一、教学建议 (13)二、评价建议 (13)三、教材编写建议 (14)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阻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船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2011版)

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2011版)第一章课程目标及理念1.1 课程目标1.1.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熏陶1.1.2 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1.1.3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1.2 课程理念1.2.1 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1.2.2 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创造力1.2.3 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推崇多元化表达方式第二章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2.1 素描与造型2.1.1 素描基础知识与技法2.1.2 造型理论与实践2.2 水彩与油画2.2.1 水彩绘画基础知识与技法2.2.2 油画绘画基础知识与技法2.2.3 水彩与油画的创作与表达2.3 中国画与书法2.3.1 中国画基础知识与技法2.3.2 中国画题材与表现形式2.3.3 书法基础知识与技法2.3.4 书法的审美特点与表现方法2.4 彩泥与立体构建2.4.1 彩泥工艺的基本知识与技法2.4.2 创造性的彩泥表达与构建2.5 艺术鉴赏与文化素养2.5.1 艺术作品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2.5.2 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及其内涵分析2.6 综合实践活动2.6.1 美术实践与综合创作2.6.2 艺术创作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3.2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3.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3.4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意表达3.5 注重实践与实验教学第四章课程评价与考核4.1 评价方式与标准4.1.1 德智体美全方位评价4.1.2 量化与定性评价相结合4.2 考核形式4.2.1 考试形式与内容4.2.2 平时作业与实践活动的评价第五章师资队伍建设与教材研究5.1 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培养5.2 教材的研究与教材选用准则5.3 培训与研讨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第六章家校合作与社会支持6.1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6.2 学校与社会资源的整合文档结尾:附件:本文档涉及的相关教学材料和案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义务教育:指国家法定的普及基础教育阶段,为全体学生提供义务教育的政策。
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内容说明二、分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内容说明二、课程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阻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船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11年版)

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分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内容说明…………………………………………………二、课程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完整)2011版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第一 学段
(1~ 2年级)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 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 材,通过看看、画画、做 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 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 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 动的乐趣。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 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 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 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策划、制作、表演与展 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 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三 学段
(5~ 6年级)
▲有意图地运用形、色、 ▲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 ▲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
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 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 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 1、本《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 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将九年义务 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
• 2、如何处理四个学习领域在课时总量中比列关系 的建议。
• 3、对内容标准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说明。 • 4、对四个学习领域的范围、意义、学习目标及教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简称“新课标”(“标准”) • 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前言、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第一部分 前言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 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 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 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 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 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 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 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 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最新整理)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1是学校进行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触觉和其他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表达个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一)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美术课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术的潜能,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组成课程的基本内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容,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 2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学特有的魅力,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关注文化与生活(三)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通过美术课程,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四)注重创新精神美术课因此,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采取多种方法,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综合学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
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找到不同知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课程设计思路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一)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 3从促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设计?应用”表现”为了便于学习,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域。
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领域。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设计?应用”学习领。
“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又关注活动的功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能和目的。
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美术课程特别设置了综合性学习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
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美术与其他学科、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又每一学习领域各有侧重,上述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分学段设计内容标准和学习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二)动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年级,4年级,第二学段:3~1分成4个学段(即第一学段:~2并结合四个学习年级)9,~年级,第四学段:~第三学段:567前后衔从而形成依次递进、领域分别设计内容标准与学习活动, 4认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情意特征、接的课程结构,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大的空间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美术课程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教育的权利,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美术课程提出一些具体的学习活动建为此,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学习目标发展。
议,也可以向学生选择和采纳这些学习活动建议,实际情况和条件,更具主提出其他学习活动建议,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灵活、动性和创造性。
课程目标第二部分5一、总目标“情感、态度和“过程与方法”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如下。
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了解美激发创意,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学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提高审美能力,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分目标“欣赏?评述”和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如下。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一)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1.本造型元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发展艺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2. 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3. 久兴趣。
6(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1.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逐步形成关注身边事物、智慧。
合理使用工具和制根据意图选择媒材,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3.增强以设计和工艺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三)风格与流派,主题、形式、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理解逐步提高视觉感受、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能够在文化情境中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与评述能力,认识美术。
形成健康的审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3.提高对自然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四)7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1.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方法,增强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2.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3. 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课程内容第三部分一、内容说明各地可根据本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在比例上不作具体的规定,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
8学习活动建议针对内容标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
这些学准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
评价要点则提出检测目标达成度的要点。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说明(一)表达情感和思想,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造型?表现”造型是具有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
体验造型乐趣,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表现则是通过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
造型与表情感的过程。
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表现是通过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说明“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美化环境与生传递与交流信息,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设本学习领域中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也包括传统工艺的思计”的含义既包括现代设计的理念与方法,想、制作手段与方法。
学习领域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设计?应用”将学科知识融入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目的。
生动的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9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造欲望。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说明“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还应认知作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的学习领域。
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劳动,并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努力激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欣赏?评述”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美术欣赏方法,学会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道收集相关信息,涵养人文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精神。
教师要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与当地地理、历史、经济、民俗的联系,使欣赏与评述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说明(四)“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