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动物发育生物学实验报告——斑马鱼胚发育背轴节调节因子
斑马鱼胚胎发育阶段相关基因的挖掘与分析

斑马鱼胚胎发育阶段相关基因的挖掘与分析近年来,斑马鱼成为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模式生物,其胚胎发育过程十分规律和可控,是研究发育生物学和基因调控机制的重要模型。
随着基因挖掘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因与斑马鱼胚胎发育阶段相关性得到了发现。
因此,分析斑马鱼胚胎发育阶段相关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对于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斑马鱼胚胎发育阶段及其分子机制斑马鱼是一种小型热带鱼类,其胚胎发育阶段可分为十几个时期,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这些不同的发育阶段均是由基因表达的时空调控所驱动的,特定的基因激活和抑制导致了不同的胚胎形态和器官功能的发生。
在斑马鱼的早期发育过程中,主要涉及到卵母细胞的受精和初胚形成。
此阶段的发育主要由母源性基因调控,如 nop5、dead end、Vasa等。
随着器官的逐渐形成,受精卵将发展成为由脑、眼、肌肉等不同组织构成的多细胞胚胎。
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神经、视觉、肌肉等多种发育生物学特征,同时也是多个信号通路的交错调节,如 BMP、Wnt、Notch、Hedgehog等。
在胚胎发育的晚期,涉及到器官的成熟和功能细化等生理特征。
这个过程也是多种生化信号和调节因子交错作用下的结果,其主要涉及到细胞增殖、周期、分化等方面的调控,如 Cyclin D1、Nodal、Sox9等。
以上所述只是基础的胚胎发育阶段及其分子机制,实际上与胚胎发育相关的基因非常多且复杂。
因此,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相关基因的挖掘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二、斑马鱼胚胎发育相关基因的挖掘通常,对基因的挖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例如,可以通过对小分子化学物质的筛选和识别来验证潜在的胚胎发育相关基因,或者采用基于全反式PCR和转录组测序技术的方法进行基因调控因子的预测和鉴定。
另外,通过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突变模式和形态,可获得一些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候选基因,对其功能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已经有大量的胚胎发育相关基因在斑马鱼中被发现并得到了鉴定。
斑马鱼的胚胎发育和行为观察

观察
汇报人:XX
2024-01-11
• 斑马鱼基本概述 • 斑马鱼胚胎形态学观察 • 斑马鱼胚胎生理学观察 • 斑马鱼行为学观察方法与技术 • 斑马鱼行为学观察实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斑马鱼基本概述
斑马鱼生物学特性
体型特征
食性
斑马鱼体型修长,侧扁,成鱼体长34厘米,呈纺锤形。体色为银蓝色或 银色,有数条黑色纵纹贯穿全身,形 似斑马线。
原肠胚期
原肠胚期是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之一。在这个阶段,胚胎 内部细胞进一步分化形成中胚层,并开始形成消化管、神 经管等器官原基。
孵化期
孵化期是胚胎发育的最后阶段。在孵化前,胚胎内部器官 基本发育成形。随着孵化过程的进行,胚胎逐渐破膜而出 ,成为幼鱼。
02
斑马鱼胚胎形态学观察
受精卵形态与结构特点
受精卵呈圆球形,透 明度高,直径约 1mm。
受精卵表面有一层坚 韧的卵壳,保护胚胎 免受外界损伤。
卵黄囊较大,占据受 精卵的大部分体积, 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
卵裂期及囊胚期发育过程
卵裂期
受精卵经过连续多次快速分裂,形成多细胞胚胎。此阶段细胞数量增加,但胚 胎总体积基本不变。
囊胚期
细胞继续分裂并重新排列,形成囊胚。此时胚胎内部出现空腔,即囊胚腔,细 胞开始分化为内细胞团和外层细胞。
02
攻击性
在争夺领地、配偶或食物等资源时,斑马鱼可能会表现出攻击性。攻击
行为包括追逐、撕咬等,旨在将竞争对手赶出领地或获取所需资源。
03
行为影响因素
领域性和攻击性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体大小、健康状况、环
境压力等。较大的个体通常更具攻击性,而环境压力可能导致斑马鱼的
斑马鱼性腺促熟及早期发育模式

年月日姓名:专业年级:同组者科目:发育生物学实验题目:斑马鱼性腺促熟及早期发育模式一【目的要求】1、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斑马鱼性腺促熟和产卵调控技术2、通过斑马鱼早期发育的观察,巩固对硬骨鱼胚胎发生的认识二【实验材料】(一)器材培养缸、控温棒、解剖镜、显微镜(二)试剂经太阳晒过至少一天的自来水(三)动物斑马鱼(Danio sp.)三【实验内容】(一)亲鱼培育和性腺促熟挑选体长大于4厘米的斑马鱼放养于鱼缸中,水温保持在28℃左右,放养数量根据鱼缸中水体体积而定,密度5尾\L左右。
饲喂亲鱼用的饲料有活性饲料和配合饲料两种,直接购自于观赏鱼市场,要求每天投喂4次,及时清除残饵,隔天换水,快到繁殖季节时将雌雄分养,加强管理。
(三)繁殖繁殖前一天中午,将雌雄合养于繁殖缸里,要求雌雄比例为2:1。
由于斑马鱼有食卵的习性,为防止亲鱼吞噬鱼卵,可用网孔为2-3毫米的网将亲鱼限制在繁殖缸的上半部活动,以防止亲鱼吞吃鱼卵。
一般次日凌晨到中午可以产卵和受精,受精卵便沉降于缸底,将繁殖后的亲鱼及时转移至别的培养缸中,吸取缸底受精卵,剔除异物以及眼观有白色小斑点、畸形异常卵。
(三)斑马鱼胚胎发育模式孵化期间,培养用水温度控制在25-28℃,每天要及时清除败育卵,并换水1-2次。
按时观察记录斑马鱼胚胎的早期发育过程,绘制斑马鱼的胚胎发育模式图。
1、受精卵:斑马鱼的卵呈圆球形,橙黄色、微透明,直径0.8-0.9 mm。
在水中,受精卵卵膜(壳膜)迅速膨胀,出现透明的卵周隙,在壳膜上可以看到呈漏斗状的卵膜孔。
2、卵裂:卵子受精后,细胞质迅速向动物极流动,并集中形成帽状的胚盘。
卵裂即在胚盘范围内进行,卵裂属于不全裂,盘状卵裂。
第一次分裂为经裂,分裂沟自上而下,但不到达底部,结果分为两个相等的不完整分裂球。
第二次分裂仍为经裂,分裂面与第一次垂直,仍是不完全分裂,于是分成大小相似的四个分裂球。
第三次分裂亦为经裂,两个分裂面在第一次分裂面两侧,并与第一次分裂面平行,形成两排,每排四个,共八个分裂球。
研究斑马鱼的胚胎发育及其关键期发育

研究斑马鱼的胚胎发育及其关键期发育斑马鱼作为实验室中常用的模式生物之一,其相对简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使得它成为了人们研究胚胎发育的重要对象之一。
斑马鱼的生殖过程非常规律,整个胚胎发育周期为24小时左右,孵化出的幼鱼期只有3天时间,因此研究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关键期是极为重要的。
1.斑马鱼的繁殖周期按照斑马鱼的繁殖周期,胚胎发育可分为四个阶段:受精卵期、原肠胚期、中胚层期和胚胎期。
在受精卵期,由于胚胎的细胞数量较少,细胞分化还未开始,因此对于实验研究比较有利。
而原肠胚期则是胚胎细胞分化的关键时期,不同类型的细胞开始出现,胚胎的体轴形成也在这一时期完成。
中胚层期则是各个器官的形成时期,器官原基逐渐形成并开始发育。
胚胎期则是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的阶段,各种器官开始具备其特定的功能。
2.斑马鱼的胚胎发育与研究方法在研究斑马鱼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有两种经典的实验方法:一种是观察胚胎的形态,另一种则是分子遗传学方法。
观察胚胎形态的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形态学分析、各种染色法和微剖检查等。
分子遗传学方法则包括DNA微注射、利用Tol2系统进行基因转染、利用Morphant植入进行基因敲除和利用各种转录因子进行基因表达调控等。
这些方法能够全面深入地研究斑马鱼发育过程中的各个细节,为发育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成熟的基础。
3.斑马鱼的胚胎发育关键期胚胎发育关键期即是指在这些时期,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关键分化事件,从而对胚胎发育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比如,在受精卵期,精卵和精子合并形成的原始受精卵很快分裂成数千个相同大小的细胞,进入囊胚阶段,随后囊胚开始对细胞进行分化。
在这个时期,实验研究可以利用形态和分子生物技术,来全面了解斑马鱼胚胎发育基本的细胞分化过程。
原肠胚期则是一个重要的发育关键期,这时各个器官开始发育,形成胃肠道和脊髓,并且产生了一些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
中胚层期和胚胎期是一个比较综合和复杂的发育时期,不同器官之间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分化程度和细胞命运已经初步确定,此时的特定基因已经被表达并进入各个器官的形态调控中。
斑马鱼早期胚胎背腹发育中ripply1的作用论文

斑马鱼早期胚胎背腹发育中ripply1的作用论文斑马鱼早期胚胎背腹发育中ripply1的作用论文胚轴(embryonic axes)形成是多细胞生物躯体模式(body plan)建立的一个重要过程,主要包括前- 后轴(anterior-posterior axis )、背 - 腹轴( dorsal-ventral axis)和左 - 右轴( left-right axis) .对两栖动物胚胎的研究发现背 - 腹轴早在受精后即可观察到,如爪蛙胚胎皮层转动形成的灰色新月区在后期发育成背部。
德国发育生物学家 Hans Spemann 和他的学生 Hilde Mangold 将原肠早期蝾螈胚胎的背部组织移植到另一种蝾螈胚胎的腹部,得到了形成双体轴的胚胎,次级体轴的脊索来自于供体胚胎,而神经管和体节多数来自于受体,这说明该背部组织能诱导周围受体胚胎的细胞形成神经管,首次提出了胚胎诱导的概念并称该背部组织为组织者( or-ganizer) .ripply 家族蛋白在 2005 年被发现并揭示了其部分功能[1],研究发现 ripply1 和 ripply2 特异表达于体节,其中 Ripply1 蛋白与转录辅抑制因子 Groucho 结合,能够终止分节基因的表达,维持体节的前后极性。
之后对 ripply1 的研究都集中在其在体节时期对体节发生的作用,而其在早期胚胎模式发生的作用却研究甚少。
但最近在爪蛙中的研究发现ripply家族蛋白能通过其WRPW 区域结合多梳蛋白( Polycomb group proteins)起转录去抑制的作用,并且在背 - 腹轴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然而,rip-ply 家族基因在胚胎发育早期的.表达图式和调节方式还不清楚。
并且,ripply3 是人的唐氏综合征关键区域基因 6( Down syndrome critical region gene 6,dscr6)的同源基因[3].因此,研究 ripply 家族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能为人类遗传疾病的致病机理提供信息。
斑马鱼胚胎发育基因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斑马鱼胚胎发育基因与功能的研究进展斑马鱼是一种常见但又极其特殊的小型观赏鱼类,它们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拥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因此成为了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
通过对斑马鱼进行基因编辑和遗传学实验,科学家们逐渐发现其胚胎发育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基因以及它们的功能,这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认识,而且可以为其它生物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斑马鱼基因组的研究斑马鱼的基因组非常小、简单,但也很特殊,与人类和小鼠基因组存在较高的相似性,这让斑马鱼成为了研究发育生物学、基因调控和疾病模型等领域的绝佳模式生物。
研究发现,斑马鱼基因组含有大约2.7亿个碱基对,并且有约7万个基因,其中的大部分基因与人类或小鼠的基因存在功能上的相似性。
这让斑马鱼成为了研究发育生物学、基因调控和疾病模型等领域的绝佳模式生物,因为它们的生长和发育具有很高的可塑性,而且在成年后生命周期较短,其胚胎的早期发育过程更是完全透明,让科学家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其中的过程。
二、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调控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一般分为不同的阶段,通过对各个发育阶段的斑马鱼胚胎进行基因调控和功能研究,科学家们逐渐揭示了许多重要的发现。
一些基因负责斑马鱼的胚胎发育,如胚胎发育第一阶段的基因nrdp1,其担负着细胞核中的degradation保持during cell division的任务,同时nrdp1和内质网脱落调节蛋白p58温度缺陷包装的方式也有关系。
另一些基因则负责胚胎的器官发育,如在体育的鳍环投射被关键结构点抑制基因和smoothened 等基因,这些基因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异常活动会造成发育异常或者致病。
而在斑马鱼胚胎发育到一定的时期以后,神经系统的快速发育就成为了重点,这时候一些特异性的基因将会被表达,如gap43和omp等,这些基因机制是重要的神经信息人员通道的生物标志,此时会刺激生长锻炼和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指导树突和神经纤维的生长与导向,如此就可以构建功能区域内的神经网络。
斑马鱼相关实验操作

斑马鱼人工繁殖、受精和胚胎发育一、实验目的了解斑马鱼的生活和繁殖习性,掌握斑马鱼人工繁殖技术,了解斑马鱼受精、胚胎发育过程和形态模式形成的特点。
二、斑马鱼的生活和繁殖习性斑马鱼(Danio rerio)为热带鱼类,可在一年内多次产卵。
在合适的养殖条件下,4月龄的斑马鱼即性成熟;性成熟后每1-2周可以产卵一次,一条雌鱼一次可以产出数百颗卵子。
斑马鱼产卵受温度和光照长度的调节。
最适产卵水温为28.5℃,产卵的光调节周期为光照14小时,黑暗10小时。
为防止自然产卵,性成熟的雌、雄斑马鱼必须分开养殖。
斑马鱼具有下列特点:1、繁殖周期短,不受季节限制,容易获得所需要的精子、卵子和胚胎材料。
2、小型鱼类,可在实验室高密度养殖,饲养成本低。
3、是脊椎动物,具有和人类相似的器官和组织。
4、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胎培养条件简单。
5、胚胎透明,可以在活体上直接观察器官的发育。
6、发育周期短,在28.5℃温度下培养,受精后24小时即可以形成个体的基本结构。
因此,斑马鱼现在选择作为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模式动物。
三、实验器材和材料斑马鱼养殖系统,大塑料盆(直径约58cm)两个,塑料筛框(直径约36cm)一个,中号塑料盆(直径约36cm)1个,加热棒,加气泵,12cm培养皿若干,9cm培养皿若干,数个胶头滴管。
曝气水10L。
性成熟雌、雄性斑马鱼。
四、实验内容和程序实验前一天的准备:1、在实验前一天的早上向2个大塑料盆中放大半盆干净的自来水,放入气泵和加热棒,将加热棒温度调整至28℃(每个加热棒都有差异,需要放入温度计,根据温度计指示的实际温度调节和校准温度计),以供斑马鱼催产繁殖时使用。
2、曝气水将干净的自来水烧开后冷却,将气泵放入其中进行曝气,以为培养胚胎之用。
3、斑马鱼的选取和催产雌雄鱼的鉴别:性成熟的雄鱼体型修长,腹部较小,而雌鱼腹部较大。
选鱼的时间在实验前一天的晚上,在选取斑马鱼之前需要喂食红虫,喂食后1小时才开始选鱼。
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在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在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自从19世纪开始,科学家们一直在通过选定某些模式生物,如斑马鱼、小鼠、果蝇等来深入研究生命的奥秘。
这些模式生物被广泛用于从发育生物学到遗传学的研究领域。
其中,斑马鱼由于拥有发育速度快,透明度高,繁殖周期短等优点,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理想的实验材料。
本文将详细探讨斑马鱼在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斑马鱼在发育生物学方面的应用1.1 受精和胚胎发育斑马鱼的成熟期很短,仅需3个月,且在水中繁殖,雄鱼和雌鱼在不经过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会自行交配,产下千万个卵子。
这些特点使得斑马鱼成为了研究受精和胚胎发育的理想模式生物。
斑马鱼发育周期短,且在受精后仅需数小时即可胚胎发育,科学家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受精的过程和胚胎早期的变化过程。
这为我们对于生命的起源和胚胎形成等领域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参考。
1.2 器官发育斑马鱼器官发育过程也是发育生物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基因改造,观察到不同基因表达出来对器官发育的影响。
例如,一项研究表明,在一个发育的胰腺中,Pdx1基因是发展为稳定胰岛细胞所必不可少的基因。
通过改变Pdx1的表达模式,科学家们成功地发现Pdx1对稳定胰岛细胞数量的影响,加深了我们对器官发育的了解。
1.3 神经发育斑马鱼神经系统发育与脊椎动物的其他模式生物非常相似,与小鼠等模式生物相比,斑马鱼生长速度快,且在早期神经系统发育阶段仍较为简单,因此可以更好地研究这些阶段中神经系统的构建和运作。
在神经发育领域中,斑马鱼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研究神经元的分布序列、神经细胞的形态和运动状态、神经元的自发活动等方面。
二、斑马鱼在遗传学方面的应用2.1 遗传显微镜在斑马鱼遗传学领域,另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是遗传显微镜。
这个显微镜是一个用于斑马鱼早期胚胎研究的特殊显微镜。
这个显微镜可以放大数倍,帮助科学家在斑马鱼胚胎中发现突变。
该显微镜的广泛使用在突变分析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帮助我们在独特的水平上研究生命的启动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大学模式动物发育生物学实验报告
斑马鱼体节发育调节因子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姜政 2012/10/4 实验目的:
练习用显微注射法向斑马鱼受精卵中注射体节发育调节因子的mRNA,观察两种体节调节因子过表达作 用下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形态特点和规律,了解两种调节因子作用于斑马鱼体节发育的机理。 实验方法:
3
Antivin(Lefty)是TGF-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超家族中的一个子家族,Antivin的过表达会阻 碍斑马鱼头部和躯干中胚层的发育。Activin的表达与体节调节过程并存,主要作用是减弱原肠期体节信号通 路,是体节调节通路中Cyc和Sqt的拮抗剂,因此Antivin与Sqt等组成了原肠期体节发生的正、负反馈调节因子。 Antivin过表达使斑马鱼体节调节控件Cyc、Sqt作用降低,反过来,Antivin的影响也可以被Cyc和Sqt的过表达 消除。体节分化过程中反馈调节的大致过程是:上游的调节因子启动Sqt、Cyc等的表达,并形成正反馈循环, 同时起始Antivin在中胚层的表达形成体节调节的负反馈循环(图3,右)。Antivin作为拮抗剂可能的机理是阻 断了体节调节受体与Sqt等配体的结合,使受体无法被激活[7]。通常,Antivin过表达的胚胎仅仅由前脑和眼 睛构成[6],而实验观察发现,多数胚胎最终并没有发育出完整的眼睛,而且Nodal通路的受阻也彻底破坏了 胚胎的血液循环系统(图2)。在胚胎发育的体节期晚期,Lefty家族蛋白(Lefty1、Lefty2等)分别在胚胎左 侧的中脑和基板不对称表达,这显示了Lefty家族蛋白在胚胎左右轴决定(图4)中的作用[8]。
体节信号通路(Nodal Signaling)是斑马鱼中内胚层分化的最初步骤。Squint(Sqt)是一种在中胚层形成 和分化过程中与体节调节相关的生长因子[1]。通常,Sqt与其同系物cyclops(Cyc)共同在体节通路上发挥作 用(图3,左)。Cyc和Sqt都在囊胚期末期的中内胚层胚盘边缘处表达,其中Sqt在卵黄合胞体层(YSL)表达, 两者都是中胚层分化的诱导信号。Cyc和Sqt的同时缺失会导致原肠期中胚层的退化并进一步导致大部分中胚 层和内胚层的缺失,表现为头部、躯干缺失以及胚环不能形成[2, 3, 4]。
图3. 斑马鱼体节调节通路示意图(左)和正、负反馈调节模型(右)(引自Malcolm Whitman 2001)。 2
模式动物发育生物学实验报告——体节调节因子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通常,Sqt的过表达会导致背侧中胚层的异位和扩增,一些胚胎甚至形成副轴[5]。实验观察(图1)证明 了这一表型。在神经的早期发育过程中,Sqt和bozozok(Boz)是β-环连蛋白下游相互平行的调节蛋白,共 同促进神经前体的发育,Boz和Sqt同时缺失会导致胚胎端脑缺失[6]。
采集斑马鱼受精卵,用显微注射法向三批一定数量的受精卵中分别注射适量Squint配体mRNA、拮抗剂 Antivin (Lefty)mRNA和绿色荧光蛋白mRNA(作为实验对照),注射位置位于卵黄接近胚盘的部分。将 注射之后的受精卵加入ER营养液以28.5℃培养,定时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并做照相记录。 实验结果:
图4. Lefty与Cyclops在斑马鱼胚胎中轴线和对称性形成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模型(引自Bisgrove B.W. et al. 1999)。
参考文献: 1. Yu Chen, Alexander F. Schier. The zebrash Nodal signal Squint functions as a morphogen. Nature, 411(31): 607-610, (2001). 2. Malcolm Whitman. Nodal Signaling in Early Vertebrate Embryos: Themes and Variations. Developmental Cell, Vol. 1, 605–617, (2001). 3. Alexander F. Schier, Michael M. Shen. Nodal signalling in vertebrate development. Nature, 403(27): 385-389, (1999). 4. Hans Martin Pogoda, Lilianna Solnica Krezel, Wolfgang Driever and Dirk Meyer. The zebrafish 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FoxH1/Fast1 is a modulator of Nodal signaling required for organizer formation. Current Biology, 10:1041–1049, (2000). 5. Alexander F. Schier and William S. Talbot. Nodal signaling and the zebrafish organizer. Int. J. Dev. Biol. 45: 289-297, (2001). 6. Stephen W. Wilson and John L. R. Rubenstein. Induction and Dorsoventral Patterning of the Telencephalon. Neuron, 28: 641–651, (2000). 7. Meno. C., Gritsman. K., Ohishi. S., Ohfuji. Y., Heckscher. E., Mochida. K., Shimono. A., Kondoh. H., Talbot W.S., Robertson E.J. et al. Mouse Lefty2 and zebrafish antivin are feedback inhibitors of Nodal signaling during vertebrate gastrulation. Mol. Cell, 4: 287–298, (1999). 8. Bisgrove B.W., Essner J.J., Yost H.J.. Regulation of midline development by antagonism of Lefty and Nodal signaling. Development, 126: 3253–3262, (1999).
+Biblioteka ++
+
+
+
图1. 注射Squint配体mRNA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情况。 Squint蛋白过表达的斑马鱼胚胎在原肠期即开始发生形态异常(图1. Sqt 5h),胚层细胞外包时卵黄为
椭球形而不是正常的卵圆形。在体节期,异常主要表现为背部胚层过度发育(类似于锂离子处理32细胞期 胚胎的发育情况),背侧体节排列紊乱(图1. Sqt 18h右图箭头)。30h后,胚胎的畸形更加明显,具体表现 为:躯干背侧细胞增生(图1 Sqt 30h箭头),而同时期正常胚胎背部棱角分明;头部主要器官如眼原基和脑 的大部分缺失,没有明确的器官结构;心包膜与卵黄分离不正常。40h后,胚胎已经有大量黑色素细胞覆盖; 尾部伸展;红细胞开始出现,但心脏部位仍然紧贴腹侧卵黄,且没有心跳和血液循环,心包膜中空透明; 头部缺失,仅能看到耳囊。Squint过表达的胚胎存活率极低,绝大部分停留在了体节期。
1
模式动物发育生物学实验报告——体节调节因子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
+
+
+
+
+
图2. 注射拮抗剂Antivin(Lefty)mRNA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情况。 Antivin过表达的斑马鱼胚胎最主要的形态异常是背部发育缺失,这与Squint过表达胚胎的表现相反。在
第5h原肠期时,大部分胚胎形态与图2. Lefty 5h相近,胚层下包不均匀,而不是正常胚胎的50%外包。进入 体节期和咽囊期,多数胚胎表现出了明显的背部缺失,具体表现为背部躯干没有明显的体节特征,且背部 与尾部相连处躯干缺失(图2. Lefty18h、Lefty29h箭头)。此外,上述胚胎还伴有卵黄不规则变形,头部眼原 基发育异常。50h左右进入孵化期的胚胎,躯干扭曲不能随绒膜形状自然伸展;卵黄形状不规则,心包膜缩 小;有红色血液产生但没有心跳和血液循环;眼睛缺失。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