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和牧童》上课(1)
教案《画家和牧童》

教案《画家和牧童》: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画家和牧童的故事背景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分析画家的绘画技巧和牧童的形象特点。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1.2 教学内容画家和牧童的故事介绍。
画家的绘画技巧分析。
牧童的形象特点解读。
1.3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画家和牧童的故事背景。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画家的绘画技巧和牧童的形象特点。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第二章:画家和牧童的故事背景2.1 教学目标了解画家和牧童的故事背景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2.2 教学内容介绍画家和牧童的故事背景。
分析故事背景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2.3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画家和牧童的故事背景。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故事背景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第三章:画家的绘画技巧分析3.1 教学目标分析画家的绘画技巧。
3.2 教学内容分析画家的绘画技巧。
3.3 教学方法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画家的绘画技巧。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画家的绘画技巧。
第四章:牧童的形象特点解读4.1 教学目标解读牧童的形象特点。
4.2 教学内容解读牧童的形象特点。
4.3 教学方法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牧童的形象特点。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牧童的形象特点。
第五章:培养审美能力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5.2 教学内容通过欣赏和分析《画家和牧童》画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画家和牧童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5.3 教学方法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画家和牧童》画作。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画家和牧童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第六章:对比分析与创意绘画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风格的认识和欣赏。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绘画技巧。
6.2 教学内容分析其他类似题材的画作,进行对比。
进行创意绘画活动,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风格的画作。
6.3 教学方法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艺术风格的特点。
《画家和牧童》教学教案

《画家和牧童》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画家和牧童》的故事背景及画家戴嵩和牧童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欣赏能力。
(3)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故事的认知水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画家的创作过程。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画作。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2)引导学生理解诚实、谦虚、勇敢的品质。
(3)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故事背景介绍:《画家和牧童》是一则发生在唐朝的故事,讲述了画家戴嵩与牧童之间的有趣互动。
2. 故事梗概: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一天,他在林中散步时遇到了一个牧童。
牧童看到戴嵩的画作,不禁捧腹大笑,认为画中的牛尾巴的动作不符合实际。
戴嵩虚心接受了牧童的建议,修改了画作。
这件事传遍了全国,让人们更加尊敬戴嵩。
3. 画家创作过程:让学生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了解画家戴嵩的创作过程,以及他如何根据牧童的建议修改画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画家和牧童》的故事内容,认识画家戴嵩和牧童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画家戴嵩虚心接受牧童建议的品质,以及这一事件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准备与《画家和牧童》相关的图片,包括画家戴嵩的画作、牧童与画家的互动场景等。
2. 教学道具:准备画笔、画纸等绘画工具,以便学生在课堂上尝试绘制简单画作。
3.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故事梗概、画家创作过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画家戴嵩的画作,引导学生进入《画家和牧童》的故事情境。
2.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画家和牧童》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画家戴嵩与牧童之间的关系。
4. 画家创作过程展示:教师展示画家戴嵩的创作过程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画家的创作方法。
教案《画家和牧童》

教案《画家和牧童》:第一部分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分析中国著名画家戴嵩的画作《画家和牧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将理解画中的细节和寓意,并探索画家通过作品传达的信息。
教学目标:1. 了解戴嵩的艺术背景和绘画风格。
2. 分析《画家和牧童》的画面内容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欣赏能力。
4. 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历史的关系。
教学重点:1. 戴嵩的艺术背景和绘画风格。
2. 《画家和牧童》的画面内容和技巧。
教学难点:1. 戴嵩的绘画风格和对画面的表现。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绘画。
教学准备:1. 准备戴嵩的《画家和牧童》的高清图片或实物。
2. 为学生准备相关的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戴嵩的艺术背景和绘画风格。
2. 展示《画家和牧童》的高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二、画面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的内容,包括人物、景象等。
2. 分析画面的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三、寓意探讨(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画作背后的寓意和信息。
2. 分组讨论,每组挑选一个角度进行探讨。
四、绘画实践(15分钟)1. 让学生根据观察和分析的结果,尝试自己绘画一幅类似的画面。
2. 引导学生注意画面的技巧和构图。
1.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和讨论成果。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课后收集其他戴嵩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教师也应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教案《画家和牧童》:第六部分六、深入研究(15分钟)1. 让学生观察戴嵩的其他作品,比较其风格和《画家和牧童》的异同。
2. 分析戴嵩的绘画技法特点,如线条运用、色彩搭配、构图布局等。
教案《画家和牧童》

教案《画家和牧童》: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画家和牧童》是一篇描绘了著名画家戴嵩与牧童之间有趣故事的课文。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戴嵩认真、细致、善于观察的品质,以及牧童敢于质疑、勇于表达的精神。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所展现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到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培养自己认真、细致、敢于质疑的精神。
1.3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感悟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第二章:课文学习2.1 课文简介本节课文讲述了著名画家戴嵩画了一幅《斗牛图》,却被一个牧童指出画中的错误。
戴嵩虚心接受牧童的批评,并改正了错误。
这个故事表现了戴嵩认真、细致、善于观察的品质,以及牧童敢于质疑、勇于表达的精神。
2.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2.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分享所画出的重要句子。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悟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2.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第三章:情感体验3.1 情景再现学生分角色扮演画家戴嵩和牧童,再现课文中的场景,体会画家和牧童的心情。
3.2 情感交流学生分享自己在扮演过程中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第四章:审美鉴赏4.1 欣赏画作学生欣赏戴嵩的画作,感受画家的艺术成就。
4.2 审美评价学生对戴嵩的画作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画家的技艺和品质两方面进行思考。
第五章:拓展训练5.1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绘制一幅以画家和牧童为主题的画作,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教案《画家和牧童》

教案《画家和牧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画家戴嵩及其代表作《画家和牧童》的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画家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2)引导学生分析画面的构图、色彩、线条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尊重和热爱。
(2)引导学生认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历史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画家戴嵩及其代表作《画家和牧童》。
(2)分析《画家和牧童》的画面特点和艺术价值。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画家戴嵩的创作意图和表现手法。
(2)培养学生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画家戴嵩的相关资料和作品图片。
(2)准备教学课件和讨论题目。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了解画家戴嵩及其代表作。
(2)准备发言稿,谈谈自己对绘画艺术的看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画家戴嵩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
(2)展示戴嵩的代表作《画家和牧童》,引导学生关注画面内容。
2. 讲授新课:(1)分析《画家和牧童》的画面构图、色彩、线条等特点。
(2)讲解画家的创作背景和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意义。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绘画艺术的看法。
(2)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4. 欣赏与评价:(1)让学生欣赏其他古代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对《画家和牧童》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教师展示戴嵩的其他作品,如《千里江山图》、《早春图》等,让学生对比分析《画家和牧童》的差异。
画家和牧童ppt课件1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谢谢您下载使用!
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
附赠 中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前
言
高考状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许多 人的眼中,他们就如浩瀚宇宙里璀璨夺目 的星星那样遥不可及。但实际上他们和我 们每一个同学都一样平凡而普通,但他们 有是不平凡不普通的,他们的不平凡之处 就是在学习方面有一些独到的个性,又有 着一些共性,而这些对在校的同学尤其是 将参加高考的同学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班主任: 我觉得何旋今天取得这样的成绩, 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何旋是土生土长的北京 二中的学生,二中的教育理念是综合培养学生 的素质和能力。我觉得何旋,她取得今天这么 好的成绩,一个来源于她的扎实的学习上的基 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我觉得特别想提的, 何旋是一个特别充满自信,充满阳光的这样一 个女孩子。在我印象当中,何旋是一个最爱笑 的,而且她的笑特别感染人的。所以我觉得她 很阳光,而且充满自信,这是她突出的这样一 个特点。所以我觉得,这是她今天取得好成绩 当中,心理素质非常好,是非常重要的。
青 春 风 采
高考总分:
692分(含20分加分) 语文131分 数学145分 英语141分 文综255分
毕业学校:北京二中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 院 北京市文科状元 阳光女孩--何旋
来自北京二中,高考成绩672分,还有20 分加分。“何旋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 的笑声,远远的就能听见她的笑声。” 班主任吴京梅说,何旋是个阳光女孩。 “她是学校的摄影记者,非常外向,如 果加上20分的加分,她的成绩应该是 692。”吴老师说,何旋考出好成绩的秘 诀是心态好。“她很自信,也很有爱心。 考试结束后,她还问我怎么给边远地区 的学校捐书”。
画家和牧童
画家和牧童课件(1)

所以,有钱的人还争着花 大价钱购买。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 许多人观赏。
我们一听到上课铃响了,就_____。
____一____,就马上做功课。
____一____,就_____。
戴嵩沉思片刻,决 定画一幅《斗牛图》。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 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 画成了。
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
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 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 画成了。
_____一会儿_____, 一会儿_______,很快 就______。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 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 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 扬道。
• 围观的人看了, 纷纷夸赞 夸赞 。
•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 妙 称赞 之作!” 一位商人称赞道 。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 赞扬 样的画!” 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 这里有三个表示同一个意思的词语,你发现了吗?
牧童一见到这幅画 就说:“_________。 ”
这牛尾巴画错了,两牛 相斗的时候,全身的力气都 用在角上,尾巴是夹在后腿 中间的。您画的牛尾巴是翘 起来的,那是牛用尾巴驱赶 牛蝇的样子。您没见过两牛 相斗的情形吧?
你真是一个 ___________的牧童啊!
你真是一个 ___________的画家啊!
我想说 ...... • 我想对戴嵩说:
• 我想对牧童说: • 我想对围观的人说: • 我还人行,必有我师。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读《皇帝的新装》等敢 于挑战权威的故事书。
21 画家和牧童
城关小学
邹文秋
《画家和牧童》第一课时教案

《画家和牧童》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读准字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书写三个带有提手旁的生字“抹”、“挤”、“拱”,努力做到字迹工整、美观。
3.通过读课文,初步认识“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4.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学生:读课文3至5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给文中不认识的字加上拼音。
教师:教学用书,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境设计与布置:多媒体、实物投影。
课前交流:你有哪些朋友呢?【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画家(板书),一位是牧童(板书);2.一位是赫赫有名的大画家,一位是不知名的小牧童,他们在一起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家和牧童》(板书:和)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
请赶快把课文翻到95页。
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学习小伙伴想提醒大家: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书,师巡视,帮助纠正字音)三、学习生字过渡:刚才同学们认真读书的样子,老师非常喜欢。
课文里的生字都会读了吗?1.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你觉得哪个字音容易读错,想要提醒大家?教师相机区别“嵩、高,蝇、绳”;”【预设:生没发现,师直接提醒】【高上面有一个山字,读作嵩,我国还有一处非常有名的山叫嵩山呢。
戴嵩,再读一遍;大家请看,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虫字旁的字读作——蝇,和虫类有关,绞丝旁的字才是绳,和丝线有关。
】【预设评价:a.哇,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b.你真会观察】评价:你真是学习的有心人、你的送气音读得很好、你的第三声读得到位、你的后鼻音读得准。
2.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1)指名读。
经过同学的提醒,相信大家一定能把生字读得更准。
瞧,生字宝宝来啦!评价:哇!大家把生字读得又对又好!(2)齐读。
咱们再一起来读读。
评价:声音真响亮!3.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默读课文1—4自然段,思考:
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 到戴嵩是位著名的画家,用 “——”划出来。
1、他的画一挂出来,
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 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 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 买。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 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 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 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比较句子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3、“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
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4、“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 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 赞扬道。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 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 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 道。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 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 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 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 道。
小练笔:
“画得______,画得______, 这真是_________!”
名副其实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神来之笔 名不虚传 出神入化
他的画挂出来,有许多人观赏。
比较句子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他的画挂出来,有许多人观赏。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 许多人观赏。
……一……,就……。
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 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 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 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我会写
价
钱
批
评
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把课文读通读顺。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 画家和牧童之间的什么故事?
dài
sōnɡ
戴
嵩
唐朝有一位( )的画家叫( ), 有一次,他替朋友画《斗牛图》。很快就完成 了。人们看了,纷纷( )。而一位( ) 却提出了不同意见,听了牧童的话,戴嵩非常 ( ),连忙对牧童的( )表示感谢。 戴嵩 夸赞 牧童 惭愧 著名 指教
画家和牧童
《 虾 》 齐 白 石
《八骏图》徐悲鸿
《 鹰 》 李 苦 禅
名副其实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名不虚传 神来之笔 出神入化
jià
pī
价钱
yíng
批评
mò mǒ
牛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
gòu
qū
cán kuì
购买 驱赶 惭愧
gǒng qiào
拱手 翘起来
价钱
购买
批评
驱赶
牛蝇
惭愧
拱手 翘起来 浓墨涂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