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学习古代汉语的诀窍》(南京大学高小方)
古代汉语《孟子》五章(南京大学高小方)讲课教案

古代汉语《孟子》五章(南京大学高小方)《古代汉语》南京大学高小方教授师承关系:孔子—曾参—子思(孔伋、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孟子生平事迹:约BC372~289 年,孟轲,字子舆(《文选·辨命论》李善注引《傅子》)战国中期,儒家代表人物。
从事教育,游说诸侯,晚年著书。
孟子宣扬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了“仁政”、“王道”学说:制民恒产(并非是分田到户,土地所有权仍属于平民,但是给老百姓耕种);薄税敛;省刑罚。
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建议统治者要“保(安抚)民而王4”(破读wang4,安抚百姓,从而统一天下而称王)。
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滕文公下》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告子下》君子所,其无16(毋)逸。
——《尚书》所,处在自己的岗位上;其:语气副词,该;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尽心上》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离娄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告子上》《孟子》全书七篇,每篇分上下(引文要分上下篇)。
每篇若干章。
全书共261 章,34685字。
作者:大致是孟子自作,其弟子(万章等)和再传弟子都做过一些润色工作。
内容:着重记载孟子言行,集中反映了孟子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
体制:语录体。
特点:气势充溢,雄健有力,感情激越,条理明晰,善用譬喻,畅达感人。
注本:《十三经注疏》:(东汉)赵岐注,旧题宋孙奭(shì)疏(可能是托名);《四书集注》:(宋)朱熹集注;《孟子正义》(模范本):(清)焦循正义;《诸子集成》本《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
1 寡人之於國也(梁惠王上) 1.36 11 10梁惠王曰 : “寡人之於國也 6,盡心焉耳 11矣。
河内凶 10,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 河内;河東凶亦然。
6寡人之於國也 6,常式:寡人尽心于国矣。
焉:之于,词序强调;耳11:┏(打消、弱化语气)罢了,而已; [ 大部分场 ] ┗(加强、强化语气)相当于“可⋯⋯着呢!”[ 此处为加强 ] 译:我对于治理国家啊,可算是尽了心的啊!10 凶 10 :┏凶:不吉利;饥荒; ┗兇:兇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内闹了饥荒,就把那的一部分灾民移到河东;把 河东的一部分粮食移到河内;《孟子》五章(二)10 11察鄰國之政,無如 10寡人之用心者。
古代汉语学习方法

古代漢語學習方法南京大学高小方的方法(一)牢牢抓住八条:(1)"四到"法眼到──繁体字,一笔一画看仔细;只看到一个大概的轮廓不行,如:"寿(壽)"、"刚才(纔)"的"才"的繁体。
有注解,逐条看。
"不求甚解",至少学语言课不行。
口到──寓记忆于吟哦,培养"语感"。
西谚:"与其记在心间,不如记在唇边。
"运动记忆不易忘。
心到──用心记,记特殊音义,记特殊句型等等。
多思。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史记·五帝本纪》)这八个字是古今多少学问家成功的共同秘诀。
手到──记笔记,并及时地加以整理;做卡片,定期分类,努力探索事物的内在规律;有生字,要勤翻工具书。
(2)以文选为中心"语言就包含在言语作品中。
"我们要精熟上百篇周秦汉的源头范文,做到能正确诵读、解释、翻译;要熟悉到随便举出其中的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立刻就能记起是哪一篇里的。
首先练好这一项基本功,然后再谈"深造"二字。
(3)以词汇为重点语音、词汇、语法这三要素中,词汇的变化最快,须特别注意。
对于古今词义不同的词,尤其是那些"微殊"的,要细心辨析,留心记住。
读古书误解往往在这些词上头。
如"信"、"书"(《世说新语·雅量》"谢公与人围棋")……一年中,我们要扎实地掌握600个左右常用词;对这些常用词的常用义项,要相当熟悉。
我们结合文选讲解一些,大量的还要靠大家课外自己看教材,研究、归纳。
(4)以常规语法为次重点这就是说,对于文选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古汉语语法现象,也要给予相当的重视。
古代汉语学习古代汉语的诀窍南京大学高小方

古代汉语南京大学高小方教授学习古代汉语的诀窍一一、四多多读:精读100篇章;多记: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查:严谨查字典辞典;查史料、语料: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汉语史语料学多译;◇字典辞书世界上的书可分为两类:·阅读书:供阅读;·工具书:供查检;工具书包括:·字典、辞书·综合性辞典·专门辞典如成语辞典、俗语辞典、人名辞典、地名辞典;·索引·目录·年鉴·手册·图谱二、最常用的字典辞书分类:一查文字1、新华字典:随身带周祖谟,万千余字,兼顾一些文言音义;2、康熙字典:案头摆,四万九千余字,可解决冷僻字,反切法;推荐上海书店影印本附四角号码;3、说文解字:放枕边,经常翻;东汉许慎,以六书的条例分析九千余汉字的本义,首创部首法五百四十部首,反切由徐铉采用孙愐唐韵的切语;推荐影印大徐本徐铉/小徐本其弟徐锴;4、经籍籑诂籑zhuàn/纂zuǎn清阮元,主持收录清以前各种古字义字典,万三千余字;5、古代汉语字典,张双棣王力弟子、陈涛;6、经典释文唐陆德明,黄焯校勘;易、书、诗、三礼、三传、孝、论、老、庄、尔雅共十四部难字难词的注释书;7、汉语大字典五万四千余字;学习古代汉语的诀窍二二查词语包括查人名、地名、书名、事件名、查百科词语、自然科学名词1、语词辞源1840年前的语词和百科词语;辞海语词偏于古,百科词语偏于今;现代汉语词典1840年以来→还在使用着的、新出现的语词;以上三本构成了一个互补的小系统;汉语大词典十二巨册、三十七万条,古今打通的语词词典;通过汉语大词典可以找到某个词最早的踪迹,但其溯源工作做的并不好;2、单音虚词助字辨略清刘淇;经传释词清王引之,疑难虚词六百个;一声之转,清代学者用的术语,两个字或几个字声母相同、意思相通,例:但、徒、特,声母相同定母d、意思相通只;词诠杨树达,特点是标出词性;古书虚字集释裴学海,又总结并补正刘、王、杨诸书;如“以啮人,无愈之者;”以,假设连词如果;3、复式虚词邱永安文言复式虚词;4、唐诗宋词元曲特殊词语的:诗词曲语辞汇释张相,五百余条;5、人名中国人名大辞典;臧励龢上海商务1921年出版首上古至清末中国人名四万余条,但缺点是不注生卒年;6、地名中国历史地名辞典7、书名简明中国古籍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古今词义的变化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词汇变化最为迅速;一、古今词义的异同有三种情况:一基本词汇的意义古今基本相同,如马、牛、山、水、日、人等;所概括的客观对象本身有变化:梯,木阶也,但今日有其他材料做成的梯;义项有增减:三,①确数三②几今不用;右,①右边②保守今增;二由于文字假借、词义引申等原因,少量的一般词汇意义古今完全不同;绸:古缠绕,今丝绸;该:古完备赅,今应该;三大量的一般词汇意义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发展,同中有异;二、古今词义发展演变的五种情况一词义扩大江最初是长江的专称;河最初是黄河的声称;皮古代指带毛的兽皮;菜宋以前专指蔬菜;醒原指酒醉的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酒醒了;二词义缩小金:在先秦泛指金属,铜铁等;现专指黄金;瓦:古代泛指陶器,现在单指盖在屋顶妨雨水的瓦;亲戚:古代不单指外亲,还可指父母等家人;司马迁时代尚如此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丈夫:古代泛指男子;三词义转移汤:古代指热水;脚:本指小腿胫,后指足;汉四色彩改变犯:本指发起攻击;中性->贬义;谤:原指公开评议;中性->贬义;爪牙:原指武臣;褒义->贬义;喽啰:原指健儿;褒义->贬义;牺牲:古代是名词,中性,祭祀用牲畜;今作动词,含褒义;五义项增减爱:①亲爱、疼爱②爱惜、吝啬今减;狱:①官司,案件今减;②监狱;汉快:①愉快;②迅速;北朝民歌:快马须健儿后增;劝:①鼓励今减②劝说叫对方做什么③劝阻叫对方不要做什么,后增;结语1:词义是随着时代的推移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时代不同,词义就可能有变化;我们要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敏感地注意到词义的时代差别问题,不要以今例古,也不要以唐例汉,这样才能真正读懂古书,做好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工作;同时,这对于词义学本身的研究,也有着重大的意义;结语2:如果我们能为汉语书面语的五十万条词目建立起一整套能真实地反映其发展变化和相互联系情形的历史档案,这无疑是一项宏伟的文化基础建设工程;这项工程,是值得那些有志于研究语言学的青年朋友们为之献身的单音节词复音节词上一、在形式上,汉语词汇发展的总趋势是由单趋复;1、古代,单音词占优势;现代,复音词占优势;其转折点,是敦煌变文时代唐;2、原因:1汉语的音节是非常有限的;广韵共3894个音节,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才1336个音节,呈减少趋势;而汉语中的词确数以万计,这样,同音的单音词就太多,而且各个单音词又往往身兼数职,以致在交际过程中不已达到明确化、精密化的要求;2复音化可以增加语流的曲折,提高了交际的清晰度,如:辞之,是“辞退了他”还是“拒绝了他”二、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对比,主要有三种情况:将文言文转换成现代普通话时,换、加、合;1、换:换了完全不同的词;如:“具卒乘”:具,准备;卒,步兵,乘,兵车;2、加:加上了词头、词尾;老虎、驴子;如:“驴一鸣,虎大骇”:驴子、老虎;3、合:用了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来合成;如:儿+子→儿子;成+就→成就;鸣+叫→鸣叫;我们分析现代汉语某些并列式复音词的词素,可以发现古代单音词词义;反之亦然;三、古代复音词一单纯词:只含有一个语素;1、联绵字:也叫“连绵字”,又称“连语”;它是双音节的单纯词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1双声声母相同:伶俐,玲珑,参差;2叠韵:逍遥,徘徊,须臾,窈窕;3双声叠韵:辗转;2、其他多音节单纯词:少量非双声、非叠韵:玛瑙,芣苢;二合成词1、复合式合成词2、附加式合成词;单音节词复音节词下一、单音节词一联绵字的特点1、不可分训,不可望文生义,要因声求义;如:狐疑拿不定主意的样子,与狐狸无关;2、双声叠韵居多增加音韵美:联绵字作为研究素材,探究古代字的声母、韵类问题;3、有古本双声叠韵而今变音者:作为语料分析古音;如:憔悴古为从母:dz、仓庚古均属阳部,音仓刚;4、由于只表音,因此字形多变:如:匍匐—蒲伏—蒲服—扶服;仿佛—彷佛;逶迤有数十种写法;专门工具书有辞通,联绵字典等;5、由于修辞上的需要,联绵字偶或可颠倒或拆分开;如: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悠悠,悠思貌;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慷慨老子第十五章:“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犹豫二其他多音节单纯词1、音译词,如:布尔什维克俄,沙琪玛满语;2、重言词:把同一个字重复使用;1叠词:人人,年年,恨恨;2单复同向:穆穆;穆=穆穆加强了语气3单复异向迥义:不变音依依特殊联绵字;依yī≠依依yī变音汤汤特殊联绵字;汤tāng≠汤汤shāng课题:诗经中四百多条重言词,哪些属于叠词、单复同向、单复异向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二、合成词1、复合式合成词1联合式:名词社稷;动词飘摇;形容词伟大;连词而且;偏义名词动静,窗户;2偏正式:天下,君子;3支配式:司令主管发令的人,后稷后:主管,司的反写;主管农事的人,周的始祖做过后稷4补充式:提高,推动;5主谓式:月亮,民主;2、附加式合成词1加前缀:有:有苗、有夏;阿:阿谁代词,阿堵代词;老:老虎;形容词没有词头:北风其凉其,指示代词用作状语,那样地;动词没有词头:君子于役于,表趋向,相当于“往”“去”;于画圆的方向性动作,可表示起点、过程、终点、超过;2加后缀:沃若,突然,率尔,“盖阙如”,“空空如”;“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微风燕子斜/杯子;细雨鱼儿出/花儿/慢慢儿讲;木头,做头,甜头;词义的本义和引申义上一、词的本义1、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当然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因为很多词的历史远远长于字的历史:词,3万年;字7000年;2、词的本义并不一定是其原始意义,因依于字已经是很以后的事;二、掌握词的本义有什么用处1、使纷繁的词义变得有头绪;2、使解释词义准确而有依据;3、使理解词义更透彻,能更好地辨析近义词;三、怎样识别词的本义:分析字形,因声求源,徵以文献;字义不等于词义,但有时字义又等于词义;1、分析字形:用非假借字来记录词的意义的字,字的本义就是词的本义;例:不可胜数中的“数”的本义是“计算”;2、因声求源:用假借字来记录词的意义的字,字的本义不是词的本义;例:“九月叔苴”,叔:从又手,本义拾取,属于第1种情况;析字形;但“伯仲叔季”,叔:少,双声,属于第2种情况:不能用分析字形,通过语音来求语源;例:新旧旧:本义是猫头鹰上为猫头鹰,下为臼声;用旧音假借字来记录,指久;3、徵以文献;探索词的本义法:--对非假借字,可从字形求得它所代表的这个单音词的本义析字形;--对假借字,要因声求语源才能够等到它所代表的这个词的本义求语源;词义的本义和引申义下四、词的引申义“乘”的词义引申图乘:甲骨文像人爬在树上,本义:登木;登木——升、登,连及分化特指乘车:一车四马shèng类推——坐船抽象化——凭借、利用、趁着比喻——史册shèng登木——压、压倒——战胜镇守欺凌一什么是词的引申义1、词的引申义就是本义基础上发展、派生出来的意义;2、引申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3、从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直接引申近,一类叫间接引申远;二怎样分析词的引申义必须了解引申的总趋势和具体途径;1、词义引申的总趋势是:有具体到抽象,有个别到一般;2、词义引申的具体途径:1从词义所慨括的事物的特性包括性质、形状、味道、用途等来引申;如从“素”的色引申为泛指一切白色,再引申为白白地;从“素”的未经染色的特性,引申为本色,朴素;2通过借喻和借代等修辞手段的经常运用而引申这已不同于那种临时的打比方,例:手足喻兄弟,蛇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朱门代大户,干戈代战争干古代指盾;三词义引申的结果1、义项有增加或减少;慨括的范围有扩大或缩小;表示的对象可能转换,色彩可能改变;2、或新旧义并行:如牛生犊;或新义生而旧义灭:如蚕化蛾;3、可能引起字形、读音、语法作用词性之类的变化;如数,厌;厌:吃饱出现了新字形餍——满足——讨厌“绳”的词义引申图绳,索也,从糸,蝇省声;本义:索特指墨线:例:绳直而枉木斫音卓韩非子·有度——正直:例: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准则、法度:例:王道有绳商君书·开塞——以法约束、纠正:商鞅日绳秦之贵公子史记·商君列传“被”的词义引申图被,寝衣,长一身有半;从衣,皮声;本义:寝衣——覆盖——披加——施及——蒙受、遭受——被表被动“理”的词义引申图理,治玉也;从玉,里声;本义:治玉——治理,特指决狱——法官——玉的纹理——腠理——条理——道理——通顺。
《古代汉语》考研辅导——专题1:文字词汇篇

《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 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泽之事,常山王奉头鼠 窜,以归汉王。”
象形字 指示字 会意字 形声字(省声字 省形字) 亦声字
六书 四体二用
眉 泉 石 行 叉 亦 具 孔 雀 爨 嵩 岳 斗 庙 励 动
奉(從手、廾,丰聲)、肴(吃肉),從肉,爻聲
概念 汉字结构分析题 简答题
基本概念弄明白 造字方法要熟记 古书用字分得清
词的构成
词的意义
单音词 复音词(连绵词 偏义复词)
词义变化 同义词 辨析 本义 判定 引申义 类型 方式
规律
异字同词 异词同字
一 (甲)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礼记·廉颇蔺相如 列传》) 宫殿
司马相如《凡将》篇 史游《急就》篇
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
南宋: 王应麟《三字经》
元明清:明 程登吉 《幼学琼林》
清 车万育《声律启蒙》
明 吕得胜《小儿语》《女小儿语》
明末清初 朱柏庐《朱子家训》
清 李毓秀《弟子规》……
汉宣帝时……徵齐人能正读者,张敞从而受之。
张敞—张吉(子)—杜邺(外孙)—杜林(子)
清 段玉裁著
先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开始编纂 长编性质的《说文解字读》,历时十九年, 共540卷。
以此为基础,加工精炼,又经过十三年, 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完成《说文注》。 1915年刊行。
1、阐明许书体例,以许注许,订正讹误, 2、提出新的看法,订正前说 3、在文字词汇学上的贡献 (1)阐明字形与词义的关系,解释词义更为详
历史发展:
意义编制-《尔雅》《方言》《释名》《广雅》《诗词曲语辞汇释》
古代汉语《绪论》(南京大学高小方)

古代汉语《绪论》(南京大学高小方)
《古代汉语》
南京大学高小方教授
《绪论》(一)
《绪论》(二)
《绪论》(三)
书面语研究材料
一、大量的西周金文及文献
1、曶hu4鼎:西周懿王或孝王时期曶者所作铜鼎的铭文,899 BC 404个现存380。
2、毛公鼎:497个字。
3、今文尚书西周书16篇,东周3篇。
4、《诗经》中的西周诗
5、《周礼》西周宣王时期十三经之一可以做博士论文。
(洪城和朱谦之先生证明周礼是西周时期的)
二、东周诸子散文
6、《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
三、战国时期
7、国语左传
8、韵文材料屈原的赋
四、秦朝:221 BC - 206BC
9、李斯代表作《谏逐客书》,作品收在《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是中国上古至隋朝的文集。
严可均辑校,鲁迅曾开列给许寿裳(鲁迅之友)的儿子。
五、西汉
10、贾谊董仲舒两司马司马相如(相读阴平)大赋(可当识字课本)
六、东汉
11、工具书许慎《说文解字》900多字刘熙《释名》解释东汉常
用词汇1502条
七、魏晋南北朝
12、三曹诸葛亮二陆陶渊明骈体文成为主要文体用对偶句作为文章的主流有形式主义的部分
《文心雕龙》骈文中的经典
八、唐代
13、韩愈提倡仿古文言,古文运动
九、清末民国
14、章太炎政论文仿古文言
15、解放区:白话文;国统区:很多场合文言系统。
古代汉语《论语》三十章南京大学高小方

古代汉语《论语》三十章(南京大学高小方)《古代汉语》南京大学高小方教授《论语》三十章(一)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书。
(1)侖(lún)--论:古今字。
古字“侖”:亼:古“集”字,冊:册),编辑、论纂的意思(2)“语”:即言语,指“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闻于夫子之语”。
(班固.《汉书.艺文志》)《论语》《孟子》联称为“论(lún)孟”2、内容包括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品德修养等许多方面:“为政以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贤贤易色”,“色难nán”(和颜悦色)。
3、《论语》是反映早期儒家思想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
(1)《论语》的体制和篇章:体制-语录体:每一段语录就是一章,每章记一段话(或一件事),将近五百章。
长的有几百字,最短的只有6个字,子曰:"有教无类."《论语》篇名,一般认为后人加之。
然也有学者认为是早已有之。
(2)《论语》全书究竟多少字?宋代郑畊gēng老云13700字(一作12700字),小方统计得15919字。
共二十篇,每篇若干章。
全书近五百章(483,486,492…)(3)《论语》的编纂者及其成书年代。
编纂者为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在再传弟子手中编辑成书。
最后的编定者很可能是曾参的学生。
(《论语》中出现曾子16次)成书时间:战国初期,大约在前479(孔子卒年)~前402年(子思卒年)。
估计论语成书在公元前430年。
(4)《论语》的语言特色:“简而易晓,含蓄有致。
”有多达三百多条成语典故至今。
4、《论语》的传本及其重要注本(1)传本:汉初所传的《论语》,有古论、齐论、鲁论之分(2)重要注本:东汉郑玄就鲁论篇章,参考齐、古为之作注,大概佚于五代时。
(今存唐写本残卷,在上世纪从新疆唐代墓出土,郑玄残卷由一个十一二岁的学童抄写于丝绸上,童名天寿,书法可观。
)三国魏何晏(曹操女婿,傅粉何郎不解愁)注《论语集解》,采之前八位专家解论语的成果。
《古代汉语(1)》课程教学大纲

繁简对应辨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汉字的构造。
配套实践环节
(一)教材每单元配套文选自学:1.《左传》文选之《烛之武退秦师》;2.《战国策》文选之《触讋说赵太后》;3.《论语》文选之“过犹不及”章(教材P187)、“侍坐”章(P188-189)、“正名”章(P194);4.《孟子》文选之《许行》篇。
(二)阅读《论语》:每周一篇,共20篇,两学期读完。
(三)阅读文选相关学术论文:《“永赐尔类”解》、《“以乱易整,不武”重释》、《“没死以闻”新解》等。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教师讲解,多媒体教学。
课外教学:利用Bb平台安排每周实践教学任务,并在讨论板创建对应的论坛,在其中开展疑难问题讨论。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办法
课程
内容及
学时分配
(一)绪论(2学时)
什么是古代汉语;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怎样学好古代汉语。
(二)文言要点初识(3)
介绍贯穿文选学习的一系列文言要点: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破读字、词类活用、语序、双宾语、被动式、省略句。
(三)《左传》及其文选(6)
《左传》导读;《左传》文选精读(《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宫之奇谏假道》)。
平时成绩40%:平时作业与Bb讨论考查为主(70%),考勤(10%)、课堂表现(20%)。
期末闭卷考试成绩60%: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实践教学内容均为考查范围。
说明
专业负责人审核意见
(签名)年月日
系
审核意见
(系)(签名)
年月日
学院
审核意见
(签名)(公章)
年月日
古代汉语(1)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2075008
课程名称
(中文)文字学
古代汉语《学习古代汉语地诀窍》(南京大学高小方)

《古代汉语》南京大学高小方教授学习古代汉语的诀窍(一)一、四多多读:精读100篇(章);多记: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查:严谨查字典辞典;查史料、语料:《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汉语史语料学》多译;◇字典辞书世界上的书可分为两类:·阅读书:供阅读;·工具书:供查检;工具书包括:·字典、辞书·综合性辞典·专门辞典(如成语辞典、俗语辞典、人名辞典、地名辞典);·索引·目录·年鉴·手册·图谱二、最常用的字典辞书分类:(一)查文字1、《新华字典》:随身带(周祖谟),万千余字,兼顾一些文言音义;2、《康熙字典》:案头摆,四万九千余字,可解决冷僻字,反切法;推荐上海书店影印本(附四角号码);3、《说文解字》:放枕边,经常翻。
(东汉)许慎,以六书的条例分析九千余汉字的本义,首创部首法(五百四十部首),反切由徐铉采用孙愐《唐韵》的切语;推荐影印大徐本(徐铉)/ 小徐本(其弟徐锴);4、《经籍籑诂》(籑zhuàn/纂zuǎn)(清)阮元,主持收录清以前各种古字义字典,万三千余字;5、《古代汉语字典》,张双棣(王力弟子)、陈涛;6、《经典释文》(唐)陆德明,黄焯校勘;易、书、诗、三礼、三传、孝、论、老、庄、尔雅共十四部难字难词的注释书;7、《汉语大字典》五万四千余字;学习古代汉语的诀窍(二)(二)查词语(包括查人名、地名、书名、事件名、查百科词语、自然科学名词)1、语词《辞源》1840年前的语词和百科词语;《辞海》语词偏于古,百科词语偏于今;《现代汉语词典》1840年以来→还在使用着的、新出现的语词;以上三本构成了一个互补的小系统。
《汉语大词典》十二巨册、三十七万条,古今打通的语词词典;通过汉语大词典可以找到某个词最早的踪迹,但其溯源工作做的并不好。
2、单音虚词《助字辨略》(清)刘淇;《经传释词》(清)王引之,疑难虚词六百个;一声之转,清代学者用的术语,两个字或几个字声母相同、意思相通,例:但、徒、特,声母相同(定母d)、意思相通(只);《词诠》杨树达,特点是标出词性;《古书虚字集释》裴学海,又总结并补正刘、王、杨诸书;如“以啮人,无愈之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南京大学高小方教授学习古代汉语的诀窍(一)一、四多多读:精读100篇(章);多记: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查:严谨查字典辞典;查史料、语料:《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汉语史语料学》多译;◇字典辞书世界上的书可分为两类:·阅读书:供阅读;·工具书:供查检;工具书包括:·字典、辞书·综合性辞典·专门辞典(如成语辞典、俗语辞典、人名辞典、地名辞典);·索引·目录·年鉴·手册·图谱二、最常用的字典辞书分类:(一)查文字1、《新华字典》:随身带(周祖谟),万千余字,兼顾一些文言音义;2、《康熙字典》:案头摆,四万九千余字,可解决冷僻字,反切法;推荐上海书店影印本(附四角号码);3、《说文解字》:放枕边,经常翻。
(东汉)许慎,以六书的条例分析九千余汉字的本义,首创部首法(五百四十部首),反切由徐铉采用孙愐《唐韵》的切语;推荐影印大徐本(徐铉)/ 小徐本(其弟徐锴);4、《经籍籑诂》(籑zhuàn/纂zuǎn)(清)阮元,主持收录清以前各种古字义字典,万三千余字;5、《古代汉语字典》,张双棣(王力弟子)、陈涛;6、《经典释文》(唐)陆德明,黄焯校勘;易、书、诗、三礼、三传、孝、论、老、庄、尔雅共十四部难字难词的注释书;7、《汉语大字典》五万四千余字;学习古代汉语的诀窍(二)(二)查词语(包括查人名、地名、书名、事件名、查百科词语、自然科学名词)1、语词《辞源》1840年前的语词和百科词语;《辞海》语词偏于古,百科词语偏于今;《现代汉语词典》1840年以来→还在使用着的、新出现的语词;以上三本构成了一个互补的小系统。
《汉语大词典》十二巨册、三十七万条,古今打通的语词词典;通过汉语大词典可以找到某个词最早的踪迹,但其溯源工作做的并不好。
2、单音虚词《助字辨略》(清)刘淇;《经传释词》(清)王引之,疑难虚词六百个;一声之转,清代学者用的术语,两个字或几个字声母相同、意思相通,例:但、徒、特,声母相同(定母d)、意思相通(只);《词诠》杨树达,特点是标出词性;《古书虚字集释》裴学海,又总结并补正刘、王、杨诸书;如“以啮人,无愈之者。
”以,(假设连词)如果;3、复式虚词邱永安《文言复式虚词》;4、唐诗宋词元曲特殊词语的:《诗词曲语辞汇释》张相,五百余条;5、人名《中国人名大辞典》;臧励龢上海商务 1921年出版首上古至清末中国人名四万余条,但缺点是不注生卒年。
6、地名《中国历史地名辞典》7、书名《简明中国古籍辞典》。
吉林文史出版社古今词义的变化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词汇变化最为迅速。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有三种情况:(一)基本词汇的意义古今基本相同,如马、牛、山、水、日、人等。
所概括的客观对象本身有变化:梯,木阶也,但今日有其他材料做成的梯;义项有增减:三,①确数三②几(今不用);右,①右边②保守(今增)。
(二)由于文字假借、词义引申等原因,少量的一般词汇意义古今完全不同。
绸:(古)缠绕,(今)丝绸;该:(古)完备(赅),(今)应该。
(三)大量的一般词汇意义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发展,同中有异。
二、古今词义发展演变的五种情况(一)词义扩大江(最初是长江的专称)。
河(最初是黄河的声称)。
皮(古代指带毛的兽皮)。
菜(宋以前专指蔬菜)。
醒(原指酒醉的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酒醒了)。
(二)词义缩小金:在先秦泛指金属,铜铁等;现专指黄金。
瓦:古代泛指陶器,现在单指盖在屋顶妨雨水的瓦。
亲戚:古代不单指外亲,还可指父母等家人。
(司马迁时代尚如此)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丈夫:古代泛指男子。
(三)词义转移汤:古代指热水。
脚:本指小腿(胫),后指足。
(汉)(四)色彩改变犯:本指发起攻击。
中性->贬义。
谤:原指公开评议。
中性->贬义。
爪牙:原指武臣。
褒义->贬义。
喽啰:原指健儿。
褒义->贬义。
牺牲:古代是名词,中性,祭祀用牲畜。
今作动词,含褒义。
(五)义项增减爱:①亲爱、疼爱②爱惜、吝啬(今减)。
狱:①官司,案件(今减)。
②监狱。
(汉)快:①愉快。
②迅速。
北朝民歌:快马须健儿(后增)。
劝:①鼓励(今减)②劝说(叫对方做什么)③劝阻(叫对方不要做什么,后增)。
结语1:词义是随着时代的推移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时代不同,词义就可能有变化。
我们要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敏感地注意到词义的时代差别问题,不要以今例古,也不要以唐例汉,这样才能真正读懂古书,做好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工作。
同时,这对于词义学本身的研究,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结语2:如果我们能为汉语书面语的五十万条词目建立起一整套能真实地反映其发展变化和相互联系情形的历史档案,这无疑是一项宏伟的文化基础建设工程。
这项工程,是值得那些有志于研究语言学的青年朋友们为之献身的!单音节词复音节词(上)一、在形式上,汉语词汇发展的总趋势是由单趋复。
1、古代,单音词占优势;现代,复音词占优势。
其转折点,是敦煌变文时代(唐)。
2、原因:(1)汉语的音节是非常有限的。
《广韵》共3894个音节,《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才1336个音节,呈减少趋势。
而汉语中的词确数以万计,这样,同音的单音词就太多,而且各个单音词又往往身兼数职,以致在交际过程中不已达到明确化、精密化的要求。
(2)复音化可以增加语流的曲折,提高了交际的清晰度,如:辞之,是“辞退了他”还是“拒绝了他”?二、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对比,主要有三种情况:将文言文转换成现代普通话时,换、加、合。
1、换:换了完全不同的词。
如:“具卒乘”:具,准备;卒,步兵,乘,兵车;2、加:加上了词头、词尾。
老虎、驴子;如:“驴一鸣,虎大骇”:驴子、老虎;3、合:用了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来合成。
如:儿+子→儿子;成+就→成就;鸣+叫→鸣叫;我们分析现代汉语某些并列式复音词的词素,可以发现古代单音词词义;反之亦然。
三、古代复音词(一)单纯词:只含有一个语素。
1、联绵字:也叫“连绵字”,又称“连语”。
它是双音节的单纯词(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
(1)双声(声母相同):伶俐,玲珑,参差;(2)叠韵:逍遥,徘徊,须臾,窈窕;(3)双声叠韵:辗转;2、其他多音节单纯词:少量非双声、非叠韵:玛瑙,芣苢;(二)合成词1、复合式合成词2、附加式合成词;单音节词复音节词(下)一、单音节词(一)联绵字的特点1、不可分训,不可望文生义,要因声求义;如:狐疑(拿不定主意的样子),与狐狸无关。
2、双声叠韵居多(增加音韵美):联绵字作为研究素材,探究古代字的声母、韵类问题;3、有古本双声叠韵而今变音者:作为语料分析古音;如:憔悴(古为从母:[dz])、仓庚(古均属阳部,音仓刚)。
4、由于只表音,因此字形多变:如:匍匐—蒲伏—蒲服—扶服;仿佛—彷佛;逶迤(有数十种写法)。
专门工具书有《辞通》,《联绵字典》等。
5、由于修辞上的需要,联绵字偶或可颠倒或拆分开。
如:《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悠悠,悠思貌。
)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慷慨)《老子》第十五章:“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犹豫)(二)其他多音节单纯词1、音译词,如:布尔什维克(俄),沙琪玛(满语)。
2、重言词:把同一个字重复使用。
(1)叠词:人人,年年,恨恨;(2)单复同向:穆穆;穆=穆穆(加强了语气)(3)单复异向(迥义):(不变音)依依(特殊联绵字);依(yī)≠依依(yī)(变音)汤汤(特殊联绵字);汤(tāng)≠汤汤(shāng)课题:《诗经》中四百多条重言词,哪些属于叠词、单复同向、单复异向?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二、合成词1、复合式合成词(1)联合式:(名词)社稷;(动词)飘摇;(形容词)伟大;(连词)而且;(偏义名词)动静,窗户;(2)偏正式:天下,君子;(3)支配式:司令(主管发令的人),后稷(后:主管,司的反写;主管农事的人,周的始祖做过后稷)(4)补充式:提高,推动;(5)主谓式:月亮,民主。
2、附加式合成词(1)加前缀:有:有苗、有夏;阿:阿谁(代词),阿堵(代词);老:老虎;形容词没有词头:北风其凉(其,指示代词用作状语,那样地;)动词没有词头:君子于役[于,表趋向,相当于“往”“去”;于(画圆的方向性动作),可表示起点、过程、终点、超过。
](2)加后缀:沃若,突然,率尔,“盖阙如”,“空空如”;“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微风燕子斜/杯子;细雨鱼儿出/花儿/慢慢儿讲;木头,做头,甜头;词义的本义和引申义(上)一、词的本义1、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
(当然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
)因为很多词的历史远远长于字的历史:词,3万年;字7000年。
2、词的本义并不一定是其原始意义,因依于字已经是很以后的事。
二、掌握词的本义有什么用处?1、使纷繁的词义变得有头绪;2、使解释词义准确而有依据;3、使理解词义更透彻,能更好地辨析近义词。
三、怎样识别词的本义:分析字形,因声求源,徵以文献。
字义不等于词义,但有时字义又等于词义。
1、分析字形:用非假借字来记录词的意义的字,字的本义就是词的本义。
例:不可胜数中的“数”的本义是“计算”。
2、因声求源:用假借字来记录词的意义的字,字的本义不是词的本义。
例:“九月叔苴”,叔:从又(手),本义拾取,属于第1种情况;析字形;但“伯仲叔季”,叔:少,双声,属于第2种情况:不能用分析字形,通过语音来求语源。
例:新舊舊:本义是猫头鹰(上为猫头鹰,下为臼声);用舊音假借字来记录,指久;3、徵以文献。
探索词的本义法:--对非假借字,可从字形求得它所代表的这个单音词的本义(析字形)。
--对假借字,要因声求语源才能够等到它所代表的这个词的本义(求语源)。
词义的本义和引申义(下)四、词的引申义“乘”的词义引申图乘:甲骨文像人爬在树上,本义:登木;登木——升、登,连及分化特指乘车:一车四马(shèng)类推——坐船抽象化——凭借、利用、趁着比喻——史册(shèng)登木——压、压倒——战胜镇守欺凌(一)什么是词的引申义1、词的引申义就是本义基础上发展、派生出来的意义。
2、引申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3、从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直接引申(近),一类叫间接引申(远)。
(二)怎样分析词的引申义必须了解引申的总趋势和具体途径;1、词义引申的总趋势是:有具体到抽象,有个别到一般;2、词义引申的具体途径:(1)从词义所慨括的事物的特性(包括性质、形状、味道、用途等)来引申。
如从“素”的色引申为泛指一切白色,再引申为白白地;从“素”的未经染色的特性,引申为本色,朴素。
(2)通过借喻和借代等修辞手段的经常运用而引申(这已不同于那种临时的打比方),例:手足喻兄弟,蛇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朱门代大户,干戈代战争(干古代指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