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概论3

合集下载

《农业概论》部分章节知识点总结

《农业概论》部分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一、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基本条件:光、温度、水分、养分(营养物质)、土壤。

多个作物的基本生活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在采取某一技术方案或措施时,要考虑生活因子的综合作用。

二、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地域分布规律中国农业地域自然区域的划分:东部季风区(农业区)、西北内陆干旱区(牧业区)、青藏高寒区(牧业区)1、东部农业区:南北界限:秦岭——淮河南北差异:①耕地类型:南:水田;北:旱地②土地利用方式:南:农林牧用地均衡;北:林牧用地偏少。

③适生作物与熟制:南,水稻、小麦为主,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北,早熟的耐寒喜凉作物、春麦,一年一熟,冬麦,两年三熟。

2、西部牧业区:南北界限: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土地利用:北方以天然草地放牧业和灌溉的绿洲农业为主要利用方式,林地比重小。

南方以广大天然草地放牧业为主要方式,耕地严重不足,牲畜、农作物、林牧都具有高寒区特点。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一、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表现:全球气候变暖,干旱、洪涝发生频率增高、强度增加,热带气旋最大风速强度增加等。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直接影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温度升高、降水增加,海平面上升。

间接影响: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化肥农药投资、土地生产力建设投资,农业生产能源供应,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产品市场平衡,人类消费结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等。

气候变化将使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1、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

2、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

3、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

三、农业生产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人类农业生产活动所引起的生态系统变化:毁林开荒、毁林放牧、毁林发展“现金农业”、弃牧毁草开垦、草场过牧退化、农田侵蚀性退化、土地沙漠化等。

耕地影响生态系统的原因:耕地是物质的贮存库和转化器,在土壤、植物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变成有机碳,随后以自然凋落和根系分泌等形式输入土壤,经分解,最终以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返回大气。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概论》网络课形考任务3和任务4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概论》网络课形考任务3和任务4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概论》网络课形考任务3和任务4答案(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概论》网络课形考任务3 和任务 4 答案档任务 3 一、单选题题目 1 常用的护色方法不包括()选择一项:c. 低温护色题目2 要将鲜猪肉保藏4〜6 个月,其最好的贮藏方法()选择一项:c. -18 〜-23 二冻藏题目3 牛乳经62〜65C 、30min 保温的杀菌方式()选择一项:((L 巴氏杀曹题目4 农业生产专业化不包括()选择一项:c. 建机械化题目5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策略不包括:()选择一项:d. 不计成本的投资题目6 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不包括:()选择一项:c. 获取较高的收入题目7 新型职业农民分类不包括:()选择一项:b. 加工技术型题目8都市农业的基本特征不包括:()选择一项:C.建稣阪务社会化题目9 休闲农业可定位于“三卖”,“三卖”不包括:()选择一项:d. 卖文化题目10 加大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途径不包括:()选择一项:a.加快民俗建设和普及范Bl 二、多选题题目11 食品的腌渍可分为()选择一项或多项:a. 盐渍e. 精渍题目12 农业产业化是从经营方式上把农业生产的()诸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商品贸易、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生产的一体化经营。

选择一项或多项:b. 产中c. f e.产后题目13 按农业生产者类型划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类型主要包括:()选择一项或多项:农民合作社c. 承包农户、专业大户d. ;^ « ^业化龙头包和其他社会做务时 e. 家庭农场题目14都市农业与乡村农业的重要区别在于它是()的组成部分。

选择一项或多项:b.城市生态系统e. :KW 济体系题目15 都市农业的基本功能:()选择一项或多项:b.旅游为能、创汇功能1 教育功能、辐射功能e. 生产功能、生态功能三、判断题题目16 超高温杀菌技术(简称UHT 、)是利用热交换器或直接蒸汽加热,使食品在135〜150C 温度下保持几秒或儿卜秒,加热杀菌后迅速冷却的杀菌方法。

农业概论背诵资料

农业概论背诵资料

一、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平衡状态。

2、土壤:是指地球陆地上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疏松表层。

3、选择育种:直接利用自然变异,即不需要人工创造变异而从中进行选择并通过比较试验的育种途径称为选择育种。

4、“绿箱政策”:指那些对生产和贸易没有影响或者影响非常微弱的政策,《农业协议》既不要求消减这些政策,也不限制将来扩大和强化使用这些政策。

5、农业合作经济:是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6.农业自然环境:指满足各种农业生物生长繁殖的各种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土壤、水体、大气、能量和物质等,而这几个要素又与人类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7.诱变育种:是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8.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饲料、工业原料和药物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林木。

9.农业要求贡献:指农业生产要素向其他部门的转移。

10.园艺:指种植蔬菜、果树、花卉等的生产技艺,是农业生产和城乡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1.农业:利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来获取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就是农业。

12.农业产业结构:指农业内部各部门(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提供的农产品的比例关系。

13.轮作:在同一田地上不同年度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采取不同的复种形式的种植方式称为轮作。

14.压条繁殖:是在枝条不与母株分离的情况下,将枝梢部分埋入土中,或包裹在基质中,促进枝梢生根,再与母株分离成为独立的植株。

15.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更多个亲本品种的理想基因结合于同一杂种个体中,以便培育出具有亲本的综合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的方法。

二、简答题1、简述原始农业技术进步的具体表现。

答:首先表现在生产工具上,从精制的棍棒和石器工具(农具)发展为精心打磨过的石制、骨制和木制工具(农具),还出现了极少量的青铜制工具(农具);其次表现在耕作方法上,从只会采集发展到刀耕火种乃至锄耕火种,出现了原始的烧垦制。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概论》网络课形考任务3和任务4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概论》网络课形考任务3和任务4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概论》网络课形考任务3和任务4答案形考任务3
一、单选题
题目1
常用的护色方法不包括()
选择一项:
c. 低温护色
题目2
要将鲜猪肉保藏4~6个月,其最好的贮藏方法()
选择一项:
c. -18~-23℃冻藏
题目3
牛乳经62~65℃、30min保温的杀菌方式()
选择一项:
d. 巴氏杀菌
题目4
农业生产专业化不包括()
选择一项:
c. 农业机械化
题目5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策略不包括:()
选择一项:
d. 不计成本的投资
题目6
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不包括:()
选择一项:
c. 获取较高的收入
题目7
新型职业农民分类不包括:()
选择一项:
b. 加工技术型
题目8
都市农业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2021年自考《农业概论》习题及答案(卷三).docx

2021年自考《农业概论》习题及答案(卷三).docx

2021年自考《农业概论》习题及答案(卷三)1.光照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光照度通过影响作物器官的形成和发育以及光合作用的强度来影响作物生长发育O作物的细胞增大和分化,组织和器官分化,体积的增大和重量增加都与光照度有密切的关系,它影响花芽的分化形成和果实的发育。

作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光。

日照长短与作物发育:自然界一昼夜间的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

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受到日照长度的影响,根据作物发育对光周期的反应不同,分为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和定日照作物。

作物积累干物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物光合速率的高低和光合作用时间长短。

光谱成分:光谱中的不同成分对作物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影响并不是一样的,作物主要利用400-700纳米的可见光进行光合作用,其中红光和橙光利用最多其次为蓝光和紫光。

2.光能资源的特点:我国太阳辐射资源十分丰富,西部高于东部, 高原高于平原,干旱区高于湿润区,青藏高原为最高值区,我国呈西多东少的趋势。

利用:光资源的特点以及光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农业生产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作物的光周期现象,对不同地区间的引种极为重要。

作物的需光特性和光照在群体内的分布状况,对考虑不同地区作物布局,兼套种的作物搭配,通过种植密度的调节而改善某些作物的品质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另外,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各种措施也必须考虑光能资源的特点。

3 .作物温度三基点:各种作物对温度的要求有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之分。

极端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会受到低于或高于生长发育下限或上限的温度称为极端温度的影响)⑴地温对作物的危害:冷害和冻害。

冻害是指作物体内冷却至冰点以下,引起组织结冰造成的伤害或死亡,细胞内结冰,冰晶使细胞原生质膜发生破裂和原生质的蛋白质变性而使细胞受到伤害。

冷害指作物遇到0摄氏度以上低温,生命活动受到影响而引起作物体损害或发生死亡的现象。

作物体内水分代谢失调,扰乱正常的生理代谢,植物受害,酶促反应作用下水解作用增强,新陈代谢破坏,原生质变性,透性加大使作物受害。

农业概论3

农业概论3

农业概论3第十一章种植业第一节大田作物(1)禾谷类作物。

绝大部分属禾本科。

荞麦属蓼科。

麦类、稻、玉米、谷子等属此类。

(2)豆类作物。

属豆科。

主要提供植物性蛋白。

如大豆、绿豆、小豆、蚕豆等。

(3)薯芋类作物。

属于不同的科属,主要生产淀粉类食物。

常见的有甘薯、马铃薯。

(1)纤维作物。

其中有种子纤维:如棉花;韧皮纤维:如红、黄麻;叶纤维:如龙舌兰麻。

(2)油料作物。

常见的有花生、油菜等。

(3)糖料作物。

南方有甘蔗、北方有甜菜。

(4)嗜好作物。

烟草、茶叶、咖啡等。

(5)特用作物:有桑、橡胶、香料(如薄荷、留兰香)、编织原料(如芦苇、席草、蔺草)等作物。

第二节园艺作物●园艺的定义园艺,通常是指种植蔬菜、果树、花卉等的生产技艺,是农业生产和城乡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园艺学园艺学是研究园艺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品种改良和栽培管理技术的科学。

1.果树园艺学它是研究果树的品种、生态习性、栽培管理及产品处理的科学。

2.蔬菜园艺学它是研究蔬菜的品种、生态习性、栽培管理技术的科学。

3.观赏园艺学它是研究花卉和观赏树木的品种、生态习性、分类、栽培管理及应用的科学。

4.种苗园艺学种苗园艺学又称苗圃学,是研究园艺植物种子繁殖及苗木无性繁殖的科学。

5.造园学造园学又称园林规划设计学,是研究园林绿地的设计、规划、施工和养护管理的科学。

园艺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它是以植物学、遗传学、土壤学、气象学、农业化学和植物保护学等学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通过学习园艺学知识,可以掌握各类主要园艺作物的生物学特性,运用先进的园艺栽培管理技术,对外界环境条件加以调节、改造和利用,以满足园艺作物的需要,达到高产、优质、高效。

果树的分类1.落叶果树(1)仁果类(2)核果类(3)坚果类(4)浆果类(5)柿枣类2.常绿果树(1)柑果类(2)浆果类(3)荔枝类(4)核果类(5)坚果类(6)荚果类(7)聚复果类(8)草木类(9)藤木类蔬菜的分类1.根菜类2.白菜类3.茄果类4.瓜类5.豆类6.葱蒜类7.薯芋类8.绿叶蔬菜类9.水生蔬菜类10.多年生蔬菜类11.食用菌类观赏植物的分类1.露地花卉(1)一年生花卉凤仙花、鸡冠花、一串红、半支莲、千日红等。

农业概论(第三章)

农业概论(第三章)

二、古代农业的生产技术发展
生产工具的进步必然推动农业技术的发展。 首先,耕作制度由原始的烧垦制过渡到轮 作制。 一系列精耕细作的方法也随之出现,如整 地播种、育苗移栽、中耕除草、灌溉施肥等。
在欧洲,典型的古代农业技术是休闲、
轮作并兼有放牧地的二圃、三圃以及四圃耕 作制,它把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起来了。
一些庄园主只得把地产分成小块,或者交给奴隶 分别耕种,准许奴隶有自己的家室,并向他们征取部 分收成;或者租给小佃户耕种,收取一定的租额。前 者称为佃隶,后者称为佃农。佃隶和佃农的产生标志 着奴隶制庄园经营方式的衰落和封建农业经营方式的 萌芽。
公元5世纪以后,罗马帝国灭亡。新征服者把战 争中侵占的土地分封给大大小小的领主,封建制的 领主经营方式由此产生。
公元前9000年-8000年,在西亚的“新月形地带” (约旦和叙利亚的西部和北部),最早开始了原始农 业的发展期,公元前8000年-6000年,这个地带形成了 定居的农村,有了种植业并饲养家畜,公元前6000年5000年,这里出现了简陋的灌溉农业。
公元前7000年-5000年,中国的长江、黄河流域开 始种植水稻谷子并饲养猪、狗、羊等家畜。
公元前5000年,埃及尼罗河流域出现灌溉农业。 公元前2500年,印度已经普遍种植稻麦。 正是种植业的发展,使这些地区的经济实力较强
,并且因此促进了劳动的分工(种植、饲养、制陶、
打磨石器等)。在这种农业基础上,出现了古代文明 的若干中心。
美洲的印地安人在公元前7000年开始种植玉米, 以后又培育了甘薯、马铃薯、花生等作物。但是, 美洲只有羊鸵一种哺乳动物是适于驯养的。所以, 印地安人没有役畜,不知道犁耕,特别是没有发明 冶铁术,所以他们在公元9世纪以前仍然以采集狩 猎为主,从9世纪到13世纪才定居下来从事原始的 农业生产,但畜牧业仍十分落后。印地安人原始农 业发展迟缓使得民族经济整体滞后,以致在15世纪 末、16世纪初就被西班牙人所征服。

农业概论第三版重点名词解释汇总

农业概论第三版重点名词解释汇总

农业概论第三版重点名词解释汇总【实用版】目录一、农业概论第三版的重点名词解释汇总概述二、农业概论第三版中的重要名词解释1.农业2.农业生产3.农业科技4.农业现代化5.农业产业结构6.农业资源7.农业环境保护8.农业政策9.农业经济10.农业国际合作正文农业概论第三版重点名词解释汇总如下:一、农业概论第三版的重点名词解释汇总概述《农业概论》第三版是一本关于农业领域的专业书籍。

本书详细阐述了农业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资源、农业环境保护、农业政策、农业经济以及农业国际合作等内容。

本文将对这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汇总,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农业领域的相关知识。

二、农业概论第三版中的重要名词解释1.农业农业是指人类为了获得食物、纤维、能源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对动植物进行人工培育、繁殖和利用的生产活动。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2.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是指通过利用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农业科技等手段,进行种植、养殖、渔业等生产活动的过程。

农业生产是农业的核心内容,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农业科技农业科技是指运用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研究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的科学技术领域。

农业科技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4.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指通过运用现代科技、管理方法和设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提高农业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5.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各部门、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例关系。

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对于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6.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农业生产资料等。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对于保障农业生产、提高农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种植业第一节大田作物(1)禾谷类作物。

绝大部分属禾本科。

荞麦属蓼科。

麦类、稻、玉米、谷子等属此类。

(2)豆类作物。

属豆科。

主要提供植物性蛋白。

如大豆、绿豆、小豆、蚕豆等。

(3)薯芋类作物。

属于不同的科属,主要生产淀粉类食物。

常见的有甘薯、马铃薯。

(1)纤维作物。

其中有种子纤维:如棉花;韧皮纤维:如红、黄麻;叶纤维:如龙舌兰麻。

(2)油料作物。

常见的有花生、油菜等。

(3)糖料作物。

南方有甘蔗、北方有甜菜。

(4)嗜好作物。

烟草、茶叶、咖啡等。

(5)特用作物:有桑、橡胶、香料(如薄荷、留兰香)、编织原料(如芦苇、席草、蔺草)等作物。

第二节园艺作物●园艺的定义园艺,通常是指种植蔬菜、果树、花卉等的生产技艺,是农业生产和城乡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园艺学园艺学是研究园艺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品种改良和栽培管理技术的科学。

1.果树园艺学它是研究果树的品种、生态习性、栽培管理及产品处理的科学。

2.蔬菜园艺学它是研究蔬菜的品种、生态习性、栽培管理技术的科学。

3.观赏园艺学它是研究花卉和观赏树木的品种、生态习性、分类、栽培管理及应用的科学。

4.种苗园艺学种苗园艺学又称苗圃学,是研究园艺植物种子繁殖及苗木无性繁殖的科学。

5.造园学造园学又称园林规划设计学,是研究园林绿地的设计、规划、施工和养护管理的科学。

园艺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它是以植物学、遗传学、土壤学、气象学、农业化学和植物保护学等学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通过学习园艺学知识,可以掌握各类主要园艺作物的生物学特性,运用先进的园艺栽培管理技术,对外界环境条件加以调节、改造和利用,以满足园艺作物的需要,达到高产、优质、高效。

果树的分类1.落叶果树(1)仁果类(2)核果类(3)坚果类(4)浆果类(5)柿枣类2.常绿果树(1)柑果类(2)浆果类(3)荔枝类(4)核果类(5)坚果类(6)荚果类(7)聚复果类(8)草木类(9)藤木类 蔬菜的分类1.根菜类2.白菜类3.茄果类4.瓜类5.豆类6.葱蒜类7.薯芋类8.绿叶蔬菜类9.水生蔬菜类10.多年生蔬菜类11.食用菌类观赏植物的分类1.露地花卉(1)一年生花卉凤仙花、鸡冠花、一串红、半支莲、千日红等。

(2)二年生花卉雏菊、三色堇、花棱草、金鱼草、虞美人、石竹、紫罗兰等。

(3)宿根花卉菊花、芍药、蜀葵、萱草、铃兰等。

(4)球根花卉唐富蒲、小苍兰、水仙、郁金香、自芨、美人蕉、大丽花、花毛茛等。

(5)水生花卉荷花、睡莲、凤眼莲等。

2.温室花卉(1)一、二年生花卉瓜叶菊、蒲色花、彩叶草、香豌豆等。

(2)宿根花卉报春花、铁线蕨、非洲菊、君子兰等。

(3)球根花卉仙客来、朱顶红、马蹄莲、大岩桐等。

(4)多浆植物仙人掌、昙花、蟹爪兰、景天、龟甲球等。

(5)兰科植物春兰、惠兰、建兰、墨兰、石斛、兜兰等。

(6)凤梨科植物水塔花、筒凤梨等。

(7)棕榈科植物蒲葵、棕竹、椰子等。

(8)水生花卉王莲、热带睡莲等。

(9)温室花木一品红、变叶木、山茶、米兰、三角花、玉兰等。

3.木本花卉(1)常绿乔木桂花、广玉兰等。

(2)落叶乔木梅花、白玉兰等。

(3)常绿灌木金丝桃、夹竹桃等。

(4)落叶灌木腊梅、牡丹、月季等。

(5)藤本植物紫藤、凌霄等。

4.观赏树木(1)常绿乔木香樟、棕榈、柳杉、雪松、刺柏等。

(2)落叶乔木乌桕、梧桐、槭树、悬铃木等。

(3)常绿灌木南天竹、大叶黄杨等。

(4)落叶灌木山麻杆等。

(5)藤本植物薛荔、常青藤等。

5.草坪植物(1)暖地型草坪草结缕草、狗牙根、画眉草、地毯草、假俭草、钝叶草等。

(2)寒地型草坪草小糠草、六月禾、早熟禾、羊茅、黑麦草、雀麦、硷茅、冰草等。

与大田作物相比,园艺作物在繁殖技术和栽培技术上有哪些特殊之处?种子繁殖:大部分蔬菜、一年生和二年生花卉和草坪草,以及木本园艺作物的砧木无性繁殖:木本园艺作物及部分多年生草本园艺作物,可使后代保持原品种的形状,开花结实早。

园艺作物的繁殖方法:嫁接扦插压条无性繁殖:分株和分球组织培养园艺作物栽培技术(一)整形修剪整形修剪是园艺作物栽培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它是通过“外科手术”,使栽培的果树形成早果、丰产、稳产的树体结构,使观赏树木形成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姿态。

整形是对树体进行人工修造,形成一定形式的树冠骨架。

(二)控制开花的技术研究园艺植物花芽分化与形成规律,控制其花芽量,调节开花时期,对提高园艺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及其观赏价值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园艺设施的应用利用设施栽培园艺作物,是现代园艺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面,园艺设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园艺设施的精密程度越来越提高。

园艺设施的应用在蔬菜和花卉生产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果树中也有不少树种开始应用设施进行栽培。

(四)盆栽和盆景凡用盆钵等容器栽培花、草、树木统称为盆栽,是园艺生产中一种高度集约的栽培形式。

它可以在不同季节,根据不同的观赏目的,随时取用适合的盆花,美化环境,主要用于庭园布置和室内陈设。

第三节植物保护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受到各种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栽培作物产量下降、品质降低、景观植被和森林受损。

非生物因素不良气候和不适宜的土、肥、水等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危害植物的有害生物植物保护: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控制有害生物,避免生物灾害,以提高农林生产效益的实用科学。

一、植物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常见植物有害生物有哪些类型?他们是如何危害农作物的?1.植物病原物与病害真菌直接侵入细菌病毒侵染的途径自然孔口植物病原物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机械伤口2.害虫与植物虫害植食性昆虫1.害虫大量繁殖后通过取食造成的生物灾害害虫2.损伤植物后引起病原物侵染或直接传播病害螨类3.杂草与农田草害⑴与农作物竞争CO2、矿质营养、水分、阳光⑵杂草⑵产生特定化合物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4.薯类与农业鼠害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它们体小,生活周期短,生长快,繁殖力强,活动频繁,消耗能量大,其盗食造成的损失相当惊人。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道,鼠类给农作物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世界全部作物产值的20%。

二、植物保护技术1.植物生物灾害预测预报⑴发生期预测⑵发生量预测⑶分布范围预测⑷损失估计植物有害生物的常见防治方法有那几种?2.植物生物灾害防治技术⑴植物检疫⑵植物抗病品种⑶农业防治⑷生物防治⑸化学防治⑹灯光诱杀等物理防治和辐射不育等遗传防治技术三、植物保护的基本策略与发展趋势⒈区域综合防治⑴优先考虑植物检疫⑵合理的作物布局和轮作换茬⑶选择抗性品种并避免连片种植⑷种子处理,避免苗期和前期施药,充分利用天敌⑸农业措施⑹做好预测预报,尽量仅在大发生时采用高效药剂进行化学防治⑺作物收获后,保护天敌,并尽可能清除有害生物。

2.现代农业的发展,植物保护面临更大的挑战⑴基地农业(集约化农业)⑵设施农业⑶无公害农业第四节土壤肥料一、土壤肥料与农业生产谈谈土壤肥料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土壤:地球陆地上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疏松表层。

●土壤的功能:●①生物生产的基质●②缓冲剂和调节剂●③动物的栖息地●肥料:施入土壤或喷洒于植物的地上部分,能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养分,增加其产量和改善品质或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物质。

●肥料的作用:●①增加产量●②改善品质●③改良土壤●施肥可以提高粮食总产的30-31%,单产的55-57%二、土壤形成与物质组成1.土壤的形成①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成为母质;②在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母质经过成土过程形成土壤。

二、土壤形成与物质组成2.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固相:●矿质颗粒:骨骼●根据大小不等的土粒配合比例可将土壤分成●砂质土●壤质土●黏质土●有机质:肌肉●土壤水分:●溶解养分●影响土壤的通气性和温度的变化,从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

●土壤空气:●根系的呼吸●种子的萌动●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三、土壤质量与土壤管理●土壤质量:土壤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动植物健康而不发生土壤退化和其他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土壤管理●土壤管理目的●培肥土壤,保持土壤的持续生产力●土壤管理方法●适当的施肥制度●适当的耕作制度●适当的种植制度●适当的土壤保护制度四、肥料的种类●大量元素:氮、磷、钾●中量元素:钙、镁、硫●微量元素:铁、铜、锰、锌、钼1.化学肥料⑴氮肥: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和长效氮肥⑵磷肥:水溶性磷肥、弱酸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⑶钾肥:氯化钾、硫酸钾和草木灰⑷微量元素肥料⑸复混肥● 2.有机肥料●种类●动物的粪便●饼肥●沼液●泥炭●腐植酸肥料●绿肥特点:体积大、养分低、脏和臭五、测土配方施肥与精准施肥1.为什么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⑴化肥用量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粮食的快速增长⑵化肥的大量施用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⑶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以及无机肥料中各元素的配合可以使养分元素配比合理2.精准施肥:变量施肥六、土壤微生物与微生物肥料●⒈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大部分有益●有些有害●反硝化细菌●土传病害●⒉微生物肥料第十六章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第一节社会需求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动力第二节农业科技的发展一、农业科技二、农业科技的发展历程1.原始农业科技发展2. 传统农业科技发展3.近现代农业科技发展4.当代农业科技发展5.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第三节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的基础●农业科技革命的动力:●科学上可行●社会上需求经济上有利一、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的目标及主要特征?⒈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的目标优化结构,增加产量,改进品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进而在提高人们营养水平,消除贫困,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增进全社会福祉等方面做出贡献。

2.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⑵走向新的综合与联合⑶与其他科学技术的联系更为紧密⒊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的主要特征⑴现代农业科技革命以综合配套技术为主,从农业发展目标出发,要求有相应的技术和技术新体系的突破。

⑵现代农业科技革命,不仅要求围绕农业发展目标出现的突破性成果,而且还要求深化农业科技体制的改革,充分挖掘现有农业技术系统的生产潜力。

⑶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要经过较长时期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等准备,强调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⑷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时代是“知识”集约型农业的时代,该时代具有高度的知识产权保障制度与完整的技术市场信息系统,知识产品将进一步国际化。

二、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的经济社会基础⒈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的社会背景农业发展机遇中易于实现的目标大多已被利用,人口高密度、贫困、资源基础数量和质量以及管理系统等问题仍然存在,对粮食总量的需求的挑战仍然很严峻。

⒉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的理论基础新经济增长理论把知识作为独立因子纳入经济增长,科技的创新将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的新增长。

因此,现代农业科技的革命将有助于经济的新增长,新经济增长理论为现代农业科技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