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千马铁矿床成因研究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河北平方子铁矿矿床成因探讨

河北平方子铁矿矿床成因探讨
入研 究有利于补充鞍 山式铁 矿成矿模式 !通过研 究,本 区矿床 成因为去硅存铁 ,富集 ,成矿过程主要 受岩浆 岩、 地层等控制。 关键 词 :平 方 子铁 矿 ;沉 积 变 质 ;岩 浆 岩 ;地 层 中 图分 类 号 :P 6 1 8 . o f d e p o s i t c a u s e s o f Pi n g f a n g z i i r o n o r e d e po s i t s i n He b e i
a b u n d a n c e , a n d i t i s a p a r t o f d i a g e n e t i c me t a mo r p h i s m, t h e me t a l l o g e n e t i c b e l t o f He b e i P r o v i n c e , S O , t h e s t u d y o f t h i s
第3 4 卷 第4 期
2 0 1 5 年1 2 月
吉 林 地 质
JI LI N G Eo Lo G Y
V_ 01 . 34 N O. 4 De c.201 5
文章 编号 :1 0 0 1  ̄2 4 2 7( 2 0 1 5) 0 4—7 6—4
河北平 方子铁矿矿 床成 因探讨
Y ANG Ai — y u a n , M A Gu o — p e n g , Y ANG J i a n — l i n g , LI Ho n g — b o
T h e F o u r t h B r i g a d e o f No r t h C h i n a G e o l o g i c a l E x p l o r a t i o n B u r e a u , Q i n h u a n g d a o 0 6 6 0 0 0 , He b e L C h i n a

河北省金宝沟铁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剖析

河北省金宝沟铁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剖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河北省金宝沟铁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剖析杨爱远摘要:河北省金宝沟铁矿位于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由双山子镇和大巫岚乡管辖。

铁矿层位于太古界朱杖子群桲椤台组的黑云斜长变粒岩、角闪黑云斜长变粒岩和石榴黑云斜长变粒岩岩石中。

铁矿床形成后,经历了多期的变质改造和构造变形,使得该铁矿具有沉积特质和变质特质,属于沉积变质型铁矿。

关键词:磁铁矿;矿床成因;金宝沟;沉积变质矿床1 区域地质本区处于中朝准地台燕山台褶带马兰峪复式背斜与山海关台拱接触部位。

1.1 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双山子群、朱杖子群以及中元古界长城系的部分地层以及第四系。

其中,太古界双山子群、朱杖子群是本区域变质铁矿的主要含矿层位。

太古界双山子群:区域内由北东至西南走向,岩性为黑云斜长变粒岩夹角闪斜长变粒岩,另外区域内还出露少量的变质火山—沉积岩。

其走向为北东,倾向为北西,倾角为55°~65°。

太古界朱杖子群:岩性主要为黑云斜长变粒岩夹石榴斜长变粒岩、黑云斜长变粒岩夹角闪斜长变粒岩,另外有少量的变质砾岩出露。

走向为北东,倾向为北西,倾角为55°~65°。

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分布在区域北部一带,出露面积较小,主要由厚层的石英砂岩、砂质白云岩夹砂岩组成。

中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分布在区域的西北一带,出露面积较大。

岩性主要由中厚层泥质白云岩、少量含锰白云岩组成。

第四系:分布在区域的东部,出露面积较大,主要分布于沟谷和河漫滩中,以残破积和冲积砂砾为主。

1.2 构造区域构造分为太古界基底构造和元古界盖层构造。

基底构造包括复杂的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构造线主要朝北北东至北东方向。

较大的构造有青龙河断裂,也称为“滦县—青龙断裂”,向南经过卢龙、滦县,隐入华北平原。

区域西部可看到由东西向断裂组成的复杂构造带。

盖层多为单斜或宽缓的褶皱,由于断层切割,地层产状变化较大。

1.3 岩浆岩在青龙—双山子—朱杖子一带,断裂引导了朱杖子期中基性熔岩的线性喷发。

河北省青龙县土桥岭铁矿矿床成因简析

河北省青龙县土桥岭铁矿矿床成因简析

河北省青龙县土桥岭铁矿矿床成因简析张文纲;姜巍【摘要】土桥岭铁矿位于青龙满族自治县双山子镇,位于青龙河绿岩带,赋存于上太古界双山子岩群茨榆山组.通过对土桥岭矿区进行深入的地质调查,从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指出原生矿床形成后经变质作用改造,兼沉积和变质的多重性,属于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共发现矿体11条,主要矿体是土桥岭铁矿,其产状稳定、品位较高、规模中等,其成矿条件良好.【期刊名称】《吉林地质》【年(卷),期】2016(035)002【总页数】4页(P49-51,71)【关键词】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土桥岭铁矿;矿床地质特征;柳各庄单元;沉积变质【作者】张文纲;姜巍【作者单位】华北地质勘查局第四地质大队,河北秦皇岛 066000;吉林省第一地质调查所,吉林长春13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31冀东地区是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在河北省境内的主要产地之一。

经两年多野外实地调查结合前人成果,区内已发现11条矿体,主要矿体是土桥岭铁矿,该矿体厚度大、延伸好、产状稳定、品位较高且均匀,因紧邻岩体和构造绿岩带,其成矿条件良好。

本文以前人研究和野外地质勘查为基础,简析土桥岭铁矿的矿床成因。

土桥岭铁矿处于中朝准地台[Ⅰ2]燕山台褶带[Ⅱ22]马兰峪复式背斜[Ⅲ27]遵化穹褶束[Ⅳ225]的东部,位于青龙河绿岩带(2 650~2 750 Ma的双山子群和朱杖子群变质地层),赋存于上太古界双山子岩群茨榆山组,且前人研究该绿岩带被2 550 Ma的花岗质岩体包围并侵入充填(详见图1 区域地质图),广泛发育中小型裂隙,为中大型矿床的形成提供矿源、成矿通道、储矿空间,伴随形成品位高、规模大的矿床。

地层:上太古界双山子群(茨榆山组和鲁杖子组)、上太古界朱杖子群(张家沟组和桲罗台组)、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和高于庄组)和新生界第四系。

区域地层岩性以上太古界双山子群(茨榆山组和鲁杖子组)的斜长角闪岩、石榴斜长角闪岩夹薄层磁铁石英岩为主,该岩群的变质作用以低角闪岩相为主,局部有中等到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西沟铁矿矿体特征及成矿分析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西沟铁矿矿体特征及成矿分析

51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西沟铁矿矿体特征及成矿分析宫贯乾(华北地质勘查局第四地质大队,河北 秦皇岛 066000)摘 要:通过物探磁法测量和钻探验证等综合手段,基本查明了西沟矿区Ⅰ级品平均品位TFe30.38%,mFe23.07%;Ⅱ级品平均品位TFe26.19%,mFe16.31%;Ⅰ级品推断平均品位TFe30.56%,mFe22.65%;Ⅱ级品推断平均品位TFe24.65%,mFe14.87%;全区平均品位TFe28.96%,mFe20.73%。

阐述了矿体的规模、产状、品级等矿体特征,分析了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为政府矿业管理和开采利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矿产资源;矿体特征;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17-0051-2收稿日期:2020-09作者简介:宫贯乾,男,生于1987年,汉族,河北迁安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找矿及地理信息等。

青龙满族自治县隶属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金属矿产主要有金、银、铜、铁、锰、铀等。

其中已探明的铁矿储量15亿t,远景储量超过50亿t,是冀东地区主要铁矿集中地之一。

通过物探磁法测量和钻探验证等综合手段阐述了矿体的规模、产状、品级等矿体特征,分析了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为政府矿业管理和开采利用提供了可靠依据[1]。

1 自然地理及交通位置西沟铁矿位于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城南约400m 处,行政区划属青龙镇管辖。

矿区至青龙满族自治县城有公路相通,县城至北京、秦皇岛、承德、宽城、迁安均有国家级正式公路相通,交通较方便[2]。

西沟铁矿地处燕山山脉东端,青龙山区,全县西北高和东南高,中间较低,呈“马鞍形”,最高峰为青龙县与宽城县交接处的都山,海拔1846.3m。

本区一般海拔为337m ~236m,按地貌分区属燕山山地区,兴隆—青龙中山亚区。

全县总面积有3508平方公里。

马城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马城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马城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胥燕辉
【期刊名称】《矿床地质》
【年(卷),期】2010(0)S1
【摘要】河北省滦南县马城铁矿位处华北地台北缘迁滦太古界地体中,属司马长铁矿成矿带。

上世纪70年代冀东铁矿会战期间发现了马城铁矿,2008~2009年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一地质勘查院完成了马城铁矿详查工作,获得铁矿资源量10.44亿吨,为一处大型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本文试图通过总结马城铁矿矿床特征,研究成矿变质岩系的原岩特征和成矿构造特征,探讨马城铁矿矿床成因。

【总页数】2页(P115-116)
【关键词】铁矿资源;成因探讨;矿床成因;华北地台北缘;原岩恢复;变质岩系;沉积变质型;成矿带;铁矿床;矿体
【作者】胥燕辉
【作者单位】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一地勘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31
【相关文献】
1.梅山铁矿床菱铁矿的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陈小华
2.新太古代清原绿岩带下甸子BIF铁矿地质特征及含黄铁矿条带BIF的成因探讨[J], 彭自栋;张连昌;王长乐;佟小雪;南景博
3.马达加斯加贝马武(Bemavo)铬铁矿地质特征与成因类型 [J], 曾建辉;李鹏;徐国富
4.梅山铁矿床菱铁矿的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陈小华
5.内蒙古东升庙多金属硫铁矿床中菱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彭润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龙满族自治县一带铁矿资源分布特征及远景评价初识

青龙满族自治县一带铁矿资源分布特征及远景评价初识

青龙满族自治县一带铁矿资源分布特征及远景评价初识张 冲(华北地质勘查局第四地质大队,河北 秦皇岛 066000)摘 要:研究区铁矿位于青龙满族自治县,其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带的西北段,产于志留系温泉沟组海相碎屑-碳酸盐沉积浅变质岩层内,赋矿岩性为白色白云质大理岩、灰色-灰黑色大理岩化灰岩、钙质砂岩,受沉积层位控制。

本文主要从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矿(化)体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该铁矿床属沉积变质菱铁矿型铁矿床和构造热液成因菱铁矿,综合对该区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铁矿资源;分布特征;矿化特征分析;矿床沉积变质中图分类号:P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08-0202-2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iron ore resourcesin Qinglong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ZHANG Chong(The Fourth Geological Brigade of North China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Qinhuangdao 066000,China)Abstract: The iron ore in the study area is located in Qinglong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the northwest part of its sedimentary metamorphic iron ore belt, which occurs in the marine clastic carbonate sedimentary light metamorphic rocks of Wenquangou formation of Silurian system. The ore bearing lithology is white dolomitic marble, gray gray gray black marble, calcareous sandstone, which is controlled by the sedimentary horizon. In this paper, the regional geology, mining area geology and ore (chemical) body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iron deposit belongs to sedimentary metamorphic siderite type and structural hydrothermal siderite.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ea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comprehensively.Keywords: iron ore resource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deposit sedimentary metamorphism青龙满族自治县是冀东地区重要铁矿产地之一。

秦皇岛市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及远景分析

秦皇岛市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及远景分析

秦皇岛市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及远景分析宋明磊;谢奋全;蔡永红【摘要】河北秦皇岛市铁矿类型为鞍山式铁矿,成矿时间主要为前寒武纪.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地台燕山台褶带,区内断裂较为发育,分布有太古界变质岩系以及多种花岗岩,含矿母岩主要为变质岩内条带状磁铁石英岩,重力异常和航磁异常较为显著.以庙沟铁矿为例分析了秦皇岛市铁矿成矿地质背景、构造特征、地层分布、岩浆岩活动以及成矿远景等,分析得出秦皇岛铁矿多分布于航磁异常和重力异常区深大断裂附近的沉积变质岩中.【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26)003【总页数】4页(P63-66)【关键词】秦皇岛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庙沟铁矿;远景分析和找矿方向【作者】宋明磊;谢奋全;蔡永红【作者单位】秦皇岛市国土资源局, 河北秦皇岛 066000;河北省地矿局秦皇岛矿产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河北秦皇岛 066000;河北省地矿局秦皇岛矿产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河北秦皇岛 06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110.13358/j.issn.1008-813x.2016.03.18秦皇岛位于河北省东部,铁矿资源较为丰富,截至2014年底,秦皇岛铁矿区数为33处,资源储量约554 904千t,资源量为30 0731千t,其中储量较大的矿体有庙沟铁矿、青山口铁矿、老鸦窝矿体等[1-2]。

但是总储量相对较小,矿体分布零散,深部资源潜力较大,找矿难度大,后备资源储量不足。

为了更好为秦皇岛铁矿资源提供保障和地质依据,本研究对秦皇岛市辖区的铁矿的地质特征以及成矿远景进行了分析。

1.1 概述秦皇岛市境内的铁矿属沉积变质铁矿类型(鞍山式铁矿)。

该类矿产主要形成于早前寒武纪,主要为中太古代与新太古代3 100-2 900 Ma (Ma为地质单位,代表百万年)和2 700-2 500 Ma[3-6]。

铁含量大于15%的变质化学沉积岩,具有条带状构造,由铁质(赤铁矿、磁铁矿)和硅质(燧石、石英)薄层条带互层组成。

青龙满族自治县山东金矿成矿地质特征浅析

青龙满族自治县山东金矿成矿地质特征浅析

青龙满族自治县山东金矿成矿地质特征浅析[摘要]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山东金矿矿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为中朝准地台内的山海关台拱北部,盖层为中~上元古界长城系和中生界侏罗系。

金矿化主要产于韧性剪切带与断层裂隙带的叠加部位。

本区矿床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比较复杂,表明矿床经历了多期次热液活动迭加作用。

成矿热液沿构造裂隙充填交代了围岩使其发生了热液蚀变作用。

矿床成因初步认为属热液充填交代蚀变岩型金矿床。

[关键词]山东金矿安子岭穹窿构造韧性变形带1区域地质概况该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为中朝准地台内的山海关台拱北部,安子岭穹窿构造北缘。

变质基底主要由新太古代的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岩所组成。

沉积盖层为中上元古界长城系和中生界侏罗系。

基底构造处于安子岭穹窿构造西北部边缘弧形褶皱带。

区内早期构造以变质的韧性变形为主,伴随滑动引起横弯褶皱,围绕安子岭穹窿西北边缘形成一个巨大的弧形韧性变形带。

后期构造以脆性断裂为主,主要有近东西向的密云~喜峰口大断裂。

区内岩浆岩以燕山期岩浆岩为主,主要有卧龙岗岩体及各种脉岩。

岩体总体外观呈近圆状,岩浆活动方式以中心式侵入为主。

其主要岩性为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细粒花岗岩。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矿区出露变质基底主要由新太古代的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岩所组成。

双山子群茨榆山组和鲁杖子组为变质表壳岩,鸡冠山片麻岩属变质深成岩。

盖层为中~上元古界长城系和中生界侏罗系,由老至新为茨榆山组、鲁杖子组、鸡冠山片麻岩、高于庄组地层。

茨榆山组(Arc):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呈带状分布。

北部与鲁杖子组呈整合接触,南部与鸡冠山片麻岩呈侵入接触。

其岩性中下部以浅粒岩夹磁铁石英岩为主,中上部以黑云斜长变粒岩和绢云母石英片岩为主。

岩石具有变余沉积碎屑结构,局部可见变余沉积韵律,岩石变形强烈,片理化和糜棱岩化发育。

鲁杖子组(Arl):呈东西向展布,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北西。

南部与茨榆山组整合接触,北部与高于庄组呈断层接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千马铁矿床成因研究毕业论文目录1、前言 (1)1.1问题的提出及依据 (1)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1.3地理位置与交通 (1)1.4自然地理、经济概况 (2)1.5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2)2、区域地质概况 (2)2.1地层 (3)2.2构造 (3)2.3岩浆活动 (4)2.4区域矿产分布 (4)3、矿区地质 (4)3.1地层 (4)3.2矿区构造 (5)3.3岩浆岩 (5)3.4混合岩化作用 (6)3.5磁异常特征 (7)4、矿床地质 (7)4.1矿体特征 (7)4.2矿石质量 (10)4.3矿石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 (11)5、矿床成因 (12)5.1成因分析 (13)5.2成矿规律 (15)5.3找矿方向 (21)6、结论 (23)参考文献 (24)致谢 (25)1、前言1.1问题的提出及依据通过对成因的分析总结,对把握矿床成矿机制,以及时空上的产出和分布特征有指导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矿床成矿规律,进而利用成矿规律指导预测、找矿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为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提供线索和依据。

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千马铁矿地质特征,如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区域地球物理化学因素、变质因素、岩性等,可作为矿床成因研究的主要依据。

1.2研究目的和意义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千马铁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研究结矿区的成矿物质来源、控矿构造、地壳的演变过程、成矿规律和矿体的形成过程,为矿山下一步的生产勘探工作提供详实的地质资料,促进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1.3地理位置与交通千马铁矿位于省秦青龙满族自治县拉马沟村,北距县城约3.7km,隶属青龙县青龙镇。

矿区有简易公路通往青龙县城,交通便利,见图1。

图1 交通位置图1.4自然地理、经济概况1.4.1自然地理矿区地处燕麓,为中低山区地貌,海拔高度270~474m,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地形坡度较陡,山谷呈“V”型,山顶呈圆锥形,地貌类型单一。

山上有荒草、灌木等,植被发育。

本区四季分明,春季风沙较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风,冬季寒冷干燥,属大陆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744mm,(最小475mm,最大1128.8mm),降雨量集中在7~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5%。

年平均蒸发量达1528mm。

无霜期约171天。

年平均气温8.9℃,月平均气温以一月最低,八月最高。

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29.2℃,最大冻土深度1.09m。

封冰期为10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

1.4.2经济条件区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有玉米、谷类、豆类,经济作物有苹果、梨、板栗、核桃等。

区矿产以铁矿为主,次为金矿,采矿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矿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运输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劳动力相对富余。

电力较充足。

1.5以往地质工作评述本区地质工作开展较早,尤其是1958年以来,先后有地质队、地质院校及科研单位在区进行过工作,获得了较系统的地质矿产资料。

1、1970~1974年区测大队开展了1∶20万山海关幅区域地质测量,对区地层、构造和岩浆岩进行了系统地质调查、区域化探工作,取得了较完整的资料,为一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地质资料。

2、1973年冶金部物探公司航测一队进行过含本区在的冀东地区航空磁测,并编写了相关报告和1∶5万航磁异常图。

3、1989年青龙县地矿局对包括本区在的青龙县矿产资源进行了系统汇编。

2、区域地质概况本区大地构造位于燕山台褶带之次级构造的山海关台拱西南边缘。

出露主要地层为太古迁西群、单塔子群。

迁西群划分上川组、三屯营组、马兰峪组,位于迁西迁安县西北部。

单塔子群位于本区及迁安县以南广大地区,两群地层是冀东沉积变质铁矿主要含矿层位。

2.1地层2.1.1迁西群:是一套麻粒岩相变质的上壳岩系,由于构造变动、重熔和岩浆侵入活动的影响,在许多场合下这套地层被搞得支离破碎。

2.1.2单塔子群:是本区基底地层,由一套中-浅变质岩系组成。

岩性以黑云变质岩、角闪变质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花岗岩为主,夹少量钾长石变粒岩、绿泥片岩、碎裂状石英岩夹磁铁石英岩、角闪磁铁石英岩。

2.1.3元古界地层:是本区盖层,分布矿区北、西北地区,与铁矿无成因联系,构成本区丘陵地貌。

岩性为一套浅海相沉积岩,即石英岩状砂岩,含燧石条带白云岩、泥质页岩,粉砂质页岩等。

2.1.4古生界地层:分布于矿区北5公里的武山及以西地区,形成低山地貌。

岩性有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砂质页岩夹煤层。

2.1.5第四纪地层:分布本区及以南广大地区,厚度10-120m不等。

上部为粉质细砂层。

中部为粗砂砾石层,夹砂质粘土层,底部有粘土层,常见与白庙子组地层直接接触。

2.2构造本区位于山海关台拱西南,经历五台、吕梁、燕山等多次构造运动,地层褶皱强烈,形成一系列近南北向褶皱及东西向、北西向、北东向三组断裂。

2.2.1褶皱构造:由于早期构造运动使北东太古界地层发生褶皱,轴向近南北,轴面向西倾的紧密同斜倒转褶皱。

晚期构造运动使褶皱轴向呈东西、西北倾的开阔褶皱,出露岩性为混合片麻岩、混合花岗岩,保留有原岩(变质岩类)残留体。

2.2.2断裂构造:区域上的东西向断裂,以压性为主,分布于迁西-卢龙县以北地区。

昌黎至长凝北北东向扭性断裂,分布矿区南,对铁矿有较大的破坏作用。

青龙至滦县北东向扭性断裂,在千马铁矿西邻通过。

2.3岩浆活动区域上的岩浆活动主要表现在燕山期,呈岩基状、脉状侵入于老地层之中,岩性有中粗粒斑状花岗岩(昌黎岩体)、辉绿岩、正长斑岩等中基性岩脉,受晚期断裂侵入,规模较小。

2.4区域矿产分布本区矿产主要有沉积变质铁矿及非金属矿,铁矿产于基底变质岩中。

由于褶皱构造呈南北向分布。

前千马铁矿位于马城—朱各庄紧密向斜的北端。

铁矿有阎庄、马城、坎上、大贾庄、司家营等中大型铁矿。

非金属矿有武山水泥灰岩矿、雷庄玻璃石英矿、开平盆地煤矿、粘土矿等。

3、矿区地质3.1地层矿区含矿地层为太古界单塔子群下部的白庙子组(Arb),岩性下部为黑云变粒岩,上部为角闪黑云变粒岩,经受较强的混合岩化作用,其岩性特征如下:3.1.1变粒岩:以黑云变粒岩为主,次为角闪(透闪)变粒岩、钾长变粒岩,浅灰色,细粒鳞片变晶结构,弱片麻状构造,矿物粒度均匀,0.2—0.3mm,成分更长石占33%,石英20—25%,黑云母15—20%,副矿物有磷灰岩、锆英石、磁铁矿。

3.1.2绿片岩:见于铁矿层夹层或顶底板地壳演化围岩中,厚度几厘米至数米,与矿层产状一致,岩石呈黑绿色,鳞片—柱粒状变晶结构,成分由黑云母,普通角闪石、绿泥石、阳起石、石英组成,副矿物为磷灰石、磁铁矿、锆英石,榍石等。

3.1.3石英岩:呈薄层夹于矿层中,见于ZK182和ZK161钻孔中,见碎裂状砂状特征,石英含量95%,少量斜长石、黑云母,副矿物有磷灰岩、石榴石、电气石,磁铁矿等。

3.1.4第四系地层:分布矿区及南部,为大面积沉积覆盖于太古界地层之上,厚度35—58m。

从北向南逐渐增厚。

下部为亚粘土或粘土层,厚10—15m,中部为含砾粗细砂层,厚15—30m,地表为粉砂粘土层,厚7—15m。

3.2矿区构造矿区构造以褶皱为主,次级褶皱与断裂都具有多次活动迭加的特点。

矿区为东西向断裂与本区褶皱构造紧密伴生,改变早期褶皱所形成的构造层理和褶皱轴走向。

矿区近南北向断裂以性为主,由燕山早期的闪长玢岩、辉绿岩脉充填,对铁矿层亦有破坏作用。

3.2.1断层:有北东向的青龙—滦南扭性断裂,从矿区西通过,矿区断裂见340°方向压扭性逆断层,与复式褶皱呈平行分布,倾向南西,倾角70—80°,见有闪长岩脉沿断裂侵入。

3.2.2褶皱:矿区褶皱构造有两期,马城—朱各庄复式向斜,是形态复杂的同斜紧密倒转褶皱,枢纽近南北,轴面西倾。

由于后期断裂和第二期褶皱的影响,使早期褶皱形态产状发生变化,使轴面由340~350°转向30~40°,而在坎上铁矿以南地区变化不大。

晚期可能受南北作用力影响,使本区复式向斜枢纽呈波状起伏,前千马南北两段铁矿本应同一层位的矿体,由于隆起剥蚀而形成两段单独小矿体群。

前千马铁矿轴向位于一个北东32~37°紧密向斜中,倾向北西,倾角上部24~35°,下部35~44°,轴面位于南段Ⅳ号矿体中心,Ⅰ—Ⅲ矿层属于倒转翼,上下层位基本对称,钻孔岩矿心中见许多紧密挤压褶曲,其特征与总体褶皱相一致。

北段矿体轴面定为BⅢ号矿体,BⅠ—Ⅱ号为倒转翼,与BⅣ—Ⅴ号矿体对应。

3.3岩浆岩3.3.1岩浆活动区岩浆活动不发育,仅见有燕山中晚期的中基性脉岩侵入,其规模小,常切穿矿体。

另有远离矿区的中酸性花岗岩脉,与矿床无成因联系,矿区东23Km外有九龙山花岗岩体,呈岩株状产出。

3.3.2辉绿岩:呈脉状,在矿南段见有两条,走向近东西至40°方向,倾向南东,倾角70~80°,厚度1~30m,岩石呈灰绿色,辉绿结构,由基性斜长石、普通辉石、角闪石及少量磁铁矿、石英组成,两侧见有破碎带,伴有硅化作用。

3.3.3闪长岩脉:见于矿区东部1Km的南北向逆断层破碎带中,长3Km,厚1~30m,倾向西,倾角70°,岩石呈灰绿色、斑状结构,斑晶为中性斜长石、角闪石,基质由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组成,少量石英、黄铁矿。

3.4混合岩化作用区混合岩化作用由矿体底板到顶板逐渐增强。

混合岩化作用使部分磁铁矿二次富集,同时因新生脉体穿插,破坏矿体完整性,使矿体夹层增多,铁品位变贫。

其混合岩类型为:3.4.1混合质黑云变粒岩:多出现于矿体顶底板。

矿物组分和结构构造与黑云变粒岩基本一致,表现少量白色脉体沿片理注入交代,呈条痕状斑点状,暗色矿物走向明显,镜下见净边,蠕英结构,矿物颗粒均匀变粗,呈片麻状构造。

3.4.2混合片麻岩:分布于矿层底板或远离矿体,由变粒岩经较强的混合岩化作用产物。

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很大变化,岩石呈浅灰绿色,粗粒片麻状构造,石英含量35~45%,角闪石与黑云母具绿泥石化。

原岩残体保留少。

3.4.3混合花岗岩:多分布复式背斜轴部或围绕变粒岩周边,有的进入磁铁石英岩夹层中,可分红、白两类型。

红色脉体以微斜长石为主,次为斜长石,少量条纹长石,交代结构明显。

白色脉体成分是斜长石、石英,有时为单一石英,少量微斜长石。

3.5磁异常特征勘查区磁异常在区域航测成果图上编号为M34,位于马城—朱各庄复式褶皱带北部仰起端。

本次经1/2000地面磁测划分南北两个磁异常。

南段异常:以1000ηT圈定长轴走向290°,长450m,宽260m,中心极大值位于东部6218ηT,南北两侧出现-100ηT至-400ηT低值区,经钻探证实异常由薄层多层磁铁矿引起。

北段异常:以500ηT圈定长轴走向30°,长300m,宽240m,中心极大值4717ηT,异常呈椭圆形,西北侧出现-100至-500ηT负值区,经钻孔证实,异常由薄层多层磁铁引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