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导语如何设计

初中语文课堂导语如何设计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语如何设计摘要:导语解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导入新课的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之一。

从一定程度上讲,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的设计。

语文课文导入可以通过运用诗句、故事寓言等创设情境增强趣味,也可衔接过渡、补充信息启迪学生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导入新课。

根据课文内容对导语精心构思、巧妙设计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做到的。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导语设计应该短小精悍、神秘动人,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有一个成功的开端。

一、运用经典精美的诗句创设情境所谓创设情境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语言、音乐、绘画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诗词名句是我国文学浓缩的精华,用精美的诗文名句导入新课,能够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让课堂充满文学气息,容易引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例如,我在教学《春》这篇课文时,导语是这样设计的: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并且还想到了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的优美诗句,同学们知道哪些?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还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等等,学生答出了许多。

我又接着说,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里对“春”的描绘却又是一番风景,他对山、水、草、树、花、鸟等景物的姿态、色彩刻画的别具一格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吧!二、讲述故事寓言增添生动趣味故事、寓言等形式生动活泼,富有一定的趣味,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教师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从而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

浅谈初中语文新课的导语设计

浅谈初中语文新课的导语设计
四 、简介背景 、深化 主题法 。 在学 习一 些反 映爱 国主题 的 文章 ,如
遇到 了纽约州州长霍夫曼。霍夫曼见到这位 大名鼎 鼎的小说家 ,便恶意攻击说 : “ 马克

则 导语抓 住课文重 点 :孔 乙己是怎样 一个 人, 巧布疑阵,而且还 明确告诉学生答案就
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 ,学习主动l 陛 自然会提高 。
时播放声音 , 让学生从视觉 、 听觉 的立体角
度进入情境 ,感受黄河的豪迈气魄。然后播
放 配乐诗 朗诵 《 黄河颂 》,让学生融人描绘
的意境。最后导人 :当抗 日烽火燃遍 中国大
引入故事 、激发兴趣法 。 托尔斯泰 曾说 : “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


“ 鲁迅说 : ‘ 我最喜欢的作 品就是 《 孔 乙己 > 。’为什么鲁迅创作 了许多小说 ,而最喜 欢 《 孔乙己) 呢? 鲁迅究竟用怎样的笔墨,来 塑造孔乙 己这样一个形象 呢? 我们学 习课文
兴趣是学生学 习的主动力。一堂课的导语一 旦激发起学生 的兴趣 , 学生就会主动地跟随
教 师去探讨 知识 的奥秘 。
后 。就可 以得到正确 的答案 。 鲁迅 的 《 孔乙 己) 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 。 读悲剧时人们 的心情往往很难过 , 洒下 同情的眼泪 。 但读
《 孔 乙已》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 , 心里阵 阵绞痛 ,眼泪往肚子流 。那么< 孔乙己) 究竟
制的思 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学生们 内心 有着朴素 的感情 ,也有 丰富敏感的心灵 ,教 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 ,务必努力唤起学生 的内心情感。当学生情感被调动起来后 ,本 文 的教学就易于进行 了。 总而言之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灵活 巧妙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 ,能够 紧紧抓住教

初中语文课万能导语初中语文课中导语设计

初中语文课万能导语初中语文课中导语设计

初中语文课万能导语初中语文课中导语设计一、大胆设疑引入思考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是很好的办法。

我在教鲁迅的《孔乙己》是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炎凉社会的苦命人的现象所感染。

鲁迅自己也曾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

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人物现象呢?通过今天我们的学习,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

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且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则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

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情不自禁的洒下同情的眼泪。

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

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

这则导语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温习旧知引发新知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方式进而过渡到新课内容的讲授。

开课时,引导学生学习与新课有关的新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交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教巧之所在。

”新旧联系,温故知新,既能巩固旧知,克服遗忘;又能让学生自信百倍,去学习新知。

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春》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歌颂它。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生背)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怎样描绘的(生背)?苏舜钦的《谁中晚泊犊头》一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生背)现在我们就欢快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的色彩、姿态呢?”这段导语先温习以前所学关于春的诗句之后顺势引入新课。

初中语文课导入语的设计

初中语文课导入语的设计

初中语文课导入语的设计宁化县民族学校池生球导入语,又叫导语、开讲语,俗称开场白,是教师在讲课之前,围绕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的教学语言。

短则一两分钟,长也不过五六分钟。

导入语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

好的设计导入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能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为学生学习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设计导入语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切入点,内容和方式必须独辟蹊径,富有新奇性,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但由于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多样,文章的文体不同,风格也各异,这就决定其导入语的设计不能千篇一律,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师本身的兴趣爱好、习惯和知识储备的不同,采用不同类型的导入语。

那么,如何设计语文课的导入语,本人结合自己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趣味式导入语孔子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

教师如果紧扣教学内容以趣事开讲,就能直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乐学”境界,使难懂的知识变得易学,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

如《论语十则》的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间的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们的思想。

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例如牛顿、哥白尼,谁知道这十位思想家中谁排在第一位?(可让学生们稍议论一会儿)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

”这么一说,学生们学《论语十则》的兴趣就高了。

二、激情式导入语对一些激情澎湃或感情蕴含深沉的课文,教师可在新课开始时,结合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使学生对作者抒发的感情有更深的理解,以引起学生的感情体验,激发他们的情绪,产生内心的共鸣。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激情式导入语重在感染,以情动人,以景引人。

它是利用感情共鸣的心理机制,使学生像演员入戏一样进入角色,与课文中的事和物息息相通,最后通过道德和情感的融合所产生的内驱力来达到教学目的。

初中语文统编版教材单元导语教学

初中语文统编版教材单元导语教学

初中语文统编版教材单元导读教学第一节单元导语的概念界定随着当代语文教育的不断变革,单元导语也趋于完善,构建出愈发具体的概念体系。

研究单元导语的概念,需要从单元、导语、单元导语三方面来着手分析。

一、“单元”和“导语”的概念界定(一)从体例编写方面界定单元概念“单元”这一概念始于德国赫尔巴特学派的“教法单元”。

二十世纪初我国就引进了此概念,真正被接受和使用却是在三十年代。

从语文教材编写类型来看,它主要存在于合编型教材中。

合编型教材对于“单元”的界定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单元”视为教材的重要组成单位。

朱绍禹在《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认为,“单元”是合编型教材的基本构成单位;《现代汉语词典》中提到“单元”是教材中自成段落、自为一组的单位;钟启泉先生指出“单元”大致可分为经济单元和教材单元,它主要是以目标和主题为基础构成的基本单位;徐林祥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也谈到,“教材单元”指的是按照一定标准,将相关的内容资料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单元,各单元之间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语文教材体系。

除此之外,“单元”还属于一种基本编排方式。

徐林祥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探讨了以往不同版本的单元编排体例,它们或以知识组元,或以文体组元,或以主题组元,并把语文能力整合到单元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他还建议将“单元重组法”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即根据教学需要,打乱原有教材编排体系,重新组元,建立新的教材体系。

这表明我国以往各版本教材所采用的组元方式,既拥有自身编写特色,也包含共同目标追求,能为现行统编版初中语文的构思编排提供有效借鉴。

综上所述,“单元”既为一种基本构成单位,也是一种基本编排形式。

从教材编写历程来看,用“单元”来组织编写教材无疑是最稳妥、最能被社会所接受的。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不仅沿用了这一传统体例,还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进,采用更加灵活的单元体例。

它虽还是以单元为依托来组织教学,却能将若干模块穿插于各个单元中,起到整齐划一的效果。

浅析初中语文课的导语设计

浅析初中语文课的导语设计

浅析初中语文课的导语设计摘要:导语的设计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好的导语如一块磁石,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

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关键词:导语设计设悬情境提问新课的导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使学生在上课的短短几分钟便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课文上,并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导入课文的技巧至关重要。

导入得好,便会牵一发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的导入语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怎样设计好导语这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

一、巧妙设计导语把学生引入课堂情景导语,是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一堂课的“序幕”。

好的导语如一块磁石,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

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钱威在《语文教学艺术导论》中提出“它(导语)的作用只有一个,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它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即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去动用自己的各种感观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技能。

”显然,语文新课导入设计不仅仅在于烘托气氛和诱趣,更在于导入语在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确定学习的起点行为方面的意义。

所以,语文教师在上课前应特别注意导语设计,应根据不同课题、不同内容的文章,巧妙设计导语把学生引入课堂情景,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渲染性的导语设计1、描摹实景,调动激情。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出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使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拜,能让学生如临其境,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达到情感共鸣。

如教朱自清的《春》,教师先用自己的语言春天:春天来了!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

“丁冬、丁冬”,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着清脆悦耳的歌,向前奔流……,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像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3 . 故事式导 入 。故事对学 生有很大 的吸引力 , 因为 故 事有生动 的情节 、 丰富 的内涵 , 我们 可 以通 过绘声绘 色地讲 述故事或事例来吸 引学生 。如在讲授宗璞 的《 紫 藤 萝瀑布 》 一课 时 , 我先请 同学们看一 段投影 仪上 的文 字, 了解一下这篇课文 的情感背景 。 18 年 l月2 日上 “9 2 0 8 午7 , 时 他去 了。这一天本在意料之 中 , 可是我 怎能相信 这是事实呢 ? 他躺在那里 , 但他 已不是他了 , 已不是我那 正 当盛 年的弟弟 , 再不会 回答我们 的呼 唤 , 他 再不会 劝 阻我们 的哭泣 。你 到哪里 去了 , 弟 !” 小
姐独 自徘徊在 初夏 的庭 院里 。在 一树 盛开 的紫 藤萝面
明确 了导语设计 的要 求 , 那怎样设计一节课 的导语 呢?下面就我 自己在教 学实践 中设 计 导语 的一些做 法 和体会浅谈 如下 : 1 . 情境式导 入。情 境式导语 就是在授课 前 , 据文 根
前, 她不 由得停住 了脚步 。那淡紫色 的瀑布般 的紫藤萝 闪烁 着生命 的光辉 , 佛在 向她倾诉着 什么 ……” 仿 通过 讲述 故事 的形 式 ,让学 生很快地 了解 了课文 的写作背
总之 , 文课 的导 入方法很 多 , 键是如何 依据 教 语 关 学 目的 、教材 内容 及学生心理特点选择最佳 的切人 口, 从而 达到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 的 目的 , 最终达 到 良好 的教
学 效 果

55—

导 语 设 计 应 力 求 新 颖 、 致 别
2音乐式导人 。学 生都喜欢音乐 , . 在授课前 为学生 播放一首与课文 内容有关 的音乐 , 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 , 同时可 以顺利 生动地导入新课 。如在讲授雨 果 的《诺 曼底 ” “ 号遇难记 》 , 以设 计这 样 的开 场 白 : 时 可 “ 泰坦尼克号 的沉 没是世 界航海史上 的一大悲剧 ,为此 人们进行 了很 多的艺术创作 , 从而产生 了许多凄美动人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设计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设计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设计内容摘要: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生动形象的导语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

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确实,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

导语设计的方法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

语文教学的导语设计,往往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文体类型、作家风格、作品的内容和具体写作方法以及特定的教学环境而灵活运用的。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设计导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趣导入法激趣导入法包括讲故事式、猜谜式、编歇后语式、对对联式等。

即使是严肃,枯燥的话题,也可以用激趣法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法会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

在教学《智取生辰纲》时,我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北宋末年大名府留守梁中书为讨好其岳父权臣蔡京,特差杨志负责带领押送十万生辰纲前去祝寿。

消息传入绿林好汉耳中,刘唐遂向晁盖、吴用提出截下这笔不义之财,随后公孙胜、阮氏三兄弟、白胜也一同加入。

杨志为保生辰纲顺利押送,一路急行,导致随行押送人员苦不堪言。

在路经黄泥岗时路遇一批贩枣客人,后又有一人贩酒而来,贩枣客买一桶酒,在付钱时发生纠纷,又有人偷喝了另一桶里的半瓢酒,再有人偷喝未成被贩酒人擒住。

杨志见属下口渴难耐就容许他们买下了剩下的酒,喝下后却蒙汗药发作都倒在地上。

原来这群贩枣客就是晁盖、吴用等人假扮的,贩酒客则是白胜所扮。

这条智取生辰纲的计策是吴用提出的,原先两桶酒皆为好酒,他们先喝一通引诱杨志等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摘要:导语设计就是在讲一篇课文之前要说的几句精彩的开场白,最好与本篇课文有关,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然后进入学习状态。

关键词:教学;导语;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162-01
语文教学的导语设计,往往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文体类型、作家风格、作品的内容和具体写作方法以及特定的教学环境(包括所教学生的思想水平、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年龄差异和个性特点,还有季节气候等自然条件)而灵活运用的。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列举几例常用的导语,供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激励奔放、奋发向上型导语
设计这种导语,文体一般为散文和记叙文。

如朱自清著名的散文《春》的导语可用:“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描绘过春天,赞颂过春天。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古代诗人描写春天的佳句——杜甫《绝句》、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春》。

‘冬天离我们远去,春姑娘姗姗而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阳光明媚,和风吹送,郁郁葱葱的美丽景色,这景色给大地注满了无限生机,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力量!’”
这段导语感情真挚,既有知识性,又有启发性,一下子把学生
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使学生睁大了求知的双眼,恨不得马上闯入春天的大自然去尽情的浏览、享受。

接着,老师就可以因势利导的教学新课了。

二、诱导思索型导语
设计这种导语时,教师要把作者的思路和行文的线索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正确的诱导,驾驭全文的内容,使学生形成一种思索过程。

如契珂夫的幽默讽刺小说《变色龙》地导语:“《变色龙》是描写动物世界的科幻小说吗?是想象天空神魔的神话小说吗?那
么它是一篇怎样的小说?‘变色龙’是什么?作者为什么借这一种动物来描写一位堂堂的警官?俄国著名小说家契珂夫在世界文学
画廊中成功的塑造了‘变色龙’的形象,这个典型形象使人们在觉得滑稽可笑的同时又产生深深地思索。


这个简洁的导语会使学生思路开阔,触类旁通,用心去推敲、领悟作品的精髓。

三、“平铺直叙”型导语
用这种“平铺直叙”型导语有助于向学生介绍推介作品,使学生既增加文学常识,同时也了解课文的来龙去脉。

这种导语运用于小说等(尤其是长篇小说节选)课文。

如课文《烈日暴雨下的祥子》地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出自《骆驼祥子》。

祥子是小说的主人公。

他生长在农村,在封建势力压迫下,失去了仅有的几亩田,又死了父母亲,难以度日。

便跑到北京,靠拉人力车(租车拉)为生。

……后来他在混战中逃了出来,并趁机拉上队伍中的几匹骆驼
变卖了钱,又回到北京,仍以拉车为生。

这时,还希望重新买一辆人力车。

但又遭到了接二连三的打击:钱被抢走,失了业。

无可奈何,只好又回到车行,忍受老板的压榨。

就在这时,老板的女儿虎妞看中了他,跟他结了婚,虎妞还用自己的积蓄为他买了一辆新车。

祥子有了家,负担更重了,不得不拼命拉车挣钱以养活自己和虎妞,还得为家庭人员将增添而做准备。

(节选地课文就在这位置上)。

后来,祥子的妻子因难产而死,祥子只得卖了车,埋葬了妻子,又去租车拉车……”这段平铺直叙地导语,会深深地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思想感情和阅读作品的兴趣。

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会很好的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产生对主人公祥子的同情和对旧社会的憎恶感。

四、激励、劝勉型导语
这种导语,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能开启他们的心扉,使他们醒悟、深思,从而积极进取。

如《友谊篇》中《勇于当诤友,乐于交诤友》的导语:“同学们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朋友,人人有,也人人要交朋友,但交友不可不慎!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朋友,怎样交朋友呢?我认为应该像《三国志·吴书·吕岱传》中地徐源那样忠诚好直言,勇于当诤友:‘像吕岱那样看看徐源,坦率耿直——乐于交诤友,并且以这两位朋友当楷模,正确对待真正的朋友。

’”
以上这段出自肺腑,循循善诱地导语,能激励学生探求课文知识之心,同时使学生在“惜时”、“交友”等生活中产生“柳暗花明”
的作用。

五、比较说明型导语
设计这种导语,多为说明文、应用文教学,这种导语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题目,抓住说明文、应用文的要素。

如《怎样订计划》的导语:“以前我们学过《读书信》、《新闻两则》、《〈一千零一夜〉出版说明》、《广告》等,学习这类文章是为了平时学习、生活的需要。

今天学习《怎样订计划》目的也是如此。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要求同学们了解计划的特点,学会订计划,以提高自己学习工作的效率。


这段说明介绍型导语,语言平实朴素,目的就是告诉学生怎样学习和写作说明文、应用文。

使学生在学习这类文章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六、蕴寓哲理型导语
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少不了对某一事物作一番议论,表明自己的主张和看法。

这种主张和观点必须正确鲜明,符合客观实际,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而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有的课文地导语设计可以使蕴含哲理性的。

如吴晗《谈骨气》一文的导语:“我们通常说,做人要有骨气,要做君子,不做小人。

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战火纷飞年代里无数先辈为了救国救民而抛头颅洒热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又有数不清的英雄夜以继日,忘我工作,甚至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我们中华民族是有骨气的民族,中国人
民是有骨气的!现在我们仍然以课文题目为论点,请同学们举一些我们周围的人作为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


这类导语除了启发诱导学生认真钻研课文以外,还能使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思索回味。

总之,导语的设计离不开教材和学生的实际。

无论设计何种类型的导语,都要针对教学目标,都要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思想感情的陶冶,有利于文学修养的提高,有利于审美观的养成。

让我们共同努力,使导语这朵瑰丽的鲜花在语文教学园地上怒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