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性能与耐火极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合集下载

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

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

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1、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依据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是建筑防火技术措施中最基本的措施之一,我国的建筑设计规范把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一级最高,耐火能力最强;四级最低,耐火能力最弱。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取决于组成该建筑物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所谓建筑构件是指建筑物的墙体、基础、梁、柱、楼板、楼梯、吊顶等一系列基本组成构件。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见表4-11)、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是指由建筑构件的材料遇火反应,分为不燃烧体、难燃烧体和燃烧体三类,对建筑构件而言不燃烧体如墙柱、基础等;难燃烧体如吊架、吊顶及内部管道;燃烧体如门窗、吊顶、装饰材料等。

2)、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将任一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称为耐火极限,以小时“h”表示。

时间-温度标准曲线是指按特定的加温方法,在标准的实验室条件下,所表示的现场火灾发展情况的一条理想化了的试验曲线。

该曲线以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目的是为了对建筑构件的极限耐火时间有一个统一的检验标准。

我国采纳了国际标准ISO834的标准火灾升温曲线。

该曲线公式为T-T0=345lg(8t+1) 式中t为时间,以“min”计;T为当所用时间为t时,构件所承受的温度值,以“℃”计;T0为初始温度,以“℃”计;计算时设定位20℃。

下图4-1是根据国际标准火灾升温曲线公式作出的温度-时间曲线,2、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建筑构件达到耐火极限有三个条件,即:失去支持能力;完整性;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只要三个条件中达到任一个条件,就确定其达到其耐火极限了。

1)、失去支撑能力:如果试件在试验中受到火焰或高温作用下,承载能力和刚度降低,截面缩小,承受不了原设计的荷载而发生跨塌或变形量超过规定数值,则表明失去支持力。

2)、失去完整性:主要指薄壁分隔构件(如楼梯、门窗、隔墙、吊顶等)在火焰或高温作用下,发生爆裂或局部塌落,形成穿透裂缝或孔洞,火焰穿过构件,使其背面可染物燃烧起来。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目录1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诠释 (1)2 .巧记耐火等级 (1)3 .防火性能和耐火极限的记忆方法与注意事项 (3)1.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诠释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 50045-1995)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1997)的规定,住宅建筑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下表的规定表1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注:1 .属于商业服务网点的小型商业服务用房与住宅和其他用房之间隔墙的耐火极限均应大于2.00h2 .地下二层汽车库与地下一层之间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 OOh2.巧记耐火等级1 .防火墙各级耐火极限均为3.00h,联想记忆:甲乙类厂房和甲乙丙仓库的防火墙耐火极限不低于4.00h;2 .承重墙和柱各级耐火极限相同,可以一起记忆,都是 3.00h起,每级降0.50h, BP 3.00->2.50->2.00;特殊规定:建规3.2.10:一、二级耐火等级单层厂房(仓库)的柱,其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2.50h和2.00ho3 .梁在柱的基础上对应等级减l.OOh,即2.00->1.50->1.00;4 .疏散楼梯同楼板,1.50h起,降五再降半,即L50->L00->0.75;联想记忆: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o5 .屋顶承重构件L50h起,逐级降五,即1.50-->1.00-->0.50;特殊规定:建规 3.2.11: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全保护的一级耐火等级单、多层厂房(仓库)的屋顶承重构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l.OOho6 .四级耐火等级记忆诀窍:2个隔墙为0.25h,其余0.50h(最后三个:屋顶承重构件、疏散楼梯、吊顶为可燃性)。

7,剩下几个没有很明显的规律,可以采用关联记忆法,2018年版技术实务教材P174有个知识点:“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的防火隔墙,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建筑防火基础知识

建筑防火基础知识

第二节
(四 )
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
火灾衰减阶段
CD段:室内可燃物大都被烧尽,火灾燃烧速度减 慢,温度下降,燃烧向着自行熄灭的方向发展。一般把 室内平均温度降到温度最高值的80%时,作为猛烈燃烧 阶段与衰减阶段的分界线。该阶段虽然有燃烧停止,但
在较长时间火场的余热还能维持一段时间的高温,大约
200℃ ~300℃ 。
3、燃烧体
第四节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1、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也称非燃烧体)是指用不燃材料做成 的建筑构件。这种构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在高温作用
下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如砖墙体、钢筋混凝土
梁或楼板、钢屋架等构件。
第四节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2. 难燃烧体
难燃烧体是指用难燃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或用可
建筑消防基础知识
为确保建筑物的消防安全,在建造时应从防火、控火、耐火、 探火、灭火等各方面预先采取相应的消防技术措施。
防火:主要在建筑总平面布局、建筑构造、建筑构件材料选取等环节破 坏燃烧或爆炸条件。 控火:在建筑物内部划分防火分区,将火控制在局部范围内,阻止火热 蔓延扩大。 耐火:要求建筑物应有一定的耐火等级,保证在火灾高温的持续作用 下,建筑主要构件在一定时间内不破坏,不传播火灾,避免建筑 结构失效或发生倒塌。
系统、灭火器是很有必要的。
此阶段是人员疏散的最佳时期。
第二节 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
(二)火灾成长发展阶段
AB段: 火灾燃烧面积迅速扩大,室内温度不断升高。
热对流和热辐射显著增强。若发生火灾的房间温度达到一
定值(B点)时,整个房间都充满了火焰,房间内所有可
燃物表面都卷入火灾之中,燃烧很猛烈。 一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间状 态称为轰燃,轰燃具有突发性,轰燃的出现,标志着火灾 从成长期进入猛烈燃烧阶段。即火灾发展到不可控制的程

地下灾害防护课程知识要点 (1)

地下灾害防护课程知识要点 (1)

地下灾害课程知识要点1、灾害、减灾系统:灾害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人与自然的原因,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损害的各种现象。

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减灾系统:由于各种自然灾害相互联系而构成自然灾害系统,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减灾需要社会各部门、各地区、各学科、各阶层协调行动,减灾的各项措施必须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并形成一套系统。

减灾系统是有一个多种减灾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主要由监测、预报、防灾、抗灾和重建等多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又包括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

2、地震、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源距、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地震是指因地下某处岩层突然破裂,或因局部岩层坍塌、火山喷发等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传到地表引起地面的颠覆和摇动,这种地面运动称为地震。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震源。

震源在地球表面的投影称为震中。

震源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即震源到震中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地面上任何一个地方到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距。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km以内;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300km;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km。

3、地震震级、地震烈度:地震震级是表征地震大小或强弱的指标,是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尺度,它是地震的基本参数之一。

其数值是根据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图来确定的。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4、地震波、体波、纵波、横波、面波:地震波是指地震引起的震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

体波是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包含纵波和横波。

纵波是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其振幅小,周期短。

横波是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互相垂直的波,其振幅较大,周期较长。

面波(L波)是沿地球表面传播的波,它是体波经地层界面多次反射形成的次生波,包含瑞雷波(R波)和洛夫(Q波)。

5、地震的类型:火山地震、塌陷地震、水库地震、爆炸地震、油田注水地震。

6、地震灾害定义及特点:定义是指由于地震产生强烈的地面运动、地震断层运动等造成的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摧毁建筑物及各种设施和产生的各种震害,是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的物质财富的损失。

隔墙的燃烧性能与耐火极限

隔墙的燃烧性能与耐火极限

哪些内隔墙要做成防火墙?2008年石化设计防火规范第5.2.15条:当同一建筑物内分隔为不同火灾危险性类别的房间时,中间隔墻应为防火墙。

人员集中的房间应布置在火灾危险性较小的建筑物一端。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一条只是针对石化工艺装置内的建筑物而言。

换言之,装置外的建筑物就不必执行此规定了。

再引伸一步,非石化行业的建筑物更不必执行此规定。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有时会看到不论其设计的建筑物是否在生产装置内,或是否属于石化行业的建筑物,遇有同一建筑物内分隔为不同火灾危险性类别的房间,其隔墙一律做成防火墙,这就过头了。

众所周知,“过犹不足”,设计过头比不足还不好!其实,石化装置外的建筑物,以及非石化行业的建筑物,当同一建筑物内分隔为不同火灾危险性类别的房间时,其隔墙的燃烧性能与耐火极限的设定,主要应执行2006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条文,其次是2006年火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笔者归纳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9类有关隔墙的规定,得出如下结论是这9类隔墙中只有其中的3类隔墙才要考虑设置防火墙。

笔者又归纳了火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中4类有关变电站隔墙的规定,得出的结论是这4类规定中没有一处提到有隔墙要做成防火墙的规定,(就是提到做防火墙的地方,一处是指户外变压器之间的间隔挡墙,另一处是室内含油设备之间的间隔挡墙,均不是指建筑中房间之间的隔墻。

)下面是3类隔墙才要考虑设置防火墙的条文摘抄:1)贴邻建造的供甲、乙类厂房专用的10kV 及以下的变、配电所,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隔开时(3.3.14)2)厂房内设置丙类仓库时,必须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 的楼板与厂房隔开,(3.3.10)3)如果该厂房面积很大,其中甲类生产所占用的面积比例小于5%,应考虑采用相应的工艺保护和防火防爆分隔措施。

(3.1.2)其他情况下的隔墙则分别按常规设置,或适当提高隔墙及楼板的耐火极限即可。

■(下页是附录)2011-12-28附一:不必设防火墙而设了防火墙的举例常见配电室设计中将变压器室与配电设备室之间的隔墙,及变压器室与变压器室之间的隔墙按防火墻设计。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编号:SY-AQ-05329( 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Combustion performance and fire resistance of building components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建筑构件主要包括建筑内的墙、柱、梁、楼板、门、窗等,一般来讲,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构件的燃烧性能,二是构件的耐火极限。

耐火建筑构配件在火灾中起着阻止火势蔓延、延长支撑时间的作用。

一、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主要是指组成建筑构件材料的燃烧性能。

而材料的燃烧性能,有些得到共识而无需进行检测,如钢材、混凝土、石膏等,但有些材料特别是一些新型建材,则需要通过试验来确定其燃烧性能。

除有一些特别规定外,大部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可按GB8624等相关标准确定(详见本章第二节“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分级”)。

通常,我国把建筑构件按其燃烧性能分为三类,即不燃性、难燃性和可燃性。

1.不燃性用不燃烧性材料做成的构件统称为不燃性构件。

不燃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的材料。

如钢材、混凝土、砖、石、砌块、石膏板等。

2.难燃性凡用难燃烧性材料做成的构件或用燃烧性材料做成而用非燃烧性材料做保护层的构件统称为难燃性构件。

难燃烧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当火源移走后燃烧或微燃立即停止的材料。

如沥青混凝土、经阻燃处理后的木材、塑料、水泥、刨花板、板条抹灰墙等。

3-1-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

3-1-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

(四)构件的约束及边界条件 反映构件实际使用中的情况 (五)受火条件 墙壁、隔板、门窗 墙壁、隔板、门窗——一面受火 一面受火 楼板、屋面板、吊顶 楼板、屋面板、吊顶——下面受火 下面受火 横梁——两侧和底面共三面受火 横梁 两侧和底面共三面受火 柱子——所有垂直面受火 所有垂直面受火 柱子 (六)试件要求 1、结构:试件的制作与安装应反映构件在实际中的使用 、结构: 情况 2、尺寸:应与实际尺寸相同,当构件尺寸>试验炉所容 、尺寸:应与实际尺寸相同,当构件尺寸> 纳尺寸, 纳尺寸,应: 跨度; 墙:3m高×3m宽;梁:4m跨度;柱:3m高 高 宽 跨度 高 楼板及屋面板:四面支承, 长 楼板及屋面板:四面支承,4m长×3m宽 宽
(7)连续梁优于简支梁。 )连续梁优于简支梁。 (8)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优于小偏心受压柱,小偏心 )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优于小偏心受压柱, 受压柱优于大偏心受压柱。 受压柱优于大偏心受压柱。 (9)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受拉边受到保护时优于受 ) 压边受到保护时。 压边受到保护时。 形柱、 形柱 工形柱、 形柱、 (10)钢筋混凝土矩形柱优于 形柱、L形柱、工形柱、 )钢筋混凝土矩形柱优于T形柱 十字形柱。 十字形柱。 (11)靠墙柱优于四面受火柱。 )靠墙柱优于四面受火柱。 (12)截面(宽度)较大者优于较小者。 )截面(宽度)较大者优于较小者。 (13)钢筋混凝土构件配筋率低者优于配筋率高者。 )钢筋混凝土构件配筋率低者优于配筋率高者。 (14)表面抹灰者优于未抹灰者。 )表面抹灰者优于未抹灰者。 (15)主筋保护层厚度大者优于保护层厚度小者。 )主筋保护层厚度大者优于保护层厚度小者。
五、 建筑构件的耐火试验过程
(一)试件设计、安装及加荷 试件设计、 (二)试验的开始和结束 (三)测量与观察 1、测量的次数 、 2、热电偶布置 、 3、试件变形测量 、 4、试件完整性测量 、 5、荷载测量及其它观测 、 (四)试验报告

防火等级和耐火等级的划分

防火等级和耐火等级的划分

防火等级和耐火等级的划分一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1、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依据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是建筑防火技术措施中最基本的措施之一,中国的建筑设计规范把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一级最高,耐火能力最强;四级最低,耐火能力最弱。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取决于组成该建筑物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所谓建筑构件是指建筑物的墙体、基础、梁、柱、楼板、楼梯、吊顶等一系列基本组成构件。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见表4-11)、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是指由建筑构件的材料遇火反应,分为不燃烧体、难燃烧体和燃烧体三类,对建筑构件而言不燃烧体如墙柱、基础等;难燃烧体如吊架、吊顶及内部管道;燃烧体如门窗、吊顶、装饰材料等。

2)、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将任一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称为耐火极限,以小时“h”表示。

时间-温度标准曲线是指按特定的加温方法,在标准的实验室条件下,所表示的现场火灾发展情况的一条理想化了的试验曲线。

该曲线以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目的是为了对建筑构件的极限耐火时间有一个统一的检验标准。

我国采纳了国际标准ISO8 34的标准火灾升温曲线。

该曲线公式为T-T0=345lg(8t+1) 式中t为时间,以“min”计;T为当所用时间为t时,构件所承受的温度值,以“℃”计;T0为初始温度,以“℃” 计;计算时设定位20℃。

下图4-1是根据国际标准火灾升温曲线公式作出的温度-时间曲线,2、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建筑构件达到耐火极限有三个条件,即:失去支持能力;完整性;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只要三个条件中达到任一个条件,就确定其达到其耐火极限了。

1)、失去支撑能力:如果试件在试验中受到火焰或高温作用下,承载能力和刚度降低,截面缩小,承受不了原设计的荷载而发生跨塌或变形量超过规定数值,则表明失去支持力。

2)、失去完整性:主要指薄壁分隔构件(如楼梯、门窗、隔墙、吊顶等)在火焰或高温作用下,发生爆裂或局部塌落,形成穿透裂缝或孔洞,火焰穿过构件,使其背面可染物燃烧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