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柱、瓷瓶配线质量管理

合集下载

瓷柱瓷瓶配线工艺标准

瓷柱瓷瓶配线工艺标准
● 添加文档副标题
瓷柱瓷瓶配线工艺标准
● 汇报人:
目录
● CONTENTS
01.
目录标题
02. 03. 04. 05.
瓷柱瓷瓶配线 瓷柱瓷瓶配线 瓷柱瓷瓶配线 瓷柱瓷瓶配 的基本概念 的工艺流程 的注意事项 的发展趋势
● 01
添加章节标题
● 02
瓷柱瓷瓶配线的基本概
瓷柱和瓷瓶的定义
瓷柱:一种用于支撑和连接电路的陶瓷元件,通常由氧化铝、氧化镁等材料制成。
市场需求变化
环保要求提高: 对环保材料的需
求增加
定制化需求增加: 消费者对个性化 定制的需求越来
越高
智能化发展:智 能化配线工艺的
发展趋势
安全 对配 全性
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瓷柱瓷瓶配线工 随着技术的不断
未来,瓷柱瓷瓶

艺标准的制定和 进步,瓷柱瓷瓶
配线工艺将更加

实施将推动行业 配线工艺将更加
注重智能化和自
维护与保养
定期清理瓷柱瓷瓶表面的灰尘和 污垢,保持清洁干燥
定期检查瓷柱瓷瓶配线的绝缘层 是否完好,如有破损应及时更换
定期检查瓷柱瓷瓶的紧固件是否 松动,如有松动应及时紧固
● 05
瓷柱瓷瓶配线的发展趋
技术创新方向
新型材料的应用:采用更轻、更耐腐蚀、更耐高温的材料,提高瓷柱瓷瓶配线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智能化生产:引入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操作,提高产品质量。 环保节能: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
经验教训总结
案例分析:介绍瓷柱瓷瓶配线工艺标准 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改进措施:提出针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添加标题

GB电气装置安装工程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电气装置安装工程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1总则为保证电气装置配线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技术进步,确保安全运行,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物、构筑物中1kV及以下配线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配线工程的施工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

当修改设计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

采用的器材及其运输和保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器材到达施工现场后,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技术文件应齐全。

型号、规格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

配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范和国家现行标准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配线工程施工前,建筑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对配线工程施工有影响的模板、脚手架等应拆除,杂物应清除。

对配线工程会造成污损的建筑装修工作应全部结束。

在埋有电线保护管的大型设备基础模板上,应标有测量电线保护管引出口座标和高程用的基准点或基准线。

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支架、螺栓等预埋件,应在建筑工程施工时预埋。

预留孔、预埋件的位置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应埋设牢固。

配线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将施工中造成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孔、洞、沟、槽等修补完整。

电气线路经过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处,应装设两端固定的补偿装置,导线应留有余量。

电气线路沿发热体表面上敷设时,与发热体表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电气线路与管道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配线工程采用的管卡、支架、吊钩、拉环和盒(箱)等黑色金属附件,均应镀锌或涂防腐漆。

配线工程中非带电金属部分的接地和接零应可靠。

配线工程的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配管一般规定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的电线保护管,管口及其各连接处均应密封。

当线路暗配时,电线保护管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

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

GB5025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项目施工验收标准规范

GB5025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项目施工验收标准规范

1 总则1.0.1 为保证电气装置配线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技术进步,确保安全运行,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物、构筑物中1kV 及以下配线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0.3 配线工程的施工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

当修改设计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

1.0.4 采用的器材及其运输和保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1.0.5 器材到达施工现场后,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1.0.5.1 技术文件应齐全。

1.0.5.2 型号、规格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

1.0.6 配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范和国家现行标准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1.0.7 配线工程施工前,建筑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1.0.7.1 对配线工程施工有影响的模板、脚手架等应拆除,杂物应清除。

1.0.7.2 对配线工程会造成污损的建筑装修工作应全部结束。

1.0.7.3 在埋有电线保护管的大型设备基础模板上,应标有测量电线保护管引出口座标和高程用的基准点或基准线。

1.0.7.4 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支架、螺栓等预埋件,应在建筑工程施工时预埋。

1.0.7.5 预留孔、预埋件的位置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应埋设牢固。

1.0.8 配线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将施工中造成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孔、洞、沟、槽等修补完整。

1.0.9 电气线路经过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处,应装设两端固定的补偿装置,导线应留有余量。

1.0.10 电气线路沿发热体表面上敷设时,与发热体表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1.0.11 电气线路与管道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A 的规定。

1.0.12 配线工程采用的管卡、支架、吊钩、拉环和盒(箱)等黑色金属附件,均应镀锌或涂防腐漆。

1.0.13 配线工程中非带电金属部分的接地和接零应可靠。

1.0.14 配线工程的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3-10 瓷柱、瓷瓶配线工艺标准(310—1998)-推荐下载

3-10  瓷柱、瓷瓶配线工艺标准(310—1998)-推荐下载

线间最小距离
编号 交底日期
分项工程名称
线路检 查绝缘 摇测
固定点最大间距
接受交底人
2019-11-17
表 3-21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交底提要
技术交底记录
表 C2-1
1.5~4 6~10
G38(296#) G50(294#)
3.2.1.2 瓷瓶配线时,导线线间最小距离及固定点间最大距离见表 3-22 所示。
接线钮。 2.1.4 LC 安全型压线帽请见 3—8、3.8 节有关部分。 2.1.5 套管有铜套管、铝套管及铜铝过渡套管三种,选用时应采用与导线材质规格相
应的套管。 2.1.6 接线端子选用时应根据导线的根数和总截面选择相应规格的接线端子。 2.1.7 镀锌材料:圆钢、扁钢、木螺丝、机螺丝、螺母、垫圈、和弹簧垫圈等。 2.1.8 辅助材料:钻头、防锈漆、调合漆、绑线、砂布、橡胶(粘塑料)绝缘带、黑
胶布、焊锡、焊剂、木砖等。 2.2 主要机具: 2.2.1 铅笔、卷尺、线坠、粉线袋、水桶、钢丝刷。 2.2.2 常用电工工具:电烙铁、喷灯、锡锅、锡勺、手锤、錾子。 2.2.3 手电钻、冲击站、电锤、兆欧表、万用表、工具袋、工具箱、高凳。 2.3 作业条件: 2.3.1 在土建结构施工阶段,应按设计图尺寸位置预埋木砖和过墙管。 2.3.2 待内装修全部完成后,方可进行配线。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审核人
预埋木砖和保护 管
预埋塑料胀管
3.2 弹线定位:
3.2.1 弹线定位应符合以下规定: 3.2.1.1 瓷柱配线时,导线线间最小距离及固定点最大距离见表 3-21 所示。
瓷柱(珠)配线的线间及固定点间的允许距离(mm)
导线截面(mm2)

瓷夹或塑料夹配线质量管理

瓷夹或塑料夹配线质量管理

瓷夹或塑料夹配线质量管理依据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干燥、无机械操作的室内及室外挑檐下的电气照明明配线工程。

2、施工准备材料要求:瓷平(塑料夹):其底板应平整完好,不得有破裂、歪斜等现象。

绝缘导线:导线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螺旋接线钮:应根据导线截面和导线的根数选择相应型号的加强型绝缘钢壳螺旋接线钮。

型压线帽有关材料要求请见3—8、有关内容。

套管:有铜套管,铝套管及铜铝过渡套管三种,选用时应采用与导线材质规格相应的套管。

塑料胀塞:其规格与被紧固的电气器具荷重相适应,并选用相应规格的木螺丝配套使用。

镀锌材料:机螺丝、螺栓、木螺丝、螺母、垫圈、弹簧垫圈等。

辅助材料:钻头、黑胶布、,橡胶绝缘带,粘塑料绝缘带、砂布鞋、焊锡、焊剂、木砖等。

主要机具:铅笔、卷尺、线坠、粉线袋、水桶、钢丝刷。

手锤、錾子、手电钻、电锤、电炉、锡锅、锡勺。

工具袋、工具箱、万用表、兆欧表、高凳等。

作业条件:配合土建结构施工,根据设计图位置尺寸要求,将木砖,过墙管预埋正确。

装修作业全部完成。

3、操作工艺工艺流程:弹线定位——预埋木砖和保护(预埋塑料胀管)——夹板固定——导线敷设——导线连结——线路检查、绝缘摇测弹线定位:弹线定位应符合以下规定:线路与其它管路应避免相遇,接近敷设时,其最小距离应符合3-1、表3-2规定。

导线在转弯、分支和进入电气器具处,均应装设支持件固定。

采用瓷夹板或塑料夹板配线时,支持点与转弯中点、分支点和电气器具边缘的距离为40~60mm。

导线沿室内墙壁、顶棚敷设时,其支持件固定点间的距离应符合表规定。

支持件固定点之间的距离表5mm;瓷(塑料)夹板配线时,导线至地面的最小距离见表3-20规定。

弹线定位:根据设计图要求,从线路的电源设备和用电器具的位置,找好水平和垂直线,用粉线袋沿建筑物表面,由始端至终端弹出线路的中心线,均匀分出档距,标出固定点位置。

GB5025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项目施工验收标准规范

GB5025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项目施工验收标准规范

GB5025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项目施工验收标准规范1.总则1.1 为保证电气装置配线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技术进步,确保安全运行,制订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物、构筑物中1kV及以下配线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3 配线工程的施工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

当修改设计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

1.4 采用的器材及其运输和保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1.5 器材到达施工现场后,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1.5.1 技术文件应齐全。

1.5.2 型号、规格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

1.6 配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范和国家现行标准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1.7 配线工程施工前,建筑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1.7.1 对配线工程施工有影响的模板、脚手架等应拆除,杂物应清除。

1.7.2 对配线工程会造成污损的建筑装修工作应全部结束。

1.7.3 在埋有电线保护管的大型设备基础模板上,应标有测量电线保护管引出口座标和高程用的基准点或基准线。

1.7.4 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支架、螺栓等预埋件,应在建筑工程施工时预埋。

1.7.5 预留孔、预埋件的位置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应埋设牢固。

1.8 配线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将施工中造成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孔、洞、沟、槽等修补完整。

1.9 电气线路经过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处,应装设两端固定的补偿装置,导线应留有余量。

1.10 电气线路沿发热体表面上敷设时,与发热体表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1.11 电气线路与管道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 的规定。

1.12 配线工程采用的管卡、支架、吊钩、拉环和盒(箱)等黑色金属附件,均应镀锌或涂防腐漆。

1.13 配线工程中非带电金属部分的接地和接零应可靠。

1.14 配线工程的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工艺】瓷柱、瓷瓶配线【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

【工艺】瓷柱、瓷瓶配线【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

下,逐条绑扎。最后绑扎固定中间支点,导线固定后应留有适当余量。
3.6.2 导线敷设要求:
3.6.2.1 导线间的距离应符合 3.2 节中的有关规定。两根相邻的导线应在两瓷柱或瓷瓶的同 一方向(左侧或右侧)或者导线应在两瓷柱或瓷瓶的外侧,不允许放在内侧见图 3-53 所示。
3.6.2.2 导线分支时,其分支点必须加装瓷柱或瓷瓶,用以支持分支线的张力,如丁字做法
12
16
20
单卷数
5
5
5
5
导线截面 (mm2)
<10 10~35 50~70
≥95
导线与绑线选择数据表
绑 线 直 径 (mm)
铁扎线
铜扎线
0.8
1.0
1.2
1.4
2.0
2.6
表 3-27
铝扎线 2.0 2.0 2.6 3.0
3.7 导线连接: 3.7.1 螺旋接线钮连接: 在配线过程中,凡有分支接头处均应预留出接线端头,并在接头处的瓷柱或瓷瓶上 两边绑好回头,再将分支线绑好。请见 3—8、3.8 节有关部分。 3.7.2 LC 安全型压线帽连接要求,请见 3—8、3.8 节有关部分。 3.7.3 铝导线采用套管压接,请见 3—8、3.8 节有关部分。 3.8 线路检查及绝缘摇测,请见 3—8、3.11 节有关内容。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2.3 作业条件:
2.3.1 在土建结构施工阶段,应按设计图尺寸位置预埋木砖和过墙管。
2.3.2 待内装修全部完成后,方可进行配线。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预埋木砖和保护管
弹线
瓷柱、瓷
导线
导线
线路检查
定位
瓶固定

瓷柱、瓷瓶配线工艺标准技术交底

瓷柱、瓷瓶配线工艺标准技术交底

件与转弯中点、分支点和电气器具边缘的距离在瓷柱配线时应为60~100mm。

3.2.1.9 室外配线当跨越人行道时,导线距地面高度不应低于3.5m;跨越通车道路时不应低于6m。

3.2.1.10 在室外,瓷柱及瓷瓶在墙面上直接固定时,其固定点间距不应超过2m。

3.2.2 弹线定位方法:请见3—9、3.2节9.4.2有关内容。

3.3 预埋本砖和保护管,请见3—9、3.3节有关内容。

3.4 预埋塑料胀塞:请见3—9、3.节有关内容。

3.5瓷柱及瓷瓶固定:固定瓷柱和瓷瓶可采用木砖、塑料胀塞和支架固定。

3.6 导线敷设:3.6.1 导线敷设方法:先将绑线按所需的长度断开,扎成小束。

然后将导线放开并抻直,由一端开始绑回头固定在瓷柱(瓶)上,其中间瓷柱(瓶)的绑法有两种,受力瓷柱(瓶)采用“双花”绑法;加档瓷柱(瓶)采用“单花”绑法。

绑扎牢固后应进行调直,至终端瓷柱(瓶)处,抻紧绑回头。

由上到下,逐条绑扎。

最后绑扎固定中间支点,导线固定后应留在适当余量。

3.6.2 导线敷设要求:3.6.2.1 导线间的距离应符合3.2节中的有关规定。

两根相邻的导线应在两瓷柱或瓷瓶的同一方向(或侧或右侧)或者导线应在两瓷柱或瓷瓶的外侧,不允许放在内侧见图3-53所示。

图3-53 交叉做法3.6.2.2 导线分支时,其分支点必须加装瓷柱或瓷瓶,用以支持分支线的张力,如丁字做法见图3-54所示。

图3-54 丁字做法3.6.2.3 导线在拐角时,瓷柱或瓷瓶安装见图3-55所示。

图3-55 导线拐角做法3.6.2.4 导线与热力管(水管)道交叉时,必须加套绝缘管,绝缘管的两端应用瓷柱(珠)或瓷瓶固定。

见图3-56和图3-57所示。

图3-56 导线与水管交叉做法图3-57 导线与热力管交叉做法图3.6.2.5 导线在进入电气器具,开关及插座时,应在距其100mm处用瓷柱或瓷瓶加以固定,导线穿墙做法见图3-58和图3-59所示。

图3-58 导线入插座做法图3-59 导线穿墙做法3.6.2.6 瓷柱或瓷瓶配线时,终端回头绑扎的公卷和单卷数见表3-26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单位:年月日编号:
施工单位:年月日编号:
施工单位:年月日编号:
施工单位:年月日编号:
共页工程名称交底部位
第页
交底内容:
瓷柱(瓶)上,其中间瓷柱(瓶)的绑法有两种,受力瓷柱(瓶)采用“双花”绑法;加档瓷柱(瓶)采用“单花”绑法。

绑扎牢固后应进行调直,至终端瓷柱(瓶)处,抻紧绑回头。

由上到下,逐条绑扎。

最后绑扎固定中间支点,导线固定后应留在适当余量。

3.6.2导线敷设要求:
3.6.2.1导线间的距离应符合3.2节中的有关规定。

两根相邻的导线应在两瓷柱或瓷瓶的同一
方向(或侧或右侧)或者导线应在两瓷柱或瓷瓶的外侧,不允许放在内侧见图3.6.2.1所示。

图3.6.2.1交叉做法
3.6.2.2导线分支时,其分支点必须加装瓷柱或瓷瓶,用以支持分支线的张力,如丁字做法见
图3.6.2.2所示。

图3.6.2.2丁字做法
3.6.2.3导线在拐角时,瓷柱或瓷瓶安装见图3.6.2.3所示。

施工单位:年月日编号:
共页工程名称交底部位
第页
交底内容:
图3.6.2.3导线拐角做法
3.6.2.4导线与热力管(水管)道交叉时,必须加套绝缘管,绝缘管的两端应用瓷柱(珠)或
瓷瓶固定。

见图3.6.2.4.1和图3.6.2.4.2所示。

图3.6.2.4.1导线与水管交叉做法
图3.6.2.4.2导线与热力管交叉做法图
3.6.2.5导线在进入电气器具,开关及插座时,应在距其100mm处用瓷柱或瓷瓶加以固定,导
线穿墙做法见图3.6.2.5.1和图3.6.2.5.2所示。

施工单位:年月日编号:
工程名称交底部位
共页
第页交底内容:
图3.6.2.5.1导线入插座做法
图3.6.2.5.2导线穿墙做法
3.6.2.6瓷柱或瓷瓶配线时,终端回头绑扎的公卷和单卷数见表3.6.2.6所示。

公卷和单卷数表3.6.2.6
导线截面(mm2) 1.5~2.5 4~25 35~70 95~120
公卷数8 12 16 20
单卷数 5 5 5 5
3.6.2.7所用绑线应根据导线的截面进行选择,见表3.6.2.7所示。

导线与绑线选择数据表表3.6.2.7
导线截面(mm2)
绑线直径(mm)
铁扎线铜扎线铝扎线
<10
10~35
50~70
≥95
0.8
1.2
1.0
1.4
2.0
2.6
2.0
2.0
2.6
3.0
4、质量标准
4.1.1瓷件及导线的品种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施工单位:年月日编号:
施工单位:年月日编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