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原创题一例 (9)
(典型)初中九年级毕业考试物理压轴题梳理详解汇总

(典型)初中九年级毕业考试物理压轴题梳理附答案详解汇总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改编)以下描述符合客观实际的是( )A .一节干电池能提供2V 电压B .一名中学生的体重为45kgC .一本物理课本厚度为8mmD .小明同学跑八百米用了20s2.(改编)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 原子、原子核、质子 B .原子核、电子、质子 C .中子、原子核、电子D .电子、质子、原子3.(改编)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B .当声源停止振动,声音也马上消失C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D .在道路两旁种植绿色植物有利于噪声的防治4.(改编)如题4图所示,一货物沿水平传送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货物所受重力和传送带所受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 .货物所受支持力和货物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 .货物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D .货物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5.(改编)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内能减少,一定是对外界做功了B .0℃的水也有内能C .热传递一定会增加物体的内能D .某铁块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增加6.(改编)如题6图所示,小球由静止沿光滑斜面运动到水平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时,机械能越来越大B .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C .若小球进入水平面时所有外力马上消失,小球将静止D .若小球进去水平面后不受阻力,小球速度将越来越快题4图题6图7.(改编)小王和小李分别利用甲、乙两导体“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关系”,并将自己整理好的实验数据画到了同一坐标图上,得出了如题7图的图像,通过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为定值电阻,阻值为10Ω B .乙为定值电阻,阻值为5ΩC .将两电阻并联在电压为6V 的电源两端,电路中电流为0.75AD .将两电阻串联在电压为3V 的电源两端,电路中电流为0.40A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8.(原创)小华正用音响放音乐,突然,音响旁边的手机有电话打进来了,此时音响发出“沙沙”的杂音,这声音是由___________引起的,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km/s ,空调机遥控器发射的____________也是该物质的一种。
物理原创试题及答案

物理原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A. 3×10^8 m/sB. 3×10^5 m/sC. 3×10^6 m/sD. 3×10^7 m/s答案:A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是()。
A. F=maB. F=mvC. F=m/aD. F=a/m答案:A3.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电磁波的属性?()A. 波长B. 频率C. 速度D. 质量答案:D4.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其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是()。
A. s=1/2at^2B. s=atC. s=at^2D. s=2at答案:A5. 以下哪种情况不可能发生?()A.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B.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C. 物体在受到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D. 物体在受到非平衡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D6. 以下关于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流的方向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反B. 电流的方向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同C. 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运动方向相反D. 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运动方向相同答案:A7. 一个物体从高度h自由下落,忽略空气阻力,其下落时间t与高度h的关系是()。
A. t=√(2h/g)B. t=√(h/2g)C. t=2h/gD. t=h/g答案:A8. 以下哪种能量转换是不可能发生的?()A.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答案:B9. 以下哪个物理量是标量?()A. 速度B. 加速度C. 力D. 功答案:D10. 以下哪个物理量是矢量?()A. 温度B. 质量C. 密度D. 动量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光年是______的单位,表示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
答案:长度2.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电压U和电流I之间的关系是R=______。
初三物理小练习题

初三物理小练习题1. 以下是一些初三物理的小练习题,希望能帮助大家复习巩固物理知识。
每题后面都有答案及解析,大家可以自行验证答案。
题目一:力的合成甲、乙两个人同时用力拉一根绳子,甲往右拉和乙往左拉的力大小相等,都是10N,那么绳子上的合力是多少?答案及解析:合力是指多个力合在一起的结果。
力是矢量,所以我们可以使用矢量加法来计算合力。
因为甲和乙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它们可以看作是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力的代数和。
所以,合力的大小是10N + (-10N) = 0N,方向是没有方向,即为零向量。
题目二:功的计算甲用力F推一把木椅移动一段距离d,乙用力2F推同样的一把木椅移动同样的距离d,那么甲和乙所做的功分别是多少?答案及解析:功的计算公式是W = F * s * 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移动的距离,θ表示力和移动方向的夹角。
对于题目中的甲和乙,假设木椅的移动方向和力的方向相同,且木椅的质量为m。
甲所做的功为W1 = F * d * cos0° = F * d * 1 = F * d乙所做的功为W2 = (2F) * d * cos0° = 2F * d * 1 = 2F * d题目三:简单机械如图所示,斜面的高度为h,长度为L。
一物体从斜面顶部自由下滑至底部,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
物体在前半段滑下的时间为t1,在后半段滑下的时间为t2。
则t1与t2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及解析:根据斜面滑动的功率定理,物体在下滑过程中的势能转化为动能。
而功率P的计算公式是P=ΔE/Δt,其中P表示功率,ΔE表示能量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由于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斜面上没有向上的力。
因此,物体沿斜面滑动的速度保持不变,即动能不变。
根据ΔE=ΔK+ΔU=0,物体下滑过程中的动能变化量和势能变化量之和为零。
根据K=1/2mv^2和U=mgh,我们可以得到ΔK=0和ΔU=0。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综合(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历史上有力的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A.帕斯卡裂桶实验B.马德堡半球实验C.托里拆利实验D.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B解析:BA.帕斯卡裂桶实验证明了液体压强随液体的深度增加而增加,故A不符合题意;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故B符合题意;C.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大小,故C不符合题意;D.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证明了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时,会一直以恒定速度运动下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下面对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房屋屋顶做的坚实是为了防止大气压对它的作用B.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熟,是因为液体沸点随气体压强的增大而降低C.水坝的下部要比上部修得宽一些是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而增加D.鸡蛋砸石头,鸡蛋会碎掉是因为鸡蛋受到的力比石头大C解析:CA.房屋屋顶做的坚实主要是防止大风天气,外面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导致屋顶被掀翻,故A错误;B.液体沸点随气体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B错误;C.水坝的下部要比上部修得宽一些是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而增加,故C正确;D.根据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鸡蛋砸石头的过程中,两者受力大小相等,但因鸡蛋本身材质不够坚硬因而受同等力的作用下易碎,故D错误。
故选C。
3.如图所示,小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从图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A.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B.甲液体的密度等于乙液体的密度C.甲金属盒处的压强等于乙金属盒处的压强D.甲金属盒处的压强大于乙金属盒处的压强D解析:DCD .由图可知,,甲右侧U 型管中液面高度差较大,所以甲金属盒处的压强大于乙金属盒处的压强,故C 错误,D 正确;AB .甲乙金属盒在两种液体中深度相同,由公式p gh ρ=可知,甲液体密度较大,故AB 错误。
故选D 。
4.两个完全相同的量筒内都盛有水,将质量相等的实心铝球和铜球分别放入量筒内浸没、此时水对量筒底部压强相等,则量筒对桌面的压强( )A .放铝球的最大B .放铜球的最大C .一样大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B 解析:B因为 m 铝=m 铜,且ρ铜>ρ铝,根据ρ=m V可得V 铜<V 铝。
中考物理力学专题有答案初中力学经典例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力学专题有答案初中力学经典例题含答案解析以下就是十道中考物理力学专题的试题及答案:1. 两辆车,一辆质量为800 kg,另一辆质量为1200 kg,同时由静止开始加速行驶。
经过10秒后,两辆车的速度之比是多少?答案: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a。
设两辆车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则有800a1=1200a2、所以a1/a2=3/2、根据速度的定义,v=at,可得到两辆车的速度分别为v1=3a1t和v2=2a2t,所以v1/v2=3/2、因此,两辆车的速度之比是3/22. 一个质量为0.5 kg的物体,受到一个作用力5 N,其初速度为3m/s。
经过2秒后,物体的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a。
所以a=F/m=5/0.5=10 m/s^2、根据速度的定义,v=at,可得到物体的速度为v=10×2=20 m/s。
所以物体的速度是20 m/s。
3. 一个质量为1 kg的物体,以15 m/s的速度向右运动,受到一个作用力10 N向左运动,物体在5秒内的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a。
所以a=F/m=10/1=10 m/s^2、根据速度的定义,v=at,可得到物体在5秒内的速度为v=10×5=50 m/s。
由于物体向左运动,所以速度为-50 m/s。
所以物体在5秒内的速度是-50 m/s。
4. 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受到一个作用力20 N,其初速度为4m/s。
经过3秒后,物体的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a。
所以a=F/m=20/2=10 m/s^2、根据速度的定义,v=at,可得到物体的速度为v=10×3=30 m/s。
所以物体的速度是30 m/s。
5. 一辆质量为1000 kg的汽车,保持匀速行驶,需受到1000 N的驱动力和300 N的阻力。
汽车的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时,其加速度为0。
初中物理原创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原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种物质是导体?A. 橡胶B. 玻璃C. 金属D. 陶瓷答案:C2.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A. 300,000 km/sB. 299,792,458 m/sC. 1,000,000 km/sD. 500,000 km/s答案:B3. 一个物体的密度是2.0 g/cm³,它可能是以下哪种物质?A. 铁B. 铝C. 木头D. 塑料答案:A4.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能量守恒定律?A. 摩擦生热B.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 能量凭空产生D. 电能转化为光能答案:C5. 一个物体的重力是20N,它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是5N,那么它受到的合力是多少?A. 25NB. 15NC. 5ND. 0N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光年是______单位。
答案:距离7. 电流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安培8.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
答案:1009. 牛顿是______的单位。
答案:力10. 电磁波谱中,波长最长的是______。
答案:无线电波11. 请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答案: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12. 什么是欧姆定律?答案: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它指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3. 为什么说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答案: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述。
它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是恒定的,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14. 请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答案:光的折射现象是指光线在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由于速度的变化导致光线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当光线从一个介质进入另一个介质时,如果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就会发生折射。
初中物理原创题比赛参赛作品

裁剪线
…………………………………………………………………………………………
黄冈市初中物理原创题比赛参赛作品
一、作品编号_________
二、题型填空题
三、原创题创作来源、背景及相关材料:本题来源于生活,体现了生活中的物理,学生经常看到家里或周围搞建筑,但对它的观察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细致和实质上的了解,故很多实际做法认识不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物理原创题比赛参赛作品
一、作者:__陈兴隆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作者单位:_蕲春县白水中学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品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原创题
某校教师周转房正在加紧建设,该校九年级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目睹了基本建设过程,他们对建设中的一些做法非常好奇,于是向物理老师请教了以下问题:
(1)地基勘探时,勘探队员将一仪表用电线连接在一根带有很尖的探头且能加长的铁管上,用机械将铁管下压,同时观察仪表指针,当指针指在某值时,队员喊停。仪表测量的是__________值,探头做得很尖是为了______________从而______________。
物理原创题比赛参赛作品
一、作者:__王新华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作者单位:_蕲春县白水中学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品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
裁剪线
…………………………………………………………………………………………
适用于中考的原创题

初中物理原创题实例1.在探究液体沸腾规律的实验时,要让学生了解沸腾现象、特点、沸点概念及其有关问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沸腾现象: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B.沸腾特点: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要继续吸热。
C.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D.0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
2.在使用如下的生活用具时,小伟同学善于思考、善于总结。
其观点错误的是()用剪刀剪断电线用镊子夹取铁钉用起子开起汽水瓶A.这些工具的材质在软硬程度上共同特点是材质硬度大B.在工作中它们的运动都是转动C.它们在工作时都有一个固定点D.一根棒子,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棒子就是杠杆。
3.通过初中阶段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结合你对物理学家的了解,下列科学家对物理学发展做出的贡献的说法正确的是()牛顿阿基米德焦耳奥斯特A.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发现的B.阿基米德对浮力问题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C.功率的国际单位是焦耳D.奥斯特是发现电生磁现象的科学家4.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2为滑动变阻器,R1、R3为定值电阻,电源两端电压保持恒定不变.改变滑片P的位置,两电压表的示数与电流表的示数对应关系的图像分别表示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当滑片移至a端时,图像对应的是图乙中的B点;B.当滑片移至b端时,电路中的电流为4A;C.R1的阻值为2Ω;D.电源的电压为10V。
5.如图所示,是给电加热炉具通电后,其上放置一适量水的水壶,水烧开时的场景。
对这个生活场景中,能量转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加热炉具通电一段时间后,其产生的焦耳热全部被水壶中的水吸收了;B.电加热炉具通电一段时间后,其产生的焦耳热全部被水壶中的水和水壶吸收了;C.电加热炉具通电一段时间后,其产生的焦耳热一部分被水壶中的水和水壶吸收了;D.电加热炉具通电一段时间后,其产生的焦耳热全部空气和炉具吸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