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1、君主制与民-主制相结合君主制与民-主制本是水火不容的,君主制是指一个君主的统治,民-主制是指多数人的统治。
在英国宪政中,虽保留了君主的位置作为国家元首,但目前这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元首,并没有实质性的权利,虽然仍然规定政府是女王陛下的政府,国王是中央政府行政部门的首长,并在法律执行需要任何中央公务机关参与的时候,执行法律。
政府的任何权力行为都是以国王的名义实施的,并在国王的只会和监督之下执行的,比如缔约、宣战、任命首相等。
但事实上这些决策并不是由国王淡定制定执行的,二十由议会或者内阁决定的,而议会下院由人民选举产生,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其负责,他们是人民的代理人,这体现了人民-主权,因此这就使得君主制与民-主制结合了起来。
2、议会至上的议会内阁制英国的赢回分为上院和下院,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人民普选产生,这样组成的两院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
受到洛克思想的影响,英国人深信主权在民,所以代表人民的议会在理论上是至上的,它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也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具有最后控制权的代议机构的主要组织结构形式。
议会主要有立法权、财产权、监督政府权、部分外交权等。
英国的司法权相对弱小,也从属议会。
法官由作为阁员的大-法官任命。
内阁实质上市英国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首相作为政府首脑,由大选中获得下院多数议席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由议会产生并对其负责,但一直以来,议会和内阁的权力一直处于消长的状态。
3、独特的两党制英国的政坛主要由工党和保守党把持,除此之外虽然还有一些小党,但是难成气候,英国的议会和内阁主要都是由大选的多数党来把持的,这与其他两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不同的是,其在野党被冠以英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反对党领袖领取国家支付的俸禄,组织影子内阁,在立法阶段对执政党的立法提出批评或反对,并参与协商决策,因此英国反对党实质上是支付体制内的政党,英国反对党的特殊地位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多见的。
现代英国政治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现代英国政治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化从文艺复兴到现代化的英国政治和社会文化英国一度是一个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意大利文化、法国文化乃至于原始的英格兰文化混杂在一起,产生了一段奇妙的历史。
英国政治历经几百年的演变,英国的政治逐渐走向了现代化。
这一进程可以追溯到17世纪,“国王与议会”的冲突斗争上。
此后,英国国家层面上的权力和国会不断膨胀,国王的权力被削弱,并最终完全失去了权力。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也为英国的政治创造了条件。
工业能源、金融资本的发展让英国的经济更加强大,而这种强大又反过来促进了英国政治变革的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英国经历了两次重要的政治变革:1832年和1884年议会法案。
1832年议会法案标志着英国从古老的绅士统治向民权改革的转变。
此外,伊丽莎白时代的女性亦在1780至1870年间逐渐普遍获得签署和执行遗嘱的权利、否决自己的丈夫决定易女权力和获得婚姻财产的所有权。
1884年议会法案为“大多数人”的选举产生开启,非富裕劳动阶层终于有了选举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选民。
当时的英国政治环境相对平稳,但开始了大量的扩建活动以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规模。
二十世纪的英国政治变革由战争的影响和工党名称高峰之一的1945年大选引领。
该次选举标志着英国战后的重建和福利国家的奠基,这为未来的英国政治供给了一个新的范例和道路选择。
从那时起,英国工党和保守党轮流领导着国家,推动各种社会和政治改革,尤其是在普及健康保险、建立国民医疗体系和实行反对歧视的平等法律等方面迈出了关键性的步伐。
当代英国政治的发展和变化今天的英国政治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一些新兴事物和新的政治问题也逐渐出现。
国内政治稳定,外交势头强劲砸外界注意到的是英国脱欧的影响。
尽管脱欧已经完成了,但它带来的社会变化还正在发生中。
脱欧后的英国经济并没有像人们预计的那样出现崩溃的局面,相反,它似乎已经得到了稳步发展。
但是,英国脱欧可能会对英国的社会地位产生重大影响。
2024年度英国概况ppt课件

02
政治制度与法律体系
2024/3/24
7
君主立宪制及政府结构
01
02
03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作为国家元首,女王承担 国家象征性职责,如签署 法律、任命首相等。
2024/3/24
首相与内阁
首相领导政府,对议会负 责。内阁由首相从议会多 数党中挑选阁员组成,共 同制定和执行政策。
政府部门
负责具体政策的制定和执 行,如外交部、财政部、 教育部等。
03
英国在医疗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在肿瘤治疗、心
血管手术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24
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
2024/3/24
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
英国建立了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涵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 、生育等方面。
广泛的社会保障覆盖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广,几乎涵盖了所有居民,包括本国 公民、合法居留的外国人等。
10
03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2024/3/2411来自国民经济概况及主要产业
英国是世界上第五大经济体,拥 有强大的制造业、服务业和金融
业。
主要产业包括金融、商业服务、 旅游、教育、医疗、创意产业等
。
英国政府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和转型升级,加大对创新和高科
技产业的投资力度。
2024/3/24
12
贸易投资环境分析
英国概况ppt课件
2024/3/24
1
2024/3/24
• 英国地理与历史背景 • 政治制度与法律体系 •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 教育体系与学术科研 • 文化传承与旅游资源 • 社会福利与民生保障
2
01
英国地理与历史背景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文化渊源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文化渊源高晓娜(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摘要:英国是现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源地。
当今许多国家实行的议会、内阁、政党等制度皆起源于英国。
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是建立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度相互依赖、彼此影响和不断发展完善的基础之上的。
其政治制度的结构和特点与英国鲜明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政治文化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英国;政治制度;文化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它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
但是英国的政治制度及政治发展过程却很有特色:既不像法国那样的彻底革命,也不想美国那样的彻底共和,而是君主制与民主制相结合的君主立宪制。
虽然英国实行了民主制,但同时又保留了君主和贵族,可以认为是有着君主制的外衣、而实行共和制的实质。
一、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过程简述保守的英吉利民族在历史发展上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政治连续性,激烈的社会变革鲜有出现,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政治制度都是以妥协和协商的姿态建立和形成。
英国的政治制度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融合了君主制和议会制、内阁制和司法制、政党制和文官制以及地方政府制度等。
它不仅仅是一部国王权力不断让步,议会取而代之统治国家的历史,也是一部政党政治起源和成长、内阁对议会负责制不断完善的历史。
在封建王朝的后期,虽然名义上法律仍是由国王来颁布施行的,但是封建王室已经渐渐的淡出了这一行动,主要的政治活动中心开始向议会倾斜,受到议会的影响。
历史的进程推进到十七世纪,议会已经发展成为了反抗国王的核心。
而在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的妥协的著名事件光荣革命开始,君主立宪政体开始正式的确定,围绕着这一政体的英国政治制度的各个细节方面也开始渐进的完善。
二、英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1、君主制与民主制相结合本来,君主制与民主制是水火不相容的。
君主制是指一个君主的统治,民主制指多数人的统治。
在英国宪政中,虽保留了君主的位置作为国家元首,但目前这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元首,并无实质性权力。
莎士比亚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

莎士比亚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莎士比亚作品是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一,它不仅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也是全球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和文豪,莎士比亚的作品涉及众多主题,包括王权、爱情、家庭、性别、权利、社会和历史等等。
能够深刻地理解莎士比亚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对于我们更好地领会这些作品的含义和精神意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了解莎士比亚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氛围。
15世纪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是人类历史上一段特别重要的时期,它标志着欧洲文化教育、科学和艺术的重新兴盛。
文艺复兴风起云涌,大量人才涌现出来,其中涌现了许多文学巨匠和艺术家,莎士比亚就是其中之一。
他非常擅长描写人物心理活动,而且对语言和词汇的运用也是极其熟练。
莎士比亚的作品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历史背景。
在英国文艺复兴之前的时期,英国国家处于进入现代历史之前的阶段,战争、贫困和饥荒是当时英国社会的主要特征。
而进入文艺复兴之后,英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标志着英国社会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英国,不仅有大量的钱财,而且享有一个安定的政治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商业和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英国人在“海盗和商人”的角色中取得了一席之地。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除了经济和政治变化之外,还经历了文化和科学的变革。
人们开始探究自然界的奥秘,重视人的自由与权利,这些都是文艺复兴思想的基础。
莎士比亚很好地在作品中反映了这种思想,比如《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等作品,都是承载了文艺复兴思想和对人性的反思。
在莎士比亚的时代,英国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由工商业和货币的流通构成的。
工工商业和财富的积累,导致了英国社会的贵族阶层重新崛起。
同时,英国社会的阶级结构也趋于稳定,贵族和地主阶级占据了社会的核心位置,一部分农民和工人则陷入了贫困和困境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莎士比亚的作品能够深刻地剖析英国社会的问题,特别是阶级和社会等级的问题。
英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及措施

英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及措施英国,作为一个工业化进程较早的国家,在享受现代化带来的便利的也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为了应对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英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政策和措施。
一、英国环境保护政策1、空气污染控制英国采取了严格的空气污染控制政策,以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例如,英国实施了《清洁空气法案》,对工业和家庭燃料的排放设定了严格的限制。
英国还引入了绿色证书制度,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和低排放技术。
2、水资源保护英国制定了《水资源法案》来保护水资源。
该法案规定了水资源的开采和使用必须经过许可,并要求对水体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
英国还鼓励雨水收集和再利用,以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压力。
3、废物管理英国通过《废物管理法案》来管理废物。
该法案规定了废物的分类、回收和处置。
英国还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废物分类和回收,以减少废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
4、自然生态保护英国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和实施生态保护政策来保护自然生态。
例如,英国设立了多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英国还实施了野生动物保护计划,保护濒危物种。
二、英国环境保护措施1、能源转型为了减少碳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英国正在加快能源转型。
英国政府提出了“绿色新政”,旨在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这一政策包括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广电动汽车、提高能源效率等措施。
2、工业减排英国对工业排放设定了严格的限制,并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低排放工艺。
对于超过排放限制的企业,英国会采取罚款等措施来确保其遵守环保法规。
3、绿色城市规划英国的城市规划注重绿色理念,强调城市绿化、雨水管理和公共空间的设计。
例如,伦敦的“花园城市”项目旨在通过增加城市绿化和提高公共空间质量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减少碳排放。
4、环保教育英国注重环保教育,通过学校课程和公共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技能。
例如,英国的学校课程中包含环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和责任感。
英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英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英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具文化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英国有许多著名的文化遗产和景点,如巨石阵、古城温莎、巴斯浴场等,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代表着英国的文化和历史,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环。
因此,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对于英国和全世界都十分重要。
一、英国文化的发展历程英国的文化历程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此期间,古代人类在英国大地上定居并开始建造石头建筑和石头环境艺术。
中世纪时期,英国的文化艺术受到了欧洲大陆的影响。
通过一系列的宗教和文化交流,英国的文化内容逐渐丰富起来,诗歌、戏剧、音乐以及绘画等领域都得到了繁荣发展。
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戏剧、绘画、雕塑等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此时期的莎士比亚、蒂多等作家,以及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成为了英国文化的代表。
近代时期,英国的文化艺术得到了现代主义的影响。
而英国的音乐和艺术,则在20世纪初达到了巅峰状态。
在文化领域上,英国不断推陈出新,丰富着自己的文化内涵,并且在华语流行乐坛和影视圈,也开始产生了越来越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
二、英国的文化遗产英国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包括丰富的历史遗迹、博物馆和艺术馆的文物等。
其中,以下三个地方是最著名的文化遗产景观。
巨石阵:位于英国威尔特郡,是一个以大圆石为主的巨大神秘景观,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重要景点之一。
古城温莎:温莎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城市,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很多旅游者都是冲着温莎堡而来的。
巴斯浴场:英国的古罗马时代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其中最知名的当属巴斯浴场。
这个浴场建于公元一世纪,并于17世纪重新制作,现在成为了众多游客的必游之地。
以上三个地方都是英国文化遗产的代表,它们不仅是英国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遗产。
三、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意义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倡导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英国的地理气候和人文风情

英国的地理气候和人文风情1、介绍一下浙江泰顺地理位置,人文风情?泰顺,位于浙江最南端,西北与景宁县接壤;东北连文成、苍南,直达温州;西、南连通寿宁县及福建。
隶属于中国温州,为温州下辖六县之一,系“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古廊桥之乡”和“中国茶叶之乡”。
被称为“世界蜡都”。
泰顺还拥有号称“生物种源基库”、“绿色生态博物馆”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享有“神水宝地”、“天下第一氡”盛誉的承天氡泉省级自然保护区,泰顺县位于浙江最南端,与福建交界。
系“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古廊桥之乡”和“中国茶叶之乡”。
明景泰三年(1452年)建县,县名寓“国泰民安,人心归顺”之意。
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这里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
境内群峦起伏,涧谷纵横,海拔千米以上山峰179座,其中白云尖海拔1611米,为浙南第一高峰;大小溪流百余条,可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达40万千瓦;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40余种,其中龟湖叶蜡石矿被称为“世界蜡都”。
泰顺拥有号称“生物种源基库”、“绿色生态博物馆”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享有“神水宝地”、“天下第一氡”盛誉的承天氡泉省级自然保护区;境内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桥达30余座,其数量之多、工艺之巧、造型之美以及与周边环境之和谐,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是《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结构的再现。
座座廊桥如瑰宝般镶嵌在群山之间,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同时也迎来了泰顺廊桥特色旅游的热潮。
2、地理中国中人文风情和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人文风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风景。
3、兴义的地理位置、气候、河流、地方特产、资源、人文文化、民族风情搜一下:兴义的地理位置、气候、河流、地方特产、资源、人文文化、民族风情4、亚洲欧洲的地理人文风情特色东方文明,西方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埃及文明,中东巴比伦文明,中华(大唐)文明,古印度文明,美洲古印加文明,亚洲广袤博大的土地,欧洲俊秀的绿水山川,宗教信仰文明......5、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风情,有关南北方这种地域差异的描述,不符合实际我国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专方地区、属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东部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南方地区主要种植水稻,人们主食以米饭为主,降水丰富,传统民居特点是墙体高大,屋顶较尖便于排水,由于河湖众多,传统的交通工具以船舶为主,人们喜欢游泳;北方地区种植小麦,人们主食以面食为主,降水较少,传统民居以平顶屋为主,传统的交通工具是马拉大车,冬季寒冷河流结冰,人们喜欢溜冰,以此可见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南赛马北滑雪.故选:D.6、急求英国地理天气人文风情英国是19世纪的世界工业强国、海上霸主,并是早期议会民主制度的诞生地,曾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及较高的艺术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族
非白种人(印度亚裔)
白种人(本土)
卡梅伦呼吁民众大力贯彻英国价值观
自由,宽容,开放,公平 公正,团结,权利与义务
"I believe we need to be far more muscular in promoting British values. They're not optional; they're the core of what it is to live in Britain." “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大力地推广英国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不是 可有可无的,而是英国生活方式的核心。”(英国《每日电讯 报》)
宗教信仰
基督教
穆斯林
非基督
犹太教
教
印度教
锡克教
坎特伯雷大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
梅根•福克斯
审美观
布莱德利-库珀
妩媚性感 端庄丰满
阳刚气概 男 轮艳高贵
女
男人味的胡 茬电力十足
的面孔
的眼神
碧昂斯
里詹米-多南
荣誉、责任
勇气、自律 贵族精神
举止文雅 尊重女性
尊重人格
• 18岁以上,南部受教育程度高达90%,中西部较低,整 高等教育 体达40%
语言文 字
威尔士人口的20%,主要集中在威尔 士的北部、西部、农业地区
都柏林、爱尔兰各郡 北爱尔兰境内
8000人,西北部的海岛上
西南部康沃尔半岛上
价值观念
9% 5%
民族比例
86%
白种不列颠 民族 白种爱尔兰 民族 其它
绅士风度
高贵 优雅
有素养 有内涵
英伦风格
高贵、典雅、含蓄、自然
风俗习惯
盥洗室=100
禁忌
英国人 不列颠人
数字
花
颜色
动物
饮食文化
主要节日
节日庆典
新年—— 1月1日
情人节 ——2月14
圣戴维日 ——3月1日
复活节 —3月21日—4月
25号
万圣节—— 11月1日
圣诞节——12月25日
国庆日——国王的正式
生日
Boxing day Poppy Day
焰火节
Thank you !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英国
the United Kingdom
教育水平
英
国 的
语言文字
社 会
价值观念
文 化
宗教信仰
环 境
审美观
风俗习惯
教育水平
世界第二、全球前100的高等学府占1/4
• 11年(5—16岁) 强制性,国家资助,98% 义务教育
• 16—18岁,南北部 受教育程度远远大于中西部,差距 继续教育 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