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大明宫古建筑群特色

合集下载

大明宫遗址:追溯唐朝大国气象

大明宫遗址:追溯唐朝大国气象

大明宫遗址:追溯唐朝大国气象大明宫是唐代宫城之一,与长安城一起构成唐代皇城和都城的中枢。

大明宫是唐代宫殿建筑的代表,同时也是唐代重要的政治、文化、社会中心。

大明宫遗址位于今天的西安市雁塔区,南距大雁塔不到一公里,西与小雁塔隔河相对,大约占地1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遗址之一。

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627年),历经唐朝几代皇帝的兴建和扩建,以盛大、壮观而闻名于世。

相传,每次唐代皇帝东巡、北巡时,都要在大明宫举行盛大的仪式和聚会,以展示唐朝的神威和富强。

大明宫规模宏大,建筑群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中轴线上南北两端分别为长安城门和明德门,中部则是大明宫的主宫殿群,包括了"三殿五楼、九重天阙"等,形成了宏伟壮观的建筑群。

大明宫宫殿建筑的风格体现了唐朝的文化特点,建筑结构稳重大气,且华丽细腻,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成为唐代建筑文化的代表之一。

大明宫的花园、湖泊、池塘、桥梁等园林建筑也是唐代园林文化的代表作品之一,其设计严谨、布局合理,富有情趣,把自然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显示出唐代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和风情。

大明宫遗址也是国家级文化遗址保护区,现已经成为了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成为了广大游客了解唐代历史和文化、追溯唐代大国气象的重要场所。

通过对大明宫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不仅可以重建唐代宫殿建筑和园林文化的风貌,更能够深入了解唐代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唐代历史和文化提供珍贵的史料资料。

唐代以其繁荣、开放、多元的文化特点而闻名于世,而大明宫作为唐朝的重要政治、文化和社会中心,更是展现了唐代大国气象的核心之一。

大明宫遗址的保护和研究,不仅体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更能够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的流芳历史和博大精深,进而推动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弘扬和传承。

西安大明宫古代唐朝宫殿的遗址

西安大明宫古代唐朝宫殿的遗址

西安大明宫古代唐朝宫殿的遗址西安大明宫是唐朝宫殿的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

它是唐朝的皇宫之一,曾经是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

如今,大明宫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以下是对于西安大明宫遗址的介绍。

一、大明宫的历史背景大明宫位于唐长安城的南郊,修建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时期。

大明宫是由太原、太极、太和、太宁四院组成的,占地面积浩大。

唐太宗在位期间,修建了大明宫,将其作为自己的宫殿和政府机关所在地。

二、大明宫的规模和布局大明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之一,它的规模宏大,宫殿庞大。

根据历史记载,大明宫共有殿宇三百多座,房屋万间,占地面积超过三平方公里。

整个宫殿分为内院、中院和外院,布局严谨有序。

三、大明宫的建筑风格大明宫的建筑风格受到了当时的道教和佛教影响,融合了中原和西域的建筑特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宫殿建筑华丽精美,采用木结构和砖石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建筑风格庄严大气。

四、大明宫的文化与艺术大明宫是唐朝文化繁荣时期的象征,这里聚集了许多文人墨客,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化艺术作品。

大明宫内的壁画、砖雕、灯具等艺术品都表现出唐朝盛世的繁荣景象。

五、大明宫的重要性大明宫作为唐代皇宫的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它见证了唐朝的辉煌时代,展示了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

大明宫还是研究唐代宫殿建筑和宫廷文化的重要材料,对于了解唐朝和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六、大明宫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为了保护好大明宫这一珍贵的历史遗迹,中国政府和西安市政府多年来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保护修复工作。

如今,大明宫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并且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结语:西安大明宫是唐朝宫殿的遗址,承载着中国古代历史的记忆,并展示了唐朝盛世的繁荣景象。

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和历史遗产,大明宫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保护和传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建筑艺术,体验唐朝的繁荣和辉煌。

大明宫_精品文档

大明宫_精品文档

大明宫大明宫是中国历史上一座重要的宫殿建筑,曾经是唐朝的皇宫。

它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的杰作之一。

大明宫是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各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大明宫的历史、规模、建筑风格以及对于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大明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634年,当时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决定把国家的首都从长安迁至此处,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

大明宫的建设历时21年,直到655年才完工。

它占地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之一。

大明宫建成后,成为了唐朝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多位皇帝在此居住,举行各种盛大的宴会和仪式。

大明宫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特色。

宫殿主要由殿堂、庙宇、宫院、花园和陵墓组成。

宫殿的建筑规模宏伟,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宫殿建筑风格,融合了佛教、伊斯兰教等西域文化元素。

整个宫殿建筑群布局严谨,建筑物之间相互呼应,富有美感和艺术价值。

大明宫的建筑材料主要使用了青石、黄土和木材,使得整个宫殿建筑具有稳定性和耐久性。

大明宫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其宏伟的建筑规模和独特的风格上,更重要的是它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

大明宫是唐朝的中心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象征,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学者和艺术家,形成了著名的“文学大明宫”。

在大明宫期间,唐朝迎来了辉煌的文化盛世,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如杜牧、白居易和杜甫等。

而后来的宋朝、元朝、明朝等朝代,都将大明宫视为重要的文化遗址,进行了保护和修复。

然而,大明宫在历史上也经历了一些灾难和变故。

1071年,大明宫遭到了一次严重的火灾,损毁严重。

此后,大明宫虽然进行了多次修复和扩建,但在五代十国、元朝和明朝时期遭到了多次破坏。

到了明朝末年,大明宫已经荒废。

直到20世纪初,大明宫才开始重新被人们关注。

1925年,大明宫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游客可以参观大明宫遗址,了解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大明宫主要建筑及其特点

大明宫主要建筑及其特点

大明宫的主要建筑及其特点大明宫始建于贞观八年(634年),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

自唐高宗起,唐朝的帝王们大都在这里居住和处理朝政,作为国家的统治中心,历时达二百余年。

唐朝末期,整座宫殿毁于战火,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城区的北郊。

大明宫在唐朝三大内中规模最大,建筑布局以丹风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和玄武门为南北轴线,官厅、别殿、亭阁与楼观等四五十所分布于东西两侧。

大明宫的南半部为朝政建筑区,其中三大殿又构成前、中、后三个空间,前为“大朝”,以高大雄伟的含元殿为主体,面朝宽阔的丹凤门广场,国家盛大的庆典多在此举行。

中为“中朝”,以宣政殿为主体,朝廷各重要机构如中书省、殿中内省、御史台、门下省、弘文馆、史馆等均设在其左右,为皇帝常朝和百官办事的行政中心。

后为“内朝”,以紫宸殿为主体,紫宸殿是紧连后宫的便殿,官员召人此殿朝见亦称“入阁”,在当时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

大明宫的北部为生活建筑区,富丽堂皇的宫殿楼阁环绕着风景如画的太液池,以太液池为界又可分为东西两大活动区,东部为蓬莱阁、浴堂殿、绫绮殿等,为皇帝与后妃的活动区。

西部以麟德殿、金銮殿和翰林院等为主,是皇帝在内廷引对臣僚,举行宴会和观乐赏戏之处。

这里最有名的宫殿莫过于麟德殿了。

麟德殿大约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故以“麟德”池风景区,西近大明宫西墙的九仙门,便于大臣出入,故“凡.蕃臣外夷来朝,率多设宴于此,至臣下亦多召对于此也”.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和长安三年(703年)曾在此殿两次宴见日本使节粟田朝臣真人。

会昌五年(845年)六年,武宗曾在此殿会见南诏、契丹、室韦、渤海、胖柯等少数民族与边境地区贡使。

宫城的北部尚有作为宦官的衙属内侍省,中唐以后,宦官逐渐掌握中央禁军,进而干预朝政,形成“北司”。

北司长期与中书、门下省代表的“南司”分廷抗礼,造成了唐朝后期政治上的混乱与腐败。

主要建筑含元殿紫宸殿太液池含元殿明宫中最宏伟的宫殿建筑是位于丹凤门正北的含元殿,它是大明宫第一大殿。

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 探寻盛唐帝国的辉煌与壮丽

  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 探寻盛唐帝国的辉煌与壮丽

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探寻盛唐帝国的辉煌与壮丽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探寻盛唐帝国的辉煌与壮丽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座庄严而壮丽的历史遗址公园。

它占地广阔,坐落在盛唐帝国的皇城之中,承载着盛唐王朝的兴衰与辉煌。

这个公园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人们追溯盛唐文化的重要场所。

公园内部布局独特,仿照盛唐皇城的建筑风格进行设计,展现了唐朝宫廷的格调与气象。

厚重的城墙矗立在眼前,它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穿过城门,便来到了宏伟的皇宫,这是一个以建筑遗址和文物展览为主的区域。

整个区域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每一座殿宇都充满着古代皇宫的氛围。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大量的盛唐文化艺术珍品,包括陶瓷、壁画、字画等。

除了皇宫遗址,公园内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花园。

这座花园以盛唐文化为主题,展示了盛唐时期的花艺和园林技术。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植物,四季不同的景色在这里交替呈现。

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盛唐时期的花丛之中,感受着盛唐文化的魅力和浓厚的历史氛围。

公园里还有一座大型的文化广场,供游客休息和观赏表演。

每天都会有盛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和戏剧表演,这些表演能够向游客展示盛唐文化的独特之处,让人们亲身体验到当时的繁荣和盛世。

在这个公园里,不仅可以领略到盛唐文化的魅力,还能够了解到盛唐帝国的历史。

公园内设有专业的解说员,他们会向游客详细介绍大明宫的历史沿革和盛唐文化的内涵,使人们对盛唐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此外,公园还有一些特色活动,如盛唐时期服装的租赁和体验,让游客有机会穿上古代的华美服饰,感受当时的风采。

这些活动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亲近盛唐文化的机会,增加了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总而言之,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是一座承载了盛唐帝国辉煌与壮丽的历史遗址,它不仅展示了盛唐文化的魅力,还为人们提供了了解盛唐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对于喜爱历史和文化的游客来说,这里无疑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无论是沉浸在古代皇宫的庄严氛围中,还是漫步于盛唐花园的美景之中,人们都能够感受到盛唐帝国独特的文化魅力,体验到当时的辉煌与壮丽。

大明宫主要建筑及其特点

大明宫主要建筑及其特点

大明宫主要建筑及其特点大明宫(太明宫)位于今天的中国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座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大明宫是唐朝(618-907年)的皇宫,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大明宫的主要建筑及其特点。

1.文明门:“文明门”位于大明宫的东侧,为大明宫的正门。

这座门高约9米,宽约14米。

门上有三个牌楼,其中最上方的那个称为“文明门楼”,两侧的牌楼分别称为“文德门楼”和“文明门房”。

文明门建于唐代,现今的文明门是1988年重建的。

门楼上方有刻有楷书铁质匾额,匾额上书“大明门”。

2.太和殿:“太和殿”是大明宫的主要建筑之一,位于大明宫的中央轴线上。

太和殿是唐朝的正殿,是皇帝举行重大仪式的场所。

太和殿原是一座庞大的木结构建筑,主体建筑为单层,绿色琉璃瓦覆盖在屋顶上。

太和殿内部宽约54米,深约33米,设有许多大厅和殿堂。

3.宣政殿:“宣政殿”位于太和殿的后方,规模稍小。

宣政殿也是一座重要的殿堂,是皇帝会见重要官员和外国使节的地方。

宣政殿与太和殿的建筑风格相似,也是一座木结构建筑,殿内有许多装饰华丽的屏风和屏风绘画。

4.会同殿:“会同殿”位于宣政殿的北侧,是一座独立的建筑物。

会同殿是唐朝重要的行政办公场所,皇帝在这里接见臣子和处理政务。

会同殿的平面呈长方形,面积较大。

会同殿的建筑风格也与太和殿相似,屋顶覆盖绿色琉璃瓦,殿内布置豪华,堂上有彩绘天花板和壁画。

5.餐殿:“餐殿”位于太和殿的西侧,是唐代皇帝的用餐场所。

餐殿是一座独立建筑,规模较小。

餐殿的建筑风格与其他主要殿宇相似,都是木结构建筑,屋顶覆盖琉璃瓦。

餐殿内有供奉皇室神灵的神龛,壁上还有壁画和雕刻,展示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华丽和繁忙。

6.内廷建筑:除了以上所述的主要建筑外,大明宫还有一些内廷建筑,如皇宫的后殿、花园、碑亭等。

这些建筑规模较小,但同样具有独特的设计和艺术价值,展示了唐代宫廷建筑的精美和富丽堂皇。

大明宫作为唐朝宫殿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以下特点:1.大规模:大明宫占地面积达到了3.2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之一、大明宫内的建筑群林立,规模宏大,宫城内设有丹青、光华、真武、永宁、龙华、章华、德教、太极八门,门内有百余间宫殿和更多附属建筑。

大明宫建筑特点分析

大明宫建筑特点分析

大明宫建筑特点分析大明宫是唐朝的宫殿建筑,位于今天中国陕西省西安市。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城市之一,也是唐朝宫殿建筑的典范之一、大明宫建筑的特点体现了唐朝建筑的风格和特点,不仅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的宫殿建筑也有一定的影响。

下面将从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分析大明宫的特点。

首先,大明宫整体布局非常宏伟壮观。

大明宫位于市区西南,占地面积达32.5万平方米。

它的总体布局仿照了古罗马帝国的宫殿城市规划,采用了四方交叉的格局,南北长约550米,东西宽约370米。

宫中有八条主街道,形成了人字形的空间结构。

同时,大明宫的墙垣高大厚实,宫殿建筑排列得井然有序,整个宫殿群浩浩荡荡,给人一种巍然壮观的景象。

其次,大明宫建筑风格典雅精致。

大明宫建筑采用了典型的唐代宫殿建筑形式,以“大”为主导,体现了当时的国家威仪和皇权的集中。

大明宫大量使用了木结构,包括宫殿、楼阁、廊宇等,建筑结构工艺精湛。

同时,在宫殿建筑的设计中,也融入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元素,如檐部彩绘、石雕、砖雕等,这些元素都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魅力。

另外,大明宫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

大明宫不仅是唐代皇宫居住和政务办公的场所,还是皇家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载体。

大明宫内建筑修建精良,装饰豪华瑰丽,透露出富丽堂皇、气派非凡的皇家气息。

同时,大明宫也是政治、军事和文化交流的中心,汇聚了大批文人和学者,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在大明宫,有很多文化活动和庆典举行,如杂剧、音乐、舞蹈、书法等,促进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总之,大明宫作为唐朝宫殿建筑的代表,具有独特的特点。

其整体布局宏伟壮观,建筑风格典雅精致,文化内涵丰富多样。

大明宫的建筑特点不仅展示了唐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还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和艺术繁荣。

大明宫的建筑特点对后世的宫殿建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遗产。

上海大明宫:历史遗迹的展示

上海大明宫:历史遗迹的展示

上海大明宫:历史遗迹的展示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上海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

除了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繁华的商业街区外,上海还拥有许多历史遗迹,其中最著名的之一就是上海大明宫。

上海大明宫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中心,是中国唐代贞观年间建造的一座宫殿群。

大明宫曾经是唐朝长安城内“皇家行宫”,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接待重要宾客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这座宫殿坐落在汇通河畔,占地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包括大殿、后殿、御膳房、库房、寝殿等建筑。

大明宫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极具唐代风韵。

宫殿内的建筑以黄色为主色调,幕墙上饰以精美的琉璃瓦,显得豪华华丽。

大门上方顶着一块金字牌匾,上书“大明宫”三个大字。

整个宫殿群周围环绕着高墙,有四道守卫森严的城门,显现出宫廷的严肃氛围。

进入大明宫,仿佛穿越回唐朝的盛世。

在大殿内,可以欣赏到唐代宫廷的富丽堂皇。

大明宫的大殿平面为正方形,坐西朝东。

殿内悬挂着大量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展现了当年的盛况和文化艺术水平。

大殿两旁摆放着大量的古代瓷器、古钟古镜等文物,以及唐代皇帝的甲胄、剑鞘等兵器。

这些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让人对唐代的辉煌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感受。

除了大殿,大明宫的后殿也是一处精美之处。

后殿是皇帝处理政务和休息的地方,内有屏风、御床、御案等陈设。

后殿的亭子上方还有一幅壁画,描绘了唐朝时期宫廷的生活场景,仿佛将人带入了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在大明宫的御膳房,可以看到唐代宫廷的烹饪技艺。

宫廷御膳房备有各种珍贵的食材,以及专门的烹饪工具和器具。

这些食材包括上好的米、肉类、海鲜、蔬菜等,可以看出当时皇家对于饮食的讲究程度。

通过参观御膳房,人们可以了解到唐朝皇帝的生活习惯和宴客用膳的规模。

大明宫不仅是历史遗迹的展示,也是对唐代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大明宫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中,人们可以欣赏到唐代音乐舞蹈表演、传统戏曲演出以及古代服饰展示等。

这些活动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唐代的风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挖掘大明宫古建筑群特色建筑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时代生产力和人们审美情趣结合的产物。

唐代是中国古代建筑成熟时期,这时期的建筑,在继承两汉以来成就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建筑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

这个体系由都市建筑、宫殿建筑、佛教建筑等方面组成。

就唐代宫殿建筑而言,大明宫、兴庆宫和华清宫最具代表性,有着鲜明且彼此不同的文化特征。

唐大明宫地处唐长安城东北的龙首原前沿,地势高旷。

从考古发掘可知:大明宫的平面北部呈梯形,南部呈东西长方形。

宫城内除了三座正殿———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外,另外还有门下盛中书盛翰林院、御史台、命妇院等近臣、机要官署建筑。

同时唐玄宗还置“左右教坊于蓬莱宫侧”。

宫城以丹凤门至紫宸殿为中轴线,中轴线上建有三座主殿,在中轴线两侧建有对称的殿阁楼台。

宫城的中部有太液池,太液池周围诸殿是皇帝后妃居住之地。

而宫城东西又对称地辟有专门供皇族游赏的园林佳区———内苑。

这种建筑组群方式,使大明宫有着明显的建筑分区———即皇帝办公议事的办公区,供皇族居住的居住区以及游乐区。

办公区内的宫殿庄重典雅,居住区又沿太液池而建,而游乐区又以园林为主。

这种既有区域的明确区分,又构成统一整体的布局,主从分明、左右对称的建筑组群方式,反映了盛唐建筑师独具匠心的设计风采,更体现出我国唐代皇宫建筑以正殿为主而又突出皇宫园林特色的文化特征。

唐大明宫在平面布局上有着显著特点:三座主殿,把用于皇帝会见外国使节,举行国家庆典等重大活动的场所含元殿建在最前面,其后是日朝宣政殿和常朝紫宸殿,这种排列方式既符合实际需要又能体现封建等级观念;把举行国宴和游乐活动的主殿———麟德殿置于太液池西岸的高旷之地,距左银台门和翰林院仅90多米,这样,既便于参加饮宴的文武百官、皇族贵戚出入,又能突出皇族权威,同时也使饮宴的喧闹之声不影响办公和居祝由此可见大明宫在平面设计上,既体现出封闭性的“空间”艺术布局,也反映出统治者高高在上的统治思想。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也是唐长安城内最宏伟的建筑。

从构图布局分析,这座殿利用龙首原做殿基,突出了殿基的高大。

阁基又高于殿基,犹如鼓风欲翔的两翼,加上上殿的坡道所谓龙尾道的设置,更增加了该殿的凌空感和宏大气势。

整个含元殿建筑群面对一个开阔的广场,似巨鹰从天而降,表现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宫殿建筑所呈现出的壮丽、雄浑、大气的风格。

此外,从考古发掘出土的建筑遗物可知:含元殿的墙面是白色的,殿顶的覆瓦是黑色的,屋脊是绿色的,柱子是红色的,斗拱是赭黄色的,这种色彩配合使建筑物显得庄严而素净,突出了中国建筑以“厚”见长的民族文化传统。

麟德殿由前、中、后三殿组成,殿西建有西亭和结邻楼,东建东亭和郁仪楼。

三殿相连,翼以两楼二亭,并周绕严密,构思精巧。

这种用楼亭衬托中央大殿的组合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在庭院与组群建筑的布局上,采用左右均衡对称借以突出中央大殿的建筑特色。

这在甘肃敦煌唐代壁画上也有所反映。

同时,麟德殿的建筑,还开创了三殿相连的建筑形式总之,大明宫在建筑艺术方面多有创新,体现出我国中古时代宫殿建筑艺术追求雄浑大气、和谐统一之美的文化特色,堪称中国建筑史上里程碑式的建筑。

兴庆宫乃盛唐时期所建,占地面积2016亩,它是唐代园林与宫廷建筑相结合的典范,宫内的主要建筑如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等多呈楼阁式。

这些楼阁式建筑所显示出的艺术形象,是高台基,大屋顶,大屋顶的垂脊呈弧形,屋檐也微微翘起,整个坡面呈“旋轮线”形。

“旋轮线”是最速降线,如遇大雨,屋顶上的积水可以最快速度流走。

同时“旋轮线”形,不仅屋面形象很美,还起到一个重要的平衡作用,加强了柱子的稳定性,对房屋结构有利。

这是艺术与科学的巧妙结合,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屋脊的两端饰有“鸱尾”,使整个建筑更加壮观,更富有神采。

兴庆宫的建筑还采用硕大的斗拱,挺拔的柱子,绚丽的彩绘,高高的台基,有机地结合为统一体,显示出尊贵、豪华、富丽、典雅的建筑文化特色来。

华清宫是唐代帝王游乐的离宫,因此选在京城长安近郊的骊山建筑。

这座离宫依山临水自然风景优美。

在平面布局上,许多殿阁分布在山上山下,掩映在花丛树林中,突出了自然风光的美韵,给人以宽松清新之感,以满足皇族贵戚来此休憩的需要。

这座离宫,主要是为皇族贵戚来此沐浴温泉而建。

因此宫内建有浴殿汤池多处,正如晚唐诗人陆龟蒙所写:“暖殿流汤数十间,玉渠香细浪回环。

”为了突出山林野趣,这些浴殿建筑所呈现的外观形象精巧秀美,规模也小,而浴池外观装饰则极尽豪华。

由南向北进入大明宫,首先要经过大明宫南面正门,也是整座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

丹凤意为红色的凤凰,寓意国泰民安之时,凤凰就会降临人间。

丹凤门北面是大明宫第一座重要建筑含元殿。

在丹凤门与含元殿之间,是长630米的含元殿广场。

丹凤门以北,是通往大明宫的丹凤街,光是丹凤街的宽度就达到了176米。

每日文武百官早朝都要步行通过含元殿广场,相当在400米跑道上步行一圈半。

现在的机动车道大约宽4米左右,丹凤街的宽度可以划出44条机动车道,国内正在兴建的最宽长江大桥鱼洞长江大桥宽41.6米,丹凤街比四个长江大桥并列还要宽由此可以看出,唐代皇宫和离宫在建筑上的不同:皇宫突出宏大的气势,庄重雄伟的风格;而离宫突出园林风光,建筑分散,多呈小巧秀美的特色。

但都达到了内容与形式完美的统一,反映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我们今天研究唐代宫殿建筑的文化特征,既希望人们对古城西安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也是为给今日西安建筑突出古城风貌提供资料,使古城西安能更显示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与风采来。

大明宫在唐代长安城禁苑中,位于城东北部的龙首原。

此宫建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龙朔二年(公元662年),高宗命令扩建,第二年即迁入大明宫听政。

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此宫毁于兵火。

大明宫周长7.6多公里。

面积约3.2平方公里;为北京故宫的四倍.宫城共11个城门,其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南部有三道宫墙护卫,墙外的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是唐代最为宏伟的宫殿建筑群。

经考古发掘在大明宫内有含元殿遗址、麟德殿遗址、三清殿遗址等大型遗址。

主要有下列成就和特点: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大明宫的规模很大,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

全宫分为宫、省两部分,省(衙署)基本在宣政门一线之南,共北属于“禁中”,为帝王生活区域,其布局以太液池为中心而环列,依地形而灵活自由。

宫城之北,为禁苑区。

如不计太液池以北的内苑地带,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明清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三倍多。

大明宫中的麟德殿面积约故宫太和殿的三倍。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

全宫自南端丹凤门起,北达宫内太液池蓬莱山,为长达约1600余米的中轴线,轴线上排列全宫的主要建筑: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轴线两侧采取大体对称的布局。

如不计入内苑部分,从丹凤门到紫宸殿也约1200米,这个长度略大于从北京故宫天安门到保和殿的距离。

含元殿利用的突起的高地(龙首原)作为殿基,加上两侧双阁的陪衬和轴线上空间的变化,造成朝廷所需的威严气氛。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如麟德殿,由前、中、后三座殿组成,面积约5000平方米,约为太和殿的三倍。

采用了面阔11间,进深17间的柱网布置。

殿东西两侧又有亭台楼阁衬托,造型相当丰富多样。

主殿含元殿则用减去中间一列柱子的办法,加大空间,使跨度达到10米,可证唐初宫殿中木架结构已具有与故宫太和殿约略相同的梁架跨度。

4.门窗朴实无华,给人以庄重、大方的印象。

5.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唐代建筑风格的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而又开朗。

现存的木建筑遗物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在建筑物上没有纯粹为了装饰而加上去的构件,也没有歪曲建筑材料性能使之屈从于装饰要求的现象。

这固然是我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点,但在唐代建筑上表现得更为彻底。

含元殿踞龙首原高处,高出平地十余米,殿十一间,前有长达75米的龙尾道。

殿阶局部用永定柱平坐,这种较古的方法,唐以后逐渐淘汰。

整组建筑气魄雄伟,足可代表当时高度发展的文化技术。

含元殿和麟德殿的开间尺寸,不过5米稍多,最大梁袱跨距,不过四椽,尺度不及后世,用料也相对较小。

用较小的料而构成宏伟的宫殿,应该说技艺已相当纯熟。

2008-6-29 15:09回复2楼唐代的大明宫,它被称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峰巅之作”,因为电视剧《大明宫词》的原因,人们已不再陌生。

《含元殿赋》中称其“如日之升,则曰大明”。

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名永安宫,是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而修建的夏宫,也就是避暑用的宫殿,而宫殿还未建成,太上皇李渊就在第二年的五月病死于大安宫,夏宫的营建工程也就此停工。

遂于贞观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宫。

大明宫再次大规模营建是在高宗龙朔时期。

“龙朔二年(662年),高宗染风痹,恶太极宫卑下,故就修大明宫”。

当时为修此宫曾征收关内道延、雍、同、岐、幽、华、宁、鄜、坊、泾、虢、绛、晋、蒲、庆等十五州121钱,且在龙朔三年二月减京官一月俸,以助修建。

经过这次大规模营建,大明宫才算基本建成。

当然,此后大明宫尚有多次营建和葺修,如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曾修大明宫,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十三年又曾二次增修大明宫宫殿,“新造蓬莱池周廊四百间”,浚龙首池,起承晖殿。

不过这些工程只是增修补葺罢了,大明宫在郭城的东北处,南接都城之北,西接宫城的东北隅,占据龙首原的高地之上。

大明宫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之一,另两座是太极宫和兴庆宫。

大明宫在太极宫之东,所以又称为“东内”,大明宫原是太极宫后苑,靠近龙首山,较太极宫地势为高。

龙首山在渭水之滨折向东,山头高二十丈,山尾部高六七十丈。

汉代未央宫踞龙首山折东高处,故未央宫高于长安城。

唐大明宫又在未央宫之东,地基更高。

唐高宗中年因患风痹病害怕潮湿,便移住到凉爽干燥的大明宫内。

,是北京紫禁城面积的3.5倍。

平面形制是一南宽北窄的楔形。

它西墙长2256米,北墙长1135米,南墙为郭城北墙东部的一段,长1674米,东墙的北部偏西12度多,由东墙东北角起向南(偏东)1260米,转向正东,再304米,又折向正南长1050米,与宫城南墙相接。

它是唐长安城规模最大的一处宫殿区。

大明宫周围环筑有宫城,墙面与太极宫一样为夯土板筑,只有各城门两侧及转角处内外表面砌有砖面。

城基的宽度,据考古实测,除南面墙基用郭城北墙宽约9 米左右外,其他三面墙基均宽13.5米,深1.1米。

城墙筑在城基中间,两边比城基各窄进1.5米左右,底部宽10.5米,构筑十分坚固。

此外,在宫城北部之外,东、西、北三面都构筑有平行于宫城墙的夹城,亦为板筑土墙。

北面夹城最宽,距宫城墙宽160米。

东西两面夹城距宫城墙宽均为55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