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科持续改进_处方合格率

合集下载

药剂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药剂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0.5
(3)缺贯彻法律法规旳重点措施
1
(4)缺效果评估与改善措施记录
1
(5)缺医院“药物目录”文献或无贯彻“药物目录”旳措施
1
(6)“药物目录”未能得到贯彻或药物供应比例达不到规定
1
7
2、建立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并正常开展工作,规定人员构成符合规定,有明确职责,定期召开会议,有记录,制定本院“临床用药指南”或“抗菌药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并起到规范医院临床用药行为旳作用,讨论同意引进新药和删除药物,讨论医院用药中存在问题,并提出干预措施,建立新药申请制度与程序
(1)药物未分类定位储存
2
(2)麻醉、精神、医疗用毒性药物、放射性药物等未按国家规定管理与储存
2
(3)药物效期、淘汰、变质旳管理制度与程序未得到切实执行或发现变质、过期药物
2
(4)未对处方进行有效审查与查对或发现问题未予以及时有效干预
2
(5)出现药物调配差错,未及时上报或未采用补救措施
2
3
3、建立与完善药学管理信息系统,与HIS系统联网运行,能动态反应质量安全旳多种影响原因,能为临床提供药学征询服务
(1)无文明服务规范及用语或工作人员未贯彻
2
(2)无合理用药宣传教育设施
2
(3)缺乏为特殊患者服务旳规范或未给特殊患者提供服务
2
(4)未设置用药征询或药师提供旳征询不能满足患者需要
2
(5)门诊处方复核率、合格率达不到100%
2
4
2、急诊:急诊药房应提供全天侯旳服务,应有“急诊用药目录”,并保证药物供应,急诊药物应能满足急诊、危重病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临床救治工作旳需要,制定突发事件药物应急预案、制度及程序,并有质量与品质保障旳机制

PDCA循环法在提高我医院处方合格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提高我医院处方合格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提高我医院处方合格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评析PDCA循环法在处方管理中对提升处方合格率的作用。

方法:于2021年1月初施行PDCA循环法前后一年内,各选取处方300张,施行新管理办法,对比前后的处方管理效果。

结果:施行后处方合格率(98.67%)高于施行前(87.67%)。

结论:在处方管理中,施行PDCA管理模式后,能比较明显的提高处方合理率,在临床中有施行的价值。

关键词:处方合格率;PDCA循环法;效果现阶段的医院药房中,都越发重视处方质量。

卫生部对此给出了要求,各级医院必须落实处方审查,建立完善的机构,不断加强审查的落实,从而保证处方质量。

现在的很多医院,都有着处方评价相关经验,并且落实到了平时的工作中,然而因为方法不够科学,使得效果并不明显,处方不合格的情况较严重。

在处方管理工作中,我们会将合格率作为衡量质量的主要指标。

PDCA循环法是目前比较先进的管理办法,在正确的使用后,理论上能够实现质效的提升,并完善各项有关工作。

过去的几年里,这个方法在我国有比较广泛的使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了评价PDCA的价值,本次研究在施行先后,各选取300张处方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21年1月初,我院开始使用PDCA管理模式,在新的管理办法施行前后,分别选取300张处方,共计600张。

施行前的处方中,男163张,女137张,年龄19-69岁;施行后的处方中,男148张,女152张,年龄17-68岁。

一般资料相比,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计划阶段首先,要分析现状,主要针对施行PDCA的前一个年度的处方,通过对其数据的统计,了解处方合格情况。

本次研究中,不合格类型包含:诊断不全、无病症使用处方药物、处方不对症等。

然后,则是分析问题原因。

为了有效提高合格率,施行PDCA新管理办法。

经药剂科给出现有问题,再由每个科室的负责人回答,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通过这种分析的方式,总结出了处方问题的几个成因:医师培训不足、审方机制有缺陷、开方不规范、患者需求较多。

PDCA循环在提高中药饮片处方合格率的应用分析

PDCA循环在提高中药饮片处方合格率的应用分析

61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9 No.1·医院药学·中药饮片处方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的 [1]。

中药饮片处方开具的过程能体现出中医的精准医疗[2]。

中药饮片处方的合格率,和中医药的疗效密切相关。

目前某院中药饮片处方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

PDCA循环管理是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和行动四个阶段进行的阶梯式上升的科学管理过程,通过循环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并能体现出持续改进,目前被医院各部门采用[3-6]。

现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使用到研究中药饮片处方质量中来,以期提高中药饮片处方合格率,并探讨其实践成效。

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资料来源于某院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由临床药师每月选一个工作日,抽查医师当月所有中药饮片处方,连续3个月不得含有相同医师处方。

根据《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和某医院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等,判断处方的合格性,设计《处方点评工作表》并填写,内容包括饮片品种数、处方剂数、处方金额、有毒饮片剂量等,并分类统计不合格处方。

1.2干预方法针对循环前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存在的问题,分两个阶段进行PDCA循环,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

1.2.1计划阶段①现状分析:根据2017年10~12月中药饮片处方点评结果,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合格率较低(82.79%),其中以下几类不合格处方发生率较高,如主要是不规范处方和不适宜处方,特殊用法不规范、书写不规范、用量不适宜、辨证论证不适宜和剂数不适宜等。

②原因分析: 分析造成处方不合格的五大主体原因,包括:人:医师对相关制度的学习不到位;医师对开具合格处方的认识不清晰;医师责任心不强,为了完成指标开方不严格;新知识的学习不积极;电脑操作不熟练,输入错误;医师开具中药饮片处方与中成药西药处方一样开具;药师工作量大,审方不严谨;药师与临床医师缺乏有效沟通;药师对处方问题的反馈不及时。

临床药师参与处方点评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案

临床药师参与处方点评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案

临床药师参与处方点评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案摘要】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制定和实施参与处方点评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案,使处方的合格率得以提高,促进医院用药的合理性和规范化。

方法总结医院处方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用药质量和处方的合格率。

结果处方在持续质量改进前的不合格率为28.7%,持续质量改进后的不合格率为4.1%。

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处方点评工作的各个环节,并制定和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可有效提高处方的质量,促进用药合理性和规范化。

【关键词】临床药师处方点评工作持续质量改进方案【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357-02分析不规范、不合理用药之重要手段就是处方点评,医院的药剂科应该协助医疗管理部门一同对本院的处方进行点评,并将点评结果进行审核和公布,将不合理处方公布于全院,并提出质量改进方案[1]。

本文旨在介绍我院医师通过参与处方点评工作发现的处方问题,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案,有效提高了处方的合格率,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整改前(2012年2-4月)与整改后(2012年5-7月)的处方进行抽样,分别抽取2000分和1980分,由临床药师进行点评,并对两个时期的点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2 分析处方点评中出现的一些问题:1.2.1 书写错误:医生所开处方的药物用法、剂量、途径没有与电脑核对导致笔误的产生;个别处方上的诊断与治疗不具有相关性,比如诊断是高血压,治疗药物则是别嘌醇;还有一些处方书写的临床诊断不全。

1.2.2 输液的处方偏多:世界WHO规定的处方注射剂的使用百分率约13.5%-25%,而我院门诊的使用率约为28%,静脉输液药物的频繁使用,会导致易感染和产生一定的耐药性,所以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将使用率降低[2]。

1.2.3 静脉输液药物使用方法不妥:处方中如美洛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等药物1日1次静脉注射,用法不妥,要根据抗菌素后效应和药物的半衰期等因素制定给药方案,违反原则的私自将每次的给药量增加而将给药次数减少,更容易引起不良反应,还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药剂科第二季度质量安全总结与药剂科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汇编

药剂科第二季度质量安全总结与药剂科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汇编

药剂科第二季度质量安全总结与药剂科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汇编药剂科第二季度质量安全总结20**年第二季度药剂科工作总结一、业务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第二季度完成业务指标182356张;完成经济指标:元,完成全年总额24.4%。

基本与上季度持平。

二、工作业绩:药事质控持续改进工作1.药品质量管理制度。

首先保证药品验收的相关制度的落实,各药房对领用的药品实行现场验货,核对电脑、出库单、药品扫码,存盘,保证请领药品的数量进入各药房的库存。

库房人员要定期收集进口药品口岸检测报告,核对各药房的出库情况,做到账目及时符合。

2.临床药师对各科室小药柜的管理及使用进行每月检查、查麻精药品登记、交接、查药品数量、查高位药品分类存放,查药品效期情况并分析存在的问题、督促改进总结,形成PDCA循环。

3.门诊、住院药房组长每周核查所备药品的批次,做好登记,药品定位摆放分作前后次序,将近期药品放在前面,远期放在货架位置的后边,确保批次药品按照先进先出调剂。

涉及批号管理的药品要在药品前摆放标牌,注明效期情况,以便发药核对,调剂准确。

4.退药管理制度。

按照退药管理流程进行。

5.门诊、住院的分装药品,要在口袋上注明原包装的批号、效期、及分装日期。

——门诊、住院。

6.各药房对调剂差错有记录有分析改进形成PDCA。

——门诊、住院药房。

7.临床药师审核处方重点关注超说明书情况、查出超常使用的情况,及时反馈医务部门。

——门诊、住院。

8.临床药师要在宣传栏上对新购进药品、重点关注药品的说明书予以公示,让大家掌握用量用法、使用证、不良反应。

9.患者自带药品的使用问题。

如:自购白蛋白的血液制品如何保证安全使用?。

由于白蛋白货源紧缺,患者自购。

为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必须有购买地点及药品质量检测报告作支持。

10.为确保《国家基本药品目录》优先使用情况,药库人员每季度审查现有库存情况,登记滞销品种、新购进品种,保持动态平衡11.每季度对全院的药学质量与安全进行总结分析。

规范处方管理整改措施

规范处方管理整改措施
2.定期举办处方管理培训班,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授课,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3.鼓励医务人员参加相关专业的学术研究,提升处方管理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十九、政策支持与法规建设
1.加强对处方管理相关政策的研究,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规,为处方管理提供法制保障。
2.推动建立全国性的处方管理制度,提升处方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3.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保持良好沟通,及时了解政策法规变化,确保处方管理合规。
十六、监测与预警
1.建立处方管理监测系统,对处方行为进行实时监测,预警不合理处方。
2.定期分析监测数据,发现处方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和问题,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3.建立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药品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处置,降低风险。
(2)利用信息技术,对处方进行实时监控,提高处方管理效率。
四、整改时间表
1.第一阶段(1-3个月):进行处方管理现状调研,制定整改方案。
2.第二阶段(4-6个月):实施整改措施,开展培训、制度建设、处方点评等工作。
3.第三阶段(7-9个月):总结整改成果,持续优化处方管理。
五、预期效果
1.处方合格率提高至95%以上。
(1)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处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潜在问题。
(2)建立处方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处方质量,及时干预不合理处方。
九、整改效果评价
1.定期对处方合格率、不合理处方比例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2.通过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了解整改措施的实际效果。
3.组织专家对整改成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开展处方管理知识竞赛、讲座等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规范处方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3.对患者进行用药安全教育,增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处方管理的监督。

十四、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四、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
【A】符合“B”,并
各科室备用急救等备用药品统一储存位置、统一规范管理、统一清单格式,保障抢救时及时获取。
4.14.2.6
【C】
落实药品调剂制度,遵守药品调剂操作规程,保障药品调剂的准确性。
1.按《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药品调剂制度和操作规程.
2.药品调剂时,认真审核处方或用药医嘱后调剂配发药品
2.对调剂错误,及时分析原因,有整改措施.
【A】符合“B”,并
有根据假、劣药品和调剂错误的原因分析,及时修订相关制度,加强环节管理,保障用药安全。
4。14.2。10
【C】
应建立药品管理信息系
统,与医院整体信息系统联网运行。(可选,县医院必选)
1.有药品管理计算机软件系统,并与医院整体信息系统联网运行。
【B】符合“C”,并
1.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准予集中调配的许可证或批复件
2.由主管药师及以上人员审核处方和参与静脉药物临床应用,对不适宜用药者定期分析、总结,能有效干预。
3.处方合格率>99%;二级库账物相符率>99。9%。
【A】符合“B”,并
1。有输液质量问题和输液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相关规定。
2。药剂科对临床出现的输液质量问题和患者用输液后的严重不良反应有分析报告、改进措施。
4.14.3.2
【C】
临床药物治疗执行有关法规、规章制度,遵循相关技术规范。
1.有临床药物治疗遵循合理用药原则、药品说明书、“临床诊疗指南”及“临床路径”等相关规定与程序。
2.有药师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和调配发药,并根据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用药交代的制度与程序。
【B】符合“C”,并
1.有存放于急诊科、病房(区)急救室(车)、手术室及各诊疗科室的急救等备用药品管理和使用的制度与领用、补充流程。

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包括药品质量管理和药学工作质量管理,其管理内容主要是指对药品采供、药品调剂、临床药学等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和对药学工作的备部门、各环节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方案如下:(一)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及任务1、全面质量管理小组的组成:在医院质量管理小组的领导下,成立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小组。

组长由科主任担任,各班组组长为成员,下设药学工作质量管理小组和药品质量管理小组。

2、药学工作质量管理小组以药学工作质量为中心,主要任务:定期(每月一次)检查、考核全科药品质量管理情况和工作质量管理情况,及时分析、处理存在的问题,督促全科质控标准的落实;定期下临床各科室了解医护人员及病人对药剂工作意见,介绍新药,收集有关不良反应的情况,不断提高药剂工作质量,促进临床用药安全、合理。

(二)全面质量管理考核指标(质控指标)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文件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本科工作实际。

制定质量管理考核指标;1、药学工作质量考核主要治疗(1)调剂:处方合格率≥95%(抽查100张处方);处方出门差错率<1/10000;饮片中药处方称量误差<5%。

(2)药品库房:主渠道进药,无“三无”(无生产日期、无批准文号、无有效期)药品、假劣药品和虫蛀、变质、过期失效药品;常规药品满足临床需求。

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药品物价政策。

(3)库房财务:账目清楚、数据真实可靠。

帐物相符,定期(每月)出各有关报表。

(4)临床药学:对门诊抗菌药物使用量和住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2、药学工作管理情况考核主要指标(1)特殊药品管理:麻醉药品管理“五专”(专方、专柜、专人、专册、专帐),精神药品做到“三专”(专人、专柜、专帐):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贵重药品专人专柜管理。

(2)调剂管理:各调剂室布局合理,药品陈列整齐有序,标志醒目,定位存放,定期整理消耗帐物;不使用“三无”药品、假劣药品和过期失效药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淄矿集团中心医院药剂科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2013年1月科室:药剂科处方合格率质量改进措施单编号:2
一、改进前调查结果
2012年12月随机700张门诊处方,处方合格率现状:附表1 改进前处方合格率表
检查地点:药剂科查检时间:2012年12月27日
查检人:质控小组
图1—1 改进前处方合格率柱状图
二、解析
鱼骨图
1、加强调剂人员对处方管理办法的学习,提高对处方审核重要性的认识,强调调剂过程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和相关操作规程,认真对处方进行审核。

2、对医生进行处方管理办法的学习,提高对处方合格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医生处方的规范性。

3、对医生进行程序处方开具的培训,避免因程序使用问题造成的不合格处方。

4、加强医生对药品的学习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处方合格率。

5、对处方点评中的不合格处方进行通报,敲响警钟,引以为戒。

6、加强处方管理知识学习及相关制度和规范的学习,提高相关制度规范流程的执行力度。

7、制定控制措施,要求处方调剂时必须严格执行处方审核制度,发现不合格处方坚决拒绝调配,驳回经处方医生修改合格后方可调剂。

8、主任及质控小组加强监督检查处方审核执行情况,不定时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并纠正。

9、质控小组每两个月对门诊处方进行抽查点评,检查处方合格率,考核改进状况,并对检查情况进行及时通报,并根据PDCA循环持续改进。

附表2 改进后处方合格率检查表检查地点:药剂科检查人:质控小组
图1—2 改进前后处方合格率柱状图
图1—3 质量改进前后处方合格率折线图
图1—4 质量改进前后处方不合格率柱状图
图1—5 质量改进前后处方不合格率折线图
图1—6 改进前后处方合格率柱状图比较
五、总结
1、通过PDCA对门诊处方合格率进行持续改进,处方合格率有了明显提高,平均合格率从74.49%,提高到90%。

2、从结果可以看出,处方合格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该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持续不间断的控制,继续进行PDCA循环,直到质量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