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4.《母鸡》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优秀教案

部编版⼩学四年级语⽂下册第14课《母鸡》优秀教案14母鸡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是⽼舍先⽣另⼀篇脍炙⼈⼝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苦,塑造了⼀位“伟⼤的鸡母亲”的形象。

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的语⾔风格⽐较⼝语化,直⽩⾃然,散发着浓郁的⽣活⽓息,读起来令⼈感到亲切舒服。

学习这篇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读⾃悟,体会母爱的伟⼤,并通过⽐较⽼舍两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风格,加强语⾔实践。

【与⽂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汤圆是中国传统⼩吃的代表之⼀,是由糯⽶粉等做的球状⾷品。

⼀般有馅料,煮熟带汤⾷⽤。

同时也是元宵节最具有特⾊的⾷物,历史⼗分悠久。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

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种新奇⾷品,即⽤⿊芝⿇、猪油做馅、加⼊少许⽩砂糖,外⾯⽤糯⽶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甜可⼝,饶有风趣。

因为这种糯⽶汤圆煮在锅⾥⼜浮⼜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改称汤团。

然⽽,汤团象征合家团圆更美好,吃汤圆意味新的⼀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是正⽉⼗五元宵节必备美⾷。

⽽在南⽅某些地区,⼈们在春节的时候也会习惯吃汤圆,⽽不是饺⼦。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巩固⼀、照样⼦,写词语。

颤颤巍巍:细声细⽓:⼆、根据词语,选择“恶”的正确读⾳填空。

恶:wùèě可恶()厌恶()恶⼼()恶狠狠()凶恶()⽆恶不作()三、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从课⽂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

1.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

()2.趁⼈不防备的时候。

()3.戒备。

()四、在括号⾥填上适当的词语。

1.()是在院⾥,还是在院外,它()挺着脖⼉,表⽰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2.它伟⼤,()它是鸡母亲。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母鸡》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母鸡》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母鸡》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母鸡》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所写,课文通过对母鸡的描述,展现了母鸡勇敢、慈爱、伟大的一面。

本课是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课文的后半部分,通过对母鸡的观察和描写,引导学生体会母鸡的母爱,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对于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层次的母爱,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对于观察和描写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一定的兴趣,可以借此机会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鸡的母爱。

3.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能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母爱。

2.学会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2.相关图片3.写作素材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音频,学生跟读。

通过朗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熟悉。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母鸡的生活习性。

同时,教师提问:“母鸡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首先,教师选取课文中的一段描写,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描写手法。

然后,教师让学生运用所学描写手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母鸡的描写。

4. 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分享他们小组的母鸡描写。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对分享的学生进行评价。

5. 拓展(10分钟)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我的宠物”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描写手法,对自己的宠物进行描写。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 (2)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 (2)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2)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母鸡》的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2.能够领会母鸡的责任心和母爱。

3.能够认识生活中的关爱和互助。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母鸡的责任心和母爱。

三、教学难点1.感悟课文中蕴含的亲情和互助精神。

四、教学准备1.课文《母鸡》的课件或纸质教材。

2.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3.学生课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简要复述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课文《母鸡》。

2.让学生谈谈他们眼中母鸡是怎样的一种动物,以及母鸡在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步:学习新课(20分钟)1.学生齐读课文《母鸡》,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一些生字词语。

2.学生分组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老师带领学生探讨母鸡的责任心和母爱。

第三步:引导思考(15分钟)1.通过故事中的母鸡,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亲情和互助。

2.让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对他们的关爱和帮助,感悟并珍惜这种情感。

第四步: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母鸡》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情感体会。

六、课后作业1.完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

2.写一篇关于亲情和互助的小故事。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母鸡的责任心和母爱,并体会到亲情和互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同时,也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人、互相帮助,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重点词语及生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动物保护的责任感。

2.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流利朗读。

•熟练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3.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4. 教学准备
•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教具:课文课件、图片、小黑板等。

5.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前准备
1.复习上节课知识,引入本篇课文。

2.布置预习任务。

第二节:课堂教学
1.导入:呈现课文图片或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母鸡的了解。

2.分段精读课文,学生跟读。

3.梳理重点词语,板书相关词语及解释。

4.进行生字解释、课文填充等活动。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母鸡》为主题,通过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感受到
农村生活的和谐与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农村生活缺乏真实的了解,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多地融入生活实践,增强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体验和理解。

同时,在教学中,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能力都有待加强,需要多加注意学生
的朗读训练,培养其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本课教学偏重了对课文内容的传递,但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悟寓意方面还有待提升。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课文背后的含义,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新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第4单元第14课《母鸡》课时2

最新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第4单元第14课《母鸡》课时2
如怨如诉 颤颤巍巍 趁其不备 欺侮 凄惨 警戒 1.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 ( 如怨如诉 ) 2.趁人不防备的时候。 ( 趁其不备 ) 3.凄凉悲惨。 ( 凄 )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 下册语文精品课件
二、下面的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 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 夸张 )
这是一只___无__病__呻__吟____的母鸡。
这是一只___欺__软__怕__硬____的母鸡。 这是一只___喜__欢__炫__耀____的母鸡。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 下册语文精品课件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只无病呻 吟、欺软怕硬、喜欢炫耀的母鸡。所以作者 说——一向讨厌母鸡。那又是什么让作者 不敢讨厌母鸡了呢?让我们走进这只母鸡, 去了解一下原因吧。
由“讨厌”到“不敢 从头到尾都洋溢着喜爱之情 再讨厌” 总分结构,拟人手法 总分结构,夸张、对比手法
列举具体事例来描写 列举具体事例来描写
语言生动,通俗易懂 语言生动,通俗易懂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 下册语文精品课件
母鸡
结构梳理
无病呻吟

欺软怕硬
媚俗

喜欢炫耀负责 慈爱尊 敬勇敢 辛苦
赞美—英雄的母亲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 下册语文精品课件
慈爱
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 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 下册语文精品课件
慈爱
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 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比喻和对比的巧妙运用,更 表现了母鸡对子女的疼爱。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1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1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1篇)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1篇)》,您浏览的《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1篇)》正文如下: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更加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组课文的选编意图,《母鸡》教学设计以阅读方法的训练、表达方法的习得为主,在阅读方法的训练中渗透人文精神,并以阅读方法的深化为延伸点,组织课后拓展性阅读。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课前准备】制作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母鸡叫声,引入课题。

2、通过《猫》引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响亮地读课题。

二、明确要求,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词与难读的词语的读音,了解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反抗欺侮成绩凄惨慈爱辛苦如怨如诉疙瘩可恶鸡雏一撮儿毛2、默读阅读提示,明晰学习任务。

⑴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⑵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设计意图】阅读提示是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的主导,从提示入手,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略读课的学习,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初读感知,了解感情1、自由读课文,找出作者直接描写对母鸡情感变化的句子,用“——”画出。

师相机板书: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2、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辨析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母鸡》说课稿(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母鸡》说课稿(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母鸡》说课稿(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母鸡》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所写,选自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本单元的主题是“动物世界”,旨在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母鸡》这篇课文通过描述母鸡的孵蛋过程,表现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赞扬了母爱的伟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母鸡的孵蛋过程可能较为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母鸡孵蛋的过程,感受母爱的伟大。

同时,学生对作者老舍的了解可能不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简要介绍老舍的生平和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母鸡孵蛋的过程,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动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了解作者老舍,激发学习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母鸡孵蛋的过程,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动物的方法;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老舍的生平和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母鸡》,提问:“你们对母鸡有什么了解?”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母鸡孵蛋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困难。

3.学习课文学生分组学习,讨论课文内容,理解母鸡孵蛋的过程。

教师小组汇报,总结课文内容。

4.朗读感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母鸡》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母鸡》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14 母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疙、瘩”等10个生字,会写“讨、厌”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讨厌、理由、细声细气、心事”等词语。

2.默读课文,通过课文内容的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句来体会作者老舍用词的严谨性。

3.通过阅读,体会作者对母爱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

感受母鸡的特点,感悟母爱的伟大。

学习重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学习难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学习准备:课件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过程:一、交流学(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出示课件】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认识了无病呻吟、欺软怕硬、爱炫耀的母鸡,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老舍先生了解一下第二部分,又介绍了母鸡的什么特点?(二)自主探究,深入学文1.什么原因使作者改变了看法?在文中找到能概括说明这一原因的句子,画下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出示课件】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围绕“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研究第4—8自然段老舍先生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看看哪些词、句写出了母鸡的这些特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勾画,批注在旁边,母鸡的特点可以是书上的词语,也可以是自己读后的感受。

【出示课件】这是一只()的母鸡。

3.自学、交流、补充、评议。

预设要点:(许多词句中都蕴含好几层含义,学生只要能说得有理有据即可。

)母鸡所做的一切(保护、喂养、照顾、教育子女)都是作为母亲尽责的表现。

慈爱:“一点儿”东西就“紧叫”;鸡雏的肚子“像汤圆似的”,自己却“消瘦”许多;给鸡雏取暖;任凭鸡雏在它身上调皮,“一声”也不哼。

勇敢:“不论……总是”;“假若……一定……连……”辛苦:“立刻警戒”:换词解释“警戒”,消瘦、夜间睡不好……(板书: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相机点拨并想象说话体会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母鸡可能会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会说些什么?学生讨论交流会,汇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4.《母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母鸡》是老舍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读自悟和理解感受方面的学习能力。

本文内容浅显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再加上语言风格上的独特魅力,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主题对于文章语言的分析和写作特点的揣摩上有所欠缺,需点拨引导。

教学建议
1.本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

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2.教师应引导学生扩展阅读,如,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作家描写小动物的作品,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重点难点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老舍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母鸡作为一个“鸡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重点难点
感受母鸡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母鸡》一课的生字,初步阅读了课文,知道在文中老舍对母鸡先后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这节课我们再次走入《母鸡》。

2.思考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从哪儿可以看出来?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老舍态度的变化?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理由。

二、学习课文
(一)了解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找出两句表示老舍对母鸡情感态度的话来。

2.第1自然段第一句话中的“一向”是什么意思?
(一直、一直以来)
“一向”说明作者讨厌母鸡的时间长,读时要重读。

(二)学习第1~3自然段
1.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

先请大家默读第1~3自然段,思考:老舍为什么讨厌母鸡?
2.母鸡的叫声有什么特点?
(板书:没完没了、如怨如诉、吵得受不了)
3.老舍观察母鸡十分细致,写了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母鸡的叫声,都是为了说明什么?
(“我一向讨厌母鸡”)
作者听到母鸡没完没了的叫声讨厌母鸡;听到母鸡如怨如诉的叫声十分讨厌母鸡;听到母鸡发了狂的叫声再也受不了啦。

谁能读出作者厌烦的情绪?分三种叫声层层递进指导朗读
(厌烦、再厌烦一些、十分厌烦)。

作者对母鸡的讨厌是一次次加深,所以说“我一向讨厌母鸡”。

(三)学习第4~10自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