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反思参考1)倔强的小红军
四年级上册语文优质课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与反思

四年级上册语文优质课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与反思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四年级上册语文优质课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倔强的小红军》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一位红军作家----陈靖写的一篇记叙文,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他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
赞扬了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决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还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本课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开始了故事的讲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同时也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表达了人物所蕴含的感情。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陈赓同志曾经讲过的一件往事。
第二部分(2——10自然段)写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小红军,想帮助他,却被他说服,骑上马先走,最后小红军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10自然段),第二层(11——15自然段)。
本单元课文学习方法的训练重点是“注意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而借助上单元“注意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抓住文章的叙述的事件,体会人物的特点”学法来学习本课,并为后两课讲读课文《小兵张嘎夺枪记》、《虎门销烟》和略读课文《“0”的突破》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能在老师的点拨下独立学文。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初读感知全文大意,给生字正音,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
第二课时品读全文,学文明理。
学情分析1、我班现有学生47人,是这学期刚招进来的,他们都是来自边远的瑶族村屯,语文基础较差,连最基本的拼音都不会读。
因此班上学困生占了一半,老师的指导难度很大,收效甚微。
2、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当时长征过草地的艰苦生活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
老师有必要在课前布置学生尽力收集有关长征过草地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当时的生活和自然环境。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倔强的小红军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倔强的小红军一、教学内容:课文名称:《倔强的小红军》课文类型:记叙文课文内容:讲述了小红军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工作任务,体现了小红军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不畏困难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小红军的生活与工作条件。
(2)掌握小红军顽强拼搏、勇敢坚守、不畏困难的精神品质。
(3)理解词语“草草”的意思。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借助所学知识,提高语文阅读及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勇敢坚韧、坚忍不拔的品质,敢于迎接困难和挑战。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爱国、爱校、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2)激发学生对爱国主义和伟大事业的热爱和献身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及要点把握。
2、难点:培养学生勇敢坚韧、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1)以“谁是小红军”为线索,通过师生互问等方式反复追问,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2)读一些有关小红军的故事,如《红军长征》、《红星照耀中国》等,让学生体验小红军的特别经历和精神品质。
2、讲授:(1)短文阅读:让学生前一段时间自行预习本篇短文,体会全文大意,并用简洁词语或简短句子来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2)重点分析:从情节、语言、角色等几个方面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了解小红军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任务的勇敢和坚韧不拔。
3、操作:(1)情境再现:依据课文内容,进行情境再现,如结合图片、音乐等,让学生体验小红军艰苦而又坚定的生活与工作。
(2)感悟体验:通过个人陈述、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小红军的精神品质进行深入思考,展开自我内省和深刻体验。
4、巩固:(1)语文手抄报、绘画作品,以小红军精神品质为主题,展现学生对品质的体悟和理解。
(2)课外任务:安排学生阅读有关小红军的文章、短篇小说、歌曲、影视等,通过文化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六、板书设计:倔强的小红军精神品质:坚韧、勇敢、拼搏、不怕困难七、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小红军不畏困难、坚韧不拔的艰苦苦中奋斗的精神,进一步增强我们的爱国意识和对未来的信心,同时也是对学校教育创新和师资培训的质量的一次尝试。
(教学反思参考2)倔强的小红军-语文S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参考2)倔强的小红-语文S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与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参考2)倔强的小红《语文新课程》提出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感受最深的词句。
充分体现《语文课程》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和形成独到见解。
(2)指名朗读课文2、3自然段。
联系上下文理解“疲惫”一词,让学生从课文的内容中去理解词语,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
(3)找出描写小红外貌的句子,学生自主发现,“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练读,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红。
当对小红有了一定的认识,再引导学生反复读,读出小红的可怜来,在读中升华对小红的怜惜之情。
我一开始就抓住“倔强”一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表现小红“倔强”的词句,学生通过对这些词句的品读,对小红的形象从整体上进行感知。
小红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现了小红的倔强。
任何人见了小红的举动都会认为小红精神好、体力足、干粮多,陈赓同志终于被小红说服了。
体会“终于”一词,从“终于”可以感受到小红和陈庚相互关心,舍己为人这一高尚品质。
本文的细节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小红的精神品质:外貌描写从小红的处境危险衬托他舍己为人的品质;对话描写从人物的良苦用心体现人物的高尚品质;陈庚同志上马后的心理活动,类比出小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感动最深的句子,让学生自由发问。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倔强的小红军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倔强的小红军一、教案背景《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倔强的小红军》是针对四年级学生编写的语文教案,以倔强的小红军为主题,通过对小红军的故事进行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理解倔强的小红军故事中所蕴含的勇敢、坚持的精神。
2.感受小红军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3.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并学会正确运用。
4.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1.理解小红军故事中的主题和情感。
2.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汇。
四、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第一课时:引入故事,感受小红军的倔强精神1.准备教材:–教材:《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一课《倔强的小红军》,P10-13。
–课件:小红军的图片和相关背景介绍。
2.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小红军的故事背景,并引发学生对小红军勇敢、坚持的精神的思考和探究。
–展示小红军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参考故事背景,进行个人想象。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小红军的看法和感受。
第二课时:阅读与理解小红军的故事1.准备教材:–教材:《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一课《倔强的小红军》,P10-13。
2.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小红军的故事,并在阅读过程中记录自己的问题和疑惑。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问题和疑惑,为理解故事提供帮助。
–教师进行全班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
第三课时:学习重要词汇1.准备教材:–教材:《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一课《倔强的小红军》,P10-13。
2.教学活动:–教师导入重要词汇的学习,通过语境示例或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词汇的意思。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关词汇的拼写和造句训练。
–教师进行词汇复习和巩固。
第四课时:阅读与写作1.准备教材:–教材:《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一课《倔强的小红军》,P10-13。
2.教学活动:–学生再次阅读小红军的故事,并通过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故事的深层含义。
《倔强的小红军》课后反思

《倔强的小红军》课后反思黄佩通过教学《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我感受颇多。
这篇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顾的一件往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忍受着饥饿和疲惫,因不想拖累别人,所以倔强地拒绝了陈赓同志的帮助,最后牺牲的故事。
作者满怀深情地赞扬小红军坚强勇敢,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也赞扬了陈赓同志关爱战士的美德。
我授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情感。
教学时我重点抓住文中的2—10段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从而认识和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此次的授课,我觉得本节课授课环节设计得较合理的有:1.从全文的最后一句话“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导入,让学生质疑读了这句话,有什么疑问,然后带着疑问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
2.在品读2—10自然段,理解体会小红军和陈赓的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情感的部分。
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小红军的语句,用“”画出描写陈赓同志的语句,让学生从语句中,体会人物性格和人物品质。
学生自主发现“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先让学生自己理解,然后抓住关键短语来体会小红军此时的状态然后我以微课进行外貌描写教学,让学生学习了外貌描写的方法之后立即进行练笔。
另外还抓住了这一句“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采用对比句让学生抓住“摆出”和“盯”来体会小红军不想拖累陈赓的品质。
但是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1.在讲解“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小学语文公布课优秀教案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公布课优秀教案《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与反思2五、倔强的小红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一、指导学生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能分角色朗诵文中对话部份。
二、能抓住课文要紧内容,并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述,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式,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
进程与方式:整体感知,研读“对话”,体会“倔强”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小红军一心为他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贵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明白得描述人物言行的文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情感。
教学难点:以“倔强”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及人物品质。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跨过水草地,翻越大雪山......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更为动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一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全程。
但也有一些,那么永久地倒在了行军途中。
陈赓同志每次回忆自己的革命经历,就会想起一个小红军。
今天咱们将进一步来学习课文《倔强的小红军》。
二、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汇报:课文记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名小红军忍受饥饿和疲惫,又不肯同意他人照顾而捐躯的事。
三、研读“对话”。
过渡:同窗们,你们感觉这些课题中哪个词语与整篇课文的关系最紧密?这节课,咱们的学习重点确实是体会小红军“倔强”的特点。
一、出示自学建议。
①读一读,标出小红军倔强地拒绝陈赓同志帮忙的语句。
(找找描述小红军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②想一想,小红军什么缘故要如此做?③议一议,小红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④读一读,读出作者的情感。
二、学生自读自悟。
3、小组研读。
(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四、体会“倔强”。
一、交流小红军如何拒绝陈赓的帮忙。
汇报:陈赓要帮忙小红军什么?小红军又是如何拒绝的? ①“小红军摆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说:‘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先走吧!’”②“小红军不和陈赓一块走,不吃他的青稞面” 随机指导朗诵:“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吧”(语气亲切、诚恳)“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倔强的小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
作者满怀深情地赞扬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也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这是篇记事写人的文章,我认为教学这类课文首先应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命运,使学生进入故事情境;然后让学生在关注故事情境的发展过程中,抓住人物言行,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心矛盾,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认识和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这样才能落实语文教学三个纬度的教学目标,真正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下面就这节课谈几点感想。
一、成功之处1、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注意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一开始我抓住“倔强”一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边画出表现“倔强”的词语,通过对词语的品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本段内容,充分感受小红军的光辉形象,然后要学生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结合上下文让学生揣摩、推敲,深入体会小红军的心里和表现出来的品质。
小红军的表现和陈赓同志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体现陈赓的品质,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红军牺牲了,陈赓同志‘一把搂住他,狠狠的捶着自己的腿’,自己责备自己‘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一把搂住’ ‘狠狠’ ‘怎么对得起’ ‘小兄弟’,这几个词语反映了陈赓同志当时的一种什么思想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学生很快地理解陈赓同志当时的心里以及表现出来的品质。
2、重视词句训练,培养学生推敲领悟词句的能力。
我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重点词句,学生通过对这些词句的品读,对小红军的形象从整体上进行感知,然后又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进一步了解人物的内心。
例如,描写小红军的动作,应抓住“摆”、“微微一笑”、“一挺”、“一拉”、“轻轻地拍”等重点词语;神态方面,应抓住“满不在乎”、“倔强”等重点词语。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推荐文章乡镇书记以案为镜心得体会3篇_以案为镜活动心得体会热度:《纪念刘和珍君》教案设计及反思热度: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设计及反思热度:幼儿园教师自我反思热度:教学反思工作报告热度:《倔强的小红军》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阅读课文。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范文1《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在忍受饥饿和疲惫,因不想拖累别人,所以拒绝陈赓同志的帮助,最后牺牲的故事。
作者满怀深情地赞扬小红军坚强勇敢,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也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情感。
我在学生阅读课外相关材料及初读课文之后,就课文内容提出他们自己不懂的问题;随后又引导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解决较简单的问题,并归纳。
在充分体会到小红军及陈赓同志都极度饥饿、虚弱、疲惫后,我引导学生对“陈赓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他骑上马,朝前走去。
”这句话进行思考:这句话可以换个说法吗?其中“终于”能否舍去?从哪里看出“说服”与“被说服”都是那么不容易,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们围绕这些问题深入地进行了阅读、归纳、讨论、想象。
学生们围绕着自己提出的重点问题(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陈赓全明白了什么?)进一步品读课文,合作探究,从而实现个性化的阅读。
学生们从陈赓“要求”小红军骑上马,到“命令”小红军骑一段,再到跟小红军“商量”一起走,最后到无可奈何地“付之以行动”,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地给小红军,感悟到了陈赓对小红军的关怀和爱护;从小红军倔强地拒绝,说自己“体力强”、“等同伴”、“干粮多”,感受到小红军对首长的爱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良品质。
围绕一个“终于”的探究,学生在品读陈赓与小红军一而再、再而三的说服对方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红军战士患难相助、生死与共的精神所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参考1)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中的优点分析:
1、本文是一片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小红军的虚弱,却不愿拖累他人,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我将教学的重点落在“读”上。
但是要想让学生能读出情感,就要事先让学生了解那段历史,所以我借助图片、影像以及配乐等方法,充分创设情境,将学生领进去,学生自然能“读”得更好,对于课文的理解也就更深。
2、将小红军的假话通过前后对比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找出来,更有利于理解小红军的高尚品质。
3、重视词句训练,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倔强”这一词,我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抓住描写小红军的言行的重点词句读一读,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进一步了解人物的内心,感受小红军的倔强。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学生们体会到小红军的高尚品质后应该加以拓展,让学生们动笔写一些如何赞叹这位小英雄,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但是由于上课读的时间过长,所以拓展的内容较少,课堂时间的分配应该更合理一些。
2、在学法指导上还做得不够到位,在让学生找到表示小红军的言行的句子时,可适当让学生在一旁做一做批注,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这样做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也能丰富他们的情感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