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docx
合集下载
四等水准测量表格成果表

(2)
(5)
前
(6)
(7)
(13)
(9)=(1)—(2)
(10)=(4)—(5)
后—前
(15)
(16)
(17)
(18)
h后=h前+∑h
(11)=(9)—(10)
(12)=(12)上+(11)
7
后
前
后—前
8
后
前
后—前
9
后
前
后—前
10
后
前
后—前
测段计算
目标点高程
bma51506m水准尺读数后视距前视距黑面高程m视距差dh18上1815161718119101212上11水准尺读数后视距前视距黑面高程视距差dh18上1815161718119101212上11
四等水准测量
测段:
开始:
结束:
日期:
天气:
成像:
仪器:
组号:
备注:K6=4.687
K7=4.787
HBMA=51.506m
测站编号
测点编号
后尺
下丝
前尺
下丝
方向及
尺号
水准尺
读数
K加黑
减红
高差中数
∑h/m
上丝
上丝
后视距
前视距黑面红面来自高程/m视距差d
∑d
(1)
(4)
后
(3)
(8)
(14)
∑h=(18)上+(18)
(2)
(5)
前
(6)
(7)
(13)
(9)=(1)—(2)
(10)=(4)—(5)
后—前
(15)
(16)
(5)
前
(6)
(7)
(13)
(9)=(1)—(2)
(10)=(4)—(5)
后—前
(15)
(16)
(17)
(18)
h后=h前+∑h
(11)=(9)—(10)
(12)=(12)上+(11)
7
后
前
后—前
8
后
前
后—前
9
后
前
后—前
10
后
前
后—前
测段计算
目标点高程
bma51506m水准尺读数后视距前视距黑面高程m视距差dh18上1815161718119101212上11水准尺读数后视距前视距黑面高程视距差dh18上1815161718119101212上11
四等水准测量
测段:
开始:
结束:
日期:
天气:
成像:
仪器:
组号:
备注:K6=4.687
K7=4.787
HBMA=51.506m
测站编号
测点编号
后尺
下丝
前尺
下丝
方向及
尺号
水准尺
读数
K加黑
减红
高差中数
∑h/m
上丝
上丝
后视距
前视距黑面红面来自高程/m视距差d
∑d
(1)
(4)
后
(3)
(8)
(14)
∑h=(18)上+(18)
(2)
(5)
前
(6)
(7)
(13)
(9)=(1)—(2)
(10)=(4)—(5)
后—前
(15)
(16)
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记录表和内业计算表完整版

表2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场次-线路抽签号: 计算者(号):
点 号
路线长度
(km)
实测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m)
备注已知点辅来自助 = =计算
-12mm =±20mm +2mm/k
说明:1.距离取位至0.01km,测段高差、改正数及点之高程取位至1mm。
2.采用路线长度进行高差闭合差的分配。
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记录表
观测日期:记录员:
测站编号
点号
后
尺
上丝
前
尺
上丝
方 向
及
尺 号
标尺读数
K+黑
-红
(mm)
高差
中数
(m)
备
注
下丝
下丝
后视距离
前视距离
黑
面
红
面
视距差(m)
累积差(m)
后 视
1#标尺的常数
K=
2#标尺的常数K=
前 视
后-前
后 视
前 视
后-前
后 视
前 视
后-前
后 视
前 视
后-前
注:各测站高差中数取位至1mm。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场次-线路抽签号: 计算者(号):
点 号
路线长度
(km)
实测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m)
备注已知点辅来自助 = =计算
-12mm =±20mm +2mm/k
说明:1.距离取位至0.01km,测段高差、改正数及点之高程取位至1mm。
2.采用路线长度进行高差闭合差的分配。
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记录表
观测日期:记录员:
测站编号
点号
后
尺
上丝
前
尺
上丝
方 向
及
尺 号
标尺读数
K+黑
-红
(mm)
高差
中数
(m)
备
注
下丝
下丝
后视距离
前视距离
黑
面
红
面
视距差(m)
累积差(m)
后 视
1#标尺的常数
K=
2#标尺的常数K=
前 视
后-前
后 视
前 视
后-前
后 视
前 视
后-前
后 视
前 视
后-前
注:各测站高差中数取位至1mm。
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记录表格及内业计算表格完整版

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记录表
观测日期:
测后上丝前上丝
站
点
尺下丝尺下丝
编后视距离前视距离
号
号视距差累积差
〔m〕〔m〕记录员:
方向
标尺读数
K+黑高差
备及-红中数
黑红注尺号(mm)(m)
面面
后视1#标尺前视
的常数
K=
后-前
2#标尺
的常数后视
K=
前视
后-前
后视
前视
后-前
后视
前视
后-前
注:各测站高差中数取位至1mm。
表2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场次-线路抽签号:计算者〔号〕:
点号路线长度实测高差改正数改正后高差
高程(m)备注(km)(m)(mm)(m)
点
辅
助f h=f h允20L=v1km
f h
L 计
算
说明:1.距离取位至,测段高差、改正数及点之高程取位至1mm。
f h允20L v1km
f h
L
2.采用路线长度进行高差闭合差的分配。
四等水准测量表格成果表优质资料

读数
K加黑
减红
高差中数
∑h
上丝
上丝
后视距
前视距
黑面
红面
高程
视距差d
∑d
(1)
(4)
后
(3)
(8)
(14)
∑h=(18)上+(18)
(2)
(5)
前
(6)
(7)
(13)
(9)=(1)—(2)
(10)=(4)—(5)
后—前
(15)
(16)
(17)
(18)
h后=h前+∑h
(11)=(9)—(10)
(12)=(12)上+(11)
7
后
前
后—前
8
后
前
后—前
9
后
前
后—前
10
后
前
后—前
测段计算
目标点高程
(5)
前
(6)
(7)
(13)
(9)=(1)—(2)
(10)=(4)—(5)
后—前
(15)
(16)
(17)
(18)
h后=h前+∑h
(11)=(9)—(10)
(12)=(12)上+(11)
1
后
前
后—前
2
后
前
后—前
3
后
前
后—前
4
后
前
后—前
5
后
前
后—前
6
后
前
后—前
测站编号
测点编号
后尺
下丝
前尺
下丝
方向及
尺号
水准尺
测段:
K加黑
减红
高差中数
∑h
上丝
上丝
后视距
前视距
黑面
红面
高程
视距差d
∑d
(1)
(4)
后
(3)
(8)
(14)
∑h=(18)上+(18)
(2)
(5)
前
(6)
(7)
(13)
(9)=(1)—(2)
(10)=(4)—(5)
后—前
(15)
(16)
(17)
(18)
h后=h前+∑h
(11)=(9)—(10)
(12)=(12)上+(11)
7
后
前
后—前
8
后
前
后—前
9
后
前
后—前
10
后
前
后—前
测段计算
目标点高程
(5)
前
(6)
(7)
(13)
(9)=(1)—(2)
(10)=(4)—(5)
后—前
(15)
(16)
(17)
(18)
h后=h前+∑h
(11)=(9)—(10)
(12)=(12)上+(11)
1
后
前
后—前
2
后
前
后—前
3
后
前
后—前
4
后
前
后—前
5
后
前
后—前
6
后
前
后—前
测站编号
测点编号
后尺
下丝
前尺
下丝
方向及
尺号
水准尺
测段: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四等水准测量计算表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四等水准测量计算四等水准测量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四等水准测量闭合差四等水准测量步骤四等水准测量平差
观测日期: 班级: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 天气: 仪器型号: 组号: 观测者: 下丝 上丝 后距 视距差
仪器编号: 记录着:
测 站 编 号
后 尺
前 尺
下丝 上丝 前距
d
后 前 后-前 h 后 前 后-前 h 后 前 后-前 h 后 前 后-前 h 后 前 后-前 h 后 前 后-前 h 后 前 后-前 h
方 向 及 尺 号
标尺读数
黑
+K
黑面
红面
减 红
备注
计 算 检 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h
后 前 后-
前
观测日期: 班级: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 天气: 仪器型号: 组号: 观测者: 下丝 上丝 后距 视距差
仪器编号: 记录着:
测 站 编 号
后 尺
前 尺
下丝 上丝 前距
d
后 前 后-前 h 后 前 后-前 h 后 前 后-前 h 后 前 后-前 h 后 前 后-前 h 后 前 后-前 h 后 前 后-前 h
方 向 及 尺 号
标尺读数
黑
+K
黑面
红面
减 红
备注
计 算 检 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h
后 前 后-
前
四等水准测量表格成果表

(2)
(5)
前
(6)
(7)
(13)
(9)=(1)—(2)
(10)=(4)—(5)
后—前
(15)
(16)
(17)
(18)
h后=h前+∑h
(11)=(9)—(10)
(12)=(12)上+(11)
1
后
前
后—前
2
后
前
后—前
3
后
前
后—前
4
后
前
后—前
5
后
前
后—前
6
后
前
后—前
测站编号
测点编号
后尺
下丝
前尺
下丝
方向及
(12)=(12)上+(11)
7
后
前
后—前
8
后
前
后—前
9
后
前
后—前
10
后
前
后—前
测段计算
目标点高程
尺号
水准尺
读数
K加黑
减红
高差中数
∑h
上丝
上丝
后视距
前视距
黑面
红面
高程
视距差d
∑d
(1)
(4)
后
(3)
(8)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h=(18)上+(18)
(2)
(5)
前
(6)
(7)
(13)
(9)=(1)—(2)
(10)=(4)—(5)
后—前
(15)
(16)
(17)
(18)
h后=h前+∑h
(11)=(9)—(10)
(5)
前
(6)
(7)
(13)
(9)=(1)—(2)
(10)=(4)—(5)
后—前
(15)
(16)
(17)
(18)
h后=h前+∑h
(11)=(9)—(10)
(12)=(12)上+(11)
1
后
前
后—前
2
后
前
后—前
3
后
前
后—前
4
后
前
后—前
5
后
前
后—前
6
后
前
后—前
测站编号
测点编号
后尺
下丝
前尺
下丝
方向及
(12)=(12)上+(11)
7
后
前
后—前
8
后
前
后—前
9
后
前
后—前
10
后
前
后—前
测段计算
目标点高程
尺号
水准尺
读数
K加黑
减红
高差中数
∑h
上丝
上丝
后视距
前视距
黑面
红面
高程
视距差d
∑d
(1)
(4)
后
(3)
(8)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h=(18)上+(18)
(2)
(5)
前
(6)
(7)
(13)
(9)=(1)—(2)
(10)=(4)—(5)
后—前
(15)
(16)
(17)
(18)
h后=h前+∑h
(1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