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水准测量记录及计算表格
二等水准测量记录及计算表格

目标
前后视
标尺读数(m)
读数差/△h(mm)
高程(m)
平距d(m)/△dld
备注
后视
前视
后-前
平均高差
后视
前视
后-前
平均高差
后视
前视
后-前
平均高差
后视
前视
后-前
平均高差
后视
前视
后-前
平均高差
后视
前视
后-前
平均高差
日期:仪器:观测者:
记录者:
天气:
高差:m
返测
距离:Km
高差:m
备注
测量职业技能竞赛二等水准测量往返路线计算表
占
八、、
名
往测
返测
测段
路线 闭合差改 正
mm
改正后高差
高程
m
距离
km
高差
m
距离km
高差m
距离km
高差
m
不符值
mm
允许值mm
30.000
路线闭合差限差
fh=
计算
h
校核
路线闭合差
fh
注:按距离进行闭合差分配。
测量员技能竞赛电子水准仪二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备注测量职业技能竞赛二等水准测量往返路线计算表路线闭合差改mm改正后高差距离km高差距离km高差m距离km高差不符值mm允许值mm30000校核路线闭合差限差注
测段小结信息记录表
参赛选手号码
日期
月 日
仪器类型
仪器号
标尺号
M1:M2:
测段
往测
距离:Km
高差:m
返测
距离:Km
高差:m
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1

介绍实习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处理方法、对实习的意见和建议等。学生个人做本次实习的总结。
(四)成绩评定
1、考核的依据是
实习中的表现,出勤情况,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作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任务的质量,所交成果资料及仪器工具保护的情况、实习报告的编写水平等。
2、考核的方式有
④负责受护好小组所使用的各种仪器和工具,不得损坏和丢失。
⑤负责本小组成员的考勤,严格作好详细记录,以备老师随时检查。
2、实习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3、每天出测前和收工时都应清点仪器工具,检查是否带齐或遗失。每天晚自修时间应检查当天外业观测数据井进行内业计算。每一阶段性工作完成后,要及时收还仪器工具,整理成果资料。
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
测站编号
点号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高差
改正后高差
高程
备注
起点高程为:
35.487m
∑
计算检核
∑a-∑b=∑h
辅助计算
fh=∑h fh允=±12√n=
V1站=-fh/n
底页二,必须包含以下内容,除此之外学生可灵活书写: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书写以下内容:
(一)实习目录:实习内容条理总述
(二)前言:说明实习的目的、任务、过程。
在实习中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口试质疑、笔试或操作演示等。
3、说明
凡违反实习纪律或缺勤累计达到或超过2天、实习中发生吵架事件、损坏仪器工具几其他公物、未按时上交成果资料和实习报告,抄袭他人成果、伪造成果等,只要符合其中一项,则本次实习成绩均作不及格处理。
四、实习期间小组长的责任:
1、实习期间的各项工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长要切实负责.合理安排,使每人都有练习的机会,组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以确保实习任务顺利完成。
二等水准测量

标尺读数
基本分划①
(4) (2) (7)
辅助分划②
(5) (6) (8)
· · · ·
基+K 减辅
备 考
(11)
810 995 815 -23
162 077 085
· · ·
(12)
802 010 792 085
后
1
26.20 -0.45 26.65 0.17
162 076 085
·
前 后-前
-
804
1.0
往返测高差不 符值或环线闭 合差 1.8
L和
一等
二等
2
L
L
4
对于数字水准仪,同一标尺两次读数差不设限差,两次读数所测高 差的差执行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
三等水准测量的观测限差:
等级
仪器类 型
标准视 线长度 (m)
后前视 后前视 距差(m) 距差累 计(m)
黑红面 读数差 (mm)
黑红面 所测高 差之差 (mm)
备 考
(11)
后
1
14.53 0.28 14.25 0.28
575 933
·
567
前 后-前
178
-046
927
360 2
-046 · 358
-
046
359
3.2 观测手簿记录
测 站 编 号 后 下丝 前 下丝 尺 上丝 尺 上丝 方向 后距 前距 及 å d 尺号 视距差 后 前 后-前 (1) (3) (9) (10)
普通工程测量量?等外水准测量普通水准图根水准测量工程建设测图等水准测量的等级精品资料21外业观测限差等级仪器类型标准视线长度m前后视距差m任一测站上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光学数字光学数字光学数字光学下丝数字一等dsz05ds05304且300510153005065且283二等503且501015306003055且282精品资料等级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的差基辅分划读数的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的差检测间歇点高差的差往返测高差不符值或环线闭合差05cm刻划标尺1cm刻划标尺一等1530030407二等15300406104ll22外业计算限差
二等水准测量计算表

1 2 9 11 读数(mm) 读数(mm)
说明: 1 2 3 4 基辅分化差 301550 17项相互验证 涉10^5单位换算 读数随因瓦尺调整 606550
技术要求 一等 视线长度 ≤30m 前后视较差 ≤0.5m 前后视累积差 ≤1.5m 视线离地高度 ≥0.5m 基辅分化读数较差 ≤0.3m 基辅分化高差较差 ≤0.4m
二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测段 日期 呈像 后视 测站 观测时间 起始时间 结束时刻
上丝 下丝 后视距(m) 视距差(m)
仪器 观测 记录 K+基-辅 备注
前视
上丝 中丝读数 方向 下丝 基本分化 辅助分化 及尺 前视距(m) 号 ∑d(m)
3 后 5 7 15 4 前 6 8 16 10 后-前 13 14 17 12 18 读数(mm) 后 读数(0.1mm) 读数(0.1mm) 15=5+K-7 读数(mm) 前 读数(0.1mm) 读数(0.1mm) 16=6+K-8 9=0.1*(1-2) 10=0.1*(3-4) 后-前 13=(5-6)/10^5 14=(7-8)/10^5 17=13-14=15-16 11=9-10 12=11+前项 中数 18=0.5*(13+14)(0.01mm)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二等 ≤50m ≤1.0m ≤3.0m ≥0.3m ≤0.4m ≤0.6m
二等水准测量(团体赛)

附件21. 二等水准测量(团体赛)水准(附合和闭合)路线分为四个测段。
参赛队在规定的时间内测算完成现场抽签点组合确定的水准路线,现场完成高程误差配赋计算,并填写高程点成果表。
上交成果包括:二等水准测量手簿、高程误差配赋表。
遵守以下规定:1)观测使用竞赛指导老师规定的仪器设备,2m水准标尺,测站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及其累计、视线高度和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等按表1规定。
注:为路线的总长度,以km为单位。
2)参赛队信息只在竞赛成果资料封面规定的位置填写,成果资料内部的任何位置不得填写与竞赛测量数据无关的任何信息。
3)竞赛使用3kg尺垫,可以使用自带的撑杆,也可以不使用撑杆。
4)竞赛过程中不得携带仪器或标尺跑步。
5)竞赛记录及计算均必须使用指导老师统一提供的《二等水准测量记录计算成果》本。
记录及计算一律使用铅笔填写,记录完整。
观测记录的数字与文字力求清晰,整洁,不得潦草。
平差计算表可以用橡皮擦,但必须保持整洁,字迹清晰,不得划改。
6)水准路线采用单程观测,每测站读两次高差,奇数站观测水准尺的顺序为:后-前-前-后;偶数站观测水准尺的顺序为:前-后-后-前。
7)同一标尺两次读数不设限差,但两次读数所测高差之差应满足表1的规定。
8)观测记录的错误数字与文字应用单横线正规划去,在其上方写上正确的数字与文字,并在备注栏注明原因:“测错”或“记错”,计算错误不必注明原因。
9)因测站观测误差超限,在本站检查发现后可立即重测,重测必须变换仪器高。
若迁站后才发现,应退回到本测段的起点重测。
10)无论何种原因使尺垫移动,应退回到本测段的起点重测。
11)超限成果应当正规划去,超限重测的应在备注栏注明“超限”。
12)水准路线各测段的测站数必须为偶数。
13)每测站的记录和计算全部完成后方可迁站。
14)测量、记录和扶尺都必须轮换,每人观测1测段、记录1测段。
15)现场完成高程误差配赋计算,不得使用非赛会提供的计算器。
16)竞赛结束,参赛队上交成果时,应将仪器脚架收好,计时结束。
水准测量记录表【范本模板】

水准测量记录表
班级:组别:测量:记录:计算:
水准测量记录表(2)
班级: 组别: 测量: 记录: 计算: 日期:
按测站数调整高差闭合差及高程计算表
按路线长度调整高差闭合差及高程计算表
测回法观测手薄
班级:组别: 测量:记录:计算:日期:
注意事项:1)记录表请填写字迹工整、内容完整、格式正确.
2)每一测站第一测回时第一次读数应调整至0°稍大一点度数位置,第二测回时第一次读
数应调整至90°稍大一点度数位置。
表7—2 各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手薄(双面尺法)。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1)从实验场地的某一水淮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或从一个水准点出发至另一水淮点,选定一条附合水准路线。
路线长度为2000-3000m。
(2) 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量距使其相等,其观测次序如下:往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往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3)手薄记录和计算见表“二等水准测量记录”中按表头的次序次序(1)-(8)、(9)一(10)为计算结果:后视距离(9)=100×((1)-(2)) 前视距离(10)=100×((5)-(6))视距之差(11)=(9)-(10) 视距累计差(12)=上站(12)十本站(11)基辅分划差(13)=(4)+K -(7),(k=30155或60655视标尺而定) (14)=(3)+K -(8)基本分划高差(15)=(3)-(4),辅助分划高差(16)=(8)-(7)高差之差(17)=(14)-(13)=(15)-(16)平均高差(18)={(15)+(16)}/2 每站读数结束记录(1)-(8),随即进行各项计算(9)一(10),并按上表进行各项检查后,满足如下限差后,才能搬站。
(4) 依次设站,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直至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4。
水准测量作业技术要求注:K——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km;测自-______至________ 20 年月日时间始______时______分末______时______ 分成像_____________ 温度____________云量______________ 风向风速_____________ 天气____________(5)内业计算内业计算包括水准测量的概算与平差计算。
其概算包括水准尺每米长度误差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重力异常改正(一般不作要求);水准路线闭合差计算与闭合差分配;计算各水准点的概略高程。
2等水准测量原始记录表

二 等 水 准 测 量 记 录 表测自 DT76-6 至 DT77 2008 年 9 月 3 日成象 清晰 温度 22 天气 晴 .司仪: 记录: 复核:二 等 水 准 测 量 记 录 表测自 DT76-6 至 DT77 2008 年 9 月 3 日司仪: 记录: 复核:二 等 水 准 测 量 记 录 表测自 DT76-6 至 DT77 2008 年 9 月 3 日Z6~Z7司仪: 记录: 复核:二 等 水 准 测 量 记 录 表测自 DT77-6 至 DT77 2008 年 9 月 3 日司仪: 记录: 复核:二 等 水 准 测 量 记 录 表测自 DT77-6 至 DT77 2008 年 9 月 18 日DT76-1司仪: 记录: 复核:二 等 水 准 测 量 记 录 表测自 DT77-6 至 DT77 2008 年 9 月 18 日司仪: 记录: 复核:二 等 水 准 测 量 记 录 表测自 DT77-6 至 DT77 2008 年 9 月 18 日司仪: 记录: 复核:二 等 水 准 测 量 记 录 表测自 DT77-6 至 DT77 2008 年 9 月 18 日司仪: 记录: 复核:二 等 水 准 测 量 记 录 表测自 DT76-6 至 DT77 2008 年 10 月 17 日司仪: 记录: 复核:二 等 水 准 测 量 记 录 表测自 DT77-6 至 DT77 2008 年 10 月 17 日司仪: 记录: 复核:司仪: 记录: 复核:0.0001951.2005150.6064391.14735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赛选手号码
日期
月 日
仪器类型
仪器号
标尺号
№1: №2:
测段
——
往测
距离:
Km
高差:
m
返测
距离:
Km
高差:
m
备注
测段
——
往测
距离:
Km
高差:
m
返测
距离:
Km
高差:
m
备注
点名
往测
返测
测段
路线
闭合差改正
mm
改正后高差
高程
m
距离
km
高差
m
距离km
高差m
距离km
高差
m
不符值
mm
允许值mm
H02
天气:
测站
目标前后视标尺读数()读数差/△h(mm)
高程(m)
平距d(m)/△d/∑△d
备注
后视
前视
后-前
平均高差
后视
前视
后-前
平均高差
后视
前视
后-前
平均高差
后视
前视
后-前
平均高差
后视
前视
后-前
平均高差
后视
前视
后-前
平均高差
0.1km
0.1mm
0.01mm
30.000
H40
1mm
H41
H01
H02
∑
0.01km
0.01mm
0.01km
0.01mm
计算校核
路线闭合差限差 f =
路线闭合差f
注:按距离进行闭合差分配。
测量职业技能竞赛二等水准测量往返路线计算表
测量员技能竞赛电子水准仪二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日期:
仪器:
观测者:
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