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训练1 位移 速度 加速度

合集下载

运动学基础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运动学基础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运动学基础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运动学基础: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在物理学中,研究物体的运动是一个重要课题,而运动学是解释和描述这些运动的分支学科之一。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是运动学中的核心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

本文将深入探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运动学中的应用。

**一、位移: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它通常用Δx表示,表示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

位移是一个矢量,因为它不仅包括了位置的变化量,还包括了方向信息。

位移的SI单位是米(m)。

在一维运动中,位移的计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Δx = x终 - x初其中,Δx表示位移,x终表示物体的最终位置,x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二、速度:位移变化率**速度是位移的变化率,它描述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置的变化情况。

速度通常用v表示,是一个矢量,其SI单位是米每秒(m/s)。

在一维运动中,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如下:v = Δx / Δt其中,v表示平均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间隔。

如果要得到瞬时速度,只需让时间间隔Δt趋近于零,即:v = lim(Δt→0) Δx / Δt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致,因此也是一个矢量。

**三、加速度:速度变化率**加速度描述了速度的变化率,即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情况。

它通常用a表示,是一个矢量,SI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在一维运动中,平均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如下:a = Δv / Δt其中,a表示平均加速度,Δv表示速度变化,Δt表示时间间隔。

与速度一样,通过让时间间隔Δt趋近于零,可以得到瞬时加速度,即:a = lim(Δt→0) Δv / Δt**四、运动学基本关系**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存在重要的关系,它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公式联系起来:1.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Δx = v * Δt这个公式表明,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间隔。

运动学基础速度位移与加速度

运动学基础速度位移与加速度

运动学基础速度位移与加速度速度、位移和加速度是运动学中常见的概念,它们是研究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参数。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速度、位移和加速度的基础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速度在运动学中,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它可以用来衡量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 = 位移 / 时间。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或者千米每小时(km/h)。

二、位移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所经过的真实路径的长度,它是一个矢量量。

位移的计算方法为:位移 = 终点位置 - 起点位置。

位移的单位也是米(m)。

三、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率的物理量。

当物体的速度改变时,我们说物体正在加速或减速。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加速度 = (末速度 - 初始速度)/ 时间。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四、速度、位移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速度、位移和加速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通过运动学的基本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以下三个重要的公式:1.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当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即物体匀速运动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即 v = s / t,其中 v 是速度,s 是位移,t 是时间。

2. 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当物体的速度改变时,位移与加速度成正比。

即 s = v₀t + 0.5at²,其中 v₀是初始速度,a 是加速度,t 是时间。

3. 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量与加速度成正比。

即 v = v₀ + at,其中 v₀是初始速度,a 是加速度,t 是时间。

以上公式的运用可以通过数学计算和图像分析等方法得出运动学问题的答案。

总结: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运动状态的规律和性质。

速度、位移和加速度是运动学中的基础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理解速度、位移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释物体的运动行为。

2020高考物理专题01直线运动备考强化训练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新人教版

2020高考物理专题01直线运动备考强化训练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新人教版

【2019最新】精选高考物理专题01直线运动备考强化训练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新人教版本套强化训练的重点是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重要概念的理解,并了解平动与转动、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速度变化与速度变化率、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等概念的区别。

其中第15题,通过小球在光滑半圆球顶由静止滑滚下的实例的解析,加深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与路程、速率、平均速率、平均加速度等对应概念的理解,把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四道选做题,目的在于强化“速度—时间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这一知识点及其应用。

一、破解依据㈠参考系和质点;平动和转动。

㈡直线运动⑴位移:,为初、末位置(坐标);12x x x -=12x x 、 ⑵时间: ,为初、末时刻;12t t t -=12t t 、 ⑶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321321__t t t s s s t s v ;。

t sv t t ∆∆==∆li m 0 ㈢速度变化 即;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变化如右图所示;曲线运动中的速度变化(参见5.1《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5.2《匀速圆周运动 离心现象及应用》)12v v v -=∆加速度(速度变化率): .,0tva t v v a t ∆∆=-=附:速率:。

其中l 表示路程即轨迹的长度。

tlv =二、精选习题㈠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1. 下列描述的运动中可能存在的是 ( )A.速度变化很快,加速度却很小B.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C.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2. (14山东)一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在图中标出的时刻中,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的有( )A .t1B .t2C .t3D .t43. (13四川)甲、乙两物体在t=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x 轴运动,其v-t 图像如图所示。

物理必修一 2.4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基础知识+练习题

物理必修一 2.4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基础知识+练习题

2.4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学习目标:1、知道位移速度公式,会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会用公式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学习内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1.公式:ax v v t 2202=- 2.推导:3.物理意义:二、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 中间位移速度某段位移内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X v 与这段位移的初、末速度0v 与t v 的关系为:()220221t x v v v +=【例一】射击时,火药在枪简内燃烧.燃气膨胀,推动弹头加速运动.我们把子弹在枪筒中的运动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假设子弹的加速度是a=5×l05m /s 2,枪筒长:x=0.64m ,计算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例二】汽车以加速度a=2 m/s 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 点时其速度v A =3m/s,经过B 点时速度v B =15m/s ,则A 、B 之间的位移为多少?【例三】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已知经过x 位移时的速度是v ,求位移为x/3时的速度v ’ 是多大?【例四】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列车驶出车站,车头经过站台上的工作人员面前时,速度大小为s m /1,车尾经过该工作人员时,速度大小为s m /7。

若该工作人员一直站在原地没有动,则车身的正中部经过他面前时的速度大小为多少?【例五】如图所示,物体以4 m/s 的速度自斜面底端A 点滑上光滑斜面,途经斜面中点C ,到达斜面最高点B .已知v A ∶v C =4∶3,从C 点到B 点历时(3-2) s ,试求:(1)到达斜面最高点B 时的速度;(2)斜面的长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小结:基本公式:1.速度与时间关系:2.位移与时间关系:3.速度与位移关系:推论:1.t时间内平均速度(中间时刻速度):2.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增量:3.中间位移速度:课堂练习1.一辆载满乘客的客机由于某种原因紧急着陆,着陆时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着陆前的速度为60m/s,问飞机着陆后12s内滑行的距离为多大?2.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v=2.0m/s,它在第3秒内通过的位移为4.5m,则它的加速度为多少?3.一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在第3秒末至第5秒末的位移为40m,则质点在前4秒的位移为多少?4.滑雪运动员由静止从A点匀加速下滑,随后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止于C点,已知AB=4m,BC=6m,整个运动用时10s,则沿AB和BC运动的加速度a1、a2大小分别是多少?5.某飞机起飞的速度是50m/s,在跑道上加速时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是4m/s2,求飞机从静止到起飞成功需要跑道最小长度为多少?6.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连续通过两段长为s的位移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求物体的加速度?7.从斜面上某位置,每隔0.1 s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几个后,对在斜面上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所示,测得x AB =15 cm,x BC =20 cm,试求(1)小球的加速度.(2)拍摄时B球的速度v B=?(3)拍摄时x CD=?课后练习1.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如每隔1 s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情况,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已知车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沿运动方向油滴始终均匀分布时,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一定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D.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增大2.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第1 s内的位移是5 m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C.任意相邻的1 s内位移差都是1 m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3.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达到v时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止,运动的全部时间为t,则汽车通过的全部位移为()A.13v t B.12v tC.23v t D.14v t4.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若初速度的大小为v0,末速度的大小为v,则在时间t1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A.等于(v0+v)/2B.小于(v0+v)/2C.大于(v0+v)/2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5.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取一段如图2-9所示的纸带研究其运动情况.设O点为计数的起始点,在四个连续的计数点中,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若物体做理想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计数点“A”与起始点O 之间的距离x1为________cm,打计数点“A”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m/s,物体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 6.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某时刻起,在第3 s内和第4 s内的位移分别是21 m和27 m,求加速度和“开始计时”时的速度.7.在一次救援当中,为了救助伤员,直升机需要悬停在800 m的高空,用绳索将伤员从地面拉起,假设在某一次救助伤员时,悬绳以0.4 m/s2的加速度将静止于地面的伤员拉起,达到4 m/s的速度时,变为匀速上升,试求:(1)伤员加速运动的时间和位移;(2)伤员从地面到直升机需要多长时间.。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练习(基础版)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练习(基础版)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公式练习一、位移公式公式:2001a:t 2s v t at v =+,s :位移;:初速度;加速度;:时间 1、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10m/s 2,求前1s ,2s ,3s,4s,5s 内的位移。

2、一物体从初速度为5m/s 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10m/s 2,求前1s ,2s ,3s,4s,5s 内的位移。

3、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10m/s 2,求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第4s 内,第5s 内的位移。

(第一种方法)4、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前4s 内的位移为40m ,求加速度5、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前6s 内的位移为36m ,求加速度6、一物体从初速度为2m/s 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前4s 内的位移为32m ,求加速度7、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求前1s 内,前2s 内,前3s 内的位移8、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当位移为500m 时物体运动了多长时间?9、分别求出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2m/s 2前1s ,2s ,3s,4s,5s 内的位移,并总结规律10、分别求出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2m/s 2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第4s 内,第5s 内的位移,并总结规律11、一物体匀加速,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24m ,64m ,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s ,求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二、速度公式请写出加速度定义式____________,经过推到可以得出t v =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速度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并写出下列各个符号的含义:v t _____;v 0____;a_____;t_______1、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10m/s 2,求第1s 末、第2s 末、第3s 末、第4s 末、第5s 末的速度2、物体从初速度为5m/s 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10m/s 2,第1s 末、第2s 末、第3s 末、第4s 末、第5s 末的速度3、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10m/s 2,求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第4s 内,第5s 内的位移。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整章基础练习题(实用)(带参考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整章基础练习题(实用)(带参考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整章基础练习题(实用)(带参考答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整章基础练习题(实用)(带参考答案)高一物理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一、学习目标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位移与速度关系的公式并会进行计算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其它一些扩展公式,灵活运用各种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二、学习过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速度公式:;2、位移公式:;3.初始速度、最终速度、加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4、位移、时间、初速度、末速度间的关系式:。

问题1:如何解决单一过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例1:以36km/h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开始下坡,在斜坡上以0.2m/s2的加速度直线匀速加速,30秒后到达坡底。

计算斜坡道路的长度和汽车到达斜坡底部时的速度。

练习1、一辆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车站25m时开始制动,使车匀减速前进,到车站时恰好停下。

求:(1)车匀减速行驶时的加速度的大小;(2)车从制动到停下来经历的时间。

问题2:如何处理多个过程匀速直线运动的问题?例2、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4s后速度达到20m/s,然后匀速运动了10s,接着经4s匀减速运动后静止。

要求:(1)质点在加速运动阶段的加速度是多大?(2)质点在16s末的速度为多大?(3)在整个过程中,粒子的位移是多少?练习2、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经5s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s的时间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时,整个过程中的颗粒位移为25m。

问:(1)粒子以匀速运动的速度有多快?(2)减速运动中粒子的加速度是多少?(3)粒子以恒定速度运动多长时间?1/24(二)匀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v0、末速度vt、经历的时间为t,则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为:v=___________;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为:vt/2=____________;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s/2=_____________。

质点运动练习题位移速度与加速度计算

质点运动练习题位移速度与加速度计算

质点运动练习题位移速度与加速度计算质点运动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描述了物体在空间中的移动情况。

而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则是质点运动的重要参数。

本文将通过练习题的形式,探讨如何计算质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问题一:某质点沿直线运动,开始时位于原点O,位移方程为x = 4t³ - 3t² +2t - 1(其中x的单位是米,t的单位是秒)。

求该质点在3秒内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解答一:1. 位移的计算:位移是质点从初始位置到某一时刻的位置变化量。

根据位移方程,我们可以直接代入t的值来计算位移。

当t = 0s时,x = 4(0)³ - 3(0)² + 2(0) - 1 = -1m当t = 3s时,x = 4(3)³ - 3(3)² + 2(3) - 1 = 86m因此,在3秒内,该质点的位移为86米。

2. 速度的计算:速度是质点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

可以通过对位移方程求导来计算速度。

v = dx/dt= d(4t³ - 3t² + 2t - 1)/dt= 12t² - 6t + 2当t = 0s时,v = 12(0)² - 6(0) + 2 = 2m/s当t = 3s时,v = 12(3)² - 6(3) + 2 = 80m/s因此,在3秒内,该质点的速度为80米/秒。

3. 加速度的计算:加速度是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

对速度再次求导可以得到加速度。

a = dv/dt= d(12t² - 6t + 2)/dt= 24t - 6当t = 0s时,a = 24(0) - 6 = -6m/s²当t = 3s时,a = 24(3) - 6 = 66m/s²因此,在3秒内,该质点的加速度为66米/秒²。

问题二:某质点做直线运动,位移方程为x = 4t² - 3t + 2(其中x的单位是米,t的单位是秒),求该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完整)高三物理高考考前基础题训练

(完整)高三物理高考考前基础题训练

高三物理考前基础题训练11.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是4m/s ,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

在这1s 内该物体的位移可能是 ,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

2.一列火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驶来,一人在轨道旁观察火车的运动,发现在相邻的两个10s 内,列车从他跟前分别驶过8节车厢和6节车厢,每节车厢的长为6m ,不计连接处的长度,则火车的加速度为 。

3.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射来,恰穿透三块木板,所用时间之比为3:2:1,则三块木板厚度之比为 。

恰穿透三块相同的木板,则子弹穿过三块木板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 __。

设子弹穿过木板时的加速度恒定。

4.有两个光滑固定斜面AB 和BC ,A 和C 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斜面BC 比斜面AB长,如图所示,一个滑块自A 点以速度v A 上滑,到达B 点时速度减小为0,紧接着沿BC 滑下,设滑块从A 点到C 点的时间为t c ,那么图中正确表示滑块速度大小V 随时间t 变化规律的是( )5.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 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

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 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__________s 。

(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g 取为10m/s 2,结果保留二位数字)。

6.气球以1m/s 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从地面竖直上升,在10s 末有一个物体从气球上自由落下,这个物体从离开气球到落地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落地时的速度有多大?7.乘客在地铁列车中能忍受的最大加速度是1.4m/s 2,已知两车相距560m ,求:(1) 列车在这两站间的行驶时间至少是多少? (2) 列车在这两站间的最大行驶速度是多大?8.甲、乙同时同向运动,乙在前面做加速度为a 1,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训练1 位移速度加速度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
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
2.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每次曝光时木块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A.在时刻t2以及时刻t3两木块速度相同
B.在时刻t3两木块速度相同
C.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
D.在时刻t4和时刻t5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
3.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A.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
B.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
C.当加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4.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是2 m/s2,它意味着
A.物体在任1 s末的速度是该秒初的两倍
B.物体在任1 s末的速度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 m/s
C.物体在第1 s末的速度为2 m/s
D.物体在任1 s的初速度比前1 s的末速度大2 m/s
5.一个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4 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4 s内的平均速度
B.第4 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4 s末的瞬时速度
C.第4 s内的位移小于前4 s内的位移
D.第3 s末的速度等于第4 s初的速度
6.关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B.速度的增量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C.位移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相邻相同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增量都相同
7.对做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无往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
B.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大
C.速度随时间增大,位移随时间减小
D.速度随时间减小,位移随时间增大
8.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
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O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分队行军路程s甲>s乙
B.小分队平均速度v甲>v乙
C.y-x图象表示的是速率v-t图象
D.y-x图象表示的是位移s-t图象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9.我国铁路列车第四次提速后,出现了“星级列车”,从下表中的第T14次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在蚌埠至济南区间段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 km/h.
次列车时刻表
停靠站到达时

开车时

里程(km)
上海…18:00 0
蚌埠22:26 22:34 484
济南03:13 03:21 966
北京08:00 (1463)
10.图1—1—3给出了汽车从A点出发到B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线,根据图线填空.
图1—1—3
(1)在0 s~40 s内汽车做_______运动;加速度是_______.
(2)在40 s~120 s内汽车做_______运动;加速度是_______.
(3)在120 s~200 s内汽车做_______运动;加速度是________;发生的位移是________.
(4)由图中得到汽车从A点开始到速度大小为10 m/s时所需的时间
是_______.
11.根据图1—1—4所示的打点计时器构造图,指出各主要部件的名
称:①_______ ,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
⑥_______,⑦_______,⑧_______,⑨_______.
图1—1—4 12.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 s 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 s再次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 m/s,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_______ m.
三、计算题(共36分)
13.(12分)地震波既有纵波也有横波,纵波和横波在地表附近被认为是匀速传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9.1 km/s和3.7 km/s,在一次地震观测站记录的纵波和横波到达该地的时间差是8 s,则地震的震源距这观测站有多远?
14.(12分)为了安全,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v=120 km/h.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车司机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50 s,刹车时汽车受到的阻力的大小为汽车重力的0.4倍,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至少应为多少?(取g=10 m/s2)
15.(12分)某大型商场的自动扶梯正在匀速向上运送顾客,现甲、乙两人先后沿着扶梯向上奔跑,甲、乙在扶梯上向上奔跑的速度分别为1.5 m/s和1.8 m/s,甲、乙登阶梯数分别为42级和45级,则自动扶梯匀速运动的速度为多少?若平均每级阶梯上都站有一名顾客,则站在此扶梯上的顾客为多少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