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免疫学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免疫学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免疫学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免疫学检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技术,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免疫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方法,并探讨其在疾病诊断、病毒检测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一、免疫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免疫学检验基于机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检测和定量分析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其基本原理如下:1. 特异性识别: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与之对应的抗原,形成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2. 高度敏感性:免疫学检验可以检测极低浓度的抗原或抗体,提供高度敏感的结果。

3. 双重验证:通过采用一对互补的抗原和抗体,可以用于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常见的免疫学检验方法在免疫学检验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等。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具体介绍: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ELISA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免疫学检验技术。

它利用酶标记的抗体与待检测样品中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酶标记物复合物。

通过添加底物,酶标记物能够催化底物的反应,产生可测量的信号。

ELISA可用于定量或半定量测定目标物的浓度,并可应用于多种领域,如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蛋白质的定量等。

2.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是一种常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免疫学技术。

该方法通过将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经SDS-PAGE电泳分离后,将之转移到固体载体上。

然后,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并通过酶标记的二抗与一抗结合,产生可见的信号。

免疫印迹可用于诊断疾病、检测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和检测表达水平等。

3. 免疫荧光免疫荧光是一种利用抗体对荧光染料标记的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的免疫学技术。

该技术通过与荧光探针结合并激发荧光信号,来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特定抗原的定位和表达。

免疫荧光广泛应用于免疫组织化学、细胞信号转导、病毒感染等领域,可用于研究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机制。

免疫学的应用领域及原理

免疫学的应用领域及原理

免疫学的应用领域及原理1. 概述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外界病原体侵袭的科学,它在医学、生物工程、农业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免疫学的应用领域及其原理。

2. 医学领域在医学领域,免疫学的应用主要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

以下是免疫学在医学中的一些应用:•疫苗:疫苗是通过引入抗原物质来引发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多种疾病,如流感、水痘、麻疹等。

•免疫疗法:免疫疗法利用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例如采用抗体疗法治疗癌症、使用免疫调节剂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自身免疫疾病诊断:免疫学的方法可以用来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 生物工程领域在生物工程领域,免疫学的应用广泛用于生物制药、治疗和预防疾病等方面。

以下是免疫学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单克隆抗体制备:利用免疫学的原理,可以制备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疾病和检测目标物质。

单克隆抗体可以根据需要定制,并且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

•重组蛋白表达:通过免疫学技术,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表达大量的重组蛋白。

这些重组蛋白可以应用于药物研发、工业生产和科研等领域。

•检测技术:免疫学的技术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分析(RIA)等,广泛应用于检测目标物质的存在和浓度。

4. 农业领域免疫学在农业领域也有重要应用,主要用于预防和控制农作物和动物疾病。

以下是免疫学在农业中的应用:•动物免疫:免疫学技术可以用于动物的免疫疾病预防和治疗,如家禽免疫和畜牧免疫等。

通过接种免疫疫苗,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防止病原体侵害。

•农作物抗病性培育:通过免疫学技术,可以培育抗病性强的农作物品种,提高生产力。

这种方法是通过培育携带特定抗性基因的农作物品种,使其对病原体具有抵抗能力。

•疫苗接种:与人类疫苗类似,对于某些植物病害,也可以采用疫苗接种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控制,增强植物的免疫系统功能。

5. 免疫学的原理免疫学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由一系列细胞、分子和器官组成的复杂网络。

免疫系统与免疫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免疫系统与免疫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免疫系统与免疫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项重要生理功能,它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和损害。

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与疾病防治相关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免疫学在临床和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部分。

先天免疫是机体固有的免疫反应,主要由皮肤、粘膜、巨噬细胞等非抗体介导的防御机制组成。

获得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反应,依赖于抗原刺激而产生的免疫记忆。

其中,淋巴细胞是获得性免疫的核心。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排除外来的抗原,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袭。

当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时,免疫细胞会释放信号分子,招募其他免疫细胞来参与免疫反应。

这些免疫细胞会通过吞噬、杀伤病原微生物或产生抗体来消除病原体。

与此同时,免疫系统还会形成免疫记忆,以便在再次遭遇同一病原体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进行反应。

二、免疫学的应用1. 免疫学在临床领域的应用(1)疫苗接种:通过免疫接种,引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以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疫苗接种已成功控制了许多人类疾病,如麻疹、水痘和流感等。

(2)免疫诊断:通过检测特定抗体或免疫细胞,对感染病原体进行诊断和鉴定。

例如,检测HIV抗体可以判断感染者的HIV感染状况。

(3)免疫治疗:利用免疫制剂,如单克隆抗体和细胞免疫治疗等,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治疗炎症、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等疾病。

2. 免疫学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1)抗体工程:通过基因重组技术,人工合成特定抗体,用于治疗疾病。

抗体药物如帕珠单抗已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

(2)细胞免疫治疗:包括细胞因子疗法和T细胞重编程等技术,通过改变患者的自身免疫应答,治疗癌症、免疫性疾病等疾病。

(3)基因疫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标抗原的基因导入机体细胞,使细胞能够产生特异性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

免疫学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推进,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及机制解析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及机制解析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及机制解析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在抵御外界病原体侵袭过程中的防御机制的学科。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病原体,但是我们并不总是生病。

这得益于我们身体内的免疫系统,它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来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以保护我们的健康。

一、免疫学的基本原理1.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先天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

先天免疫系统是一种非特异性的防御机制,它主要包括皮肤、黏膜、炎症反应等,能够快速地抵抗病原体。

获得性免疫系统是一种特异性的防御机制,它通过淋巴细胞和抗体的介入来识别和消灭病原体。

2. 免疫系统的识别机制免疫系统通过识别病原体上的特定结构来区分自身和非自身物质。

其中,主要的识别机制包括:- 抗原识别:抗原是指能够引起免疫系统产生应答的物质,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并结合抗原,从而触发免疫应答。

- 识别自身:免疫系统具有一套机制来识别自身细胞和非自身细胞,以避免对自身组织的攻击。

二、免疫系统的机制解析1. 免疫应答当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免疫系统会启动免疫应答来对抗病原体。

免疫应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抗原呈递和抗原识别:病原体的抗原会被呈递给免疫细胞,免疫细胞通过识别和结合抗原来触发免疫应答。

- 淋巴细胞活化:免疫应答的关键步骤是淋巴细胞的活化。

当淋巴细胞识别到抗原后,它们会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细胞。

- 效应细胞的杀伤作用:效应细胞主要包括细胞毒性T细胞和浆细胞。

它们能够杀伤感染细胞和产生抗体,从而消灭病原体。

- 免疫记忆:在免疫应答的过程中,部分淋巴细胞会发展为记忆细胞,它们可以长时间存活,并在再次遭遇同一种病原体时迅速启动免疫应答。

2. 免疫调节免疫系统还具有免疫调节的功能,以确保免疫应答的适度性和平衡性。

免疫调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免疫耐受: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具有一定的免疫耐受性,以避免对自身组织的攻击。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免疫学检测技术是一种通过测定机体中的抗体或抗原来进行诊断、监测或研究的检测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人体免疫系统的特性,通过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和定量分析抗原或抗体的存在与水平。

下面将详细介绍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应用。

一、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1.直接免疫检测方法:直接免疫检测方法是通过将待检测样品与已知特异性抗体标记物直接反应,利用标记物发出的信号来检测目标物质。

常用的标记物有放射性同位素、荧光物质、酶和金等。

2.间接免疫检测方法:间接免疫检测方法是通过将待检测样品与已知特异性抗体反应后,再经过第二抗体与标记物结合的方式来检测目标物质。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寻找含有多重抗原决定簇的抗原。

二、免疫学检测技术的主要应用1.临床应用:免疫学检测技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例如用于检测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感染,常见的如乙肝、艾滋病、流感等病毒的检测。

此外,免疫学检测技术还可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功能检测等。

2.生物制药与生物工程:免疫学检测技术在生物制药与生物工程中有着重要应用。

例如,通过免疫学检测技术来检测和定量分析生物制药产品中的杂质和残留物,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另外,免疫学检测技术还可用于基因工程草甘膦抗性作物的筛选和鉴定。

3.食品安全监测:免疫学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免疫学检测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或者过敏原,如重金属、农药、酒精、过敏原等,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4.动物疫病监测:免疫学检测技术在兽医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例如,可以通过免疫学检测技术来检测动物体内的病原体感染,如猪瘟、狂犬病、禽流感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5.环境监测:免疫学检测技术还可用于环境污染物的监测。

例如,通过检测水体、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判断环境中的污染程度和对人体的危害。

总结起来,免疫学检测技术基于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可以应用于临床诊断、药物开发、食品安全监测、动物疫病监测和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

免疫学的三个应用及其原理

免疫学的三个应用及其原理

免疫学的三个应用及其原理
1. 免疫学在疫苗研发中的应用及原理
•疫苗是一种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剂。

免疫学在疫苗研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原理:疫苗通过模拟病原体进入人体的方式,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培养机体产生对该病原体的免疫记忆。

2. 免疫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原理
•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免疫机制来治疗肿瘤的方法。

免疫学在肿瘤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原理:肿瘤细胞通常具有一些特殊的抗原,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可以分为:激活机体免疫力的方法和增强机体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方法。

3. 免疫学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及原理
•器官移植是一种通过手术将健康器官移植到病人体内替代不健康的器官的方法。

免疫学在器官移植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原理:器官移植后,由于移植物含有不同个体的抗原,机体免疫系统会将移植物识别为异物并进行攻击,导致移植物被排斥。

免疫学通过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如使用免疫抑制剂来减少移植物被排斥的风险。

此外,还可以进行机体免疫调节,提高移植物的生存率。

以上是免疫学在三个不同领域的应用及其原理的简要介绍。

免疫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为我们理解免疫机制以及应用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免疫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外来抗原物质作出的免疫反应及其机制的学科。

疾病的预防、治疗、诊断都离不开免疫学。

本文将着重介绍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抗原与抗体抗原是生物体内外存在的一种物质,能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抗原一般分为自身抗原和非自身抗原。

非自身抗原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微生物、异种组织、某些药物和化合物等。

抗体是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的其中一种分泌免疫球蛋白,具有特异性和亲和力。

抗体和抗原的结合是一个重要的免疫过程,这种结合可以中和病毒、细菌毒素,调节细胞功能等。

二、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除了抗体外,还有许多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和分子对抗原起着特异性反应。

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这些细胞通过不同的机制,参与或者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

其中T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应答。

它们通过接受自身生物体细胞中MHC分子上呈递的抗原(peptide),识别病原体或某些其他异常细胞。

T细胞不直接对抗原分子做出反应,而是将抗原加工后呈递给B细胞或者为导致细胞凋亡的细胞进行毒杀作用。

B细胞则是针对体液免疫应答的一类细胞,其对外来抗原的特异性反应是由B细胞表面的分子--B细胞受体来实现的。

当B细胞激活后,它会分化为浆细胞,并产生用于中和病原体的抗体。

免疫分子包括一系列免疫调节分子、免疫识别分子和信号传导分子。

例如:IL-2、INF-γ、TNF-α、CD4、CD8等。

它们在不同的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三、免疫学应用1、疫苗研发疫苗是一种预防性药物,通过给机体注入适当的抗原,以达到对相应疾病产生免疫力的目的。

疫苗常用于预防病毒感染,如麻腮风、流感、肝炎等。

更重要的例子是COVID-19疫苗的研发,这是一项全球性的紧急任务。

2、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能力,对疾病进行治疗。

免疫治疗已经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肿瘤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治疗领域之一。

免疫学在生物学医学药学等领域的一项应用并简述该应用的基本原理

免疫学在生物学医学药学等领域的一项应用并简述该应用的基本原理

免疫学在生物学医学药学等领域的一项应用并简述该应用的基本原理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免疫系统以及免疫反应产生规律的科学分支。

它在生物学、医学和药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免疫学在生物学、医学和药学等领域的一项应用,并简述该应用的基本原理。

一项广泛应用免疫学的应用是免疫疫苗的开发。

免疫疫苗通过引入病原体的成分或者病原体的衍生物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从而提高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

疫苗可以预防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并为生物体提供长期的免疫保护。

疫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来诱导特异性免疫反应。

疫苗通常包括抗原(如病原体的成分或表面蛋白)、佐剂(增强免疫反应的物质)和辅助物质(如葡萄糖或盐水)。

一种常见的疫苗类型是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使用的是经过灭活处理的病原体,如病毒或细菌,其不能复制繁殖。

通过接种这些疫苗,机体可以识别和产生针对这些病原体的抗体和免疫细胞,从而在真正的感染中提供保护。

例如,脊髓灰质炎疫苗使用的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经过灭活处理后形成的疫苗。

机体会识别疫苗中的抗原,启动免疫反应,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和免疫记忆细胞,以便在遇到真正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时迅速应对。

另一种常见的疫苗类型是活疫苗。

活疫苗使用的是经过减毒的病原体,其仍然能够在体内繁殖,但不会导致疾病。

通过接种这些疫苗,机体可以产生针对病原体的抗体和免疫细胞,并建立长期的免疫记忆。

例如,麻疹-腮腺炎-风疹(MMR)疫苗使用的是减毒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病毒。

接种MMR疫苗后,机体会产生对这些病原体的抗体和免疫细胞,从而保护机体免受这些疾病的感染。

除了预防性疫苗,免疫学还在治疗性疫苗的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治疗性疫苗是用于治疗患者已经患有的疾病,如癌症或慢性感染。

治疗性疫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激活和增强机体免疫系统来抑制疾病进程。

例如,癌症疫苗使用的是癌细胞的特异性抗原。

通过接种癌症疫苗,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攻击癌细胞,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酶、荧光素、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ICC).
一、标本制备
石蜡切片:组织取材、固定、包埋,切片(一般的组织化学染色切片厚度要求5~7 µm,常规病理切片2~3 µm)
二、实验试剂
PBS、柠檬酸三钠•2H2O、30%H2O2、柠檬酸、山羊血清、第一抗体、第二抗体
三、操作步骤:
1)常规石蜡切片脱蜡至水
2)PBS洗 3次,5分钟/次.
3)抗原修复:用0.1M柠檬酸钠缓冲液(pH6.0)于微波炉(750W煮沸3分钟,90W11.5分
钟)修复后,组织切片自然晾至室温.
4)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3%H2O2室温湿盒孵育10分钟.
5)PBS洗3次,5分钟/次.
6)正常山羊血清室温湿盒封闭30分钟.
7)一抗孵育:将组织切片于稀释的一抗溶液中4℃湿盒孵育过夜.
8)室温复温15分钟.
9)1PBS洗 3次,5分钟/次.
10)二抗室温湿盒孵育30~60分钟.
11)PBS洗 3次,5分钟/次.
12)DAB显色,室温1~10分钟,显微镜下掌控.
13)ddH2O洗 3次,5分钟/次.
14)苏木素复染1~10分钟,1%盐酸酒精分化,显微镜下掌控.
15)脱水:95%乙醇2次,10分钟/次→无水乙醇2次,10分钟/次.
16)透明:二甲苯2次,10分钟/次.
17)中性树胶封片.
1、载玻片的处理:
抗原修复过程中,由于高温、高压、辐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脱片.为保证试验的正常进行,可选用我公司提供的ZLI-9001 APES、ZLI-9003 HistogripTM或ZLI-9005 Poly-L-Lysine
等几种试剂,对已清洗的载玻片进行处理.具体方法如下:
1.1 APES:
现用现配.将洗净的玻片放入以1:50比例丙酮稀释的APES中,停留20~30秒钟,取出稍停片刻,再入纯丙酮溶液或蒸馏水中涮去未结合的APES,置通风橱中晾干即可.用此载玻片捞片时应注意组织要一步到位,并尽量减少气泡的存在,以免影响染色结果.
1.2 HistogripTM:
将洗净的玻片放入以1:50比例丙酮稀释的Histogrip液中,停留1~2分钟,然后用双蒸水快速清洗三次,室温干燥或60oC烤箱烘烤一小时,装盒备用.
1.3 Poly-L-Lysine:
将洗净、干燥的载玻片放入以1:10比例去离子水稀释的多聚赖氨酸溶液中,浸泡5分钟,60oC 烤箱烘烤一小时或室温过夜干燥.装盒备用.试验中使用的器具均为非玻璃制品.
2、常用酶消化:
2.1 胰蛋白酶:
一般使用浓度为0.05%~0.1%,消化时间为37℃、10~40分钟,主要用于细胞内抗原的显示.
2.2 胃蛋白酶:
一般使用浓度为0.4%,消化时间为37℃、30~180分钟,主要用于细胞间质抗原的显示,如:Laminin(层粘蛋白),Collagen IV(IV型胶原)等.
2.3 皂素(Saponin):
g/ml的saponin溶液,消化时间为室温孵育30分钟.一般使用浓度为2~10
3、抗原热修复:
可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条件,选用微波炉抗原修复、高压锅抗原修复或水浴高温抗原修复.抗原热修复可选用各种缓冲液,如TBS、PBS、重金属盐溶液等,但实验证明,以0.01M枸橼酸盐缓冲液(pH6.0)效果最好.请选用我公司提供的ZLI-9064 0.1,如因蒸馏水本身造成的pH值偏差,请自行调整.枸橼酸盐缓冲液(粉剂)配制,取该粉剂一包溶于1000ml的蒸馏水中,混匀,其pH值在6.0
3.1 石蜡切片微波炉抗原修复操作方法:
切片脱蜡至水后,3%H2O2处理10分钟,蒸馏水洗2分钟×3.将切片放入盛有枸橼酸盐缓冲液(工作液)的容器中,置微波炉内加热使容器内液体温度保持在92℃~98℃之间并持续10~15分钟(注意:无论是使用医用或家用微波炉,请根据具体机型酌情设置条件,务必满足以上步骤中对温度和时间的要求).取出容器,室温冷却10~20分钟(注意:不可将切片从缓冲液中取出冷却,以便使蛋白能够恢复原有的空间构型).PBS洗,下接免疫组化染色步骤.
3.2 石蜡切片高压抗原修复操作方法:
切片脱蜡至水.将1500ml~3000ml的枸橼酸盐缓冲液(工作液)注入不锈钢压力锅中加热至沸腾.切片置于金属架上,放入锅内,使切片位于液面以下,盖锅压阀.当压力锅开始慢慢喷气时(约加热5~6分钟后),计时1~2分钟,然后将压力锅端离热源,冷水冲至室温后,取下气阀,打开锅盖,取出切片,蒸馏水洗后,PBS洗2分钟×3,下接免疫组化染色步骤.
3.3 石蜡切片电炉煮沸抗原修复操作方法:
切片脱蜡至水后,放入盛有枸橼酸盐缓冲液(工作液)的容器中,并将此容器置于盛有一定数量自来水的大器皿中,电炉上加热煮沸,从小容器的温度到达92℃~98℃起开始计时15~20分钟,然后端离电炉,室温冷却20~30分钟,蒸馏水冲洗,PBS洗,下接免疫组化染色步骤.
4、免疫组化染色步骤:
1)(以美国ZYMED公司SP试剂盒为例)
2)石蜡切片脱蜡至水.
3)3%H2O2室温孵育5~10分钟,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4)蒸馏水冲洗,PBS浸泡5分钟,(如需采用抗原修复,可在此步后进行).
5)5~10%正常山羊血清(PBS稀释)封闭,室温孵育10分钟.倾去血清,勿洗,滴加适当比例稀
释的一抗或一抗工作液,37℃孵育1~2小时或4℃过夜.
6)PBS冲洗,5分钟×3次.
7)滴加适当比例稀释的生物素标记二抗(1%BSA-PBS稀释, 37℃孵育10~30分钟;或滴加第
二代生物素标记二抗工作液,37℃或室温孵育10~30分钟.
8)PBS冲洗,5分钟×3次.
9)滴加适当比例稀释的辣根酶标记链霉卵白素(PBS稀释, 37℃孵育10~30分钟;或第二代
辣根酶标记链霉卵白素工作液,37℃或室温孵育10~30分钟.
10)PBS冲洗,5分钟×3次.
11)显色剂显色(DAB或AEC).
12)自来水充分冲洗,复染,封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