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注射法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皮内注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皮内注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皮内注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皮内注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如下:
操作流程:
1. 洗手并戴好清洁手套。

2. 准备好所需的药物、注射器、注射针头、消毒棉球等。

3. 将药物倒入干净的注射器中。

4. 筛选合适的注射点,通常在手臂的前臂外侧,选择一个没有血管、皮肤无损伤和皱纹的部位。

5. 用消毒棉球擦拭皮肤注射点,保持局部清洁。

6. 用拇指和食指将注射点上皮肤拉开,形成一个皮肤襞或轻微凸起。

7. 另一只手拿住注射器,将注射针头的发射部分插入皮肤襞中,尽量平行于皮肤表面。

8. 缓慢地将药物注射进皮内,注射速度约为每分钟1毫米。

9. 继续按住皮肤不松手,将注射器缓慢地取出皮肤,同时用棉球或干净纱布轻压注射点处。

10. 遵循医嘱将注射器及针头弃置于刺激性垃圾桶中。

11. 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
1. 注射前检查药物的名称、规格、有效期等信息,确保药物正确。

2. 使用严密包装的药物,不可使用已开封、过期或有悬浮物、变色、异味等异常情况的药物。

3. 皮肤注射点应注意选择清洁无伤口的部位,避免注射到有破损、发炎、溃疡的皮肤上。

4. 在注射前,要检查注射器和针头的完整性,确保无损坏,且针尖无曲折。

5. 注意注射时的角度和深度,不要穿透皮肤,避免扎伤深部组织和器官。

6. 注射时要保持注射点周围的皮肤拉紧,以确保注射进皮内而不是皮下或肌肉。

7. 在注射前要确认注射器所示的剂量、速度和方法与医嘱一致。

8. 注射后应观察患者的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9. 注射后要妥善处理废弃物,避免交叉感染和伤人。

简述皮内注射法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简述皮内注射法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简述皮内注射法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一、前言皮内注射法是一种常见的注射方法,其操作简单、安全、无痛,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太大的伤害,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

但是,由于皮内注射涉及到皮肤和注射器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影响到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健康。

因此,在进行皮内注射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二、操作过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皮内注射前,需要先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药品。

具体包括:(1)消毒剂:如酒精棉球、碘伏等。

(2)注射器:通常使用1ml或0.5ml容量的注射器。

(3)药品:根据医生的处方选择适当的药品,并按照说明书或医生指示将其准备好。

2. 选择部位选择合适的部位是进行皮内注射时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上臂外侧、前臂、腹部等部位进行注射。

在选择部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静脉和神经:在选择部位时,需要避免静脉和神经的位置,以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2)避免皮肤破损或有炎症的部位:如果注射部位有皮肤破损或有炎症,可能会导致感染等不良后果。

(3)根据药品性质选择部位:不同的药品可能对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药品性质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3. 操作步骤进行皮内注射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清洁皮肤:使用消毒剂清洁注射部位,以避免感染等不良后果。

(2)抓起皮肤:用拇指和食指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并使之变得紧张。

(3)插入针头:将针头插入紧张的皮肤中央,并保持一定角度。

(4)注射药物:将药物缓慢地注入皮下组织中,并注意观察是否出现溢出、渗漏等情况。

(5)拔出针头:缓慢地拔出针头,并用消毒剂清洁注射部位。

三、注意事项1. 操作前的准备在进行皮内注射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检查药品:在注射前,需要检查药品的名称、剂量、有效期等信息,以避免使用错误或过期的药品。

(2)检查注射器:检查注射器的质量和使用情况,确保其能够正常使用。

(3)消毒皮肤:使用消毒剂清洁注射部位,以避免感染等不良后果。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流程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流程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流程一、引言皮内注射技术是一种将药物注射到皮肤表层的方法,常用于皮肤测试、疫苗接种以及某些特定药物的给药。

本文将介绍皮内注射技术的操作流程,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安全地进行皮内注射。

二、准备工作1. 根据医嘱,准备所需的药物、注射器、注射针、消毒纱布、医用酒精和生理盐水。

2. 洗手并戴上消毒手套,确保操作环境清洁。

三、选择注射部位1. 皮内注射通常选择上臂三角区、前臂外侧或腹部,根据患者情况和注射药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部位。

2. 选取无明显伤口、瘢痕、炎症或皮肤损伤的部位。

四、准备注射部位1. 用医用酒精擦拭注射部位,由内向外进行,保持擦拭面积大于注射针头的周围。

2. 擦拭干燥后,再用消毒纱布轻轻按压擦拭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

五、准备注射器和药物1.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注射针,根据药物剂量确定注射器容量。

2. 把药物抽入注射器中,注意避免气泡进入。

六、进行注射1. 使用非主手握住注射器,用主手将注射针的刺口平行于皮肤表面插入皮肤,角度约为15°。

2. 插入皮肤后,稍微上提注射器,并慢慢注射药物,注射速度要适当,避免过快或过慢。

3. 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是否出现局部红斑、隆起或水疱等异常反应,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注射。

4. 将药物完全注射后,迅速拔出注射针,用消毒纱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几秒钟,以促进药物的扩散和吸收。

七、处理废弃物1. 将使用过的注射器和注射针放入专用的废弃物容器中,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 将消毒纱布和其他废弃物一并处理。

八、观察与护理1. 每次注射后,应观察患者注射部位是否出现异常反应,如红肿、疼痛等。

2. 注射后的护理包括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感染。

九、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尽量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尽量避免损伤皮肤。

2. 注射器和注射针使用后应立即处理,避免重复使用,以免交叉感染。

3. 注意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证操作环境的洁净。

皮内注射操作规程

皮内注射操作规程

皮内注射是一种常见的给药方式,其操作规程如下:
1. 预备工作:
- 准备所需药物、注射器、棉球、酒精消毒液等。

- 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 检查药物的名称、剂量和有效期。

2. 准备注射部位:
- 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常见的皮内注射部位有前臂、上臂、大腿等。

- 用酒精消毒液擦拭注射部位,从中心向外轻轻擦拭。

3. 技术操作:
- 拿起注射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注射器筒身,中指扣动活塞杆。

- 用一只手将注射器垂直握住,将针头从注射器保护套中拔出。

- 用另一只手将皮肤稍微拉紧,用针头轻轻刺入皮肤的浅层,约30度角度。

- 注射时要保持注射器的垂直,缓慢推动活塞杆,使药液慢慢注入皮内组织。

- 注射完成后,等待片刻,将针头缓慢拔出。

- 用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防止出血。

4. 注射后处理:
- 将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放入专用的废弃物容器中。

- 洗手并消毒注射部位。

- 记录注射的药物名称、剂量、注射部位和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皮内注射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经验的操作,操作者需要具备相关的医疗知识和培训。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注射器和针头的无菌性,以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如果对操作不熟悉或有任何疑问,应及时请教医护人员。

皮内注射操作流程

皮内注射操作流程

皮内注射操作流程皮内注射是一种将药物注入皮肤及其下方的组织中的方法,常用于给予一些药物的皮内皮试、注射疫苗或给予某些其他药物。

以下是皮内注射操作的步骤。

一、准备工作:1. 根据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药物、消毒用品和注射器等。

2. 提醒患者皮内注射的目的和过程,以获得其理解和配合。

二、操作步骤:1. 洗手并戴无菌手套。

2. 选择注射部位:皮内注射常用的部位有前臂外侧部位和上臂三角区。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注射部位。

3. 皮肤消毒:用75%酒精棉球擦拭注射部位,从注射点向外圈擦拭,保持消毒面积的清洁。

4. 固定皮肤: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扳住注射部位,将皮肤牵紧,以便注射进针时皮肤不会移动。

5. 进针:用另一只手持好准备的注射器,将针头平行于皮肤插入皮下0.10-0.15英寸(2.5-3.8毫米),尽量与皮肤保持平行。

注意要注射到角质层下,不能注射进真皮层或肌肉层。

6. 抽取皮内液体:缓慢地拉回注射器柱塞,看到皮内液体进入注射器中。

三、结束工作:1. 卸下注射器,将针头安全地放置在医疗废物容器中,并注意避免刺伤自己或他人。

2. 轻轻地用无菌纱布或消过毒的棉球按住注射点,进行轻微的按摩,以促进药物的伸展和吸收。

3. 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如不适或药物局部反应应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皮内注射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一般使用5/8英寸(16毫米)的针长和25-27号的针头。

2. 控制注射速度:皮内注射时药物应缓慢注入,以避免皮肤过度拉伸或产生皮下血肿。

3. 不要插入针头过深:皮内注射时,要确保针头只插入皮下,不能插入真皮层或肌肉层,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疼痛或其他不适。

4. 正确处理医疗废物:注射后,应将使用过的针头和注射器放入医疗废物容器中,避免刺伤自己或他人。

在进行皮内注射操作时,医护人员需要保持专注和细心,遵循操作规范,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注射完成后要及时处理医疗废物,保持医疗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简述皮内注射法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简述皮内注射法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皮内注射法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一、引言皮内注射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它通过将药物注射到皮肤的表皮层下,使药物更容易被吸收。

本文将详细介绍皮内注射法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安全地进行皮内注射。

二、操作过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皮内注射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洗手并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以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准备好所需的药物、注射器和消毒用品,确保它们符合使用要求,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检查药物的名称、剂量和有效期,并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

2. 操作步骤步骤一:选择注射部位根据医嘱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注射部位,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前臂、上臂和背部。

步骤二:消毒注射部位用酒精棉球或洗手液擦拭注射部位,进行必要的消毒。

消毒时,应注意保持注射场所的无菌状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步骤三:准备注射器将药物抽入注射器中,并按照医嘱确认药物的剂量和浓度。

在注射之前,需要排除气泡并确保剂量准确。

步骤四:插入针头将注射器与针头连接,并用手指轻轻拉紧皮肤,使之紧张。

然后,在注射部位的表皮层下浅角度插入针头,大约角度为15度。

步骤五:注射药物将针头插入皮肤后,略微抬起针头,使其与皮肤平行。

然后,缓慢地注射药物,注射速度一般为0.1-0.2mL/min。

步骤六:拔出针头在药物注射完毕后,将针头缓慢拔出。

拔针时需注意避免药物溢出,同时应用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防止出血和药物外渗。

步骤七:处理废弃物将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放入专用的废弃物容器中,并参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注意事项1. 遵循无菌原则皮内注射需要保持无菌状态,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在操作中,应注意洗手、消毒和使用无菌器具,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注射部位。

2. 控制注射速度皮内注射的药物注射速度应控制在0.1-0.2mL/min,过快的注射速度可能引起药物外渗或局部不适。

3. 注意选用正确的针头选择适当的针头对皮内注射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简述皮内注射法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简述皮内注射法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简述皮内注射法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皮内注射法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通常用于给予小剂量的药物,如疫苗、胰岛素或其他一些需要直接进入皮下组织的药物。

它是一种相对简单且安全的注射方式,适用于自行注射或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注射。

在本文中,我将简要概述皮内注射法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操作过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皮内注射前,需要准备所需的药物、注射器、棉球、消毒剂以及其他必要的卫生用品。

确保注射器是新的、干净的,并且符合所需剂量的规格。

2. 洗手和消毒:在进行皮内注射前,务必洗手并正确进行手部消毒,以减少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感染风险。

也要确保注射部位的清洁。

3. 注射部位选择:皮内注射一般选择在手臂、大腿或腹壁部位进行。

注射部位应该远离抓挠伤口、红肿部位、静脉、肌肉及骨骼等。

常见的注射部位是上臂三角肌区域。

4. 注射部位消毒:选定合适的注射部位后,使用消毒剂(如酒精棉球)轻轻擦拭注射部位。

注意,擦拭应该是从注射部位的中央向外圆周方向进行,以减少污染。

5. 插入针头:将准备好的注射器以约30度角度插入皮肤,以穿透最外层的表皮和角质层,进入浅层真皮组织。

在插入针头之前,皮肤可以轻轻拉紧,以提供更适宜的插入角度。

6. 推注药物:将针头插入皮下后,缓慢而稳定地推注药物。

注意,注射速度应适中,以确保药物均匀分布在皮下组织中。

避免迅速注射,以免引起疼痛或不适。

7. 拔出针头:在完成药物注射后,缓慢拔出针头。

如果有出血,可以用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防止药物外渗或淤血。

注意事项:1. 注射器的选择:选择合适剂量的注射器和针头,确保使用新的、干净的注射器。

2. 注射部位的选择:根据药物的性质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应避开有伤口、瘙痒或其他异常的皮肤区域。

3. 注射部位的消毒:在进行皮内注射前,务必正确消毒注射部位,以减少感染风险。

4. 注射器使用后的处理:使用后的注射器为单次使用,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流程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流程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流程引言:皮内注射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予方式,通过将药物注射到皮肤上层的表皮层中,使药物迅速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本文将介绍皮内注射技术的操作流程,以帮助读者正确地进行皮内注射。

一、准备工作1. 预先准备所需的药物、注射器、消毒棉球、一次性手套、无菌注射器等。

2. 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

二、选择注射部位1. 皮内注射常选择手臂内侧、前臂、大腿前侧等部位。

选择注射部位时,应确保皮肤完整且无炎症、溃疡等异常情况。

三、准备皮肤1. 用消毒棉球蘸取75%的酒精或其他消毒液,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

消毒时应注意从注射部位的中心向外轻轻擦拭,确保消毒范围足够。

四、准备注射器1. 选择合适容量的无菌注射器,并将药物吸入注射器中。

吸药时应避免气泡产生。

五、进行注射1. 用非主手的拇指和食指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使之略微凸起。

2. 以15-30度的角度将注射器的针头插入皮肤,注意不要穿过表皮层。

3. 缓慢注射药物,注射速度应适中,避免过快或过慢。

4. 注射后,保持注射器的位置不动,等待片刻,以确保药物充分吸收。

六、完成注射1. 缓慢将注射器拔出,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防止出血。

2. 丢弃使用过的注射器,并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3. 洗手并脱掉手套,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

七、观察与护理1. 注射后应观察注射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等异常症状,如有需要及时就医。

2.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就医。

结语:皮内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正确的操作流程能够提高注射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

在进行皮内注射时,我们应该做好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注意消毒和注射的技巧,完成后进行观察与护理。

通过正确操作皮内注射技术,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内注射法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皮内注射法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一)目的
用于过敏试验、预防接种疫苗以及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二)评估
1、患者病情、治疗情况及无药物过敏史。

2、患者意识状态、心理状况及合作情况。

3、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情况。

(三)操作程序
1、素质要求(衣帽、仪表、态度)。

2、洗手、戴口罩。

3、准备用物基础注射盘、按医嘱备药、注射器(1ml、2ml、5ml各一支)、肾上腺素(过敏试验时)。

4、查对并检查药物药名、剂量、失效期、质量。

5、配制过敏试验液。

⑴启开需配制的药瓶铝盖,按常规消毒。

⑵消毒生理盐水安瓿(生理盐水液体),并按需抽取稀释液。

⑶取0.3ml试验液备用。

6、二人查对。

7、携用物至病房。

⑴查对床头牌,呼唤患者姓名。

⑵向患者解释注射目的与注意事项。

⑶询问过敏史。

8、选择部位
⑴将患者安排舒适的体位(坐位或卧位)。

⑵过敏试验选择前臂掌面下1/3尺侧为注射区域,若预防接种,应选择三角肌下缘为注射区域。

9、消毒 70%乙醇溶液消毒(直径>5cm)1遍,消毒后待干。

10、排气
⑴手固定针头。

⑵药液不能外溢。

11、进针
⑴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

⑵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5°角刺入皮肤(表皮与真皮之间)。

⑶进针深度以整个针尖斜面进入皮肤为宜(可由皮肤表面透视其针孔斜面)。

12、推药液
⑴放平注射器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

⑵右手缓缓注入药液0.1ml,使局部隆起呈半球圆皮丘,皮肤变白并显露毛孔。

13、拨针
⑴迅速拨出针头,拨针时和拨针后勿按压。

⑵嘱患者勿揉擦及覆盖注射部位。

14、再次查对床号、姓名、药名及用法
15、观察判断结果
⑴嘱患者不要外出走动,有不适时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

⑵15min后观察结果。

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

阳性:局部皮丘红肿、皮丘周围红肿、发硬或有伪足,皮丘直径大于1cm。

16、整理用药注射器丢弃于医用垃圾袋内。

17、记录再次核对医嘱,在医嘱本上记录结果、签名及时间。

(四)注意事项
1、做皮试前,详细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如患者对需要注射的药物有过敏史,则不可做皮试,应与医生联系,更换其他药物。

2、注射前备好1:1000盐酸肾上腺素、氧气等急救器材。

3、勿用碘酊(碘剂)消毒,注入的剂量要准确,嘱病人勿揉擦及覆盖注射部位,以免影响观察。

4、进针角度不能过大,以针头斜面全部进入皮内即可,以免将药液注入皮下,影响观察和判断。

5、若需做对照试验,则用另一注射器及针头,在对侧前臂相应部位注入0.1ml 生理盐水。

6、注射后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无反应方可离去,如病人有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皮疹等现象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