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第七版答案
希尔《国际商务》(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文化的差异)【圣才出品】

第3章文化的差异1.概述一国文化可能影响在该国从事商务活动的成本的理由,并举例说明。
Outline why the culture of a country influences the costs of doing business in that country.Illustrate your answer with examples.答:文化是一群人所共同拥有的、为生存而设计构建的一种价值观和准则的体系。
一国的价值观体系和道德准则会影响在该国从事商务活动的成本,而价值观体系和道德准则的决定因素有社会结构、宗教和教育等。
(1)社会结构对商务活动成本的影响在英国,阶级之间的差异和阶级之间相对缺乏流动性,导致了阶级意识的产生。
这种阶级意识表现为中上层管理人员与劳工之间传统的敌意。
长期以来的相互对抗和缺乏尊重,使得许多英国公司管理层与工人之间很难形成合作,并产生较多的产业纠纷。
这些往往会导致在英国从事商务活动的成本提高。
(2)宗教对商务活动成本的影响日本是一个受儒教伦理熏陶的国家,日本汽车公司与它们的部件供应商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信任和相互负责的结合促成的,这些紧密联系使得汽车公司和它们的供应商在一系列问题上能相互合作,包括存货减少、质量控制和汽车设计等,这些都能降低从事商务活动的成本。
(3)教育对商务活动成本的影响近年来,大量信息技术的工作岗位流向印度,部分原因就是印度涌现了足够数量的训练有素的工程师,而这恰恰是印度教育制度的一个产物。
如果选择一个教育制度差、无法提供熟练劳动力的国家则会增加培训的成本。
2.你认为在一个伊斯兰国家从事商务活动与在美国从事商务活动是否有所不同。
如果不同的话,请问有何不同?Do you think business practices in an Islamic country are likely to differ from business pract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If so,how?答:伊斯兰国家和美国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导致在这两个国家从事商务活动有所不同。
希尔《国际商务》(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 国际企业的组织)【圣才出品】

第13章国际企业的组织1.“多国企业在选择战略时必须比较战略的效益(以价值创造来衡量)和实施这种战略所需的成本(由实施战略所需的组织构架来界定)。
基于此,有些公司适合实行本土化战略,有些适合全球标准化或国际战略,还有些则适合跨国战略。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利润最大化是每个企业追求的首要目标。
当战略的效益与实施这种战略所需的成本之间的差额最大时,则是最符合企业的战略。
一般来说,地区调适压力大,而降低成本压力小的企业适合实行本土化战略;地区调适压力小,而降低成本压力大的企业适合实行全球标准化战略;地区调适压力和降低成本压力都小的企业适合实行国际战略;地区调适压力和降低成本压力都大的企业适合实行跨国战略。
通过选择合适的战略,企业能将效益和成本之间的差额最大化,实现最大盈利。
2.讨论下面这种说法:“了解绩效模糊的起因和后果是多国企业组织设计的关键问题。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当导致子单位业绩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模糊不清时,就存在绩效模糊问题。
而绩效模糊的后果是增加了控制的成本。
当分部业绩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他子单位的成果时,即组织的分部间相互依赖程度很高时,这种现象就很普遍。
若绩效模糊的后果很严重,多国企业可以让子公司充分自治,采用世界范围的地区结构;若绩效模糊的后果能够承受,多国企业则可以采用世界范围的产品分布结构。
3.描述一跨国公司可能采取的用来减少控制成本的组织构架。
答:一跨国公司可能采取的用来减少控制成本的组织结构为世界范围的地区结构。
产品多样化程度低且国内组织结构以职能为基础的公司适合采用世界范围的地区结构。
这一结构把整个世界分为若干区域。
每一区域可以是一个国家(如果该市场足够大)或一组国家。
每个区域往往都小而全,并在很大程度上是独立自治的实体。
它们有自己的一套价值创造活动(如它们自己的生产、营销、研发、人力资源和财务职能)。
经营领导权和与每项价值创造活动有关的战略决策权通常都下放到各个地区。
希尔《国际商务》(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国际贸易中的政治经济)【圣才出品】

第6章国际贸易中的政治经济1.你认为一国政府在给予他国贸易最惠国待遇时,应将人权状况考虑进去吗?赞成或反对的理由是什么?Do you think the ernment should consider human rights when granting preferential trading rights to countries?What are the arguments for and against taking such a position?答:一国政府在给予他国贸易最惠国待遇时,是否应将人权状况考虑进去,这个话题可展开讨论。
(1)赞成者的理由随着战略贸易政策的发展,一些经济学家开始认为政府干预有一定的好处。
其中,政府干预的政治理由就包括保护人权。
在中美最惠国待遇中,对于是否应该将人权状况考虑进去这一问题,赞成者认为美国应该拒绝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直至中国确实显示了人权状况的改善。
他们认为贸易政策应该被用来作为一件政治武器,迫使中国改变它的国内人权政策。
而且,与美国的贸易对中国来说很重要,因为美国是中国出口的重要市场,生产一些重要产品的资源也来自美国。
这样,美国对中国人权政策的制定就有了话语权,能够影响中国改善它的人权。
(2)反对者的理由反对者认为,限制与中国这样的国家进行贸易通常会使事情更糟,而不是更好。
他们认为,改变一个国家国内人权状况最好的方式是使它从事国际贸易。
理由很简单:增长的双边贸易会提高两国的收入水平,当一个国家变得更富裕时国民会开始要求(通常也会得到)更好的人权待遇。
而且,由于政策影响深远,若其他对于中国重要的国家未采取相似的政策,中国将仅选择与其他国家合作,那么这将对美国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产生消极的影响。
2.政府贸易政策应该首先关心谁的利益——生产者(企业及其雇员)还是消费者?Whose interests should be the paramount concern of government trade policy -the interests of producers(businesses and their employees)or those of consumers?答:消费者的长期利益应当成为政府最基本的考虑因素。
希尔《国际商务》(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8章 全球人力资源管理)【圣才出品】

第18章全球人力资源管理1.以一国为中心、以多国为中心和以全球为中心的人员配备政策各有哪些主要优缺点?它们各在何时适用?What are the mai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ethnocentric, polycentric,and geocentric approaches to staffing policy?When is each approach appropriate?答:(1)以一国为中心的人员配备政策是指所有关键的管理职位都是由母国的人员担任。
它的优势有:①克服东道国缺少称职的管理者的不足;②统一的文化;③有助于转移核心竞争力。
它的劣势有:①在东道国产生不满;②导致文化短视。
以一国为中心的人员配备政策适用于国际战略。
(2)以多国为中心的人员配备政策要求在母国人员占据了公司总部的关键职位的同时,子公司管理层由东道国人员担任。
它的优势有:①避免文化短视;②实施成本低。
它的劣势有:①限制职业流动性;②隔离总部与国外子公司。
以多国为中心的人员配备政策适用于本土化战略。
(3)以全球为中心的人员配备政策在整个组织内不考虑国籍因素为关键岗位寻找最佳人选。
这种政策有许多优点:①有效利用人力资源;②有助于建立浓厚的企业文化和非正式的管理网络。
但也有不足:①国家移民政策可能会限制该政策的实施;②成本高。
以全球为中心的人员配备政策适用于全球标准化战略和跨国战略。
2.研究显示,许多外派人员遇到了既会影响他们在国外任职的有效性,也会限制在他们回国时对公司贡献的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后果如何?企业如何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Research suggests that many expatriate employees encounter problems that limit both their effectiveness in a foreign posting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company when they return home.What are the main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se problems,and how might a firm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such problems?答:(1)配偶难以适应、经理人员本人难以适应新环境、其他家庭问题、经理人员私人和情感的成熟度和难以担当起国外重任是外派失败率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
希尔《国际商务》(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全球生产、外包与物流)

希尔《国际商务》(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全球生产、外包与物流)第16章全球生产、外包与物流16.1 复习笔记一、战略、生产和物流生产(production)定义为“涉及产品创造的活动”,包括提供服务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物流(logistics)是指控制原材料在价值链中转移的活动,包括从获得原材料到生产再到分配的过程。
因为公司有效地从事生产活动依赖于物流方面及时地提供高质量的原材料投入,所以生产和物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国际企业中生产和物流的职能有以下重要的战略目标:1.降低成本将生产活动分散到全球各地,每一项活动都得以有效开展,这样就能够降低成本。
有效地管理全球供应链以使供需更好地匹配,这样也能够降低成本。
2.通过消除供应链和制造过程中的次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这两个目标并不是彼此独立的。
加强质量控制将在三个方面降低成本:(1)因为时间没有被浪费在不适销的劣质产品上,所以生产率提高了。
这项节约直接导致单位成本的减少。
(2)降低了与次品相关的返工和报废成本。
(3)降低了与修理次品相关的保修成本和花费更少的时间。
大部分管理者用来增强产品可靠性的主要手段是六西格玛质量改进理念。
六西格玛理念是从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体系直接演变而来的。
如今六西格玛(six sigma)理念取代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它是旨在全公司范围内减少次品、提高生产率、消除浪费和削减成本的统计上的理念。
除了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两个目标,还有两个目标在国际商务中尤其重要。
其一,生产和物流必须适应当地反应的需要。
其二,生产和物流必须能对客户需求的转变迅速作出反应。
二、选择生产地跨国公司面临的一个基本决策是在哪里从事生产活动,以最好地实现成本最小化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双重目标。
考虑的因素按三个大标题可分为国家因素、技术因素和产品因素。
1.国家因素政治经济、文化和相对要素成本在国与国之间是不同的。
希尔《国际商务》(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贸易中的政治经济)

第6章国际贸易中的政治经济6.1 复习笔记一、贸易政策措施贸易政策有七种主要措施:关税、补贴、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限制、国产化规定和行政管理政策以及反倾销政策。
近几十年来,关税壁垒下降,非关税壁垒如补贴、配额、自愿出口限制和反倾销政策呈现上升趋势。
1.关税关税(tariff)是对进口(或出口)商品征收的一种税。
关税分从量税和从价税。
从量税(specific tariffs)是按进口商品每单位征收一个固定的税额。
从价税(ad valorem tariffs)是按进口商品价值的一定比例征收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向进口品收取关税以提高进口品的价格,是为了保护国内生产商免受国外的竞争。
征收关税,政府得益,因为关税增加了政府收入;国内生产者得益,因为关税通过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给他们以某种保护,使其免遭来自外国的竞争;消费者受损,因为他们必须为某些进口品支付高价。
政府和生产者获得的利益是否超过消费者的损失取决于各种因素。
总而言之,从经济角度分析进口关税的影响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1)关税无疑是保护生产者而损害消费者的,当它们保护生产者免遭外国竞争时,对供给的限制也提高了国内价格。
(2)关税降低了世界经济的总体效率。
这是由于保护性的关税鼓励国内企业把理论上在国外生产效率更高的那些产品放在国内生产,其结果是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总的来说,出口关税有两个目的:第一,提高政府收入;第二,通常是因为政治原因限制一个部门的出口。
2.补贴补贴(subsidy)是由政府对国内生产者的一种支付。
补贴有很多形式,包括现金补贴、低利率贷款、减税和政府参股国内企业。
通过降低生产成本,补贴有助于生产商与国外进口品竞争,也有助于生产商赢得出口市场。
补贴的主要好处是帮助国内生产商自然成长,增强它们的国际竞争力。
战略贸易政策的倡导者主张用补贴帮助国内企业在某些产业内获取优势地位,在这些产业中规模经济十分重要,世界市场的规模只允许少数企业从中获利。
希尔《国际商务》(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商务伦理)

第4章国际商务伦理4.1 复习笔记一、国际商务中的伦理问题“伦理”一词是指支配一个人的行为、职业操守或一个组织的行为正确与否的约定俗成的法则。
商业伦理(business ethics)是指支配商人行为的一整套约定俗成的规则,而伦理策略(ethical strategy)则是指不违反这些规则的策略或行动纲领。
国际商务中会产生许多伦理问题,其根源在于国与国之间在政治制度、法律、经济发展和文化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
在国际商务中,最为常见的伦理问题是员工待遇、人权、环境污染、腐败以及跨国公司的道德义务等。
1.员工待遇当东道国的工作条件明显低于跨国公司母国的条件时,暂时还没有确定的标准供企业选择实施。
但无论如何,跨国公司绝不能对其在国外的企业或转包商们恶劣的工作环境听之任之或视而不见。
2.人权有观点认为,一个跨国公司在一个缺乏民主和人权的国家做生意是合乎伦理的。
长期的外国投资促进了经济,提高了当地的生活水平,这些发展最终将推动更多的人要求参与管理、政治多元化以及言论自由。
但这一观点是有局限性的。
有些国家非常落后,以至于很难合乎伦理地经商。
3.环境污染当东道国的环境保护制度不如母国时,也会发生伦理问题。
环境是公共产品,但又是任何人都可以破坏的。
这种情况被称为“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即一项大家共同拥有的资源,不属于任何个人,但每个人都能使用,而且在过度使用,结果便导致资源的逐渐消减。
4.腐败“加急费”或“通融费”并不是用来获取那种如果不支付就拿不到合同的费用,也不是用来获取排他性利益的费用,而是为保证一家企业能从外国政府得到它应有的公平待遇所支付的费用,如果不支付有可能因某个官员的拖延而得不到。
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在一个国家,已有的政治体制扭曲或限制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通过黑市、走私和向政府官员支付公关费等方式,“加速”政府批准商业投资,有可能促进福利。
相反,另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腐败降低了商业投资的回报,导致较低的经济增长。
希尔《国际商务》(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货币体系)

第10章国际货币体系10.1 复习笔记一、国际货币体系的相关定义国际货币体系(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是用以管理汇率的制度安排。
浮动汇率(floating exchange rate)是指一种货币的相对价值由外汇市场决定。
钉住汇率(pegged exchange rate)意味着货币的价值与相关的货币是相对固定的,于是这种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取决于相关货币的汇率。
管理浮动(dirty float)将货币与某种重要的相关货币之间的比价控制在某个范围。
这是一种浮动汇率,因为在理论上其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市场力量。
但(相对于自由浮动)这是管理浮动,因为如果其本国货币对某种重要的相关货币的汇率出现过快下跌,该国中央银行会干预外汇市场,试图维持其货币的价值。
固定汇率(fixed exchange rate)是指一组货币的价值相互之间按某种共同认可的汇率固定下来。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1.金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度起源于使用金币作为交换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贮藏手段。
这种做法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年代。
当时国际贸易数量有限,从别国购买货物通常是使用黄金或者白银支付。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之后国际贸易数额的增长,国际贸易需要一种更加便利的融资手段。
将大量的黄金或白银运到世界各地为国际贸易融资就变得不再具有可行性。
解决方案是使用纸质的货币进行支付,政府则承诺这种纸质的货币可按固定的比率兑换成黄金。
(1)金本位制度的机理金本位制度(gold standard)就是货币钉住黄金,以保证货币与黄金的兑换性。
购买一盎司黄金所需要的一种货币的数量就被称作黄金平价(gold par value)。
(2)金本位制度的优势金本位制度的巨大优势在于它具有强有力的机制,能够使所有国家实现贸易收支平衡。
所谓一国的贸易收支平衡,是指该国居民从出口中获得的收入等于其因进口须支付给其他国家居民的资金(即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处于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商务第七版答案【篇一:电子商务课后习题答案汇总】=txt>第一节1.阅读教科书第1章和第2章,理解商务和电子商务的概念。
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商务模式。
商务:是指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经济主体,通过商品交换获取经济资源的各种经济行为的总称。
电子商务:人们借助现代计算机通信技术,特别是互联网通信技术,所进行的商务活动。
商务模式:一般指企业为取得赢利而采用的基本方法或惯常的运作流程。
电子商务的基本商务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企业对企业模式——business to business,b2b 另一种是企业对消费者模式——business to customer, b2c2.请举出几个你比较熟悉的正在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
在网络上访问其电子商务网站,仔细想想,它靠什么赚钱?阿里巴巴:主要是靠商业平台,广告,信息交流,和后台服务。
来赚钱。
他的信息交流有点象百度,你的企业信息如果想在阿里巴巴中更容易得到更多人的关注,那么就要交钱。
后台服务主要是如他的支付宝等服务,需要使用的话也要交钱。
当当网:当当很了解中国传统的图书出版和发行方面的所有环节,所以它尽量到出版社去拿书,而且拿到最低折扣,然后再在网上卖以较合理的折扣。
同时它引进商家,让其在上面卖东西,这其中肯定要收费的嘛。
还有它依靠专业的配送公司,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成本,更让顾客得到了更加专业的服务。
第二节1.什么是internet? 简单叙述internet的基本工作原理。
internet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全球网络,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internet的基本工作原理:简单概括为服务器/客户机模式。
2.有了ip地址,为什么还要用域名?ip地址和域名之间有什么对应关系?因为ip地址难记忆。
为此,人们规定,可为每个接入internet的主机起一个字符型的名字,代表该主机,这种字符型的名字就是域名。
ip地址和域名之间的对应关系:主机域名须与其ip相对应,但一主机可有多个域名。
为了将域名和对应的ip地址映射一致,在被访问的主机一端需要设置域名服务器,负责将域名解释为对应的ip地址。
接,客户端通过http协议向web服务器发送浏览请求,访问相应的文档或程序。
web服务器发回响应的请求,即以html书写的文档,浏览器接收并解释执行。
补充说明(http协议是tcp/ip协议之上的一种应用协议,用于支持web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web通信)4.构建一个商务网站一般经过哪些过程?注册域名与租用虚拟主机——编写网页——建立数据库——设置web服务器——编写cgi程序等——开通网站——网站宣传补充说明(商务网站的特殊要求有:针对性标准化时效性交互性网站本身的营销)5.什么是intranet和extranet?intranet是指采用internet技术建立的企业内部网。
网络采用tcp/ip通信协议在内部的web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通信。
extranet是指企业间采用internet技术构建的专用商务网络。
第三节1.说明网络经济下网络产品消费边际效用递增的原因。
因为网络产品具有正的外部性。
对于网络产品而言,因为具有正的外部性,当消费规模上升,便会使得外部性提升,外部性的提升就导致了消费边际效用的递增。
补充说明(网络企业就是向客户提供网络产品的企业。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以上网络产品具有两个经济特征:从生产上看,网络产品的生产具有高的固定成本,以及极低的、甚至趋近于零的边际成本。
从消费上看,网络产品的消费具有正的外部性,即消费在给消费者自己带来效用的同时,还会给其他消费者带来好处。
我们把具有以上两个经济特征的产品称为网络产品。
)2.解释传统微观经济学中的“价值悖论”:水对人的效用很高,价格却很低;钻石对人的效用很低,但价格却很高。
为什么?由于水的数量一般来说总是取之不尽的,而人对水的需要总是有一定的限度,不可能无休止。
就拿喝水来说,随着人的肚子逐渐鼓胀起来,最后一单位水对人增加的“效用”也就很小。
西方边际学派认为边际效用决定商品的价值,边际效用小,其价值也小,而钻石的数量相对人的需求来说却少得可怜,因此它的边际效用很大,于是价值也大。
这就足以解释水与钻石的悖论了。
3.阐述网络产品和传统产品在需求规律方面的主要区别。
或者,网络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为什么是u型的?网络产品在需求规律的表现:消费规模/外部性↑→ 边际效用↑→ 价格↑(消费决定价格)传统产品在需求规律的表现:价格↑ →消费决策→ 需求量↓(价格决定需求及消费)所以,需求曲线的内涵完全变了,因变量和自变量发生了转换!本质上,网络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呈现u型特征是由于以下这个重要原因:网络产品的消费存在网络外部性!(结合上述规律表现回答)4.在传统微观经济学中,为什么不完全竞争厂商不存在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因为存在:垄断!5.网络产品(软件之类的信息产品)的“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在网络经济中,网络产品的生产一般都具有极高的固定成本和极低的、近似于零的边际成本的特点。
厂商会根据供给量来制定价格。
所以这时候供给量成为自变量。
随着产量的增加,网络产品提供者愿意接受的最低售价却越来越低。
这就导致了“供给曲线” 向右上方倾斜。
原因:网络产品生产特性!6.网络产品的反均衡模型中的临界点和市场需求曲线的临界点是一回事情吗?首先要说明的是:“反均衡模型”又名“正反馈模型”正反馈模型中的临界点是:网络企业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的分水岭。
因为网络产品市场的企业竞争优势来自市场规模,市场规模越大,会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加入,企业进入盈利的良性循环;反之,恶性循环。
而市场需求曲线的临界点是:网络的正外部性发挥作用的时间点,由于网络外部性的存在,消费者对网络产品的消费呈现的是边际效用递增,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市场上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也会随之提高。
所以说,反均衡(正反馈)模型中的临界点和市场需求曲线的临界点不是一回事。
7.分析正反馈原理和均衡原理的区别。
正反馈原理讲的是:如何让企业进入良性循环,就是如何达到市场规模临界点,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加入;而均衡原理讲的是:如何将供给与需求两种相反的力量处于一致或平衡的状态,以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
第四节1.用正反馈原理分析微软垄断案。
你赞同这种结论吗?同意,网络产品的消费存在网络外部性,因而不会导致市场失灵,不必由政府提供和干预。
正反馈机制本身就能保证市场的效率性。
一个重要的推论是:垄断有理!对于网络产品来说,当政府试图“反垄断”时,竞争会使经济利润趋于消失,整体上看企业会亏损,于是便没有人愿意提供网络产品了,经济效率反而下降。
2.网络产品营销为什么常常采用免费赠送的策略?为取得市场最大份额,特别是尽快跨越临界点规模,网络产品营销常常会采用免费赠送的策略。
原因在于:网络产品消费中的外部性(必要性)和网络产品生产中特殊的成本结构(可能性)。
于是免费或折扣是必由营销策略,“烧钱”也是理所应当,只是有人欢喜有人忧!3.用正反馈原理解释网络产品提供者的“烧钱”行为。
网络产品提供者“烧钱”,大量地免费赠送产品,为的是能够尽快跨越临界点规模,利用正反馈原理使得自己的企业进入发展的良性循环。
市场规模越大,企业就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也能更快地跨越临界点规模。
所以网络企业前期的“烧钱”行为是必要的。
4.微软推出的基于windows的应用软件通常都不能在linux环境下使用,试分析微软的用意何在?微软的用意是:锁定用户。
锁定的本质是:你将来的选择受到现在类似选择的约束。
锁定于转移成本联系在一起。
转移成本指的是向新选择转移需付出的成本。
转移成本越高,越容易发生锁定效应。
试想一下,一个用惯了windows的用户转移去用linux系统的成本是很高的,微软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帮助自己锁定了大量的用户。
5.什么是锁定?举例说明网络企业如何利用锁定做大和维持一定的客户规模并盈利?锁定的本质是:你将来的选择受到现在类似选择的约束。
锁定于转移成本联系在一起。
转移成本指的是向新选择转移需付出的成本。
转移成本越高,越容易发生锁定效应。
例如网络企业利用:免费赠送的主流战略引发锁定;合同带来的锁定;技术手段锁定;利用积分带来的锁定。
利用这些都可以锁定客户并做大和维持一定的客户规模并且盈利。
6.网络经济下为什么会产生“赢者通吃”竞争结果?这种现象可以从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两个方面去解释。
需求方面:由于梅特卡夫法则的存在,市场规模大的产品会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正反馈的结果是消费者最终会只选择一家企业的产品,而其他竞争厂商则逐渐从消费者的视野中消失。
供给方面:网络产品具有高固定成本和几乎为零的边际成本的生产特性,这决定了市场规模领先的企业将具有先发竞争优势,别的企业无法与它共享市场。
7.在pc操作系统市场上,你认为linux会取代windows的地位吗?如果可能,需要什么条件?如果不可能,你的理由是什么?不可能,现在市场上90%的用户都被windows锁定了,在未来的pc操作系统市场上,linux不可能取代windows的地位。
(转移成本足够高,而转移收益又不明显)第五节阿里巴巴——(1)b2b业务服务定位?(2)淘宝的免费?(3)b2b后面的风投?第六节1.长尾理论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所谓“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
即众多小市场可汇聚成与主流大市场相匹敌的市场。
2.长尾理论的应用对亚马逊商业模式的解释:在亚马逊网上书店销售的成千上万种图书中,一小部分畅销书占据了总销量的一半,其它绝大部分非畅销书虽说个别销量小,但凭借其种类的繁多,积少成多,赫然占据了总销量的另一半!亚马逊的成功不能不说与其这条长尾的存在密切相关。
而亚马逊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在于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给予了它足够大的图书信息存储空间,发达的物流配送体系给予它成本足够低的渠道。
对google的解释:google的成功也在于它创造性地借助搜索引擎技术,在互联网上找到并铸就了一条“长尾”。
以占据了google半壁江山的adsense为例,它面向的客户是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型网站和个人。
对于普通的媒体和广告商而言,这个群体的商业价值不值一提。
但google通过为其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广告服务,将这些数量众多的群体汇集起来,形成了非常可观的经济利润。
目前,google的市值已超过800亿美元,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媒体公司”,远远超过了那些传统的老牌传媒。
如果google像许多大型门户网站的广告策略那样,只将注意力放在20%的大企业身上,很难想象它能创造出现在的辉煌。
3.长尾理论给我们的启示“尾巴”是不应该被忽视的,经营者不应只关注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