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估报告

合集下载

建筑设计单位绿色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建筑设计单位绿色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建筑设计单位绿色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1. 背景介绍
本文档是对建筑设计单位在绿色工程方面的质量评估报告。

绿
色建筑是目前全球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它致力于通过优
化设计和施工过程,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
效率和室内环境质量。

2. 评估方法
评估采用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指标进行评估:
2.1 设计理念
评估单位在绿色建筑设计方面的理念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是否考虑了建筑材料的可持续性、能源利用效率、室内环境舒适度
等因素。

2.2 施工管理
评估单位在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方面是否有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例如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推行可再生能源等。

2.3 技术创新
评估单位是否在绿色建筑技术方面有创新和应用,例如利用新
型建筑材料、智能化控制系统等来提高建筑的绿色性能。

2.4 评估结果
根据以上指标对评估单位进行评分,得出绿色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3. 结论和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对建筑设计单位的绿色工程质量进行综合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建筑设计单位进一步提高绿色
建筑的质量。

4.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可能受到信息的
完整性和准确性的限制。

本评估报告仅供参考,不作为法律依据。

以上为建筑设计单位绿色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的简要内容,希望
对您有所帮助。

绿色建筑质量评估报告

绿色建筑质量评估报告

绿色建筑质量评估报告尊敬的评估委员会:根据您所要求的绿色建筑质量评估报告,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绿色建筑进行评估:建筑节能性能、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建筑材料可持续性以及建筑周边环境影响。

首先,该绿色建筑在节能性能方面表现出色。

建筑物采用了高效能节能设备,如太阳能板、节能灯具和智能控制系统。

这些设备的应用大大减少了建筑的能源消耗,并且提供了良好而舒适的室内环境。

此外,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选用也能有效减少能量的消耗,提高建筑的隔热性能。

其次,这座绿色建筑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建筑物采集和利用雨水作为灌溉系统和卫生洗浴系统的水源,极大地减少了对自来水的需求。

此外,建筑内部使用了节水型设备,如节水马桶和节水龙头,进一步降低了用水量。

对于排水处理系统,建筑采用了生物滞留池等先进技术,有效处理和再利用了生活污水,降低了对周边环境水资源的负荷。

第三,在室内环境质量方面,该绿色建筑经过精心设计,保证了室内空气的新鲜和质量。

建筑采用了通风和空调系统,确保了空气的循环和流通,并且通过过滤、净化等方式去除室内的有害物质,提供了舒适和健康的室内环境。

此外,采光设计也非常重要。

建筑物的窗户和天窗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线,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提高室内的舒适度。

第四,该绿色建筑的建筑材料可持续性较高。

建筑采用了环保材料,如可再生木材、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涂料等,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此外,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也是该绿色建筑的特点之一。

在建筑使用寿命结束后,大部分材料可以进行回收和再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和建筑垃圾的产生。

最后,该绿色建筑在建筑周边环境影响方面也值得肯定。

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采用了环境友好的施工方式,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同时,建筑周边景观的设计注重了生态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保持了该地区的生态平衡。

总的来说,该绿色建筑在节能性能、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建筑材料可持续性以及建筑周边环境影响等方面表现出色。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更加关注,绿色建筑理念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是其是否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重要认证方式之一。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获取需要企业对自身的绿色环保建筑水平进行全面自我评估。

本报告旨在对我公司在建设和管理绿色建筑方面的努力和成就进行自我评估,并对影响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获取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更好地推进我公司在绿色建筑领域的发展。

自我评估和指标分析能源利用我公司在建筑照明、空调、采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降低能耗。

如大楼外墙安装了隔热材料,办公室使用LED节能照明设备,智能化节能空调系统等。

经过评估计算,我公司的能源利用效率指标为0.78,符合标准要求。

水资源利用我公司注重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厕所水箱安装了太阳能加热器、采用雨水回收再利用的技术,并加强对员工的节水宣传,全力推进节水。

在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方面,我公司得分为0.86。

环保材料在建筑材料选用方面,我们选择符合绿色环保标准的材料,并对建筑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目前,我公司使用的建筑材料,符合相关的环保标准。

在环保材料指标方面,我公司得分为0.82。

环境管理及监测我公司建立了一套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并建立了监测机制。

并且不断推进环保技术创新,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确保绿色建筑的标准得以实现。

在环境管理及监测指标方面,我公司得分为0.87。

通过以上自评估报告,可以看出我公司在绿色建筑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工作和措施,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同时,也发现在建设和管理环节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和有关部门协商合作,加强对绿色建筑标准的认识和学习,更好地推进企业在绿色建筑领域的发展。

提高绿色建筑标志的认证符合了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需要,让建筑建设和生活方式更友好、更舒适、更耐久。

河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模板

河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模板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申报自评估报告申报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名称:参与单位名称:建筑类型:自评星级:,自评分数:自评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河北省墙材革新和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编制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填写说明(必读)1.本报告适用于申请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由申报单位填写。

2.“达标判定”项的填写方式:满足要求的项在□中填写“√”;不满足要求的项在□中填写“×”;不参评的项在□中填写“○”,规划设计阶段不参评的项已用“—”标出。

如因项目实际情况致使某些条文不参评,请在该条文“评价要点”中阐明原因,并在“实际提交证明材料”中提供证明材料。

3.“自评得分”项的填写方式:在自评得分分类对应的表格中,填写符合项目情况的得分,不达标的条文,自评得分填写“0”;不参评条文的得分处理方式,已在条文中注明。

4.“实际提交材料”中列表填写对应条文实际提交的材料的全称、查阅路径。

5.本报告封面的“申报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名称”、“参与单位名称”请务必认真、仔细填写,并与申报书保持一致,如因笔误造成评审或证书制作问题,后果自负。

6.若采用本报告参考样式,可进行编辑性修改,但不应自行删除技术内容和要求。

7.本报告中涉及数字的,统一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目录一、自评总述 (1)二、项目效果图 (1)三、自评内容 (2)4节地与室外环境 (2)4.1 控制项 (3)4.2 评分项 (7)Ⅰ土地利用 (7)Ⅱ室外环境 (13)Ⅲ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 (19)Ⅳ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 (27)5节能与能源利用 (34)5.1 控制项 (36)5.2 评分项 (41)Ⅰ建筑与围护结构 (41)Ⅱ供暖、通风与空调 (47)Ⅲ照明与电气 (54)Ⅳ能量综合利用 (59)6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67)6.1 控制项 (69)6.2 评分项 (72)Ⅰ节水系统 (72)Ⅱ节水器具与设备 (77)Ⅲ非传统水源利用 (82)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86)7.1 控制项 (88)7.2 评分项 (92)Ⅰ节材设计 (92)Ⅱ材料选用 (99)8室内环境质量 (108)8.1 控制项 (110)8.2 评分项 (120)Ⅰ室内声环境 (120)Ⅱ室内光环境与视野 (126)Ⅲ室内热湿环境 (132)Ⅳ室内空气质量 (134)11提高与创新 (138)一、自评总述经自评估,本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控制项全部达标,评分项与加分项的分值达到设计阶段星级的标准。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范文2022版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范文2022版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范文2022版自评估报告申报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名称:参与单位名称:建筑类型:自评星级:★★★,自评分数:自评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22)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制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填写说明(必读)1.本报告适用于申请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由申报单位填写。

2.“达标判定”项的填写方式:满足要求的项在□中填写“√”;不满足要求的项在□中填写“某”;不参评的项在□中填写“○”,规划设计阶段不参评的项已用“—”标出。

如因项目实际情况致使某些条文不参评,请在该条文“评价要点”中阐明原因,并在“实际提交证明材料”中提供证明材料。

3.“自评得分”项的填写方式:在自评得分分类对应的表格中,填写符合项目情况的得分,不达标的条文,自评得分填写“0”;不参评条文的得分处理方式,已在条文中注明。

4.“实际提交材料”中列表填写对应条文实际提交的材料的全称、查阅路径。

5.本报告封面的“申报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名称”、“参与单位名称”请务必认真、仔细填写,并与申报书保持一致,如因笔误造成评审或证书制作问题,后果自负。

6.若采用本报告参考样式,可进行编辑性修改,但不应自行删除技术内容和要求。

7.本报告中涉及数字的,统一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GB/T50378-2022CSUS-GBRC目录目录............................................................. ............................................................... .......................3一、自评总述............................................................. ............................................................... ...1二、项目效果图(需标示申报范围)........................................................... ...................................1三、自评内容............................................................. ............................................................... ........24.1控制项............................................................. ............................................................... ............34.2评分项............................................................. ............................................................... .............8Ⅰ土地利用............................................................. ............................................................... ...........8Ⅱ室外环境............................................................................................................................ .........14Ⅲ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 .....................................................20Ⅳ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 .....................................................285.1控制项............................................................. ............................................................... ..........365.2评分项............................................................. ............................................................... ..........42Ⅰ建筑与围护结构............................................................. . (42)Ⅱ供暖、通风、与空调............................................................. .....................................................48Ⅲ照明与电气............................................................. ............................................................... ......55Ⅳ能量综合利用............................................................. ............................................................... ..606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686.1控制项............................................................. ............................................................... ...........706.2评分项............................................................. ..........................................................................73Ⅰ节水系统............................................................. ............................................................... .........73Ⅱ节水器具与设备............................................................. . (78)Ⅲ非传统水源利用............................................................. . (82)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867.1控制项............................................................. ............................................................... ..........887.2评分项............................................................. ............................................................... ..........91Ⅰ节材设计............................................................. ............................................................... .........91Ⅱ材料选用............................................................. ............................................................... .........988室内环境质量............................................................. ............................................................... 1088.1控制项............................................................. ............................................................... .. (110)GB/T50378-2022CSUS-GBRC8.2评分项............................................................. ............................................................... ........119I室内声环境............................................................. ............................................................... .....119II室内光环境与视野............................................................. .......................................................125III室内热湿环境............................................................. .. (1)30IV室内空气质量............................................................. . (13)211提高与创新............................................................. ............................................................... ..138附表1可再利用、可再循环材料比例计算书............................................................. . (153)GB/T50378-2022CSUS-GBRC一、自评总述经自评估,本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控制项全部达标,评分项与加分项的分值达到设计阶段__三_星级的标准。

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估报告

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估报告

国家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运行阶段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宅建筑)申报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名称:参与单位名称:自评星级: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制二〇一一年四月填写说明1.本报告适用于申请国家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运行阶段评价标识的住宅建筑,由申报单位填写。

2.“达标判定”项的填写方式:满足要求的项在□中填写“√”;不满足要求的项在□中填写“×”;不参评的项在□中填写“○”,设计阶段不参评的项已用“—”标出。

3.“实际提交材料”中列表填写对应条文实际提交的材料的全称、查阅路径。

4. 本报告封面的“项目名称”和“申报单位”请务必认真、仔细填写,并与申报书保持一致,如因笔误造成评审或证书制作问题,后果自负。

5.若采用本报告参考样式,可进行编辑性修改,但不应自行删除技术内容和要求。

目录一、自评总述 (1)二、自评内容 (2)4.1 节地与室外环境 (2)4.2 节能与能源利用 (21)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35)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48)4.5 室内环境质量 (60)4.6 运营管理 (73)三、附录 (I)附录一节能计算报告要求 (I)附录二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说明要求 (II)附录三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书要求..................................................................................................... I II 附录四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计算书要求 (IV)一、自评总述经自评估,本项目的运行阶段控制项全部达标,一般项与优选项项数达到设计阶段______星级的标准。

一般项与优选项的达标情况见表1:项目效果图二、自评内容4.1 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4.1.1 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1)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评价要点:场地内是否有以下资源或地形:□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其他保护区、□以上皆无简要说明场地地形或资源概况(100字以内)。

绿色建筑预评价自评估报告

绿色建筑预评价自评估报告

绿色建筑预评价自评估报告绿色建筑预评价自评估报告自评估结果:绿色建筑是近年来在建筑行业中广泛讨论和推崇的概念,意在通过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的各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环境质量。

在这份自评估报告中,我将回答以下问题,对我参与的绿色建筑项目进行自评估。

1. 项目的目标与原则2. 策略和方法3. 设计和施工过程4. 资源利用与循环利用5. 室内环境和舒适度6. 材料选择与建材管理7. 可持续运营和维护1. 项目的目标与原则这个绿色建筑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减少能源消耗和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来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项目的原则包括:-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室内环境- 促进建筑与地域环境的融合- 激励建筑师和施工人员在设计和施工中使用可持续的技术和材料- 鼓励员工和用户参与建筑的管理和运营2. 策略和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和原则,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和方法:- 与客户和利益相关者合作,确保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得到满足- 进行生态系统分析和环境评估,以确定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采用现代技术和建筑设计策略,如太阳能利用、雨水收集和利用等- 优化建筑的能源效率,通过采用高效设备和系统来降低能源消耗- 促进建筑和地域环境的融合,例如与周边绿地的连接和提供户外活动空间- 增加绿色空间和植被覆盖,以改善室内和室外环境的质量- 采用节水设备和系统,减少水资源的使用和浪费3. 设计和施工过程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与建筑师和设计团队紧密合作,确保项目的绿色建筑设计得到充分体现- 使用可持续的建筑材料,如可再生材料、回收材料和低污染材料- 优化建筑的朝向和布局,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使用节能设备和系统,如LED照明、太阳能热水器等- 监测和控制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4. 资源利用与循环利用在资源利用和循环利用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优化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以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 鼓励建筑施工团队和用户进行建筑物的回收和再利用- 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如太阳能、风能等- 鼓励用户使用节能设备和系统,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培训5. 室内环境和舒适度为了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室内环境,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设计和采用高效的空调和通风系统,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的良好- 提供大量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风,以减少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选择和使用环保的室内装饰材料,如无毒油漆、环保地毯等- 室内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6. 材料选择与建材管理在材料选择和建材管理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优先选择可再生材料和回收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鼓励供应商提供环保材料和产品,并建立可持续供应链- 管理和控制建筑材料的使用和废弃物的产生,实现循环利用7. 可持续运营和维护为了实现可持续运营和维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提供定期的设备维修和保养,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效性能- 监测和分析建筑能耗数据,识别并改进能源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培训员工和用户,以促进绿色建筑的理念和行为- 收集用户反馈和意见,不断改进和优化建筑的运营和管理体系以上是对我参与的绿色建筑项目的自评估报告。

绿建设计评价自评估报告

绿建设计评价自评估报告

绿建设计评价自评估报告1. 背景介绍绿建设计是一种注重环境可持续性、资源节约和建筑健康性的建筑设计理念。

作为一名绿建设计师,我一直致力于推广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实践和设计原则。

本报告将对我的绿建设计实践进行自评估,从而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设计水平。

2. 自评估内容2.1 资源节约与利用在进行绿建设计时,我始终注重资源的节约与利用。

我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和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同时,在建材选择上,优先选择可再生材料和低污染物材料。

此外,我也注重水资源的节约。

我在设计中采集雨水用于灌溉和冲厕,同时选用低流量的水龙头和节水型厕所。

2.2 能源效率在设计中,我积极应用节能技术和设备,以提高建筑能源效率。

我重视建筑的外保温和隔热设计,减少能量的散失。

此外,我还采用高效的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同时,我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

我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利用,优化建筑方向和结构,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光和风力。

2.3 室内环境质量室内环境质量对用户的生活和工作有很大影响,我在设计中注重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我设计了科学合理的室内环境通风系统,以保证空气质量的合格。

我注重室内空气过滤和净化技术的应用,以降低室内甲醛、苯等有害物质的浓度。

此外,我还注重使用环保建材和家具,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建材。

我推崇使用环保低碳的材料和产品,以减少对室内环境的污染。

2.4 社会效益我认为绿建设计不仅关注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还应该考虑社会效益。

在设计中,我关注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注重社区的和谐发展。

我在设计中尽量保留和利用自然景观,避免对周围环境的破坏。

我注重设计的人性化与可用性,以提供舒适和便捷的使用体验。

2.5 创新与发展作为一名绿建设计师,我积极追求创新与发展。

我持续学习绿建设计的最新理念和技术,与前沿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合作。

在设计过程中,我尝试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思维,以提高设计的创新性和前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申报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名称:参与单位名称:自评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编制二○○八年十月填表说明1、此表用于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公共建筑,由申报单位自行填写;2、“达标判定”项的填写方式:满足要求的项选“√”,不满足要求的项选“×”,不参评的项选“○”,规划设计阶段不参评的项已用“—”标出;3、“实际提交材料”中逐条填写对应条文实际提交的证明材料的全称,如有材料编号请一并注明;4、在保存最终电子版本之前,请点击菜单选项中的“文件”—“打印预览”,再按Esc键退出预览,之后再行保存,以便更新文档中的所有域内容链接。

目录一、评价标准 (1)二、自评总述 (2)三、自评内容 (3)5.1节地与室外环境 (3)5.2节能与能源利用 (17)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1)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5)5.5室内环境质量 (70)5.6运营管理 (86)四、附录 (I)附录一节能计算书要求 (I)附录二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说明要求 (II)附录三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书要求......................................................................................................... I II 附录四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计算书要求. (IV)一、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设计阶段应满足标准中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并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

等级划分按表1确定。

表1 划分绿色建筑设计阶段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经自评估,本项目设计阶段控制项全部达标,一般项与优选项项数达到设计阶段一星级的标准。

一般项与优选项的达标总情况见表2:表2 项目设计阶段达标总情况5.1 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5.1.1 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1)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评价要点:场地内是否有以下资源或地形:√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其他保护区、√以上皆无简要说明场地地形或资源概况(100字以内)。

若含有上款所列资源或地形,简要说明保护或改造的措施(200字以内)。

3)证明材料:建议提交清单:土地出让时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的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图,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或场址检测报告,文物局、园林局、旅游局或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的相关证明文件,相关处理方案等。

要求:1.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图应包括红线范围、竖向标高、原有地物等。

若地块中或其周边还涉及文保单位、水体等,地块现状图中还需包含紫线、蓝线与绿线;2.如场地内有以上资源或地形,应包括相应改造或生态复原措施。

实际提交材料:5.1.2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1)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评价要点场地选址附近是否有以下可能的威胁或者危险源:√洪灾、√泥石流、√含氡土壤、√风切变、√抗震不利地段(如地震断裂带、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电磁辐射(如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等)、√火、爆、有毒物质等(如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以上皆无避免以上威胁或危险源的简要说明:(300字以内)3)证明材料建议提交清单:土地出让时规划部门提供的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地形图、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或场址检测报告、相关专项报告等。

要求:1.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图应包括红线范围、竖向标高、原有地物等。

若地块中或其周边还涉及文保单位、水体等,地块现状图中还需包含紫线、蓝线与绿线;2.应包括场址检测或评价报告;3.如场地内包含可能的威胁或危险源,应提供针对不同类型威胁或危险源的防护措施。

实际提交材料:5.1.3 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

1)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评价要点是否采用玻璃幕墙或镜面式铝合金装饰外墙:√是、√否。

如是,简要说明采用何种措施避免对周边建筑造成光污染(200字以内)室外景观照明是否有直射光射入空中:√是、√否周边是否有居住建筑:√是、√否如周边有居住建筑,本项目是否影响其日照要求:√是、√否3)证明材料建议提交清单: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图、建筑效果图、建筑设计说明、建筑立面设计图纸、玻璃幕墙或镜面式铝合金装饰外墙设计文件、室外景观照明图纸和设计说明、玻璃幕墙相关专项报告,设计单位或者第三方提供的日照分析报告1等。

要求:1.总平面图中应反映本地块与周边居住类地块的空间相邻关系(距离、高度等);2.幕墙设计文件中需包含光污染分析说明;3.日照分析报告须通过当地规委认可的计算软件对日照阴影及日照时间进行模拟计算,提供该地块可能产生日照影响范围内的日照分析图及详细的计算说明书。

实际提交材料:1模拟分析报告中应有对所使用软件类型、版本的简要说明,对模型简化方法、主要参数设置进行介绍,并提供模拟计算电子文件。

下同。

5.1.4 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1)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评价要点场地内是否有以下建筑或设施:√餐饮类建筑、√锅炉房、√垃圾运转站、√其他易产生烟、气、尘、噪声的建筑或设施(请填写)、√以上皆无如有以上建筑或设施,简要说明避免排放超标的控制措施:(200字以内)3)证明材料建议提交清单: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面设计图、可体现各控制措施的图纸或说明,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等。

要求:如有以上提到的建筑或设施,应说明针对各污染源采取的控制措施,并提供相应的设计图纸。

实际提交材料:5.1.5 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设计阶段此项不参评一般项5.1.6 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

1)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评价要点场地位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类型如环境噪声值不达标,简要说明降噪措施。

(200字以内)3)证明材料建议提交清单: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噪声现场测试报告、噪声相关设计分析文件等。

要求:1.应提供场地环境噪声测试结果;2.若环境噪声测试值比标准规定值高,需提供降低噪声的措施说明。

实际提交材料:5.1.7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

1)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评价要点室外风环境模拟得到的建筑周围人行区1.5m处风速是否小于5m/s:√是、√否简要说明本项目室外风环境情况或改善风环境的措施:(200字以内)3)证明材料建议提交清单: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设计图纸,由第三方或设计单位提供的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

要求:1.室外风环境模拟报告中应提供建筑周围人行区1.5m处风速预测结果;2.如采取措施改善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环境,应提供相应说明。

实际提交材料清单:5.1.8 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

1)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评价要点是否采用屋顶绿化:√是、√否是否采用垂直绿化:√是、√否屋顶可绿化面积:m2、屋顶绿化面积:m2屋顶绿化面积占屋顶可绿化面积比例:%简要说明屋顶绿化或垂直绿化:(200字以内)1.屋顶绿化或垂直绿化的位置、方式等2.主要植物种类等3)证明材料建议提交清单:设计单位提供的屋顶总平面设计图、屋顶绿化设计图纸及说明、垂直绿化设计图纸及说明、种植设计图。

要求:1.屋顶绿化设计图纸中应提供屋顶可绿化面积、屋顶绿化的类型和面积;2.垂直绿化设计图纸中应提供垂直绿化的位置、面积。

实际提交材料:5.1.9 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

1)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评价要点绿化物种是否主要选用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是、√否是否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是、√否请列举本项目中的主要绿化物种:(200字以内)3)证明材料建议提交清单:设计单位提供的景观设计图纸和说明、种植设计图、苗木表等。

要求:应包括所有植物名称和数目,并与图纸相吻合。

实际提交材料:5.1.10 场地交通组织合理,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1)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评价要点交通组织是否人车分行:√是、√否距离主要出入口500m内公交线路有条公交线路名称为:请对交通组织进行简要分析。

(300字以内)3)证明材料建议提交清单: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设计图、交通分析图、申报单位提供的当地交通地图等。

要求:提供的当地最新交通地图上应标明项目所在位置。

实际提交材料:5.1.11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1)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评价要点是否有地下空间:√是、√否地下建筑面积:m2建筑占地面积:m2地下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为:%地下空间主要功能为:3)证明材料建议提交清单: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地下空间设计图纸、说明。

要求:设计文档中应包括地下空间的功能、面积、设计图纸等。

实际提交材料:优选项5.1.12 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

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

1)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评价要点是否利用废弃场地:√是、√否所选废弃场地为:√不可建设用地、√仓库、√工厂弃置地、√其他对原有场地是否进行检测或处理:√是、√否简要说明该废弃场地情况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200字以内)3)证明材料建议提交清单:由申报单位提供的场地地形图,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检测评估报告、处理方案等。

要求:1.应包括原有废弃场地地形,并标明废弃场地区域;2.说明对废弃场地采取的检测和处理措施,提供相应的检测、评估报告。

实际提交材料:5.1.13 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并纳入规划项目。

1)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评价要点是否将尚可利用的旧建筑纳入规划项目:√是、√否保留和利用的旧建筑部分为:√立面、√环境、√主体结构、√室内空间简要说明以下内容:(300字以内)1.原有旧建筑基本情况2.对旧建筑如何进行再利用3)证明材料建议提交清单:由申报单位提供的场地地形图、旧建筑相关图纸或照片,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面设计图纸、旧建筑改造方案(图纸和说明),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旧建筑结构检测报告等。

要求:1.需在总平面中标出旧建筑位置;2.说明原有旧建筑的功能、面积等基本情况,旧建筑的结构检测结果。

实际提交材料:5.1.14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大于等于40%。

1)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评价要点室外透水地面面积:m2(自然裸露地面、公共绿地、绿化地面和镂空面积大于等于40%的镂空铺地,如植草砖)室外地面面积:m2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请简要说明室外各类透水地面面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