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复习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打印版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打印版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打印版1. 第一章:人类文明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
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封建制度的产生与演变
2. 第二章:古代中国的神话传说
《山海经》
《神仙传》
《封神演义》
3. 第三章:先秦时期
周朝的衰亡
春秋时代的政治形势
战国时代的战争形势
4. 第四章: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与崩溃
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汉末年的社会矛盾
5. 第五章:三国时期
三国的形成
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
三国时期的文化发展
6. 第六章:隋唐时期
隋朝的兴起与灭亡
唐朝的统一与开放
唐朝文化的繁荣
7. 第七章:五代十国及宋朝五代十国的政治权力
北宋的科举制度
南宋的文化发展
8. 第八章:元明清时期
元朝的政治制度
明朝的科技发展
清朝的社会问题
9. 第九章:近代史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辛亥革命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以上为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打印版,我们可以把这些知识点打印下来,方便我们在学习时进行查阅和复习。

历史学科内容庞杂,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其中的知识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历史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整理

七年级历史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整理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早期文明的形成1.人类社会的演化:-人类起源和繁衍-狩猎采集时期-农业生产时期-城市文明时期2.文明的起源:-早期文明的形成条件-早期文明的代表:尼罗河流域文明、幼发拉底河流域文明、黄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二、中华文明的发展及古代中国的崛起1.华夏文明的形成:-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先民的聚居与生产-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2.中华文明的发展:-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3.古代中国的崛起:-汉朝、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三、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及相互影响1.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文明:-希腊城邦、希腊神话-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2.古代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和文化3.古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婆罗门教、佛教的形成和发展四、古代东亚文明的交流与繁荣1.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丝绸之路的影响2.东亚文化圈:-东亚文明的共同特征-东亚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五、世界近代史的起点1.大航海时代:-伊比利亚半岛的航海活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2.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启蒙运动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发展六、近代西方殖民扩张与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1.西方殖民扩张:-殖民主义的原因和特点-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的殖民地2.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影响-亚非拉国家独立运动的兴起七、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和启示1.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结果-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与后果2.太平天国起义:-起义的原因和目标-起义的失败和教训3.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失败-辛亥革命的背景和结果4.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学生运动的兴起和目标-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5.五卅运动与北伐战争:-工人运动的兴起和目标-北伐战争的背景和结果八、现代世界的演进和国际关系的发展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纳粹德国的崛起-盟军的胜利和战后的布局2.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分裂3.世界联合国的建立与发展:-联合国的宗旨和结构-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合作方面的作用以上是七年级历史总复习的知识点和考点的总结和归纳。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必背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必背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必背在进行历史学习时,了解必要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整理了七年级历史课程中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一、远古时期的人类1. 人类起源人类起源于非洲,距今约200万年。

2. 人类的演化人类的演化历经三个阶段: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阶段。

3.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指人类出现到农业文明出现之前的时期,其主要生产方式是打猎、采集和渔猎。

二、奴隶社会1. 奴隶社会的定义奴隶社会是指以贩卖和拥有奴隶为生产方式的社会。

2. 奴隶社会的主要国家目前已知的奴隶社会国家主要有埃及、罗马和中国的秦、汉两代。

3.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奴隶社会主要依靠奴隶劳动来维持经济活动。

三、封建社会1. 封建社会的定义封建社会是指以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为主体的社会形态。

2. 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是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

3. 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国的封建社会分为两个时期:南北朝至唐初时期的分封制度和唐中晚期至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四、资本主义社会1. 资本主义社会的定义资本主义社会是以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为主体的社会形态。

2. 英国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从英国开始,最初表现为纺织业的机械化。

3. 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五、中国近代史1.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清政府与英国爆发的一次战争,标志着中国的近代史的开端。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标志着封建专制的结束。

3.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的运动,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思想基础。

以上,就是七年级历史课程中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记忆和理解,并在历史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七年级必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必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必背历史知识点总结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记录和反思,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

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部分,学生们需要学习并记忆历史中的重要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七年级历史课程的必背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基本概念和事件。

1. 中国历史1.1 中国古代文明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古代文明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例如,早期的中华文明是以黄河流域的发展为中心的,而中华文明的成就包括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

1.2 中国的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中国社会长期的统治形态。

在这个社会形态下,天子掌权,而官僚和贵族通常是社会上位者。

这一时期的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历史遗产,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文学作品。

1.3 中国的近代史中国的近代史包括晚清时期和民国时期。

这个时期涵盖了近代化、西化和现代化的各个方面。

在这个时期,中国遇到了面对列强的挑战和抵御侵略的压力,并进行了众多改革和发展。

例如,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家通过武装革命和篡夺政权,推动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

2. 世界历史2.1 早期文明自然和人文环境是文明形成的基础,早期文明在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发展。

例如,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腊文明等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

这些文明的特点包括宗教崇拜、政治结构、艺术、建筑等。

2.2 中世纪欧洲中世纪欧洲是一个由基督教文化、农业和封建制度统治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欧洲社会和政治体系非常分散并且被各种势力所控制。

在这个时期,欧洲的社会和政治形态经历了繁荣和危机,例如贵族、教会和商业阶级之间进行的势力斗争。

2.3 环球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各种新的技术和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世界处于一个日益全球化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标志是全球贸易、宗教传播、文明交流等方面的发展,也包括欧洲列强的探险和殖民活动,以及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在学习这些历史知识点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了解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了解他们的作用和影响。

七年级历史复习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历史复习知识点整理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1.人类起源和人类社会的产生2.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3.农业文明的兴起和城市的出现4.商朝的建立和奴隶社会的发展二、古代文明的交流1.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3.罗马帝国与中国的交流三、中国古代的奴隶制度和封建社会1.奴隶社会的特点和奴隶制度的解体2.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封建制度的特点3.封建社会阶级的划分四、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1.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和贵族政权的特点2.秦朝与汉朝的统一战争3.三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4.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疆域的扩展五、唐宋时期的经济文化繁荣1.唐朝的疆域扩展和对外交往2.唐宋时期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发展3.唐宋时期的科技和思想文化成就六、元明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矛盾1.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统治措施2.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海外扩张3.清朝的政治制度和满洲统治七、世界历史的发展1.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和基督教的传播2.欧洲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3.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八、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民族意识觉醒1.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2.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3.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九、世界两次大战与中国的抗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中国的参战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中国的抗战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以上是七年级历史的复习知识点整理,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古代文明的交流、中国古代的奴隶制度和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唐宋时期的经济文化繁荣、元明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矛盾、世界历史的发展、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民族意识觉醒、世界两次大战与中国的抗战等内容。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重点知识

七年级历史重点知识

七年级历史重点知识
以下是七年级历史的重点知识:
1. 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人类的起源,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农耕时代、手工业时代等。

2.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黄河流域文明、长江流域文明、中华文明的形成。

3. 中国古代的朝代与帝国: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

4. 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以及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5.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封建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度等。

6.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农耕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关系。

7. 中国古代的宗教与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基督教等。

8. 世界古代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罗马帝国、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等。

9. 世界古代的科技与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

10. 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文化融合的意义与影响。

以上是七年级历史的重点知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初一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10篇)

初一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10篇)

初一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优秀10篇)汉字的演变篇一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①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统治者体贴人民,人民敬重和服从统治者。

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

②孔子是我 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

他创办私学,编订了《诗》、《书》、《春秋》作教材,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

教学中,善于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③孔子的言行记录在《论语》里。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①原因:战国时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众多的学派,历称为“诸子百家”。

②最重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还有纵横家(苏秦、张仪)、兵家和农家。

③代表人物:儒家:孟轲(邹国,《孟子》)、荀况(赵国,《荀子》)。

道家:庄周(宋国,《庄子》)。

墨家:墨翟(鲁国,《墨子》)。

法家:韩非(韩国,《韩非子》)。

兵家:孙膑(齐国,《孙膑兵法》)。

卓越的工程包括:篇二1、造纸术:发明于西汉(世界最早),用麻造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产量增加,成本降低,取代竹木简,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意义: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2、数学:①《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初期,书中关于负数的概念、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以及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在世界上都是最早的。

②“圆周率”:南朝时,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比欧洲早1100年。

3、医学:①“医圣”张仲景,东汉人,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②华佗,东汉人,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麻沸散),编制了五禽戏。

4、农学:贾思勰,北魏时期,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

5、地理学:郦道元,北魏时期,著有《水经注》。

《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篇三文化代表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火的使用观念社会组织生产活动北京人约70-20万年保留猿特征打制石器会使用火保存火原始群居采集、狩猎山顶洞人一万八千年和现代人基本一样打制石器磨光、钻孔人工取火审美氏族采集、狩猎、捕鱼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工具3、我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篇四世界三大宗教指:__、佛教、和伊斯兰教。

中国历史七年级知识点整理总结

中国历史七年级知识点整理总结

中国历史七年级知识点整理总结7年级的中国历史主要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人的生活、中国古代社会制度以及中国古代的贸易等内容。

下面将根据这些内容进行知识点整理总结。

一、中国古代历史1.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介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介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介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56年。

这三个朝代统称为中国的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封建制度,社会出现了阶级分化。

夏商周的生产方式主要是农业。

文字、金属器等文化技术也开始发展。

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有夏朝的世系、商朝的特点、商朝的国家制度、周朝的建立等。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代,介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

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化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周朝实际上已经衰落,诸侯争霸,形成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有:春秋时期的特点、战国时期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兵器和农具等。

3.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统一了中国,实行郡县制,简化文字,统一度量衡,开通了大运河。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封建王朝,刘邦建立的西汉持续了四百年。

这两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让人关注的朝代。

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有:秦朝的建立、秦朝和汉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

二、中国古代人的生活1.中国古代的农业中国古代的农业主要包括粮食的种植,以及农具的使用。

农业技术逐渐向前发展,实行三纲五常,加强了农田水利建设,开墾荒地。

种植的粮食以稻米、小麦、大麦以及豆类等为主。

农具有锄、犁、耙、镰刀、磨等。

而且农业制度不断完善,先后建立了井田制度、一亩三丈制度等。

2.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包括了纺织业、服饰、陶瓷制作、冶铁等。

中国古代的纺织业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中国古代的丝绸出口已经遍布欧亚非三大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考点归纳
考点1:知道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1)分封的目的:为了管理国家,巩固统治。

2)分封内容:周王对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授民授疆土”,分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承担拱卫王室的责任。

3)分封原则:西周实行依据血缘关系亲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权的宗法制
4)主要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5)分封的作用: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6)对西周分封制的评价
分封制因互相牵制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并方便管理。

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疆域,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但发展到后期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以及人们的野心渐渐膨胀导致了后期各种诸侯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征战导致民不聊生。

考点2:知道商鞅变法的主要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目的: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
3)措施:
A、经济方面:①奖励生产(免劳役);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③统一度量衡(秦国范围内);
B、军事方面:奖励军功(分爵),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政治方面:①编制户口,加强刑罚(体现法家思想);②推行县制。

4)历史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①顺应了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
②指导思想正确,提供了一系列具体而行之有效的措施;
③秦孝公信任、重用商鞅;
④商鞅敢于和旧势力作斗争。

6)对商鞅变法及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认识
①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碍,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会使变法者付出生命的代价;
②改革是实现社会变革的途径之一,符合时代要求的变法,必定能推动社会进步;
③改革者不仅仅要具有改革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要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

7)商鞅变法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今天我们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深化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

作为青少年要学习商鞅勇于创新、不畏艰难的精神,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发愤读书的信念,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考点3: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1)秦兼并六国
A、原因:①春秋战国的纷争使人民渴望安定与和平;
②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基础;
③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经济发展,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B、秦兼并六国: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

C、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大一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A、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B、图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由上图可以看出:从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就是君主专制。

这样就形成了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

3)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A、政治方面:①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吏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B、经济方面:①统一车辆形制、修驰道;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最典型的是秦半两钱。

成为中国两千多年货币的基本形制);③统一度量衡。

C、军事、民族关系方面:①修长城、御匈奴;②统一百越,设置南海郡,兴修灵渠。

D、思想文化方面:①统一文字(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后又推行一种新的字体—隶书);②控制思想:焚书坑儒。

4)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②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③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其重要的影响;④扩大了中国疆域,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和泽被后世的灵渠,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

5)评价秦始皇
A、功绩:①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兼并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②秦始皇统一了文字、货币、车轨、度量衡,筑长城,修灵渠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过失:①秦始皇以“焚书坑儒”的方式巩固政权,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他统治期间实施暴政、刑法残酷等,这些都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终导致秦王朝的灭亡。

考点4: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主要史实。

1)孔子:
A:孔子是春秋末年鲁国人,记载孔子言论的著作是《论语》。

B:评价孔子:
①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是“仁”和“礼”两部分。

“仁”就是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就是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在政治方面,他主张“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②伟大的教育家。

a.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b.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当仁不让于师);c.教学时主张因材施教等。

C:孔子主张的现实性:孔子“仁”和“礼”的主张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2)“百家争鸣”
A:时间:战国时期。

B:背景:①经济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了猛烈冲击。

②在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眼界,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探索。

C:诸子百家简表(略)
3)对诸子百家思想的认识
A:百家争鸣与和谐社会:
①孔子主张“仁”和“礼”的思想,有利于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主张“为政以德”的思想,有利于构建社会与个人的和谐关系。

②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的思想,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

③道家学派主张顺因自然的思想,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④韩非子强调用“刑罚”统治,这种“法治”的精神值得借鉴,但要强调法治与民主并存。

B:对百家争鸣的认识:
在当今社会变革时代,应学习诸子百家等学术大师敢于独立思考、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鼓励自己努力学习、积累知识,在改革与创新的时代中大展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