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说课稿

5.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说课稿
5.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说课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使用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五课第二框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我国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是因为有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的保证。我国的政府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本课内容既是前面两个单元的延伸和深化,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政权组织形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引导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逐步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②.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了解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府两院”是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2)能力目标

①.提高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如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够从报刊、书籍或网上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的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认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②.初步树立公民要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努力的观念。

4.教学重点、难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适合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政体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其他政治制度均由它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着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没有它,人民民主专政就无法实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此,这是教学的重点问题。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学生对它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人民的代表大会制度从不同方面体现了民主集中制,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学生

现在的高中生思想活跃,知识面广泛,有很多特长,关心国家大事,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新课程标准强调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与体验,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说教学方法

1.教法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导演”的角色,给予学生指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角色体验法。即通过情景表演,再现重、难点内容,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好动、渴望表现自我的心理需求,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2.学法

(1)合作学习法。即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共同尝试解决问题。

(2)自我探究法。即学生要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对知识的理解,这也是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的体现。

3.手段

将图形、图象、视频等有机组合,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说教学过程

1.新闻联播

播放新闻联播中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2006年3月5日上午开幕的视频。

设计意图: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胜利召开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关注。通过这个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初步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师利用这个视频导入新课,告诉学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本节课要和同学们共同研讨的话题。

2.新闻会客厅

安排一位同学扮演主持人,另外安排4位同学,分别表演扬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人民政府市长、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主持人对这几位表演的同学进行访谈。

相关问题:

(1)什么是我国的国体与政体?二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2)什么是行政机关?包含哪些以及有哪些职责?

(3)司法机关指什么?分别有哪些基本职责?

(4)什么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包含哪些?

(5)在处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要注意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走进我国国家机关,达到对国家机构初步了解。(此处考虑到相关原因,没有设计表演国家元首。教师可在学生表演之后补充解释:国家元首不是个人权力的体现,而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关,是一个国家在实质或形式上的对内和对外的最高代表。)

3.面对面

由一位同学扮演主持人,采访人大代表。(注:最好能够邀请人大代表出席,否则也可由同学表演)

相关问题:

(1)什么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3)人大代表与人民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4)对于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或者不称职的代表怎么办?

(5)人大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含哪些?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什么样的优越性?

(8)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设计意图:通过主持人与人大代表的互动,引导学生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组织和活动的特点,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优越性以及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通过这项活动,充分认识到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人大代表的活动是国家权力机关工作的基础,他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十分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直接体现,从而让学生增强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信心和决心,立志将来争当人大代表,参与国家管理。

4.梦想剧场

将班级同学分成4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认真学习领会本节课的内容,在合作讨论的基础上选举一位代表,代表本小组进行演讲,主题为“假如我是人大代表”。内容涉及人大代表的产生及职责,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

设计意图:各小组在推选代表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以及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在演讲中可以让同学们理解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感受到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5.开心辞典

由上面环节分成的4个小组在合作讨论的基础上再次选举一位代表,代表本组参加本轮知识竞赛。

相关问题(仅列举1道题目):

(1)(单项选择题)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议案1006件,这些议案在整理后已交付国务院等有关部门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交付有关部门办理表明()

A.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B.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监督权

C.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思路点拨]考查对于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去贯彻执行。

[参考答案] D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学生比较熟悉的电视节目形式,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小组合作的过程当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6.同一首歌

教师对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表现予以点评,对本节课的内容加以总结。然后找一位歌曲唱的比较好的同学带领全班同学共同歌唱《走进新时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情感得以升华。

在歌曲声中结束课程。

【八年级】八年级物理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八年级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缩小镜的工作原理及成像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缩小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获得成功的愉悦,养成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初步形成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缩小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像特点。 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缩小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我们通过观察走近它,认识它。 板书课题 5.2生活中的透镜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1.自学教材第94页至96页。 2.完成学生用书第一部分。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照相机、投影仪和缩小镜 活动一: 找一架照相机,把镜头盖取下,观察镜头部分,它可能是凸透镜;打开照相机后盖,调节快门,按下快门,并在照相机背面用一张白纸当作后盖,让镜头对着明亮的景物,你会在白纸上看到__景物倒立的像__。 【反思小结】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来自物体的光经透镜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的像;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像,像距比物距小。 【教师点拨】 1.照相机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其中物体离凸透镜远些,像离凸透镜近些。 2.照相机的最重要结构是镜头、胶卷。但快门、光圈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快门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时间,光圈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面积,二者共同作用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多少,进而控制胶卷上的像的清晰程度。

52生活中的透镜

樊城区青泥湾中学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课题:5.2生活中的透镜课型:新知探究课课时:1课时主备人:章文波复备人:章文波学习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重点:通过探究得到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难点: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 ★基础落实 1、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2、当用凸透镜镜观察自己的指纹时,看到的是指纹____________的像,这时的凸透镜相当于__________。当用它观察窗外的景物时,看到的是____________的像,这时的凸透镜相当于__________。 3、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都用到了透镜(选填“凸”或“凹”),不同的是投影仪成的是像大镜成的是像(均选填“虚”或“实”)。 4、从圆形装水的鱼缸侧面看缸中游动的鱼,所看到的像是() A.鱼的放大的虚像B.鱼的等大的虚像 C.鱼的缩小的实像D.实际的鱼 5、放电影时,电影胶片上的图案经凸透镜在银幕上成的是() 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发展能力 6、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照相机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B.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C.在摄像头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D.做放大镜时,成放大、正立的实像 7、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提升素养★★★ 8、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眼睛 B.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则不能 C.实像都是由光线的折射形成的,虚像都是由光线的反射形成的 D.实像有放大的有缩小的,虚像都是与物等大的 9、有5种光学元件: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凹透镜、凸透镜,把下列器材所使用的上述光学元件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潜望镜:________ 探照灯:______ 幻灯机:_______ 太阳灶:_______ 放大镜:________ 照相机:______ 近视镜:______ 汽车后视镜:牙医内窥镜:_______ 耳科医生戴的额镜:______ 请小组长统计本组成员达标情况,等级评定

【八年级】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坦坪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5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关键字】八年级 5.2 生活中的透镜 【学习目标】 1、了解凸透镜在照相机、投影仪、缩小镜中的应用。 3、知道实像和虚像。 【预习导学】 阅读课本P94—96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仔细观察照相机,其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早期照相机所成的像是________的。 2、投影仪也是利用___________来成像的,投影仪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的。 3、生活中常见的缩小镜也是一个__________,通过缩小镜我们看到的像是________的。 4、照相机、投影仪、缩小镜成像时,成实像的是_________________,成虚像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一、照相机 1、照相机的底片比实际物体要小,所以通过照相机所成的像应该是________的,从P94图5.2—1可知,照相机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 2、仔细观察并比较:照相机成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投影仪 1、投影仪要将物体变大,所以所成的像是_______的,通过投影仪成像还可以知道,投影仪所成的像是________的。 2、仔细观察并比较:投影仪成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照相机相比,有什么变化? 三、缩小镜 1、缩小镜要将物体变大,所以所成的像是_______的,利用缩小镜看近处的物体还可以知道,缩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的,与投影仪成像有什么区别? 2、仔细观察并比较:缩小镜成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照相机、投影仪相比,有什么变化? 3、小组活动:怎样才能使缩小镜的缩小效果更好? 四、实像和虚像 讨论并总结区别实像与虚像的方法: 1、根据是否有实际光线会聚:有实际光线会聚为_______,没有实际光线会聚而是反向相交则为________。 2、根据能否在光屏上承接到像或能否使胶片感光:能承接或能感光为_________,反之为_________。 3、根据物体、像和凸透镜的位置关系: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为________,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为________。 4、根据成像特点:倒立的是_________,正立的是_________。 5、举出成实像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出成虚像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目标知识点: 1、认识凸透镜的成像性质。 2、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各自应用原理。 3、理解实像和虚像。 【预习案】 1、照相机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照相机的胶卷相当 于。 (2)成像特点:用照相机拍摄景物时,能在底片上得到一个像。 2、投影仪 (1)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的镜头,投影仪中的平面镜的作用是。 (2)成像特点: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它形成一个像。 3、放大镜 (1)放大镜相当于是。 (2)成像特点:观察时把它放在物体的(上方或下方),可以看到物体像。 4、实像和虚像 (1)实像是由而成的,用光屏来承接。 (2)虚像是由而成的,用光屏来承接。 (3)实像和虚像都用眼睛观察,都用照相机拍摄(都填可以或不可以) 【探究案】 1、照相机

(1)基本构造(观察照相机) ①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②镜头后,照相机底部安放有________,它的作用(记录)。③还有快门(控制);④光圈(控 制);⑤调焦环(调节)。 (2)成像特点 物体离照相机镜头________,成像记录的胶卷离镜头________,看到的像是 ________,________。 2、投影仪 (1)基本构造(观察投影仪) ①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________;②成像________;③镜头下有一个放投影片台面;④平面镜(取下平面镜感知作用并观察天花板上的成像特点)——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之在屏幕上成像)。 (2)成像特点: 成像特点是: 3、放大镜 (1)放大镜就是一个________。 (2)使用体验其成像特点: 透过镜看到物体的那边有一个、的像。 4、实像和虚像 (1)实像: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像,并能使胶片感光记录下来(光屏承接得到像)。 例: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 特点:实像与物体分居凸透镜的两侧。倒立的 体验凸透镜成实像:学生画成实像光路。

5.2和5.5〈生活中的透镜〉—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检测

一、填空题:(每小格2.5分,共52.5分) 1. 通过装满水的水瓶可以看到放大了的文字, 此时水瓶相当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形成的文字是正立、 放大的像. 2.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制成的。 摄影师用一台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完半身照后,接着又给 她拍全身照,摄影师应(填“靠近”或“远离”)小芳, 同时 (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之间的距离。 3.(1)在中考体检时,医生让李华同学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 视力,视力表在李华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的一个正 立、的像. (2)测试时,李华看不清医生所指位置的图象,他就将头悄悄向前伸, 此时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的大小(增大/减小/不变). (3)李华的爷爷眼睛不好, 经常要用放大镜辅助看报纸, 如爷爷想透过 放大镜看到的字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靠近/远离)报纸. 4. 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利用手机拍照,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右图中的自拍杆是最近风靡的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 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物距, 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取景 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5. 图甲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 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 镜,它的工作原理与(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相似. 如图 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 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靠近/远离)摄像头. 初中物理同步测试5.2/5《生活中的透镜》八年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__ _____组_____号

5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5.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成像时,物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大小的关系 3.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重点难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大小的比较 学具准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挂图。 学习过程: 思维启动:大家喜不喜欢照相和看电影?如果喜欢,(一)那么知不知道照相机和电影放映机的原理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照相机 (结合实物、挂图)自己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各部分作用。照相机的主要构造有: 讨论交流:①我们所用的照相机拍摄景物时,在胶片上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②怎样调节,可使胶卷上的像变大? 想想做做:结合教材63页同学们协作动手制作模型照相机。制作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 制作完成后,同学们把模型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 (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页4 共页1 第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2) 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可根据进入眼中的光线是否来自像点进行判断)(3) 、投影仪2 (结合实物)了解投影仪的主要构造: 去掉反光镜,让像直接成在天花板上,观察天花板上像的大小、正倒,做一做:

并回答:使用投影仪时,那段距离是物距;那段距离是像距?物距与像距相比,谁大① 谁小? 物、像哪个大、哪个小?②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满足以上物像大小的关系,物距、像距应有什么③样的关系? 为了能使人们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如何放置?④ 如果希望像变得大一些,而且还要保持清晰,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⑤ ⑥安装上反光镜的作用是什么?(可再装上反光镜比较一下) 3、放大镜用课桌上的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与其他同学交流))字是放大还是缩小?(1 )字是正立还是倒立?(2(放大或缩小)的像,但这个像归纳:放大镜是凸透镜,能使物体成 页4 共页2 第 (倒或正)立的虚像,并且像与物体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侧。在 :能否利用其他物品来替代玻璃凸透镜制成放大镜?(举例说明)联系生活 页示意图,了解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情况:、结合教材654 立的;立的,虚 像总是实像总是 侧。实像和物体在透镜的侧,虚像和物体在透镜的 (三)课堂小结 像照相机成 投影仪成像生活中凸透镜的应用 放大镜成像 (四)达标检测得到的一个______,他通过凸透镜成像时,1、投影仪中投影片上的字或画相当於是应为投影片是.我们所看到的像是正立的,倒立、______的________像 )放的正或倒______(选择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会聚於胶照相机的镜头相当於一个______.2、的像形成一个_____立,_______卷上,、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 滴看到报纸上的3,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________像。__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知识拓展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知识拓展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在同一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同一物体两次,两次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其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相同时间内所做的功分别为,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2 . 如图所示,利用图甲来测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图乙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 cm B.图乙中成像的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 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眼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3 . “微信扫码”应用于现代生活中各个方面。如图所示,扫码时,二维码通过手机摄像头成像在感光晶片上,后被手机内的软件识别。对于“微信扫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平面镜 B.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 C.二维码在感光晶片上成倒立的实像 D.二维码在感光晶片上成正立的虚像 4 . 如图所示,F1、F2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点光源,S′是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当光源S 沿平行主轴的方向向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u>f),像S′远离透镜移动的情况是 A.沿F1与S′连线方向B.沿F2与S′连线方向 C.沿O与S′连线方向D.沿平行主轴方向 5 . 透镜的焦距是15cm,将物体放在主光轴距透镜焦点5cm处,所成的像一定是() A.正立的B.倒立的C.放大的D.虚像 6 . 将一发光体分别放在甲、乙凸透镜前不同距离处。分别调整光屏到透镜距离都得到清晰的像,且光屏到透镜距离恰好相等。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等大的像。由此可推断正确的是() A.甲成的是实像,乙成的是虚像B.乙的焦距等于光屏到透镜的距离 C.甲的焦距大于乙的焦距D.发光体离甲透镜的距离小于离乙透镜的距离 7 . 老师上课放投影时,想使屏幕上的影像大一些,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增大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同时增大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B.减小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同时增大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C.增大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同时减小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章书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本章书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整章书的内容安排非常符合新课表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HM yA< 《生活中的透镜》这节书安排在第二节,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后,能够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这个顺序安排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节课开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相对于旧课程安排先探究规律,再认识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更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制作模型照相机的体会,了解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学生通过对比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能描述实像和虚像的特征 3、情感价值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制作模拟照相机获得成功的愉悦 增加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动手动脑探索生活中的物理规律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归纳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2、难点:能区分实像和虚像 四、备学生 初二学生非常喜欢动手做实验,喜欢提出问题。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并了解放大镜的基本作用。但对于凸透镜其他方面的应用并不是很了解,所以课前安排学生 制作模拟照相机和触摸投影仪,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课堂上让学生展示作品,交流经验有利于深刻的认识到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使学生不断的自主学习、了解凸透镜的多种应用。 五、教具 照相机模型、投影仪、幻灯片、放大镜、光具座,蜡烛,白屏 六、教学设计 1、引入: 展示一张毕业照片,提出问题:如何把如此美好的笑脸记录在一张小小的纸片上? 学生回答:用照相机;继而提问:为什么照相机可以实现这一功能?通过什么实现? 学生回答:照相机中的镜头是凸透镜,可以把景物照在胶卷上。 2、新课: 新课教学主要分四部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实像与虚像的基本特征 (1)照相机:使用交流讨论的方法。 A、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模拟照相机,在交流中获得成就感。 B、老师提出问题:一个照相机,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学生讨论总结得出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半透明的白屏相当于胶卷底片。 C、学生活动:通过比赛照相机成像的清晰度,学生自主观察照相机的成像的特点,总结出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像,并且还能掌握调节成清晰的像的方法。 D、老师对学生的观察结果给予肯定。 (2)投影仪:使用观察法。A、摆出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老师引导学生了解投影机的主要组成部分:灯泡(光源)、幻灯片、镜头(凸透镜)、平面镜、屏幕。- B、老师演示实验:为了更直接的观察投影仪的成像特点,拆下平面镜,正放幻灯片,调节镜头,直接在天花板上得到幻灯片的像。 C、学生通过观察像的特点,能够描述出投影仪的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像。 (3)放大镜:使用实验探究法。

52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doc

通道县2014年下期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预设间题的参考答案;讲解、示范、答疑根据学生的回答及补充,作有效点拨,并根据各小组表现对小组进行评价。 自学与指导二、投影仪 1、自学课本P95投影仪,认真观察图5. 2-3对照实物。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每 一小组都要给予关注,查看学生的自学 情况,,必要时要进行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观察 与归纳总结能 力。 教师演示: 将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投影片F放 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得 到投影片上图案的清晰的像: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中存在的不足适 时进行修正。 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像描述一下并展示给同学们。 3.展示与评价: 各小组代表展示讨论自学中的问题。 (1)投影仪的构造有:聚光镜、光源、镜头、反光 镜、屏幕和投影片.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 猜一猜,做一做:将投影片“F”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显示出的 像的大小正倒将会如何?2?看教师演示:投影仪 %1观察像的正倒、大小; %1比较像距物距的大小; %1观察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同异侧; %1再将平面镜装上,观察像的位置,分析平面镜的作用。 3.展示与评价: 各小组代表展示讨论自学中的问题。 根据实验回答: (1)物体经投影仪成—立—、—像,像和物 体位于镜头的—侧(填同侧、异侧),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像距(填大于、小于)。 (2)平面镜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 o (3)为了能使人们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如 何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如杲希望像变得大一些,而且还要保持清晰, 我们应该采収哪些措施?

【八年级】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习题精选新版新人教版

【关键字】八年级 生活中的透镜 1.(2013·黄石中考)下列光学仪器成缩小实像的是() A.照相机 B.平面镜 C.投影仪 D.缩小镜 【解析】选A。本题考查凸透镜的应用。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缩小镜利用凸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故选A。 2.如图所示,把人参泡在酒中,通过酒瓶看见的是人参的缩小虚像,这时的瓶和酒相当于一个()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解析】选A。本题考查缩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瓶和酒两边都可透过光,故是透镜;人参通过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故说明瓶和酒相当于凸透镜。故选A。 3.如图所示是2014年亚运会吉祥物“斑海豹三兄妹”在胶片上的图样,若把投影仪的反光镜卸掉,该胶片的像成在天花板上,这时天花板上看到的像的形式为 ()【解析】选A。本题考查投影仪的成像特点,胶片在投影仪中是用来成像的物体,经过凸透镜后,在天花板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左右相反、上下颠倒。故选A。 4.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 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解析】选A。本题考查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A。 5.(2014·辽宁沈阳期末)一位同学利用双黄连口服液的空瓶制作成了温度计。他将小瓶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小瓶中装的蓝钢笔水遇热膨胀在细管中明显上升,水面以下的小瓶变得很粗,小瓶变粗是因为水和烧杯共同构成凸透镜,成(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选填“虚”或“实”)像。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透过烧杯看到小瓶变粗,水和烧杯相当于一个缩小镜,小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52-生活中的透镜作业

【作业】 1 ?用照相机给某人拍了一张半身像后,再给他拍一张全身像,则应采取的措施是( ) ,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近一些 ,镜头离底片的距离近一些 ,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远一些 ,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远一些 2?使用投影仪时,胶片在屏幕上的投影太小了 大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将镜头向下调,屏幕离投影仪近一些 C.将镜头向上调,屏幕离投影仪近一些 ,致使后面的同学看不清楚,要使屏幕上的 投影更 B. 将镜头向下调,屏幕离投影仪远一些 D.将镜头向上调,屏幕离投影仪远一些3?如图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某点可以观察到两条 ,一条鱼的位 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 ___________ 形成的 ________ 像(填 虚” 或 实”;后者是由于鱼缸的 ________ 侧部分(填 左”或 右”等效凸透镜而形成 的 _______ 像(填实”或虚” 4?以下物品中没有应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是 ( ) A.穿衣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放大镜 5?某同学把照相机、投影仪及放大镜成的像作了比较后,他认为这三种仪器所成的 像具有如下 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实像都和物体分别居于透镜两侧 B.虚像都和物体在透镜的同一侧 C. 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D.虚像都是放大的,实像都是缩小的 6?如图所示是广州亚运会吉祥物 乐羊羊”在胶片上的图样,若把投影仪的反射平面镜卸掉 ,该 胶片的像成在天花板上,这时天花板上看到的像的形状为下图中的 ( ) D A. 照相机离人近一些 B. 照相机离人远一些 C. 照相机离人远一些 D. 照相机离人近一些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