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社会工作专业培养具有较全面的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有较高政治觉悟,较强的对社会、服务对象的责任心,持续的专业发展进取心,强烈的对未知问题的好奇心,较熟练的社会工作及社会调查技能实际操作能力、资源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素养,具有爱心和助人自助精神,了解地方实际、适应地方需求,能在教育科研机构、民政、劳动、卫生、司法、计划生育部门,以及社区、社会团体等相关机构,从事社会工作管理与咨询、社会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社会政策研究与评估等相关工作,能够胜任在公司中从事调研、文秘、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本专业的特色在于:整合高校、政府双方资源,以NGO为平台,在强化专业教学的基础上,打造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网”,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通过教师的科研、培训交流、专业课程对外开放,学生实践实习、学生就业等多元方式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将“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持”的办学宗旨始终贯穿于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的所有环节。

二、基本要求1、内化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熟悉我国相关法律和社会政策。

2、完整掌握社会工作、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社会调查研究、社会统计学的专业方法和技能,能综合运用社会工作及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分析和诊断社会问题。

3、具有较强的与服务对象、机构相关人员交流的语言表达能力,设计实务方案、开展社工服务的动手能力,服务和研究的创新能力、创建与服务各方和谐关系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论文写作的能力。

5、有一定自然科学、艺术、哲学等综合知识。

三、专业核心课程简介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基础:通过研究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揭示社会的结构、功能和运行规律的综合性课程,同时,全面地介绍社会工作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及其社会背景;对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哲学基础做出深入分析;指出社会福利政策对社会工作的重要作用和社会政策对社会工作实践的影响;阐明社会工作具有增进服务对象之福利、促进社会进步等作用;介绍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尤其针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本土化问题,在介绍国际经验的同时,对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初步探讨。

社会工作 人才培养方案 专科

社会工作 人才培养方案 专科

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案专科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工作专业的需求日益增长。

社会工作专科人才培养方案应当围绕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社会工作人才,以满足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需求,为推动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适应社会工作实践需求,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具备较强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三、培养方案1. 专业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学原理、社会心理学、社会政策等;(2)专业课程:包括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管理、社会工作伦理等;(3)实践课程:包括社会实践、社会工作实习、社会工作案例分析等;(4)选修课程:包括社会工作专业方向的相关课程,如家庭服务、教育服务、老年服务等。

2. 实践教学(1)社会工作实践课程设置:通过社会工作实践课程,学生可以深入社区、学校、医院等各种社会机构进行实际工作实践,提升实际操作能力;(2)社会工作实习:学校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社会工作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加实践经验。

3. 课外实践活动学校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工作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实践、调研和学术交流活动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4. 师资力量学校要注重社会工作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社会工作专家教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5. 专业素养培养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和情操,提升学生的社会工作者身份认同感。

6. 课程改革学校要不断进行课程的改革优化,根据社会工作专业发展需求和市场需求,不断调整、更新专业课程设置,保持与社会工作领域发展同步。

四、成果评价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成果评价体系,综合考量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技能水平、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社会工作培训计划方案

社会工作培训计划方案

社会工作培训计划方案一、培训目标本培训计划旨在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的新形势和新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升社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培训内容1.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2. 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3. 心理健康与心理援助4. 社会工作伦理与法律5. 社会工作研究与创新6.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三、培训对象本培训计划主要面向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机构管理人员以及社会工作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

四、培训方式1. 线下课程培训2. 在线网络学习3. 实践教学五、培训时间本培训计划为期一年,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基础理论阶段,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为专业技能培训阶段,持续四个月;第三阶段为实践实训阶段,持续五个月。

每个阶段结束后将进行考核和评估,并根据培训成绩和能力水平对学员进行考核。

六、培训要求1. 社会工作者应具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入学即需参加入学测试进行初步素质和能力的评估。

2. 学员需按照培训计划要求,到指定地点参加相应课程和实践实训活动。

3. 学员需根据学习要求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小组活动以及考核测试,对学习内容和成绩需严格按要求完成。

4. 学员需完成实践实训环节,根据指定任务及期限提交相应的学习报告和工作总结。

七、培训评估1. 培训期间将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况和工作表现进行定期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和工作目标,并指导学员调整学习和工作计划。

2. 培训结束后将进行最终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考核,具有合格成绩方可颁发结业证书。

3. 培训后定期进行跟踪调研,对学员工作状态和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后续跟进和指导工作。

八、培训师资本培训计划将邀请具有丰富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经验、专业领域知识扎实的专家学者担任培训导师,为学员提供权威、专业的培训教育。

同时将邀请著名社会工作者和管理人员进行实践实训指导,为学员提供实践操作指导和经验分享。

社会工作者培训计划方案

社会工作者培训计划方案

随着我国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工作者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其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

为了提升社会工作者队伍的整体水平,满足社会服务需求,特制定本培训计划方案。

二、培训目标1. 提升社会工作者专业理论水平,使其掌握社会工作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2. 增强社会工作者实践能力,提高其在服务过程中的沟通、协调、组织、管理等实际操作技能。

3. 培养社会工作者创新意识,激发其在社会服务领域的创造力和进取精神。

4. 增进社会工作者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团队整体素质。

三、培训对象1. 社会工作者及相关从业人员。

2. 民政、教育、卫生、司法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

3. 社区、学校、企业等社会组织工作人员。

四、培训内容1. 社会工作基本理论:社会工作起源、发展、功能、原则等。

2. 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组织工作等。

3. 社会工作实务:心理辅导、危机干预、权益维护、资源链接等。

4. 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与伦理。

5. 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

6. 社会工作发展趋势与政策解读。

五、培训方式1. 理论授课: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讲解社会工作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2.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提高社会工作者对实务工作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3. 实践操作:组织学员参与实地调研、访谈、咨询等活动,锻炼实际操作技能。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心得体会,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 模拟演练: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让学员在模拟环境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培训时间与地点1. 时间:根据培训内容安排,分为短期培训(3-5天)和长期培训(1-3个月)。

2. 地点:依托各级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及社会服务机构,选择合适的教学场所。

七、培训考核与评估1. 考核方式:理论考核、实践考核、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2. 评估方式:学员满意度调查、教师评价、工作实践反馈等。

八、培训经费1. 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2. 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给予赞助。

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

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

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与培养目标社会工作是一门以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宗旨的专业,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社会问题、社会政策、社会服务、社会工作实践等方面。

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丰富的社会工作实践经验、较强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使其能够胜任社会工作领域的专业工作。

二、培养目标1.具备扎实的社会工作理论基础知识,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2.具备广泛的社会工作实践经验,能够熟练运用社会工作技能开展实践工作。

3.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4.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能够胜任社会工作领域的专业工作。

三、培养方案1.专业课程设置(1)社会工作理论基础课程: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工作方法与技能、社会工作伦理学、社会政策与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等。

(2)社会工作实践课程: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工作案例分析、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等。

(3)相关学科基础课程: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法律学等。

2.实践教学环节(1)社会工作实践:通过实地调研、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工作项目开展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工作实践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安排学生到社会工作机构、社会服务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进行为期数月的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毕业要求(1)修满学分要求,完成毕业论文或设计。

(2)通过必修课程和实践环节考核。

(3)通过专业技能考核。

四、专业认证本专业培养方案符合社会工作专业认证的相关要求,学生毕业后可参加全国社会工作专业认证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五、未来发展社会工作是一个发展迅速且充满挑战的领域,未来需求量大,市场前景较好。

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为社会工作领域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以高质量的教学体系和实践环节为基础,致力于培养具备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社会工作人才,为社会工作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做出贡献。

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为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管理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和其它社会福利、服务、公益团体等机构培养熟悉国内外社会工作及社会政策的历史和现状,了解政府管理各类社会事务的运行机制、程序和制度,能够胜任政府部门社会政策研究和公共行政管理及各类地区、福利保障机构服务管理的专业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社会工作、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知识,训练学生具备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调查和社会发展项目评估的基本能力。

具体来说,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知识,熟悉国内外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思想与学说;2.熟练掌握社会调查方法和技能与社会统计方法;3.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法规,了解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及其发展,善于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具有较强的论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5.英语和计算机水平达到国家或学校规定的要求。

三、主干学科:社会学、法学四、主要课程1.通识类课程: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原理、社会学原理、西方经济学、法理学、民法学、管理学原理、伦理学原理、中西文化精神、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古典文学选读、高等数学(Ⅰ、Ⅱ)、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逻辑学。

2.专业类课程:社会统计学、农村社会学、社会保障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人类学学、社区工作、个案与团体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学、公共政策学、西方社会思想史、中国社会思想史、社会心理学、民族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社会福利思想与理论。

五、学制与学分要求四年制本科。

学生至少应修满159.5学分,其中课堂教学145.5学分,实践环节14学分。

课堂教学中普通(公共)教育类必修课程23.5学分,专业核心课与专业必修课114学分,综合教育类课程8学分。

六、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七、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八、课程结构比例九、周学时分配表十、课程设置。

社工专项培养方案

社工专项培养方案

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工作在基层治理、社区服务、民生保障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工队伍,特制定本专项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1. 提高专业素养:使社工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社会工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强化服务意识:培养社工热爱社会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 提升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社工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4. 促进职业发展:为社工提供职业晋升通道,助力其实现个人价值。

三、培养内容1. 专业理论学习:- 社会工作理论框架;-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伦理;- 社会工作实务方法;- 社会政策与法规。

2. 实务操作技能:- 案例分析及讨论;- 社会工作实务操作;- 沟通技巧与人际交往;- 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

3. 综合素质提升:- 时间管理与自我提升;- 应急处理与心理调适;- 演讲与表达能力;- 持续学习与自我反思。

四、培养方式1. 集中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提高社工的理论水平和实务能力。

2. 实践锻炼:组织社工参与社区服务项目,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3. 导师指导:为每位社工配备一名导师,指导其职业发展规划和实务操作。

4. 线上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社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五、培养评估1. 理论知识考核:通过考试、论文等形式,检验社工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务操作考核:通过项目评估、案例分析等形式,考察社工的实务操作能力。

3. 综合素质评估:通过日常工作表现、团队协作等维度,评估社工的综合素质。

4. 职业发展评估:跟踪社工的职业发展轨迹,评估培养效果。

六、保障措施1.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保障社工专项培养工作的顺利实施。

2. 经费保障: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培训、实践、导师指导等方面。

学生社会工作能力培养方案

学生社会工作能力培养方案

学生社会工作能力培养方案导言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良好的社会工作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成功至关重要。

通过参与社会工作,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同时培养责任感和领导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制定一套有效的学生社会工作能力培养方案,以帮助学生在社会工作中取得突出的成绩。

一、设置社会工作课程首先,学校应该设置一门专门的社会工作课程,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这门课程可以包括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沟通技巧、社会问题解决方法等。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增加对社会工作的了解,并掌握实践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

二、举办社会工作实践活动除了课堂学习,学校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真正了解社会问题,同时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同理心。

三、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团体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加入各种社会团体,如学生会、社团等。

通过参与这些组织,学生可以学习团队合作、领导技能等,并且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四、组织社会实践考察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和工作环境,学校可以组织社会实践考察活动。

通过参观社会机构、企业等,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社会工作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社会工作素养。

五、开设社会工作竞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可以定期开展社会工作竞赛。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竞争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与社会机构合作学校可以积极与社会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例如,与社区卫生中心合作,让学生参与健康宣传活动;与社会福利机构合作,让学生提供志愿者服务等。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提升他们的社会工作能力。

七、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沟通技巧是社会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培训和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沟通技巧。

例如,可以组织模拟对话、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说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Training Plan for Social Work Major of the School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SCNU一、培养目标总体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具有国际视野,适合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行政部门以及社会服务机构从事社会行政管理与社会工作实务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目标1:培养熟练掌握社会工作方法与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胜任在各种社会服务机构和公益团体从事社会工作实务、评估与咨询等事务的社会工作师专业人才;目标2:培养理解与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和基本知识,胜任在各级各类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目标3:培养具有深厚专业素养,能正确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对社会现象进行调查与反思,以及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度分析的社会工作专业研究人才,为研究生教育培育创新型人才。

Educational ObjectivesOverall Objective: The major aims at cultivating high-level talents with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professional skill and international vision, who are competent for social administrationand social practical work in the field of social welfare, social security and social administrationand social service agency.Objective 1: to foster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s who have a good grasp of social work methods, basic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social investigation research, qualified1 / 14to engage in such affairs as the affairs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assessment and consultation.Objective 2: to foster high-level specialists who understand and grasp social work theories and basic knowledge, competent in social work administration in various level of government organs,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institutions.Objective 3: to foster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 research talents who have profound professional quality, could conduct research and reflection on social phenomenon by using professional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could make in-depth analysis of social problems; thus to cultivate talents for post-graduate education. 二、培养要求总体要求:学生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与训练,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服务社会的精神,具有良好的观察与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掌握开展社会工作、社会调查、政策分析的技能与方法,具备从多视角进行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能力。

Educational RequirementTraining Requirement:The overall requirement: Students, through four-year leaning andtraining, should have a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the willing for social service. With the capability of keen observation and analyzing social problems, they should have a good grasp ofskills and methods of social work, social investig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thus gain the capacityfor conducting social service and social administration with different perspectives.知识结构: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知识;2:军事及体育的理论知识与技能;3:高级英语知识;4:人文、自然与科技的基本知识;5: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6:社会政策、社会心理、社会伦理、族群文化的基本知识;7:社会学理论及政治发展理论的基础知识;2 / 148:社会工作的国际视野与发展前沿;9:社会调查、社会沟通、社会统计与分析的方法;10:人生规划与就业的知识。

Knowledge Structure:1: knowledge of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2: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military and physical education;3: knowledge of advanced English;4: basic knowledge of social science, natural scienc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5: basic knowledge and methods of social work;6: basic knowledge of social policy, social psychology, social ethics and ethnic culture;7: basic knowledge of sociology theory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theory;8: the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for social work;9: the methods of social investigation,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statistics analysis;10: knowledge of life planning and employment能力要求:1:运用社会工作、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分析和社会服务的能力;2:通过社会实践影响社会价值取向的能力;3:明晰政治与政策的发展动向及其前瞻的能力;4: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与国际交流的能力;5:熟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文献分析的能力;6:初步具备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7:清晰的思辨及较强的论文写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8: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具备从事社会工作前线服务的能力;3 / 1410:批判性思维与创新实践的能力。

Ability Requirements:1: the ability to apply theories, knowledge, skills and methods learned in such discipline as social work, sociology, and politics. They should also capable of conducting social investigation, social analysis and social service;2: the ability of exerting influence of social value by social practice;3: the insight of politics and policy development;4: the ability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5: able to do literature research, file enquiry and analyze literature;6: able to conduct scientific research independently;7: the capacity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strong academic writing ability and excellent language skills;8: the ability of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9: qualified to be an assistant social worker, with the ability to conduct social work in the frontline;10: the ability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innovative practice.素质要求:1:崇高的理想和抱负;2:具有爱心、善心和包容心;3:团结协作精神;4:坚强的意志力;5: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良知;6:助人自助,乐于奉献;7:高度的责任心;8:诚信、厚德而敏行;9:倡导人文关怀与心灵和谐;10:追求卓越;11:具有自决、价值中立等专业理念。

4 / 14Quality Requirements:1: lofty ideals and ambition;2: compassion, kindness and generosity;3: the spirit of cooperation;4: strong will;5: strong sense of social justice and conscience;6: devoted to helping others and sacrifice;7: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8: integrity, moral, and initiative;9: encouragement of human care and harmony;10: pursuit of excellence;11: professional philosophy of self-determination and golden mean.三、授予学位法学学士Degree Conferred Bachelor of Law四、课程结构比例表)The Course Structure Schedule of Proportion(占最低毕业学分课程类型课程性质CreditsCourse NatureCourse Category学分比例Lowestof Percentagefor CreditsGraduation公共基础课程必修40 25%Public Foundation Course Compulsory5 / 146.25%10 公共基础课程选修Public Foundation Course Elective学科大类课程必修159.375%Compulsory Subject Categories Course专业领域课程(核心课程)必修6138.125%Professional FieldCompulsory Course (Core Course )专业领域课程(方向课程)选修7+6 8.125% ProfessionalField ElectiveCourse(Direction course )专业领域课程(实践课程)必修2113.125%Compulsory (Direction course )FieldProfessionalCourse(Practice Course)专业领域课程(实践课程)选修00%ProfessionalField ElectiveCourse(Practice Course)合计160100%Total五.教学计划表表中各列由左及右,依次为“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周学时”(理论—实践)、“学分”和“开课学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