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婚礼礼仪常识大全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婚礼礼仪

中国传统婚礼礼仪

中国传统婚礼礼仪中国传统婚礼礼仪(7篇)中国传统婚礼礼仪1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0、摸橘:新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

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1、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

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12、新娘进门前应从炭火盆上跨过去,表示洗去进门前的晦气和不祥13、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14、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

15、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中国传统婚礼礼仪2在中国传统婚俗中,议婚,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几道程序,到准备定婚为止。

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否,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
在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红白喜事礼仪一直被人们所重视。

不论是婚礼、寿宴还是丧礼,都离不开一系列的礼仪规范。

这些礼仪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际关系的维护和尊重。

下面将针对红白喜事礼仪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遵循中国传统礼仪。

红事礼仪
婚礼
婚礼是人生大事,参加婚礼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礼仪:
1.礼金:在婚礼中,亲朋好友送红包是一种传统习俗,表示对新人的
祝福。

2.穿着:参加婚礼时,男士通常穿西装,女士穿礼服或旗袍。

3.祝福语:可以说“恭贺新婚”、“百年好合”等吉祥话语来祝福新人。

庆寿宴
庆寿宴是对长辈寿辰的祝福,礼仪要点如下:
1.压寿礼:赠送寿礼时需要注意尊重和谦逊,不要过于昂贵或过于简
单。

2.敬酒:庆寿宴上通常要进行敬酒表示敬意,要注意敬酒顺序和敬酒
姿势。

3.敬茶:在长辈面前,应该学会敬茶,表达对长辈的尊重。

白事礼仪
丧礼
丧事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丧礼礼仪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朝仪:在丧礼上要遵循适当的哀思和朴素的礼仪,表示对逝者的尊
重和哀思。

2.吊唁:参加丧礼的亲友需要进行吊唁,表示对逝者的追思和悼念。

3.制片:在丧事中要遵循适当的礼仪规范,尊重逝者和家属的情感。

总结而言,红白喜事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遵循这些礼仪规范,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愿我们在生活中能够以礼仪之道相待,和睦共处,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1.食汤圆:新郎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及闺中女友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母亲喂女儿汤圆,新娘哭。

2.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这新娘,此时,新娘之女友要故意拦住新郎,可是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都以红包礼成交。

3.拜别:新娘应叩别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4.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匾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头顶不能见阳光,另一方希望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注:准备竹匾,并在上面贴上喜字)5.礼车:竹匾可置于礼车后盖。

6.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谢。

(注:准备一把扎有两个小红包的扇子)7.不说再见:当所有人离开女方家门时,决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8.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应将扇子掷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

9.燃炮:礼车离开女方家燃放鞭炮。

10.摸桔子:礼车至男方家,由一位拿着两个桔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桔子,然后赠红包答谢。

11.牵新娘:新娘下车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匾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12.忌踩门槛:要跨过门槛。

13.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14.进洞房: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

不准有任何男人进入洞房。

(进洞房要选订时辰)15.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病倒在床上。

另外,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一壶老酒,绵香醇厚;一首老歌,情意悠悠;一人段岁月,天长地久;一句祝福,伴随左右;一群朋友,知心牵手;一条短信,伴着春风送去问候!。

中式传统婚礼知识点

中式传统婚礼知识点

中式传统婚礼知识点一、婚姻的意义和价值婚姻在中式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家庭的基石,承载着家族延续与传承的重任。

婚姻不仅代表两个人的联姻,更是两个家族的结合。

传统婚礼强调婚姻的稳定和长久,注重家族的和谐与团结。

二、婚礼前的准备1. 婚姻介绍:由长辈或媒婆牵线搭桥,双方家庭互相了解后,确定婚姻关系。

2. 纳彩礼:男方向女方家庭送礼,表示男方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感谢。

3. 纳吉日:男方家庭选定吉日,通知女方家庭。

三、婚礼过程1. 迎亲:新郎一行人前往新娘家迎娶新娘。

迎亲队伍由锣鼓队、花轿、迎亲车和随从组成。

迎亲队伍到达新娘家门口时,需进行一系列趣味性的“闹门”仪式,测试新郎的诚意和勇气。

2. 迎亲宴:新郎和新娘一同回到新郎家,举行迎亲宴。

宴会上,双方亲友欢聚一堂,共同祝福新人幸福美满。

3. 交换婚礼:交换婚礼是婚礼的重要环节,新郎和新娘分别向对方家庭行三鞠躬,表示尊敬和感恩。

随后,双方交换婚戒和喜饼,象征着彼此的承诺和美满。

4. 敬茶:新郎和新娘向双方长辈敬茶,表达对长辈的敬重和感恩之情。

5. 宴席:婚礼中的宴席通常非常隆重,有多个菜肴和酒水。

宴席上,双方家庭互相敬酒,亲友团队精彩的文艺表演也是婚宴的亮点之一。

6. 洞房花烛夜:新婚之夜,新郎和新娘回到新房,由媒人或长辈点亮一对红色蜡烛,祝福新人百年好合。

四、婚礼习俗和禁忌1. 喜帖:结婚前,双方家庭会发放喜帖,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参加婚礼。

2. 红色:婚礼中红色是主要的色彩,代表喜庆和祝福。

3. 龙凤:龙和凤是中式婚礼中常见的图案,象征着男女结合和吉祥。

4. 红包:婚礼上,亲朋好友会给新人送红包,表示祝福和财富。

5. 禁忌:婚礼中有一些禁忌,如不能穿绿色衣服,不能使用刀具等,这些都是为了避免带来不祥之物。

五、婚礼的意义和现代变化传统婚礼强调婚姻的稳定和家族的延续,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在逐渐变化。

现代婚礼更加注重新人的个人意愿和浪漫氛围,婚礼形式也更多样化。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伴随着这一重大的人生仪礼,便出现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婚俗文化。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一、迎娶出发:由男方携带六或十二件礼品,鸣炮出发前往女家,将至女家时再鸣炮,女家亦鸣炮回应,表示准备妥当。

迎宾::媒人先下车,其余的人接着下车,新郎由女家幼辈请出。

介绍:男方亲友依序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绍双方亲友认识,先介绍男方给女家。

纳征:男方抬礼物进入女家,女方接受后并给予红包;将礼物陈列大厅,媒人将大小聘、金饰、礼单点交女方家长,女方亲友将礼物收好,并在神明桌上陈列供品。

奉甜茶:女方长辈请男方亲属依长幼入座,新郎居末。

准新娘由一好命妇人引导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来宾敬茶。

压茶杯:片刻后新娘出堂收茶杯,男方亲友需以红包压茶杯。

喜宴戴戒指:在双方家长亲友的注视下,准新娘面向屋外坐在自家正厅中央(若招赘则面向内)的高椅上,低椅翘脚;戴戒指于中指(男左女右)。

准新郎将红包交给准新娘。

改称呼:媒人引导双方改换称呼。

祭祖:舅父点烛燃香,媒人在旁念吉祥语,随之由女方父母祭拜神明祖先,禀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回礼:女家对男方所送来的礼物和聘金接受一部份,并给男方回礼六或十二件。

订婚宴:订婚仪式完成后,女方备茶点开宴席来招待男方(座位男右女左),女方备鸡腿并附上红包一份给男方幼辈,男方除备压桌礼外并赠给所有帮忙的人红包答谢。

送客:宴毕,男方宾客起程回家,女方幼辈捧面桶给男方客人洗手,如在外面餐厅则免此礼,送客时不说再见二、回门按照我国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

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

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天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礼品事先备齐,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

回门一般在上午九、十点钟动身。

婚礼礼仪的基本常识

婚礼礼仪的基本常识

婚礼礼仪的基本常识礼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对人,对己,对鬼神,对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识的,各种惯用形式和行为规范。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婚礼礼仪的基本常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婚礼礼仪的基本常识1上门赠礼:新人双方正式确定结婚意愿之后,一定会按照惯例拜访双方父母.这时候备上精心挑选的礼物,既关乎面子,又表示诚意.保养品、首饰、洋酒………都是不错的选择,最妥当的选择是能根据父母喜好购买。

2长辈敬礼:婚礼中,新人常会邀请亲戚朋友中的长辈作为婚礼的证婚人或嘉宾。

如果只是口头邀请难免有矢礼数,邀请长辈到外小聚,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一方面体现诚意,一方面也可以让对方更了解你们“两个人”。

3朋友回礼:相信您邀请来做婚礼后援团的朋友应该都是死党,彼此之间的交情可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细心的新人一定会丛朋友的立场出发来送礼品。

直接赠送当天的部分服饰就是不错的主意,既可以和自己的礼服配合,也可免去朋友不必要的花费。

4收礼之礼:接受来宾礼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礼节,一般又新娘双手接受,道谢后交由身旁的伴娘保管,再和来宾来个礼貌的合影留念。

千万不要出现手拿红包和来宾如镜头的尴画面,伴娘用来装红包的手袋也要大方得体才行。

5蜜月回礼:蜜月之行,可不是购物之行,只需要购买当地的特色礼物赠送给父母和比较亲密的朋友就可以了。

以表蜜月的甜蜜和他们在你们心中的特殊地位。

赠送的方式不要太正式,轻松而开心最重要。

6迎亲之礼:婚礼当天上午,新郎要带着伴郎们一起到新娘家中迎亲,此时免不了被新娘的姐妹们一阵“拷问刁难”,巧妙回答问题之余,发红包`是免不了的,但这个环节只是习俗,无须花费太多。

7待人之礼:摄影师、摄像师、化妆师、司仪…………婚礼当天有许多婚庆专业人员在现场为新人服务,最好事先为他们安排好相映的席位,或者购买好食品请他们提前就餐,对他们的辛苦与努力说声谢谢,体现对他们服务的尊重的同时,您也能得到更好的回报。

8拜谢之礼:婚礼当天,新郎到新娘家迎亲,需要向新娘父母行拜谢之礼;而后新人一起到新郎加重,同样要向新郎父母行拜谢之礼。

关于汉族结婚礼仪_婚礼大全_

关于汉族结婚礼仪_婚礼大全_

关于汉族结婚礼仪结婚礼仪,或根据地方的不同文化不同而产生不同。

我国那么多个民族,你知道汉族的结婚礼仪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汉族结婚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汉族的结婚礼仪旧时结婚叫办红喜事,槽门、大门上常有“仪成六礼”之类的联语。

六礼即周朝定制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婚姻礼节。

长沙婚俗,在这些古礼的基础上,衍生出繁复的程序。

一般先由男方家长托亲友或媒人提亲,即纳采古礼。

也有以渔利为目的的媒婆,为凑合婚事,而掩盖真象的。

故双方家长或亲属须到对方明察暗访“查根脉”,谓察亲。

如双方认为对方根正苗好,门当户对,则男方将生庚(年、月、日、时),用干支八字表示,请媒人转交对方,叫“发八字”。

女方经“算命”认为相合,亦将姑娘生庚回给男方,叫“回八字”。

若男方认为双方八字相克或女方八字不好,须在7日内退还,所谓“男八字满天飞,女八字一七归”。

此乃合庚,即“问名传庚”古礼。

有的人家收下对方生庚后,先置于神宪上,若3天内有丢鸡失狗物损碗破现象,即以为八字相冲,必退庚。

著3天内家事顺遂,则为上吉。

合庚顺利,互赠信物,男方馈以服饰布料及少量财礼,外加一双未来新郎的鞋样,意为“谐”。

女方则报以笔砚文具,并按鞋样做一双布鞋和袜底。

双方将写有“天作之合”的庚书互换为据,这一过程叫定庚或订庚,即“纳吉行聘”古礼。

定庚后,男方须给女方准备一定数量的聘金和其它财物作为聘礼,也叫大聘、彩礼、鸡鹅礼或过门礼(有的女方索要高额彩礼,实为买卖婚姻性质)。

女方则备嫁妆,此即纳征(亦名纳币)古礼。

接着由男方送期单,即选两个吉日催新娘过门(也叫上门)谓之报日,俗名看日子,即“请期预报”古礼。

女方择定其中一个日子作为婚期。

婚前一两天,男方将聘礼、喜看等送往女家,叫“过礼”。

女方将嫁妆用条盒(条箱)拾至男家,陈设洞房,叫铺房。

也有由男方接亲时抬嫁妆条盒的。

新娘出嫁前一日,请已婚妇女用麻线将脸上汗毛绞掉,将鬓角之绒发和眉毛修整成形,鬓角整齐,眉毛细弯,叫开容也称开面。

中国古代婚礼礼仪

中国古代婚礼礼仪

中国古代婚礼礼仪中国古代婚礼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严谨而庄重,注重细节和仪式感。

在古代,婚礼被视为一种庄严的仪式,是男女两家的重要关系的建立。

以下将介绍中国古代婚礼的一些常见礼仪。

一、婚姻的提亲在古代,婚姻多由父母或长辈安排。

当一家有意向与另一家联姻时,首先会派人前往对方家中提亲。

提亲时,通常由男方的长辈带领一些亲戚和朋友一同前往。

在正式提亲之前,男方的长辈会事先与女方的家长商谈好婚事,双方达成一致后,才会进行提亲仪式。

二、聘礼的交换提亲成功后,男方会派人送聘礼给女方家。

聘礼是男方向女方家庭表达诚意和尊重的一种方式。

聘礼的内容包括金银珠宝、衣裳、食品等各种贵重物品。

女方家庭收到聘礼后,会安排人员进行验收,以示礼节。

三、定亲的仪式定亲是婚礼筹备的重要环节。

在定亲仪式上,双方家长会正式宣布男女双方的婚事,并且将定婚书交给新人。

定亲仪式通常在男方家中举行,双方亲戚和朋友会参加这个仪式,以祝贺新婚的到来。

四、婚礼的筹备婚礼的筹备工作通常由女方家庭来负责。

在婚礼前,女方会选定一个吉日,通常选择农历的吉日进行婚礼。

在婚礼前的准备工作中,女方会制作婚床、婚车和一些婚庆用品。

同时,女方还要准备一些新衣服和嫁妆,以及一些应对新生活的用品。

五、迎亲的仪式在婚礼当天,新郎会带领一队迎亲队伍前往新娘家接新娘。

迎亲队伍通常由鼓手、锣手和一些喜庆的彩车组成。

当新娘到达新郎家门口时,新郎会亲自迎接新娘,然后双方一同进入新房。

六、交杯酒的仪式交杯酒是婚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象征着新人之间的爱情和誓言。

在交杯酒仪式中,新郎和新娘会交换酒杯,彼此喝下对方的酒。

这个仪式是新人向对方表达爱意和承诺的重要方式之一。

七、拜堂和敬茶的仪式拜堂是婚礼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新人向天地神灵祈求祝福和父母双亲致谢的仪式。

在拜堂仪式中,新人会先向天地神灵行礼,然后向双方父母行礼,接着向长辈和亲友行礼。

之后,新人会为双方父母敬茶,以表达对父母的敬重和感激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婚礼礼仪常识大全订婚礼仪对象处到一定程度,男女双方都同意选对方做终身伴侣,一般都要“订婚”。

这时,介绍人沟通双方情况,商定好给女方的聘礼(主要是衣物和钱)。

订婚时往往是男方在长辈陪同下,携带双方事先商定好的聘礼到女方家去,这种情况也叫“串门儿”。

“串门儿”也叫“过彩礼”或“过财礼”。

民间普遍都比较看重“串门儿”。

“串门儿”时,女方亲友长辈都到场,还摆上几桌酒席。

“过彩礼”后,男方对这顿酒席要赏“厨钱”。

解放后,订婚仪式一度从简。

有的男女双方同意终身为伴,照张订婚像,相互交换一下纪念品。

有的男方将女方及家长和介绍人请到家中,设宴款待,饭后向女方赠送礼品及钱物。

现在,订婚过程又渐被看重,而且,有的是男女两家分别举办订婚仪式。

串门儿时主要是男方给女方过彩礼,此外,双方一般还要给对方买套高档衣服和高档鞋,男方给女方“三金”,即金戒子、金耳环、金项链,男方老人根据自己的条件,还要给未来的“儿媳”“99”元或“999”元作为“见面礼”,意在未来的“儿媳”是百里挑一或千里挑一,又取其谐音九九十成,表达老人的美好愿望。

现在又兴给“101”元或“1001”元的,也是寓意百里挑一或千里挑一的。

女方也有给男方金戒子的。

订婚时往往介绍人在场,彩礼由介绍人经手。

(除聘礼外,赠送首饰和钱,也有的在结婚仪式上进行。

)以后,如果一方不同意了,要“退亲”(即“退婚”),那么有关彩礼问题就要按“退亲”习俗办:如果是男方提出“退亲”,“串门儿”时给女方的聘礼及财物不得索要;若为女方提出,“串门儿”时男方所下的聘礼及财物必须如数退回。

这时,介绍人在这里就起公证员的作用。

应该说从“串门儿”开始,两家婚姻关系就算正式订下来了,一般都不会轻易反悔。

订婚以后,男女双方由过去背地约会到名正言顺的公开相处,自由随便到对方家去,频繁接触,加深了解,恋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结婚礼仪男女双方经过恋爱,感情成熟以后,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双方同意结婚的,经过政府指定的医疗卫生部门进行身体检查,合格后便可以到政府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领取结婚证书,然后举行婚礼。

举行婚礼,俗称“办喜事”,这是婚礼仪式中最为隆重、最有讲究的。

尽管政府一再提倡节俭,但往往都要大操大办。

确定婚期传统礼俗是由男方找人“看日子”,选择“良辰吉日”,确定婚期,再直接或由介绍人通知女方。

结婚日子一经确定,一般不轻易改动。

改动认为对男方父母不好。

现在婚期往往由双方共同确定。

婚期一般选在节假日,如“五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即喜庆,有纪念意义,又因放假有时间;选公历和农历都逢双的日子的比较多,意在成对成双;也有取谐音图吉利,选“六六”(六六大顺)、“八八”(发发)、“九九”(天长地久)、“五.一七”(我要妻)、“五.二七”(我爱妻)、“九.一七”(就要妻)、“九.二七”(就爱妻)的;由于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个别也有找人专门择日子的。

做好结婚前准备工作婚期确定后,要购置家俱、家用电器,布置新房,买婚礼服装、选订婚纱,照结婚纪念相。

双方落实伴郎、伴娘,通知亲友,主办一方(一般为男方)订饭店、车辆,聘请主持人、宾相,落实录像、摄影、礼炮、乐队、婚礼会场等事宜。

结婚庆典前,一般还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四彩礼:离娘肉一块;大葱4棵;粉条2斤;棉白糖2包。

四彩礼是接新娘时新郎到女方家必带的礼物。

离娘肉要一刀,带二根肋骨,以示女儿虽然离开娘出嫁了,但仍然和母亲骨肉相连,没离开娘。

大葱要带根,意在生活充裕,孩子聪明,牢靠。

粉和糖示意婚姻甜蜜长远。

四彩礼中,也有在鲤鱼(2--4条)、粉(2把)、酒(2瓶)、糖(2包)、烟(2条)、茶叶(2代)中选四样的,因离娘肉和大葱必带,不算四彩礼。

红毯子(1条):新娘换妆和坐福时用。

红腰带(2条):新娘换妆时新郎新娘互扎。

红鞋(1双):新娘上喜车穿。

喜花:新郎、新娘、伴郎、伴娘、证婚人、主持人、宾相花各1个,主婚人(双方父母)花4个,嘉宾花若干。

鲜花(3束):新郎向新娘献花1束、典礼时向新郎新娘献花2束。

喜蜡(4颗):新娘换妆和新婚之夜用。

鞭(不少于8挂):喜车出发、到女方家各放1挂,到新房、饭店下车和典礼时各放2挂。

礼炮(18—21响):新郎新娘饭店下车或结婚典礼时鸣放。

(一般富裕人家有此项安排)喜字:大号—新房门、饭店大门各贴2个;中号—迎送喜车1车1个;小号和艺术字—若干,新房室内张贴。

喜联(2幅):新房和典礼会场用。

扬花(6代)、彩条(6桶):新郎新娘到新房、到饭店下车和结婚典礼时用。

头花(若干):新娘化妆戴。

婆婆花(1朵):新娘给婆婆戴。

发卡(若干):婆媳戴花时备用。

花篮(1个):典礼会场上用。

(可用喜车上花篮代)红纸(10张):盖井盖、垫果盘用。

水果糖块糕点瓜子烟:新房接待、典礼会场主席台上、礼账桌上用。

红双喜烟和火柴(若干):新郎新娘敬酒时用。

红气球(20个):迎送喜车1车挂2个。

相卷(至少4个):结婚全过程摄影用。

斧子(1把):新郎迎亲时和新娘换妆、坐福时用。

(斧子最好用桃木制作的工艺品,红纸剪的也可)礼账本、笔、礼账兜1—2套。

男方家红包:新娘改口、压炕、压车、新娘换鞋、挂门帘及挂钟、新娘点烟及赏嫁妆、新亲小孩、喜车、厨师、摄影师、录像师、伴郎、伴娘、献花小孩、主持人、宾相用;另备几个机动红包。

女方家红包:新郎改口及点烟、给新娘压腰、赏喜车、新亲上礼、加菜时赏厨师,新娘赏双方嫂子、小叔子用,另准备硬币1包,抓福时用。

女方家备水果糖块糕点瓜子烟;1碗合喜面、2个荷包蛋(新郎新娘吃);1挂鞭,喜车返回放;聚宝盆1个、红纱巾1条;红手帕若干个(遇喜车抛、作赠品送人);门帘、挂钟各1个、秤砣1个(挂门帘及挂钟时用)。

新郎、新娘交换的信物。

双方家庭沟通商定事宜举行婚礼之前,男方家人要和主持人一起礼节性的到女方家进行一次走访,沟通情况,征求意见。

双方家庭需沟通商定的事宜有:(1)落实迎亲人员(有长辈一人带队)、送亲人数、小孩数。

(2)迎、送亲车辆双方各出几台,如何赏钱。

(3)商定迎送亲时间、车行路线和迎送亲、入洞房(新房)、结婚典礼仪式、议程。

明确在女方家换妆、照相和在洞房坐福、照相等仪式,均不超过一个小时;典礼仪式20—25分钟。

(4)赏钱沟通:新郎新娘改口钱,压炕钱、新娘换鞋钱、新亲压车赏钱、挂门帘及挂钟赏钱,赏新亲小孩钱、赏嫁妆钱,新亲上礼钱,给新亲加菜赏钱等。

(5)落实证婚人、婚礼庆典讲话人员、献花小孩、放鞭扬花人员。

(6)迎亲礼品返回问题:大葱、喜蜡各返回2颗。

(7)落实女方家执事和男方家宾相,双方有事直接由他们联系沟通。

强调伴郎为新郎携带礼品,为新郎新娘上下车开关车门;伴娘协助新娘化妆、换装;伴郎伴娘为新娘铺红毯,点喜蜡,做好交换信物、喝交杯酒和敬酒准备工作,随时关照新郎新娘仪表。

(8)双方习俗沟通、忌讳或注意的问题及其它有关事宜。

迎亲送亲仪式结婚前夜,新郎在布置好的新房内,由未结婚的弟弟或侄儿、外甥陪伴下过夜,俗称“压床”、“暖房”。

结婚当天,从清晨开始,男方家门前便鼓乐喧天,大门上张贴大红喜联,室内外门窗、家具上张贴红“囍”字。

房前或大门外以“88”或“99”为造型摆好烟花爆竹。

清晨一早,由鲜花专卖店装好迎亲喜车,迎亲车挡风玻璃窗上粘贴“囍”字,迎亲喜车车门两旁悬挂红气球。

新娘起早盘头化妆,由伴娘陪伴在家等候。

(1)新郎换装。

新郎在新房换装,披红戴花。

儿子要成家了,母亲对其嘱托。

主婚人(新郎父母)、主持人、宾相戴喜花。

(2)迎亲车队出发。

新郎由长辈带队,在伴郎、介绍人、亲友和婚礼主持人的陪同下,手持鲜花,带四彩礼、压炕钱、换鞋钱,乘车去迎亲。

迎亲人员有一人负责带新郎新娘花、伴郎伴娘花、主婚人(新娘父母)花、两条红腰带、一双红鞋、一条红毯、四颗喜蜡、一挂鞭。

伴郎为新郎坐下垫“福”(斧子),出发时放一挂鞭炮。

如请有鼓乐班子的便开乐齐奏。

一路上逢村过桥燃放鞭炮。

两家相距近者故意绕远路,以显示荣耀。

迎亲队伍到女方家附近,放鞭炮给女方家报信,女方家出人迎接至大门外,迎亲人员下车。

(3)新郎改口叫门。

新郎手提礼物走在前面,至房门前改口叫“妈!开门”,须叫数声(谓“憋性子”,女方到男方家后亦然)。

岳母开门后,新郎给岳父、岳母鞠躬施礼,岳母接过礼物,对女婿改口赏红包,然后让宾客到客厅等候,以烟茶糖果招待,并由介绍人介绍双方亲属关系。

在迎亲宾客进屋的同时,新郎又叫新娘开门,给新娘献花。

(4)新娘换妆。

新娘父母戴主婚人花.伴郎伴娘铺红毯,点喜蜡,摆大葱,伴郎在红毯下放压炕钱,新娘在红毯上换妆。

新娘换妆后新郎新娘互扎红腰带,互戴新郎新娘花,伴郎伴娘互戴伴郎伴娘花,女方家人和新郎新娘照相。

(5)吃合喜面。

新娘母亲煮一碗面条,放二个荷包蛋,新郎新娘合吃一碗喜面。

(6)新郎给女方家长辈人点烟,长辈对其赏钱;长辈给新娘赏压腰钱。

(比较讲究的人家有此项安排)(7)新娘抓福:女方家人在红毯上撒硬币,新娘抓钱放入由红布包裹的洗脸盆俗称“聚宝盆”中,新娘端盆,母亲对女儿嘱托。

(8)喜车返回。

新郎抱新娘上喜车,新郎给新娘换鞋,新娘弟弟接旧鞋,新郎给赏红包。

迎亲人员带回红毯和两颗喜蜡、两颗大葱。

女方家人对喜车赏钱,迎亲车起车燃放鞭炮返回。

一路上喜车在前,新娘的父母、压车人和其他亲属相随送至婆家。

姑娘出嫁,女方家一般要陪送几大件嫁妆,如高档家俱、家用电器等,所有的嫁妆都要系上红布条,嫁妆随车到达。

入洞房仪式(1)迎喜车、接新亲。

喜车到男方家后放鞭炮,新郎新娘下车,青年男女给新郎新娘扬喜花、喷彩条;男方家人接新亲、接嫁妆;给压车人赏钱,给喜车赏钱。

(2)新娘改口叫门。

新娘在新房门前改口,叫“妈!开门”,连叫数声。

婆婆开门后,接聚宝盆,给儿媳赏红包。

(也有新娘改口、婆婆接聚宝盆、给儿媳赏红包,在新郎新娘下喜车时进行)(3)儿媳给婆婆戴喜花。

戴喜花后,儿媳给公婆施礼,婆婆再赏红包。

(也有接聚宝盆和戴喜花赏一个红包的)(4)给洞房(新房)挂门帘及挂钟;新娘弟弟挂,男方家人给赏红包。

(5)新娘坐福;伴娘铺红毯、伴郎毯下放斧子,双方嫂子整理被褥,新娘对双方嫂子赏红包;小叔子拉新娘下床,新娘给小叔子赏红包。

(6)新娘给男方家长辈人点烟敬茶,长辈给新娘赏钱。

(比较讲究的人家有此项安排)(7)双方长辈见面认亲;新郎父母对新亲小孩赏钱,对女方家人赏嫁妆钱。

(8)男方家人照全家福相。

亲友、嘉宾和新人合影。

结婚典礼仪式(对新郎新娘、音响师、摄影师、录像师、鞭炮手、献花人、结婚证书、信物、交杯酒具做好安排;主婚人、证婚人、新郎新娘双方单位领导、亲友和嘉宾代表,佩戴喜花,到婚礼主席台上就座)(1)、结婚庆典开始,奏乐,鸣放鞭炮;(2)、向新郎新娘献花;(3)、证婚人为新郎新娘颁发结婚证书并作证婚讲话;(新郎新娘向证婚人鞠躬,证婚人向新郎、新娘颁发结婚证书)(4)、举行拜堂仪式:(一拜高堂;二拜来宾;三夫妻对拜)(5)、交换信物;(6)、喝交杯酒;(7)、致贺词、答谢词:主婚人(新娘父母)作主婚讲话;致贺词:新郎新娘双方单位领导、双方亲友代表、来宾代表讲话;主婚人(新郎父母)作主婚讲话并致答谢词;新郎新娘讲话;(8)、闹花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