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据中心系列标准情况介绍-郭亮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

合集下载

中国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分类及标准

中国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分类及标准

中国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分类及标准数据中心(DataCenter)通常是指在一个物理空间内实现对数据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管理,一般含有计算机设备、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通讯设备、存储设备等关键设备。

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DataCenterInfrastructure)是指为确保数据中心的关键设备和装置能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而设计配置的基础工程,也称机房工程(FacilitySiteEngineering),数据中心机房工程的建设不仅要为数据中心中的系统设备运营管理和数据信息安全提供保障环境,还要为工作人员创造健康适宜的工作环境。

数据中心机房包含的范围太大,有银行、电信业的大的数据中心,也有企业自用的小机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机房的建设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果不分级,规范遇到的最大问题将是可操作性。

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分类按照我国《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数据中心可根据使用性质、管理要求及其在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划分为A、B、C三级。

A级为容错型,在系统需要运行期间,其场地设备不应因操作失误、设备故障、外电源中断、维护和检修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A级是最高级别,主要是指涉及国计民生的机房设计。

其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或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

像国家气象台;国家级信息中心、计算中心;重要的军事指挥部门;大中城市的机场、广播电台、电视台、应急指挥中心;银行总行等属A级机房。

B级为冗余型,在系统需要运行期间,其场地设备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B级定义为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一定的社会秩序混乱和一定的经济损失的机房。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三级医院;大中城市的气象台、信息中心、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电力调度中心、交通(铁路、公路、水运)指挥调度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体育比赛场馆;省部级以上政府办公楼等属B级机房。

中国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分类及标准

中国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分类及标准

03
中国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划 分依据
数据中心机房的可靠性要求
可靠性级别
根据数据中心的可靠性要求,划分为不同的 可靠性级别,如A级、B级、C级等。
冗余设计
为确保数据中心的可靠性,机房需配备冗余设备、 系统和网络,以便在设备故障或网络故障时能够快 速恢复服务。
供电保障
为保证数据中心的可靠性,机房需配备稳定 的供电保障设施,如UPS不间断电源、备用 发电机等。
NIST SP 800-53标准
AC-1
最低级别,满足最基本的安全要求 。
AC-2
在AC-1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物理环 境的最低要求。
AC-3
在AC-2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访问控 制的最低要求。
AC-4
在AC-3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审计和 日志记录的最低要求。
05
中国数据中心机房等级与 标准的发展趋势
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
绿色能源应用
推广可再生能源供电,减少碳排放。
节能设计
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设计和架构,降低能耗 。
环保材料
使用环保材料和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涂料,减少环境污染。
高可用性和容灾能力提升
高可用性架构
设计高可用性的数据中心架构,确保业务 连续性。
容灾能力评估
定期进行容灾能力评估,识别潜在风险并 采取措施消除或降低影响。
数据中心机房的可维护性要求
1 2
维护便利性
为提高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机房需提 供方便的维护和管理设施,如易于访问的设备 、便于更换的部件等。
预防性维护
为减少设备故障和网络故障,机房需实施预防 性维护措施,如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设备。
3
故障处理能力

国家数据中心建设标准

国家数据中心建设标准

国家数据中心建设标准国家数据中心的建设标准是指在国家层面上制定的关于数据中心建设的规范和要求,旨在确保数据中心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以下是关于国家数据中心建设标准的参考内容:1. 安全要求:国家数据中心的建设必须符合相关安全要求,包括建筑物的结构、电力供应和防火系统等方面。

建筑物要具备抗震、抗洪及防雷等能力,并配备紧急应急预案。

2. 电力供应:国家数据中心的电力供应必须稳定可靠。

建设时需要考虑到电力负荷的增长,预留足够的电力容量,并安排备用电源系统,以确保数据中心的持续运行。

3. 空调系统:国家数据中心必须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

建设时要考虑到设备的散热需求,配备适当的冷却设备和空调系统,并确保其运行的高效和可靠性。

4. 实物安全:国家数据中心的物理访问必须受到严格的控制。

建设时需要配备门禁系统、监控设备和入侵检测系统等,并制定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数据中心。

5. 网络安全:国家数据中心的网络安全必须得到充分保障。

建设时需要配置安全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预防系统,并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确保数据中心的网络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6. 数据备份与恢复:国家数据中心的数据备份和恢复应具备可靠的能力。

建设时需要考虑到数据容量的增长,配备足够的存储设备,并制定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以防止数据丢失和灾难性事件的影响。

7. 服务级别协议:国家数据中心应与用户签署服务级别协议,明确数据中心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水平和服务保障措施,并约定违约责任和赔偿方式等,以保障用户的权益。

8. 环境友好:国家数据中心建设要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建设时要考虑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能源的节约,尽量采用低碳、节能的技术和设备,并制定相应的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标准。

9. 运维管理:国家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必须得到重视。

建设时需要制定运维管理制度、培训运维人员,并配备运维监控设备和管理系统,以保证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行。

10. 数据隐私保护:国家数据中心建设要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

对IDC测评体系的探讨

对IDC测评体系的探讨
了 比较 权威 的影 响力 。 前 全 世 界 有 超 过 1 万 幢 建 筑 完 成 了 B E A 认 l REM
证, 另有超过 7 万幢建筑已申请了认证。 O
11 L . EED Fra bibliotekB E A 已有 专 门针 对 IC的认 证 。 认证 将 RE M D 该 I C按 照相 关功 能 区域 的大小分 为 3 : 附属 小 D 类 有
HE Q 。当时的 目的主要是用来测量英 国的新非住宅 建筑, 包括超市、 办公室 、 教育等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潜
m naA ssm n ehd、 国 的 D S D tC n et ses et to)德 l M C A( a e— a
t aA d ) e S r u i 。这些认证体系已经在相关地 区产生 力 , r t t 现在荷兰、 挪威等国家也广泛采用了该标准。 目
用。
关键词 : 中心 , 数据 测评体 系, 管, C 监 I D
Ab ta t Daa e tr rq ie C H H e i src : t c nes e ur s O t U d m— i
p o e n i h 豫p d d v lp n f I tr e rv me t w t t e h i e eo me t o ne n t tc n l ge n s r ie .S me d v lp d c u — e h o o i s a d e v c s o e eo e o r t t e a e e tb ih d ma u e e a u t nl se o r sh v s l e t r v l a i | y t msf r i a s o s
pe l s n adss m,t eerh o ecm- le t dr yt ty a e h r ac ft o e s h

中国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分类及标准

中国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分类及标准

中国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分类及标准中国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分类及标准1.引言数据中心机房是企业组织进行数据存储、处理和交换的核心设施,对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和管理,本文档对中国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分类及标准进行详细说明。

2.等级分类2.1.一级机房一级机房为最高等级的数据中心,具备最高级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级机房应具备完整的电力供应系统、冷却系统、网络设备、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等。

2.2.二级机房二级机房为次高等级的数据中心,要求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级机房应具备完整的电力供应系统、冷却系统、网络设备和防火墙等。

2.3.三级机房三级机房为一般等级的数据中心,要求具备基本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级机房应具备完整的电力供应系统、简单的冷却系统、网络设备和基础的安全设备等。

2.4.四级机房四级机房为最低等级的数据中心,要求具备较低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级机房应具备基本的电力供应系统、基本的冷却系统、基本的网络设备和简单的安全设备等。

3.标准要求3.1.电力供应系统数据中心机房的电力供应系统应确保稳定可靠,具备备用供电和恢复能力。

应设置UPS(不间断电源)系统和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并确保供电系统的冗余性,以应对突发电力故障。

3.2.冷却系统数据中心机房应配备有效的冷却系统,确保机房内的温度和湿度处于适宜的范围。

冷却系统应具备冷却剂的循环供应、温湿度监控和报警等功能。

3.3.网络设备数据中心机房应具备高速、高带宽的网络设备,以满足数据传输的需求。

网络设备应有完善的监控和管理系统,并具备容错性和扩展性。

3.4.安全设备数据中心机房应设置完善的安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视频监控设备等。

安全设备应具备定期维护和更新升级的机制,确保机房的安全性。

4.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如下:- 数据中心机房平面图- 数据中心机房设备清单- 数据中心机房安全检测报告5.法律名词及注释5.1.数据中心指一种集中式的设施,用于存储、管理、处理和交换大量的数据。

数据中心标准

数据中心标准

数据中心标准数据中心标准1.引言该文档旨在定义数据中心的标准和要求,以确保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本文档详细描述了数据中心的各个方面,包括硬件设备、网络架构、系统管理和安全措施。

2.数据中心设备标准2.1 服务器要求2.1.1 服务器类型和规模2.1.2 品牌和型号2.1.3 硬件规格和配置要求2.1.4 服务器机柜布局和管理要求2.2 网络设备要求2.2.1 路由器和交换机规格和配置要求2.2.2 网络拓扑结构和设计要求2.2.3 互联网连接和带宽要求2.2.4 安全设备和防火墙要求3.数据中心网络架构3.1 内部局域网设计3.1.1 子网划分和IP地质规划要求3.1.2 冗余和负载均衡要求3.1.3 网络连通性和速度要求3.1.4 网络监控和故障排除要求3.2 外部网络连接3.2.1 互联网接入点和ISP选择要求3.2.2 网络安全和入侵检测要求3.2.3 数据中心外部通信要求4.数据中心系统管理4.1 服务器管理4.1.1 硬件设备监控和维护要求4.1.2 服务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管理要求4.1.3 定期备份和恢复策略要求4.1.4 性能监控和优化要求4.2 网络管理4.2.1 网络设备监控和维护要求4.2.2 网络安全和访问控制管理要求4.2.3 网络性能监控和优化要求4.2.4 IP地质管理和分配要求5.数据中心安全措施5.1 物理安全要求5.1.1 准入控制和身份验证要求5.1.2 监控和安全摄像头要求5.1.3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要求5.1.4 灭火和紧急处理设备要求5.2 逻辑安全要求5.2.1 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要求5.2.2 安全审计和日志管理要求5.2.3 未经授权访问的防范措施要求5.2.4 应急响应和恢复计划要求6.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图- 服务器和网络设备清单- 系统管理工具和软件清单7.法律名词及注释- 数据保护法:指对个人数据进行保护和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

中国电信数据中心建设标准

中国电信数据中心建设标准

中国电信数据中心建设标准
中国电信数据中心建设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选址要求:选址时应考虑数据中心所在地的自然条件、气候、地质条件、电力资源、能耗指标以及网络带宽资源等因素。

例如,数据中心应建在地震带之外,避免水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电力资源充足,周边有220或110变电站,距离不超过5公里;有足够的能耗指标,能够批复标煤使用量;网络带宽资源丰富,至少有三大运营商网络光纤连接主干网络。

2. 建设要求:数据中心建设应包括土地和场地选择、建筑设计、电力系统、机房设备、网络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统等方面。

这些方面的设计应满足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安全性、高效性、可扩展性和节能环保等特点。

例如,机房设计应满足设备安装、维护和管理的要求,电力系统应保证数据中心的稳定供电和节能使用,空调系统应保证数据中心的温度和湿度稳定。

3. 测试与验收:数据中心建设完成后,应进行系统集成和测试,包括设备安装、系统联调、性能测试等,以保证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和系统稳定。

测试合格后,应进行验收,确保数据中心符合设计要求和建设标准。

4. 管理要求:数据中心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维护管理等,以保证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应建立数据中心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和故障。

总的来说,中国电信数据中心建设标准要求数据中心的选址、建设、测试与验收以及管理等方面都应满足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效能、高可扩展性和节能环保等特点。

YDT 2441-2013 互联网数据中心技术及分级分 类标准【报批稿】

YDT 2441-2013 互联网数据中心技术及分级分 类标准【报批稿】
YD/T 2543-2013 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能耗测评方法 YDB 116-2012 互联网数据中心安全防护要求 YDB 117-2012 互联网数据中心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3.1 术语和定义
互联网数据中心 internet data center(IDC) 拥有宽带出口,并以外包出租的方式为用户的服务器、网络设备等互联网相关设备提供放置、代理 维护、系统配置及管理服务,或提供计算、存储、软件等资源的出租、通信线路和出口带宽的代理租用 和其它应用服务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
CMP 阻燃级通信电缆 Communications plenum cable
OFNP 非导体阻燃级光缆 Optical Fiber Non-conductive Plenum
OFCP 导体阻燃级光缆 Optical Fiber Conductive Plenum
4 分级技术要求概述
本标准从绿色节能、可靠性和安全性三个方面提出了对IDC分级分类的技术要求。 绿色节能部分按照能源效率、节能技术和绿色管理等三个方面的具体项目进行打分,并根据总分得 到该IDC对应的等级(Green 1-Green 5,以下简称G1-G5),其中G1为最低等级,G5为最高等级。 可靠性部分按照机房位置选择、环境要求、建筑与结构、空气调节、电气技术、电子信息设备供电 电源质量要求、机房布线、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给排水、消防、网络结构、机架要求
III
YD/T 2441—2013
互联网数据中心技术及分级分类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互联网数据中心在可靠性、绿色节能和安全性等三个方面的分级分类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建设、运维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数据中心采用高性能基础架构,实现资源按需提供服务,并通过规模运营降低能耗。
2014-1-14
4
现有数据中心相关重要标准
GB50174:电子信息系统 机房设计规范 2008年11月,由住建部发 布,自2009年1月1日起实 施; 根据数据中心的使用性 质、管理要求及由于场地 设备故障导致电子信息系 统运行中断在经济和社会 上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程 度,主要从机房选择、建 筑结构、机房环境、供电 电源、机房布线、监控管 理等方面,将机房分为 A/B/C三个级别
机房基础设施
总体要求及分级 因特网数据中心(IDC)总体技术要求(部分标准) 分类要求 6
已经发布的四个标准
序号 1 2 3 4
标准号 YD/T 2441-2013 YD/T 2442-2013 YD/T 2542-2013
标准名称 互联网数据中心技术及分级分类标准 互联网数据中心资源占用、能效及排放技术 要求和评测方法 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总体技术要求
制冷 布线
空调类型、送风方 式、自然冷却
11
2014-1-14
布线区域、配线柜、走线方式、 对气流组织的影响
网络子系统
网络结构方面
① 因特网接入层应配置核心路由器实现与因特网 的互联,对IDC内网和外网的路由信息进行转 换和维护,并连接汇聚层的各汇聚交换机,形 成IDC的网络核心。 ② 汇聚层应配置汇聚交换机实现向下汇聚业务接 入层各业务区的接入交换机,向上与核心路由 器互联。部分流量管理设备、安全设备可部署 在该层。大客户或重点业务可直接接入汇聚层 交换机。 ③ 业务接入层应通过接入交换机接入各业务区内 部的各种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等。 ④ 运维及管理层宜独立成网,与IDC业务网络进 行隔离,通过运维管理层的接入及汇聚交换机 连接管理子系统各种设备。 ⑤ 对于规模较小的IDC,因特网接入层和汇聚层 可合设。 ⑥ IDC网络结构中因特网接入层与外部因特网、 因特网接入层与汇聚层、汇聚层与业务接入层 之间的拓扑结构应无单点故障。 ⑦ 因特网接入层至少配置两台核心路由器,IDC 出口带宽在保证当前业务需求的情况下,应能 够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扩容。
路由方面
① IDC可作为一个单独的自治域,采用BGP与因 特网连接;也可不作为单独自治域,采用OSPF 或ISIS协议与因特网连接。 ② 因特网接入层核心路由器应对内部路由信息 进行聚合后向因特网发布,因特网接入层的 核心路由器应向IDC内部网络发布默认路由信 息,不推荐引入因特网详细路由信息。 2014-1-14 ③12 IDC网络建议具备支持 IPv6的能力。
信息安全
16
• 应保证其制作的信息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关于进一步加强电信市场准入和年检环节信息安 • IDC对用户备案的管理应符合相关政府部门的规定 全专项审查的通知》(工信部保[2009]1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国务院147号令)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公安部第33号令) 《公安部关于对与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 备案工作的通知》(通知)公通字[1996]8号 2014-1-14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公安部第82号 令)
14
互联网资源协作服务业务
2014-1-14
管理子系统
网络管理
资源管理
• 设备管理
• 拓扑管理 • 性能管理 • 故障管理 • 统计报表
• 机房资源管理
• 计算资源管理 • 存储资源管理 • 网络资源管理 • 其他资源管理
运营管理
• 服务管理
• 用户管理 • 运营统计
15
2014-1-14
安全子系统
计费和IP地址与编号
根据提供业务类型的不同,IDC计费应 支持包月、资源占用、能力占用、服务使 用、业务交易量及其组合等模式。
IP地址
– IDC的IP地址应合理规划、分配,应能 便于应用监测、地址聚合和访问控制。
编号
– IDC自有设备和托管设备应进行合理编 码,编码规则应便于维护管理,符合 有关管理规定。
基于虚 拟化技 术的数 据中心 总体要 求 集装箱、 微模块、 整机柜 绿色数 等新型 据中心 IDC产 品技术 要求
IDC业务服务
业务服务 IDC业务服务规范(系列标准)
网络及IT基 础设施
沿用现有交换机、 路由器、存储网络 标准
设备
基于虚拟化的IDC设 备、技术要求及测试 方法(系列标准)
绿色数据 中心
冗余
实际量
实际量+一路
实际量+一路
双系统或二路(实 际量+一路)
有 能 有 4KW 大于5KW 150以上 是的 100% 75-90CM
区域划分 同时可维修性 对最坏的事件的容错 初始的用电总量(千瓦/每机柜) 最终的用电总量(千瓦/每机柜) 连续冷却 场地空间中架高活动地板的比率 架高活动地板的高度(cm)
700
很少+人为错误 1.6小时 99.982%
700
一个没有+人为错 误 0.8小时 99.995%
5
2014-1-14
场地的可用性
CCSA IDC标准体系
传统IDC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IDC
基于虚拟化的IDC业 务运营支撑系统技术 运营 要求(系列标准)
运营支撑系统
‘内容包括在总体技 术要求中’
新形态数 据中心
17
2014-1-14
服务质量
在各级别的IDC中,由 IDC网络、基础设施等 造成的年度用户业务 中断时间不应大于全 年时间的0.5%
从IDC用户设备接入 端口到互联网接入节 点下联端口的网络时 延不应大于10ms
业务 中断 网络 时延
网络 丢包率
客户 服务
从IDC用户设备接入端 口到互联网接入节点下 联端口的网络丢包率不 应大于0.5%
资源子系统
计算资源包括物理主机(
网络资源包括IP地址、
网络带宽、防火墙、负载 均衡、流量过滤等与网络 相关的资源,其中防火墙 和负载均衡资源可以是物 理设备资源,也可以是虚 拟的逻辑资源
Dedicated Server)、虚拟主机 (Virtual Server)、虚拟机 (Virtual Machine)等资源。其中 物理主机为物理资源,其他资源 为逻辑资源.
• 接入层应能防范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 运维管理层和被管系统的接口处宜配置安全控制网关 • 应提供安全可靠的VPN接入手段或KVM • 应在汇聚层处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 • 业务接入层应配置病毒防范系统、网页防篡改系统、DNS防劫持系统 • 业务运营者应具备对自己管辖网络内信息的溯源能力
代维代管等附加服务
• 安全防护类,包括防火墙出租、
VPN接入、病毒防范、入侵检测、 防DDoS攻击、流量清洗、网页 防篡改、安全扫描、安全评估等。 • 数据存储类,包括在线存储、在
其他服务
• IDC也可根据技术、业务管理等
的变化提供更多种类服务,如云 计算概念中的各类服务等
线备份、数据备份及异地备份等。
无网络、服务质 量、绿色等内容
TIA942
2005年首次发布,每五年一修订;根据数据中心基础 设施(如供电、空气调节、综合布线及其他系统)的 可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基础 级、有冗余部件级、可并行维护级、容错级等。
Tier 1 建造类型 值班 可得到的通路数量 承租 没有值班 只有一路 Tier Ⅱ 承租 1名轮班 只有一路 Tier Ⅲ 自有 1名值班+轮班 主活被动各一路 Tier Ⅳ 自有 24小时值班 二路主活
存储资源包括各类以存储数据为目
的提供的资源,提供的形式包括存储 设备(如整套磁盘阵列)、块设备 (LUN设备)、文件系统、对象存储或 结构化存储(如数据库)等
13
2014-1-14
服务子系统
基础资源出租服务
• VIP机房出租
• 主机托管 • 机架出租 • 服务器出租 • 虚拟机(Virtual Machine)出租 • 带宽出租 • IP地址出租 • IT系统外包(VDC)服务
无 不能 无 1KW 1KW 没有 20% 30CM
无 不能 无 2KW 2KW 没有 30% 45CM
无 能 无 3KW 3-5KW 或许 80%-90% 75-90CM
地板荷载公斤/每平方米
单点故障 每年场地引起的IT停机(实际值)
380
很多+人为错误 28.8小时 99.671%
450
很多+人为错误 22.0小时 99.749%
我国数据中心系列标准情况介绍
2014年1月9日
1. 制定背景介绍 2. 标准内容 解析 3. 后续实施计划
2
2014-1-14
研究背景
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 • 传统电信企业和IDC企业基于数据中心 进行升级。多家领先互联网企业则采 用新技术建设大规模的新型数据中心, 一方面满足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同时 也为第三方提供Iaas、Paas等新型网 络服务。 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 各国政府高度重视 • • 目前多国政府已经将网络数据与信息资源 看成影响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战略 性资源和核心竞争力 支持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数据中心以及 相关技术被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行部署
• 流量管理类,包括负载均衡、 SSL加速、流量统计分析等。 • 维护管理类,包括远程维护、设 备代理监测、设备代理维护等。
• 内容管理类,包括网站镜像、网
页加速、应用加速、CDN等。 • 系统集成类,包括设备安装和升 级、网站设计与建设等。
“随时获取、按需使用、 随时扩展、协作共享”
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
18
客户服务应为7×24小时
2014-1-14
绿色数据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