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升华和凝华(人教版)

合集下载

3.4《升华和凝华》知识点+练习-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4《升华和凝华》知识点+练习-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6、液态的水,可以为固态的冰,也可以为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可以为液态的雾、雨、露,也可以为固态的冰晶、雪、霜;而固态的冰、雪、霜可以为液态的水,也可以为气态的水蒸气,因此雨、露、霜、雪是这种水循环过程中的产物。
17、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农业中采用喷灌技术,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好处是减少输水过程中的和,同普通的地面浇灌相比,喷灌可以达到的目的。
18、黑色物体善于吸收热,可以叫雪山献水。我国西北的祁连山,山上终年积雪,但它周围的土地却因为缺水干旱而荒芜。后来,人们想出了办法,派出开发利用雪山的工作队,带上大量的碳黑,撒落在整个祁连山上。由于乌黑的碳黑大量吸收来自太阳的辐射热,使得冰融雪化,祁连山终于献出了滚滚雪水,灌溉周围良田。请回答下列问题:
二、凝华
1、凝华概念: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三、自然现象中云、雨、雾、露、霜、雪、冰雹的成因及物态变化名称
自然现象
成因
物态变化

太阳照在地面上,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高温空气快速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云
3.4《升华和凝华》
1、有关水的利用,不正确的是( )
A、水可以塑造自然美景 B、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C、水是各种动、植物的生命之本 D、水是各种污染的天然消化场所
2、温度为0℃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冰和水都可能存在,没有水蒸气
C.冰已不存在,全部熔化成水 D.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
(1) 完成短文中的填空;
(2)根据短文中的说明,总结形成不同形状的冰花的原因有哪些? (至少答出两点)

3.4 升华和凝华 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3.4 升华和凝华 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3.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PPT展示】学生讨论:霜冰雹冰花雾凇等是怎样形成的呢?[设计意图]用启发学生观察思考的方式引入新课题,提升学生兴趣。

播放视频关于:霜冰雹冰花雾凇【学生接触图片利用视频兴趣提升】讲授新知一实验: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然后把试管放入冷水中,观察现象【学生帮助老师一起实验,请学生观察并回答】1.固态碘在热水中变成紫色的碘蒸汽2.碘蒸汽在冷水中又变回碘固态探究点一升华和凝华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发生转化的,液态和气态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直接转化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验证。

1.演示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在烧瓶中放人适量的碘,塞好塞子,晃动烧瓶,让学生听听烧瓶中的声音。

(1)烧瓶中的碘是什么状态?【教师点拨:固态】(2)固态碘在烧瓶中慢慢会变为气态,但缓慢,不容易观察,那我们应该怎样才能短时间内看到碘从固态变为气态呢?【你的办法(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用热水加热】抽学生讲清楚原因(4)烧杯中加入热水,把烧瓶放在烧杯中,一会,让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1.烧瓶底部有没有液态碘?2.烧瓶内部有什么现象?【学生讨论,回答】[设计意图]用启发学生观察思考的方式引入新课题,提升学生兴趣。

(5)把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1.你看见什么现象?2.这个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教师引导归纳】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那么,什么叫凝华呢?【让学生从生活中去了解升华现象】物质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同时点拨:怎样形成的呢】探究碘升华和凝华现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固态碘碘锤实验观察要求:1.实验过程中,给烧杯里的碘锤加热,观察杯中发生的什么现象?有无液态碘出现?2.停止加热,在烧瓶碘锤里会发生什么现象?1.加热过程中,紫色的碘蒸汽充满碘锤,无液态碘出现2.停止加热,紫色碘蒸汽逐渐消失,内壁出现紫色的碘分析与论证:A.通过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B.为什么要使用酒精灯加热,不加热行吗?[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

3.4 升华和凝华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4 升华和凝华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水循环 [典例2] (2023花都期末)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不 停地循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水循环各过程的说法正确的 是( B ) A.①是海水升华成水蒸气 B.②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C.③是水蒸气凝固成小冰晶 D.④是小冰珠凝华成雹
[变式2]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通过吸热、放热 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如图所示。已知甲是 水,则( D ) A.乙是冰 B.丙是水蒸气 C.由丙到甲的过程放热 D.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栏目导航
核心知识梳理 课堂典例分析 基础过关 回归教材
核心知识梳理
一、升华与凝华 1.升华:物质由 固 态直接变成 气 态的过程;升华过 程要 吸 热,因此,具有制冷作用。 2.凝华:物质由 气 态直接变成 固 态的过程;凝华过 程要放热。
提示与辨析 并非所有的固体物质都能发生升华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 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生活中常见的冰、碘、萘(樟脑丸)、 干冰易发生升华现象。
4.人工降雨常采用向云层喷撒干冰的方法,用飞机在高空中 将粉末状干冰撒到云层中,干冰进入云层后很快 升华 成 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 空中的水蒸气有些直接 凝华 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 变大,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粒遇到暖气流 就又 熔化 成雨滴落到地面上,这就是人工降雨。(均填 物态变化名称)
A.迅速汽化
B.可能升华
C.一定熔化
D.可能凝华
2.(课后习题改编)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C ) A.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变小 B.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变细了 C.刚出冷库的冻肉表面有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3.有一种“激光橡皮”,其原理是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 黑色碳粉直接变成高温碳蒸气,从而使字迹消失;然后经过 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 称)成碳粉,碳蒸气在变成碳粉过程中 放出 (选填“吸收” 或“放出”)热量。

3.4 升华与凝华 课件(共25张PPT)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上册.ppt

3.4 升华与凝华 课件(共25张PPT)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上册.ppt

探究新知
知识点二:凝华
冰箱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冰箱冷冻室 的上部,往往也会出现厚厚的一层冰霜, 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温度很低的冰箱 内壁时,遇冷凝华变成冰。
凝华过程是放热过程。
探究新知
钨的升华和凝华
巩固练习
例 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塞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 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 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 B.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 C.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 D.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
(1)此过程中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升__华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李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
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 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 100℃。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李明的猜想是__错_误__的____(选填“正确 的”或“错误的”),理由是: __热_水__温_度_低_于__碘_的_熔__点_,_碘_的__温_度_达_不__到_熔_点__,_不_可_能__熔_化______________。
2. 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 A )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
C.冻肉中的冰熔化成水所致
D.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堂小测
3. 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C )
A.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 D.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3.4升华和凝华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4升华和凝华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案:3.4 升华和凝华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4节“升华和凝华”。

本节主要介绍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以及生活中的实例。

教材中详细阐述了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并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物态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态变化的两种形式。

2. 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特点,能区分它们与其他物态变化的区别。

3. 能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其特点。

难点: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冰块、加热器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冬天的霜、夏天的雾、衣服上的樟脑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们与其他物态变化的区别。

结合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物态变化。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些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3.4 升华和凝华一、概念: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二、特点:升华:吸热,体积增大。

凝华:放热,体积减小。

七、作业设计(1)冬天的霜是如何形成的?(2)为什么衣服上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答案:(1)冬天的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下直接凝华为冰晶,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的。

(2)衣服上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是因为樟脑球在常温下直接升华变为气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樟脑球中的物质不断升华,导致其体积逐渐减小。

3.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3.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3.4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学活动应该以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为导向。

在设计这一节“升华和凝华”的教学活动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丰富的互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1. 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和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2. 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概念,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冰块、加热器、显微镜等)。

2. 学具: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雕融化、霜的形成等,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升华和凝华。

2. 知识讲解:我通过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向孩子们讲解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让他们能够理解并记忆。

3. 实验操作: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了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4. 互动交流:我引导孩子们进行交流,分享他们的实验心得和观察结果,加深了他们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5. 课堂练习:我布置了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完成,检验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概念,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较为成功,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但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孩子对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方面,我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4升华和凝华(课件)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3.4升华和凝华(课件)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感悟新知
知1-练
1. [中考·河南] “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
的形成属于( C )
A. 凝固
B. 液化 C. 凝华
D. 升华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知2-讲
1. 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 (1)推导升华吸热:固态变为液态(熔化)吸热+ 液态变为气
态(汽化)吸热→固态变为气态(升华)吸热。 (2)推导凝华放热:气态变为液态(液化)放热+ 液态变为固
凝华。
感悟新知
3. 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的实例
(1)生活中的升华实例
知1-讲
清新剂盒内的物质 衣柜里的樟脑丸 不见了;盒子内却 不见了;衣柜里
没有液体出现 却没有液体出现
固态→气态
固态→气态
白炽灯灯丝变细 了;白炽灯内没
有液体出现
固态→气态
感悟新知
(2)生活中的凝华实例
知1-讲
白炽灯灯 泡壁变黑

窗户上的冰花 北方的雾凇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升华和凝华
1. 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
用碘进行实验,分析过程如下。
知1-讲
感悟新知
知1-讲
深度思考为什么用水浴法加热碘来探究升华现象?
深度理解
感悟新知
知1-讲
2. 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理学中将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作
升华。 (2)凝华:物理学中将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作
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盐田中的海水蒸发后,剩下了盐花——凝华
B.雪山上部分积雪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华
感悟新知

人教版八上3.4《升华和凝华》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上3.4《升华和凝华》优秀教学案例
3.培养学生勇于实验、敢于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勇于尝试新方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4.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协调沟通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冰雪消融、霜的形成等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状态变化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冰雪消融、霜的形成等生活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存在,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原理、过程以及影响因素。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意识,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内化。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动力。
3.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内化。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2.设计实验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中常见的冰雪消融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状态变化的现象。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冰块在室温下逐渐融化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现象。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冰块在室温下直接变为水蒸气,我们应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借此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升华现象。
4.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反馈,了解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
1、冻肉出冷库后比进冷库时重,这是为什么 ? 由于水蒸气的凝华,冻肉出冷库后有 一部分霜附在肉上,所以出库后会重些。
2、说说下列各现象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并说明 吸放热情况。 A. 碘变成紫色的气体 (升华吸热) B. 卫生球变小了 (升华吸热) C. 霜的形成 (凝华放热) D. 冬天玻璃窗内表面结一层冰花 (凝华放热)
§3.4
升华和凝华
碘升华和凝华实验
仔细观察:
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的?
2.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3.停止加热并冷却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一、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叫做升华
2、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叫做凝华
雪 霜雾凇
冰花
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应用:
夏天,小明为了解渴,去买一支冰棒。售货员从冰柜 里拿出冰棒,小明发觉硬梆梆的冰棒上沾着白花花的 “粉”;一剥去包装纸,冰棒上就冒“白气”;他把这支 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会出“汗”。你能帮 助解释这些现象吗? 答: “粉”是霜,它是水蒸气在冰棒上遇冷凝华产生的。 棒会冒“白气”,白气实质上是大量小水滴组成的雾, 是冰棒周围的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汗”实质上是大量小水珠,它是杯周围的水蒸气遇 冷液化形成的。
二、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萘、雪、霜、冰花、雾凇、干冰等
衣柜里防虫用 的樟脑丸,过一段 时间就会变小,最 后不见了。
升华
固态樟脑丸
气态
北方寒冷的 冬天,窗玻璃上 出现“冰花”, 这是怎样形成的?
室内 凝华 水蒸气
(冷的玻璃)
冰花
北方严寒的冬天 ,一直冰冻的衣服也 晾干了,这是为什么 ?

升华
3、冬天的早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 会出现冰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 A. B. C. D. 出现在窗户的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出现在窗户的内侧,由水凝华而成 出现在窗的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出现在窗户外侧,由水凝华而成

冰雹
云:白天气温较高,地表水大量蒸发,因此空气中含 有大量的水蒸气。这时候水蒸气上升到冷的高空以后, 一部分液化成为小水滴,一部分凝华成小冰晶,天空 中的云就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
雨: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 时,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 小冰晶遇到暖气流熔化成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 落到地面上,形成了雨。
在饮料中加入干冰
你一定看过电视台文艺晚会吧, 舞台上“云雾”,这种特殊效果是如 何产生的?
干冰制造舞台的云雾
干冰喷洒到舞台上,迅速升华致冷, 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 成“白雾”以渲染气氛。
小结:
1.升华: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
升华现象: 樟脑片变小、冰冻衣服干了、灯泡的灯丝变 细了、用干冰人工降雨、用干冰制造舞台上 的雾。
雾:空气中如果有较多的浮尘,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 水珠附在浮尘上,和浮尘一起漂浮在空气中,这就是 雾。
露:天气较热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前遇到温度 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在它们的表 面,这就是露。
冰雹:在夏季,上升气流很强,也很不稳定,小水滴 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小冰雹在流动过程 中又与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大冰块,当这样的 冰块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流无法支持,就降落到地 面形成冰雹。
水蒸气
用久的灯泡会 发黑,是因为钨丝 发生了什么现象?
凝华 钨丝 升华 钨蒸气 固体钨 (固体钨) (受热) (冷的玻璃)
生活中物理现象
霜是怎样形成的?
凝华凇

干冰,即二氧化碳固体,它很容易 直接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因为 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
干冰
2.凝华: 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 叫凝华。凝华放热
凝华现象: 雪、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雾凇的形 成、灯泡变黑了。 干冰升华的应用: (1)人工降雨 (3)冷藏食物 (2)舞台白雾
三、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
水蒸气
思考
云、雨、雾、露、冰雹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现 象,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云 雾 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