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巴比妥钠用于大鼠麻醉的方法

戊巴比妥钠用于大鼠麻醉的方法
戊巴比妥钠用于大鼠麻醉的方法

戊巴比妥钠用于大鼠麻醉的方法

1、用戊巴比妥钠30mg/kg,不是巴比妥钠!应该配制的浓度3mg/ml,1ml/100g 体重,即30mg/kg。如果此剂量不产生麻醉作用,说明巴比妥钠质量有问题。

2、戊巴比妥钠,2%的,就是100ml纯水加2克药,大鼠用0.2ml/100g。

3、戊巴比妥钠,1.5%的,就是100ml纯水加1.5克药,大鼠用0.2ml/100g,即30mg/kg,2%戊巴比妥钠50mg/kg,麻醉时间约为2小时左右。书上推荐的剂量是30~50mg/k g。做手术的30mg,麻醉不深。

4、3%的戊巴比妥钠,1ml~1.5ml/kg,但要体重称准。

5、戊巴比妥钠,40mg/kg,但不安全,用水合氯醛腹腔注射最安全,300mg/kg。或是用乌拉坦。用复合麻醉,2小时左右很有效。

配方:

戊巴比妥钠:0.886g

水合氯醛:4.25g

硫酸镁:2.12g

无水酒精:14.25ml

丙二醇:33.8ml

去离子水定容至100ml

用量:0.25ml/100g

6、2%戊巴比妥钠50mg/kg,书上推荐的剂量是40~50 mg/kg(ip);或者苯巴比妥钠+乙醚麻醉,效果也可以.。

7、在建立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使用戊巴比妥钠,是沿用了很多同事的方案。使用中麻醉很平稳。效果很不错。估计肾脏移植模型和肠道相差不大,不知对否。

实验报告-大鼠

姓名:薛桂凤学号:132015200300 实验报告(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大鼠的抓取和固定。 2.掌握大鼠的编号与标记方法。 3.掌握大鼠的常用实验方法。 4.掌握大鼠的常用麻醉方法。 5.掌握大鼠的安死术。 6.掌握大鼠的釆血方法。 7.了解小鼠的采尿、粪的方法。 8.了解小鼠各种脏器标本的采集方法。 二、实验器材:SD大鼠、电子称、手套、实验托盘、固定板、烧杯、注射器(3支)、 剪刀、镊子、灌胃针头、毛细管、酒精棉球、5%水合氯醛、生理盐水 三、实验内容 1.抓取: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右手食指和中指夹住大鼠颈部,使其头部固定,右 手拇指及无名指分别在大鼠前爪下抓住大鼠身体。第二种方法类似单手抓取小鼠的 方法,用右手拇指及其余四指并捏住大鼠颈部背部皮肤。 2.称重:小鼠放在烧杯中称重(去除烧杯重量),记录小鼠体重210g。 3.鉴别大鼠性别:观察生殖器雄性大鼠的阴囊非常明显。 4.编号:染色法:逆毛方向涂上有色斑点,顺序由左到右,由上向下,用两种颜色 可标记99只动物。 5.给药: (1)皮下注射小于1ml/100g(俯卧固定,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皮肤提起,右手持针沿纵轴方向刺入皮肤,阻力消失后回抽无血注入药物,拔针)(2)皮内注射小于0.1ml (麻醉后进行,先备皮)(俯卧固定,与皮肤平行刺入捏起的皮肤,阻力大,注射药物局部有皮丘后停留片刻后拔针)(3)腹腔注射0.01-0.02ml/g(仰面固定,在腹正中线两侧腹股沟平行的位置30-45°进针,挑起皮肤和肌肉,回抽无血,注药) (4)灌胃1-2ml/100g (大鼠固定身体呈一条直线,灌胃针头顺着上颚插入咽部,先少量注药证明未入气管后继续给药) 6.釆血:尾尖釆血法、眼眶静脉丛釆血法、心脏釆血法(麻醉后) 。 7.大鼠的采尿、粪的方法 (1)少量采集:在抓取固定时受到刺激排出少量尿液和粪便 (2)长期大量采集:使用代谢笼 8.麻醉:根据大鼠体重计算麻醉药物用量5%水合氯醛按300mg/kg,给药,计算药 量为 1.26ml,ip 麻醉小鼠,观察小鼠麻醉期。 (1)全身麻醉的第一期(随意兴奋期):出现运动和运动失调;35秒 (2)全身麻醉的第二期(不随意兴奋期):是由意识完全丧失至深而规则的自动 呼吸开始时止;2分30秒 (3)全身麻醉的第三期:角膜反射由迟钝渐趋消失,翻正反射消失,疼痛反射 消失; 9.安死术:颈椎脱臼法:用左手按住动物的头部于实验台上,右手抓住尾根部,快速、 不间断地向后、略向上使劲拉,以致脊椎脱臼,脊髓与脑干断离而死亡。 10.解剖:观察大鼠的脏器解剖结构

实验报告-大鼠

姓名:薛桂凤学号: 实验报告(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大鼠的抓取和固定。 2.掌握大鼠的编号与标记方法。 3.掌握大鼠的常用实验方法。 4.掌握大鼠的常用麻醉方法。 5.掌握大鼠的安死术。 6.掌握大鼠的釆血方法。 7.了解小鼠的采尿、粪的方法。 8.了解小鼠各种脏器标本的采集方法。 二、实验器材:SD大鼠、电子称、手套、实验托盘、固定板、烧杯、注射器(3支)、 剪刀、镊子、灌胃针头、毛细管、酒精棉球、5%水合氯醛、生理盐水 三、实验内容 1.抓取: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右手食指和中指夹住大鼠颈部,使其头部固定,右 手拇指及无名指分别在大鼠前爪下抓住大鼠身体。第二种方法类似单手抓取小鼠的 方法,用右手拇指及其余四指并捏住大鼠颈部背部皮肤。 2.称重:小鼠放在烧杯中称重(去除烧杯重量),记录小鼠体重210g。 3.鉴别大鼠性别:观察生殖器雄性大鼠的阴囊非常明显。 4.编号:染色法:逆毛方向涂上有色斑点,顺序由左到右,由上向下,用两种颜色 可标记99只动物。 5.给药: (1)皮下注射小于1ml/100g(俯卧固定,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皮肤提起,右手持针沿纵轴方向刺入皮肤,阻力消失后回抽无血注入药物,拔针)(2)皮内注射小于(麻醉后进行,先备皮)(俯卧固定,与皮肤平行刺入捏起的皮肤,阻力大,注射药物局部有皮丘后停留片刻后拔针) (3)腹腔注射(仰面固定,在腹正中线两侧腹股沟平行的位置30-45°进针,挑起皮肤和肌肉,回抽无血,注药) (4)灌胃1-2ml/100g (大鼠固定身体呈一条直线,灌胃针头顺着上颚插入咽部,先少量注药证明未入气管后继续给药) 6.釆血:尾尖釆血法、眼眶静脉丛釆血法、心脏釆血法(麻醉后) 。 7.大鼠的采尿、粪的方法 (1)少量采集:在抓取固定时受到刺激排出少量尿液和粪便 (2)长期大量采集:使用代谢笼 8.麻醉:根据大鼠体重计算麻醉药物用量5%水合氯醛按300mg/kg,给药,计算药 量为,ip 麻醉小鼠,观察小鼠麻醉期。 (1)全身麻醉的第一期(随意兴奋期):出现运动和运动失调;35秒 (2)全身麻醉的第二期(不随意兴奋期):是由意识完全丧失至深而规则的自动 呼吸开始时止;2分30秒 (3)全身麻醉的第三期:角膜反射由迟钝渐趋消失,翻正反射消失,疼痛反射 消失; 9.安死术:颈椎脱臼法:用左手按住动物的头部于实验台上,右手抓住尾根部,快速、 不间断地向后、略向上使劲拉,以致脊椎脱臼,脊髓与脑干断离而死亡。 10.解剖:观察大鼠的脏器解剖结构

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

实验动物麻醉方法 麻醉(anesthesia)的基本任务是消除实验过程中所至的疼痛和不适感觉,保障实验动物的安全,使动物在实验中服从操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一、常用的麻醉药 (一)常用局部麻醉剂:普鲁卡因,此药毒性小,见效快,常用于局部浸润麻醉,用时配成0.5%~1%;利多卡因,此药见效快,组织穿透性好,常用1%~2%溶液作为大动物神经干阻滞麻醉,也可用0.25%~0.5%溶液作局部浸润麻醉。 (二)常用全身麻醉剂: 1. 乙醚乙醚吸入法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各种动物都可应用。其麻醉量和致死量相差大,所以其安全度大。但由于乙醚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刺激上呼吸道粘液分泌增加;通过神经反射还可扰乱呼吸、血压和心脏的活动,并且容易引起窒息,在麻醉过程中要注意。但总起来说乙醚麻醉的优点多,如麻醉深度易于掌握,比较安全,而且麻醉后恢复比较快。其缺点是需要专人负责管理麻醉,在麻醉初期出现强烈的兴奋现象,对呼吸道又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因此,需在麻醉前给予一定量的吗啡和阿托品(基础麻醉),通常在麻醉前20-30分钟,皮下注射盐酸或硫酸吗啡(每公斤体重5~10mg)及阿托品(每公斤体重0.1mg)。盐酸吗啡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痛阈,还可节省乙醚用量及避免乙醚麻醉过程中的兴奋期。阿托品可对抗乙醚刺激呼吸道分泌粘液的作用,可避免麻醉过程中发生呼吸道堵塞,或手术后发生吸入性肺炎。 进行手术或使用过程中,需要继续给予吸入乙醚,以维持麻醉状态。慢性实验预备手术的过程中,仍用麻醉口罩给药,而在一般急性使用,麻醉后可以先进行气管切开术,通过气管套管连接麻醉瓶继续给药。在继续给药过程中,要时常检查角膜反射和观察瞳孔大小(如发现角膜反射消失,瞳孔突然放大,应立即停止麻醉。万一呼吸停止,必须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待恢复自动呼吸后再进行操作。 2. 苯巴比妥钠此药作用持久,应用方便,在普通麻醉用量情况下对于动物呼吸、血压和其它功能无多大影响。通常在实验前半至一小时用药。使用剂量及方法为:狗腹腔注射80~100mg/kg体重,静脉注射70~120mg/kg体重( 一般每公斤体重给70~80mg即可麻醉,但有的动物要100~120mg 才能麻醉,具体用量可根据各个动物的敏感性而定)。兔腹腔注射150~200mg/kg体重。 3. 戊巴比妥钠此药麻醉时间不很长,一次给药的有效时间可延续3-5小时,所以十分适合一般使用要求。给药后对动物循环和呼吸系统无显著抑制作用,药品价格也很便宜。用时配成1~3%生理盐水溶液,必要时可加温溶解,配好的药液在常温下放臵1~2月不失药效。静脉或腹腔注射后很快就进入麻醉期,使用剂量及方法为:狗、猫、兔静脉注射30~35mg/kg体重,腹腔注射40~45mg/kg体重。 4. 硫喷妥钠为黄色粉末,有硫臭,易吸水。其水溶液不稳定,故必须现用现配,常用浓度为1~5%。此药作静脉注射时,由于药液迅速进入脑组织,故诱导快,动物很快被麻醉。但苏醒也很快,一次给药的麻醉时效仅维持半至一小时。在时间较长的实验过程中,可重复注射,以维持一定的

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心得[参考内容]

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心得 本人所做的模型需要使用水合氯醛麻醉,所使用的是医院里配制的用于儿科灌肠的10%水合氯醛。在先前的实验中,剂量为0.3mL/100g(这个剂量来自于师姐使用的经验),麻醉完全清醒时间约4h(当初没有记录开始清醒的时间) 现在由于实验方案有所改动,希望麻醉的时间尽量缩短(1~1.5h),而麻醉深度保持不变,这样在侧脑室注射操作后,大鼠能够尽快的恢复清醒状态,便于后续的实验操作。因此,对水合氯醛麻醉的剂量与药效进行了摸索,我把它贴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动物:雄性SD大鼠4只,平均体重356g(这里就不算标准差了),水合氯醛浓度分为4%、7%、10%三个水平。 结果:如下表格所示: 水合氯醛浓度 4% 7% 7% 10% 10% 水合氯醛剂量 0.5mL/100g 0.3mL/100g 0.2mL/100g 0.2 mL/100g 0.3 mL/100g 诱导时间约7min 约4min 约7min 约4min 约4min 麻醉深度浅麻醉水平中度麻醉浅麻醉深度麻醉深度麻醉 麻醉开始清醒时间约90min 约100min 未观察约68min 114min 结论: 1、麻醉的诱导,似乎从4%到(7%、10%),随着浓度的增加,麻醉诱导的时间缩短。但在7%及10%这两个浓度,麻醉时间基本一致。 2、麻醉时间的长度与水合氯醛的总剂量可能成正相关。 3、麻醉的深度跟与水合氯醛的浓度可能成正相关 在之前甲醛《做动物实验前必须给予阿托品吗?》的这篇中,有战友提出“把水合氯醛配成4%的,而不是10%的,这样就拉开了麻醉剂量和致死剂量之间的差距,可安全了”,

我的经验是这样: (1)确实,4%的水合氯醛在实验中比较安全,我们一般用于追加麻醉的时候,4%水合氯醛每次1mL,追加一到两次,安全度颇高。 (2)而水合氯醛的致死剂量,我不是很了解,希望知道的战友能够告知一声。对于10%的水合氯醛,我们用到0.3mL/100g也很安全,应该距离致死剂量还有一段距离,麻醉深度与维持时间也很确切。 (3)据我认识的一位在伦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解剖学的教授介绍,英国人喜欢用7%的水合氯醛0.5mL/100g,我看过他的博士论文也是用的是这个剂量。 由于样本量太小以及存在动物本身的个体差异,以上结果与结论科学性以及说服力有很大的欠缺。但是,当成实验的心得体会交流,应该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欢迎大家分享关于水合氯醛使用的心得。 我们用5%的0.7ml/100g,感觉还不错。大概在腹腔注射5min之后就进入麻醉状态,麻醉状态可以维持3h左右。 lixiang0526站友所用的方法,使用5%的浓度的话,按照我用4%和7%的经验,麻醉时间是可以维持,但是,恐怕麻醉深度不够。 楼主的剂量偏小,一般水合氯醛的剂量是300~350mg/kg,楼主仅200mg/kg左右,最低140mg/kg。能否达到麻醉效果?值得考虑,当然水合氯醛的质量也有关系,楼主用的水合氯醛的质量、纯度可能很好;也可能是i.v,效果当然好。我们用5%,0.7ml;或3%,1~1.2ml/100g,效果很好,个人推荐3%,1ml/100g,浓度低,相对安全一些。 关于水合氯醛的浓度,3%,4%,5%,7%, 10%都有人用,如果总剂量相同的话,麻醉维持的时间是差不多的,差别就在于麻醉的深度的诱导和维持,我这两天做了3只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后侧脑室注射,用的是腹腔注射的方法,并非i.v,使用10%,0.3ml/100g (这个剂量应该跟cma1954站友用的3% ,1ml/100g的总剂量相当)才可以保持麻醉的深度,侧脑室注射才可以顺利完成,但在切开皮肤的时候还是有明显的反应,我不知道怎么解释这个现象,真的是总剂量不够?不见得,因为跟cma1954站友推荐的“3%,

大鼠的麻醉

大鼠的麻醉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大鼠的麻醉 点击次数:3690?发表于:2008-06-2522:38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来源:

可以作一个小金鱼缸(四方形)算出体积,钻个眼用橡皮塞塞住,老鼠装进去封住缸口,从橡皮塞插上注射器给液态吸入麻醉药(如1ml异氟烷可挥发成196ml的气体),算出需要的浓度就会算出需要的液态麻醉药量,一般一个MAC就够了,老鼠的异氟烷MAC大约是2%。 3、SD大鼠经口气管插管 腹腔麻醉,四肢仰面固定,上下切牙用丝线系住作牵引,操作者头戴额镜(五官科检查耳朵用的),对面放置好光源(一个射灯),牵出舌头和下切牙丝线一起由左手捏住,上切牙丝线由助手提着或用止血钳夹住用自己的前胸固定,拉动丝线使头部上提和口充分张开,右手持18G 或16G套管针(戴芯但不超过管口),看到声门(鱼口状)既可插管。 二、异氟醚大鼠麻醉 安全且具有麻醉科特色。 我们是用异氟醚(应该是国产的吧)麻醉的,用那种市面上常见的可以提的比较大的带盖塑料水杯自制一个封闭的小麻醉空间,水杯是那种直桶透明,盖子类似特百惠按盖,上有一个约2cm饮水孔的那种,用一个合适的注射器前端堵住饮水孔。使用时打开盖子,将杯子对着大鼠,大鼠顺势会自己进去,然后竖起杯子盖上盖,连抓大鼠都省了,超级安全!然后接麻醉机(临床淘汰的机型,不过作试验足够了),注意要事先准备好连接管道(临床上各种管子都是可以互相接口的),打开挥发

实验动物麻醉

实验动物麻醉 所有可能引起实验动物疼痛或不适的实验方案都必须使用合适的麻醉剂、止痛剂和镇静剂。如麻醉剂、止痛剂或镇静剂可能影响实验数据,该实验方案可不使用麻醉剂、止痛剂或镇静剂,但必须在实验方案中予以详细说明,并在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批准后方可开展相关实验。 包括动物品系、使用途径、体重、性别、动物健康状况、温度、其它同时使用的药物在内的多种因素影响麻醉剂、止痛剂或镇静剂的使用剂量和有效时间。因此,在使用麻醉剂时必须时刻监测实验动物的麻醉深度,以防止过度麻醉导致动物死亡或麻醉不足无法缓解动物的疼痛。足底反射、角膜反射、肌肉紧张和对皮肤夹捏的反应是检测动物麻醉深度的有用指标,在条件许可时,推荐测量动物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体温作为检测动物麻醉深度更为精确的指标。 使用麻醉剂时,一定要注意方法的可靠性,根据不同的动物选择合适的方法。1.麻醉剂的用量,除参照一般标准外,还应考虑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一般说,衰弱和过胖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所需剂量较小。在使用麻醉剂过程中,特别是使用巴比妥类药物时,一般应首先使用较小剂量,随时检查动物的反应情况,并逐步提高剂量。 2.动物在麻醉期体温容易下降,要采取保温措施。相比清醒的动物,麻醉后的动物反应相对迟钝。因此,推荐使用循环水浴保温垫,不推荐使用照明灯、电加热器等不易控制温度的设备,以免灼伤实验动物。 3.静脉注射麻醉剂发挥作用速度快,静脉注射必须缓慢,同时观察肌肉紧张、角膜反射和对皮肤夹捏的反应,当这些活动明显减弱或消失时,应立即停止注射。配制的药液浓度要适中,不可过高,以免麻醉过急;但也不能过低,以减少注入溶液的体积。实验操作涉及腹腔注射时,不应使用腹腔注射麻醉剂。 4.气温较低时,麻醉剂在注射前应加热至动物体温水平。 5.注射麻醉剂前12小时实验动物应禁食,以防止食物回流。注射前3小时应限制饮水。 6.如需使用抗生素以防止术后感染,手术前1小时应肌肉注射抗生素,并于手术过程中静脉注射抗生素。 7.手术过程中如实验动物大量失血,应补充大约3倍失血体积的0.9%生理盐水。 肌肉舒张剂 肌肉舒张剂必须与全身麻醉同时使用。如需使用肌肉舒张剂,必须在实验动物研究方案中予以详细说明,并得到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的批准。 止痛剂 不同动物疼痛持续时间不同,因此应密切观察实验动物的行为等指标。对创口较大的手术,至少在术后48小时内应给予实验动物适当的止痛剂,对较小的手术,至少在术后24小时内应给予实验动物适当的止痛剂。如24小时或48小时后实验动物表现出明显的疼痛,应持续给药,并应与兽医讨论实验动物是否存在其它的健康问题。通常同时给予两种以上不同的止痛剂有更好的效果,如鸦片类止痛剂与非类固醇类消炎药共同使用。在手术前提前使用止痛剂也有助于帮助实验动物减轻疼痛感,并可减小麻醉剂和止痛剂的使用剂量。

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知识

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 麻醉(anesthesia)的基本任务是消除实验过程中所致的疼痛和不适感觉,保障实验动物的安全,使动物在实验中服从操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一、常用的麻醉药 (一)常用局部麻醉剂:普鲁卡因,此药毒性小,见效快,常用于局部浸润麻醉,用时配成 0.5%~1%;利多卡因,此药见效快,组织穿透性好,常用1%~2%溶液作为大动物 神经干阻滞麻醉,也可用0.25%~0.5%溶液作局部浸润麻醉。 (二)常用全身麻醉剂: 1. 乙醚乙醚吸入法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各种动物都可应用。其麻醉量和致死量相差大,所以其安全度大。但由于乙醚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刺激上呼吸道粘液分泌增加;通过神经反射还可扰乱呼吸、血压和心脏的活动,并且容易引起窒息,在麻醉过程中要注意。但总起来说乙醚麻醉的优点多,如麻醉深度易于掌握,比较安全,而且麻醉后恢复比较快。其缺点是需要专人负责管理麻醉,在麻醉初期出现强烈的兴奋现象,对呼吸道又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因此,需在麻醉前给予一定量的吗啡和阿托品(基础麻醉),通常在麻醉前20-30分钟,皮下注射盐酸或硫酸吗啡(每公斤体重1~2mg)及阿托品(每公斤体重0.1mg)。 盐酸吗啡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痛阈,还可节省乙醚用量及避免乙醚麻醉过程中的兴奋期。阿托品可对抗乙醚刺激呼吸道分泌粘液的作用,可避免麻醉过程中发生呼吸道堵塞,或手术后发生吸入性肺炎。 进行手术或使用过程中,需要继续给予吸入乙醚,以维持麻醉状态。慢性实验预备手术的过程中,仍用麻醉口罩给药,而在一般急性使用,麻醉后可以先进行气管切开术,通过气管套管连接麻醉瓶继续给药。在继续给药过程中,要时常检查角膜反射和观察瞳孔大小(如发现角膜反射消失,瞳孔突然放大,应立即停止麻醉。并施行必要的人工呼吸。待恢复自动呼吸后再进行操作。 2. 苯巴比妥钠此药作用持久,应用方便,在普通麻醉用量情况下对于动物呼吸、血压和其它功能无多大影响。通常在实验前半至一小时用药。使用剂量及方法:大鼠腹腔注射40-50mg/kg体重。 3. 戊巴比妥钠此药麻醉时间不很长,一次给药的有效时间可延续2-4小时,所以十分适合一般使用要求。给药后对动物循环和呼吸系统无显著抑制作用,药品价格也很便宜。用时配成1~3%生理盐水溶液,必要时可加温溶解,配好的药液在常温下放置1~2月不失药效。静脉或腹腔注射后很快就进入麻醉期,使用剂量及方法为:狗、猫、兔静脉注射30~35mg/kg体重,腹腔注射40~45mg/kg体重,大鼠腹腔注射40-50mg/kg体重。但动物个体间差异颇大。用于兔、鼠死亡率较高;用于大等较大动物,亦需要辅助呼吸和其他复苏措施,且完全苏醒需要6~8小时。镇痛效果差,恢复时间长,尤其是为延长麻醉额外加量后更易发生。近来使用日趋减少。

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时剂量与浓度选择

结果和讨论 1.两种灭菌饲料的营养成分 从表1可见,与对照组饲料相比,高热组粗蛋白损失11. 88%(P<0.05),而辐照组无显著差异。从表2可见,辐照组饲料维生素含量轻度下降,或无变化;高热组饲料维生素A、E、B1、B2、B6与对照组比,减少明显,其中维生素B1、B6损失达25%以上。 2.生长发育 饲喂辐照组饲料的小鼠体重增加明显高于高热组,特别是4、5、6周龄体重差异显著(P<0.05,表3),这可能与60Co C射线辐照后饲料营养成分特别是粗蛋白、维生素损失较少有关。 3.繁殖状况 如表4所示,饲喂辐照组饲料的小鼠其离乳数与高热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窝产仔数、初生窝重、离乳窝重明显高于高热组饲料(P<0.05)。如果饲料中的蛋白质不足,动物可能出现负氮平衡。加上维生素摄入不足,从而影响胚胎发育。 由此可见,饲喂辐照饲料,小鼠不仅体重增长快,而且窝产仔数、初生窝重、离乳窝重均高于饲喂高压灭菌饲料,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四旺,施新猷,娄清林,等.实验动物饲料60Co C 射线辐照后营养成分分析.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1988,8(3):147149 2 张周,张素胤,杨秋龙,等.60Co C射线辐照消毒大鼠与小鼠饲料的效果.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95,15 (4):201205 (收稿日期:19970515)  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时剂量与浓度选择 朱森树 宋淑君 (解放军第251医院动物中心,张家口075000) 戊巴比妥钠为白色粉末,其水溶液不稳定,易析出结晶。它是一种镇静和抗癫痫药,用于动物实验麻醉与诱导麻醉的时间已较长。用于鼠类实验时,在使用剂量、浓度上各家做法不一。 我院动物中心曾配合烧伤医治研究中心、神经脊髓损伤治疗中心、骨科等科室,应用大鼠作动物实验。近几年以1%戊巴比妥钠液40mg/kg剂量,用于实验大鼠达2000多只,均收到良好效果,现将应用经验总结如下: 1.应用领域 (1)用于烧伤实验:用W istar大鼠,体重200~300g,术前禁食12h,以1%戊巴比妥钠40mg/kg剂量作腹腔注射麻醉。对大鼠分别施以各种化学烧伤,共用大鼠2063只。 (2)用于神经外科实验:用W istar大鼠,体重190~320g。术前禁食,以1%戊巴比妥钠40mg/kg麻醉,头部实验区脱毛。在急性脑损伤的微血管和超微结构实验研究及其药物治疗实验中共用大鼠350只。 (3)用于骨科实验:用SD和W istar大鼠,体重250~350g。实验前禁食,以1%戊巴比妥钠40mg/kg麻醉,将实验部位、鼠尾、四肢脱毛,做显微外科实验,用大鼠350只。 2.应用经验 戊巴比妥钠麻醉后,行大鼠动物实验是安全可靠的,且易控制。作者曾将2%~3%、0.5%浓度,以30mg/kg的剂量作效果比较试验,发现浓度较高,注射时稍有不慎易造成死亡。以3%戊巴比妥钠和30mg/kg的剂量麻醉,对体重250g的大鼠只能注射0. 25ml,剂量不易控制。若以0.5%戊巴比妥钠30mg/kg 的剂量注入,则需要注射1.25ml,剂量仍偏低,不能达到持续麻醉的效果,对实验时间较长的实验还需追加注射,妨碍实验,且可能造成麻醉药蓄积中毒。 我院在1993~1997年间,用大鼠作动物试验,用大鼠量达2700余只。实验前均禁食12h,均用1%戊巴比妥钠液以40mg/kg剂量作腹腔注射,麻醉成功率在96. 3%以上。作者认为,这一剂量和浓度是适用的。 (收稿日期:19960921) — 35 —

实验动物麻醉药物使用指南

实验动物麻醉药物使用指南 第一部分不同类型麻醉药物的一般特性 一、镇静剂和安定剂 镇静剂使用前动物的生理状态能显著影响镇静的程度。给药前攻击性强的、不听话的、极其兴奋的动物会比较难处理,除非给予高剂量的呼吸抑制药物。 1.吩噻嗪类Phenothiazines ?常用制剂:乙酰丙嗪acepromazine,氯丙嗪chlorpromazine,丙嗪 promazine ?理想疗效 ●增强麻醉剂、安眠药和麻醉性镇痛药的效果(包括减少药物 剂量,延长作用时间和顺利地从麻醉中恢复) ●止吐作用 ●促进骨骼肌松弛 ●引起兔耳静脉血管扩张 ?不良反应 ●中度低血压 ●导致低体温症 ?潜在的、与研究相关的并发症 ●基底神经节多巴胺阻塞 ●降低自发肌动活动 ●阻塞儿茶酚胺的外周作用 ●下丘脑儿茶酚胺耗尽引起的低体温症

●高剂量阻碍FSH和LH的释放 ●提高鼠、绵羊和山羊的催乳素水平 ●发生肾上腺素通过肾上腺髓质释放引起的高血糖 ●应用于猫,小剂量可减小肾上腺素导致的血管加压作用,大 剂量可翻转血管加压作用 ●减少动物的血细胞比容 ●拮抗阿朴吗啡诱发的犬呕吐 ●可能引起犬心律不齐 ●高剂量的氯丙嗪使猫产生颤动和僵硬 ●可能导致胎鼠产生唇裂和腭裂 ●长时间使用可产生眼部病变 2.苯二氮平类药物Benzodiazepines ?常用制剂:地西泮diazepam,咪达唑仑midazolam ?理想疗效 ●镇静作用因物种而异(作用最小的是犬,最大的是兔子和鼠) ●增强大部分麻醉药和麻醉镇痛药的药效 ●良好的松弛骨骼肌作用 ?不良反应 ●正常剂量下无不良反应 ●管制药物 ?潜在的、与研究相关的并发症 ●主要通过作用脑干网状结构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阻断脊髓多突触反射作用 ●减少大鼠脑和纹状体边缘区多巴胺的合成

氨基甲酸乙酯、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对小白鼠麻醉效果浅析

氨基甲酸乙酯、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对小白鼠麻醉效果浅析 发表时间:2013-06-04T16:34:09.4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冯桂香王娅(通讯作者)何华琼[导读] 实验动物麻醉是动物实验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中麻醉方法、麻醉剂量及麻醉维持效果时间的准确把握会影响整个实验过程。 冯桂香王娅(通讯作者)何华琼 (湖北医药学院病原学实验室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目的应用戊巴比妥钠,水合氯醛,氨基甲酸乙酯三种常用动物实验麻醉药对小白鼠的麻醉效果比较分析。方法采购实验动物健康小白鼠200只,每只体重约50g,使用市售戊巴比妥钠,水合氯醛,氨基甲酸乙酯三种麻醉药对小白鼠分组、分批不同剂量注射麻醉,观察记录麻醉后的各种数据。结果氨基甲酸乙酯,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三种常用动物实验麻醉药对小白鼠的麻醉效果不同。其麻醉致死量、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对动物实验成功与否起关键作用,采用正确的麻醉剂量是动物实验成功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动物实验药物麻醉小白鼠 【中图分类号】R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366-01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经检查每只小鼠活动正常,健康状况良好,每只体重为(50±5)g,按实验数量分批分笼关养,每日喂养动物实验基地的主食3次,辅以适量的冷白开水。 1.2 麻醉药物 1.2.1 氨基甲酸乙酯(又名乌拉坦) ,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生产,( 批号021118) , 化学纯, 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0% 无菌溶液。 1.2.2 水合氯醛由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90511) 化学纯, 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0% 的无菌溶液。 1.2.3 戊巴比妥钠由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WS20050411) 化学纯, 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的无菌溶液。 1.3 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戊巴比妥钠组、水合氯醛组、氨基甲酸乙酯组和0.9%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8只大鼠。麻醉药给入途径使用1ml注射器吸取药剂,分别注入小白鼠腹腔、每种药物每只小鼠只注射1次进行实验,然后弃之,不重复使用,计时观察小鼠情况记录麻醉后的皮肤疼痛反应消失、肌肉松弛、呼吸平稳的数据。 1.4 麻醉效果判断标准给药后动物倒下,全身无力,对皮肤疼痛反应消失、肌肉松弛、呼吸平稳,此时一般心率100次/min,呼吸40次/min,表明已达到适宜的麻醉效果。若虽然动物倒下,但仍有反应,则为麻醉无效。麻醉过去一定时间后,动物四肢开始抖动,提示动物麻醉维持时间将过,接近苏醒。给药后出现动物抽搐、排尿,说明麻醉过深。 2 结果 2.1 本实验实际共使用采购来的小白鼠160只,戊巴比妥钠为5组,水合氯醛分为5组,氨基甲酸乙酯为5组,0.9% 生理盐水对照组为5组,由量少至量多依批次实验给药,观察小白鼠的麻醉存活情况。 2.2 麻醉药量效果对比和麻醉药物维持麻醉效果时间共实际使用小白鼠72只,每种药物每次实验使用小白鼠8只。 2.3 本实验共死亡小鼠40只,小鼠的死亡时间为注射麻醉药物后的3~60min,其中在注射麻药后10~20min死亡31只,占该实验死亡小鼠的77.5%。 2.4 每只小鼠药量为1%戊巴比妥钠 0.02ml,10%氨基甲酸乙酯 0.02ml,10%水合氯醛0.02ml,本实验共用小鼠160只,每种药物均40只。麻醉有效维持时间的范围标准是动物维持全身无力、肌肉松弛、反应消失、呼吸平顺。 3 讨论 实验动物麻醉是动物实验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中麻醉方法、麻醉剂量及麻醉维持效果时间的准确把握会影响整个实验过程。戊巴比妥钠药性相对稳定,用药过程中没有明显的不良症状,苏醒后的小鼠活动自如。而水合氯醛对动物的上呼吸道影响较大,鼻腔分泌物增多,阻碍呼吸的状况发生;因此苏醒过程中出现蜷缩、不愿攀爬的现象。另氨基甲酸乙酯对中枢的抑制作用比水合氯醛小,对呼吸及血液循环的影响也不大。作用温和持久,有效麻醉时间可长达6~10小时,对深度外科麻醉,呼吸及循环均无明显抑制。但此药本身有致癌作用。纵观以上三种麻醉药品的麻醉效果,对实验小鼠麻醉作用各有长处及短处,存在差异性,本实验结果可为小鼠动物实验麻醉学方面提供客观的相关医学数据。 参考文献 [1] 牛义民,张天宏.外科动物手术学[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4:50-59. [2] 孙敬方.动物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196. [3] 徐平实验动物管理与使用操作技术规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71,174.

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心得修订版

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心得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心得本人所做的模型需要使用水合氯醛麻醉,所使用的是医院里配制的用于儿科灌肠的10%水合氯醛。在先前的实验中,剂量为0.3mL/100g(这个剂量来自于师姐使用的经验),麻醉完全清醒时间约4h(当初没有记录开始清醒的时间) 现在由于实验方案有所改动,希望麻醉的时间尽量缩短(1~1.5h),而麻醉深度保持不变,这样在侧脑室注射操作后,大鼠能够尽快的恢复清醒状态,便于后续的实验操作。因此,对水合氯醛麻醉的剂量与药效进行了摸索,我把它贴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动物:雄性SD大鼠4只,平均体重356g(这里就不算标准差了),水合氯醛浓度分为4%、7%、10%三个水平。 结果:如下表格所示: 水合氯醛浓度4%7%7%10%10% 水合氯醛剂量0.5mL/100g0.3mL/100g0.2mL/100g0.2mL/100g0.3mL/100g 诱导时间约7min约4min约7min约4min约4min 麻醉深度浅麻醉水平中度麻醉浅麻醉深度麻醉深度麻醉 麻醉开始清醒时间约90min约100min未观察约68min114min 结论: 1、麻醉的诱导,似乎从4%到(7%、10%),随着浓度的增加,麻醉诱导的时间缩短。但在7%及10%这两个浓度,麻醉时间基本一致。 2、麻醉时间的长度与水合氯醛的总剂量可能成正相关。 3、麻醉的深度跟与水合氯醛的浓度可能成正相关 在之前甲醛《做动物实验前必须给予阿托品吗》

的这篇中,有战友提出“把水合氯醛配成4%的,而不是10%的,这样就拉开了麻醉剂量和致死剂量之间的差距,可安全了”,我的经验是这样: (1)确实,4%的水合氯醛在实验中比较安全,我们一般用于追加麻醉的时候,4%水合氯醛每次1mL,追加一到两次,安全度颇高。 (2)而水合氯醛的致死剂量,我不是很了解,希望知道的战友能够告知一声。对于10%的水合氯醛,我们用到0.3mL/100g也很安全,应该距离致死剂量还有一段距离,麻醉深度与维持时间也很确切。 (3)据我认识的一位在伦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解剖学的教授介绍,英国人喜欢用7%的水合氯醛 0.5mL/100g,我看过他的博士论文也是用的是这个剂量。 由于样本量太小以及存在动物本身的个体差异,以上结果与结论科学性以及说服力有很大的欠缺。但是,当成实验的心得体会交流,应该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欢迎大家分享关于水合氯醛使用的心得。 我们用5%的0.7ml/100g,感觉还不错。大概在腹腔注射5min之后就进入麻醉状态,麻醉状态可以维持3h 左右。 lixiang0526站友所用的方法,使用5%的浓度的话,按照我用4%和7%的经验,麻醉时间是可以维持,但是,恐怕麻醉深度不够。 楼主的剂量偏小,一般水合氯醛的剂量是300~350mg/kg,楼主仅200mg/kg左右,最低140mg/kg。能否达到麻醉效果值得考虑,当然水合氯醛的质量也有关系,楼主用的水合氯醛的质量、纯度可能很好;也可能是i.v,效果当然好。我们用5%,0.7ml;或3%,1~1.2ml/100g,效果很好,个人推荐3%,1ml/100g,浓度低,相对安全一些。 关于水合氯醛的浓度,3%,4%,5%,7%,10%都有人用,如果总剂量相同的话,麻醉维持的时间是差不多的,差别就在于麻醉的深度的诱导和维持,我这两天做了3只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后侧脑室注射,用的是腹腔注射的方法,并非i.v,使用10%,0.3ml/100g(这个剂量应该跟cma1954站友用的3%,1ml/100g的总剂量相当)才可以保持麻醉的深度,侧脑室注射才可以顺利完成,但在切开皮肤的时候还是有明显的反应,我不知道怎么解释这个现象,真的是总剂量不够不见得,因为跟cma1954站友推荐的“3%,1ml/100g,”一样啊。水合氯醛的质量问题比较差有可能吧。

SD大鼠麻醉

一、SD大鼠的麻醉 1、SD大鼠腹腔麻醉 把异氟烷和脂肪乳混合做成乳化异氟烷,腹腔注射,3分钟麻醉,30分钟清醒。 乳化异氟烷制备:用30%的脂肪乳为载体,在室温下(20℃)应用玻璃瓶法,配制成8%的乳化异氟烷。即将1.2ml的液态异氟烷和21.3ml的30%脂肪乳加入至一个气密性良好的25~30ml玻璃容器内,在振荡器上以2000r/min的速度剧烈震荡30s,静置30s,然后再以2000r/min速度剧烈震荡50min,达到平衡后放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 乳化异氟烷,大鼠腹腔注射的半数有效量(ED50)相当于液态异氟烷0.51~0.64ml/kg,半数致死量(LD50)相当于液态异氟烷1.10~1.46ml/kg,治疗指数(TI)为2.24。致死量大鼠表现为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继而心跳停止。病理解剖显示腹腔注射乳化异氟烷不会引起心、肺、肝、肠系膜的病理改变。 2、SD大鼠吸入麻醉 可以作一个小金鱼缸(四方形)算出体积,钻个眼用橡皮塞塞住,老鼠装进去封住缸口,从橡皮塞插上注射器给液态吸入麻醉药(如1ml异氟烷可挥发成196ml的气体),算出需要的浓度就会算出需要的液态麻醉药量,一般一个MAC 就够了,老鼠的异氟烷MAC大约是2%。 3、SD大鼠经口气管插管 腹腔麻醉,四肢仰面固定,上下切牙用丝线系住作牵引,操作者头戴额镜(五官科检查耳朵用的),对面放置好光源(一个射灯),牵出舌头和下切牙丝线一起由左手捏住,上切牙丝线由助手提着或用止血钳夹住用自己的前胸固定,拉动丝线使头部上提和口充分张开,右手持18G或16G套管针(戴芯但不超过管口),看到声门(鱼口状)既可插管。 二、异氟醚大鼠麻醉 安全且具有麻醉科特色。 我们是用异氟醚(应该是国产的吧)麻醉的,用那种市面上常见的可以提的比较大的带盖塑料水杯自制一个封闭的小麻醉空间,水杯是那种直桶透明,盖子类似特百惠按盖,上有一个约2cm饮水孔的那种,用一个合适的注射器前端堵住饮水孔。使用时打开盖子,将杯子对着大鼠,大鼠顺势会自己进去,然后竖起杯子盖上盖,连抓大鼠都省了,超级安全!然后接麻醉机(临床淘汰的机型,不过作试验足够了),注意要事先准备好连接管道(临床上各种管子都是可以互相接口的),打开挥发器就行了。我们一般先开最大,大鼠一会儿不动了就麻好了(杯子要求至少半透明)。

小鼠麻醉剂量

小鼠(mouse)麻醉剂量 IM:肌肉注射 IV:静脉注射 SC:皮下注射 IP:腹腔注射麻醉前给药 阿托品0.002-0.005 mg/100 g BW 0.12 mg/100 g BW IM, IV, SC* IP* 镇静剂 乙酰丙嗪安定 氯胺酮0.075 mg/100 g BW 0.5 mg/100 g BW 2.0 mg/100 g BW IM IP IM 注射麻醉剂 氯胺酮 戊巴比妥 戊硫代巴比妥戊巴比妥钠2.2-4.4 mg/100 g BW 10 mg/100 g BW 2.5 mg/100 g BW 1.5 mg/100 g BW 6.0 mg/100 g BW 2.5 mg/100 g BW 5.0 mg/100 g BW 2.5-5.0 mg/100 g BW IM IP IV IV IP IV IP IV 混合注射麻醉剂 氯胺酮 & 甲氧氟烷 芬太奴 & 氟哌啶 & 安定氯胺酮 & 乙酰丙嗪8.7 & 1.3 mg/100 g BW 0.2-0.5 ml/100g BW (10% solution) 0.5 mg/100g BW 2.2-4.4 & 0.075 mg/100 g BW IM IM IP IM 吸入麻醉剂 甲氧氟烷 三氟溴氯乙烷 CO2起始浓度: 2-4% 维持浓度: 0.5-1.5% 起始浓度: 1-3% 维持浓度: 0.5-1.5% 起始浓度: 10-15 seconds 止痛剂 度冷丁喷他佐辛纳布啡布托啡诺布诺啡2.0 mg/100 g BW 0.4 mg/100 g BW 1.0 mg/100 g BW 0.5 mg/100 g BW 0.1-0.5 mg/100 g BW 0.2 mg/100 g BW /12h 0.2 mg/100 g BW /6-8h IM, SC IP IM, SC, IV IM, SC IM, SC SC IP 不推荐使用的药物氯仿 四氯化丙嗪 乙醚 三氯乙烯 三溴乙醇

大鼠及小鼠麻醉剂量

大鼠及小鼠麻醉剂量 IM:肌肉注射IV:静脉注射SC:皮下注射IP:腹腔注射 药物剂量途径麻醉前给药 Atropine 0.002-0.005 mg/100 g BW 0.12 mg/100 g BW IM, IV, SC* IP* 镇静剂 Acepromazine Diazepam Ketamine 0.075 mg/100 g BW 0.5 mg/100 g BW 2.0 mg/100 g BW IM IP IM 注射麻醉剂 Ketamine Pentobarbital Thiopental Thiamylal 2.2-4.4 mg/100 g BW 10 mg/100 g BW 2.5 mg/100 g BW 1.5 mg/100 g BW 6.0 mg/100 g BW 2.5 mg/100 g BW 5.0 mg/100 g BW 2.5-5.0 mg/100 g BW IM IP IV IV IP IV IP IV 混合注射麻醉剂 Ketamine & Xylazine Fentanyl& Droperidol & Diazepam 8.7 & 1.3 mg/100 g BW 0.2-0.5 ml/100g BW (10% solution) IM IM

Ketamine & Acepromazine 0.5 mg/100g BW 2.2-4.4 & 0.075 mg/100 g BW IP IM 吸入麻醉剂 Methoxyflurane Halothane CO2 Induction: 2-4% Maintenance: 0.5-1.5% Induction: 1-3% Maintenance: 0.5-1.5% Induction: 10-15 seconds 止痛剂 Meperidine Pentacozine Nalbuphine Butorphanol Buprenorphine 2.0 mg/100 g BW 0.4 mg/100 g BW 1.0 mg/100 g BW 0.5 mg/100 g BW 0.1-0.5 mg/100 g BW 0.2 mg/100 g BW /12h 0.2 mg/100 g BW /6-8h IM, SC IP IM, SC, IV IM, SC IM, SC SC IP 不推荐使用的药物 Chloroform Carbon tetrachloride Chlorpromazine Ether Trichloroethylene

探究戊巴比妥钠的药理作用以达到实验动物“安乐死”目的开题报告3000

四川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好的便是“戊巴比妥钠”了,可以让动物在无痛苦中结束生命。 1.2实验动物“安乐死”的国内外现状 发达国家实验动物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在许多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对本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高新技术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美、英、德、法、日本等国都建立了全国性现代化实验动物中心、研究中心及辅助用品规格化的生产公司(饲料供应公司、饲育中心等),1956年联合国成立了国际实验动物委员会,每4年召开一次会议。美国实验动物品种品系齐全,根据不同的实验选用不同的品种品系,验小鼠品系达250个,小型实验猪达15个品种,豚鼠品种30个,大鼠品种60个,兔子14个,猴子50余种。实验动物安乐死,有的是因为中断实验而淘汰动物的需要,有的是因为实验结束后做进一步检查的需要,有的是因为保护健康动物而处理患病动物的需要。实验动物安乐死常用方法有:颈椎脱臼法、空气栓塞法、放血法、断头法、药物法等。选择哪种安乐死方法,要根据动物的品种或品系、实验目的、对脏器和组织细胞各阶段生理生化反应有无影响来确定。确保时间短,无痛苦。对动物施行安乐死是保护动物的需要动物实验是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发展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方法和手段。但是在动物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动物造成痛苦与伤害,有些伤害是实验预期的、可控制的,而有些伤害是实验不可预期的。美国“实验动物管理与使用指南”中明确规定:动物安乐死应由经过训练的人员根据有关机构的政策和适用法律来实施。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动物的种类与研究的课题。安乐死方法不应影响尸体解剖或其他操作过程。经批准的方法应遵循美国兽医协会安乐死小组的规定。大多数动物可以采用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高浓度戊巴比妥钠溶液大方法处死。小鼠、大鼠和仓鼠可以通过颈椎脱臼或在不拥挤的箱中暴露于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处死。乙醚或氯仿亦有效,但其对操作人员具有危险性:乙醚可燃烧或爆炸,而氯仿则具有毒性,可能还有致癌性。我国现行的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为数不多,没有一部专门的、完整的动物保护的总括性法律,动物保护的范围也有些狭隘。因此,人们对如何保护动物,以及保护动物的意义都缺乏整体的清晰印象。自2010年10月1日起,我国相继在北京、湖北、云南、黑龙江、广州出台《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该条文提出了不少善待实验动物的规定,比如“不得虐待实验动物;对实验动物进行手术时,应当进行有效的麻醉;需要处死实验动物时,应当实施安死术”等。实验动物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奉献,但许多用作实验的动物的生活环境极其恶劣。如果实验室配备不够好,管理不够严格,一旦控制失当,就会造成生物安全事故,甚至引发人员感染死亡。推广实施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列出了很多善待实验动物的规定,鼓励共享实验动物的实验数据和资源,使实验动物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伤害、饥渴、不适、惊恐、疾病和疼痛。同时《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还新增加了“动物福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