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试题(b )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第十四章胶体化学

物理化学第十四章胶体化学

过程是自发过程。
固体的溶解度与颗粒的大小有关,颗粒半径与其相 应的溶解度之间服从Kelvin公式:
lns2 s1
M RT
2
1 R2'
1 R1'
若有大小不同的颗粒同时在一个溶胶中,较小颗粒 附近的饱和浓度大于较大颗粒的饱和浓度,结果是小者 愈小,大者愈大,直到小颗粒全部溶解为止。
而大颗粒大到一定程度即发生沉淀,这就是产生老 化过程的原因。
14.2 溶胶的制备与纯化
一、溶胶制备
粗分 散 分 体 散 胶 系 法 体 凝 体 聚 系 分 法 子分
1.分散法 (1)研磨法 (2)超声分散法 (3)电孤法 2.凝聚法
(1)物理凝聚法
(2)化学凝聚法
化学凝聚法
通过各种化学反应使初生成的难溶物微粒 结合成胶粒,在少量稳定剂存在下形成溶胶。 稳定剂:某一过量的反应物。
四、均分散胶体的制备和应用 1. 制备
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有可能制备出形状 相同、尺寸相差不大的沉淀颗粒,组成均分散 系统。颗粒的尺寸在胶体颗粒范围之内的均分 散系统则称为均分散胶体系统。
Perrin用大小均匀的藤黄粒子作悬浮体,证 明了Einstein理论的正确性:
D RT 1
L 6 r
制备均分散系统的方法有:(1) 沉淀法; (2) 相转移法;(3) 多组分阳离子法;(4) 粒子 “包封法”;(5) 气溶胶反应法;(6) 微乳液 法等。
3.粗分散体系
分散相粒子半径大于1000 nm,多相体系,热力 学不稳定。
按分散相和介质聚集状态分类 1.液溶胶
将液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 相为不同状态时,则形成不同的液溶胶:
A.液-固溶胶 如油漆,AgI溶胶 B.液-液溶胶 如牛奶,石油原油等乳状液 C.液-气溶胶 如泡沫

2013年山东高考理综真题化学部分带答案word版

2013年山东高考理综真题化学部分带答案word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第I卷<必做,共87分)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8、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由此可知elAVxT4vSvA.X、Y、Z中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YB.Z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YC.X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强于YD.Z元素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9、足量下列物质与等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 C.盐酸 D.稀硝酸10、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7H6O5B.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C.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D.在水溶液中羟基和羧基均能电离出氢离子11、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12、CO<g)+H2O<g) H2<g)+CO2<g)△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也随之改变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13、某温度下,向一定体积0.1mol/L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溶液中pOH(pOH=-lg[OH-]>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elAVxT4vSvA.M点所示溶液导电能力强于Q点B.N点所示溶液中c(CH3COO->﹥c(Na+>C .M 点和N 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D .Q 点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等于醋酸溶液的体积第Ⅱ卷【必做部分129分】28、<12分)金属冶炼和处理常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2013年高考理综化学全国II卷答案及解析

2013年高考理综化学全国II卷答案及解析

2013年高考理综化学全国新课标2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K39 Ca 40 Cr 52 Fe 56 Ni 59 Cu 64 Zn 65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 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柴油由可再生资源制得B. 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C. 动植物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D. “地沟油”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8.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反应生成硝基苯B. 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C. 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D. 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苯9. N0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0L1.0mol·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0B. 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0.5N0C. 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0D. 1mol的羟基与1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N010.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 浓盐酸与铁屑反应:2Fe + 6H+ = 2Fe3+ + 3H2↑B. 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 + Cu2+ = Cu↓+ 2Na+C. NaHCO3溶液与稀H2SO4反应:CO32-+ 2H+ = H2O + CO2↑D. 向FeCl3溶液中加入Mg(OH)2:3Mg(OH)2+ 2Fe3+= 2Fe(OH)3+3Mg2+11. “ZEBRA”蓄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电极材料多孔Ni/NiCl2和金属钠之间由钠离子导体制作的陶瓷管相隔。

下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电池反应中有NaCl生成B. 电池的总反应是金属钠还原三价铝离子C. 正极反应为:NiCl2 + 2e-= Ni + 2Cl-D. 钠离子通过钠离子导体在两电极间移动12. 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H2S(g) + 3/2O2(g) = SO2(g) + H2O(g) △H12H2S(g) + SO2(g) = 3/2S2(g) + 2H2O(g) △H2H2S(g) +1/2O2(g) = S(g) + H2O(g) △H32S(g) = S2(g) △H4则△H4的正确表达式为A. △H4 = 2/3(△H1 + △H2 - 3△H3)B. △H4 = 2/3(3△H3 - △H1 - △H2)C. △H4 = 3/2(△H1 + △H2 - 3△H3)D. △H4 = 3/2(△H1 - △H2 - 3△H3)13. 室温时,M(OH)2(s) M2+(aq) + 2OH-(aq) K sp = a。

《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复习题A

《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复习题A

《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复习题A一、填空题1、水蒸气通过蒸汽机对外作出一定量的功后恢复原状,以水蒸气为体系,该过程∆G=_________。

2、已知某温度下反应2NH3 = N2+ 3H2的平衡常数为0.25,则在该温度下反应1/2N2+3/2H2 = NH3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

3、在通常情况下,对于二组分系统能平衡共存的最多相数为___________ 。

4. 理想溶液的通性为∆mix H______0、Δmix S_______0、Δmix V________0 Δmix G________0。

(填“>”、“<”、“=” )5. 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膨胀(体积增大)W 0, ∆U 0。

(填“>”、“<”、“=” )6. 物理量Q、W、U、H、T、P属于状态函数的为。

二、选择题1、下列定义式中,表达正确的是()A. G=H+TSB. G=F-PVC. G=H-TSD.H=U-pV2、在两个热源之间工作的热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以可逆热机的效率最大B. 可逆热机的效率为100%C. 所有热机效率相同D.无法判断3、理想气体向真空膨胀时()A. ∆U = 0B. ∆U > 0C. ∆U < 0D. 无法判断4、下列各式哪个表示偏摩尔量()A. B. C. D.5、对于A和B二液体,在下,纯A的沸点较纯B的沸点高。

当A和B组成二元溶液时具有一恒沸混合物,则对于该恒沸混合物,其呈平衡的气相组成y1与液相组成x1之间()A.y1 > x1 B. y1< x1 C. y1 = x1 D. 难以确定6、封闭系统中任意绝热可逆过程的熵变∆S()。

A. >0;B. < 0;C. = 0;D. 无法确定7、若反应速率常数k的量纲为mol ·dm-3·h-1,则该反应为()A. 三级反应B. 二级反应C. 一级反应D. 零级反应8、某反应A+B→P,实验确定速率方程为,该反应()。

2013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解析版

2013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解析版

2013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卷)理科综合【化学局部】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化学与生活亲密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响B .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更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C .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 .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更过程解析: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被氧化所致,A 选项错;煤的气化是化学变更,B 错;碳纤维是碳的单质,C 错;用粮食酿酒时,先在糖化酶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然后在酵母作用下转变为酒精,都是化学变更。

D 正确。

答案:D8.W 、X 、Y 、Z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W 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响生成离子化合物,由此可知A .X 、Y 、Z 中最简洁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YB .Z 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肯定强于YC .X 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复原性强于YD .Z 元素单质在化学反响中只表现氧化性解析:因为W 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生成离子化合物,这指的是铵盐,W 是N 元素,则X 、Y 、Z 依次是O 、S 、Cl 。

则其氢化物中H 2S 最不稳定,A 正确;只有氯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才肯定比Y 的含氧酸酸性强,B 错;阴离子复原性S 2->O 2-,C 错;Cl 2与水的反响中既表现氧化性,也表现了复原性,D 错。

答案:A9.足量下列物质与等质量的铝反响,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A .氢氧化钠溶液B .稀硫酸C .盐酸D .稀硝酸解析:首先硝酸与金属铝反响不生成氢气,依据生成物的化学式:Na[Al(OH)4]、Al 2(SO 4)3、AlCl 3,通过物料守恒可干脆推断出等量的铝消耗NaOH 物质的量最少。

答案:A10.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构造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式为C 7H 6O 5B .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C .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响D .在水溶液中羟基和羧基均能电离出氢离子解析:依据莽草酸的构造式可确定其分子式为:C 7H 10O 5,须要留意不存在苯环,A 错;有三种官能团:羧基、羟基、碳碳双键,B 错;碳碳双键可以被加成,羧基、羟基可发生酯化反响,C 正确;在水溶液中羧基可以电离出H +,羟基不能发生电离,D 错。

2012-2013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试题(B)

2012-2013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试题(B)

2012-2013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试题(B)2011-2012年度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试题(B)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 共10分)1. 1mol,373K,101325Pa 下的水变成同温同压下的水蒸气,该过程ΔU=0( )2. 体系经过一个可逆循环过程,其熵变大于零()3. 克拉佩龙方程适用于纯物质的任何两相平衡 ( )4.孤立体系发生的任意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5.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基元反应()6.催化剂的组成和数量确定后,催化剂表面积越大,其活性越高()7.第一类导体是依靠电子的定向移动而导电的 ( )8.能够使某解质溶液持续不断地发生电解时所要的最小外加电压称为分解电压 ( )9.物理吸附是多分子层吸附 ( )10.反应分子数只能是正整数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一个封闭体系经(I)和(II)两条不同途径从始态A 变化到终态B, 下列式子中可成立是( )A. II I U U ?=?B. II I W W =C. II I Q Q =D. I I H Q ?=2. 下列关于过程方向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非自发过程可以发生。

B.过程向总熵(体系和环境得熵变的总和)增加的方向进行。

C.过程不一定朝体系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方向进行。

D.自发过程中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一定降低。

3. 若在水中溶解KNO 3和Na 2SO 4两种盐,形成不饱和溶液,则该体系的组分数为()A.3B.4C.5D.64. 下列因素中,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随之改变的是()A.体系组成B.标准态C.浓度标准D.化学计量系数5. 在基元反应中,正确的是()A.反应基数与反应分子数总是一致;B.反应基数总是大于反应分子数;C.反应基数总是小于反应分子数;D.反应基数不一定与反应分子数总是一致。

6. 若向摩尔电导率为1.4×10-2 S ×m 2×mol -1的CuSO 4溶液中,加入1m 3的纯水,这时CuSO 4摩尔电导率( )A. 降低;B. 增高;C. 不变;D. 不能确定7.某一电池反应,若算得其电池电动势为负值时,表示此电池反应是:( )A. 正向进行;B. 逆向进行;C. 不可能进行;D. 反应方向不确定8. 在用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实验中,下述操作规定错误的是()A.毛细管壁必须清洗干净B.毛细管口必须平整C.毛细管必须垂直放置D.毛细管插入液体内部一定深度9.对于混合等体积的0.081-?L mol KI 和0.11-?L mol AgNO 3溶液所得溶胶, 下列电解质中何者的聚沉能力最强( )A. Na 2SO 4B. MgSO 4C. CaClD. NaCN10. 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粒子对光的( )A. 反射作用B. 折射作用C. 透射作用D.散射作用三.填空题(每空3分, 共18分)1.已知反应()()()()g O H g CO g O H g CO 222+→+ ()12.4115.298-Θ?-=?mol kJ K H mr ()()()()g H g CO g O H g CH 222442+→+ ()10.16515.298-Θ?=?mol kJ K H mr 则()()()()g H g CO g O H g CH 2243+→+反应的()K H m r 15.298θ为。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下册)章节题库(胶体化学)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下册)章节题库(胶体化学)

第12章胶体化学一、选择题1.对于有过KI存在的AgI溶腔.电解质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研]A.MgSO4B.FeCl3C.NaClD.K3[Fe(CN)6]【答案】B【解析】AgI溶胶中KI过量,KI过量时,AgI胶团的结构为{(AgI)m·nI-·(n-x)K+}x-·xK+,表面带了负电荷,,阳离子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

2.向25cm3、浓度为0.02mol·dm-3的AgNO3溶液中滴入25cm3的0.01mol·dm-3KI 溶液制备AgI溶胶,该溶胶ζ电位( )。

[天津大学2008研]A.>OB.=0C.<OD.不确定【答案】A【解析】因AgNO3过量,故制备的AgI溶胶为正溶胶,溶胶的ζ电位>0。

.3.用相同体积0.01mol·dm-3KI和0.15mol·dm-3AgNO3溶液制备的AgI溶胶,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下列电解质,聚沉能力最强的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5年] A.NaClB.FeCl3C.MgSO4D.K3PO4【答案】D【解析】所制备的AgI溶胶为AgI的正溶胶,即胶粒带正点,起聚沉作用的主要是负离子。

比较选项中阴离子的价位可知,聚沉能力最强的是K3PO4。

4.憎液溶胶有如下性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4年]A.是均相系统B.胶粒直径小于100nmC.胶粒可透过半透膜D.胶团带电【答案】B【解析】形成憎液溶胶的必要条件是:①分散相的溶解度要小;②必须有稳定剂的存在,否则胶粒易聚结而聚沉。

5.对于AgI的水溶胶,当以KI为稳定剂时胶团结构式为:、其中称为胶粒的是:(北京化工大学2001年)A.(AgI)mB.(AgI)m·nI-【答案】C6.导致Donnan平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A.溶液浓度大,大离子迁移速度慢B.小离子浓度大,影响大离子通过半透膜C.大离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且因静电作用使小离子在膜两边浓度不同D.大离子浓度大,妨碍小离子通过半透膜【答案】C7.有关DLVO理论,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A.能够定量描述胶体稳定性与粒子之间相互排斥和吸引作用之间的关系B.能够在理论上解释Schulze-Hardy规则C.仅适合胶体粒子表面带有电荷的体系D.能够阐述ζ电势的物理意义【答案】D【解析】DLVO理论的基本观点:①胶粒之间存在着斥力势能和吸力势能;②系统总势能是斥力势能和吸力势能的加和;③总势能、斥力势能和吸力势能均随胶粒间距的改变而改变。

胶体化学期末考试和答案

胶体化学期末考试和答案

胶体化学期末考试和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胶体的分散介质是()。

A. 固体B. 液体C. 气体D. 等离子体答案:B2. 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范围内。

A. 1-100纳米B. 1-100微米C. 1-100毫米D. 1-100厘米答案:A3. 胶体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

A. 粒子大小B. 表面电荷C. 介质的pH值D. 温度答案:B4. 胶体的聚沉现象是由于()。

A. 粒子间的引力B. 粒子间的斥力C. 粒子间的吸引力D. 粒子间的排斥力答案:A5. 胶体的电泳现象是由于()。

A. 粒子间的引力B. 粒子间的斥力C. 粒子表面的电荷D. 粒子的布朗运动答案:C6. 胶体的稳定性可以通过()来提高。

A. 增加粒子大小B. 增加表面电荷C. 增加介质的离子强度D. 增加介质的pH值答案:B7. 胶体的凝聚现象是由于()。

A. 粒子间的引力B. 粒子间的斥力C. 粒子间的吸引力D. 粒子间的排斥力答案:A8. 胶体的电导率主要取决于()。

A. 粒子大小B. 表面电荷C. 介质的离子强度D. 介质的pH值答案:C9. 胶体的光学性质主要取决于()。

A. 粒子大小B. 表面电荷C. 介质的离子强度D. 介质的pH值答案:A10. 胶体的流变性质主要取决于()。

A. 粒子大小B. 表面电荷C. 介质的离子强度D. 介质的pH值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胶体是一种________体系,其中分散相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纳米范围内。

答案:分散2. 胶体粒子的表面电荷可以通过________来调节,从而影响胶体的稳定性。

答案:吸附离子3. 胶体的聚沉可以通过加入________来实现,这些电解质可以中和胶体粒子的表面电荷。

答案:电解质4. 胶体的电泳现象是由于粒子表面的________在电场作用下发生迁移。

答案:电荷5. 胶体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加入________来提高,这些物质可以增加胶体粒子的表面电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年度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试题(B)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 共10分)
1. 1mol,373K,101325Pa 下的水变成同温同压下的水蒸气,该过程ΔU=0
( )
2. 体系经过一个可逆循环过程,其熵变大于零 ( )
3. 克拉佩龙方程适用于纯物质的任何两相平衡 ( )
4.孤立体系发生的任意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 )
5.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基元反应 ( )
6.催化剂的组成和数量确定后,催化剂表面积越大,其活性越高 ( )
7.第一类导体是依靠电子的定向移动而导电的 ( )
8.能够使某解质溶液持续不断地发生电解时所要的最小外加电压称为分解电压 ( )
9.物理吸附是多分子层吸附 ( )
10.反应分子数只能是正整数 (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一个封闭体系经(I)和(II)两条不同途径从始态A 变化到终态B, 下列式子中可成立是( )
A. II I U U ∆=∆
B. II I W W =
C. II I Q Q =
D. I I H Q ∆=
2. 下列关于过程方向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非自发过程可以发生。

B.过程向总熵(体系和环境得熵变的总和)增加的方向进行。

C.过程不一定朝体系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方向进行。

D.自发过程中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一定降低。

3. 若在水中溶解KNO 3和Na 2SO 4两种盐,形成不饱和溶液,则该体系的组分数为( )
A.3
B.4
C.5
D.6
4. 下列因素中,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随之改变的是( )
A.体系组成
B.标准态
C.浓度标准
D.化学计量系数
5. 在基元反应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基数与反应分子数总是一致;
B.反应基数总是大于反应分子数;
C.反应基数总是小于反应分子数;
D.反应基数不一定与反应分子数总是一致。

6. 若向摩尔电导率为1.4×10-2 S ×m 2×mol -1的CuSO 4溶液中,加入1m 3的纯水,这时CuSO 4
摩尔电导率( )
A. 降低;
B. 增高;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7.某一电池反应,若算得其电池电动势为负值时,表示此电池反应是:( )
A. 正向进行;
B. 逆向进行;
C. 不可能进行;
D. 反应方向不确定
8. 在用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实验中,下述操作规定错误的是( )
A.毛细管壁必须清洗干净
B.毛细管口必须平整
C.毛细管必须垂直放置
D.毛细管插入液体内部一定深度
9.对于混合等体积的0.081-⋅L mol KI 和0.11
-⋅L mol AgNO 3溶液所得溶胶, 下列电解质中何
者的聚沉能力最强( )
A. Na 2SO 4
B. MgSO 4
C. CaCl
D. NaCN
10. 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粒子对光的( )
A. 反射作用
B. 折射作用
C. 透射作用
D.散射作用
三.填空题(每空3分, 共18分)
1.已知反应
()()()()g O H g CO g O H g CO 222+→+ ()12.4115.298-Θ⋅-=∆mol kJ K H m r
()()()()g H g CO g O H g CH 222442+→+ ()10.16515.298-Θ⋅=∆mol kJ K H m r
则()()()()g H g CO g O H g CH 2243+→+反应的()K H m r 15.298θ
∆ 为 。

2.理想气体混合物中组分B 的化学势B μ与温度T 及组分B 的分压B p 的关系是B μ= 。

3.氯气和乙炔气溶于水中的亨利系数分别是171020.7-⋅⋅⨯mol kg Pa 和
181033.1-⋅⋅⨯mol kg Pa ,由亨利定律系数可知,在相同条件下 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 在水中的溶解度。

4.苯的沸点是80℃,应用Trouton 规则,则苯在沸点下的汽化热约为 。


5.298K 下,将两种理想气体分别取1mol 进行恒温恒压的混合,则混合前后热力学性质的变化情况为:U ∆ 0,S ∆ 0, G ∆ 0。

(填>、<或=)
6.在通常情况下,对于二组分物系能平衡共存的最多相为 。

四.简答题(共20分)
1. (10分)简述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区别.
2. (10分)简述江河入海处为什么易形成三角洲?
五.计算题(共32分)
1.(8分) 2mol 苯和3mol 的甲苯在298K 和101325Pa 下混合,设体系为理想液体混合物,求过程的Q ,W ,ΔU ,ΔS ,ΔH 及ΔG 。

2.(8分)某金属钚的同位素进行β放射, 经14d(1d=1天)后, 同位素的活性降低6.85%. 试求此同位素的蜕变常数和半衰期;要分解90%, 需经多长时间.
3.(8分)已知298K 时, 测得BaSO 4的饱和溶液的电导率14102.4--⋅⨯m S , 又知水的电导率k 为1
41005.1--⋅⨯m S , 计算BaSO 4的溶解度和溶度积.
4.(8分) (1)将反应H 2(p θ)+I 2(s)——2HI(a ±=1)设计电池; (2)求此电池E θ及电池反应在298K 时的K Θ; (3)若反应写成1/2H 2(p θ)+1/2I 2(s)——HI(a ±=1), 电池的E θ及反应K θ值与(2)是否相同?为什么?(已知φθ2I -/I 2=0.5355V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