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根系结构与土壤养分吸收的关系研究
玉米根系发育与抗旱栽培的研究

玉米根系发育与抗旱栽培的研究一、玉米根系的组织结构玉米的根系主要由主根和侧根组成。
主根是从胚芽发育而来的,生长势较强,向下伸展,是玉米根系的主要营养器官。
而侧根则是从主根发出的,可以促进玉米根系的吸水吸肥能力,增加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玉米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玉米的根系一般生长在表土0~40cm的范围内,较浅、较密,对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十分重要。
二、玉米根系的功能特点1. 吸水吸肥:玉米根系能够将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到植株体内,满足植物的生长发育需求。
玉米根系的吸水吸肥能力直接关系到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2. 固定植株:玉米的根系能够将植株固定在土壤中,保持植株的稳定生长姿势,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4. 抗逆性:玉米的根系还具有一定的抗逆性,能够对抗土壤干旱、盐碱等逆境环境,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1. 影响玉米根系发育的因素(1)土壤水分: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有利于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过多或过少的土壤水分都会对玉米根系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
(2)土壤养分:充足的土壤养分能够促进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对于侧根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
(3)土壤通气性:良好的土壤通气性能够促进玉米根系的呼吸代谢,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
2. 抗旱栽培技术研究(1)合理灌溉:玉米的抗旱栽培首先要进行合理的灌溉,保证土壤中的水分充足。
(2)秸秆覆盖:在播种后覆盖一层秸秆,可减轻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3)根系施肥:在播种时或生长期进行根系施肥,可以增强玉米根系的吸肥能力。
(4)搞好间套种植:间套玉米与其他作物种植,能够利用两种作物的生长习性,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
四、结语玉米根系的发育与抗旱栽培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玉米根系的组织结构、功能特点和抗旱栽培技术的综合研究,可以为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也可以为其他作物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学家和农民参与到玉米根系的研究和实践中,为提高粮食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王群;尹飞;郝四平;李潮海【摘要】采用微区池栽模拟试验,研究下层(20~40cm 、40~60cm)土壤容重改变后,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C(MBC)和微生物量N(MBN)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玉米根际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MBC和MBN随土层加深和下层土壤容重增加而降低,且相同层次不同容重的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层次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MBC和MBN既受本土层容重大小影响,也随相邻土层容重增大其降幅增加,且20~40cm土层容重对土壤微生物数量、MBC和MBN的影响远大于40~60cm土层容重.玉米生育期间,三者受下层土壤容重变化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双重影响,且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放大了容重对根际微生物数量、MBC和MBN的影响效果.【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9(029)006【总页数】9页(P3096-3104)【关键词】下层土壤容重;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C、微生物量N【作者】王群;尹飞;郝四平;李潮海【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省作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省作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2;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洛阳,471003;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省作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省作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5;Q938;S154.1;S181;S182;S513土壤微生物及其生物量是土壤养分循环和转化的动力,又是土壤有效养分的储备库,是表征土壤有效养分变化的敏感指标之一[1,2]。
土壤微生物及其生物量作为土壤肥力的活指标,已受到了广泛关注[3],研究其动态变化规律对了解土壤养分转化和循环及培肥地力和植物营养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试析玉米带状种植的研究进展与增产机理

的 田间结构。田间结构包含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两个方面 内容 。垂直 结构是作物群体在 田间的纵 向分布 ,株高 、 穗位 、叶倾角 、叶面积指 数 、群体消光系数等均属此范畴 ;水平结构则是作物群体在 田间的水 平排列 ,它是由种植 密度 、幅宽 、间距等组成。作物在 田间的水平结 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物群体在 田间的纵向分布 ,因此它是 田问结 构 的核心与基础。合理的田间结构是能否发挥作物群体充分利用 自 然 资源 的优势 ,协调作物种 内关系 的关键 。只有 田间结构适宜 ,才能更 充分地利用各种效益 ,如果 田间结构不合理 ,即使其它技术措施配合 得再好 ,也很难解 决作物种 间光竞争和水肥竞争 的矛盾。 带状 种植玉米与 清种 比较 ,最 大的优点是 在种植 区域内有规律 地 留有空垄 ,作物的 田间结构发生 了改变 ,作物群体内稀中有 密 ,密 中有稀 ,大大改善 了作物群体内的光照条件 。在玉米繁茂时期 ,可变 清种玉米 的水平受光伟 立体受光 ,有效地改善 了玉米群 体 内的光 分 布 ,使群体 内中下部受光强度增强 ,光合 面积增加 ,光合效率增高。 因而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也增加。根据实验测定 ,在亩保苗同是3 1 0 0 株的条件下 ,玉米抽雄期 ,带状种植 比清种增大光强4 9 %。 带状种植玉 米改善 了通 透条件 ,由于带状种植有 空垄存在 ,使 通风条件得 到改善 ,风速加大 ,使二氧化碳的浓度也加大 ,因此作物 不易发生二氧化碳饥饿现象 ,有利于光合作用 。风速 的加大还有助于 传播花粉 ,提高玉米 的受精 ,增加结实率和产量 。在玉米大喇叭 口期 测定风速结果为 :带状种植为0 . 8 6 米, 秒 ,清种为0 . 4 9 米/ 秒 ,相差0 . 3 7 米/ 秒 ;二 氧化碳含量带状种植 田为3 3 0 p p m,清种 田为2 1 0 p p m,带状 种植 田比清种 田二氧化碳浓 度增加 1 2 0 p p m。 由于风速加 大 ,随时补 充 了二氧化碳 ,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促进了玉米光合产物 的形成和 积 累 。这 是 增 产 的 主要 因 素 。 由于 带 状 种 植 田间 结 构 的 改善 ,使 日光 辐射热能大量投入到作 物群体 中间,而夜间散热快 ,因此昼夜 温差增 大 ,有 利 于 碳 水 化合 物 的形 成 、疏 导 和 积 累 。 带状 种植玉米增 加了对土壤 的利用 。农 田中 ,在不施 肥 的前提 下 ,水 分 、养 分 是 常 数 。 清种 时在 土 壤 某 一 根 层 内 ,玉 米 根 系 分 布 均 匀 ,吸收养分时 ,会形成养分 亏缺带 ,造成土壤养分供应不足 ,使 玉 米脱肥 ,而带状种植 由于空垄存 在,会使亏空带错开 ,加上集中施 肥 可使 土壤养分能够更加合 理的利用 。 带状 种植玉米还 可以发挥边 际效应 ,利用边行优 势。 由于空 垄 的存 在,玉米边行 的生态条件不同于内行 ,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特有产 量效益称 为边际效应 。处于边行 的玉米通 风条件好 ,根系竞争 能力 强 ,吸收范围大 ,生育状况和产量优 于内行 ,表现为边行优势。 “ 二 比空”栽 培玉米 ,行为边 ,棵为地头 ,能充分发挥边 际效应 。根据试 验测定 ,在同品种 、同密度 、同管理水平条件 下, “ 二 比空” 比清种 增产8 . 8 %。 此外 ,在 玉米与其它作 物间套作 的情况下 ,还 可 以根据 玉米 与 其它作物的不同生态适应性 ,通过选用株高较矮、与玉米根系深浅疏
玉米种植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玉米种植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玉米种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研究。
通过对玉米种植技术、土壤保护、水资源管理和农药使用等方面的分析,阐明了玉米种植农业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旨在促进玉米种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玉米种植;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引言: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玉米种植农业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确保玉米种植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保护生态环境,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 玉米种植技术的优化1.1介绍传统玉米种植技术和现代种植技术的差异传统玉米种植技术通常采用传统育种方法,对土壤的要求较低,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且缺乏科学管理和精细调控。
而现代玉米种植技术采用基因改良和新型培育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适应性和产量稳定性,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1.2 分析现代种植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和优势通过基因改良,现代玉米品种具有更好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了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从而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现代种植技术还能够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
此外,现代玉米种植技术还能够提高土壤质量,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1.3探讨如何推广和应用现代种植技术,提高玉米产量并减少环境负荷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基因改良和新型培育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其次,加强培训与示范,推广现代种植技术的有效方法和经验。
同时,加强监管和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鼓励农户采用现代种植技术,并提供相应的财政和技术支持。
此外,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并认同现代种植技术的重要性,以促进玉米种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 土壤保护与玉米种植2.1分析玉米种植对土壤的影响,如土壤侵蚀和贫瘠化玉米种植对土壤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主要表现为土壤侵蚀和贫瘠化。
植株根部检测实验报告

一、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植株根部的生长状况,探讨植株根部的生长发育过程、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实验采用植物学方法,选取了一株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根部进行观察、测量和记录,分析了其生长发育过程,探讨了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植株根部与人类的关系。
二、实验目的1. 观察植株根部的生长发育过程;2. 分析植株根部的形态结构;3. 探讨植株根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4. 分析植株根部与人类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一株生长状况良好的植物(如小麦、玉米等)、土壤、实验工具(放大镜、尺子、剪刀等)。
2. 实验方法:(1)选取一株生长状况良好的植物,将其从土壤中取出,清除泥土,观察其根部的整体形态;(2)用放大镜观察植株根部的细小结构,记录其形态特点;(3)用尺子测量植株根部的长度、直径等参数;(4)将植株根部剪成小块,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土壤中,观察其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的生长状况;(5)分析植株根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探讨其与人类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植株根部的生长发育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植株根部的生长发育过程如下:(1)种子发芽:植株种子在适宜的土壤、水分和温度条件下发芽,形成幼根;(2)幼根生长:幼根在土壤中逐渐生长,向下伸展,形成主根;(3)侧根生长:主根生长过程中,逐渐分化出侧根,增加植株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面积;(4)根系成熟:植株根部逐渐成熟,形成完整的根系。
2. 分析植株根部的形态结构通过放大镜观察,我们发现植株根部的形态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根尖:根尖是根部生长最快的部分,具有分生组织,负责根的生长;(2)成熟区:成熟区是根部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区域,具有大量的根毛;(3)根皮:根皮是根的外层,具有保护作用,阻止水分和养分的流失;(4)维管束:维管束是根部的主要输导组织,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3. 探讨植株根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植株根部在生物圈中具有以下作用:(1)吸收水分和养分:根部通过根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为植株提供生长所需的物质;(2)固定植物体:根部深入土壤,通过其与土壤的摩擦力固定植物体,防止植株倒伏;(3)改善土壤结构:根部的生长和死亡会改变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与玉米间作促进苍术根际养分吸收利用的原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4年2月 第 32 卷 第 2 期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Feb. 2024, 32(2): 309−320DOI: 10.12357/cjea.20230361曹梅玉, 张有, 闫滨滨, 万修福, 孙楷, 康传志, 王红阳, 吕朝耕, 张燕, 郭兰萍. 与玉米间作促进苍术根际养分吸收利用的原因[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中英文), 2024, 32(2): 309−320CAO M Y, ZHANG Y, YAN B B, WAN X F, SUN K, KANG C Z, WANG H Y, LYU C G, ZHANG Y, GUO L P. Reasons for pro-moting rhizosphere nutrient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tractylodes lancea by intercropping with maize[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24, 32(2): 309−320与玉米间作促进苍术根际养分吸收利用的原因*曹梅玉1, 张 有2, 闫滨滨1, 万修福1, 孙 楷1, 康传志1, 王红阳1, 吕朝耕1,张 燕1**, 郭兰萍1**(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北京 100700; 2. 莱芜紫光生态园有限公司 莱芜 271100)摘 要: 与玉米间作能够缓解苍术连作障碍, 而养分条件变化是关键因素之一。
为探究苍术||玉米间作对苍术根际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本研究开展了为期2年的苍术||玉米间作根际不同分隔处理的田间试验, 共设置了4种处理:苍术单作(A)、苍术||玉米间作不隔膜(AI)、苍术||玉米间作隔尼龙膜(AN)和苍术||玉米间作隔塑料膜(AP), 分别测定了苍术生物量和4种挥发油成分含量, 苍术根茎氮磷钾含量, 根际土壤pH、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因子含量。
根系的对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植物根系的生长、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分析不同根系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差异,为农业生产和植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选择以下四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1)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2)玉米(Zea mays L.)(3)大豆(Glycine max (L.) Merril)(4)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2. 实验方法(1)根系生长实验将四种植物分别种植于相同条件下,定期测量其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和根系生物量,分析根系生长的差异。
(2)根系形态实验采用显微镜观察四种植物根系的形态结构,比较其根尖、根毛、根径等特征。
(3)根系生理实验测定四种植物根系对水分、养分和氧气的吸收能力,分析根系生理特性的差异。
(4)根系生态实验在相同土壤条件下,对比分析四种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和生态位差异。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系生长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的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和根系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小麦根系生长最快,根系生物量最高;棉花根系生长最慢,根系生物量最低。
2. 根系形态实验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四种植物根尖、根毛、根径等形态结构存在差异。
小麦根系具有较多的根毛,有利于养分吸收;玉米根系具有较粗的根径,有利于水分运输;大豆根系具有较长的根尖,有利于土壤深层的养分吸收;棉花根系具有较短的根尖,有利于土壤表层的养分吸收。
3. 根系生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四种植物根系对水分、养分和氧气的吸收能力存在差异。
小麦根系对水分、养分和氧气的吸收能力最强;玉米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次之;大豆根系对氧气的吸收能力较强;棉花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较弱。
4. 根系生态实验根系生态实验结果显示,四种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和生态位存在差异。
小麦根系在土壤中分布较广,生态位较宽;玉米根系在土壤中分布较深,生态位较窄;大豆根系在土壤中分布较浅,生态位较窄;棉花根系在土壤中分布较广,生态位较宽。
根据土壤条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根据土壤条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简介本文旨在探讨土壤条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长受到土壤的影响较大。
了解土壤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可以帮助农民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土壤pH值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土壤的pH值是指土壤酸碱程度的指标,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对于玉米来说,适宜的土壤pH值范围为6.0-7.5。
如果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过酸的土壤会导致玉米吸收不到足够的营养,生长发育受阻;过碱的土壤则会妨碍玉米根系吸收营养和水分。
因此,农民在种植玉米前应测试土壤的pH值,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土壤养分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土壤养分也是影响玉米生长的重要因素。
玉米对氮、磷、钾等养分的需求较高。
如果土壤中这些养分的含量不足,将会限制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农民可以通过施肥的方式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
此外,合理的施肥时机和方法也是提高玉米生长的关键。
土壤水分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土壤水分是玉米生长不可或缺的因素。
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可以保证玉米根系吸收到足够的水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然而,过湿或过干的土壤都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过湿的土壤会导致玉米根系缺氧,影响其正常生长;过干的土壤则会限制玉米的水分摄取。
因此,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农民应根据土壤水分情况进行适时的浇灌。
利用土壤改良措施提高玉米生长为了提高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农民可以采取一些土壤改良措施,如添加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轮作等。
这些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水分保持能力,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从而促进玉米的健康生长。
结论综上所述,土壤条件对玉米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测试土壤pH值、补充养分、保持适宜的水分含量以及采取土壤改良措施,农民可以提高玉米的生长质量和产量,实现更好的农业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根系结构与土壤养分吸收的关系研究
简介:
玉米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其中土壤养分的吸收是关键因素之一。
玉米的根系结构对土壤
养分吸收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研究玉米根系结构与土壤养分吸收的
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玉米根系结构的特点
玉米的根系呈放射状分布,主根发育良好,侧根多、细且繁密。
主
根的生长速度较快,能够深入土壤,吸收深层养分。
侧根大量分布于
上方的土壤表层,对浅层养分的吸收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玉米的根
系还具有较高的根表面积和根系活力,有利于养分吸收。
二、土壤养分对玉米根系结构的影响
1. 氮素:充足的氮素有助于玉米根系的生长和分枝,增加根系的表
面积,但过量的氮素会抑制根系发育。
合理施氮可以促进玉米根系的
分布均匀性,提高养分吸收效率。
2. 磷素:磷素是玉米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养分。
适量的磷素
可以促进玉米根系的早期生长和分化,增加根系的长度和根毛的数量,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磷素。
3. 钾素:钾素对玉米根系的侧根生长和分枝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充
足的钾素有利于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增加根系的表面积,提高养
分吸收效率。
4. 其他微量元素:锌、铜、铁等微量元素对玉米根系的生长和功能
发挥具有重要影响,这些元素的缺乏或过量都会对根系结构产生负面
影响,减少养分吸收。
三、土壤养分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1. 氮素:氮素是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营养元素,对植株的生
长和碳源分配具有重要影响。
施氮量过低会导致玉米生长不良,产量
下降,过量施氮则会导致植株茎秆过长,易倒伏。
2. 磷素:磷素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根系的生长和分化上。
适量施磷可以促进根系生长,增加养分吸收面积,提高养分利用
效率,从而增加玉米产量。
3. 钾素:钾素是玉米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元素,对植株的生长和发
育具有重要影响。
适量施钾可以增加叶面积,促进植株对光能的利用,提高光合效率,增加产量和质量。
4. 其他微量元素:锌、铜、铁等微量元素对玉米生长发育具有重要
影响,合适的施用可以增加玉米的抗逆能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结论:
通过研究可得知,玉米根系结构与土壤养分吸收的关系密切,适量
施用氮素、磷素、钾素等养分有助于促进玉米根系的发育和养分吸收
效率,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
合理调控土壤养分水平对于玉米种植具
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农民提供科学栽培指导,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增加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