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特殊类型水稻品种审定标准(试行)
国审水稻品种4款

综合指数 6 级 ,穗瘟损失率最高级 9 级;
白叶枯病 7 级 ;褐 飞虱 9 级 ;高 感稻瘟 病 ,感 白叶枯病 ,高感褐 飞虱 ;抽穗期 耐冷性一般。米质主要指标 :整精米率
5 5 . 9 %,长宽 比 3 . 2 ,垩 白粒 率 2 6 %,垩
建 北部 、河南南部稻 区的稻瘟 病轻发区
作一季 中稻种植 。
四 、 中稻 1 号
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 、河南南部作一季中
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 三 、新两优 3 4 3 1 . 审定编号:国审稻2 0 1 O 0 2 1 。 2 . 选育单位 :安徽 荃银高 科种业股 份有限公司 。
农 资广 角 ・市 场
游晚籼早熟 组区域试验 ,平均每 6 6 7 平
方米产量4 9 0 . 3 千克 ,比对照金优 2 0 7 增
产2 . 8 %;2 0 1 1 年续试 ,平 均每 6 6 7 平方
米 产量 5 2 7 . 9千 克 , 比金 优 2 0 7增 产 6 . 4 %;两年 区域试 验平均每 6 6 7 平方米 产量 5 0 9 . 1 千克 ,比金优 2 0 7 增产 4 . 6 %。 2 0 1 2 年 生产 试验 ,平均每 6 6 7 平方米产
稻 。 在 黄 淮 地 区 种 植 全 生 育 期 平 均
1 5 3 . 5 天 , 比对 照 9 优4 1 8 早熟4 . 4天 。 株高 1 0 4 . 4 厘 米 ,穗长 1 7 厘米 ,每穗 总 粒数 1 5 1粒 ,结 实 率 8 4 . 2 % ,千 粒 重 2 6 . 1 克 。抗 性 :稻 瘟病 综 合 抗 性 指数
2022年湖南省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1)

湘审稻 20220014
湘审稻 20220015
泓两优 7484 平两优 5298
由湖南兴隆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 籼型两系杂交中稻迟熟品种 由湖南兴隆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 籼型两系杂交中稻迟熟品种
湘审稻 20220003
由湖南裕创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 怀两优 8318 籼型两系杂交中稻迟熟品种
湘审稻 20220016
徽超美农业投资有限公司选育的
由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 臻两优 1988 院有限公司和湖南亚华种业科学 研究院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中稻 迟熟品种
籼型两系杂交一季稻品种
由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
湘审稻 20220011
玖两优 169
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 省水稻研究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 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籼型两系杂 交晚稻中熟品种
湘审稻 20220013
旷两优 3430 泓两优 7228
由袁氏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选育 的籼型两系杂交中稻迟熟品种 由湖南兴隆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 籼型两系杂交中稻迟熟品种
湘审稻 20220002
爽两优 黄莉丝苗
熟品种 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广东 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 籼型两系杂交中稻迟熟品种
湘审稻 20220020
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 悦两优 8210 院有限公司和湖南亚华种业科学
研究院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中稻
稻品种
迟熟品种
湘审稻 20220009
湘审稻 20220010
盛两优 358 蓝两优 1314
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
籼型两系杂交一季稻品种 湘审稻
由岳阳市金穗作物研究所、湖南 20220021 鑫盛华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安
2023年国审水稻品种初审公告

2023年国审水稻品种初审公告为全面推进中国水稻品种的创新和优化,提高水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我国农业部决定自2023年起进行新一轮水稻品种初审工作。
现将相关事宜公告如下:一、初审目的本次初审旨在筛选出优秀的水稻新品种,通过选择高产、抗病虫、适应性强等品种,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和商品化水平,满足我国农民和市场的需求,促进水稻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审批范围本次初审范围包括水稻新品种的申报审批。
所有符合水稻籼型或粳型的新品种,经过相关科研机构鉴定后,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申报材料,均可进行初审评估。
三、初审要求1.科学性和技术性:所有申报新品种必须符合相关科研机构提供的技术要求,并通过科学实验进行验证。
2.产量和品质:新品种的产量必须较传统品种有所提高,并且具备优异的病虫害抗性和适应性。
3.安全性:新品种必须符合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对环境适应良好,无不良影响。
4.商业化潜力:新品种必须具备商业化生产的潜力,具备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四、申报流程1.申报材料准备:申报新品种的研究单位需按照相关规定准备申报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品种特点、栽培技术、产量数据、病虫害抗性等相关信息。
2.提交申报材料:申报材料需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编写和整理,并于规定时间内提交至农业部品种审定中心。
逾期或不符合格式要求的申报材料将不予受理。
3.初审评估:农业部品种审定中心将组织专家对申报的水稻新品种进行评估和初审。
评估包括实地调查、实验数据分析等评价内容。
4.审定公示:初审结束后,农业部品种审定中心将公布初审通过的水稻新品种名单,并在农业部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
公示期为30天,接受相关单位和个人的公开意见和反馈。
五、初审结果初审通过的新品种将获得农业部的品种审定证书,并对外发布。
通过初审的新品种将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和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农民和企业进行种植和推广。
六、申诉和复审申报单位对初审结果有异议的,可在公示期内向农业部递交申诉函,并提交相关证据和理由。
香两优619审定公告

香两优619审定公告摘要:1.香两优619 审定公告概述2.香两优619 的品种来源3.香两优619 的特征特性4.香两优619 的栽培技术要点5.香两优619 的审定意见正文:一、香两优619 审定公告概述本文主要介绍了香两优619 的审定公告。
香两优619 是一种新型的优良水稻品种,经过严格的审定程序,被认定为具有较高产量、优质稻米和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合在我国广泛推广种植。
二、香两优619 的品种来源香两优619 是由湖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一种杂交水稻品种,其亲本为香型不育系与优质恢复系619。
该品种经过多次杂交和改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香两优619 的特征特性1.生长期适中:香两优619 的生长期为125-130 天,比一般水稻品种略短,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和增加产量。
2.株型紧凑:香两优619 株高约100 厘米,株型紧凑,叶片较窄,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和抗倒伏能力。
3.分蘖力强:香两优619 的分蘖力较强,有效穗多,每亩有效穗数可达25 万左右。
4.穗大粒多:香两优619 的穗长约25 厘米,每穗粒数约150 粒,结实率较高。
5.抗逆性强:香两优619 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抗倒伏和抗逆性,适应性广。
四、香两优619 的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在湖南省等地区,适宜的播种期为4 月上中旬,要注意控制播种量,保持适当的秧龄。
2.合理密植:香两优619 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0 厘米×20 厘米,每蔸插2-3 粒谷秧。
3.肥水管理:要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适时进行水分管理,保持田间湿润。
4.病虫害防治:要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等常见病虫害。
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关于印发《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的通知

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关于印发《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的通知作者:暂无来源:《种子科技》 2017年第10期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专业委员会:为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新形势对品种审定工作的要求,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以下简称《审定标准》)进行了修订。
新修订的《审定标准》(见附件)已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施行,并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1 深刻认识修订《审定标准》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业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对品种提出新要求,品种审定工作要按照“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种性安全为核心,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提高品质为方向,以鼓励创新为根本,把绿色优质、专用特用指标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引导品种选育方向,加快选育能够满足新形势需要的新品种,加快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
2 准确把握修订《审定标准》的主要原则品种审定标准按照以下三项原则进行分类管理。
(1)保障粮食安全。
有利于高产、稳产品种审定。
满足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对新品种的要求,为实施“藏粮于技”提供支撑。
(2)突出绿色发展。
有利于节水、节肥、节药品种审定,有利于优质、适宜机械作业品种审定,满足资源高效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品种的要求。
(3)符合市场需求。
有利于加工专用型、特殊用途及有市场需求的特殊类型品种审定,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市场多元化需求对品种多样化的要求。
3 科学掌握品种分类标准品种审定委员会按照高产稳产、绿色优质和特殊类型3类,分别制定相应的审定标准,各专业委员会按相应审定标准对不同用途的作物分别开展审定。
稻油两熟水稻高产高效“三化”栽培(上)

品种优质化、栽培轻简化、全程机械化是作物生产的发展趋势,现将稻油两熟水稻“三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品种选择可从表1中选择适宜湖南省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
二、秧盘和种子准备20 2021年第2期·种植园地稻油两熟水稻高产高效“三化”栽培(上)2.播种量 机抛软盘育秧每667平方米大田种子用量:杂交稻1.25~1.5千克、常规稻2~3千克;每盘播种量:杂交稻18~28克、常规稻28~38克。
机插硬盘育秧每667平方米大田种子用量:杂交稻1.75~2.5千克、常规稻2.25~3千克;每盘播种量:杂交稻70~80克、常规稻90~100克。
三、播种期安排根据种植区域、种植制度和水稻品种的生育特性安排适宜的播种期和移栽期(表2),双季晚稻品种可推迟到6月初播种。
根据面积、秧龄(苗高)要求、抛插秧进度做好分期播种,避免超秧龄抛秧或插秧。
四、种子处理1.选种 在浸种前采用水选、风选、重力选等方式精选种子,确保种子发芽率90%以上,达不到发芽率要求的适当增加用种量。
常规稻种子采用盐水或泥水选,杂交稻种子采用风选或清水选。
2.杀菌防虫 采用三氯异氰尿酸、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吡虫啉、噻虫嗪等杀虫杀菌剂处理种子,降低恶苗病、稻蓟马等秧苗期病虫害的危害;同时采用烯效唑浸种或多效唑处理以控制苗高。
3.浸种 温度越高浸种时间越短,常规稻浸种1天左右,杂交稻浸种半天左右,籼粳杂交稻适当延长浸种时间,每隔6~8小时换水1次。
吸足水分的种子谷壳透明、米粒腹白可见、米粒易折断、折断时无响声。
4.破胸 将浸好的种谷洗净沥干,自然温度覆盖破胸,破胸露白率为85%~90%。
(待续)1.秧盘准备 有序机抛秧栽培采用13行416孔的专用软盘育秧,每667平方米大田备足40张;无序机抛秧栽培采用普通软盘育秧,每667平方米大田备足软盘70张(308孔);机插秧栽培采用硬盘育秧,每667平方米大田备足硬盘25~30张。
湖南省主要水稻品种介绍

湖南省主要水稻品种介绍常规早稻品种湘早143湘早籼31号湘早籼32号中鉴100湘早籼42号杂交早稻品种金优974株两优02金优402株两优819陆两优996株两优505陆两优28陆两优611杂交一季稻品种两优培九两优293准两优527湘华优7号Ⅱ优93Ⅱ优58陆两优106Ⅱ优416Y两优1号丰源优326常规晚稻品种湘晚籼13号天龙香103湘晚籼11号湘晚籼12号湘晚籼9号杂交晚稻品种金优207金优284新香优315中优218H28优9113三香优786岳优9113岳优360K优451丰源优272T优207丰源优299九优207培两优981中优117T优259T优180常规早稻品种湘早143该品种属中熟优质早籼稻,2004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被评为湖南省三等优质稻品种。
在我省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8天左右,株高75-85厘米,叶片挺直而厚,剑叶较短,株型前期较散,后期紧凑,落色好,不落粒。
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23-25万穗,每穗总粒数100粒左右,结实率83.5-78.7%,千粒重26.6-27.1克。
2002、2003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31.86公斤,比对照湘早籼13号减产0.1%,日产量4.02-3.97公斤。
抗性:叶瘟3级,穗瘟1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7级,感白叶枯病。
米质:糙米率79.2%,精米率69.4%,整精米率57.6%,长宽比为3.6,垩白粒率19.5%,垩白大小35.7%。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作双季早稻种植。
湘中3月底播种,湘南可适当提早,湘北须适当推迟。
每亩秧田播种量35-40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5-6公斤,秧龄30天以内,4.5-5.0叶时移栽。
插植规格为4-5×6寸,每蔸4-5苗,每苗基本苗8-10万。
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
湘早籼31号该品种属中熟优质早籼稻,2000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被评为省三等优质稻品种。
在我省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7天,比湘早籼19号短3天。
农业部公告第1453号――关于审定113个稻、玉米、棉花、大豆、马铃薯品种的公告

农业部公告第1453号――关于审定113个稻、玉米、棉花、大豆、马铃薯品种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0.09.09•【文号】农业部公告第1453号•【施行日期】2010.09.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其他正文农业部公告(第1453号)陵两优472、华农18、冀棉169、合农61号、中薯17号等113个稻、玉米、棉花、大豆、马铃薯品种业经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现予公告。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01品种名称:陵两优472选育单位: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品种来源:湘陵628S×恢472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
在华南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3.6天,比对照博优998长1.6天。
株型适中,茎秆粗壮,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稃尖无色,偶有短顶芒,每亩有效穗数16.4万穗,株高115.3厘米,穗长24.5厘米,每穗总粒数143.8粒,结实率83.5%,千粒重29.0克。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7.7%,长宽比3.2,垩白粒率15%,垩白度2.9%,胶稠度7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2%。
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华南感光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7.9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3.7%(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452.5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2.3%(极显著)。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0.2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3.1%,增产点比率70.8%。
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9.3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5.6%。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做好种子消毒处理,培育多蘖壮秧。
2.移栽:适龄移栽,适当密植,适宜软盘抛秧和小苗带土移栽。
一般软盘抛秧3.1~3.5叶抛栽,每平方米抛栽28~30穴;水育小苗5叶左右移栽,每穴栽插2~3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特殊类型水稻品种审定标准(试行)
一、糯稻
(一)品质
每年区试品质检测直链淀粉含量42.0%。
(二)产量
杂交稻品种作对照,常规稻品种每年区试、生试亩产量或日产量相应降低2个百分点。
抗性或品质比对照每低一个等级,每年区试、生试亩产量或日产量相应提高2个百分点。
1 .高产品种
与对照同类型且抗性、品质同等级,每年区试亩产量或日产量比对照减产≤7.0%;生试亩产量或日产量比对照减产≤9.0%.
2 .绿色品种
抗稻瘟病。
中抗及以上且优于对照一个等级。
每年叶瘟≤3.0级、穗瘟≤5.0级、穗瘟损失率≤3.0级,可比对照减产≤9.0%每年叶瘟≤3.0级、穗瘟≤3.0级、穗瘟损失率≤3.0级,可比对照减产≤12.0%;每年叶瘟≤3.0级、穗瘟≤3.0级、穗瘟损失率≤l∙0级,可比对照减产≤15.0%。
抗白叶枯病。
中抗及以上且优于对照一个等级。
每年接种鉴定43.0级,可比对照减产≤9.0%;每年接种鉴定≤1.0级,可比对照减产≤12.0%.
抗稻飞虱。
早稻对白背飞虱抗性达中抗及以上,中、晚稻对褐飞虱抗性达中抗及以上且优于对照一个等级。
每年接虫鉴定≤5.0级,可比对照减产≤9.0%;
每年接虫鉴定≤3.0级,可比对照减产≤12.0%;每年接虫鉴定WLO级,可比对照减产415.0%。
(三)其他指标需达到《湖南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2021年修订)》要求。
二、镉低积累水稻
(一)镉低积累特性
每年池栽鉴定、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糙米镉含量检测最高值≤0∙2mg∕kg.
(二)产量
杂交稻品种作对照,常规稻品种每年区试、生试亩产量或日产量相应降低2个百分点。
抗性或品质比对照每{氐一个等级,每年区试、生试亩产量或日产量相应提高2个百分点。
1 .高产品种
与对照同类型且抗性、品质同等级,每年区试亩产量或日产量比对照减产≤5.0%;生试亩产量或日产量比对照减产47.0%。
2 .绿色品种
抗稻瘟病。
中抗及以上且优于对照一个等级。
每年叶瘟43.0级、穗瘟45.0
穗瘟损失率≤3.0级,可比对照减产≤1O.O%;每年叶瘟≤3.0级、穗瘟≤3.0级、穗瘟损失率41∙0级,可比对照减产413.0%。
抗白叶枯病。
中抗及以上且优于对照一个等级。
每年接种鉴定《3.0级,可比对照减产47.0%;每年接种鉴定≤1.0级,可比对照减产≤10.0%.
抗稻飞虱。
早稻对白背飞虱抗性达中抗及以上,中、晚稻对褐飞虱抗性达中抗及以上且优于对照一个等级。
每年接虫鉴定≤5.0级,可比对照减产≤7.0%;每年接虫鉴定≤3.0级,可比对照减产≤10.0%;每年接虫鉴定≤L0级,可比对照减产≤13.0%。
3 .优质品种
区试早稻、中稻达部颁标准三级(含)以上,B免稻达部颁标准二级(含)以上,生试组织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评价,综合定级。
品质达部颁标准三级且优于对照,每年区试亩产量或日产量可比对照减产≤10.0%;品质达部颁标准二级且优于对照,每年区试亩产量或日产量可比对照减产≤13.0%;品质达部颁标准一级且优于对照,每年区试亩产量或日产量可比对照减产416.0%。
4 .绿色优质品种
稻瘟病、或白叶枯病、或稻飞虱抗性达中抗及以上,早稻、中稻品质达部颁标准三级且优于对照,每年区试亩产量或日产量可比对照减产≤13.0%;稻瘟病、或白叶枯病、或稻飞虱抗性达中抗及以上,品质达部颁标准二级且优于对照,每年区试亩产量或日产量可比对照减产≤16.0%;稻瘟病、或白叶枯病、或稻飞虱抗性达抗及以上,品质达部颁标准一级,每年区试亩产量或日产量可比对照减产
≤19.0%o
(三)其他指标需达到《湖南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2021年修订)》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