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品种审定标准及主要指标
水稻品种试验调查标准黑龙江水稻品种审定

水稻品种试验调查标准黑龙江水稻品种审定篇一:2015年黑龙江长粒水稻品种推荐黑龙江省垦盈种业垦盈系列变为本单位水稻高级农艺师研发垦盈1号(铁杆、高产、优质、多抗、长粒超级稻)特征特性:生育天数135天,主茎12-13片叶,需要活动积温2500℃,株高88cm,穗长23cm,每穗粒数150粒,千粒重31g,分蘖力强,品质优适应性强,抗倒伏性极强,耐寒,抗病性强,米粒优,米粒长宽比2.1:1。
产量表现:平均公顷产量可达9000kg,最高公顷产量可达10000kg。
科育10-01 (铁杆、高产、优质、多抗、圆粒超级稻)特征特性:生育天数130天,主茎12片叶,需要活动积温2450℃,株高95cm,穗长18cm,每穗粒数100—120粒,千粒重20g,株型收敛,剑叶上举,收获前一直活干成熟,分蘖力强,主蘖穗一致,抗倒伏性极强,抗病性强,喜肥水。
产量表现:最高产达12吨/公顷,一般公顷产量9500公斤/公顷一10000公斤/公顷,属于吨粮稻。
适应区域:适用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上限种植。
注:本单位主要以水稻科研为主,水稻种子销售以供研发。
篇二:2012年黑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目录2012年黑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目录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黑审稻2012001 东农431 黑审稻2012002 松粳16 黑审稻2012003 利元5号黑审稻2012004 绿珠1号黑审稻2012005 龙稻13 黑审稻2012006 龙稻14 黑审稻2012007 龙粳33 黑审稻2012008 龙粳34 黑审稻2012009 绥稻1号黑审稻2012010 龙粳35 黑审稻2012011 龙粳36 黑审稻2012012 育龙1号黑审稻2012013 龙粳37 黑审稻2012014 龙粳38东农8001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松07-318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五优06-1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绿珠0659 哈07-408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哈05-306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龙交06-2110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龙交04-908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盛昌06-0123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龙生01-107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龙生01-028-2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育龙06-130 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龙育03-1789 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龙交06-192(软米)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 81 水稻温带上限黑审稻2012015 中龙香粳1号哈香06-216(香稻)黑龙江省第二积2011年黑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目录水稻 54 黑审稻2011001 松粳15 松06-308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水稻 55 黑审稻2011002 松粳14 松05-274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水稻 56 黑审稻2011003 龙粳30 龙花01-558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 57 黑审稻2011004 龙粳31 龙花01-687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水稻 58 黑审稻2011005 莲稻1号绿研长粒02-02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水稻 59 黑审稻2011006 龙粳32 龙组01-4160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水稻 60 黑审稻2011007 龙庆稻2号庆07-08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水稻 61 黑审稻2011008 松粳香2号松香06-317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水稻62 黑审稻2011009 龙稻12 哈07-301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2010年黑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目录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62 黑审稻2010001 龙洋1号龙洋03-4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63 黑审稻2010002 龙稻10 哈05-113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下限 64 黑审稻2010003 龙稻11 哈04-13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下限 65 黑审稻2010004 牡丹江31牡2004-1325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下限66 黑审稻2010005 绥粳13 绥03-4386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 67 黑审稻2010006 北稻5号北04-20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 68 黑审稻2010007 龙庆稻1号哈04-29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 69 黑审稻2010008 龙联1号莲选05-1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 70 黑审稻2010009 松粳13 松02-813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 71 黑审稻2010010 龙粳29 龙品02011-2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 72 黑审稻2010011 龙盾107 龙盾00-240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水稻香稻香稻香稻香稻73 黑审稻2010012 莲惠1号 74 75 76 77黑审稻2010013 黑审稻2010014 黑审稻2010015 黑审稻2010016莲育05-4 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苗香粳1号苗系918-4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下限龙香稻2号哈05-63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龙粳香1号龙花04-050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稼禾1号稼禾香004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2009年黑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目录水稻 62 黑审稻2009001 东农429 东农4203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63 黑审稻2009002 东农430 东农4205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64 黑审稻2009003 牡丹江30 牡2001—1063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65 黑审稻2009004 松粳香1号松04—11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66 黑审稻2009005 五优稻4号稻花香2号黑龙江省五常市平原自流灌溉区水稻67 黑审稻2009006 北稻4号北01—03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68 黑审稻2009007 东农428 东农3489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69 黑审稻2009008 龙粳26 龙育03—1804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70 黑审稻2009009 龙粳25 龙花01—806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71 黑审稻2009010 龙粳27 龙交04—2182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插秧栽培水稻 72 黑审稻2009011 龙粳28 龙育04—1465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插秧栽培水稻 73 黑审稻2009012 垦稻19 垦04—1093 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插秧栽培水稻 74 黑审稻2009013 绥粳12 绥04—6349 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插秧栽培水稻 75 黑审稻2009014 龙稻9号哈05—42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76 黑审稻2009015 龙糯3号龙糯04—1292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2008年黑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目录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水稻71 黑审稻2008001 东农426 东农3418第一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72 黑审稻2008002 东农427 东农2108 第一积温带插秧栽培73 黑审稻2008003 松粳12 松01-173 第一积温带插秧栽培74 黑审稻2008004 中龙稻1号哈2000-17 第一积温带插秧栽培 75 黑审稻2008005 绥粳9号绥02-6007 第二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 76 黑审稻2008006 绥粳10 绥02-7015 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 77 黑审稻2008007 合粳1号合选03-13 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 78 黑审稻2008008 龙粳21 龙花99-454 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 79 黑审稻2008009 绥粳11 绥02-6159 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80 黑审稻2008010 龙粳22 龙丰K8第三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81 黑审稻2008011垦稻13 垦02-700第三积温带插秧栽培82 黑审稻2008012 垦稻18 垦粳02-393 第三积温带插秧栽培 83 黑审稻2008013 龙粳23 龙花00290 第三积温带插秧栽培 84 黑审稻2008014 垦粳2号农大99D004 第三积温带插秧栽培 85 黑审稻2008015 鸡西稻1号鸡西99-3 第四积温带插秧栽培 86 黑审稻2008016 龙盾106 龙盾02-242 第四积温带插秧栽培 87 黑审稻2008017 龙粳24 龙交03-1333 第四积温带插秧栽培 88 黑审稻2008018 三江2号建02-6 第四积温带插秧栽培糯稻 89 黑审稻2008019 龙稻8号(糯)哈02-4 第二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2007年黑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目录水稻 60 黑审稻2007001 龙粳17 龙育99—390 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水稻 61 黑审稻2007002 龙粳18 龙交01B—1330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水稻 62 黑审稻2007003 龙粳19 龙选99—196 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水稻 63 黑审稻2007004 龙粳20 龙育03—1126 第三积温带插秧栽培水稻 64 黑审稻2007005 东农425 东农2011 第一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65 黑审稻2007006 松粳11 松5119 第一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66 黑审稻2007007 绥粳8号绥02—6222 第二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水稻 67 黑审稻2007008 龙盾105 龙盾D904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水稻 68 黑审稻2007009 黑粳8号黑交9901第四积温带插秧栽培糯稻 69 黑审稻2007010 普粘8号普粘11 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2006年黑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目录水稻 50 黑审稻2006001 龙粳15 龙品02—1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水稻 51 黑审稻2006002 龙粳16 龙D99—709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水稻 52 黑审稻2006003 龙稻5号哈99—774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水稻 53 黑审稻2006004 龙稻6号哈99—245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水稻水稻水稻54 55 56 57黑审稻2006005 黑审稻2006006 黑审稻2006007 黑审稻2006008龙稻7号哈02—220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牡丹江28 牡97—1230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牡丹江29 牡98—1130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垦稻11 垦00—1113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水稻 58 黑审稻2006009 垦稻12 垦99—34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 59 黑审稻2006010 北稻3号北01—09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 60 黑审稻2006011 莎莎妮莎莎妮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2005年黑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目录43 黑审稻2005001 龙粳14 龙D99—904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 44 黑审稻2005002 东农424 东农9921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 45 黑审稻2005003 龙稻4号哈99—85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 46 黑审稻2005004 松粳9号松98—122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 47 黑审稻2005005 松粳10号松98—133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 48 黑审稻2005006 牡丹江27 牡99—881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 49 黑审稻2005007 牡粘4号牡粘98—738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 50 黑审稻2005008 五优稻3号五优C稻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 51 黑审稻2005009 上育397 上育397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积温带篇三:2015年水稻品种筛选试验方案2015年水稻品种筛选试验方案一、试验目的鉴定评价水稻新品种的品质、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其它重要特征特性,为皖南烟区水稻品种区试选拔参试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荃广优9085水稻品种审定情况

荃广优9085水稻品种审定情况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该荃广优9085水稻品种审定情况该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文档下载说明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荃广优9085水稻品种审定情况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荃广优9085是一种水稻品种,它的审定情况涉及了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其特性、适应性、产量、抗病性等等。
绿色水稻认证标准

绿色水稻认证标准
绿色水稻认证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种植环境:保证种植环境的周边天然无污染,周边与非绿色食品种植区域有天然屏障,土壤肥沃无污染,灌溉水源充足无污染。
2. 品种选择:选择近3年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水稻品种,且目前生产上推广面积应达到100万亩以上。
3. 抗病虫害能力:水稻品种应具备抗稻瘟病、褐飞虱、稻曲病等主要病虫害的能力。
其中,南方稻区的稻瘟病抗性应达到中抗及以上,北方稻区和武陵山区稻瘟病抗性应达到抗及以上;褐飞虱抗性最高级应≤级;稻曲病的穗发病率和粒发病率均应低于5%。
同时,如果一个品种兼抗主产区三种以上的主要病虫害,也可以被视为绿色品种。
4. 重金属镉积累:在重金属镉中、重度污染区域种植的品种,其籽粒镉积累应符合国家标准(<)。
5. 资源节约:品种应具备节水或节肥的能力。
节水品种的抗旱性应达到农业部行业标准,或灌溉节水达到1/3或以上(南方稻区按照同类正常管理田块灌溉次数减少1/3或以上;北方稻区按照水费计算减少1/3或以上),或水分利用率提高30%以上。
节肥品种应节约氮肥施用量1/3或磷肥施用量
1/3或氮磷肥施用量20%,或提高氮肥、磷肥利用率30%以上。
6. 产量与品质:绿色水稻的产量应与主推品种相当,品质应达到部二级标准。
如果产量比主推品种减5%,品质应达到部一级标准。
这些标准涵盖了种植环境、品种选择、抗病虫害能力、重金属积累、资源节约和产量与品质等方面,旨在确保绿色水稻的可持续生产和高质量。
(国家)2003品种审定公告(水稻、玉米)

2003年国家审定品种公告(部分)稻津优2003 国审稻2003076选育单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341A×97-773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稻组合,在京、津、唐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78.7天,比对照中作93晚熟7天。
株高118.8厘米,根系发达,株型紧凑,茎杆坚硬,抗倒伏,主茎叶片数18个,剑叶挺直短厚,粒椭圆型,稃尖杆黄色,无芒。
每亩有效穗22.9万株,每穗总粒数207.9粒,结实率63.5%,千粒重25.8克。
抗性:苗瘟3级,穗颈瘟3级,叶瘟3级。
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62.3%,垩白米率30%,垩白度6.2%,胶稠度8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9%。
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0.6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12.7%(显著);2002年续试,平均亩产629.3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17.3%(极显著)。
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8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8.6%。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一般于4月上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30~40公斤,秧龄45天左右;2、合理稀植:大田栽插规格为30×15厘米,每穴插2~3苗;3、肥水管理:中等肥力田每亩氮素用量15公斤左右,配合施用磷、钾、锌肥。
水浆管理要做到浅水栽秧,深水缓苗,浅水分蘖,每亩总茎数达30万时晒田,以后浅水勤灌,灌浆期实行间歇灌溉,以保持根系活力;4、防治病虫:注意防治穗茎瘟、稻曲病和三化螟等病虫的危害。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该品种中抗稻瘟病。
米质中等。
适宜在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的中部、北部沿海地区作一季春稻种植。
津优29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3077选育单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早花二A×超优一号省级审定情况:2001年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稻组合,在京、津、唐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70.9天,与对照中作93相仿。
深优9577

中国农业信息/ 2017.11 (下) 93吉优353深优9577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41 品种名称:吉优353申 请 者:南昌市德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 种 者:南昌市德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吉丰A×R353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
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8.1 d,比对照五优308短0.3 d。
株高102.2 cm,穗长20.6 cm,每667 m 2有效穗21.6万穗,每穗总粒数143.1粒,结实率80.5%,千粒重25.5 g。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1、2.9,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2.7%,长宽比3.2,垩白粒率20%,垩白度3.0%,胶稠度70 mm,直链淀粉含量24.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 2产577.7 kg,比对照五优308增产5.0 %;2014年续试,平均每667 m 2产611.3 kg,比五优308增产5.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 2产594.5 kg,比五优308增产5.4%。
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 2产543.8 kg,比五优308增产4.4%。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早播确保安全齐穗。
秧田每667 m 2播种量10~12 kg,大田每667 m 2用种量1.5 kg,稀播、匀播培育壮秧。
(2)移栽:秧龄20~25 d,栽插规格16.7 cm×20 cm,每穴插2~3粒谷苗。
(3)肥水管理: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促蘖,中氮重钾,每667 m 2施纯氮13 kg,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0.6∶1.0~1.2;够苗后及时晒田,干湿壮籽,湿润养根,后期不要断水过早。
《江苏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1年修订)》(征求意见稿)

附件1《江苏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1年修订)》(征求意见稿)1基本条件1.1抗病性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
粳稻品种的条纹叶枯病抗性最高级≤5级。
除达到上述要求外,还应对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抗性进行鉴定。
鉴定病害及抗性要求由稻专业委员会根据生产发病情况作相应调整。
1.2品质品种品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三级,半糯粳稻品种食味品尝分不低于品尝对照0.3分(设定食味品质品尝对照为0.0分,品尝对照由稻专业委员会确定);试行江苏省《优良食味半糯粳稻品质》评价方法。
1.3生育期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
杂交籼稻品种生育期不长于对照3.0天;常规粳稻品种生育期不长于对照1.0天、不短于对照5.0天;绿色、优质品种生育期不长于对照2.0天。
当对照更换时,生育期指标由稻专业委员会作相应调整。
1.4结实率品种结实率≥70%的试验点比例≥70%。
1.5抗倒性正常年份,倒伏程度≥3级(倒)且倒伏面积≥30.0%的试验点比例≤30%(因自然灾害导致严重倒伏的试验点除外)。
1.6真实性和特异性SSR分子标记检测,同一品种在不同试验年份、不同试验组别、不同试验渠道中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应当<2个。
申请审定品种应当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3个;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2个的,需进行田间小区种植鉴定证明有重要农艺性状差异,是否为重要农艺性状由稻专业委员会决定。
2分类品种条件2.1高产稳产品种审定品种与对照同等级品质,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4.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5%。
审定品种比对照品质等级差,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5.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75%。
杂交稻作对照品种的常规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产量比照第一款,比对照品种增产幅度相应降低2个百分点。
中国原粮质量标准

中国原粮质量标准中国原粮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稻谷:- 籼稻谷:根据出糙率分为5个等级,1至5等要求分别为≥79%、≥77%、≥75%、≥73%、≥71%,未达到5等的为等外。
整精米率1至5等要求分别为≥50%、≥47%、≥44%、≥41%、≥38%。
- 优质稻谷:以整精米率、垩白度、食味品质为定级指标,直链淀粉含量为限制指标。
长粒籼稻谷整精米率1至3等要求分别为≥56%、≥50%、≥44%,中粒籼稻谷整精米率1至3等要求分别为≥58%、≥52%、≥46%,短粒籼稻谷整精米率1至3等要求分别为≥60%、≥54%、≥48%;垩白度1至3等要求分别为≤2.0%、≤5.0%、≤8.0%;食味品质1至3等要求分别为≥90分、≥80分、≥70分;直链淀粉含量要求14%~24%。
- 小麦:- 以容重为定等指标,3等为中等。
根据容重分为5个等级,1至5等要求分别为≥790g/L、≥770g/L、≥750g/L、≥730g/L、≥710g/L,未达到5等的为等外。
- 优质强筋小麦:要求粗蛋白质含量≥14.0%,湿面筋含量≥32.0%,面团稳定时间≥7.0min。
- 优质弱筋小麦:要求粗蛋白质含量≤11.5%,湿面筋含量≤22.0%,面团稳定时间≤2.5min。
- 油菜籽:以含油量为定等指标,根据含油量分为5等,1至5等要求分别为≥42%、≥40%、≥38%、≥36%、≥34%。
低芥酸油菜籽芥酸含量≤3.0%。
- 玉米:以容重为定等指标,3等为中等。
根据容重分为5个等级,1至5等要求分别为≥720g/L、≥690g/L、≥660g/L、≥630g/L、≥600g/L。
高油玉米要求粗脂肪(干基)含量≥6.0%;饲料用玉米要求粗蛋白质(干基)含量≥8.0%;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要求淀粉(干基)含量≥69%。
中早83水稻品种审定情况(3篇)

第1篇一、引言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水稻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水稻新品种,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中早83水稻品种作为近年来我国培育的新品种,经过多轮试验和审定,已于近日正式通过审定。
本文将对中早83水稻品种的审定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二、中早83水稻品种的背景中早83水稻品种是由我国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
该品种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亲本,经过多年选育和改良,于2017年完成选育。
中早83水稻品种具有以下特点:1. 产量高:中早83水稻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一般亩产可达600公斤以上。
2. 生育期短:中早83水稻品种生育期短,一般全生育期在110天左右,适合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种植。
3. 优质:中早83水稻品种米质优良,口感软糯,品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4. 抗病性:中早83水稻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病害的能力。
5. 抗逆性:中早83水稻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能适应多种土壤条件和气候变化。
三、中早83水稻品种的审定过程1. 选育过程中早83水稻品种的选育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亲本选择: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亲本,如:优质水稻品种、高产水稻品种、抗病水稻品种等。
(2)杂交组合:将选定的亲本进行杂交,得到杂交组合。
(3)筛选与鉴定:对杂交组合进行筛选和鉴定,选取优良的单株。
(4)自交与选育:对优良单株进行自交,连续多代选育,直至得到稳定的新品种。
2. 试验与示范中早83水稻品种在选育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与示范。
试验地点涵盖了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多个省份,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
试验结果表明,中早83水稻品种在不同地区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产量和品质。
3. 审定申请2019年,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向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提交了中早83水稻品种的审定申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3 抗病性
每年南方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6.5,同时, 长江上游稻区品种穗瘟损失率最高级≤ 7.0级,条纹叶 枯病抗性最高级≤ 5.0级。
3.1.4 生育期
生育期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 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和晚籼早熟品种全生育期不 长于对照品种0.0天,其他类型早籼和晚籼品种全生育 期不长于对照品种3天。 长江上游中籼、华南晚籼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 品种5.0天。
DUS测试还存在以下问题
1 田间测试的最大缺点就是测试周期长,要经 过2~3年的重复观察,受季节限制,也易受自 然灾害、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及时给授 权决策或者法院的判决提供依据。 2 测试性状多,花费的人工多,工作量较大。 3 测试性状多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受 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表现为连续变异,使性 状分级不明显。
注:蒸煮品质与食味品质各项指标的综合表现为米 饭的胀性与食味,不同类型品质有明显差异。
(5)营养品质
主要包括稻米蛋白质含量与蛋白质质量。稻米 蛋白质含量一般以糙米中蛋白质含量的百分率 表示。糙米蛋白质含量越高的品种其营养价值 越高。饲用稻品种要求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
(6)卫生品质
卫生品质主要是指稻米中对人体有害物质的含 量是多少。稻米中农药的残毒量及其它有毒物 质含量必须符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卫生 标准》。
3.1.2对照为非同等级优质品种 品质比对照品种优1、2、3个等级,每年区 域试验产量相应比对照减产≤0.0%、 ≤ 3.0%、 ≤ 5.0%;生产试验产量不低于相应区域试验产 量水平;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不低于 相应减产幅度试验点比例≥50%。 品质差于对照品种,每年的区域试验产量比 对照品种增产≥ 5.0%,且不低于同组品种产量 的平均值,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 0.0%。 每年区域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 75%,生产试 验增产试验点比例≥ 50%。
品质优于对照1、2、3个等级,每年区域试验产 量比对照品种增产≥3.0%、0.0%、2.0%。每年区域 试验、生产试验产量不低于相应增减产幅度试验点比 例≥50%。 3.3.3 品质 品质不差于对照品种。 3.3.4 生育期 生育期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 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和晚籼早熟品种全生育期 不长于对照品种0.0天,其他类型早籼和晚籼品种全 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3.0天。 长江上游中籼、华南晚籼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 照品种5.0天,其他类型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 种 7 天。
3.3 抗病品种
3.3.1 南方稻区稻瘟病抗性达到中抗以上,同时优于对照一个 及以上等级,条纹叶枯病抗性最高级≤5.0级的品种。 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 0.0%,增产试验点比例 ≥50%,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 0.0%,增产试验点比例≥50%。 3.3.2 稻瘟病抗性≤3.0级,条纹叶枯病抗性最高级≤5.0级的品 种。 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 5.0%,且不低于同组品种 产量平均值,增产试验点比例≥75%,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 0.0%,增产试验点比例≥50%。
谢谢大家!
科研部 2016年10月
稳定性的判别要求观察植株至少为5株,如果 测试品种同一性状在两个相同生长季节表现在 同一代码内,或第2次测试的变异度与第1次测 试的变异度无显著变化,表示该品种在此性状 上具有稳定性。
DUS的测试方法仍然采用田间种植鉴定,是将 申请品种与近似品种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从 植物的种子、幼苗、开花期、成熟期等各个阶 段对多个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及抗病性等作出 观察记载,并与近似品种进行结果比较,一般 要经过2~3年的重复观察,才能最后作出合理、 客观的评价。
特异性的判别是根据测试品种在质量性状上有 一个性状或数量性状上有二个及二个以上性状 与近似品种达到差异,或数量性状有一个性状 与近似品种相差二个及二个以上代码,即可判 定测试品种具有特异性。
一致性是指以代码为单元,分析整个小区植株 的变异率,结果的判别是采用3%的群体标准 和95%的接受概率。
稻品种审定标准及主要指标
目的: 通过学习,了解品种审定的标准 及其相关的主要指标,为选育及 参试品种做好相应工作。
一、术语与定义
1.1 术语: 品种 对照种 特征特性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抗逆性 品质 生育期 特异性 一致性 稳定性
1.2 定义 品种:是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 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一致,遗传性状相 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对照品种:对照品种是同一生态型区同期 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已审定品种,具备良好的代 表性。 特征特性: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 征,包括基本特征、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等。
(3)蒸煮品质
蒸煮品质包括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米胶长与 糊化温度等主要理化性状,此外还有稻米香味 及蒸煮后的米粒延长性等次要性状。蒸煮品质 主要包括米饭吸水性、膨胀性、饭裂性、结块 性和烹调时间等。
(4)食味品质
主要包括香味、适口性、米饭粘性、软硬度和 光滑性等。还包括米饭外观、米饭气味及冷饭 质地等指标。
3.2.3 抗病性
每年南方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6.5,同时, 长江上游稻区品种穗瘟损失率最高级≤ 7.0级,条纹叶 枯病抗性最高级≤ 5.0级。 3.2.4 生育期 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和晚籼早熟品种全生育期不 长于对照品种0.0天,其他类型早籼和晚籼品种全生 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3天。 长江上游中籼、华南晚籼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 品种5.0天。
3.2 普通品种 3.2.1 对照为优质品种
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 5%,且不低于同组品种 产量平均值,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 0.0%。 每年区域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 75%,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 例≥ 50%。
3.2.2 对照为普通品种
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 3.0%,且不低于同组 品种产量平均值,增产试验点比例≥ 65%; 以杂交稻为对照品种的常规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 种增产≥ 2.0%,且不低于同组品种产量平均值,增产试验点比例≥ 60%; 以常规稻为对照品种的杂交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 种增产≥ 5.0%,且不低于同组品种产量平均值,增产试验点比例≥ 75%;
三、稻品种主要指标
优质品种 3.2 普通品种 3.3 抗病品种 3.4 抗旱品种
3.1
3.1 优质品种 3.1.1 对照为同等级优质品种
每年区域时试验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3.0%,且不低于 同组品种产量平均值,增产试验点比例≥ 65%; 以杂交水稻为对照品种的常规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 增产≥ 2%,且不低于同组品种产量平均值,增产试验点比例≥ 60%; 以常规稻为对照品种的杂交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 种增产≥ 5%,且不低于同组品种产量平均值,增产试验点比例≥ 75%; 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 0.00%,增产试验点比例≥ 50%。
丰产性:指品种的产量表现,以品种在试 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的百分率及差异显著性表 示。
稳产性:指品种产量的稳定性,即品种在 地点间和年际间试验中相对于对照产量的变化 程度。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点次占 汇种试验点数的比例进行评价。
适应性:指品种对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 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试验点的比例 进行评价。
(1)碾米品质
指稻谷在碾磨后所保持的状态。 包括糙米率、精米率与整精米率等主要指标。
糙米率为糙 碾米机米重量占稻谷重量的百分率。 精米率为精米占稻谷重量的百分率。 整精米率为整精米占稻谷重量的百分率。
(糙米率、精米率与整精米率越高的水稻品种,其米质越优。)
(2)外观品质
包括垩白米率与垩白大小,精米长、精米粒型 (长/宽比例)与米粒透明度等指标。 垩白是稻米胚乳中白色不透明部分的总称,垩 白的有无、大小及垩白米率是水稻品种外观品 质最重要的性状。垩白米率越低,垩白无或小 的水稻品种,其米质越优。
二、审定内容(依据)
2.1 特征特性、生育期、丰产性、稳定性、适应 性、抗逆性、一致性 以区域试验、生产试验、DNA测试田间表 现试验结果为主要依据,并参考申请审定时提 供的材料。 2.2 抗逆性、品质 以品种和审定委员会指定机构的鉴定、检测 结果为主要依据。
稻米的品质
人们通常把稻米的品质分为碾米品质、外 观品质、营养品质、蒸煮品质、食味品质 和卫生品质6类 。 区域试验及审定中米质检测主要是测试稻 米品质是否达到国颁等级米(见表1)。
抗逆性:指品种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抵 御或忍耐能力,包括抗病性、抗虫性、抗旱性、 抗寒性、抗倒性等。 品质:品种的营养品质、商品品质以及加 工品质有关的性状。
生育期:品种从出苗到成熟的时间。
特异性(Distinctness ):指申请品种应当明显区 别于已受理或审定通过的品种。 一致性(Uniformity ):指品种经过繁殖,除可以 预测的变异外,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一致。 稳定性(Stability ):指审定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 或者在特定繁殖周期结束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保 持不变。
稻米品质是一个包括多项指标的综合概念。因 此,对稻米品质的评定,不只是单项米质指标 的高下、优劣的评定,而是众多米质指标的综 合评定。
表1 优质稻谷质量指标
2.3 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以DUS测试结果和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机构 DNA指纹鉴定结果为主要依据。
DUS测试,即植物新品种测试,是对申请保护的植物 新品种进行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 定性(Stability)的栽培鉴定试验或室内分析测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