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打历史与发展
散打技法

散打运动一、散打运动简介散打也称散手,是中国武术攻防格斗的一种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代的散手活动是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原始社会,人类为了争取生存,在长期的狩猎、捕捉和与猛兽侵袭的斗争中,逐步学会了拳打、脚踢、抱摔等简单的散打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技击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受到了重视。
《孙子兵法》中记载有“搏刺强士体”,意思是说练习搏击可以强壮士兵的身体。
历史上表演散打的形式,以打擂台为主,擂台就是技击的比赛场地。
赛前,先由擂主安排高手准备应战,凡愿与其较量者,临场须立好“文书”,方能上台献艺。
台手叫“献台”,裁判叫“部署”,比赛时“不许暗算”,先败下台者为输。
近代,散打已成为一项体育项目,我国于1928年、1933年先后在南京举行的第一、二届国术国考中,都将散打列为重点项目,并制定了一定的规则。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种种原因,散打运动一直处于限制的状态。
20世纪70年代末期,国家体委于1979年在《关于发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中指出:“优秀的技击技术长期埋没,如不能继续整理,就有失传的危险。
”1979年5月,在南宁召开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进行了散打公开表演,为推动散打运动的普及与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从1979年南宁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介绍散打至今,我国各省、市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和裁判员。
比赛规则日臻完善,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
继1986年全国武术擂台赛后,全国各地纷纷举办不同规模的擂台赛、锦标赛,受到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高度评价。
概括地说,散打运动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运动中的踢、打、摔、拿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徒手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散打运动国内外重大赛事有:世界武术散打锦标赛、全运会武术散打比赛、全国武术散打比赛。
二、现代散打运动的发展简况(1)十年试验阶段(1979~1989)。
(2)快速发展阶段(1989~1998)。
散打与拳击运动起源及发展的探讨

散打与拳击运动起源及发展的探讨作者:马广卫来源:《体育时空》2013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G88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8-000-02摘要在中华武术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散打运动从手搏—白打—散打漫长的发展中逐渐跻身国际竞技运动的舞台,展示了其以技击本质的无限魅力。
而拳击从西方格斗运动中不断演化,依靠商业比赛和市场动作来赢得丰厚利润,在西方其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体育产业。
关键词散打基本技术风格可持续发展一、散打运动与拳击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一)散打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散打运动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人与兽斗和人与人斗。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为了生存必须不断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远古时候“人少而禽兽众”,人们为了生存自卫,必须依靠徒手技能来捕杀野兽,逐渐形成了原始的格斗技能[1]。
到了原始社会后期,由于氏族部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人与兽斗变为人与人斗促进了格斗技能的发展,人们将战争中比较成功的格斗技术加以总结,开始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原有的格斗技术,本能的自卫活动己经开始过渡到有意识应用格斗技术,这就是格斗运动的萌芽[2]。
至此,尽管每个时期称呼不同,散打在历史各个时期都有所开展,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但作为技击本质是一直没有改变。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武术发展史上的繁荣期,散打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散打那时称手搏,手搏在明清时期又称为“白打”,“白打,即手搏之戏,……俗谓之打拳。
”当时不同地区和拳种之间广泛地交流,对手搏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使踢、打、拿、摔等技术全面发展。
戚纪光的《纪效新书》、唐顺之的《武编》、菠乃周的《袭氏武技书》、张孔昭的《拳经拳法备要》等大量的武术论著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手搏的理论,而且对手搏技术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民国时期,西方体育的输入对中国武术造成巨大的冲击,武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散打运动研究现状

散打运动研究现状武术散打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历史与现实,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的产物,是经过整合、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武术技法的徒手格斗竞技项目,武术散打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
武术散打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经历了从实验到逐渐成熟,学届很多专家学者对武术散打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
朱瑞琪教授将散打的发展阶段分为:第一,以构建技术与理论体系、研究修订赛规则、培训建立裁判员队伍、积极搞试点的试验阶段(1979-1988年);第二,以散打运动加入全国锦标赛、参赛队伍规模扩大、出版竞赛规则、走向国际、拓宽市场为特点的快速发展阶段(1989-1998年);第三,以修改穿戴护具规定、继续拓宽市场、进一步完善规则为特点的成熟阶段(1999年至今)。
陈浩等将武术散打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试验阶段(1979-1988);第二,快速发展阶段(1989-2001);第三,基本成熟阶段(2002-2013);第四,完善巩固阶段(2014-2019)。
姜传银教授将散打运动的发展分为:试验探索阶段(1979-1989年)、曲折发展阶段(1990-1997年)、基本完善阶段(1998-2001年)、成熟发展阶段(2002年以后)。
《武术格斗基础教程》一书中对散打运动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做了总结,1988年在深圳举办国际武术散打擂台邀请赛,1989年被国家体委确定为正式比赛项目,1990年于北京召开的国际武术散打邀请赛,1991年被列为第一届武术世锦赛表演项目,1993年成功成为为第七届全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同年被列为武术世锦赛正式比赛项目,1998年第十三届曼谷亚运会起被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02年于上海举办的第一届武术散打世界杯。
综上所述,经过四十余年的时间的发展,散打运动在实践中由探索走向成熟、由中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表明了散打运动以其鲜明的特征争得了世界的认同,技术、训练、理论等方面研究逐渐成熟。
1.散打比赛中常用技术研究现状1989年武术散打被国家体委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时至今日,散打运动进入了全运会、亚运会、武术世锦赛,开展了武术散打世界杯、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冠军赛,学届很多专家、学者对武术散打比赛中技术运用情况做了统计分析。
散打

武术散打概述武术散打,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斗争生活中提炼凝结而成的一种人体运动形式,它归属于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是武术运动中最直接的技术表现形式。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在一定条件限制下.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及防守技术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
它是一项既古老又年轻的运动,是一项既具浓郁的东方民族文化特性,又有西方竞技体育之共性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
第一节武术散打一、武术散打形成的历史渊源武术散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远古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去。
据历史考证,早在距今一百多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上,由于当时生产资料的异常贫乏,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进行狩猎等生产活动。
在狩猎中,人们逐渐总结出了拳打、脚踢、摔打、躲闪等徒手与野兽格斗的基本技能并栩用于器械格斗。
应该说,这就是散打的最初形式,然而这种击打的方法完全是一种基于本能的,自发的随意的身体动作。
新石器时代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人们为了争夺生产资料而经常性地发生争斗,这就是部落之间的战争。
这种战争中的军事格斗技术就是武术散打的源头,自此,人们己经有意识的把这种搏杀的技能作为一种专门练习,而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格斗已经基本脱离了生产技术,这就是最原始的、最早的散打技术。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武术散打便伴随着阶级的对立、国家的产生而独立了出来。
这一时期,散打技术方法也不断得以发展完善。
人类的徒手搏击虽在原始时期已有萌芽,但形成具有一定技巧的拳击搏斗之术,当开端于商周时代。
《史记·律书》记载:“夏乐、殷封手博豹狼,足追四马,勇非微也。
”《史记·殷本纪》说,殷封王“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都是以他的能徒手与猛兽相搏而称赞其勇力。
然而,拳搏技术的发展,主要还是体现在人与人的徒手搏斗中。
商周时期,练习搏斗、角力已是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
《丰L记》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裸股脑,决射御”。
散打的由来与发展历史过程介绍

散打的由来与发展历史过程介绍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徒手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散打的由来与发展。
散打的由来与发展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为了生活资料的获得,逐渐学会了使用拳打、脚踢、绊搏、擒拿等动作“手擒猛兽”。
(包括:鸡、鸭、牛、羊等)尤其是私有制萌发后,部落间的战争使人与人相斗的技术不断。
西汉时期的储具圆雕(格斗)就生动地层现了徒手搏的场景。
考古化石表明,当时猛兽极多,特别是剑齿虎,十分凶猛。
在云南的沧源原始岩画上就有一人与野兽搏斗的描绘,画面上有两人双臂展开与兽搏斗,另有一人两手各持短棒似赴援者。
《毛记》说:“暴虎,空手以搏之。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人类为了生存和获取食物,除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外,还必须依靠自身的徒手技能与大自然斗争。
有时人与人之间为了获取生产资料也要进行搏斗,而人与人的搏斗为武术徒手搏击的萌生奠定了基础。
据史料记载,早在原始部落时,发生大规模战争之前,原始先民之间便为争夺头领地位和领地而迸行争斗了。
到了氏族公社时代,由于物质利欲,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而使用武力就成为他们掠夺财富的一种最主要的手段。
在这些战争中,除器械的拼杀之外,徒手搏击也不可避免。
掌握一定的搏击实战技能和经验就成为当时人们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的有效手段。
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了武术徒手搏击的萌芽。
到了奴隶社会,即夏、商、周时期,作为具有独立形态的武术徒手搏击,即“手搏”形成了,并成为当时奴隶主欣赏的一项活动。
据《殷本纪》记载:“帝纣……材力过人,手擒猛兽。
”可见这种“搏兽”已非生产技能,而是服务于奴隶主、贵族狩猎活动的搏斗技能。
《礼记•王制》记载“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贏股肱,决射御”表明当时已经有了用“执技论力”,“臝股肱”来决定胜的相搏之技。
《释名》称:“相搏将谓广搏以击之也。
然举手去要,终在扑也。
”《谷梁传》记载:周朝有两个高手叫秦廑文与梁纥(孔子之父)“以力相高”。
拳击擂台的历史与演变

拳击擂台的历史与演变拳击作为一项古老的格斗运动,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和演变,如今成为一项备受瞩目的竞技运动。
本文将为您介绍拳击擂台的历史,探讨其演变,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一、古代的拳击擂台早在古代,各种形式的拳击擂台已经出现。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拳击擂台是非常流行的娱乐活动。
斗士们会在擂台上面对面地交锋,以展示他们的力量和技巧。
这些比赛常常在庞大的露天剧场或竞技场中举行,吸引了大量观众。
在亚洲,中国目前被认为是拳击的源头。
古代中国的拳击擂台被称为“散打”,它是一种结合了武术和格斗技巧的战斗方式。
散打比赛的擂台通常位于寺庙或武馆内,是武术传统的一部分。
二、近代拳击擂台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变迁,拳击擂台逐渐演变成了现代拳击比赛的场地。
最早的现代拳击比赛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英国。
当时的比赛通常在露天赛场上进行,几个队伍在擂台上交战,以展示他们的拳击技巧。
这些比赛吸引了大量观众,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拳击运动。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拳击擂台开始转向室内的专业竞技场。
这些竞技场通常是圆形或方形的,中间设置一个擂台,供拳击选手比赛。
观众席通常围绕着擂台设置,以便观众从各个角度观看比赛。
这种设计使得观众可以更好地观赏拳击的细节,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
近代拳击擂台还引入了诸多技术和设施,以提高比赛的公正性和安全性。
例如,计时器和计分板的使用使得比赛更加准确和公正。
此外,各种保护措施,如参赛者使用的手套、擂台的防护网和医疗救护队的部署等,有助于保护选手的安全。
三、拳击擂台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如今,拳击擂台作为一项受欢迎的竞技运动,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受众群体。
拳击比赛被定期举办,并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和观众。
拳击擂台不仅是一场竞技比赛,更是一个展示运动员实力、勇气和毅力的舞台。
此外,拳击擂台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吸引了大量的赞助商和广告商。
比赛的转播权成为争夺的对象,拳击选手也成为了明星运动员,他们的形象和品牌价值在市场上得到充分的开发。
试述散打运动发展历程和目前现状

试述散打运动发展历程和目前现状散打运动是一种以中国武术为基础,融合了拳击、摔跤、踢腿等多种技术的全接触搏击运动。
它具有激烈的比赛形式和广泛的普及度,是中国体育界的一颗璀璨明珠。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比赛规则以及目前现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我们来看一下散打运动的历史发展。
散打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武术,古代的中国武术是为了自卫和战斗而存在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渐演变为一种强身健体的运动方式,而散打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推进,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搏击运动进入中国。
中国武术界意识到了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性,于是开始积极探索武术与搏击运动的结合。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散打运动逐渐成为一项独具特色的运动项目,并在1993年成立了中国散打协会,正式确立了散打的地位。
我们来了解一下散打运动的比赛规则。
散打比赛分为男子组和女子组,按照体重划分不同的级别。
比赛采用全接触的形式,选手允许使用拳、脚、肘、膝等多种技术进行攻击,并且可以进行摔跤和地面格斗。
比赛分为三个回合,每个回合时间为三分钟,选手可以通过击倒对手或者获得更多的得分来赢得比赛。
裁判根据选手的技术、进攻和防守能力、意志品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判,最终决定比赛的结果。
我们来了解一下散打运动的目前现状。
散打运动在中国具有广泛的普及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其中。
中国散打协会每年都会举办全国性的散打比赛,吸引了众多的选手和观众。
此外,散打运动也在国际上得到了认可和关注。
散打选手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中国争得了荣誉。
与此同时,散打运动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近年来,随着搏击格斗的盛行,越来越多的散打选手开始参与到职业搏击比赛中,展示了散打运动的魅力和实力。
散打运动作为一项以中国武术为基础的全接触搏击运动,在历史发展和比赛规则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它在中国具有广泛的普及度和影响力,并在国际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武术散打运动发展历程与研究

中国资产 阶级名族革 命者 开始 提倡通过 尚武精神和 自强不 息的武术精 神来 唤醒民众的民族精 神。在这种进 步思想 的
指导下 , 不断地有先行 者在 中国传 统武术 和西方 体育 的融
合方面进行 探索 , 并且也有不少成果 的时间 , 比如霍元 甲创 办 的“ 精武体操会 ” 和马 良创编 的 中华 新武 术就是 其 中 的 佼佼者。与此同 时 , 中央 国术 馆在 这 一期 间成 立 , 且于 并 12 98年 1 O月开始 由国民政府在 中央国术馆举 办 了第 一届 以新国术为内容 的“ 国考 ” 。这 次徒手 散 打作为 主要 比赛 项 目正式走 向近代 教育 的舞 台。这 次徒手 比赛 不分级 别 、
一
脚 , 中拳师要害 ……” 踢 这个 时期 , 由于社会的变革 , 娱乐
性、 健身性 的武术开始全 面走 向大众 , 武术进 入了它发展 的 “ 轴心期 ” — 以( — 徒手 ) 路为 主划分 的武术 流派 大量 套 形成 、 定型 。散打理论和技 战术也 在这种 套路发 展 中得到 丰富和发展 , 为散打运动 的现代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图分类号 : 8 G5 对于武术散打运 动 的发展历 程 , 同的学者有 不 同 的 不 文献标识码 : A 武术散打运 动的最初 积累时期 。
划分方式 , 可谓 “ 智者 见智 、 者见 仁 ” 仁 。有 人 将其 划分 为 四个发展 阶段 、 三次加速和两个 徘徊期 ; 也有人按时 间先后 将其划分为解放前 的散打运动 、 中国成立后 的散打运 动、 新 同其它搏击 术 的 比赛 等。这些 划分 都 有其 各 自不 同 的标 准, 而本 文将从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历史及演 变过程 出发 , 将武术散打运动 的发展历史划分为 四个阶段 , 它们分别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散打历史与发展
散打是一项源自中国的综合性格斗运动,也被称为中国散打、八
极拳等。
它独特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和喜爱。
散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战争时期。
战士们在战斗中积
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并将战斗技巧与拳法相结合,形成了散打的雏形。
在古代武术发展的历程中,散打逐渐形成独立的技击系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散打逐渐发展成为一项独立的竞技项目。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倡导散打的普及与发展,并成立了国家散打队。
散打队的成立为散打运动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平台。
中国散打逐渐在国际赛场上崭露头角。
1993年,散打首次亮相了全球最大的综合格斗赛事——UFC(综合格斗锦标赛),并成功获得了
冠军。
这一成绩使得散打在国际格斗界赢得了声誉和认可。
随后,散
打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普及度急剧增加。
中国散打的发展也得益于国内外的散打比赛和交流活动。
每年举
办的中国散打锦标赛、亚洲散打锦标赛以及世界散打锦标赛等赛事为
散打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己实力和学习交流的机会。
同时,中国散打
选手也积极参加国际比赛,提高了中国散打在国际格斗舞台上的竞争力。
中国散打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散打强调
技击技巧的实用性与效果,同时也注重训练者的人格修养和道德观念。
中国散打继承了中华传统武术的精髓,注重强身健体、强化意志力和
培养自信心。
总的来说,中国散打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凝
聚了丰富的武术精华和文化内涵。
其独特的技击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
蕴使得它成为中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
广泛的认可和关注。